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简称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高新技术。它是通过飞机(飞行器)上装备的专用物探仪器在航行过程中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目前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有: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航空电磁测量(航空电法)以及航空重力调查等四类。

航空物探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探测深度较大等优点,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地质勘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航空物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为矿产资源与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地下水勘查、工程地质和环境调查、基础地质与研究、军事与国防建设提供信息和解释成果。

在航空物探仪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及运用不同的飞行器,

对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航空物探飞行平台基本以固定翼飞机为主,少量采用直升机。近年来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及户外极限运动的兴起,航空物探不断尝试应用无人机、动力滑翔翼、热气球、飞艇等方式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1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磁、电、放、重)

使用固定翼飞机开展各种航空物探工作是该领域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我国的航空物探开始于1953年,首先是应用航空磁法,此后陆续引进、发明并成功运用了航空放射性、航空电磁法,后来又引进了航空重力测量(尚未实现国产), 不断有新的进展,这些航空物探都是首先从固定翼飞机选型开始的。国内迄今为止,在航空物探测量中选择的固定翼机型较多的有:运5、运&运11、运12、赛斯纳208、安

12、奖状H、双水獭6等。近年来运用运12机型开展的工作最多。

固定翼飞机作为多种航空物探技术的首选飞行平台,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固定翼飞机具更大的有效载荷。航空物探不仅需要承载飞行员及空中仪器操作员、飞行必须的航空燃油等重量外,还需要搭载各种航空物探仪器。根据需要开展的航空物探方法不同,所集成的仪器或仪器组合也不同。航空物探系统仪器的重量从几公斤到几百公斤不等,现航磁仪最轻可达到2 kg,而航空电磁、航空伽马能谱以及航空重力仪器通常在200?400 kg之间,而且为了同时得到多种地球物理参数,往往需要同时开展多参数测量,这就需要搭载两种甚至多种仪器,组合系统的仪器总质量往往在200?500 kg之间。固定翼飞机往往能有效地保证这些载荷。现今国内多参数航空物探测量开展得最多也最成熟的主要有航空磁、放勘查系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航空电、磁、放勘查系统等。

第二,仪器安装及飞机改装较容易且方案多。

固定翼飞机往往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对安装航空物探仪器主机系统及相关仪器组件等较为灵活。除航空物探仪器主机外,探头(如航磁探头、航电发射和接受线圈、伽马能谱晶体等),雷达高度仪,GPS导航天线等设备也需要安装在飞机主体外部,且需要避开飞行过程中产生的涡旋电磁干扰,如涡扇或桨扇等产生的电磁流。

第三,飞行姿态稳定,飞行速度较低,适应低空飞行。无论针对何种类型的航空物探测量,保持飞行姿态稳定或缓慢流畅的变化对保证飞行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无论是涡扇或桨扇型的固定翼飞机,其飞行姿态都较稳定,飞行中的俯仰、倾斜以及侧摆等姿态变化小且改变速度慢,这能有效地抑制飞行突变引起的

干扰。测量效率高是航空物探的特点,固定翼飞机在开展工作时其飞行速度多在

200?400 km/h之间,某些较大型涡扇型飞机达到600km/h左右,更适合大面积的快速勘查作业。由于在电磁、能谱及重力测量中,随着与被测量地质体距离的加大,测量信号呈三次方或二次方衰减,因此各类航空物探作业对飞行高度都具有严格的要求,如航空磁测通常要求离地200 m以内,航空电磁要求离地100 m 以内,航空伽马能谱要求离地150 m以内等,而现今国内大面积开展的固定翼航空物探飞行高度多集中在100?300 m之间,高山区500?1 000m之间,平原或沙漠地区最低可达到近地30?50 m的高度。

综合以上这些特点,不难看出为什么主要的航空物探类型及90%以上的勘查任务都采用固定翼飞机来开展工作。但也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其一,飞行高度保持难度大。如在中低山区、高山区的离地飞行高度往往难以保持,降低飞行高度就意味着存在飞行隐患(近年来发生过机毁人亡的事故)<因此在这类地区往往只能开展对飞行高度要求较低的航空物探区域性概查工作,这不仅会降低所获取的数据质量,而且会造成大批重要的直接或间接找矿的局部异常遗失,使勘查效果大大降低。

这也是制约该类地区地质找矿成果不突出的部分原因。

其二,固定翼飞机必须使用固定的、条件相对较好的机场作为基地。虽然固定翼飞机的航程相对较大,但对某些测区与机场距离相对较远的勘查任务,如我国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现有的机场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其三,在针对大比例尺测量方面略显不足。受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操控性

等方面制约,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工作通常用于中、小比例尺的调查工作。

2直升机平台航空物探(磁、放、电)以直升机为平台的航空物探从20世纪

80?90年代开始运用,多开展小范围的航空单磁测量,少数重点地区开展过航放测量。近几年在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中、大比例尺调查中多有使用。主要使用的直升机型有:贝尔(Bell)、Enstron480、米-8、R44 R22、蜂鸟(EC )、小松鼠(B2 /B3 )、超美洲豹(AS332L2)等。目前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是欧直公司的AS350-B3型(小松鼠B3)直升机,其有效载重(标准燃油量)近500 kg,有效航程约650 km、最大升限6 km,适宜作为航空物探平台。

直升机平台的航空物探多以开展航磁测量和航空(磁、放)综合测量为主,航空电磁测量和航空(电、磁)综合测量也逐渐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直升机航空重力尚未出现。

采用直升机作为航空物探平台的主要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具有灵活的机动性,能最大限度地控制航速、离地高度等。对于目前

已经具有的高精度航空物探仪器而言,如何实现大比例尺的高精度测量是航空物探需要面临的问题。直升机飞行时对空速、离地高度的有效控制恰恰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在仪器的采样率相同的情况下(如航磁常见的10Hz),直升机能按要求降低空速,严格保证飞行高度,这对提高勘查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对于在中一低山以及丘陵地区开展的测量工作。对于高精度航空物探来说,要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就必须降低空地速度和飞行高度。

(2)直升机具有低速、大角度转弯以及空中悬停等特性,也是国内外广泛

开展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法的主要考虑因素。与固定翼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

统相比,直升机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对吊舱式接收或发射线圈的放与收操作显得更加灵活,操作性更强,同时也降低了飞行难度,提高了飞行安全系数。

(3)直升机平台航空物探在作业基地的选择上较灵活。可在测区内或周围就地

起降,不需要到固定的机场,能够根据工作进度不断的变换基地,减少不必要的航程开销,提高效率。特别是在重点区域开展小面积的大比例尺高精度测量方面优势尤为明显。

但直升机平台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整体空间小、干扰强、高频震动剧烈等,发动机、主桨及尾桨的干扰基本覆盖了整个机身,可提供的仪器安装方案少,如航磁探头主要固定在向前伸出主桨范围的特殊硬质探杆前端,也有少数采用拖挂

方式安装(多要求拖挂长度在30 m以上)。直升机型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的发射与接收线圈吊挂长度多要求在50 m以上,以减少发动机和主桨的干扰。此外,直升机的单次航程相对较短,在开展大面积勘查任务时,长距离测线往往需要分成几段多次完成。这些不足在测量数据上表现为数据噪声较大、数据处理及调平工作量加大等。

3无人机平台航空物探(磁、放、电)

近年来,随着军用无人机的不断成熟,通用无人机技术也不断出现并逐渐发展成熟。由于具有重量轻、无人驾驶、耗资低等优势,无人机迅速广泛地应用到各行业当中。鉴于其无人员伤亡、费用低、效率高等特点,以及可预期的高精度数据、低噪声水平、高空间分辨率的优势,无人机航空物探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日益受到广大航空地球物理从业者的关注,如英国Magsurvey公司于2003年研发

了PrionUAV航空磁测系统,Fugro公司于2005年成功试验了Georanger高精度无人机航空磁力测量系统等。

国内的无人机航空物探研究起步于2010年,最初应用的无人机为从航模演变而来的航模型无人机,2013年开始进入真正无人机航空物探综合站的研发与应用。目

前较为常见的无人机航空物探主要为航空单磁测量,源于航磁设备重量轻、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受飞行高度影响小等特点,恰好能满足航模型无人机体积小、低载荷的要求。该类型无人机主要通过投射、弹射、滑行等方式起飞,通过拦网、伞降、滑行等方式回收,但安全回收的成功率仍然不高,这势必会造成不可预期的成本风险变高,所有该类平台的航空物探至今尚未见到有成功运用的案列。因此,利用真正具有大载荷的无人机发展航空物探多参数测量,成为多家科研单位的目标。2013年9月,由物化探所、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联合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无人机航空物探(磁、放)综合勘查系统的集成、飞机改装、超低空地形跟随飞控、夜航测量、远程实时控制等技术,成功研制了国内首套CH-3型航空(磁、放)综合勘查系统。

运用该系统在某重点矿区完成了200 km2的飞行测量工作,其平均飞行高度120 m,飞行速度150km测量比例尺为1 : 1万,航磁补偿精度为0. 054nT, 航测数据调平前总精度2. 5 nT(已满足现行规范小于3 nT的要求),调平后1. 77 nT。此次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无人机航空物探面积性测量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无人机航空物探平台,特别是这种具有大载荷、长航时、智能化程度高的中、大型无人机,作为一种新的航空物探作业平台正不断受到重视。在此无人机航空磁、放综合测量取得成功的同时,结合研发成功的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也正在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无人机平台的小型化、智能化时间域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究,新系统将搭载在国产大型无人机上,实现无人机航空电磁勘查。

无人机航空物探之所以倍受青睐,主要是因为无人机平台具有安全性好、适应性强、经济高效、减少伤亡等优势。这种新的航测作业方式目前仅适用于开展小面积的

大比例尺高精度测量工作,要开展大面积的勘查任务,尚需要在诸如障

碍物自动规避、提高沿地形起伏的三维航线规划、链路通视分析、数据加密保护以及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

4其他飞行平台航空物探(磁)

目前应用到航空物探领域的其他飞行平台还有动力滑翔机、飞艇、热气球等。目前以这些平台开展的航空物探研究工作主要为航磁测量。

应用得比较成功的是动力滑翔机航磁测量,这种从户外运动发展而来的航空

物探飞行平台具有灵活轻便、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经济性好等特点,适宜于开展小面积大比例尺的航磁测量工作。2010年北京地质矿产研究院就运用该方式成功完成了小面积的1 : 1万航磁测量工作,其航磁测量成果与地面磁测成果具有良好一致性。这种测量方式的缺点是宽大的硬架机翼受侧风干扰极大,飞行过程中需要操作员对风向、风速具有良好的判断能力,飞行航迹难以保持,回收着陆过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目前诸如飞艇、热气球等其他平台的航空物探研究及应用,同样受气象干扰严重、控制难度大等因素的影响,尚未见有成功应用的案列。

发展及展望

1)平台

随着地质找矿的不断深入,除青藏高原等少部分地区外,普查、概查等基础性地质工作已基本完成,地表及近地表的主要多金属类矿床已大多被发现。航空物探由于其快速、高效的特点,所发挥的作用可谓功不可没,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找矿线索,贡献突出。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通用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 望(通用版)

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通用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不断渗透到煤炭科学技术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煤炭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政府提出的以煤为主体的能源发展战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起了全社会对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十五”期间,通过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奋勇攻关,自主创新,我国煤炭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极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煤田地质勘探精度不断提高,快速建井技术及巷道掘进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应用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推广,在物探条件适宜的矿区可以有效地控制落差5米左右的小断层和直径15米左右的陷落柱,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的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我国深井、厚冲积层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采用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从1956年至今,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包括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研究与发展,同时各种卫星应用技术、空间加工与制造技术、空间生物技术、空间能源技术大大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经过艰苦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如今,航空航天行业是支持整个中国的重要行业。 航天技术的直接应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不仅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将发挥保护人类、保护地球的重要作用。比如,卫星通信技术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电报、传真、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数据收集、救援、电子邮政、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而载人航天、空间站、天体探测与地外资源开发技术又为人类的未来开辟了美好的前景。航空航天事业对国家,在军事国防上讲,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主要原因。拥有航天火箭发射能力,是一个国家拥有核威

慑力能力,远程核打击能力的前提条件。现代战争,是海陆空天为一体的立体复杂信息化战争。拥有制空权、制天权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因此,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力量。 航天技术作为高科技前沿,其产业化依赖于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传统产业的支持。航天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航天技术的发展将牵引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航天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可以直接或经过二次开发后在传统产业中进行推广、应用和移植;航天技术的管理方法、通用软件、人才和设备优势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借用,极大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 如今,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继续以大型飞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以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专项为引领,加强航空航天与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顶层衔接,促进军民用技术相互转移和军民融合式发展,全面振兴航空航天事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同行共享发展成果。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不断推出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扶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图文)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图 文) 论文导读:1前言多波多分量地震,又称全波地震.,是指用纵/横波震源激发,利用三分量检波器记录地震纵波、横波(包括快、慢横波)/转换波,从而使野外记录的地震数据信息更为丰富,为地质构造的成像、裂隙和孔道的确定、储层岩性的解释等提供特定的信息。 ⑤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3.3资料解释与应用多波多分量地震解释的基础是对纵横波剖面进行准确的层位对比,这是多波勘探能否取得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关键的一环。关键词:多波多分量,资料解释,研究现状,各向异性 1 前言多波多分量地震,又称全波地震.,是指用纵/横波震源激发,利用三分量检波器记录地震纵波、横波(包括快、慢横波)/转换波,从而使野外记录的地震数据信息更为丰富,为地质构造的成像、裂隙和孔道的确定、储层岩性的解释等提供特定的信息。 同常规地震勘探相比,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①可以提取更多的物性参数信息,减少地球物理反问题的多解性。 ②对比分析,可以提取更可靠的构造和岩性参数,确定储层特性,实现直接检测油气。 ③在某些地区,纵波勘探无法得到好的记录,横波可以弥补。 ④区别真假亮点。 ⑤研究介质的各向异性。 尽管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经历了一段不易的发展道路,尽管到目前为

止,它还存在很多不可回避的缺点和不足,但由于具有常规地震方法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仍然是地震勘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发展历程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发展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首先进行了横波勘探的研究和实践。美国也相继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目的是试图利用横波传播速度低的特点,取得比纵波更高的分辨率。但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同时发现因为横波频率较低,其分辨率的提高是有限的。因此,此时的横波勘探无法真正用于生产。 在沉寂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多波地震勘探又一次成为研究热点,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纵波勘探的几项技术突破:多次覆盖、可控震源和数字地震技术等;同时在此期间也发明了实用的横波震源。在此期间,前苏联I'a.n6nepuH等人研究的多分量垂直地震剖面(VSP)技术也对多波勘探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分量VSP的成果不仅证实地下确有横波和转换波,而且能为多波勘探的野外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重要的参数。从此,多波地震勘探开始进入了试验生产阶段,这一阶段利用多波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问题。例如联合应用纵横波资料获取地下岩性参数、预测岩性和识别真假亮点等。这一时期的工作虽然取得了若干成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多波勘探的花费要比纵波勘探高很多,而人们对多波资料的采集、处理和解释中的许多困准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AVO等利用纵波资料解决岩性勘探开发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3255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规程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规程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航空勘探活动,应执行国家空中交通安全管制法规,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取得航空勘探飞行权和观测权,并依法接受空中飞行监管。 二、飞机体内外航空物探仪器设备安装,应有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单位承担。安装人员应该具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且安装要考虑飞机整体平衡、配重。 三、飞行勘探工作开始前,勘探队应与飞行机组、飞行保障部门召开安全协调会,研究作业区域气象、地理条件,确定飞行高度;飞机起飞勘探作业

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读书报告 课题名称: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应用 班级:064091 姓名:吴浩 学号:20091004040 指导老师:胡祥云

地震勘探的发展与应用 吴浩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地球科学与技术专业) 摘要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仪器装备、处理软件升级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从常规的地震勘探发展到二维地震、三维地震、高精度地震勘探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石油、煤炭、采空区调查、地热普查等重要领域,由陆地不断向海洋发展。本文着重针对地震勘探过程和技术的发展几个重要阶段及应用进行展开。 关键字地震勘探三维地震石油勘探煤矿发展与应用 1 引言 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性质研究地下矿床和解决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地震勘探应用领域广泛,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具有精度高、分层详细和探测深度大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地震勘探的仪器装备、处理软件升级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地震资料采集、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趋势得到加强。从常规的地震勘探发展到二维地震、三维地震、高精度地震勘探等先进技术,通常用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后,被布置在井中或地面的地震检波器及专门仪器记录下来,这些地震拨携带有所经过地层的丰富地质信息,计算机对这些地震记录进行处理分析,并用计算机进行解释,便可知道地下不同地层的空间分布,构造形态,岩性特征,直至地层中是否有石油、天然气、煤等,并可解决大坝基础,港口,路,桥的地基,地下潜在的危险区等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环境保护,考古等问题。 2 地震勘探过程及发展 地震勘探过程由地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3个阶段组成。 1.地震数据采集 在野外观测作业中,一般是沿地震测线等间距布置多个检波器来接收地震波信号。常规的观测是沿直线测线进行,所得数据反映测线下方二维平面内的地震信息。一般地讲,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成本占勘探成本的80%左右,因此世界各国为了降低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果,

地震解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地震波地质信息综合解释 摘要:地震解释质量决定了一个区块勘探开发的方向和进程,地震解释的发展对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解释人员通晓地质知识,同时具有物探知识。本文主要从现今已经在应用的解释技术和方法以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展开论述。分别包括三维可视化技术、构造解释、构造解释和利用振幅属性预测含烃概率、利用波峰瞬时频率计算薄层厚度、多子波地震道分解和重构等。 关键字:地震解释、构造解释、振幅属性、波峰瞬时频率 引言:地震资料解释是勘探和开发地震的最后环节,其功能是将地震信息翻译成地质语言或符号;其目的是直接服务于勘探和开发。因此解释质量决定了一个区块勘探开发的方向和进程。地震勘探开发技术发展的目标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易于解释的具更高可信度的地震资料。地震解释现在更多地强调综合性和在地质规律控制下的地震解释。这对解释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解释人员通晓地质知识,同时具有物探知识。地震解释从来就不是从事物探方法研究人员单纯可以从事的工作。地震解释已经开始从注重地震解释方法向注重多学科综合性的转变,现在更为明显!地震解释的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强调在地质规律认识下的地震解释,即地震和地质的紧密结合。 一、地震综合解释的现今技术及方法 在地震综合解释方面,主要是以地震反演技术、多种属性分析技术及三维解释为主体的地震综合储层预测技术,通过与层序地层学、测井和地质等其他测量解释成果的结合给出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的应用实例。例如AmoutColpaert应用神经网络将地震解释数据和井中岩石物理特性分析联合实现多属性分析,从而进行岩相预测。靶区的目标地层是岩溶发育的斜坡形向陆架坡过渡的碳酸盐岩地层,探区内井资料很少或几乎没有,作者综合应用了基于井资料的层序地层分析、岩石物理分析和多属性地震分析,对无井控制区的岩相进行了预测。其基本流程见图1。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航空勘探活动,应执行国家空中交通安全管制法 规,按规定程序申报批准取得航空勘探飞行权和观测权, 并依法接受空中飞行监管。 二、飞机体内外航空物探仪器设备安装,应有具有航 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单位承担。安装人员应该具 有航空器安装、维修专业技术资格;且安装要考虑飞机整 体平衡、配重。 三、飞行勘探工作开始前,勘探队应与飞行机组、飞 行保障部门召开安全协调会,研究作业区域气象、地理条 件,确定飞行高度;飞机起飞勘探作业前,飞机机组、勘 探队应分别对飞机、勘测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四、勘探队长,应了解执行勘测飞行任务的飞机性能及其定检、发动机使用小时等情况。飞行勘测时,机上勘测技术人员应与飞机机组人员密切配合,随时检查记录飞行速度、离地高度,确保不突破飞行安全边界。 五、非封闭舱飞机飞行高度4000m以上勘测作业,应装备氧气瓶;海区飞行勘测作业,应配备救生衣。 六、航空勘探作业,应遵守航空磁测、航空遥感摄影技术规范规程。 七、航空勘探空勤技术人员,每天飞行时间不得超过8h,168h内最长飞行小时不得超过50h。 八、航空勘测活动,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及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我国的航天航空成就与发展

我国航空航天的成就与发展 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已取得的重大成就 1.196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隶属于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前身第七机械工业部,钱学森同志任院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其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空间技术进入了新时代。 3.1971年3月3日,“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顺利升空,此后在空间运行了8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4.1981年,我国利用“风暴一号”运载火箭,一次把三颗卫星送入太空。从而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70年代末,研制发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攻克了姿态控制、通信转发器、统一载波测控系统等关键技术。1984年4月8日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试验通

信卫星。在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又于1986年6月2日发射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欧空局之后,世界上第四个具有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力的国家。1997年5月12日,我院研制的东方红三号广播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此举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研制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6.80年代初,开始了开展气象卫星的研究。于1988年9月7日,发射成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之后利用其所发送回至地面的卫星云图,进行天气预报,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7.1997年6月10日,成功地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定点于东经105度地球同步轨道,从而使我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能同时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和与此相配套的由我院研制的指令与数据接收站投入运行,成功地保证了第八届全运会的举行,同时还为长江截流提供了可靠、优质的气象服务。 8.随着卫星研制技术的已日臻成熟。在卫星回收技术,一箭多星技术,卫星姿控、温控、地面指令与数据接收站研制技术等方面,进入了世界前列。在此基础上建立形成了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返回式卫星、对地观测卫星和现代小卫星等4个系列的卫星平台,这些卫星平台的建立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将有效地提高卫星可靠性和寿命,同时还将大大加快研制速度,努力达到年均研制4到6颗卫星的能力。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后感想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后感 想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后感 张弛 这学期选课,当看到有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我很热爱星空,原因一是喜欢那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二是喜欢梵高的举世名画《星月夜》。说来奇妙,因为对于文学的热爱,而选择对于科学做更深入的了解。 之前,我对航空航天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只知道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前苏联的米高扬是飞机设计之父,设计了着名的米格系列战机等零碎的航空航天知识。经过郑老师的认真细致的讲解,我逐渐对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产生了兴趣,在课后上网查询了一些航空航天知识,并对航天事业做了一份简单的了解。 近代以前,世界各国都没有重视空军乃至天空的发展,这是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妄加指责前人。20世纪后,由于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飞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航空器受到了世人的广泛推崇。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航天飞机,火箭,卫星,空间站等新科技成果不断出现,大大促进了地球航空航天事业额发展。 其实,在航空航天技术概论课上感触最深的是那些与航空航天事业相关的人员对于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以及他们把一腔热血付诸航空航天事业的无私,勇于探索新事物的无畏,还有对于年少理想的执着追求。

不可否认,很多人对于年轻时候的理想不够坚持。所以他们只能永远平庸。布伦克特说过,只要不让年轻时的梦想随风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确实,如果初心不改,历经岁月的磨练,成功必定指日可待。可惜的是,大多数人耐不住寂寞,不能平心静气地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他们注定是人生的失败者。与之成对比的是中国老一代的航空航天事业工作者们,他们的坚持初心让人不得不心生敬意。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为新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他们理应获得鲜花和掌声。 课上的学习亦使我明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全面的人才。这种人才并不能只是书本知识的权威,更要是各种社会技能的掌握者。众所周知,航空航天事业的研究环境相当艰苦,温室里的花朵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若想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除了学业上的努力,在课外,我们也要锻炼好身体,好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下做持久的研究工作。另外,要用良好的心里承受能力武装自己。科学研究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多于成功的可能性,只有能以平常心来应对前999次的失败,才能赢得第1000次的成功。

航空物探现状及展望

航空地球物理探测,简称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与航空技术相结合的一门高新技术。它是通过飞机(飞行器) 上装备的专用物探仪器在航行过程中探测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研究和寻找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一种物探方法。目前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有: 航空磁测、航空放射性测量、航空电磁测量( 航空电法) 以及航空重力调查等四类。 航空物探具有效率高、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工作、探测深度较大等优点,是基础性和公益性地质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是地质勘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航空物探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为矿产资源与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海洋地质调查、地下水勘查、工程地质和环境调查、基础地质与研究、军事与国防建设提供信息和解释成果。 在航空物探仪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合理地选择及运用不同的飞行器,对航空物探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航空物探飞行平台基本以固定翼飞机为主,少量采用直升机。近年来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及户外极限运动的兴起,航空物探不断尝试应用无人机、动力滑翔翼、热气球、飞艇等方式开展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1 固定翼平台航空物探( 磁、电、放、重) 使用固定翼飞机开展各种航空物探工作是该领域最广泛也是最成熟的。我国的航空物探开始于1953 年,首先是应用航空磁法,此后陆续引进、发明并成功运用了航空放射性、航空电磁法,后来又引进了航空重力测量( 尚未实现国产),不断有新的进展,这些航空物探都是首先从固定翼飞机选型开始的。国迄今为止,在航空物探测量中选择的固定翼机型较多的有: 运5、运8、运11、运12、赛斯纳208、安12、奖状Ⅱ、双水獭6等。近年来运用运12机型开展的工作最多。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前沿: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新技术扫描 文|吴志强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1、概况 海洋地震勘探在海洋地质调查、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拓展,地震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深部地质调查和复杂构造、火山岩(或碳酸盐岩)屏蔽下的油气藏地震勘探中,为了获取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实现精确成像,对地震数据采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包括采集到低频、高频成分丰富的宽频带、高信噪比原始地震记录。地震信号中的低频信息具有穿透能力强、对深部目的层成像清晰的优势,同时也使地震反演处理结果更具稳定性。宽频带可产生更尖锐子波,为诸如薄层和地层圈闭等重要目标体的高分辨率成像提供全频带基础数据。 理论研究表明:当地震数据的频带宽度不低于两个倍频程时,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精度的成像效果;频带越宽,地震成像处理的精度越高;增加低频分量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子波旁瓣,降低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提高解释成果的精度。 图形象地展示了低频分量的重要性:高频分量丰富、但缺少低频分量的地震子波的主峰尖锐,却会产生子波旁瓣,使地震资料的精确解释变得困难且多解;高分辨率子波是在低频和高频两个方向都得到拓展的宽频带子波,这样子波的主峰尖锐、旁瓣少且能量低,能分辨厚度极小的薄层,地震解释的精度高。 现今地震资料反演处理大多是基于模型的地震反演,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提取真实子波和建立精确的低频模型。常规地震数据中缺失低频信息,只能采用从测

井数据中提取低频分量再与地震数据反演的相对波阻抗合并处理方式得到绝对 波阻抗。 在目标地质体复杂、钻井少的探区,仅靠测井资料提取的低频分量难以反映复杂地质体横向变化,导致不精确或假的反演结果。为弥补该缺陷,一般采用从地震叠加速度提取低频分量方式,而叠加速度只能提供0~5Hz低频信息,无法弥补常规地震所缺少的0~10Hz低频分量。可见,地震数据中低频信息对保证地震岩性反演的精度意义重大。 然而,在海洋地震勘探中得到宽频带地震数据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在常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中,电缆和气枪都要以固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以保证下传的激发能量最大化和降低接收环境噪声。 由于海平面是强反射界面,在激发和接收环节都会产生虚反射效应,从而压制了信号的低频和高频能量,并产生了陷波点,限制了地震勘探的频带宽度。例如,为了获得深部目的层有效反射信号,必须增加气枪阵列容量、加大沉放深度以得到穿透能力大、主频低的激发子波,并加大电缆沉放深度以减少对来自深部反射界面的低频反射信号的压制效应,由此带来的副作用是高频信号受到较大压制,降低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分辨率。 在海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较小气枪阵列容量和较浅沉放深度以得到高频成分丰富的激发子波,同时降低电缆沉放深度以降低接收环节对高频信号的压制效应,这样虽然提高了地震信号的频带宽度和视觉分辨率,但它是以牺牲低频信息和勘探深度为代价,处理后的成果数据缺少低频信息,给后续的反演处理带来较大困难。 勘探设备性能也限制海洋地震勘探获得宽频带地震数据的能力,电缆在移动时产生的机械和声波噪声掩盖了微弱的有效地震信号,降低了地震数据的频宽和信噪比,尤其是对高频段信号的影响幅度更大。到目前为止,常规海洋地震勘探中尚未找到完全有效压制虚反射效应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近年来,针对海洋宽频带地震勘探面临的主要难题,在勘探设备方面进行了研发并取得重要进展。固体电缆的研制成功和工业化应用,有效地降低了电缆噪声,提高了对微弱高频信号的响应和记录能力;双检波器拖缆采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压制了虚反射效应,拓宽了地震频带。 众所周知,气枪和电缆以一定深度沉放于海平面之下,海平面反射在上行波和下行波之间产生交互干涉的鬼波效应,对地震反射信号产生了压制和陷波作用,降低了原始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气枪和电缆沉放越深,对高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低频信号;沉放越浅,对低频信号压制越大,越有利于高频信号。 为了压制虚反射效应,提高地震数据频带宽度,在海洋地震激发时借鉴陆上地震勘探压制虚反射的成功做法,开发了多层震源组合新技术代替传统的平面震源组合方式,激发地震子波的低频和高频分量都得到有效拓展和提升,因此其频带展宽、穿透能力增强。 在海洋地震信号接收环节,为有效削弱由海平面虚反射引起的陷波作用,利用电缆沉放深度的变化对不同频带的压制特性,采用上、下缆接收技术,既有效

物探方法现状及未来展望

物探方法现状及未来展望 发表时间:2018-12-12T17:02:36.2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晨阳 [导读] 工程物探方法作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勘探都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与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息息相关。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工程地质系长春 130026 工程物探方法作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勘探都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与我国的工程建设事业息息相关。通过应用地球物理方法,达到探查建筑物地基、地下管线以及地下不良地质体和覆盖层等目的,工程物探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现有的物探方法 工程物探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可以分为航空物探、地面物探和地下物探三类。根据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所依据的原理又可划分为:电法勘探、地震勘探以及电磁勘探、重力勘探。 浅层地震勘探由于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并且对场地要求较小的优点而在工程地质勘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工程勘察中常常根据不同的勘探精度和适用性而选择不同的方法。反射波法由于对场地的开阔程度较折射波法小并且激发所用的爆炸药量较小而被广泛使用。地震勘探是根据地层岩石之间的弹性参数差异勘探的。反射波法反映的是波阻抗界面,不同的地层其波阻抗不同从而可以根据岩石弹性参数的差异划分出覆盖层与基岩的分界面,达到探测覆盖层厚度的目的。 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探测密度高、信息量大、工作效率高的优点,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一定厚度或规模的软弱夹层、砂层,空洞和地下水位,对地层周围地质情况反映明显,根据岩矿石的电性差异可以对地层进行分层,有助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较为准确的找出病害区和基岩面,是覆盖层探测的可选方法。地质雷达具有勘探精度高,对场地范围大小和起伏程度要求不高,探测方向性好的优点,对厚度较薄的地层反映异常清晰,对于富水区、破碎带和空洞反映明显,根据覆盖层和基岩之间明显的介电常数差异可以对覆盖层的厚度进行探测。 2综合物探方法的广泛使用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勘察的对象与周围的环境或介质往往存在着某种差异,而这些差异所呈现出的天然或者人为物理场的分布特征则能反映出地下的地质特征,为工程的建设以及施工提供有效的勘探依据。然而,地下介质参数并不是由单一参数决定的,如果只是考虑单一的物性参数所得出来的物探资料很难具有说服力,地下介质的复杂性造就了物探方法的多解性,因此在勘探过程中大多是结合地质以及地球物理的特征,选择其最优的组合方法,将多种物探方法综合使用,最终通过钻探资料验证,从而得出物探方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 高密度电阻率法[1]是一种阵列勘探的二维勘探的方法,上世纪70年代末有学者研究发现了传统电法勘探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产生了阵列电法勘探的思想;英国学者所设计的电测深装置即为高密度电法的雏型。如下图1所示: 图1电法工作原理图 20世纪80年代,日本株会社借助于电极转换板暂时实现了高密度电法的野外数据采集,然而由于设计的不完善,这套设备并没有完全发挥出高密度电法纵横向二维勘探的优越性。至80年代末,高密度电法开始传入中国,一些高校和科研部门对高密度电法进行了技术研究,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对方法理论和相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完善。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研究,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已经由二维逐步发展到三维,三维数据场的可视化已经得到了实现。高密度电阻率法由于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信息量较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中去,如基岩面的调查,建筑选址及断层等其他地质灾害探测等。地质雷达最早的雏形是1904年Husemeyer通过电磁波的信号来探测距离较远的地面的金属体,1910年德国科学家在其专利中提出了用电磁波来探测地下介质的概念,1924年,英国物理学家Edward Victor Appleton利用电磁反射波估算了电离层的高度,用电磁波进行探测的方法开始逐渐被应用。然而,自从1929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在奥地利地区利用电磁波脉冲探测目标体之后,通过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体开始被遗忘。 瞬变电磁法[2](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的基础是电磁感应原理,场源为人工源,因为研究的是响应场与时间的关系,又被称为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其人工场源分为2类:电偶源(即接地回线)和电磁源(即不接地回线)。 利用人工场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场,在其激发下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即一次场),在一次场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在一次场消失以后,涡流不会马上消失,它会有一个衰减的过程,此过程会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并继续传播,再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场。这样,通过分析二次磁场的信息变化,就可以得到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

航空磁测

航空磁测法 研究专家 技术原理 应用最广的航空物探方法,又称航空磁测或航空磁力勘探,简称航磁。目前航空磁测用的仪器有两类,一类是测总磁场模数的变化△T,另一类是测总磁场模数变化的梯度。目前在生产中应用的测总磁场模数变化的仪器主要是核子旋进磁力仪和光泵磁力仪,也有用磁通门磁力仪的(见磁法勘探)。测总磁场模数变化梯度的是航空磁力梯度仪。它用距离固定的两个磁力仪探头(如光泵磁力仪探头),同时测量地磁场并记录其差值(即磁力梯度,可测垂直梯度或水平梯度),一般灵敏度约达3×10-4~5×10-4纳特/米。 航空磁法在地质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地质效果较好。 地质制图和研究大区域构造在大片研究程度很低的地区和海上,可用小比例尺的航空磁测研究地质构造。许多火成岩和老变质岩都具有磁性。根据磁异常场的特征可以区分并圈定它们的范围,包括在沉积盖层下伏的部分。它们的分布、排列、组合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常可见到一些线形特征。例如,串珠状或雁行排列的局部异常,条带形或弧形的异常带,异常带的错动,异常场区域性特征的线形分界线等,据此可以发现或追索各种断裂、断裂带、褶皱构造等,然后划分地质构造单元。沉积岩一般磁性很小,但其下常有磁性岩体组成基底。对航空磁测资料进行定量计算,可以算出磁性体顶面距飞机的高度,减去航高,就可得到沉积岩层的估计厚度,从而圈出沉积盆地的范围,并研究它的特点。找金属矿和其他固体矿藏直接找强磁性矿体(例如磁铁矿)是航空磁法应用的重要方面。要求发现几十万吨至几亿吨的不同规模矿藏,飞机的飞行高度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有些矿藏虽然不能用航空磁法直接勘探,但可用它快速圈定成矿的远景区,然后进行地面磁测(见磁法勘探)。普查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小比例尺磁测研究区域构造和沉积盆地的特点,结合其他资料,可以提出找油的远景地

2010年世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十大看点

2010 年世界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十大看点 2010 年1 月25 日,美国《航空航天技术周刊》公布了2010 年将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航空航天技术。这些技术代表了未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值得认真研究和关注。 美国和欧洲无人作战飞机发展进入新阶段 2010 年,美国海军X -47B 无人作战飞机将进行首次试飞,这标志着美海军无人作战飞机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海军型无人作战航空系统验证机进行的首次试飞,将验证隐身、无尾构型无人作战飞机自主作战能力。X -47B 的海上试验计划2012 年进行,该机将成为美海军2025 年无人侦察 /打击飞机一一F/A - XX的候选机型。X - 47B翼展18.9 米,最大起飞质量超过20203 千克,可携带载荷2043 千克,采用无尾构型,有两个内置式武器舱,不经空中加油航程可达3889 千米。X- 47B 装有舰载着陆设备、折叠机翼和空中 受油装置。美国空军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2002 年5 月试飞首架无人作战验证机―― X-45A。2003年为加强对空、 海军无人作战飞机的统一领导,美国国防部对空、海军无人

作战飞机研制项目进行合并,成立“无人作战航空系统-验证机”办公室,由波音公司研制X-45C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X - 47B。2007年8月,美国正式授出“无人作战航空系统验证机”技术验证项目合同,确定开发并验证一种弹射起飞/拦阻着舰型无人作战飞机一一X - 47B ,用于执行持 久情报/监视/侦察、压制/摧毁敌防空系统和纵深打击任务。 欧洲也在加快发展无人作战飞机。英国“泰拉尼斯”无人作战验证机将在2010 年首飞。该无人机的最大起飞质量不到8172 千克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验证无人作战飞机的全自主系统和隐身性能英国空军希望该无人作战飞机能提供纵深打击能力达到目前“狂风”战斗轰炸机的作战能力,以用于英国2025 年后的“纵深和持续进攻能力”项目。 由法国牵头、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瑞士等国参与研制的” 神经元”无人作战飞机也在加快研制,将在2012 年3 月首飞试验期将持续18 个月。该机将在法国进行为期5 个月的基本飞行试验,并在瑞典维德塞尔靶场评估其隐身能力还将投放GBU - 12激光制导炸弹,演示压制敌防空系统能力。 反火箭弹、炮弹、迫击炮弹系统研制取得突破 以色列“铁穹”反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C-RAM) 系统2010 年1 月首次进行全系统试验,对类似“喀秋莎” 火箭弹的122 毫米火箭弹实施了拦截。该系统将在2010 年中具备作战能力,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勘探领域变化看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地震储层预测就是以地震信息为主要依据,综合利用其他资料作为约束,对油气储层的品质参数,如几何特征、地质特性、油藏物理特性等,进行预测的 一门专项技术。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的兴起,储层预测的内涵也得到了迅速 扩展,已从储层品质预测扩展到源岩品质和工程品质预测。前,地震储层预测技 术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生产中储层预测的主导技术之一,它能较好地根据不同勘探 生产阶段的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类型、不同精度的储层预测成果,为油气勘探生 产服务。基于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勘探领域变化背景下,地震储层预测 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勘探领域;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引言:地震储层预测是以高分辨率地震和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地质与钻井资 料为参考,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为主要技术来进行的。因此,波阻抗反演的效 果和属性参数的运用成为储层预测的关键。为了更好的对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 行了解,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基于勘探领域变化下,对其技术现状以及发展趋 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一)地震裂缝预测技术 裂缝预测技术的研究应用成为国内外储层及含油气预测的热门。裂缝是碳酸 盐岩、火山岩中重要的油气储集空间,也是大部分非常规油气的主要存储地方, 如页岩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主要以吸附和游离态储存在裂缝或孔隙中.岩 石性质、不同受力类型等因素决定了裂缝的成因、产状、密度、大小、宽度、方 向等呈现复杂多样性,这决定了裂缝预测的超难度和超复杂性。地震裂缝预测技 术的应用起步于计算岩石物理中等效介质理论的提出与应用。等效介质理论将实 验岩石物理模型微观的裂缝参数与地震波场表征的宏观介质性质有机的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多种各向异性裂缝检测方法和技术,如多波多分量技术预测 裂缝、方位各向异性预测裂缝等.中石油将裂缝预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列为“十二五”物探技术研究主要方向之一。 (二)岩石物理分析技术 岩石物理分析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理论岩石物理模型的实际应用、理论模 型与测井岩石物理分析的结合应用及测井岩石物理分析应用等三个方面。岩石物 理针对岩石机理的研究使其成为现今地震储层及油气预测技术发展应用的理论来源。近几年SEG每年都将岩石物理分析及应用作为专题进行讨论[1]。 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现状 目前,由于地震技术储备跟不上勘探领域变化带来的技术需要,物探技术人 员总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证实这个 观点。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勘探领域从构造转向岩性,地震勘探先后出 现了“亮点”和AVO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模式识别技术等,到了九十年代末岩 性目标的描述在地震领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此时地质上才逐步提出了岩性 地层勘探的理念。也就是说地震技术领先于勘探领域对技术的需求,所以物探人 员可以从容应对。随后在本世纪初又从波阻抗反演进一步延伸到叠前反演,岩性 地层勘探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但是,近几年勘探目标很快转到了火山岩、 碳酸盐岩等复杂岩性,接着又转入了致密油气,甚至是页岩油气,勘探目标的快 速变化,使原来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介质假设不适应勘探新领域的实际介质条

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第21卷12期2009年12月中国煤炭地质 CoALGEOLoGY0FCHDqA V01.2lNo.12 Dec.2009 doi:10.3969/j.issn,1674-1803.2009.12.020 文章编号:1674一1803(2009)12一00r72埘 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综述 程建远1,李宁2,侯世宁3,杨光明1,张学汝2 (1.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正通煤业公司,陕西长武715600; 3.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河南郑州450016) 摘要: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世界级”难题,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黄土塬区复杂的地貌条件,即沟、梁、塬、峁、坡、JII并存;二是复杂的地表条件,即沟壑纵横施工困难;三是复杂的表浅层条件,即地震波难以激发且能量衰减严重等。在具体分析我国黄土塬区资源分布状况与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对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数据采集与资料处理的一些技术难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今后在黄土塬区开展地震勘探工作,应从粘弹介质、连续介质的角度,进行地震波激发与传播规律的研究.从地震正演模型和室内模拟的角度。进行黄土塬区的资料采集和处理方法研究,同时要注重引进新技术,加强储层物性横向变化的预测研究。 关键词:资料采集;处理方法;地震勘探;黄土塬 中图分类号:P613.4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Stat吣oVerviewofSeisIIIicProspectingTechnoIo留iIlLoe麟TabIel锄d chengJianyuanl,“Nin孑,Houshinin矿,YangGuangmin91andzhangxuem2 (1.XianBranch,ChinaCoalResearchInstitute,Xian,Sh舱nxi710054;2.Sh明nxiZhen昏ongCoalIndustrialCorporation,Ch蚰g帆,Sh髓nxi715600;3.YongchengCoalIndus讲alCompany,HenanCoalandChemicalIndustrialGmupCo.Ltd.,Zhengzhou,Hen孤 4500l61 Abst憎ct:f111eseismicpmspectingtechnolo{;yinloe8stablel肌disdeemedt0beaworldI.eno帅ed王lardnut0veralongp耐0doftime.Majorcausationshavethree:tIlefi俗tiscomplexl明dfomsofravine,ridge,tableland,hin,B10peandrivercoexistinginlo即8tablela】耐are鹪;t|Ie8econdiscomplexsu—.aceconditio璐ofcrisscms∞dmVine8andguⅡie8,c明∞doperationald以Eculties;thetIlirdis nearsurfaceandshallowcomplexconditions,causedseismicwave ha耐toshotand8eriousener贸anenuations.B鼬edon肥∞urcedistributionstatusinloesstablelandareaanalysi8andprospectingpractices,haveexpoundedtechnicalnodiin靶ismicprospectingdataacquisitionanddatapmcessinginloesstableland.Pointedoutseismicprospectinginl∞sstableland8hotIld s觚硒m vi跎oelastic明dcontinuousmedia viewpoint,tocarryoutseis“cwave8hottingand pmpagationpBttemstudies;fbmseismic l缸M耐 modelingandlabsimulationtocarryoutdataacquisition卸d proce8singmethodology studi船inloe8stablelandhenc甜Dnh. Simul啪eou8lypayattentiontonewtechnolo舒imponin舀tostrengthenreservoirphysicalpmpenieslatemlvariati∞pmdicti叽studies. Keywor凼:dataacquisition;proce8singmetIlod;seismicprospecting;loesst8bleland 0引言 全球黄土覆盖面积约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10%,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范围最广的国家。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西部的黄土高原,面积约2.7×lOskm2.占我国黄土面积的72.4%,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Iu。在地表黄土覆盖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河南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6CB202208.大型油气出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40—003.科技部科研院所 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NCsTE一2007一JK—zX—190。 作者简介:程建远(1966一),男,陕西乾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煤矿采区地震勘探的科研T作。 责任编辑:孙常长和河北诸省,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油气资源,煤炭资源约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加闭。根据前人资料,黄土沉积厚度横向变化不均,一般盆地边缘相对较薄。在吕梁山以东、榆林一兰州以南、六盘山以西、渭河以北区域的黄土厚度一般大于50m,而在陕西长武、蒲白和甘肃环县、庆阳、兰州地区黄土沉积厚度一般在150m以上,局部甚至超过400m。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煤炭需求量快速增长,煤炭开发重心也转向西部。在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中。有5个基地(即黄陇、宁东、陕北、神东和晋北基地)处在典型的黄土地区。但是,黄土塬区的地震勘探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世界级”难题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黄土塬区复杂的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