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陈建安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陈建安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陈建安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_问题与对策_陈建安

A Study of the Government Intervening to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ame Theory

Tao Dan,Cheng Dixia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ame theory,the government can help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 to realize the Pareto Nash Equilibrium of (Cooperation,Cooperation),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Intervening can greatly influence industry-univer -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It discuss the dynamic mechanism,information mechanism,insurance mechanism,Incubation mech -anism and feedback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intervening in different stages,then it make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policy.Key Words: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on;Nash Equilibrium

[6]胡恩华.产学研合作创新中问题及对策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54-57.

[7]程如烟,黄军英.英国产学研合作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J ].科技管理研究,2007(9):40-42.

[8]

张文峰.创新型国家视野下高校产学研联合路径选择[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48-150.

[9]刘力.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透视-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03(2):48-51.

[10]

刘峰涛.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孵化器制度[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2):39-45.

(责任编辑:胡俊健)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湖高新区(简称“高新区”)在产学研合作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入,高新区成为了试验区中的试验区,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对高新区产学研合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展望,为制定产学研合作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1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无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还是高新区管委会,都越

来越重视产学研合作,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1.1产学研合作能力明显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规模与质量,是产

学研合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高新区培育了一批卓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截至

2008年底,注册企业达到12784家,经营活跃企业有8000

多家。其中,收入超过3亿元的企业达到72家,规模以上科技企业达到720家[1]。随着高新区管委会的推动和引导,科技型企业重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合

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

(武汉大学中国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要: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推进,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合作能力、合作模

式、合作环境、合作开放度、合作成效等方面,剖析了产学研发展的现状,从价值取向、产业联盟、成果转化、合作区域揭示了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的对策。关键词:两型社会;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09)24-0012-05

收稿日期:2009-08-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7AJY023);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003);武汉市科技局重点软科学项目(200842

133586)

作者简介:陈建安(1974-),男,湖南宁乡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学研合作;李燕萍(1965-),女,湖南常宁人,武

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学研合作;吴绍棠(1984-),男,湖南浏阳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

第26卷%第24期

2009年12月科技进步与对策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ol.26No.24%Dec.2009

第24期

作主体意识增强。例如,凯迪电力、华中数控、烽火科技、长飞光纤研发并产业化了大批新产品或新技术。

高新区汇集了42所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始终注重科技与经济结合,把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主要集中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在机械、电子、光通信等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转化优势;武汉大学在本地转化的项目,主要集中在测绘、化学化工、水电利设备及生物医药等行业;武汉理工大学在机电、汽车、材料等专业转化能力较强;华中农业大学的主要优势集中在畜牧、养殖、生物等专业方面[2]。

高新区汇集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邮电科学院等56家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高新区始终按照市场经济思路推动科研院所加快成果产业化、院所企业化,加速释放科研院所的科技能量。其中,邮科院、化学所、生物所、高压所等20家科研院所实现了以研发为主的事业单位向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的转化;中核武汉核动力所、中科院武汉分院等科研院所将科研成果直接产业化[3]。

1.2产学研合作环境日益完善

产学研合作水平与外部环境的支持密切相关。高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

(1)创新服务平台日益多元化。高新区积极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组建了“国家光电实验室”、“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解决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行业核心企业建立10多个不同层级的工程技术中心,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建设了多元化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如软件开发与测试服务平台、光电子产品测试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

(2)孵化器逐步专业化。围绕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高新区开创专业化孵化器发展道路,完善了从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体系。通过不断加强孵化器的建设,逐渐建成或正在建设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光谷创业街、光谷软件园、南湖农业园创业中心、生物医药孵化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光电子企业孵化器7个专业孵化器。截至2009年7月,高新区的孵化面积达90万m2,在孵企业突破1000家[4]。

(3)大学科技园成为产学研成长链的关键环节。高新区已形成校园周边、科技园区和创业中心、孵化器相结合的多层次孵化网络。尤其是武汉长城创新科技园、武汉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华中师范大学科技园等的建设,加快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例如,截至2008年底,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168家,累计毕业企业85家。

(4)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高新区在改善投融资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①扶持和促进企业上市,出台了《关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②发展风险投资,已建立了华工创投、东湖创投、光谷创投、武大创新、创业者中心等7家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了汇丰控股公司、IDG创业投资基金、Intel等境外创业投资机构;③完善了产权交易平台。中国(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创非上市公司开展股权质押融资,开展了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截至2008年年底,为高新区内的艾维通信、武汉安能、江通动画、银泰科技、绿世界环保等28家公司融资35笔,总资金超6亿元[5];④促进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例如,光谷基金与华夏银行签定协议,形成“贷款+担保+投资”的投融资新型融资模式,为中小城市企业提供超过1亿元的融资支持[1]。

(5)促进成果转化政策推陈出新。高新区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国光谷创新奖暂行办法》、《关于推进科技人员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中国光谷创新奖,鼓励科技成果的股权化、资本化。例如,在红光高清NVD项目的产业化过程中,科技人员和管理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650万元,占股比例达27%。

(6)人才特区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08年底,高新区已累计吸引海外留学人才1300余人,创办520多家企业,涉及200多项高科技项目的研发和经营[6]。2009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先后出台《关于在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3551”人才计划的暂行办法》,得到海内外相关人士的关注和响应。

(7)产学研联动机制初步形成。高新区定期召开由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等参与的产学研联席会议,促进产学研之间的互动。尤其是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光电国家实验室、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的建设,加强了高校、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动,协同效应开始显现。1.3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化

在探索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中,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多种富有生机活力的合作模式。

(1)松散型合作。即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并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区内企业已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技术中心15家。例如,楚天激光聘请中科院姚建铨院士为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聘请国内外一批知名激光技术专家组成顾问团。这种合作模式的特点是企业规模较大、研发力量较强,属于创新型企业的典范。

(2)大学院所直接将研发植入产业。即高校、科研院所依靠科研资源和科研优势,创办科技型企业以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和高校老师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到高新区创业,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楚天激光、凯迪电力、凡谷电子。大学科技园逐步发展成为高校和科研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数控、天喻信息、达梦数据库,武汉大学的武大弘元、武大吉奥、武汉立得空间,武汉理工大学的南华高速、理工光科、港迪电气、理工光学等。华烁科技、中冶南方、烽火科技等则是

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3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

科研院所依靠自身的科研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资源,直接将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典范。

(3)共建产学研经济联合体。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实践中,为了整合和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高新区建设了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围绕重大项目建设,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共建的产学研公共技术创新平台,拉动了产学研集成。其中,2002年,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科技厅、武汉市科技局、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东湖高新集团合作成立了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产学研各方共建企业推进了科研成果产业化,例如,武汉大学开发的“OSMAR-S型便携式高频地波雷达”,选择凡谷电子公司作为实现雷达产业化的合作伙伴。

(4)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的技术和产业资源,以联盟的方式提升整合能力,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例如,软件外包产业联盟、激光行业协会、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产业技术联盟、光纤到户(FTTH)联盟、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等,这些联盟的成效已开始显现。

(5)“产业基地+研究院”集成模式。高新区采取资源集聚战略,依托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其中,光电国家实验室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717所组建;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由武汉大学牵头,由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凯迪电力等单位组建。

1.4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初具雏形

东湖高新区的产学研开始从国内合作走向国际合作,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1)谋求全球产学研资源的整合。目前,高新区内的产学研主体已开始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积极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例如,长飞光纤由中国电信集团、武汉长江通信集团与荷兰德拉克公司共同投资、合作研发;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的Farley和Laserlab,通过集成创新研制出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精度等离子切割机和高性能激光切割机。

(2)吸引跨国公司到高新区建设技术中心。例如,微软技术中心、IBM软件创新中心、英特尔创新技术体验中心、EDS全球服务外包中心等。

(3)聘请国外专家。例如,光电国家实验室聘请了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布立顿·强斯博士,成立了“布立顿·强斯生物医学光学研究中心”;凯迪电力聘请世界著名干法脱硫专家孜默担任技术顾问,引进了7位经验丰富的德国、波兰等国家的脱硫技术专家。

(4)举办国际产学研合作论坛。例如,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留学生创业会以及光谷国际论坛等。

1.5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1)从联合创新走向创新集群。高新区涌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如华工科技、长飞光纤、烽火科技、凯迪电力、中冶南方、楚天激光。2001—2008年,高新区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共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级创新项目320多项[7],开发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尤其是烽火科技的3项IP网络技术标准、长飞光纤的“光纤链路测试方法”,均被国际电联批准为国际标准。高新区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由区内企业牵头组建了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了光电国家实验室和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开始走向联合创新。这标志着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已朝市场化、长期化方向发展,实现由点到面的突破。

(2)科研成果不断转化成社会财富。产学研结合的浪潮日渐高涨,科研成果正源源不断地被产业化,转化成社会财富。例如,由国家光电实验室研发改进的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红光高清视盘机NVD研制成功,武汉全真LCOS大屏幕投影仪产品试生产。

(3)国家级示范基地纷纷落户。高新区已拥有了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研发基地、光电器件生产研发基地、光通信产品研发基地、激光设备生产基地、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高新区也先后被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全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全国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创建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集体”、“国家地球空间信息武汉产业化基地”和“武汉·中国多语信息处理产业基地”等。这些基地的落户都是官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成效。

2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

面临新的形势,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发展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集中突现如下:

2.1校企的价值取向差异依然严重

高校注重自由探索和学术价值,往往忽略成果的市场价值。长期以来,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单纯以获得国家经费多少、发表论文数量、参与人的学术地位高低、所获奖励级别和数量为标准。例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标准,依然以论文或著作、研究项目及教学成果为依据。虽然高校、科研院所考核体系及激励机制正逐步向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向发展,科技人员创办公司越来越多,例如,武汉东湖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累计孵化中小型科技企业886家,其中近20%的企业由高校或高校教师创办[8]。但是,武汉高校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产业相比,在数量、规模、产业实力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关注的焦点是科研成果的市场效益或市场前景。目前,区内企业在创新上对高校、科研院所等外部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大多数企业的创新属于自创。据湖北省统计局2007年的《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显

14··

第24期

联盟名称成立时间(年)发起单位武汉软件服务外包联盟2004武汉开目软件及本地20多家知名软件企业

武汉新一代红光高清光盘(NVD)技术及产业化联盟2005

武汉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光盘及其应用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

械研究所、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中国光纤到户(FTTH)联盟2008由烽火科技集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联合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起,中国移动、烽火通信、华为、中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和中国普天等30余家单位参与

武汉·中国光谷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2009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以迪源光电为代表

的近20家光谷LED企业

激光医疗器械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9武汉·中国光谷激光行业协会、楚天激光集团、奇致激光、凌云光电、上海奥通激光、华中科技大学、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同济医院等

武汉·光谷地球空间信息产业技术联盟2009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测绘行业协会以及武汉地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企业及科研院所等

表1高新区产业联盟的基本情况

示:2004—2006年,湖北省由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创新占71.9%,独立完成的工艺创新占65.2%,只有28.1%的产品创新和34.8%的工艺创新是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等的合作完成的[9]。

2.2产学研合作联盟亟待升级

跨“产学研”平台的产业联盟是现阶段高新区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新区的众多产业技术联盟,由高校或企业牵头,由研究机构、企业,甚至金融、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组成(如表1所示)。但是,高新区的产业技术联盟成立时间比较短,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的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联系、联合和联动”,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六部委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且,随着产业联盟的逐步推进,产学研联盟中存在文化风险、制度风险和运作风险,可能引发联盟内部的冲突和不协调,造成联盟的终止。因此,转向产学研相结合、整合有效资源的技术创新联盟,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2.3在汉高校的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

高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可进行产业化运作,但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远落后于其科研能力。尤其是本地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向本地企业转化的比率比较低,由武汉地区企业承接的项目不足20%[8],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例如,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项目总额大约在3~4亿元,其中涉及到武汉本地及武汉周边地区的项目转化总额只有大约5000万元,仅占转化总量的25%左右[2]。武汉大学2006年以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让、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形式实施具有发明专利的项目13项,武汉企业承接的项目只有2项[8]。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其它高校及科研机构也存在类似现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对象大部分是江浙、广东等外省企业,与省内企业的合作反而比较少。例如,武汉大学2002—2006年通过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68项,其中与武汉企业合作开发的专利技术项目不足10%,华中科技大学2002—2006年与武汉企业也只有29项专利技术合作开发项目[8]。

2.4产学研合作地区性明显

高新区的官产学研合作大多局限在本地区,以整合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资源为主,在积极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外省市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各部委所属单位的科技人员带科技成果来东湖高新区实施转化的很少。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虽然东湖高新区在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过程中,开始引入国外科研力量,包括与国外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和独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等。例如,与法国政府联合建设P4实验室,华工科技收购澳大利亚切割系统公司,凯迪电力高薪聘用外国专家。但是,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地区性过于明显,未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推进,尚未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学研创新体系,难以融入国际性创新网络。

3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高新区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结合产学研发展趋势和高新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

3.1以战略规划引领产学研合作持续发展

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产学研合作过程的重要运用,也是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正经历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点到线到面,由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转型时期,明确产学研的未来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结合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经验,制定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明确产学研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思路。以规划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规范开展,引领产学研工作纵深发展。

3.2以战略联盟和合作网络驱动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随着经济、科技的全球化发展,产学研合作不能局限于区内、国内。扩大产学研合作的外延边界,走出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际化道路,是高新区成功嵌入国际性创新

陈建安,李燕萍,吴绍棠: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5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Measures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East Lake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Chen Jian'an ,Li Yanping ,Wu Shaotang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aes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urce-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UR)collaboration has faced som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Wuhan East Lake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EDZ).Firs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UR collaboration in the EDZ from the aspects of ability,model,environment,degree of openness,effectiveness.Secondly,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UR collaboration in EDZ are deeply analyzed from value orientation,industry alliance,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and collaboration area.Finally ,some measures are brought out to promote the IUR collaboration in the EDZ.

Key Words:Resource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Society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网络,逐步向全球产业链高端推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随着产业技术联盟的不断发展,利用现有具有影响力的技术联盟或产业联盟,加强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大型跨国企业开展合作,成立跨国产业联盟,谋求在全球范围内实行资源配置和战略规划,推动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际化。另一方面,通过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的国际合作网络,以“请进来、走出去”思路开展产学研对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国际化。

3.3吸引和促进区内外产学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世界一流科技园发展的经验证明:引入高校、科研院

所科研力量来推动高新区企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园区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一方面,依靠辖区高校、科研院所的支持,实施产业与科技的对接。以高新区优化的产业结构,积极与在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优势和学科链实现对接,促进自主创新成果实现本地转化。另一方面,借鉴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加强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鼓励省外乃至国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根据东湖高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到高新区建立转化基地,借用外省的科技能力为高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3.4以产学研平台吸引和留住科技领军人才

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资源。科技领

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后,如何留住人才,使用好人才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营造引才、留才、用才的综合环境,从而使人才从愿意有为到可有作为,从希望发挥到能够施展。例如,利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中科院武汉分院、邮科院等科研院所,凯迪电力、长飞光纤等创新型企业,以国家光电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实验室为平台,引进和留住海外科技领军人才。

3.5借助“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发挥辐射效应高新区创建“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应该说既有

需要又有可能。自主创新体制和优化产业布局是武汉城市圈作为“新特区”的重要试验内容,东湖高新区作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龙头和示范基地,则成为试验区中的试验区。正如李健[10]教授所说“两型社会离不开两型经济,两型经济离不开两型产业,两型产业离不开两型技术”,两型技术的研发和转化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高新区在优势产业上已具有优越的产学研合作条件,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应该结合“两型社会”建设,建立“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实验区”,探索建立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1]东湖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情况汇报[R ].2009-2-20.

[2]武汉市产学研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武汉市产学研工作发展报告[R ].2006-11.

[3]夏亚民,陈丽娜.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高新区,2007(2):80-84.

[4]王宏斌,陈捷.武汉东湖高新区玩转资本市场[N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07-08.

[5]何亚斌.关于产权市场促进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汇报[R ].

2009-3-27.

[6]夏斐,李宏.武汉吹响“人才集结号”[N ].光明日报,2009-

03-02.

[7]湖北省科技厅高新处.极目楚天论光谷[EB/OL ].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031261519.html,/,2008-06-19.

[8]董宏伟.武汉市教育部直属院校专利转化情况调查.http://

https://www.doczj.com/doc/031261519.html,/,2008-01-14.

[9]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调查报告[EB/OL ].http://203.208.39.132/.2007-11-22.

[10]

韩义雷.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李健代表谈民生科技[N ].科技日报,2009-03-09.

(责任编辑:万贤贤)

16··

研发人员项目工资实施方案

辽宁电机集团研发有限公司研发人员项目工资实施办 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体现公司对产品研发人员待遇的倾斜,激励产品研发人员提升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研发更多、更好的适合公司长期发展的新产品,经公司研究决定,研发人员实施项目工资,作为绩效工资的一个补充单元。 第二章实施范围 第二条研发一室、研发二室从事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的技术人员。 第三章项目种类 第三条产品设计和开发类。包括新产品设计开发、产品改进攻关、意向项目设计准备等。 第四条产品工艺、工装设计类。包括新产品工艺设计及配套工装模具设计、定型产品工艺改进及工装模具设计改进等。 第五条产品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类。 第四章项目工资标准 第六条产品设计和开发项目按照《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规定,根据项目的复杂及重要程度,分为一、二、三级,原则上一级项目基础奖金200元/个,二级项目基础奖金500

元/个,三级项目基础奖金1000元/个。 第七条产品工艺及工装模具设计项目等级参照产品设计开发项目分级进行,标准为一级项目基础奖金200元/个,二级项目基础奖金500元/个,三级项目基础奖金1000元/个。 第八条产品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项目等级根据项目复杂难度及工作量比照产品设计开发项目分级进行,共分三级,一级项目基础奖金200元/个,二级项目基础奖金500元/个,三级项目基础奖金1000元/个。 第九条项目图纸文件审核参照产品设计开发项目分级进行,标准为一级项目基础奖金200元/个,二级项目基础奖金500元/个,三级项目基础奖金1000元/个。 第十条项目工艺文件及工装模具文件审核参照产品设计开发项目分级进行,标准为一级项目基础奖金200元/个,二级项目基础奖金500元/个,三级项目基础奖金1000元/个。 第十一条攻关改进项目奖金视项目具体情况单独设定,并考核发放。 第五章项目工资计算方法 第十二条各项目在实施前应先进行项目定级,定级工作由总工程师或其授权人负责。 第十三条各项目实际奖金应按照项目工资标准规定的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教育部六项举措推动高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2009-04-28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网讯在27日下午教育部举行的2009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武贵龙介绍,产学研合作是世界各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一条成功经验。早在1992年,我国为了解决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问题,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和原国家经贸委启动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是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近年来,教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宗旨,推动高等学校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营造政策环境,引导高校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下,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强高等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见》(1996年)、《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若干意见》(2001年)、《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2006年)、《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2007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七部委《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科技部、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2009年)等,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人事制度改革、评估体系和奖励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为推动高等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教育部在与地方政府携手开展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共同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政策,为高等学校积聚创新资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加强部门间协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06年底,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作为小组成员单位之一,教育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和措施,研究和分析我国产学研结合的现状和重大问题,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机制和模式,引导和鼓励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共建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上世纪90年代末实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使原来隶属于行业部门的一批高校和若干个科研院所以单独或合并方式划转教育部或地方。教育部高度重视这批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建设,在专项经费投入、国家助学金发放、科研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政策倾斜。为鼓励和支持这批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继续保持为行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能力和渠道,教育部与有关行业部门、企业共建行业特色高校。从 1996年开始截至目前,与有关部门、行业、大企业集团共建的行业高校22所。 (四)创新校地合作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全国有各类高校2200多所,普通高校1000多所,主要分布在全国的大中型城市,是本地区科技创新的最主要支撑力量。发挥高校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

产学研总结

产学研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 建校以来特别是实施“二次创业”以来,学校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教性、地方性、职教性”的办学定位,全面落实“一转二化三构建”的办学思想,产学研结合的理念在办学中得到体现,初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主动为产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技术研究、开发、维护、服务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主动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学校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成立了台州市工程师协会等产学研结合平台,构筑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界、高校等专家交流学习和技术服务的桥梁,成为我们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渠道。二是各专业通过聘请产业主管部门领导和骨干企业的专家、高管,普遍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我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三是依托产业内的骨干企业,建立了71家设施先进、管理规范、适合学生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加大了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投入,实训大楼

的正式启用,使每个专业都有比较稳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条件。四是通过产学互动,确立了“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的高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内涵,并以此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主动适应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五是积极融入产业,通过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观摩与实践锻炼,聘请学有专长的产业界专业人士来校讲学和担任兼职教师,有力推进了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六是社会培训和应用性技术项目开发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联合相关行业部门,积极开展了台州市船舶制造行业技术人员培训、药学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及建筑行业“五大员”培训、旅游服务业管理人员培训等项目,为社会培训人员达3万人次,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应用项目开发、推广,推动了学校产学结合工作的不断深化。 回顾过去,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必须始终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正视产学研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产学研结合理念。当前,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还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对我校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二是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三是工学结合、“教、学、做”结合等教学模式与能力本位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四是应用性技术项目研发与推广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六是学生素质教育与能力拓展尤其是创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化。

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针对国有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访谈、网络搜集、个人思考及工作经历沉淀,初步有了一些想法,现整理出来进行探讨,为制定和调整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提供一些依据。 技术创新对推动国有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研发人员队伍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如何制建立一支稳定的研发队伍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来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技术创新首先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就必须依赖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即通常所说的国有企业技术研发人员。要合理有效的使用和激励知识型员工,就必须先了解和把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透视知识型员工 1.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 工作具有创造性。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创造性的工作,而是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创新。 工作过程个性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大脑复杂的思维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自治性、自主性强,外人无法窥视和控制。 工作成果难以测量。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智力投入,产品无形,难以测量,而且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生产,往往是多个知识型员工集体智慧和努力的

结晶,难以分割,这给衡量个人绩效带来了困难。 2.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 真正才华横溢的有用之才,往往又是充满个性而难于驾驭的,概括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 较强的自主意识。一般人都有独立自主的要求,能力越强,独立自主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越强。由于知识型员工拥有国有企业生产手段意义上的知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仗这种保障,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控指挥,而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对各种可能性做着最大的尝试,不愿俯首听命,任人驾驭。 独立的价值观。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知识型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到国有企业工作,并不仅仅为了挣得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知识型员工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流动意愿强。在高科技国有企业中,国有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们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而这一资产却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之中,是国有企业无法拥有和控制的。出于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人才流动成为这一行业的普遍现象。 3.管理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策略 要管理好有用之才,并让其尽心尽力地为国有企业服务,国有企业内部顺畅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是关键因素之一。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工作场所中的快乐,是提供优越服务的关键。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僵硬的工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知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一)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特”、“甘糖酯”两项海洋药物新品种,近四年来创产值2亿多元,利税5000多万元。 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建议 推动一个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推动本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职责是为这种体系的建立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形成有利于创新资源聚集和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政策条件。 1.政府继续加大对产学研合作的组织和调节力度。首先,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改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设施、政策环境,以优越的合作条件吸引国内外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回暖产学研合作项目。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氛围。再次,推动建设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并规范其运作,完善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平台。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同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者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校科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瓶颈 1、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产学研合作创新重视不够。大部分企业仅着眼在找一些短平快的项目,与高校院所的合作停留在个别项目或短期合作上,缺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如何提高企业新技术的吸收及开发能力。另外,各级引导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政策措施不多,还不能有效调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2、产学研合作中,合作观念存在差异。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属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它们在任务和目标上有着本质的差异,在项目的选择上,学校的研究人员偏向于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利于评奖评职称的“课题”进行“研究”,但企业主要瞄准有市场需求的“项目”进行“开发”。这导致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由于缺乏市场需求难以推广,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洽谈会也效果不佳;另一方面,企业的科技需求又难以得到满足。在项目完成的标准上,科研机构认为样机做出来就算成功,而企业要求能够大批量生产才算成功(这在项目合作模式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不尽完善。企业的积极性很高,研

究机构提供的技术也很好,但由于产学研合作中各方对技术价值的看法不同,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从而影响了合作的进程,有些甚至因此中止了合作。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各方对技术价值评价的标准不一样。企业认为高校或研究所对其成果定价偏高,报出的价格有时是企业方预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研究单位则认为企业“太精”,过于斤斤计较,舍不得投入。双方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前期研发投入一般不会太大,各方可能还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协议,许多企业因此认为利益分配不是问题。但随着看得见的利益越来越大时,常常会发生协议履行的困难,从而产生利益分配问题,成为产学研合作的又一大障碍。 4、产学研合作中,融资渠道不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金不足,缺乏中试基地,中小企业缺乏科技与开发资金,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有资金。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积累并不富裕,能够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很少,用于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相对来说就更少。近几年,国家、省科技项目门槛不断提高,对上资金争引难度不断加大。因此,拓宽产学研项目的资金来源是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发展过程中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5、产学研合作中,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较为单一。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主要采用的是项目合作,共建开发机构,约占所有企业的80%;其他产学研合作方式,如委托开发和技术转让等所占比重仅在20%以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较少。 二、深化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调节作用,大力

研发部员工激励方法

研发人员激励方案 1.目的:为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研发人员的创造力,特制定本方案。 2.范围:适用于经营实体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人员。 3.定义:无。 4.权责: 技术评审员会:负责组织研发项目的立项评审累及研发项目的成果评审工作。财务部:负责依照研发项目奖励的措施,按程序办理奖劢的结算、核对发放。 5.内容: 5.1研发人员薪酬结构 研发人员薪酬结构采用:“薪酬=底薪+加班工资+项目提成”的模式。 5.2项目完成后研发小组的提成比例 5.2.1每个研发项目组按照项目研发要求或研发课题要求完成之后,经过技术评审委员会验收合格后,可以得到一定比例的项目提成。其中项目经理占60%,课题组长占20%,其余研发人员点10%,具体方案由技术副总经理制定有关标准,呈报总经理批准。 5.2.2 外部经费及外部奖励提成 研发项目从外部获得的项目经费(指根据研发的成果进行奖励的经费)按照“企业收入+研发费用+研发小组提成(包括奖金+税金”)这三部分进行分配,具体分配比例按5:3:2进行分配。 5.3 研发项目要求及研发费用控制 在研发项目正式立项后,需要对研发费用、工艺要求、质量性能标准、

计划结点日期等方面提出详细的要求,并明确质量达标的考核办法。对项目完成后如果研发费用没有用完,公司设定统一的奖励标准,将拿出被节约费用的30%对研发项目组进行额外奖励。 5.4 分段奖励 研发项目划分为4个时间段,每个阶段根据研发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整个项目完成25%,奖励20%,完成50%,奖励20%,完成80%奖励20%,项目整体完成并通过验收,奖励余下的40%,具体奖励措施可根据项目的进行程度另行决定奖励的比例,但必须报总经理批准。 5.5 项目对内招标 5.5.1项目确定立项时,各个项目的责任、利益、及考核标准及办法要明确。该项目可以对内进行招标,愿意成为项目负责人的技术研发人员需要申报自己可能组成的研发小组主要成员名单。技术副总经理负责根据项目需要在竞标人中择优选定项目责任人:项目组的参与人员由项目负责人进行组合,技术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 5.5.2 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可以同时做3个项目的负责人,资深工程师最多可以有2个项目的负责人,研发工程师一次只能做1个项目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也可在其它人员负责的项目中充当参与者,数量不受限制。另外,项目负责人必须在一个项目彻底完成之后,才能竞标另外一个新项目的负责人。5.6 签订《项目研发责任书》 工程技术中心针对各研发项目设计《项目研发责任书》,其中包括研发小组在本项目中详尽的责任、利益、时间结点、考核办法及标准等。工程技术中心选定项目负责人之后,分别技术副总经理、项目负责人、项目主要参与人员三方在《项目研发责任书》上签字,作为对研发小组的奖励依据。《项目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应用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9, 9(3), 329-333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031261519.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031261519.html,/10.12677/mm.2019.93039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Model i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ini Yan Shanghai Electr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Shanghai Received: May 13th, 2019; accepted: May 28th, 2019; published: Jun. 4th, 2019 Abstract This paper classifies and elaborates the cooperation mod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used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s some discussions on its promo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relate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ts possible effects, so as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implementing the cooperation mode for actual work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Mode 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选择与 应用 颜贝妮 上海电气环保集团,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19年5月28日;发布日期:2019年6月4日 摘要 本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运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类阐述,并就其在企业相关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推行

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

工程技术学院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规划、政策、措施 工程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政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道路,实现了开门办学,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学院的良性持续发展。 在学校不断深入开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中,我院教职工普遍对如何办好应用型本科专业的途径和道路有了清楚的认识。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建立适合我院特点的政产学研合作办学机制和模式,全面提升我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较强工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我院2010-2013年正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满足培养工程、技术及管理专门人才为核心,以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动力,积极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服务于我院的工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的电子商务、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五个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 (二)突出应用性,积极主动的加强同企业、地方政府及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具有真实职业岗位氛围的校外实训基地;(三)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应用型本科各专业实践

教学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大批适销对路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以赢得地方、行业、企业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学校的社会信誉度,实现办学事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 (四)把政产学研结合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层次,坚持实践教学走政产学研合作育人之路,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提高就业率。 二、目标任务 (一)深入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学习,继续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自觉的行动,为改革和发展本科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高广大师生对本科教育特色、走校企合作办学道路的认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政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对照学院“评估指标体系”中政产学研基地建设的要求,对教研室及相应的专业、课程以及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落实,并对关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汇总、归类保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聘请有关企事业单位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行业知名专家、教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有效地参与我院教育、教学重大事宜,关键环节的研讨与决策,指导专业开发,专业建设,承担教学指导、专题讲座等任务。 (四)继续保持和巩固我院过去几年间各专业在长期实践教学中与校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分析与对策 技术创新是科技、生产与经济的结合。产学研合作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现状,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 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 一、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与现状 目前,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等形式,实现产学研水平不断升级,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模式: 1.技术引进与购买。该模式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科技成果以科技快讯、技术市场等信息交流形式向社会公布,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果,通过科技产权有偿转让实现生产应用转化。2005年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与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为 2.3亿元,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为6.0亿元,在经费投入上较往年有了较大增长。 2.合作成立科技实体。即大型科研院所与大企业之间以科技成果或某一技术系统为纽带,双方紧密结合成立不同类型的实体,或者是股份公司,或者是项目公司,或者以技术入股等。2003年以来,十几家大企业与一批大院所相继组建这种新兴科技实体,合作开发的国家机器人、宇航变频冰箱、智能交通系统、海洋生物制品等均取得重

大突破。如青岛华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暨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数家合作单位成为公司的股东,密切了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3.共建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开发。这种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究与开发机构,双方共同选择高新技术研究课题,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双方组织生产。如海信集团2004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大学海信研究院,双方共同投入,优势互补;青岛美光机械有限公司与陕西科技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共建研发机构,研发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造纸机项目,项目知识产权归美光机械公司所有。第二种合作开发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共建中试基地。即实验室研究工作由高校负责;企业在高校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中间试验,中试成功后投入工业化生产,利润按所签订的经济合同规定分成。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使得科技成果的二次技术开发容易成功;企业发挥在资金、场地、市场信息、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可较快地组织实施,迅速开拓市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如中国海洋大学与青岛第三制药厂联合成立的“海洋药物与保健品开发研究中试基地”。 4.高校和科研院所自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内实行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兴办科技企业,在本单位进行联合生产,既能为本单位增加收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也能为科技研究提供试验场所,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如中国海洋大学研制并自行投入生产的“海力

产学研实施机制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实施机制 产学研相结合不仅促使产、学、研各方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各方共同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具备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提升高校、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效的发挥政府、高校和企业在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不同作用,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一)阶段目标 1.研究分析产学研合作过程的关键问题,探索校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模式、科技合作模式,并制定试点方案。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强化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由创新人才,高校优秀科研骨干,集中精力攻克技术难关,提出创新型方案;由工程化人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问题,突破技术难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成果,由产业化及管理人才,社会优秀人才,解决产业化过程中工程问题,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知名度。 2.以政府引导、民间跟进作为新兴战略产业投融资的主要模式,发挥政府自主创新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健全自主创新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力度,发展支持战略新兴产业的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尽快形成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引导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探索、试点政府投入资金的退出渠道,完善政府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当项目投资步入正常轨道后,通过股权转让,政府资金逐步退出。创造条件使更多企业能上市直接融资。通过提供信用担保和政府贴息等手段,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 3.通过对目前实施的产学研结合制度的分析,寻找企业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法和措施,在产学研摸索期从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投入力度,集中扶持2-3个项目有所突破,使其成为企业产学研计划的典范。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收稿日期] 2005-08-29[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YB1-027-04) [作者简介]姜健(1970-),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工程;杨宝灵(1969-),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生物学。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革命和由它引发的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在重塑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经济社会。教育要面向未来,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教育是根本,其根本要求为:一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为广泛的知识基础;二是要求学生要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三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自我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四是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高素质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造就过程中,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三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科研、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创新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在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上百年的实践,并被视为促进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成功的教学模式。 近年来,西方国家崇尚的高等教育“回归工程”,又把产学研结合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始终处于自发状态,并且时起时落。究其原因,一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教育与社会的分离,科技与生产的脱节;二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把人才培养局限于学校狭窄的专业适应性教育,把实践性能力培养限制在校内各环节的加强和社会对口、单一性的训练上,客观上阻碍了教育的改革;三是强调学术培养,忽视工程实践,把产

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

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 1、薪酬激励。对于研发人员,如果支付的薪酬与其贡献出现较大偏差时,便会产生不满情绪,降低工作积极性,因此,必须让薪酬与绩效挂钩,对员工个人贡献进行正确评估,支付合理酬劳。由于研发团队工作性质,在施行员工绩效评价时,将综合研发小组、研发人员两方面的考核指标,并采用上级、同事、同行三方评价的方法,力求绩效评价的准确。例如公司新产品的项目奖励方面公司产品部与研发人员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需要公司针对研发人员制定出完善、细致、明确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奖励制度,另外项目奖励也可以控制较多的私人信息。 2、机会激励和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种资本。作为知识型员工,研发人员十分关注知识的市场价值及其变化趋势,对是否有机会发挥个人知识专长,是否有获得知识更新的机会都非常重视,所以机会激励对于研发人员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这里指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不是仅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学习和培训,还要有一些生产管理及公司管理等多方面的。例如:参加高校课程的学习,还有平时参加一些公司或者集团的会议和座谈会等等,这些都对日后的成长有很多推动作用。目前我公司对研发人员专业技术的培训和公司管理方面的培训和国内一些公司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 3、研发生涯路径。多重职业生涯路径,是发达国家企业组织中激励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普遍做法。如果个人价值得不到更多体现则会大大降低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应该给研发人员提

供一条不同于管理生涯路径的升迁机会——研发生涯路径。研发人员可以沿着这条路径由低到高发展:研发员——研发工程师——研发代表——研发专家——高级研发专家——研发科学家。研发路径与管理路径的层级结构是平等的,每一个研发等级都享有与管理等级相同的地位和报酬,以达到公平。这样既保证了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又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4、情感激励与环境激励。知识型员工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受尊重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对于研发人员,他们自认为对企业的贡献较大,更加渴望被尊重和得到公司领导和大家的认可。另外企业内部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企业全体人员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和理解,尤其是管理层对研发人员工作的关注与支持,都是对研发人员有效的激励。让他们参与公司或车间的决策讨论,可以增强他们的被认同感和对企业的依赖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置较好的科研设备和齐全的资料,使他们能够顺利地从事研发工作,是一种特有的激励手段。

产学研合作协议模板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加强校企之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XXXXXXXX(以下简称甲方)和XXXXXXXXX(以下简称乙方)经充分讨论和友好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真诚合作、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和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甲乙双方同意达成以下协议:一、合作原则 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双发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合作,形成科技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合作内容 (一)构建XXX行业人才共享机制 1、根据工作需要,双方选派工作人员到对方单位挂职锻炼或定期跟班学习,提升理论知识和相关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

2、根据甲方教学改革需要,甲方聘请乙方的业务专家、业务骨干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或甲方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并定期邀请到校进行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 3、乙方聘请甲方教师参与XXX行业研究管理工作,指导业务工作实施、技术设计和管理,参与XXX行业研究工作。 (二)搭建无人机行业“产、学、研、培”四位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 1、技术服务的合作 (1)甲方利用学校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同乙方一起搭建XXX行业系统技术服务平台,协同XXX行业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2)乙方利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优势,帮助甲方解决相关专业的教学难题。 2、教育培训的合作 (1)乙方支持甲方选派青年教师到XXX行业企业锻炼,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到甲方担任兼职教师。 (2)甲方支持乙方干部、职工和各类人才培训,采取定向办班、岗位技能培训、短期培训、继续教育等形式,积极开展行政及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地方综合性大学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一、区域企业集群发展趋势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战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将专业综合改革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之一。《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深化工程(征求意见稿)》把专业群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校专业群,推动相近专业间联合,共享优质资源,形成集群合力”。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多样的特点,恰恰使学校学科专业的集群发展成为可能。同时,近年来,大学适龄入学人口数字不断下降,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出于效益、质量和特色凝练等方面考虑,也需要促进学科专业群建设,提升其与区域典型企业集群的合作能力,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支撑。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过去遵循的与企业“点对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和高校发展需要,不能满足 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表现出比较强的局限性。主要是缺乏战略层面的合作内容,产学研各方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不能较好产生协同倍增效应,不能满足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期深入开展,不利于学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因此迫切需要创建一种能够有效对接高校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的新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二、“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提出及其理论基础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首都最大的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自身特点和办学定位,依托北京市典型行业、典型区域的企业集群,改变过去高校与企业间“点对点”或是“点面式”相对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特点,发挥其学科专业综合的优势,集成整合高校资源,探索凝练形成了“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该模式将产学研合作教育上升到学校学科专业群和企业集群直接对接的高度,开展“政产学研用”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在实现育人功能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学校自身发展。本模式适用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或以学科专业群建设为导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的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教育;产业方适用于企业集群特点明显的区域,以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为支持, 面向科技产业园区、高新产业园区、行业协会等。 “学科专业群与区域企业集群协同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旨在通过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特点,优化整合校内专业结构和专业群,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企业集群方式,联合企业集群地的政府、行业、企业,实施全方位深度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北京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并为首都企业集群提供技术支持。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和社会责任。 这种新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群对群”,即改变以往点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产学研函字[2010]第18号 关于评选第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 创新与促进奖的通知 各有关部门及单位: 为了奖励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充分调动各方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积极性,鼓励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开展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评选活动。第二届评选活动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动。 一、基本情况 该奖励是面向国内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所颁发的年度荣誉奖,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四个奖项。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工作中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管理部门及金融、中介等单位(60家)及个人(40名);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0项,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涌现的突出创新成果。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每次评选不超过10名,授予在产学研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的个人。 奖项评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收取任何费用。 二、推荐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的企业、高校、院所及有关管理、金融、中介等单位及个人,在被推荐者自愿的前提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产学研合作相关的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推荐为主,地方相关管理部门或单位也可推荐和自荐。 三、申报条件 1.创新奖主要面向企业、高校、院所等单位及个人,要求申报者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中成果显著,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本行业、本领域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理论创新等方面有

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考核与激励

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考核与激励 十月九日,来自康佳集团、南太电子、理邦精密、核达中远通等公司的相关研发负责人,与汉华的资深顾问们齐聚于美丽的蛇口湾畔的明华国际会议中心,参加由汉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研发管理》沙龙系列活动。 本次沙龙的主题是:“如何对研发人员进行考核与激励”。沙龙上的气氛轻松而活跃,与会者纷纷各抒己见。就对研发人员的如何考核,如何激励,通过产品奖的形式,或改革工资,或项目奖,或浮动工资,大家每个人都分享了各个公司的经验和教训。而且还探讨了对一些特殊员工的一些管理,比如离职员工,新进毕业生的管理,研发的中高层如何管理,另外,还谈了跟研发的考核与激励分不开的研发文化建设的问题。汉华顾问们结合与会者提出的问题,也发表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结束后,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汉华组织的这种形式的沙龙给主管研发的经理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大家都受益匪浅。 谢锡城(理邦精密副总经理):考核,首先有个量化的问题,研发工程师的绩效考核如何进行量化。如果说,没有标准的话,就没法进行考核。另外考核的时候是否有充分的资源,你想,他干得不好,你把他炒了,本来还有个人在拉车,现在连个拉车的人都没有了,怎么去考核。第三块,是考核完后如何去刺激激发他。” 李重阳(康佳多媒体研发部副总):焦点都差不多。象康佳,前几年,我们采用基本工资加产品奖的形式,加上领导重视,研发这一块的工作在同行之中还是搞得不错。 这个产品奖搞了几年之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别的部门看到研发人员拿奖,就会想,研发部门拿奖,那市场部,采购部,后勤部是不是也要拿奖?后来康佳就进行工资改革,不说开发奖了,搞绩效考核管理,把产品奖嵌入到工资里边去,研发人员工资总额高一些,实行的是保密工资制。 原来的产品奖,也就是产品过2000台后,就发奖,不用等到年终。激励及时,作用较明显。搞绩效考核管理,先发70%,另外30%等到年终绩效考核后再发。可是这样搞了两年后,发现到年终以后,收集的考核数据不够,没有足够充分的数据来支持年终打分。你到底是打1.0还是打0.7还是打1.2呢?到最后就只能拍脑袋了,当然拍脑袋也不完全是错,可能80%拍的是对的,但有10%~20%的设计师可能就要受到影响。激励的负面影响的决不会只是那10%,整个团队的氛围也会受到影响。 去年底我们又恢复了工资加产品奖,因为觉得这个管用,但怎么搞法,我们也想了不少办法。产品奖这一块就是规定你的项目完了,产量过了200台、2000台就发,也不是一次发。分阶段性的考核,分阶段性的发。新品试产过多少台,先发三分之一,中试过多少台,再发三分之一,批量生产后再发余下的三分之一。激励研发人员都努力把产品搞好。 从现在的效果来看,总的工作热情、气氛比原来的要好,但是仍然还有些问题。就是管理中不够细化,数据还是不够多。我们的新品计划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越是有技术难度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时间拖得越长。 所以说,如果研发管理不配套,不管是用产品奖也好,绩效考核也好,都不能完全解决激励问题,不能长期的保持大家的积极性。老板也愿意拿钱出来,但是要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且不仅是调动少部分人,要调动大部分研发人员,调动整个团队的积极性。所以不光是钱的问题,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研发流程,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