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警务重点,课件

社区警务重点,课件

社区警务重点,课件
社区警务重点,课件

第一章绪论

社区警务又称之为问题导向警务,是当今世界警务革命的核心和发展方向。社区警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警务思想和警务战略,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之后在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广泛推行,英国把社区警务改革推向高潮,显示出独有的警务价值魅力。社区警务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引入我国,并与我国的基层基础工作、群防群治等警务传统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改革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区警务改革的兴起与发展

?一、对西方现代警务改革的简要描述

?(一)第一次警务改革:都市警察建立时期

?以1829年英国伦敦建立现代职业制服警察为标志,以英国内务大臣罗伯特?¤比尔为

代表,提出并通过了《伦敦大都市警察法》。

?(二)第二次警务改革:警察的专业化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为代表的警察专业化改革和建设,提高警察的专业化程度和能力。

(三)第三次警务改革:警务现代化建设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警务现代化改革,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为标志,大幅度增加警力、财力和物力,以提高警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打击犯罪的能力。(四)第四次警务改革:社区警务改革

第四次警务改革以推行社区警务为主要内容,它特别强调警察与民众的关系,强调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和社区力量,彻底改变过去警察是“打击犯罪的战士”的形象,重新塑造良好的警察形象——警察要做“社会的服务员”,

逐渐形成一种崭新的先发型的、强调预防犯罪为主的主动性警务风格。

二、社区警务改革的历史背景与警务价值

(一)社区警务是对第三次警务改革(传统警务模式)的理性思考和辨证否定

1. 警察与人口的高比值、大幅度增加警察人数与减少犯罪、控制犯罪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2. 快速反应警务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

3. 警察打击犯罪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仅仅依靠警察力量来实现控制犯罪的目标

是不可能的;

4. 仅仅强调打击犯罪是不够的,而应该依靠社会力量去主动预防犯罪;

5. 警察与民众关系的重要性。

(二)深刻认识到社会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主体和根本力量

1. 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打击、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根本力量也在于社会;

2. 有机整合各种社区(社会)治安资源,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整体性和系统性作用。“全民皆警”、“重建社会和谐”、“社会治安,人人有责”。

三、我国社区警务改革的现实背景和条件:是社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现实要求呼唤新的警务改革与之相适应,并努力实现我国优秀警务传统的继承发扬与西方国家社区警务改革先进理念的相互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极大地推动了警务部门对社区警务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社区警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手段和必然要求,本质意义上就是“和谐的警务”。

[相关资料]

1997年4月“苏州会议”,大张旗鼓地推出公安派出所改革。社区警务改革初露端倪;

1999年,南京的鼓楼区、杭州的上城区等,抓住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率先实施社区警务;

2000年12月,民政部制定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

2002年3月的“杭州会议”,公安部明确要求积极推行社区警务战略。

2002年8月,公安部、民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

四、社区警务中国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

?(一)中国社区警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社区警务的发展历程,具体地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

?抗日战争后至建国前,是我国社区警务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创造并总结了许多专门机关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成功经验,正式确立了我国公安保卫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的发展道路,成为我国社区警务工作理论和实践的源泉。

2、形成时期

?建国以来至“文化大革命”之前,是我国社区警务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公安机关在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以治安管理为中心,以户口管理为基础,以群众工作保障,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治安积极性,逐步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这一时期,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载体的公安派出所,其职能非常明确,就是要夯实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强调预防违法犯罪。

3、挑战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7年4月公安部在苏州召开全国公安派出所工作会议(简称“苏州

会议”)之前,是我国社区警务受到严重挑战的时期。

?(1)公安派出所的管理和防范职能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公安机关面临着沉重的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派出所承担了繁重的侦查破案任务,使得派出所工作“本末倒置”,偏离了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

(2)基层社区组织的管理职能严重弱化。

基层社区组织管理和控制社会的能力大大削弱,严重削弱了社区警务工作的社会、组织基础。

(3)派出所的人口管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在静态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以户籍管理为中心的人口管理制度,与当前的社会治安形势和环境明显地不相适应,以致于造成一定时期公安机关人口管理特别是重点人口管理、流动人口管理的严重失控。

(4)公安机关的警力配置和职责划分不适应社区警务工作的发展要求。

?一是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不够合理,警种之间、部门之间、条块之间职责不清,不利

于工作协作配合;

?二是警力配置的结构极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型,难以适应日趋繁重的工作需要。

?三是上级公安机关及有关业务部门与派出所的关系没有理顺。

4、创新时期

?以1997年4月公安部召开的“苏州会议”为标志,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迈入了改革、创新时期。2002年3月,公安部召开的“杭州会议”又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1)明确了派出所工作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推行社区警务战略。

?(2)确定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战略目标。

?(3)明确了派出所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管理和防范工作。

?(4)进一步改革派出所的勤务方式,建立科学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二)中国社区警务的基本总结

?1、中国社区警务具有优良传统和强大的发展优势。

? 《人民警察法》也作了明确规定:“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从法律上为我国

社区警务的推行提出了要求和提供了依据。

?中国社区警务是公安工作群众路线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理论、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2、中国社区警务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国家特色。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决定了我国社区警

务工作必须在实践中体现出这一宗旨。

?20世纪80年代初期,确定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是我国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

基本方针,也为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社区警务的建设和发展奠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从我国各级基层党政组织建设来看,也充分体现了这一鲜明特征。

3、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规范的社区警务工作机制。

?(1)派出所的民警是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基本警务力量;

?(2)建立了稳定的社区警务工作社会化组织;

?(3)形成了以人口管理为重点的治安管理模式。

?(4)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社区警务工作制度。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是社会治安形势发展和社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是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根本方略。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是我国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最好形式。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警务是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二章社区警务基本原理

第一节社区概述

一、对社区概念的理解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1887年《社区与社会》(最早的定义):

“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 。

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特定的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维系力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强调共同区域、共同意识、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的社会实体。

社区不是一个人为的概念,而是一个带有自然生长和发展性质的社会生活体系,彼此之间建立联系,以解决由于居住在一个可界定的疆域内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满足共同的需要。

比如:社区文化、服务、环境、治安等)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人口要素。即以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他们是构成社区的首要因素,是社区生活的主体。

★地域要素。作为地域性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空间中。一是提供活动的场所;二是提供生产和生活的部分资源;三是影响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文化要素。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依赖)与社区认同感等。其是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的维系力。不同的社区文化都是不同社区的地理环境、人口状况以及居民共同生活之历史与现实的反映。社区文化是区分不同社区的重要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

★组织结构要素。社区的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社区必须有组织、有秩序的规范运行和协调发展。

★生产(活)条件要素。即一定的生产、生活设施等。社区成员参与社会生活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设施条件。其数量和质量如何是评价该社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三、社区的类型与社会功能

(一)社区的类型

社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每个社区因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条件、历史传统、居民构成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区。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将社区分为不同的类型。

关于社区类型的划分,可以采取多种角度、多种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区分角度和方法:

1. 地域性社区划分法

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法,主要根据地域条件和特征去比较、划分社区的类型。据此,首先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等三种类型,接下还可进行细分。

2. 功能性社区划分法

主要特点是注重或强调社区的某些功能性特性,如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等。

(二)社区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社会结构及其构成要素、社会组织以及社会成员之人际关系等在社会变迁、社会运动过程中的现实能动作用。

社区主要有社会服务、人的社会化、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等四个方面的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及其主导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和机构以及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

人的社会化功能。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社会参与和社会民主功能。社区发展为人们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区域社会的场所以及民主建设与民主管理的机会,同时,社区发展也有赖于居民的社会参与和民主管理。社会民主是居民社会参与的内核与价值要求,而社会参与则是社会民主的实践体现。

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指社区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面,具有自身特色的结构、地位和作用。一是有一套政府管理与社区组织相结合的社会控制体系及其运作机制;二是拥有一套社会帮困、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和运作机制;三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参与和民主管理、社区服务、人的社会、社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社区发展任务之中。

第二节社区警务论要

一、科学理解社区警务的内涵

(一)从两个层面理解社区警务之内涵

★社区警务是社区与警务部门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出社区警务与社区建设的系统关系。

★社区警务部门立足社区、服务社区,与社区融为一体,建立和谐、信任的合作关系,动员和组织基层社区组织和群众以各种形式共同参与社区的犯罪预防工作,共同发现、研究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从而形成以社区(社会)为主体的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的社区治安网络。★预防犯罪(目的):

——依靠社区力量(根本)——和谐的警民关系(原则)——与社区融为一体(形态)——了解社区、服务社区(方式)——根植于社区(出发点)

★简而言之:

——警民(社区组织、群体、个人)互动合作,共同预防犯罪。“重建社区和谐”、“全民皆警”、“无增长改善论”。

(二)“社区警务树”理论

英国前德文郡警察局长约翰·安德逊先生提出的“社区警务树”理论,形象、生动、深刻地阐述了其内涵。

社区警务就像一棵大树:树干是警察机关,树枝、树叶、果实是其各个部门与警种。树下的土壤社区。警察这棵大树的根扎在教堂、学校、工厂、企业之中。?°社区警务树?±的内涵是:警务成效依赖社区;社区是抑制犯罪的主体,也是警察建设的源泉;所有警察工作都离不开社区。

(三)全面正确地理解社区警务的涵义

首先,社区警务是一个新概念,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其“社区”和“警务”的涵义,应该也只有从整体上才能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其内涵。

第二,社区警务具有双重意义。即它一方面是警务工作战略,另一方面又是警务工作方式,共同构成社区警务的重要内容。

第三,理解社区警务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四)社区民警的角色定位?

★澳大利亚国立警察大学的犯罪学教授彼德鲍斯基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社区警务建设比喻成一条正在航行中的大船,要顺利到达目的地,社区警察主要应该扮演…划桨?的角色?还是…掌舵?的角色?”

★英国警方对社区警察角色定位更是耐人寻味,却非常深刻:“社区警察不仅是一位警务工作者,更应该是一位社会工作者!”

二、社区警务的原则和特征

社区警务有两个最基本原则:一是密切警民关系;二是预防犯罪。具体表现为:(一)警务工作社区化

这是社区警务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

(二) 警察形象柔性化

公众需要的是充满同情心的、乐于助人、有人情味、注重人际沟通、善于听取意见和为群众服务的警察形象;

(三)警民关系伙伴化

警民关系伙伴化强调的是警民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建立良好警民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四)治安对策前置化

强调防范在先,防范于未然。

三、厘清几个概念和几组关系

(一)社区警务、派出所警务、基层基础工作

(二)社区警务与公安专群结合方针

(三)社区警务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略

(四)社区警务与社会警务

第三节社区警务与社区建设

一、社区建设的涵义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区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社区警务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一)社区警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子系统与系统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二)同步发展社区警务是现代化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社区警务的开展必须依托、依赖、服从和服务于社区建设。

第三章社区警务力量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社区警务的警察力量

一、公安派出所与社区警务

(一)公安派出所的性质

《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公通字[2007]29号)第一条规定:

公安派出所是市、县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的派出机构,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保一方平安的基层综合性战斗实体,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

具体表现为:

1.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派出性质的机关;

2.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

3.公安派出所是综合性的战斗实体。

(二)社区警务工作与公安派出所的关系

1.社区警务是公安派出所的基本工作;

2.公安派出所是实施社区警务的主力军;

3.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决不只是公安派出所一家的事情。

(三)公安派出所的设置和种类(略)

1. 公安派出所的设置原则

2. 公安派出所的设置程序

3. 公安派出所的种类

(四)公安派出所的警力配置和职责分工

《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规范》规定,公安派出所警力原则上应当达到所属县(市、旗)公安局、城区公安分局总警力的40%以上。城区公安派出所不少于二十人,城镇公安派出所不少于十人,乡公安派出所不少于五人。

公安派出所设所长、政治教导员各一名,副所长若干名。并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社区(农村)警务、巡逻防控、治安管理、案件办理、综合内勤等工作岗位。对于警力较多、治安情况复杂的城区派出所,可以建立社区警务队、巡逻防控队、案件办理队和综合内勤室。警力少、治安情况相对平稳的农村派出所,实行一人一岗或一人多岗。

公安派出所所长

政治教导员

社区(农村)警务工作岗位:社区民警

巡逻防控工作岗位:巡逻民警

治安管理工作岗位:治安民警

案件办理工作岗位:办理民警

综合内勤工作岗位:内勤民警

等主要岗位职责(略)

警力配置必须综合考虑的几个因素:

必须牢固树立警力科学配置的管理理念,努力实现警力科学配置效能的最大化;

警力配置必须与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

警力配置必须考虑警察的数量、质量;

警力配置必须综合考虑工作量、治安的复杂程度;

警力配置必须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五)社区警务室

1.社区警务室的设置标准

(1)统一警务室名称

(2)统一面积标准

(3)统一外观标识和制度牌、公示栏

(4)统一设施配置

(5)统一民警工作薄册

2. 社区警务室的作用

3. 社区警务室建设中的问题

社区警务室建设的规范性问题;

社区警务室的警务工作前移问题;

社区民警“下”社区的问题;

社区民警服务社区群众问题;

社区民警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协调问题等;

社区警务室建设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设置地点因地制宜,比邻社区居委会;二是外观

标志简单醒目,简朴自然,做到样式统一、标志统一;三是工作内容相对统一,如有的地方提出“几个一”统一规范要求: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警民联系箱、一本警民联系簿、一张接待群众时间表、一本工作日记、一套综合台账、一本会议记录、一张区域示意图。

二、社区警务中的其他警察力量

(-)巡逻民警

(二)刑事警察

第二节社区警务的社会化力量建设

一、社区自治性组织

(一)社区自治性组织的性质

我国社区依法建立的自治性组织主要是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依照我国宪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即“居(村)委会”〕是由社区居(村)民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的居(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社区居(村)委会的根本性质主要体现在基层性、群众性和自治性三个方面。

社区自治性组织的基本特征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力求实现社区高度自治。(二)社区自治性组织的机构设置及其功能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委会和农村村民居委会的机构设置因地域环境、经济环境及治安环境等差异而各显特色。总体而言,目前社区居(村)民委会下设组织机构一般包括:治保委员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协调委员会、妇女委员会、民政委员会、帮教领导小组、计划生育协会、卫生委员会、普法领导小组、社区服务领导小组等。

社区居(村)委会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协助、自治、协调与治保等方面。

(三)社区自治性组织与社区治安(略)

1. 社区居(村)委会在社区治安中的职责与任务;

2. 社区治安保卫委员会的性质、任务与职责;

二、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组织(略)

(一)单位内部保卫组织的性质与设置

(二)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性质、方针与要求

(三)单位内保组织的职责与权限

(四)公安机关对单位内保组织的监督、指导

三、保安服务公司(略)

四、物业管理公司(略)

第三节社区警务的运行机制

一、对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的理解

(一)什么是机制?

机制是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把政府、警方、社区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围绕维护社区治安的共同目标有机整合起来,建立、健全和完善社区警务机制,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深入发展。

(二)什么是社区警务机制?

社区警务机制就是指社区警务组织与社区组织及各种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与

方式。具体可以表述为:

基层社区组织、社区各方面力量与社区警务部门为了缓和社区矛盾,共同解决治安问题,有效预防犯罪,维护良好社区治安秩序,实行有机整合以达到良性互动的运行过程、形态和方法。

当前,在我国社区警务运行实践中,这种机制主要表现为:政府领导、警方主管和指导、社区自治组织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

从具体实施的要求来分析,社区警务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社区警务的保障机制、权力分配与职责定位机制、社区警务的实施机制、社区警务的考核机制。

二、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建设

(二)社区警务的权力分配与职责定位机制

?1.关于社区警务中权力分配问题的探讨:

社区警务中的权力分配问题,实际上涉及的是社区民警与派出所之间的权力关系问题。

?2.关于社区民警职责定位的探讨:

社区民警到社区干什么?怎样干?这是开展社区警务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社区民警的职责内容:

社区民警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社区治安防范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上,让社区自身承担起其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应负的责任。

?具体包括:

?——宣传与教育;

?——信息采集;

?——人口管理和治安管理;

?——治安防范;

?——服务群众。

(三)社区警务的实施机制

社区警务的实施,是开展社区警务的核心环节,因此,如何正确实施社区警务,便成了社区警务试点工作中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当前派出所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的一般形式。

(1)因人、因事、因地科学划分警务区;

(2)用制度保证警力充实社区,并合理配置;

(3)建立社区警务室、驻村警务室;

(4)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建立动态的警务机制;

(5)建立派出所、社区民警与居(村)民联

系、协商制度。

(6)建立社区民警服务社区的机制;

2. 根据公安派出所的特殊地位,各地对

构建多警种联勤、打防控一体化的警务机制的积极探索。

(1)三警巡逻机制,即巡警、交警和社区

民警的联合巡逻机制;

(2)多警联动机制,即刑警、巡警和社区

民警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做到点、

线、面相结合,提高警务效能和治安

控制力;

(3)“三队一室”、“四队一室”的警务运

作机制;

(4)五级治安防范体系,即分级、分

工、分层次进行防范和管理,构筑

五级治安防范体系。

第一级:派出所所长和所在社区综合治理办公

室负责人组成的安全防范领导小组。

第二级:社区民警对警务区安全防范负责。

第三级:社区治保会和驻区单位内部保卫组织

对本社区、本单位安全防范负责。

第四级:群众性的治安巡逻队对责任区负责。

第五级:居民住宅区的楼(宅、院)长对本楼

负责。

“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对违法犯罪发现的了(早),控制的住。共同维护社区治安,形成防控网络。

3. 努力构建科学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

社区警务的实施,是开展社区警务的核心环节,实施的模式应由社区民警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一是规范社区民警下社区的制度,明确社区民警的工作的立足点就在社区;

二是规范社区(农村)警务室制度,更新理念,前移和延伸社区警务工作;

三是规范勤务工作制度,实行弹性工作制和错时工作制,与治安特点和防范要求相适应;

四是规范社区警务工作的调查、分析、信息研判制度,以取得开展社区警务的经验或借鉴;

五是规范制定有针对性地社区警务工作计划;

六是以预防犯罪为中心,规范社区警民合作制度,实现共同预防或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 (四)社区警务的考核机制

这里所说的社区警务的考核,主要是指对社区民警的考核。可以说,社区警务的考核机制是顺利开展社区警务的关键环节。考核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对社区民警工作的评价是否公正合理,从而影响到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区警务的顺利开展。目前,围绕社区警务考核机制而进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考核的价值导向;

2. 明确考核的量化标准及主要内容;

3. 明确考核的主体;

4. 明确考核的形式、路径——分开考

还是结合考、加分考还是减分考、

绩效考还是过程考、内部考还是外

部考等等;

5. 明确考核的后果。

第四章社区治安信息调查与管理

一、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性质和作用

?信息是表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特征的一种普通形式,是人们在与物质相联系的

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数据、指令、消息、情报等可表示事物形态结构和特征的信号。

?社区治安信息是反映社区治安状况、治安环境、治安防控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切消息、情报资料、数据的总称。或者说凡与社区治安管理工作、治安状况、治安环境状况等一切与治安有联系的人、地、事、物各种情况都是社区治安信息。

(一)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基本含义

?社区治安信息调查是社区警务组织(主要是指公安派出所)为了掌握社区的治安情况及其发展变化,有效开展和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和管理工作,而以社区治安状况、人口情况和治

安环境条件为重点所开展的调查工作。

?社区治安信息调查是社区民警的一项基本的日常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二)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特征

?1. 调查主体的特定性

?2. 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3. 调查内容的复杂性

?4. 调查效益的复合性

?5. 治安信息的时效性

?6. 信息采集的随机性

?7. 治安信息的共享性

(三)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作用

? 1. 获取社区治安信息的主要途径;

?2. 社区警务工作对策科学化的重要前提;

?3. 为公安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4. 公安派出所社区(驻村) 民警联系群众的

?重要方式。

二、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治安状况

?社会治安状况就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和治安行政管理规范所确认的社会治安秩序及其运作的各种情形的综合动态反映。它一般作狭义的理解,指一定的地区和一定的时期内社会治安

秩序及其运作情形的动态反映。

?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调查、分析和评诂,不能简单地用违法犯罪的数量变化来衡量,应

该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评估。

?个人观点:主要看社会治安控制力与破坏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1.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消极因素及

其扩散情况

(1)各类刑事犯罪案件的数量,尤其是严重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犯罪。 ?(2)刑事犯罪率,特别是重大刑事犯罪案件发案率的变化情况。

?(3)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及其扩散状况。

?(4)各类治安案件、治安事件的数量及其动态变化状况。

?(5)一定时期对社会治安秩序构成消极影响的主要问题的构成及其发展变化情况。

?(6)治安灾害事故发生及造成损害或损失的情况。

2.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因素及其影响情况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积极因素及其良性发展是社会治安状况稳定的决定因素,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志。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积极作用、综合效能和发展态势。

(2)公、检、法三部门的综合执法效能。

(3)对违法犯罪分子打击惩罚的社会效益状况。

(4)公安机关?°打、防、控?±一体化机制的建立和不断提高的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5)对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重特大恶性案件的及时侦破、依法打击处理的状况。

(6)对具有违法犯罪倾向者,特别是可能铤而走险的危险分子的教育、疏导和控制情况。

(7)对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现象及隐患的发现、排解状况。

(8)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和法律意识的强弱等。 3.群众的安全感状况

?一定时期的社会治安状况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它既是对一定时期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与发展状况的综合反映,也是社会公众对一定时期内社会治安秩序好坏状况

的一种主观感受。

?广大人民群众有没有安全感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因素。

群众的安全感状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是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免受各种非法侵害,并且坚信这种可能性具有社会保障;

?二是对社会正义感、责任感的主观评价和内在感受。

?群众安全感调查问卷:

(二)社会治安环境

?社会治安环境,是指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发展变化的各种条件或现有治安状况的社会背

景。

?广义的社会治安环境,就是指影响社会治安的宏观环境,具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的状况,它往往决定社会治安秩序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

?狭义的社会治安环境,就是指影响社会治安的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对个人行为产生各种

刺激和影响的社会和自然条件,它往往制约社会治安问题的量的变化。

?

1. 地域环境

?社区的地域环境,既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气候条件以及各种自然资源等,也包括社区道路、街巷、车站、码头、公园、绿地、文体场所(馆)等主要公

共设施。

?社区民警对社区地理环境的熟悉和掌握,是开展社区治安防范,组织巡逻守望,布建治

安岗亭和卡点,加强重点部位控制的重要基础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

? (1)社区里的山川、河流、湖泊、水塘、树林的分布情况;

?(2)社区的道路、桥梁、街巷、院落、胡同的名称、部位、通向、宽窄等情况;

?(3)社区各单位的分布、规模、生产内容、经营产品以及内部设施的情况

?(4)社区居民进行文体、商贸等活动的公共设施以及其方位、结构和周围的环境等情况。?(5)社区各类建筑物的分布、结构、功能、是否竣工等情况。

?对社区地域环境的调查,应当达到“熟”、“细”、“深”三个方面的要求。

2.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行为总是要受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影响,一个地区的社会治安状况也要受到周

围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区治安基础调查所说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直接影响社区公众行为,并与社会治

安相关联的那些因素和条件。

?具体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社区各阶层人士,对不同时期国家政策或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灾害事故等重大事件的反映;

(2)周边地区违法犯罪的形势、特点对本辖区社会治安的影响和辐射情况;

(3)社区基层组织及各单位参与社区治安防范的意识以及宣传、教育和制约功能的发挥状况;

(4)社区公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和社会道德、法律水平;

?(5)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邻里关系、协作关系和互助意识及发生纠纷的调解处理情况;?(6)不良家庭、缺陷家庭、破裂家庭的情况;

(7)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恋爱、婚姻、娱乐等方面的条件和因素;特别是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生活的家庭环境、街道邻里环境、人际环境、职业环境和学习环境等;

(8)社区文化阵地的占领与控制情况;

(9)犯罪亚文化环境及传播、影响情况。

3.治安物品

?主要是指对列入治安管理范围或与社区治安紧密相关的诸如危险物品、违禁物品、社区治安设施建设、居民住宅的防范条件等物品所进行的调查。具体指:

?(1)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在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中的安全防

范条件。

?(2)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作为违法犯罪工具的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物品生产、存放、

销售、保管等方面的条件和措施,以及在社会上的流失情况。

?(3)淫秽物品的来源、传播渠道和在社会面上的扩散情况。

?(4)毒品的来源、流通渠道以及在社会面上的扩散情况;

(5)社区治安设施、消防设施的建设、分布和功能发挥状况;

(6)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和贵重物品的安全防范条件及其发挥作用的状况;

(7)社区居民住宅的物防、技防条件及其发挥作用的状况。

(三)社区人口状况调查

?社区人口,主要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一定数量和素质的人的总称。?人口状况,即人口的数量、质量、类型、聚居程度、以及流向等方面情况的综合反映。?社区(驻村)民警需要了解、掌握本辖区居留的实有人口的状况,基本要求是掌握常住人口的状况,重点了解和掌握重点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状况。

?开展经常性的社区常住人口是社区人口状况调查的基本内容。

方法:在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别进行。

要求:底数清,情况明,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和隐患,能够及时提供各项专业工作需要的人口信息资料,能够有效地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调查对象:主要是年满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和成年人口,侧重点是16~40岁这个年龄段的成年人。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身份情况

(2)经济状况

(3)现实表现

(4)社会关系

(5)人口的动态状况。

三、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一)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全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

?3.实践调查与理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4.时效性原则

?

(二)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方法

?调查工作必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好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根据其不同特点选择

适当的方法.

? 1. 登记法

?社区民警对社区人口的基本情况和与社会治安有关的情况经常进行登记,是开展社区治安信息调查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基础,

? 2. 观察法

? 观察是一种直接调查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能动地了解当前存在和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治安现象的一种活动。

?

?【例如】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某派出所李警官到展览馆参观“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他被一副获大赛金奖的作品所吸引。这是一副瞬间抓拍作品,画面所表现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漆黑的夜晚(画面背景),一个歹徒(背对镜头)挥舞着寒光闪闪的尖刀,刺向满脸极度惊恐的受害人。黑洞洞、阴森森的背景、受害人的极度惊恐以及歹徒的势态语强烈地反衬出歹徒的凶残和狰狞。李警官在惊叹于作者摄影技艺高超的同时,职业的敏感促使他脑海里对作品的完成过程和条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或设想。疑问的提出和警察的责任感,促使李警官作进一步的调查,并向有关部门通报了这一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水落石出,犯罪嫌疑人就是该摄影作品的作者。这是她经过精心策划实施的。

李警官从该副作品可以采集到哪些信息?

3. 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社区民警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和讨论,以

了解与社会治安有关的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社区民警在访谈中能否给被调查者以积极的影响,能否与被调查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能否把握访谈的主动权,直接决定了访谈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

4、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调查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统一设计由一个个问题组成的问题表格,而

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证询意见的一种调查方法。主要特点表现为标准化、间接性和书面化。?运用问卷法进行调查的一般程序是:设计问卷调查表、选择调查对象、分发回收问卷、

分析研究问卷。其中设计调查问卷是关键。问卷调查表一般由标题、前言、主体和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三)社区治安信息采集的主要途径

?(1)通过户口登记、户口调查来收集社区治安信息;

?(2)结合日常治安管理收集社区治安信息;

?(3)通过帮教工作收集社区治安信息;

?(4)通过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治安灾害事故的侦查、查处、调查,收集社区治安信息;(5)通过治保会、治安积极分子和各种群防群治组织收集社区治安信息;

(6)(6)通过治安耳目等秘密力量收集社区治安信息;

(7)通过公文、材料转递和查阅档案资料收集;

(8)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的途径收集。

四、坚持信息主导警务

?把“ 信息主导” 这一现代警务理念作为一项战略来部署实施, 既体现了情报信息对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也反映出实现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机制的跨越需要一个过程, 需要各级各部门在思想观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场深刻变革。

?实施信息主导警务战略, 要坚持把情报信息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来抓,

以构建覆盖广、触角深、反应快的情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建立健全各类警务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综合应用平台为依托, 以加强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和实战应用为重点,以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严格公正的考核奖惩为保障, 以提高信息预警、精确打击、应急处置能力为目标, 实现以情报信息主导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 牢牢把握公安工作主动权。

(一)健全完善情报信息收集机制, 全方位、多渠道地获取情报信息。

? 1. 强化基层民警的信息意识和责任意识, 形成全警收集、主动收集的格局。

? 2. 强化民警的情报信息敏锐性和采集能力;

?【链接】

瑞昌市公安局肇陈派出所洪一警务室民警周俊军,创建了农村“警务室信息平台”。——充分运用公安基础工作的信息资源和现代的信息化手段,为公安工作服务,为辖区群众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的做法是:工作需要什么信息,群众需要什么帮助,我就设置什么板块,分什么类别,

采什么信息,然后再为工作服务,为群众服务。

警务信息平台设置了住户方位图、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服务群众5大板块,暂住人口、出租屋、监管对象、有前科劣迹人员、逃犯及违法在逃人员、机动车辆、变压器分布情况、移动通讯塔分布情况、电信电缆分布情况、医务人员情况等共计37个分类。目前已收集各类信息7000余条:其中图片5000余张,文字信息1900余条,各类表格400余份。

?采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辛勤工作在一线、富有智慧的社区民警,创造了许多鲜活经验和成功模式。

比如,邱娥国的“四勤”工作法——勤走、勤问、勤记、勤思考;周俊军的“三细四勤”工作法——细看、细听、细琢磨,勤走访、勤询问、勤记录、勤核对;陈勇琦社区警务工作法中的“一档”、“二图”、“三册”、“四本”、“五表”工作方法。

江西省公安厅的一位领导评价说:“周俊军创建的信息平台和他总结的“四用”工作法,成功地破解了农村警务室民警如何沉下去?沉下去后干什么怎么干的难题,诠释了…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基本内涵”。

?周俊军工作法的警务价值?

?“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将传统的基础工作警务模式与现代信息主导警

务模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巨大的警务效益。

?信息化警务不是在基础工作发生急剧更迭的条件下产生的,而是在保持原有优良传统和做法下逐步实现,是合理的扬弃。没有扎实的基础警务工作支持,信息化警务就成了纸上谈兵,无源之水。

3. 拓宽思路,突出重点,多渠道采集各种信息

?以人口管理(分层次、分类别、分重点、分特性等)为中心,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各类人口的动态信息,最大限度地增强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的防控能力;

治安管理就是对人、事、物、时空的管理,其过程就是对人、事、物及时空信息的掌握和运用,其核心是掌握各类人口的动态信息。人口信息是所有警务信息的中心,或者说所有警务信息的采集都是围绕着人的活动及关系展开的。

?一是大力加强秘密力量建设, 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情报;

二是广泛布建多层次的治安信息员, 严密掌握社会动向;

三是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维护治安的积极性, 广开情报信息来源;

四是通过大众传媒采集信息。

(二)健全完善情报信息报送机制, 实行分级报送、归口管理。

?对收集的情报信息, 要根据内容和紧急程度, 实行分级、分层次报送处理。主要分为四级:

?一级情报信息。主要是指已经或可能发生的严重危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案件、事件类情报信息;

?二级情报信息。主要是指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省内造成重大影响的案件、事件、事故类信息,

?三级情报信息。主要是指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在市县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灾害事故信息, 重要的社情民意, 公安队伍发生的一般性违法违纪问题等信息。

四级情报信息。主要是指发生的普通案件、事件、事故, 一般性社会矛盾、治安动态和社情民意等信息。

(三)健全完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机制,把握规律特点、发现苗头动向。

?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情报信息主管部门必须建立情报信息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和不同

层面的会商评估制度。

?第一, 把加强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方面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放到首要位置来论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抓。

?第二, 认真做好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情报信息的经常性分析和研判。“ 抓早、抓小、抓苗头”

?第三, 大力加强刑事犯罪方面情报信息的分析研判。

第四, 要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分析研判。

(四)健全完善情报信息预警通报机制,实现充分共享、促进良胜互动。

?一是建立对内情报信息预警通报制度。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一些预警性情报信息,通过上网发布、手机短信、文电通报等形式,向相关的警种、部门及全体民警进行预警通报。要结合民警数字身份认证, 在公安互联网上建立统一的综合情报信息平台, 设立警情分析、综合研判、预警信息、警务动态等栏目,方便各警种、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发布、核查、下载、研判、应用信息。

?二是建立对外情况发布制度。建立面向社会的发案警示、面向行业的预警通报、面向企业的防范建议、面向社区的警方告示等制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宣传媒介,

通过公开管理和服务群众等途径, 宣传、播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接警信息、社会治安动态、典型个案, 提醒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注意安全防范, 既有利于调动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也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

?三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及时发布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重大敏感问题、政策措施和治安形势, 澄清不实传言, 是公安机关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媒体的合作, 建立良好警方公共关系, 争取主动的好途径、好形式。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 地市以上公安机关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并严格执行重大信息对外发布分级管理制度。

(五)健全完善情报信息应用机制, 增强主动性和针对性。

?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 最终要体现在应用上、转化到实战中。要推动和鼓励民警广泛应用、及时维护各类公安信息系统。各级公安机关及其各警种、各部门要完善公安业务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维护机制, 做到数据资料齐全、新鲜、准确, 并最大限度地向公安机关内部开放。?进一步完善各类情报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 建立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特别是人口信息、在逃人员信息、机动车信息、旅馆业住宿人员信息和各类犯罪信息等要实现关联检索、联网比对, 解决系统建设分散、数据相互割裂、查询界面过多的问题, 为基层公安机关适时报送、检索、查询、分析情报信息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第五章社区人口管理

(主要讲“流动人口管理与犯罪预防”,其他自学)

一、流动人口的现状

(一)对流动人口的界定

1.流动人口的内涵(学术、实务概念)

★从表面上看,是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

★本质上则是一种社会流动,即是人们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职业、身份的流动。“外来人口”、“暂住人口”、“自流人口”等。

★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未依法登记改变法定住址,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范围,在某一地区滞留,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

流动人口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人口:

一是“在途人口”或“过往人口”。指未依法办理户口迁入手续而从其他县、市(乡、镇)辖区来本地(社)区滞留一日以上、三日以下的人口; 二是“暂住人口”(法规概念)。指离开常住户口地的市区或乡、镇到其他地区居住3日以上的人口。滞留时间是否满三日,是过往人口与暂住人口的显著区别。

流动人口主要包括五种类型:

一是属于务工、经商等经济类流动人口;

二是外地学习进修、教学科研、手艺制作或表演等文化类流动人口;

三是探亲访友,求医治病、旅游观光等社会类流动人口;

四是开会、考察、外调等公务类流动人口;

五是社会游民(盲流)。

2.流动人口与暂住人口

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地的市区或乡、镇到其他地区居住3日以上的人员。流动人口是指现住地不是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人员。由此可见,流动人口包括暂住人口。

3.流动人口与外来人口

外来人口即指从外地来的户籍不在本地的人员总称,是相对于本地人而言的。而流动人口对流入地而言是外来人口,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外来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外延是重合的,只是观察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4. 不同观点

我们在研究流动人口这一概念时,用户籍地作为划分流动和迁移的标志,在理论上是有缺陷的。对于那些离开了户籍所在地而在流入地长年累月劳作的事实上的常住人口已经名不符实,并不能涵盖其本质特征。

个人观点:对于流动人口的界定,应当结合户籍地、流动时间和流动状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比较科学,也更切合实际。

2. 流动人口的规模

?根据公安机关统计,全国流动人口1989年为6000万左右,1991年为7000万左右,1995年为8000万左右,2000年为8800万左右,2002年为1.2亿左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之巨,实际人数应该还高于这个数字。

3.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

(1)农村流向城市;

(2)区域流向:以省内为主

跨省流动:东南沿海、环渤海地区、

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

(3)随着西部大开发,人口流动向西部集中

的趋势逐渐加强;

4.流动人口的基本特点

(1)人口流动的动力主要来自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的压力

(2)自发性。农民在决定是否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时,既要对自身能力的进行评估,又要考虑所产生的效益,但实际上难以把握。

(3)兼营性。一是季节性流动,即农闲时外出打工;二是长期性流动,即青壮年长年在外务工或经商。

(4)转移层次低。素质底,无特殊技能,转移空间小、难度大、层次低、稳定性不强。5.流动人口的社会效应

积极作用:推动了社会结构转型,有利于社会稳定;张扬了个人权利意识,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素质。

●消极作用:对流出地农村和流入地的城市社会经济生活都有一定的负效应。

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增加了城市的压力,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盲流增多,影响城市的社会秩序;直接影响了社会公共安全——一方面许多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且因受到不法侵害或合法权益得不到解决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多),另一方面少数流动人口(但比例高)违法犯罪严重,成为严重影响城乡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变化特征的总体概括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现象相当严重。伴随着当前我国刑事犯罪日趋严重的宏观社会背景,流动人口犯罪现象呈现出严重化的趋势。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当前我国社会治安状况和刑事犯罪现象发展变化态势的重要因素。

★据公安部统计,目前在所有的刑事案件中,抢劫、抢夺、盗窃犯罪的发案率占80%以上,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的地区,这种侵财型犯罪尤为突出。

★另据许多地方公安机关统计,流动人口犯罪已占刑事犯罪总数的70~80%,有的甚至更高。

(一)从犯罪的性质来看,流动人口犯罪的恶性程度在不断加剧

(二)从犯罪类型分布看,流动人口犯罪呈现多样化、城市化,但仍将以侵财犯罪为主

(三)从犯罪的组织形式看,流动人口犯罪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

一是流动人口犯罪中的团伙犯罪正由松散型逐渐向犯罪集团嬗变。

二是流动人口中的流氓恶势力犯罪日趋增多。

三是朝着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发展。

(四)从犯罪主体看,流动人口犯罪行为主体呈现复杂性特征,但正趋于集中

主要有四种类型:

一是“三逃人员”。即外逃的刑事劳改犯、正在劳动教养期间的劳教人员以及已批捕的犯罪嫌疑人。

二是从外地来到城市专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职业犯罪者。

三是盲流人员中的犯罪者。

四是有正当理由来到城市的从业人员演变而成犯罪者。

(五)从犯罪的手段看,流动人口犯罪的凶残性、智能化、预谋性等特征突出 由于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综合素质和生存技能所决定,他们在实施犯罪时往往不计后果,偷不成抢、抢不成杀,甚至形成了实施偷抢劫后即杀的犯罪流程,犯罪的暴力化倾向及凶残性十分突出。同时,这些人实施犯罪的预谋性、智能化倾向也非常明显,注意犯罪前的准备;注重研究犯罪技巧、犯罪对象心理,并运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犯罪,以追求犯罪的高效量、低成本率和低风险性。

(六)从作案的状况特点看,

1.流动人口犯罪的跨越性、快速流窜性相当突出

2.往往以地缘为纽带结成团伙实施犯罪

同村、同乡、同县的,拉帮结伙实施犯罪。

比如:某专门盗窃摩托车的盗窃团伙,4名团伙成员均来自某村,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短短半年时间就盗窃摩托车20余辆,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

3.谋求合法证件和合法身份的掩护。

流动人口中的犯罪分子,往往要想方设法搞到身份证、工作证、驾驶证、学历文凭、结婚证、介绍信等“合法证件” ,凭这些证件冒充各种身份,伺机进行诈骗、盗窃等犯罪活动。有的犯罪嫌疑人交待:“在外漂着,头一件事情就是搞到证件,使身份合法化”。

比如:某起职务侵占案件,作案人系从外地来打工的女青年,她用偷来的假身份证在一家酒店应聘,刚工作3天就利用值夜班之机、将酒店的营业款两万余元席卷一空出逃。

4.犯罪目标随意性、盲目性不计后果。

流动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有的流动人口犯罪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寻找犯罪目标,大部分犯罪是侵犯公私财物,见财(色)起意。

(七)从犯罪的相关性来看,流动人口犯罪与流动人口规律具有吻合性

(八)其他特点

三、流动人口犯罪日趋严重化的原因透析

流动人口犯罪随着刑事犯罪的剧增,也随之严重化。流动人口犯罪形势的日趋严峻,既有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城市化发展滞后等因素,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既有犯罪主体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方面的原因,它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且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社会流动性:中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宏观原因理论

★社会流动性→不平等度→相对被剥夺感→犯罪

★社会流动可分为两种: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目前的人口流动是以水平流动方式表现出来的垂直流动,其实质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流动。

★社会流动性与不平等度的关系:社会流动性越大,社会不平等度越高;社会流动性越小,社会不平等度越低。

★社会的不平等度越高?a其成员的相对被剥夺感越强?a产生犯罪的可能性就越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难完全满足流动

人口的实际需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出来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欠发达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完全满足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不同社

会群体的各种需求。而流动人口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出于种种原因,必然会有一部分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然,在整个流动人口犯罪群体中,也不乏并非生计所迫而仇视、报复社会的不法之徒。

(二)严格的城乡户籍制度仍然固化着农民的身份,成为农民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严格的户籍制度构成的身份壁垒成为人们为追求收入而自由流动的各类制度性障碍。农民是对身份壁垒感受最深且积累张力最大的群体。

现实与政策的背离导致了他们社会地位的不稳定和社会角色的失范,他们总是感到自己处于“临时”状态,往往为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不计后果。

(三)国家对外来务工人员缺乏系统的宏观指导,劳动力市场不完善,流动信息不畅,使外来人口面临就业及生存的困难,也增加了流动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工作变故——就业困难(不愿返回原籍的)——陷入绝境——不择手段(社会关系网络资源非常匮乏)——违法犯罪

(四)流动人口自身素质低下与社会心理失衡是其犯罪的内在因素

首先,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淡薄、自我控制力差,是非判断能力不足,使其违法犯罪的主观可能性增大。

其次,易受不良社会心理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念、社会公德意识的蜕变,淡化了自身抵制违法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助长了违法犯罪的心理。

第三,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城乡差别过大的现状,极大地剌激了流动人口的致富欲望,但又难于实现,导致流动人口的心理失衡,从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五)社会控制机制弱化是流动人口犯罪增加的重要因素

(六)流动人口社会管理弱化,难以有效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

一是社会管理不到位,使流动人口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甚至造成失控,导致流动人口犯罪率居高不下。

二是打击不力,使流动人口犯罪没有受到及时的打击和惩罚,教育、警戒作用不强,从而使流动人口犯罪的势头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种力量、各项措施尚未真正落实到位,没有充分发挥综合治理的“综合”作用。

四、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犯罪预防的

的实际方略

(一)流动人口犯罪社会预防的宏观对策

指国家和社会为有效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所采取的涉及整体或者是治本的对策。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最大化地满足了他们的基本生存需要,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发生;

调整和优化国家社会政策——户籍管理制度、就业政策、文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

积极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有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实行综合治理

流动人口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公安机关要充分依靠和发动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力量,在城管、市容、工商、卫生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常对流动人口临时聚居区进行清理整顿。要明确用工单位的责任,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

(三)正确认识流动人口的社会效应,大力强化服务意识,建立“服务式”(取代“防范式”)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流动人口管理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

充分体现流动人口是“新市民”的价值理念,给其以“市民待遇”,而非“暂住人口”。

主动为流动人口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维护他们合法权益。

——比如实行“公寓式”(集中)管理,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大中型企业内,建立流动人口公寓、打工楼、集中住宿区等,将散居在社会上的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统一到集体住宿区居住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又不失为了强化暂住人口管理的良策,值得借鉴和推广。

(四)“以人管人”、“以证管人”、“以屋管人”多策并举——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的

新机制

“以人管人”就是在社区民警的带领指导下,社区组织、治安骨干、用人单位、场所行业法人代表、租赁人等对流动人口实行的管理;“以证管人”主要就是通过流动人口登记、办理暂住证和身份证件实行有效的管理。

“以屋管人”的实质

以房屋为基点,以入户调查为基本方法,建立各类人员、各项基础工作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实有人口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以所有的住房熟悉所居住的人,并实行分类管理,发现治安隐患和漏洞,落实社区治安防范措施。

以所有的房屋来熟悉所有居住的人;

以出租、出借的房屋来管住流动的人;

以有嫌疑的房屋来发现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

以处罚违规的房屋业主来依法管理变动的人。

分类管理:

即A、B、C、D分级管理制度。制发《外来人口登记卡》,在“外来人口类别”一栏中,将外来人口按身份信息获取的不同情况分为A、B、C、D四类。

A类:有身份证的外来人口;

B类:有其他有效证件的外来人口;

C类:有担保人的外来人口;

D类:无任何身份证明和担保人的外来人

口。

(五)改革和加强身份管理,切实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信息

1.充分发挥身份证件的作用

2.国外的身份管理制度给我们的借鉴

美国的社会安全号制度;

日本的身份管理制度。

(六)依法严厉打击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活动

一方面,各级公安机关要根据公安部的统一部署,重点打击流动人口中的有组织犯罪、坚决铲除流动人口中的黑恶势力,为民除害,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另一方面,要加强地域间的合作,形成整体合力,提高打击效能。

第六章社区警务工作方法

一、社区警务的社区工作方法

?社区警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有效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实现社区治安目标,就必须科学地运用社区工作的专业方法——认识社区,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

实现社区工作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遵循的途径。

?(一)构建警民合作关系

首先是成功的介入。社区民警要想办法让社区居民(或村民)、机构、团体等了解其承担的角色和职责,并能够要求或被接纳,从而成功地介入社区,建立一种良好的专业合作关系。

工作重心是“让社区居民知道我是谁”、“让社区居民理解我的工作”、“让社区居民对我充满期待”,并“积极寻求未来工作的支持者”。在这个过程中,能否获得社区重要组织和人士的了解与支持往往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二)社区分析阶段

收集掌握社区警务工作所需要的资料,全面深入地了解社区的情况,并对社区警务工作者面临的工作情景进行专业性分析评估。

1.社情、民情和治安情况

主要包括社区基本情况、居民的生活状况及治安态势。

【链接】

陈勇琦说,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我从熟悉社区情况入手,开始做复杂的基础工作。几个月的辛苦下来,我基本了解了社区的基本情况,掌握了辖区发案高峰、薄弱环节、发案规律,从而掌握了工作主动权。

2004年4月,陈勇琦刚到永人村时,村里天天有发案,当时他只有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从群众最期盼解决的治安问题下手,连续几个月吃住在警务室,不分昼夜摸情况、理线索、攻难点,很快摧毁了流窜犯罪团伙,震慑了犯罪。

把收集到的全村每家每户的电话号码装订成册送到每位村干部手中,赢得了村干部的支持。

2.社区安全需要

?满足社区的公共安全需要,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是社区警务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这

种公共安全需要表现为多个层次、多种要求和不同程度。

?在掌握了社区警务工作情景之后,社区民警对这些状况进行专业分析——得出针对社区公共安全需要和社区治安问题的性质、特点,以及可以利用的社区资源等问题做出专业性的结论。这是一个动态的社区民警与社区共同参与的过程——一起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链接】

?陈勇琦来到治安状况复杂的永人村当社区民警,首先是了解分析社区居民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永人村居民主要靠房屋出租赚钱,如何提高出租房的入住率,提高房屋租金,是大家最关心的事,也是陈勇琦始终记在心上的一件事。三年前,永人村月均发治安刑事案件三四十起。一些房客闻知永人村治安不好,纷纷转向到别处租房子。房子租不出去,村民就没有经济收入。

?“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社会治安。”陈勇琦从抓流动人口管理开始,整治永人村的社会治安环境。“社会治安好了,房屋租金跟着涨,居民收入提高了。

3.社区资源

?社区警务工作的要旨之一就是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以促进社区的治安。主要

包括两个方面:社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社区内部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社区外部资源主要指社区可以从政府和社会获取或可利用的政策、人力、技术、信息、财政、设施等。

(三)计划制定阶段

?在对社区的公共安全需要和治安问题做出科学评估后,即进入社区警务工作计划(对

策设计阶段)的制定阶段,即对策设计阶段。

?计划是根据实际情况,为确定和实现工作目标,科学地制定的行动方案。社区警务工作计划根据对象与范围的大小,可分为整体规划和具体方案两种。

?1.制定计划的几个原则

?一是必须反映社区居民的愿望与安全需要;

?二是应考虑其适合性、可行性;

?三是应做到目标明确、整体规划,可以作为执行的标准和评估的根据;

?2.计划的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工作目标、介入策略、协同单位(力量)、角色任务和实施方案等几方面内容。

(四)计划实施阶段

?组织动员:围绕工作计划目标,组织发动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和配合;

?配置资源:合理配置人、财、物等各种资源;

?具体行动:计划实施的核心环节。社区警务部门是具体行动的组织者、指挥者、

?倡导者;

?调查总结:根据执行的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计划确定

?的目标。

(五)总结评估阶段

?可以分为结果评估和过程评估。

?1.结果评估

?对执行的最后结果进行评估,评价出总的工作成效与不足。

社区警务工作制度

社区警务工作制度 一、实行定期接待群众的工作制度,每周应定期接待群众,并设置警民联系箱,了解掌握各种情况。 二、及时受理群众报警。社区民警在接到社区群众报警或派出所处警指令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处置。接处警情况及时记载于警务室《接处警登记簿》上。 三、做好群众求助服务。对职责范围的求助事项,应及时处置解决;对不属职责范围内的其他求助事项,可从实际出发,积极帮助联系,确实无法帮助解决,应主动说明情况。 四、开展其他工作。警务室同时作为治保干部、社区保安、社区巡防等群众组织的工作点,开展治安纠纷调节、法制宣传教育、治保工作指导等相关工作。 五、内务管理规范。民警在社区警务室工作时,应着制式警服,要举止端庄,礼貌待人,警务室内要保持整洁,业务工作台帐,薄册等内部资料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泄密。 六、工作衔接制度。对受理的群众各种事项落实首问责任制并搞好交接。

治保会工作制度 一、每季度开会研究和总结工作,学习政策、法令或业务。 二、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三、每季度向辖区单位、社区治保会汇报工作,反映治安情况。 四、一年向群众报告一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社区民警“五四”工作制 为建立责任制为核心的警务机制,促进社区警务规范化,特制定社区民警“五四制”工作法: 一、每天做到“四个一”即:每天熟悉一户实有人口情况,服务一次社区居民,了解一次治安情况,记录一次民警工作日记。 二、每周做到“四个一”即:每周进行一次“四防”安全检查,走访一次社区单位,检查一次外来人员,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或材料。 三、每月做到“四个一”即:每月接触一次工作对象,了解督促一次监控对象,检查一次内部单位和行业场所安全情况,召开一次社区防范管理分析会。 四、每季做到“四个一”即:每季召开一次社区治安通报会,征求一次社区居民意见,解决一件突出存在的治安问题,分析一次重点控制和打击管理对象。 五、每年做到“四个一”即:每年召开一次群众报告会,回顾总结一次全年工作,拟定一次新工作设想规划,调整充实一次群防群治队伍。

社区民警工作总结

社区民警工作总结 我是xxxx派出所xxx居委社区民警。我在xxxx派出所、街道领导的大力指导、帮助下,在居委干部的全力支持下,认真履行社区民警职责,较好地完成了社区民警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本人在XX年的全年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职责及日常履职情况 我是天平路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主要承担地区内实有人口管理、户籍管理、“六小”单位管理、治安纠纷调处、发现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以及社区的安全防范和宣传等工作。 目前太原居委辖区内共有1600余多户,户籍人口近5000人,外地来沪人员349人,境外人员425人。根据本地区知名人士、领导干部多,人口流动量大,人口居住集中的特点,工作中我能够深入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并协调居委会等部门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宣传工作和治安防控打击工作: 是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不定期在组织治安防范宣传活动,以张贴、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将电信诈骗、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等宣传单发放到居民家中,有效扩大了宣传的受众面。 是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了由居委会、社区积极分子

参加的治安群防会组织,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职责和任务,要求齐抓共管。我针对我地区的实际情况,每月组织召开有居民、单位组织代表参加的社区警情通报会,目地是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防止各类违法案件的发生。 是发挥积极分子和居委会的作用,在辖区内进行巡逻、防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我社区警务工作中,能够主动解答居民群众各种咨询、求助。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居民办好事、办事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纠纷。 在工作中我不存在向社区单位组织、居民、个体私营者和事主吃、拿、卡、要的问题,不存在为社区群众办事请吃、收礼等问题,不存在接待群众推委、扯皮、对工作不负责或不作为的问题,不存在违反公安工作纪律的问题。 二、阶段性社会治安整治工作,及周边治安情况分析 根据所领导的工作布置以及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加强了对实有人口的长效检查、管理工作,尤其是对出租房混乱现象进行了整治,受到了明显的效果。对违反实有人口管理规定不登记承租人员身份信息的房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加强了对境外人员的管理,定期进行走访,对违法出入境管理规定的外国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以静安“11·15”火灾为实例,加强了对辖区内的“六

社区警务个人工作总结

提供专业的word版文档,优质的服务,希望对您有帮助/双击去除 社区警务个人工作总结 社区警务个人工作总结内容简介; 我叫王维宝,今年33岁,现任分局社区警务五队民警。去年警务改革后,我割舍不下多年来与群众结下的深厚感情,主动要求留在社区工作。新机制、新形势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围绕着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区警务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社区居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此,把我的做法和体会向大家作以汇报: 一、做好社区工作,要贴近群众、融入群众 我常自勉的一句话就是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才能有你。为方便社区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我准备了一本日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工作中我随身携带,寸步不离,在日记中记载群众的点滴要求。大到办理户口、招工入学,小到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甚至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抽水马桶

损坏等一些小事,我都一一记在本上,并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想尽一切办法加以解决。解决完的我在日记中进行标注,记清是哪些义务工作的好人、不图名利的群众,在每季度群众汇报会上进行讲评,增进邻里互信;对一时解决不了的,我就重点标注,时时琢磨如何解决。爱人常埋怨说家里的事你一个也记不住,老百姓的事你比谁都记得清楚。为了解决群众下水道堵塞问题,我曾请物业维修队工人吃过饭;为解决家用电器的小毛病,专门联络两名有电器修理经验的老乡,随叫随到。多年来,工作日记我写了满满9本,记载大事小情3000余件,累计帮助、协调解决了2400多件。同时,我还建立了11户以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低保户、残疾 人为主的联系户,坚持每周去一次,寒来暑往,风雨不误。社区有一名叫于永会的残疾人,爱人车祸去世,孩子正在读书,生活很拮据,我协调物业给他办了一个修鞋点,每月有个稳定的收入。在单元工作法的推动下,邻里一有时间就登门看望,嘘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起大家帮助的事,于永会经常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许多社区群众眼里,刑释解教人员就是一颗定时炸弹,避之唯恐不及。我认为,打击惩治犯罪分子固然重要,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浪子回头,重新融入社会,将其转化为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因素同等重要。在与刑释解教人员的交往中,我总结了三步工作法。第一步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因人而异,使他们知法、守法,矫正不

社区警务年终工作总结

社区警务年终工作总结 我叫,xx岁,现任分局社区警务五队民警。警务改革后,我割舍不下多年来与结下的深厚感情,要求留在社区工作。新机制、新地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我着“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社区警务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社区居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我的做法和体会向大家作以总结: 一、社区工作,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当警察一直是我儿时的梦想。未参加公安工作前,向往刑警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羡慕交警威风八面、英姿飒爽,期待有一天把身使不完的劲用在犯罪上。参加工作后,我被分配到了派出所,当上了一名背户口的管片民警,心理落差。记得XX年12月的一天,刑警队来所抓捕一名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刚巧这人就住在我的社区,我一问三不知,错过了抓捕的最佳时机,让犯罪分子一跑3年。这件事对我触动,暗下决心把社区工作做实做透,让犯罪分子插翅难逃。说下社区谈何容易,我年的体会是,你有畏难情绪,见硬就回,就永远也下不去;你有恒心,不怕吃苦,经得起的冷嘲热讽和吃得下闭门羹,就能有一番。我刚下社区时,吃闭门羹是常事,走访10户能敲开1户,1户我也推介,与唠家常,熟悉楼情况,感性认识。晚上回家以后,我把走访过的再熟悉一遍,防止遇到走访过的认识我,而我不认识或叫不准对方的尴尬情况。的推移,逐渐了我,在闲暇纳凉时推介我,在

邻里交流时经常提起我,在遇到时常常想到我。在以后的入户工作中,我的进度,最后入户率了100%。多年来,社区工作我换了7辆自行车,鞋子更是不计其数,练就了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见人知名、提名知情的功。社区发案逐年下降,民事纠纷逐年,人口“双熟率”了100%。XX年我被评为“一级社区民警”。 二、社区工作,要贴近、融入 我常自勉的一句话“你心里装着,心里才能有你”。为社区,社情民意,我了一本日记,亲切地称之为《联心日记》,工作中我随身携带,寸步不离,在日记中记载的点滴要求。大到办理户口、招工入学,小到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甚至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抽水马桶损坏小事,我都一一记在本上,并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办,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解决完的我在日记中标注,记清是哪些义务工作的好人、不图名利的,在每季度汇报会上讲评,增进邻里互信;对一时解决不了的,我就标注,时时琢磨如何解决。爱人常埋怨说“家里的事你也记不住,老百姓的事你比谁都记得清楚”。为决下水道堵塞问题,我曾请物业维修队工人吃过饭;为解决家用电器的小毛病,联络两名有电器修理经验的老乡,随叫随到。多年来,工作日记我写了满满9本,记载大事小情3000余件,累计帮助、解决了2400多件。,我还了11户以五保户、特困户、军烈属、低保户、残疾人为主的户,每周去,寒来

社区民警工作小结

XX年社区民警工作小结 一年来,在分局党委和派出所的统一领导下,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严格遵循《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政治坚定、执法公正,努力为担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将我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和有关精神,注重思想政治修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并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觉悟,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争做一名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公安民警。 二、公安业务工作方面 不断向严德海等先进典型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而且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刻约束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尽职尽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团结同志,认真完成各项任务指标。一年来,在所领导及同志们的关心帮助下,打击处理了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派出所辖区的治安秩序稳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的净化了辖区社会风气。 三、组织纪律方面 今年以来,我将加强组织纪律意识贯穿到工作生活中。不仅是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各项规则制度,每一天上下班,每一次接处警,每一个案件办理,每一次接待群众,我都做到严格规范,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确保纪律严明,作风过硬。

基层民警个人工作总结(多篇范文)

基层民警个人工作总结 XX民警个人年度总结 XX年自己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精神,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严格政治坚定、执法公正的原则,努力为担负起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了应有的贡献。现将我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决议和有关精神,注重思想政治修养,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并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并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思想意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觉悟,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努力争做一名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新时期亲民爱民的公安民警。 二、公安业务工作方面 自己能做到服从领导,听从指挥。不断向雷锋同志和身边的 先进典型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到廉洁奉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实际工作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细致、尽职尽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团结同志,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

务,为辖区的治安秩序平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的构建起了和谐的社会风气。 三、组织纪律方面 今年以来,我将加强组织纪律意识贯穿到工作生活中。不仅是从小事做起,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更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遵守各项规则制度,每一天上下班,每一次接待群众,我都做到严格规范,热情大方得体,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确保纪律严明,作风过硬。 四、廉政建设方面 在廉政建设中,我坚持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牢记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不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的老百姓,自觉维护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一年来,保证了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五、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回顾一年的工作学习,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自己年龄大了,公安科技迅速发展,新知识新科学不断问世,不能很好的适应新要求。 针对问题,我为明年确定了努力方向是: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要适应新形式下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必须要通过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深入学习,增强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增强大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

2018警务助理工作总结

2018警务助理工作总结 又到了每日范文模板时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2018警务助理工作总结的非常好的范文,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总结计划的地方有很多,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赶紧跟一起看看,参考一下吧! 01 我市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三基一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总体战略部署之中,并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今年市政府把社区农村警务纳入2010年“十件实事”之一,市里拨款,为县以下级别每个警务室划拨专项建设经费万元,每个乡镇投入万元用于配套建设,为每个警务室配备了电脑、摩托车、工作包。 与此同时,市里还充分运用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和“三基一化”验收考核手段强力推动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纷纷把做好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改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形象的重大突破口,增强了抓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今年5月份开始,市公安厅坚持每月对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进展情况打分排名,直接通报到各市州公安局,抄送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落实,针对每月通报反映出的问题,实行带队分片包干的做法,重点深入落后地区进行督导,并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

纳入治安业务工作考评,推动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发展。 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突破五大难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里各级公安机关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省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突破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缺人干、无阵地、怎么干、考不实、留不住”五大难题。 去年以来,按照省公安厅机构改革方案,对一些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下来的警力全部下放到派出所,用于充实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同时规定新进民-警一律先到派出所和社区、农村从事基层基础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警力来源问题。同时,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规范》,从警务室建设、工作制度、民-警的职责任务等七个方面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对各市如何开展警务建设和民-警怎样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工作中,严格考核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并严明奖惩,将全市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考核以群众见警率、情况熟悉率、信息提供率、辖区发案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和群防群治组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考核重点放在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实效上。各地公安机关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全面推动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科学

社区警务室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的先进的警务运行机制,并通过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警力资源、推行目标管理,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使派出所真正成为集合防范、管理、打击和服务的综合战斗实体,推进公安工作的整体发展。根据上级公安机关关于社区警务工作指示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建立健全派出所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为核心,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建立科学的警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警力下沉,配齐配强责任区民警。 (二)创新警务机制,启动新的警务模式和勤务方式。 (三)夯实基础工作,转变、延伸、拓展社区警务工作职能,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把减少犯罪、服务群众作为社区民警职能定位和努力方向。 三、工作内容

(一)警务室建设。 1、按每个社区必须设置一个警务室的要求建设警务室,并做到社区警务室有明显的统一标识牌。 2、警务室内设置有民警警民联系牌(去向牌),警务公开栏(其内有社区平面示意图,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图),法律法规宣传栏及办公桌椅、资料柜(有条件的应配电话、电脑),各项职责制度上墙。 3、警务室配置有社区民警入户调查表、服务群众连心卡、社区民警工作日誌本、征求意见书、警民联系箱及其他工作台帐。 (二)警力配置。 派出所应根据社区规划、人口数量及治安情况,实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配置模式。社区民警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或更换。如需更换,必须报请分局审批。 (三)社区民警工作职责。 1、人口管理。对社区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进行调查、登记和经常性管理教育,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准确及时,并能发现违法犯罪线索,预防违法犯罪活动。 2、治安管理。督促社区内的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大检

社区警务室民警管理考核细则..doc

LOGO 社区警务室民警管理考核细则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强化警务室民警的管理考核力度,细化考核办法、理顺工作机制,根据《区社区警务室民警管理办法》,特制定此考核细则。 第二条警务室民警实行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与派出所双重领导。警务室民警以社区为主阵地,在社区工作期间,主要接受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领导。派出所以业务指导为主,协助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做好警务室民警管理工作。 考核办法 第三条本细则考核主体为社区,各社区要成立5人以上“群众代表督考组”,专门负责检查警务室民警在岗情况,每周至少检查2次,根据检查结果填写警务室民警在岗在位考核表(附表一)。 月底社区要召开评议会,至少组织10位居民代表填写居民考评表(附表六),对警务室民警工作实绩做出考评。社区根据居民意见填写社区民警考评表(附表四)。 社区每月3日前(逢双休日提前)将相关考核表报街道综治办。 考核细则

第四条警务室民警必须按照社区的作息时间进行早、晚签到,迟到或早退每次扣发当月街道补助金的5%,未签到的每次扣发当月街道补助金的10%。当月迟到、早退达5次,或未签到达3次者,全额扣除当月街道补助金。因社区原因未及时签到的,经核实后不在统计之列。 第五条警务室在工作日及双休日早9时至晚5时必须保证至少1人在岗工作。警务室民警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可以离开警务室办公,但必须在相应社区内开展工作,同时确保有居民办事或迎检时能于10分钟内赶回警务室。发现警务室锁门或民警不在岗且未在10分钟内赶回的,第一次扣除当月街道补助金的50%;第二次全额扣除当月街道补助金;第三次扣除本季度街道补助金。 第六条警务室民警病、事假必须由本人或派出所领导向社区申请,得到批准后要告知相关领导,否则按不在岗处理。派出所每月20日将警务室民警值班、换休和病、事假情况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分局社区警务大队进行报备。未进行报备的按不在岗处理。警务室民警病、事假每月超过2天的,以每天5%的比例,按天数扣除当月实发街道补助金。病、事假超过15天的,全额扣除当月的街道补助金(工伤及婚、丧等特殊情况

南京社区警务工作经验

——在白下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副区长、区公安分局局长朱建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本次区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我区社区警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全区公安机关按照“重心下移、做强基础、保民平安、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把全面推进社区警务战略作为事关公安工作全局和稳控社会治安大局的重要突破口,立足区域实际,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加强社区警务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在治安防范、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初步形成了民警职责明确、工作机制规范、防范网络严密、警民关系融洽的社区警务工作格局,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预期目标,促进了全区和谐稳定,夯实了公安基础工作,推动了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达到了“安民”与“强基”的双赢目的。近年来,全区发案逐年同比下降,去年一年又较上年度下降6.7%,全区万人发案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面广量大、关系民生的入室盗窃发案在全市同类城区中发案最低。具有白下特色的社区警务工作亮点和群防群治品牌在省市乃至全国形成了一定影响,公安部、省、市等领导多次到分局视察调研,对我局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群防群治载体,不断深化社区警务和勤务机制改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建立和完善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新机制,着力提升社区警务工作的整体水平。 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是公安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要求。如何使警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巩固基层政权,切实履行公安机关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是公安机关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早在2003年,分局在全市率先推行派出所“三队两室”警务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为切实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就先后进行多次调研,专门研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警务工作的决定》以及《社区民警工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全面明确了社区民警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勤务方式、工作目标、考核评估以及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等。使民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能够真正扑下身子、沉入社区,全身心抓好社区警务主业。在力量配备上,对全区57个社区按照社会经济、人口数量、治安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划分为75个社区警务责任区,根据“一区一警”或“一区二警”的配置模式,将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会做群众工作、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75名社区民警配备到57个社区。同时,每年投入30万元用于专职社区保安和流动人口协管员。在勤务方式上,要求社区民警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周五天及周六上午要在社区开展工作,其中周二及周四上午在社区警务室接待群众,为群众提供户籍、法律咨询、案件受理和调解纠纷服务。使社区民警真正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时间得到有效保证。同时,明确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必须统一着装,佩带电台、警棍和工作包等装备,主动接受群众报警求助,提供便民服务,着力提高民警管事率、社区见警率和群众满意率。在职责界定上,一是落实治安管理职责。组织社区民警把入户调查与情报信息搜集、实有人口管理、校园110及安全检查等工作相结合,主动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摸排辖区不稳定、不安定因素及重点人员动态情况,及时发现治安漏洞,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从今年来看,全区社区民警收集情报信息1963条,其中稳定类信息840余条。信息的超前掌握,把握了维稳工作的主动权。今年新登记暂住人口35415人、出租户2532户,同比分别增加110%、138%。二是落实打击犯罪职责。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基础工作相结合,利用公安网络、布建信息员等方式,跟踪掌握高危人群、工作对象等重点人员的“吃住行销乐”活动轨迹,从中发现犯罪线索,开展立线立案调查,主动打击违法犯罪。几年来,我局社区民警通过基础工作抓获网上逃犯213名,缴获被盗赃车976辆。前不久,其它区发生的“4.22”持刀入室抢劫杀人案,就是我局通过扎实的社区基础工作,获取重要线索,而直接导致破案。三是落实服务群众职责。组织社区民警主动为辖区群众送平安、送服务、送温暖,推出了“调解纠纷走上门、办理证件走上门、排忧解难走上门、法制宣传走上门、征求意见走上门”的“五上门”服务,通过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在便民利民的同时,树立了公安机关“和谐使者、平安卫士”的良好形象,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几年以来,全区社区民警共调解各类纠纷1176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户籍等困难813件,社区小区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自行车等影响居民安全感的刑事案件发案平均下降85%,其中65%的小区实现了“零发案”。在配套推进上,从完善培

2018村警工作总结3篇

2018村警工作总结3篇 *目录2018村警工作总结某市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总结范文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总结目前,省已建社区警务室2312个,配备社区民警4910人;建立农村警务室4054个,配备驻村民警4400人;有社区专职巡逻队2865个,队员2.3万余人。 我市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三基一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总体战略部署之中,并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今年市政府把社区农村警务纳入xx年“十件实事”之一,市里拨款,为县以下级别每个警务室划拨专项建设经费2.2万元,每个乡镇投入3.5万元用于配套建设,为每个警务室配备了电脑、摩托车、工作包。 与此同时,市里还充分运用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和“三基一化”验收考核手段强力推动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纷纷把做好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改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形象的重大突破口,增强了抓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今年5月份开始,市公安厅坚持每月对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进展情况打分排名,直接通报到各市州公安局,抄送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落实。针对每月通报反映出的问题,实行带队分片包干的做法,重点深入落后地区进行督导,并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纳入治安业务工作考评,推动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发展。 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突破五大难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里各级公安机关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省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突破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缺人干、无阵地、怎么干、考不实、留不住”五大难题。 去年以来,按照省公安厅机构改革方案,对一些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下来的警力全部下放到派出所,用于充实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同时规定新进民警一律先到派出所和社区、农村从事基层基础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警力来源问题。同时,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规范》,从警务室建设、工作制度、民警的职责任务等七个方面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对各市如何开展警务建设和民警怎样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工作中,严格考核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并严明奖惩,将全市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考核以群众见警率、情况熟悉率、信息提供率、辖区发案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和群防群治组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考核重点放在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实效上。各地公安机关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全面推动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发展。 在见实效、上台阶、可持续上狠下功夫 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从过去重“硬件”、轻“软件”转变为“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在着力提高社区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实效方面下功夫,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方向正确。

社区民警述职报告5篇

社区民警述职报告5篇 大家好! 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公安警务工作的大力支持。 我于20XX年1月份担任社区警务工作站的工作。一年来我认真履行社区民警职责,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社区民警各项工作任务。下面就一年来社区工作情况向大家进行汇报: 接手社区警务工作站工作以后,每天骑着车往返于各个居委会和社区单位了解情况,用了大约两周的时间走遍了整个辖区。辖区内共有3个居委会、11个小区、71栋居民楼,4个平房区,常住人口4922户14768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辖区还包括学校2所,幼儿园1所,涉危涉爆点2处,银行1家,写字楼3家等单位。主要工作如下: 一、舍小家为大家。 刚接管社区为了拉近警民关系,我为辖区空巢和孤寡老人集体过大年,于20XX年1月18日召开了“共建温馨社区情满和谐家园”慰问空巢、孤寡老人,迎新春活动。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拉近了警务工作站和居民的距离,同时也对驻区民警这一新岗位进行了宣传。元宵佳节,走访了社区的退休老职工送温暖。春节到烟花爆竹点进行消防检查,到社区进行安全宣传慰问,放弃五一、十一、中秋每个节日的休息,为保一方平安尽着自己的职责。为开展工作打好坚实

的群众基础。 二、针对辖区治安状况和特点开展工作。 坚持从基础工作做起,每天坚持下责任区,跑遍了辖区的所有单位、门店,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自觉放弃一些休息时间参加社区巡逻防范工作,加班加点全年没有倒休过一天。积极宣传户口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在防火、防盗、防诈骗、防煤气中毒的宣传检查工作中,共向小区居民、商户、各个单位发放各种宣传品5000余份。开通了网上博客,建立了网上警务室。公布了工作电话、开设了警务动态、防范指南等,进一步扩大警务工作站的工作辐射面。 三、对辖区群众求助,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 在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细心的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耐心的进行解答,对能够办理的,及时为群众办理。对行动不便或时间不定的群众,我坚持亲自上门办理,履行“有困难找民警”的光荣承诺。 四、廉洁自律情况。 廉洁自律,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清廉自律的人民警察。

社区安全工作计划

2016年社区平安创建工作计划 1、2016年社区平安创建工作计划 文化路社区20xx年度“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为连然街道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基础,为最终实现“平安社区”构筑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现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1、积极配合连然街道“平安社区”创建,扎实抓好“平安社区”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2、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依靠群众宣传教育群众,贯彻落实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社会,政治稳定。 3、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建立健全打、防、控一体化治安体系,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无违法犯罪活动发生。100%帮教好“两劳”归正人员。 4、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外来人口文明守法。 5、上下联动点面结合,构建大信访格局。以居民代表和党员联系户、社区工作人员走访为依托,全面掌握辖区不稳定因素、不稳定人员动态。 二、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领导平安创建。 以“平安村创建领导小组”为幅射核心,调配好合适人选,建立健全社片、企业上联分组,把“平安创建”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确定专人负责,做到个人向分组负责,分组向小组负责,做到层层落实,并有部署检查,提升平安创建工作的领导力度。 2、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平安创建。 要依据镇政府的科学部署,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应人而易,对不同人群采取多样性和针对性教育、引导。同时也要加强干部的法制意识培训,促使干部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做到率先讲公德,带头树正气,全年各类教育不少于4次。 3、利用各类活动,推进平安创建。 在努力巩固创建“平安社区”成果的基础上,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力度,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一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黄、赌、毒”三大丑恶现象得到有效整治,治安环境优化,积极调处各类民间纠纷,调解率100%,成功率95%以上,有效防止和减少因民事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和激化为刑事案件。 4、帮重点,抓流入,履盖平安创建。 认真做好轻微违法犯罪人员的归正人员的帮教工作,落实帮教措施,归正人员安置率达到100%,轻微违法犯罪人员好转率达到90%以上,加强暂住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暂住人口登记率100%,关心暂住人口生活,务工情况,帮助他们实现年薪年清。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做到平安创建无遗漏。 5、加强矛盾排查化解,掌握辖区动态。 进一步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清理排查工作,不定期在辖区内进行走访,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辖区内重点人员进行走访,通过居民代表、党员联系户及时了解社区辖区内不稳定因素。 6、强化群防群治,全民平安创建。 建立平安创建领导小组,以社区巡防队、居民小区安保人员、社区民警建立群防群治组织。注重安全防范工作,将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形成有效安全网,营造全民参与平安创建良好氛围。 20xx年我社区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抓好本职推动全局,为连然街道建设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基础!

警务室上半年工作总结(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警务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警务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近半年来,在南夏墅街道办、派出所领导、学府东苑社区的指导下,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一方平安”为己任,充分发挥作为社区警务室的职能作用,有效的维护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做应有的贡献,回顾近半年来的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今年以来,警务室工作人员,认真组织大家学习租赁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知识,公安部“五条禁令”省厅“七条禁令”,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工作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修养素质及工作能力,能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言行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廉洁奉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端正执法态度,提高执法水平,切实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态度做为工作指南,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关心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生活。 二、业务工作方面 学府东苑警务室工作人员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群众时刻怀着深厚感情。熟悉和了解社区环境和现有的人口状况,在居委会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做好本职工作,搞好警民关系。针对学府东苑社区的治安实际,认真进行分析,把做好社区防范工作放在首位。一方面积极发展巡防力量,今年发展小区治安志愿者8人,发展楼长30人。另一方面,今年正好学府东苑二期工地开工,,整个小区有四个出入口,进出外来人员较多,治安状况复杂,这使社区治安防范增加了难度。根据此情况,学府东苑警务室和物业一起参与加班至夜间,针对社区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加强巡防工作,巡查小区安全 第2 页共17 页

警务室民警岗位职责

警务室民警岗位职责 篇一:校园警务室民警工作职责 校园警务室民警工作职责 一、开展校园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校园警务室建设,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队伍,构建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校园防控网络;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校园师生的防范意识;指导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要害部位和重点部位的安全。 二、受理师生报警求助。及时出警,保护现场,积极提供线索,协助侦查破案和抓捕犯罪嫌疑人;调查处理治安案件,调解治安纠纷。 三、做好校园治安管理。积极做好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和消防检查,及时查堵漏洞和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对校园内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按照程序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四、做好校园实有人口管理。熟悉校园人口基本情况,落实重点对象的各项管理措施;开展师生法制教育,加强青少年帮教工作,减少违法犯罪。加强校园内超市、食堂和后勤等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五、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及时收集、掌握校园和周边治安动态及信息,及时分析上报,预防和参与处置突发性事件。 六、受理治安、户口管理等有关登记、领证事项,提供治安、户政申请和咨询等便民利民服务。 七、积极开展“安全校园”、“治安安全单位”、“无毒校园”的创建工作。 篇二:警务室工作职责 警务室工作职责 https://www.doczj.com/doc/001318533.html,/wenda/thread?tid=2d33266ec3db3dd8 社区和驻村民警是公安派出所从事治安防范、管理和群众工作的主要力量,主要承担五项职责任务,即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 开展群众工作:深入群众之中,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

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如何做好社区警务工作 社区警务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人口管理、治安防范、群众工作等方面,社区警务工作做得如何,关系到党的方针政策在人民群众当中的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从心目中的形象,是公安工作的基石,是实现社区警务战略目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做好社区警务工作非常重要。 要突出信息主导,为社区警务提供技术保障。 坚持把信息化建设延伸到警务室建设中,为社区警务工作寻找科技支撑点,提供现代化技术保障。为各警务室配备电脑、监控等硬件设施,并全部开通QQ等民生信息软件,提高工作效率。 要突出警力下沉,增强警务室工作能力。 科学配置警力,实现了“一区一警”。社区民警严格履行职责,在工作中坚持以民为本,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将工作重心沉入社区。 要突出机制创新,发挥警务室灵活功能。 积极探索适应治安形势发展需要的警务改革模式,按照“信息主导警务”的要求,实行弹性错时工作制,对责任区街道、单位、部位以及“人、物、场”实行动态巡防和管理,及时发现、处置各类警情并随时接受110指挥调遣,根据地理、治安特点,科学有效的安排警力。 要突出巡逻防范,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探索民警联动工作机制,确保有足够的警力和时间,切实做好巡逻检查、治安防范等各项工作。监控室工作人员发现辖区重点部位出现状况时,通过对讲机通知巡逻队员,力争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单位重点部位安装信息钮,实行电子巡更,同时与各单位保安人员落实双签字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将巡逻制度落到实处,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要突出制度保障,创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从严格内部管理、规范执法执勤、建立保障机制、合理分配资源等方面入手,真正把社区基层基础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位置,积极探索和制定有利于调动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鼓励民警主动自觉下基层的工作制度。对基层民警和一线部门实行优先政策,成绩突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优先重奖、优先照顾,从各方面给基层民警优厚待遇,保护和激发广大民警投身一线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营造吸引人、鼓励人、留住人的工作环境。

社区警务工作

一、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我国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以来,社区警务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工作难点:一是社区警察下社区工作时间难保证,工作任务多,开展群众工作和走访的比率低,使社区警务工作难以深入。二是社区群众难调动,社区警务缺乏社区群众的主动配合,工作基础较差。三是社区警务工作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违法犯罪影响较为严重的社区往往处于城乡结合部或老城区,经济不发达,社区资源不足,造成这些地区犯罪预防、群众教育等活动难以有效开展。四是社区警察职位低、权限小,社区问题纷繁复杂,社区警察在解决社区问题时力不从心,有的主要依靠自己的威信和社会关系,造成社区警察在解决社区问题上的效率、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从实际情况看,当前社区警务工作的社会效果欠佳:一是社区警务对违法犯罪的抑制作用较弱。理论上,社区警务通过犯罪预防以及对产生犯罪的社会因素的治理,应能对违法犯罪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从我国公安机关每年立案数分析,这种作用不甚明显。 一、社区警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前期的社区警务运行来看,我市各地的社区警务工作已经正常运作。但影响、制约社区警务工作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 (一)社区警务的功能发挥不够。社区警务既是公安工作的一部分,也是社区工作的一部分,特殊的交叉属性决定了其特有的功能。社区警务是社区群防工作的组织形式,是群众与犯罪作斗争的阵地,也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进行信息互通的基层中枢。其功能是组织协调群防群治工作,而还能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居委会工作。因为社区的功能更齐全,设置更合理、科学。而现实工作中,民警在社区警务中往往只是应付式的等候、登记、处理,没有变被动为主动,没能将社区的警务工作统筹考虑与合理计划,而是简单地按命令执行,特别是在有计划地组织群众进行群防群治及其他的综合工作中,不能充分发挥社区警务的组织引导功能。 民警深入基层广集信息的同时,最大的工作要求是组织指挥一支防控力量。群防群治力量是公安机关的一支重要防控力量,在公安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但这种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首先,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安机关内部未将群防群治这项工作提高到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的高度来认识,基层派出所对群防群治工作没有明确计划、目标和落实措施。其次,范围拓展不广。派出所只负责对协警、保安队伍的管理,对其它群防群治防控力量,未承担起管理职责。第三,队伍运作不力。社区民警牵头组织协调不够有力,未将其串联成有效的防控网络,导致各种群防群治力量的运作无力,未形成有效的防控体系。虽然有了一个警务室,在群众看来有了依靠的场所,但是民警还是单兵作战,缺乏稳固的根基。 (二)社区警务工作没有形成合力。社区警务作为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要求地方政府、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等各方参与。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是街道党委、社区干部,在对社区警务的认识上,及责任归属上还没有真正统一。调查中发现仍有不少社区单位和群众认为社区警务是公安部门的事情。社区中的大部分资金投入,往往是碍于民警的“面子”“交情”,都没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位。特别是筹建警务用房、资金问题上,使社区民警感觉到人单力薄。另一方面社区民警在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对社区警务工作作一个比较全面完整的理解。社区民警投身社区的时间不多,与社区群众缺乏多方的信息交流,未能使社区群众真正认识到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关键在于社区。在具体工作中社区与社区民警共同分担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责任意识不强,导致社区民警走不出独自承担解决社区违法犯罪问题的怪圈。 (三)社区警务的资源利用不足。社区民警在工作中往往依赖上级机关来解决人财物,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筹措各种社会资源,不善于动员社会力量,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共防范的局面。开挖社区资源的成败优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民警个人的状况。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学校警务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警务室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警务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对一切进出学校的人员和物品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管理的制度。包括进出人员证件查验制度、外来人员如入校登记制度、会客制度、车辆准入制度、物品出入查验制度。 一.进出人员证件查验制度 1、 本校教职工凭工作证进入学校,本校学生凭校牌进入学校。 2、门卫室应认真查验进入学校的外来人员的相关证件,严禁不明身份人员进入学校。 3、对拒不出示证件或不能证明其身份的外来人员,学校警务室有权拒绝其进入学校并做好解释工作。 4、行课期间,学生因特殊情况需出校门时,必须持有班主任老师签字同意的证明条,警务室对照学生证查验后方可放行并将证明条存档备查。 二.外来人员入校通报、登记、引领制度 1、外来人员进入学校,必须在警务室处进行登记,经允许后方可进入。必要时,要求外来人员将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放在警务室室,待离校时领走。 2、 对拒不进行登记的外来人员或登记内容与事实不符的,警

务室有权拒绝其进入学校并做好解释工作。 (三)会客制度 1、 学校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期间原则上不会客,确因工作需要会客的,需由教师本人到门卫室确认和登记后准予进入。 2、 学生家长到学校找教师交流或了解学生情况时,需由教师本人到警务室确认和登记后准予进入。 3、 学生家长要进学校找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学生,只能在课间由班主任老师陪同并登记后进入。 (四)车辆准入放行制度。 1、 学校在正常教育教学工作期间,应关闭好校门,严禁机动车辆进入学校。 2、 学校教职工车辆进入学校要先与警务室打招呼,并按学校划定的停车位有序停放。 3、上级视察工作或确因工作需要进入学校的车辆,需经学校领导同意后,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停放到指定地点,禁止鸣笛,限速行驶,确保师生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