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练习

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

班级:姓名:得分: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时时而间进

..孜

..⑵故夙夜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

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乙文强调的是。(2分)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臣之妻私.臣私:

⑵能谤.讥于市朝谤:

⑶委.政卿大夫委:

⑷三年不蜚.又不鸣蜚: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皆以美于.徐公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晏子使楚》)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C.国且.危亡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D.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4.简答。(4分)

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答案

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

班级:姓名:得分: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巨。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令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n):丰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时时而间进

..孜

..⑵故夙夜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⑵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2分)

3.甲乙两文谈论的都是治国问题,甲文中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1.⑴间进:偶然进谏.⑵夙夜:早晚,这里是从早到晚的意思。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

2.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⑵帝王能做到淸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杨。

3.甲: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或:善于纳谏)

乙:治国以民为本,要让百姓安居乐业。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参考译文】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不是满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穷兵黩武,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好比种树,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君主能够实行清净无为,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伏伽①曰:“臣闻‘性相近,习相远’。今皇太子诸王左右执事,不可不择。大抵不义无赖及驰骋射猎歌舞声色慢游之人,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拾遗补阙,决不能也。泛观前世子姓②不克孝兄弟不克友

莫不由左右乱之。愿选贤才,澄僚友③之选。”

帝④大悦,即诏:“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朕惟寡德,不能性与天道,然冀弼谐以辅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伏伽至诚慷慨,据义恳切,指朕失无所讳。其以伏伽为治书侍御史,赐帛三百匹。”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二十八》)【注释】①伏伽:孙伏伽,唐初大臣,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状元。②子姓:子孙,子孙辈。③僚友:指官职相同的人。④帝:指唐高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王下令后,当面讽刺齐王者可以接受上等奖赏。

B.齐国和燕、赵、韩、魏打仗,最终战胜了这些国家。

C.“不义无赖”及“慢游之人”,只可用来愉悦耳目,以供骑马奔驰。

D.孙伏伽指出唐高祖的过失,无所避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5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周、隋之晚,忠臣结舌,是谓一言丧邦者。

4.劝谏有多种方式。邹忌委婉劝谏,通过家事、国事类比得出了的结论;孙伏伽直言进谏,通过分析今世前朝希望唐高祖。(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5.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分析齐威王和唐高祖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4分)王曰:“善。”乃.下令…… 大悦,即.诏……

1.(3分)泛观前世/子姓不克孝/兄弟不克友/莫不由左右乱之。

2.(2分)D

3.(5分)①一年以后(过了一年),即使(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②周、隋两朝的魄期(周、隋到了晚期),忠臣都不说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会亡国(一言堂会让一个国家灭亡)。

4.(4分)王之蔽甚矣;愿选贤才,澄僚友之选。

5.(4分)“乃”为“于是、就”的意思,“即”为“立即、立刻”的意思,说明齐王下令和唐高祖发布诏书速度快,行事果断。说明他们都是虚心纳谏、心胸宽广、广开言路的帝王。

【参考译文】臣闻性相近而习相远,以其所好相染也。故《书》云:“与治同道罔弗兴,与乱同事罔弗亡。”以此言之,兴乱其在斯与!皇太子及诸王等左右群僚,不可不择而任之也。如臣愚见,但是无义之人,及先来无赖,家门不能邕睦;及好奢华驰猎驭射,专作慢游狗马、声色歌舞之人,不得使亲而近之也。此等止可悦耳目,备驱驰,至于拾遗补阙,决不能为也。臣历窥往古,下观近代,至于子孙不孝,兄弟离间,莫不为左右乱之也。愿陛下妙选贤才,以为皇太子僚友,如此即克隆盘石,永固维城矣。

高祖览之大悦,下诏曰“秦以不闻其过而亡,典籍岂无先诫?臣仆谄谀,故弗之觉也。汉高祖反正,从谏如流。洎乎文、景继业,宣、元承绪,不由斯道,孰隆景祚?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永言于此,常深叹息。朕每惟寡薄,恭膺宝命,虽不能性与天道,庶思勉力,常冀弼谐,以匡不逮。而群公卿士,罕进直言,将申虚受之怀,物所未谕。万年县法曹孙伏伽,至诚慷慨,词义恳切,指陈得失,无所回避。非有不次之举,曷贻利行之益!伏伽既怀谅直,宜处宪司,可治书侍御史。仍颁示远近,知朕意焉。”兼赐帛三百匹。

(三)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

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面刺()

②杀人以.梃与刃以()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乙文强调的是。(2分)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2分)

1.⑴面刺:当面指责。⑵以:用。(各1分,共2分)

2.D(2分)

3.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所谓”必须译出,“战胜于朝廷”必须译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

4.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1分);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1分)。(共2分)5.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1分),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1分),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共2分)【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

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⑴臣之妻私.臣私:

⑵能谤.讥于市朝谤:

⑶委.政卿大夫委:

⑷三年不蜚.又不鸣蜚: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皆以美于.徐公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晏子使楚》)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C.国且.危亡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

D.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⑵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4.简答。(4分)

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

1.⑴偏爱⑵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⑶托付⑷同“飞”,飞翔(每个1分,注意通假字的解释要求)(4分)

2.D(2分)

【解析】A项“于”分别解释为“比”“在”;B项“之”分别解释为“的”“助词,取独,不译”;C项“且”分别解释为“将要”“况且”;D项“以”解释为“用”。

3.⑴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进言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⑵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

4.两人都是采用的设喻方式,委婉劝谏齐王的,劝谏的结果都是使齐王乐于接受,从而励精图治,

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