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

《考工记》与礼制思想对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6-08-07 15:24:00 信息来源:admin

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经过长期实践,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规划思想也日渐成熟,终于形成了《考工记》、《管子》等各种不同思想的城市规划理论。这两部书虽然都出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却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划理念。

《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所撰,经考实为后人托名而作,约形成于战国时期。该书内容十分庞杂,城市是其所涉内容之一,对都城的城市规划,《管子〈乘马第五〉》针对当时的礼制制度提出了如下设想:“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在这段论述中《管子》对都城的城市规

划主要提出了两方面内容:

一是城市的选址条件:“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

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二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就城市规划而言,《管子》的这段论述虽然比较简略,但毕竟使我们了解了我国早期城市规划的某些观点。从《管子》的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管子》提出的都城规划模式所强调的是人们的实际需要,着眼点是城市的使用功能,而反对特定的模式。不仅如此,《管子》对城市等级的划分与宗法等级也不相同。《考工记》将城分为三个等级,王城、诸侯城称“国”,采邑称“都”,其划分以礼制等级为准。而《管子》认为城市划分的依据应是城市的规模与人口的多少,而不是上下尊卑的等级观念,“千室之都”与“万室之国”(《管子·乘马篇》)中的“国”与“都”就是两种规模不等的城市。《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与《考工记》相比较,显然《管子》更加注重城市的理性发展,而《考工记》所强调的是礼制制度。西周是我国礼制思想发展的成熟时期,这种礼制制度在我国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对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巨大影响,城市规划与建筑是体现礼制等级思想极为敏感的地区,所以在以礼教立国的社会中,《考工记》的影响要比《管子》的影响大得多,特别是北京城,它的规划与发展始终与《考工记》

有关。

《考工记》是战国时期形成的一部手工业官书。书中不仅收录了大量春秋至战国时期我国的手工业资料,而且还包括很多手工业的生产制度与规范,从而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珍贵史料。正因为它是一部官书,所以书中所反映的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手工业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关于古代城市规划,《考工记》是我国古代最权威、最全面的一部著作,它所提供的资料比《管子》详细得多,《考工记》的规划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有关都城的城市规划方案对后世的影响尤为深远。然而城市毕竟不是模式化的产物,脱离实际的固定模式也肯定是难以行通的,实际上我国历代的都城建设都没有严格执行《考工记》的具体规定,完全按照《考工记》方案建设的都城并不存在。我国历代的都城规划形制都不相同,说明每一座都城在兴建之际,都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和实际需要,对《考工记》的方案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虽然每一座都城的城市布局都不相同,但我们从其规划的模式和手法上仍然可以明显

看出《考工记》的潜在影响。在我国古代都城之中,对《考工记》规划思想体现最为彻底的当属元大都,而明清北京城虽被改造为内外二城,然所遵循的宗旨同

样是《考工记》。

《考工记》关于我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制度主要有如下内容: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

市。市朝一夫。

夏后氏世室,堂修二七,广四修一。五室,三四步,四三尺。九阶。四旁两夹窗。白盛。门堂三之二,室三之一。殷人重屋,堂修七寻,堂崇三尺,四阿重屋。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宫中度以寻,野度以步,涂度以轨。庙门容大扃七个,闸门容小扃三个。路门不容乘车之五个,应门二辙三个。

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

之。

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

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宫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环涂以为诸侯经涂,

野涂以为都经涂。

这段记载主要叙述的是都城、侯国与采邑的城市规划,其中最详细、最主要的是都城的规划。其规划内容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方面。

(1)都城的规划形制为正方形,每侧城垣设三门。

(2)以城门为原点,相互连接形成直线形街道布局。其中南北向干道三条,东西向干道三条,每条三涂,涂道宽九轨,合周尺七丈二尺;顺城墙还有环城干道即环涂,宽七轨,合周尺五丈六尺;城外有野涂,宽五轨,合周尺四丈,以此

组成棋盘式交通道路网络。

(3)城内结构,王室居中,左为祖庙,右为社稷坛,外朝在宫城之南,宫城之北为商业区。市与朝的面积各占一夫,即一百亩见方。

(4)宫城实行前朝后寝之制,“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即宫城的前部为处理朝政之地,后寝位于宫城之北,为嫔妃居住的地方。

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宫室建造的具体规制。

在这个规划方案中,每侧城墙设置三座城门,横向与竖向的街道把全城分为互相独立的几部分,非常规整。由于宫城是王居之地,所以规划的核心是宫城。这种规划手法的最大好处是把宫城放在了全城的中部,占据了全城最突出、最显赫的位置,使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王者为尊的主题得到了充分体现。《考工记》规划方案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南北中轴线的设置。这条轴线南起南垣正门,向北经过宫城,过市,直抵北垣正门。由于宫城居中,所以造成宫城与大城的中轴线完全重叠的效果。南北中轴线是全城的规划主线,城内重要建筑物大多都置于中轴线之上,自南而北分布。宫城之左为祖庙,之右为社稷坛,外朝在宫前区,官署机构分列于两侧,市场位于宫廷之后即大城的北部。

候城与卿大夫采邑的营建制度,以王城为基准,等级依次递减。采邑城隅高度取王宫门阿高度;诸侯城城隅高度取王宫宫隅高度;诸侯的经涂取环涂的规制;

采邑的经涂取野涂的规制。

后人根据《考工记》所记及个人的理解,对周王城的布局进行了勾绘,其中宋聂崇义在《三礼图》一书中勾绘的“王城图”与戴震在《考工记图》中勾绘的“王城图”比较有代表性。(加图)通过这些图绘,使我们对《考工记》规划方

案的了解更加直观。

《考工记》的规划方案体现的是周人对城市的理解。西周时期,我国古代的宗法礼制日趋成熟、完善,等级制度、王权制度也日益严密,上下尊卑关系已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基本准则。等级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贯彻,维护了皇帝与卿大夫的地位与利益,而王权的至尊无上也使“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以享有绝对的权利。因而周人的政治制度、社会理念自然会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有所表示。周代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礼制制度与等级观念,在《考工记》的规划方案中,礼制思想与等级制度是其始终贯彻的基本宗旨。

《周礼》卷一在谈到立国之本时,明确提出:“惟王建国,辩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关于“辩方正位”,郑玄做疏说“辩方”即“以别东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别”;“正位”即“正君臣之位”,“君南面,臣北面,父坐子伏”,这些就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秩序。在这个秩序当中,位置、方向都成了等级的标志,不同的人占据不同的位置。

按照这种秩序,古人对建都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吕氏春秋·审分览·知度》“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古代典籍中的这些记载反映的是我国古人的择中观念,在古人眼中只有“中”才是至尊之位,中所表示的含义是不偏不倚,是光明正大与左右平衡,因而中也就成为最神圣的地方。《礼记·中庸》说:“喜努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可见中国人视“中”为世界之根本。其实中国的国名也是取自于此。华夏民族建国于黄河流域,是高度文明的“化内之地”,因而自认居天下之中,周边各地则谓之“四方”,“四夷”。杨雄即曾说:“孰为中国?曰:王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中于天地者为中国。”(《法言》卷四)这就是中国一词的来历。

根据这种观念国都应位于国家的中部,宫城应位于都城的中部,而天子就占据着这个至尊的中位。正因为如此,金中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宫城都设置在大城的中部,元大都的宫城虽然偏南,但并没有脱离大城的南北中轴线,占据的同样是全城的显赫位置。从北京城宫城的位置上就可以看出这种强烈的择中观念。皇城之内是宫城,皇城的前面是五府六部,完全符合君南臣北的要求。

《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城建设提出来的规划方案,完全满足了“辩方正位”的要求。根据《考工记》的规定,无论是都城、侯国还是采邑,都为正方形形制,这种方形的中心就是宫城即皇帝的宸居之地。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设计规制无一不取自于《考工记》,不仅如此,宫城与皇城的形制设计同样也来自于《考工记》,全部都是方形,其出发点就是作为国家的都城,其形制

要规整、严谨、大度、气派。

等级观念是礼制思想的重要内容,明确规定社会各阶层的尊卑、长幼、亲疏与上下的等级关系,则是礼的基本原则,以此达到“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管子·五辅》)。对这种等级划分古人认为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只有分清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才是理想的社会秩序。

城市也有等级关系。《左传·隐公十年》即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对三种城的大小孔颖达疏曰:“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伯城方五里”。《考工记》对都城、侯城与采邑的大小也都有规定。周天子作为一国之主,王城自然也就成为国家等级最高的城市。诸侯乃为周天子所封,主要目的是以藩屏周,诸侯国都由是形成第二等级城市。宗室

与卿大夫受采邑,所建之城称为“都”,为第三等级城市。我国古代城市的这种等级制度以后为历代所继承,一直至清不改。秦汉之后,我国的城市数量虽然大量增加,但等级之划分始终贯彻如初,大体上说可以分为都城、府城与县城三个等级,每一个级别的城市都有不同的规制,如都城每侧城墙设三门,而典型的府城每侧城墙只开有二门,典型的县城每侧城墙有一门,每侧开门之数不等就是等级差别的产物,这种等级即是周代城市等级制度的延续。明清北京内城的南垣三门采取的就是都城之数,东西二垣之所以只有二门,乃是明初对大都缩城改造的结果,并非建城之初的设计规划,北垣开二门则是出于风水之要求,而将三门刻意改成了二门。受这种先王之制影响,我国古代对不同等级城市的规模、墙高、房屋的大小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些制度是绝对不可逾越的,超越规定即被视为违

制而受到惩处。

明初,徐达率军攻占大都之后的第七天,即采取果断措施将大都北城墙拆除,南移五里重建,“新筑城垣,南北取径直,东西长一千八百九十丈。”(《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关于徐达拆除大都北墙的具体原因并不见史载,后人多猜出于军事防御目的。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切合实际,真正的原因仍然是历代相沿的等级制度在起作用。对这个问题姜纬堂先生在《大都北垣为何南缩》一文中的阐释极

有见地。文曰: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帝国后,以金陵(今南京)为京师,汴梁(今开封)为北京,克复元都,即显示了明帝国的‘奉天承运’,代元为天下主,因而原来至高无上的元都,相应亦无可避免地被抑黜。用古人的迷信说法,叫做摧灭其‘王气’。出于这种政治需要,于是有迁故元都在城军民于北京(开封)、以北平改隶于山东行省之类的举措。迫不及待的缩城,其实也是理顺京师、北京(开封)

与北平等级体制的要着。

元大都号称“城方六十里”,扩建中的京师(南京)城才‘围五十六里’,北京(开封)城周更大,‘周四十八里有余’。对比三个数字,便不难理解明军占领北平后,即以大举缩城为急务的个中奥秘。原来,徐达只不过是贯彻皇帝的政治意图,不容北平城‘违制’,以示天下之定于一尊,根本不是出自什么‘便于防守’的军事考虑。”(《逝日流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出版)显然,姜先生对徐达拆除元大都北墙的解释比军事防御之说中肯得多。可以说徐达拆除元大都北墙之举,也是我国古代城市等级划分左右城市发展与稳定的典型例证。在古人看来维护正常的封建等级关系乃是维护国家正常秩序之要务,其重要性远远高于城市的实际使用功效。

礼制在我国影响至深,周代以后,礼制思想已成为完整而系统的社会与国家行为准则,深入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礼还具有了法的性质,非礼即为犯法,非礼就要受到惩处。所以在古代的城市当中,城市的规模、形制、规划布局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其秩序绝对不许逾越。在

这些城市中都城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

在礼制文化的驱动下,我国古代的建筑无论是城邑、皇宫、王府、住宅还是其他建筑都与礼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建筑的布局、规模、色彩、形式、装修甚至用料都依照礼制各有具体的规定,礼制所提倡的伦理观念与道德观念已成为古代建筑首先考虑的问题,建筑的居住与使用功能反而退之于次。

“左祖右社”是《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城的城市布局所提出的一条基本原则。“祖”指的是祖庙,“社”指的是社稷坛。周人对宗庙祭祀极为重视,并形成了比商代更加严格的宗庙制度。所以营建宫室之际,宗庙就成为统治者考虑的

首要大事。“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礼记·曲礼下》)就是周代的基本制度,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营建宗庙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对居室的要求。《考工记》对都城布局所提出的“左祖右社”的规划方案,就体现了祖庙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在庙制上,周代的等级也很严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礼记·王制》)所以天子、诸侯、大夫与士的身份不同,享受的祭祀特权自然也不一样。这种祭祀规定后来被历代一直所沿用。

社稷最初指的是社神与稷神。社神亦即土地之神,古人对地神的祭祀最初是作为自然神来崇拜的,与对天的崇拜具有同样的意义,后来地神被拟人化,称为“社神”或“后土”,设位而祭祀。稷即粟,很有可能稷是我国古人首先栽培的粮食作物,所以古人称其为“五谷之长”,被尊为粮食作物的综合之神。因为土地与食物对国家与人民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后来便转化成为国家的代称。祭祀祖先与祭祀社稷乃属国家之大典,太庙与社稷坛因而也就成为都城之内最为显赫的

建筑之一。

祖庙与社稷坛的位置与周人的习尚也有密切关系。周代,“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礼记·祭仪》卷四十八)之所以将宗庙放于左侧,与周人的方向定位有关,郑玄注:“周尚左也”,即周人的习尚以左为上。古人朝政坐北朝南,左即东位。在东西两个方位上,所谓以左为上亦即以东为上。从“右社稷而左宗庙”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在国家的祭祀典仪中,祭祀祖先比祭祀社稷更加重要。《考工记》所提出的“左祖右社”规划方案就是周人尚左的产物。所以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太庙都位于皇城之东,社稷坛位于皇城之西,即出于周人“建

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的准则。

在方位上古人以南面为上,《周易正义·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所以宫城之内的布局是,南为“前朝”,北为“内寝”,而在宫城的前面即南边一般是官署办公区,在宫城之北是商业区。我国古人一向以农业为本,以手工业与商业为末,并对工商业采取了严格限制,甚至还提出了“禁末”、“抑商”的主张。市场是商品交换地,是商人活动的地方,因而只能放在宫城的后面。《考工记》“前朝后市”的规划方案即源于此。

在礼制文化的驱动下,我国古代的建筑不仅是城邑与皇宫,房屋与住宅也和礼有着密切联系。住宅的布局、规模、色彩、形式、装修甚至用料都依照礼制各有具体的规定,礼制所提倡的伦理观念与道德观念已成为古代建筑首先考虑的问题,建筑的居住与使用功能反而退之于次要地位。

等级观念是礼制思想的核心内容,房屋建筑就是贯彻礼制等级制度的实体。按照礼制的等级观念,我国古代的房屋建筑同样也有等级差别,自天子至庶人各有等差,不同的人享受不同的等级,而皇室建筑等级最高。《考工记》中关于各个等级的房屋建筑都有很明确的规定,这种等级不仅为后代所延续,而且越来越具体。《唐六典》就明确规定:王公以下屋舍不得重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五架,仍通作乌头大门。勖官各依本品。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栿、乳栿装饰。士庶公私宅第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庶人所造堂所,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通过唐代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社会地位的高低是房屋建筑形制、层数、高矮、规模大小的决

定因素,社会地位越高,享受的房屋规格也越高。

房屋建筑的这种等级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更为细化,对官民人等建房都有明确规定与限制,任何人都不允许超越规定的限制,违者即属僭越而受到惩罚,甚至还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关于房屋等级,光绪钦定《大清会典》记载得很清楚即:亲王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三尺。正殿七间,基高四尺五寸。翼楼各九间。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七尺二寸。后殿五间,基高二尺。后寝七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七间,基高尺有八寸。共屋五重。正殿设座,基高一尺五寸,广度十一尺,后列屏三,高八尺,绘金云龙。凡正门殿寝,均覆绿琉璃瓦,脊安吻兽,门柱丹雘,饰以五彩金云龙纹,禁雕刻龙首,压脊七种,门丁纵九横七。楼房旁庑,均用筒瓦。其府库、仓廪、厨厩及典司执事之屋,分列左

右,皆板瓦,黑油门柱。

亲王世子府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间,基高三尺五寸。翼楼各五间。前墀护以石阑,台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三间,基高二尺。后寝五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五间,基高一尺四寸。共屋五重。殿不设屏座。梁栋绘金采花卉、四爪云蟒。金钉,压脊各减亲王七分之二。余与亲王同。

郡王府制亦如之。

贝勒府制:基高二尺,正门一重,启门一。堂屋五重,各广五间。筒瓦、压脊,门柱红青油漆,梁栋贴金,采画花草。余与郡王府同。

贝子府制:基高二尺,正门一重,堂屋四重,各广五间,脊用望兽。余与贝

勒府同。镇国、辅国公府制亦如之。

公、侯以下至三品官,房屋基高二尺,门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采杂花。惟二品以上房脊得立望兽。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递减之五。

四品以下及士民房屋,基高一尺,其门柱、中梁旁绘采花,与三品以上官同。

上述规定包括房屋的形制、规模,正门、殿堂、寝楼的规格大小,台基高矮、开间数目、梁架彩绘、门钉数目、屋脊吻兽、压脊小兽的数目、屋瓦的颜色等等,几乎涉及建筑的所有方面,但对寺庙建筑却宽松的多,只有皇家才可以使用的建筑高度、彩绘装饰等,因寺庙的特殊身份都可以使用。

从上述的规定可以看出,除皇家建筑之外,限制的重点是王府与位高权重官吏的府第建筑,四品之下官吏与士民房屋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由于限制甚严,在北京除了王府略显高大之外,其他建筑一色为四合院建筑,这些四合院的规模、布局、建筑形式与建筑手法变化很小,所以老北京的城市面貌,在街巷胡同的衬托下,房屋逾显得低矮灰暗,大街胡同之内几乎看不到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单体建筑,除城门、钟鼓楼等个别标志性建筑之外,无论是办公用房还是住宅用房全部为单层建筑,即使王府也只是房屋的体量与大门比平常院落略微高大而已,整个

基调变化不大。

由于大街胡同两旁分布的都是外观平淡无奇,由单层建筑组成的四合院,所以使北京的大街小巷缺少了跌宕起伏,气势恢弘的建筑气势。在明清时期,除皇家建筑可以使用黄色琉璃瓦,王府使用蓝瓦之外,任何人都不可使用,其他官民房屋都是青砖瓦舍,除了个别官绅富户的朱漆大门之外,无论是屋顶、墙壁都呈现出一片灰色,使北京大街小巷的色彩极为单调而缺乏变化。

礼制的基本原则就是确定尊卑、亲疏、长幼、上下之间关系的合法性,四合院同样也体现了这个原则。家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而维系家庭、宗族的统一与和睦关系也是礼制。在礼制观念中,家庭之中只有一位家长,这就是《礼记·坊记》所说的“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在一家之中,家长全由

男性尊长担任,家长的地位,父死子继,家长在家庭中具有最高权力,家长的决定就是最终决定。四合院建筑往往由同一个家族居住,家族中年纪最长者即为家

族中地位最高之人。

古人还认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易经·序卦》)所以男、女各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易经·家人》)就是这种分工的结果。因此古人认为“男女正”,乃“天地之大义”,只有“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各嗣其位,家道才会端正。所以在四合院中,礼制伦理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

古人认为男女有别,因此古代建筑对男女之礼也非常重视,“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墨子》卷一)就体现了古人的基本观念,皇宫中的“前朝后寝”,住宅中的“前堂后室”都是为了实行男女之礼而采取的建筑形式。前堂后室的建筑雏形早在半坡1号房遗址当中即已出现,所谓后室就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女性多居于内室,对外则是男性的任务。

北京的四合院沿中轴线分为几部分。前部一般安排一排北向房屋,俗称倒座房,通常作为客房或由男仆居住。进入二门之后,才是面积较大的庭院,北面中间安排的是座北朝南的正房,也叫堂屋。正房在全院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又占据了全院最显赫的中间位置,所以正房或为接待客人之地,或为年长者所居。东西厢房则为晚辈人员居住,耳房、后罩房即可居住也可存放物品。四合院中的房屋总的次序是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这种安排使四合院中上下尊卑有序,秩序井然,等级制度、伦理纲常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形成了四合院最鲜明

的特色。

《考工记—轮人》设计思想初探

《考工记—轮人》设计思想初探 摘要: 《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但此外细究书中内容,会发现还有很多和现代设计思想不谋而合之处。这里我将以《考工记—轮人》为例点出它所体现的几个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的观点,包括:形式与功能,以人为本,人机环境。 关键词:功能与形式以人为本人机环境

正文 《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考工记》中对于造物,有这样总结性的设计思想“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即顺应天时,适应地气,材料上佳,工艺精巧,这四个条件加起来,才可以得到精良的器物。但是这些设计思想,是笔者总结性的开篇之词,此外细究书中内容,会发现还有很多和现代设计思想不谋而合之处。在这里,我将以《考工记—轮人》为例点出它所体现的几个对现代设计影响很大的观点。 一.功能与形式问题——对物本身的关注 形式和功能哪个更为重要?从包豪斯以来,设计界就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从现代设计的“形式服从功能”,“少就是多”,到极少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其实在《考工记》中早有提到。 在轮毂的制作中提到:“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挚。”如果毂小而长,辐间就太狭窄了,如果毂大而短,辐菑就不坚牢,会摇动不安。由此可见,在《考工记》中功能是受到很大重视的。 在察车之道中指出“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考核车子的要领,要注意它的结构是否缜密坚固,着地是否微至。如果轮子不缜密坚固,那就不能坚固耐用,轮子着地的面积若不微少,那就不会运转快捷。这里表明,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考工记》中的观点应该是形式服从功能的。 但同时在《考工记—轮人》中关于车轮的制作,又有这样的记载“望而眡其轮,欲其幎尔下迤也。进而眡之,欲其微至也。无所取之,取诸圜也。望其辐,欲其削而纤也。进而眡之,欲其肉称也。无所取之,取诸易直也。望其毂,欲其眼也,进而眡之,欲其帱之廉也。无所取之,取诸急也。”远望轮子,要注意轮圈转动是否周而复始的均致的触地;近看轮子,要注意它着地面积是否很小,无非是要求轮子正圆。远望辐条,要注意它是否像人臂一样由粗渐细;近看辐条,要注意它是否光滑均好,无非是要求辐条滑致均好,挺直。远看车毂,要注意它是否匀整光洁;近看车毂,要注意裹革的地方是否隐起棱角,无非是要求裹的紧固。轮子正圆,是为了功能的更好实现;而辐条滑致均好,车毂匀整光洁,裹革紧固,除了是功能的要求以外,还希望产品在基于功能基础之上表现出一定的或者应有的形式美。辐条滑致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建筑设计对整个建筑的使用和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将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力发挥到建筑设计中,使建筑设计得到不断的创新,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设计 随着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生态与环保主题仍然是不可动摇的话题,而复古、浪漫、简明的情怀与高科技的应用成为了新时期创作的热点,这些都主导了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因此,经过对各地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高科技智能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实用主义建筑在现在和将来都必将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建筑设计的技巧 1.1不因时尚影响个性化设计 建筑设计即要有时代感,又要兼有民族性,要以独特的眼光进行创意性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崭新的风格。在设计意识上应体现出一种社会的进步、一种民族的使命感。建筑设计整体的多元化和部分个性化的发展,使人们对设计形态、设计情感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更新的题材和形式出现;建筑设计中反映出的轻松、简洁、独特、浪漫、新奇的趣味性和深沉、朴实得体及创世纪性的超前意识,体现出别具一格,风华正茂的态势,是一种时尚和个性化在建筑设计发展变化中的体现。 1.2用设计的特殊语言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 如同一部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好的建筑设计必须有其明确的主题。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是在不经意中自然而然显露出来的,是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意之中体会到的,而那些过分强调文化内涵,欲把中外文明史全都汇集于一室的设计,会有堆砌繁复,令人窒息之感;而没有文化内容的设计又显得空间呆板,缺乏品位。 1.3掌握和运用建筑设计的基本规律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要求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企业性公司应运而生,现代办公空间作为一个企业的指挥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空间类型。 一、现代办公空间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一般来讲,现代办公空间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接待区、会议室、总经理办公室、财务室、员工办公区、机房、贮藏室、茶水间、机要室等等。 接待区:主要由接待台、企业标志、招牌、客人等待区等部分组成。接待区是一个企业的门脸,其空间设计要反映出一个企业的行业特征和企业管理文化。对于规模不是很大的办公室,有时也会在接待区内设置一个供员工更衣用的衣柜。在客人休息区内一般会放置沙发茶几和供客人阅读用的报刊杂志架,有的企业会利用报刊杂志架将本企业的刊物、广告等一并展示给来的每一位客户,有的推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的企业还会向客户宣传企业的环境管理方针等等。接待区是办公空间中最重要的一个空间,她是现代办公空间装修设计的重点。 会议室: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有一个独立的会议空间。主要用于接待客户,和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和会议之用。她也是现代办公空间装修设计的重点。会议室中应包括:电视柜、能反映企业业绩的锦旗、奖杯、荣誉证书、与名人合影照片等等。会议室内还要设置白板(屏幕)等书写用设置。有的还配有自动转印设备、电动投影设备等等。也有

的在会议室内设置衣柜等。 总经理办公室: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时也是一个重点。一般由会客(休息)区和办公区两部分组成。会客区由小会议桌、沙发茶几家组成,办公区由书柜、板台、板椅、客人椅组成。空间内要反映总经理的一些个人爱好和品味,同时要能反映一些企业文化特征。在布局总经理办公室的位置时,还要考虑当地的一些风水问题。总经理办公桌的背后不能有窗户(如有窗户存在时,要采用轻质隔墙将其封死,否则会变得没有靠山和不稳的感觉。 二、现代办公空间装修设计材料常用做法: 天花:大多都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在天花用材都比较简单,常用石膏板和矿棉板天花或铝扣板天花。一般只会在装修重点部位(如接待区、会议室)做一些石膏板造型天花,其他部位大多采用矿棉板天花,不作造型处理。采用铝扣板天花,会增加一些现代感,但造价要比矿棉板天花高得多。矿棉板天花和铝扣板天花同样的优点是便于天花内机电工程的维修(一般办公室的建筑层高都不会太高,不超过3.5米,即使做了石膏板上人天花,也无法上人对天花内机电管线进行维修)。天花线一般采用50*10mm木制天花线。也有部分办公室会设计成金属铝天花线。 地面: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办公空间中采用最多的设计是方块毯。也有在接待厅采用大理石材料的,采用石材接待区地面时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石材地面与地毯地面的接口问题,另一个是要考虑办公楼本身建筑上的承重问题。如建筑承重荷载承受不起时就不能采用石材

考工记

考工记 国有六职,百工[1]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面势[2],以饬[3]五材[4],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5]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6]。粤[7]无鏄[8],燕[9]无函[10],秦[11]无庐[12],胡[13]无弓车[14]。粤之无鏄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知者[15]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注释: [1]百工:周代职官名。指主管营建制造等事的官。汉郑玄注《考工记》:?百工,司室事官之属,……司空掌营城郭,建都邑,立社稷宗庙,遣宫室车服器械监百工者。?在其它场合,百工可指各种工匠.如见《庄子〃徐无鬼》:?庶人有旦暮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2]审曲面势:考察材料的曲直纹理、阴阳向背、形状等特点。势原作?执?。 [3]饬:饬(音读赤),整顿,整治。 [4]五材:五种物质。按阴阳五行说,?五材?指金、木、水、火、土。郑玄根据《考工记》所说的分工原则,认为此处?五材?指金、木、皮、玉、土。 [5]麻:古代专指大麻。草本植物,高[1]至[2]米,茎皮为重要纤维,种子含脂肪油、蛋白质,可食用。大麻原产于亚洲,古代在中国、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均被利用,公元前[[15]]00年左右传入欧洲。中国在商代时已用大麻织布。大麻纤维品质雄雌有别,雄株织布质佳,雌株粗硬不洁白,古代多用于作丧服。 [6]妇功:女功,又称女红,指纺织、缝纫等工作。 [7]粤:同?越?,春秋战国时国名,疆域包括今浙江北部、江苏大部和安徽、江西的一部分,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粤国青铜冶铸,特别是青铜兵器制造曾居当时列国的先进水平。郑玄认为:?粤地涂泥,多草秽,而山出金锡,铸冶之业,田器尤多。? [8]无铸:博,锄田去草的青铜茯具。也为先秦时青铜农具的统称。无礴,意思是没有专门制铸的工匠。 [9]燕: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城西南)。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燕国拥有制造皮甲的先进技术,皮甲制造业兴直。 [10]无函:函,皮甲或铠甲。无函,意思是没有专门制函的工匠。《考工记》仅有制皮甲的记载,没有关于铁铠的明确记载。 [11]秦:古国名。秦襄公(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时被周平王(公元前770 -前[720]年在位)封为诸侯。占有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端,春秋时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秦国注重车战,善用长兵器,长兵器的柄杆制造发达。

现代建筑居住空间设计

第一章住宅的空间组成 住宅的空间组成实质上是由家庭活动的性质所决定并构成,其范围广泛、内容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两种性质的空间: 1、群体活动空间 客厅、餐厅; 2、私密性空间: 卧室、卫浴空间、书房; 二、住宅的实用功能 1 家务区域空间:厨房、卫生间兼洗衣房。 2 生活区域空间:起居室、餐厅、书房、卧室。 三、住宅的空间形态和装饰手段 1 功能完备.组织丰富:住宅功能描述。 2 动静分区明确.主次分明:动静描述,主次描述。 3 空间规模尺度小巧精确:常见各功能间空间尺度的描述。 厨房的设计 一、厨房设计,突出的有开放式和封闭式 中国人重炒菜,油烟大,污染重,所以封闭;西方重蒸烤、凉拌,所以开放。 二、复合厨房功能空间的划分主要包含三个部分 烹饪区 备餐区 就餐区 三、厨房的功能 1、厨房服务功能 2、厨房的装饰功能 3、兼容功能 4、厨房最基本概念是“三角型工作空间” 四、厨房分类(布置形式) 1、一字形 所有工作区沿一面墙一字形布置,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 在走廊不够宽、不能容纳平行式设计的情况下采用。  适合空间:面积不大,走廊不够宽。所以这种空间结构的厨房工作区 的组合要最简单,但必须保证有通畅的通道。

2、L形 工作区沿墙作90度双向展开成L形,可方便各工序连续操作。 烹饪者在工作时,有更广阔的空间,是最节省空间的一种设 计。 适合空间:比较灵活,面积大小均可。 3、U形 这种配置的工作区有两个转角,它的功能与L形大致相同,甚至更方便。U形配置时,工作线可与其他空间的交通线完全分开,不受干扰。 适合空间:面积较大。 4、走廊形 将工作区沿两边墙平行布置,前台后柜两端为开放式的,各司其责。 5、岛形 是厨房中间摆置一个独立的料理台或工作台,家人和朋友可在料理台上共同准备餐点或闲话家常,由于厨房多了一个料理台,所以岛形厨房需要较大的空间。 五、从厨房在空间布局上,设计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2.要有丰富的储存空间。 3.要有充分的活动空间。 六、厨房设计的注意事项 1. 厨房门开启与冰箱门开启不要冲突 2. 厨房,要多预留些插孔且均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3. 厨房窗户的开启与洗涤池龙头不要冲撞 4. 灶台与洗菜池的距离太远或太近 七、厨房设计的原则 1. 厨房的设计应从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方便使用来 2. 厨房工作台高度橱柜的高度等以适合最常使用厨房者的身高为宜 3. 开放厨房的餐桌或吧台距离适中,可以把桌面开高至1000-1100 毫米,椅子或吧凳可高约400-450mm 4. 厨房设计应合理布置灶具、排油烟机、热水器等设备,必须充分

考工记对中国城市的影响

《考工记》对中国城市的影响 城市规划1001班 张敏《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这本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里面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其中营国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是《考工记》这本书里面的精华。同时,《周礼·考工记》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所谓“营国”,即是建城。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的布局都遵循这些制度,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

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研究《考工记》营国制度对中国城市建设的影响,首先需要了解它在我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作用。泛泛地谈论,或者是截取历史的片段去探讨,或者是抽出个别城市的规划来对比分析,并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全面考察它自西汉末再度问世以来产生的影响。这里,不妨以我国几个历史名都为例,回顾它们的规划情况,分析它们的规划结构,了解其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当可有助于对营国制度作用的认识,明确这项研究工作的意义。 北京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名都之一。今日北京的前身就是清代封建帝国的首都。明北京宫廷区是按前朝后寝之制规划的,清北京城规划结构的要点是:1.以宫城为核心,居全城中央,前为朝,后为市,左为宗庙,右为社稷,2.宫城内前为治朝,后为寝宫,3.以五门三朝为主而组成的南北中轴线,是全城规划的主轴线,祖社里坊乃至郊坛等,基本上沿主轴线对称安排,4。采用棋盘式道路网,环绕宫城对称布置。这种规划结构是否为明营北京所首创? 不是,它是吸收金中都、元大部及明洪武营建明中都(凤阳)和南京的经验,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来的。北京是五朝名都,除辽为陪都外,金、元,明、清均以此为都城。 我们再上溯至金,试看金中都又是怎样设计的.据文献和一些遗迹,金中都城呈近似正方形,东西较南北稍长。四面各开三门,共十二座城门。宫城在城的中部微偏西南处。外筑皇城,皇城周长九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孙立斌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工艺规范及完备的生产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并探讨其所谓"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 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工艺美学观,里面包含了许多有中国传统色彩的独特设计思想以及非常有意义的设计观念,是中国灿烂农耕文明时代所总结的设计观念,对今天的工业文明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考工记遵礼定制设计分工设计思想 《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代又对其进行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 《考工记》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广泛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兵器、乐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书中提及的“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先进的造物思想对现代设计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与价值。 一、造物思想与礼器制度 《考工记》作为官营手工业的技术规则和工艺规范,其造物思想遵循严明的“以礼定制、尊礼用器”之礼器制度。我们知道,远古图腾歌舞,巫术礼仪的进一步完备与分化,至殷周鼎革之际,周公旦据此“制礼作乐”,系统建立起一整套“礼乐治国”的固定制度,确定了以“嫡长制、分封制、祭祀制”为核心的礼制法规,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淫则昏乱,民失其性。是故为礼以奉之。”(《左传·昭公25年》) “礼者也,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礼记》) 可见“礼”作为我国古代社会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文化艺术及日常生活的礼仪制度的总称,其主要目的就在于“明尊卑,别上下”,从而维护尊卑长幼(即君臣父子)森严等级制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稳定。在我国古代设计史上,“以礼定制,尊礼用器”的礼器风尚由来以久:据传上古时期,帝王虞舜与其继承人禹讨论治国安民之道时,就曾郑重吩咐禹替他制作礼服,并将礼服的纹饰图案,装饰色彩规 格严明的制定出来,舜说:“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

居住建筑空间设计

居民建筑空间设计 摘要: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现代住宅不再是简单的栖身之所,它已成为在工作之余能够满足精神生活,发展个人专长和爱好,从事学习、社交、娱乐等活动的多功能场所。因此,住宅的室内设计除充分重视现代化条件的物质需要外,还应充分满足住户的不同职业、文化、年龄、个性特点所呈现出的千差万别的要求,营造出艺术与舒适相辅相成的空间环境。 因此,对居住环境的室内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渉及到室内的空间大小可以灵活多变的可能性,空间布局上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与明确性,多功能家具分割,室内空间装饰的整体性,墙面、顶棚、灯具等人工光影效果以及色彩调子和气氛情调的追求等。 设计时需要考虑五种因素:家庭人口构成;民族和地区的传统、特点和宗教信仰;职业特点、工作性质;业余爱好、生活方式、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惯;经济水平和消费投向的分配情况。 关键词:室内设计要求 居住建筑的空间组成和室内设计基本原则: 一、使用功能布局合理。住宅的室内环境,由于空间的结构划分已经确定,在界面处理、家具设置之前,除了厨房和浴厕,由于有固定安装的管道和设施,它们的位置已经确定之外,其余房间的使用功能,或一个房间内功能地位的划分,需要以住宅内部的方便合理作为依据。需要满足住宅的基本功能:睡眠、休息、饮食、会客、视听、娱乐、家庭团聚、学习、工作等。 二、风格造型统盘构思。住宅室内的设计风格和造型特征是需要从整体考虑的,考虑其形式和风格,考虑文化背景,家庭人口构成等。考虑其家庭的职业特点,艺术爱好,人口组成,经济条件和业余活动等;考虑设计的风格,如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风格,显示文化内涵的传统风格,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不拘一格融中西于一体的艺术风格。 三、家庭装修设计流程。室内设计程序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展开,目口:设计准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实施(施工)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准备。 ①接受委托任务书,或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 ②明确设计期限编定设计计划进度表,考虑各工种的配合; ③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的使用性质、功能要求、造价等; ④收集分析有关的资料信息,熟悉设计的有关规范,现场勘测等; ⑤签订合同,设计进度安排,与业主商议确定设计费率。 2.方案设计。

周礼考工记

姓名:XXX 班级:XXX班学号:XXXX 《周礼·考工记》 原文: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维,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翻译: 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设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是三条南北向三条东西向主要干道,每条干道由三条并列的道路),经涂为车轨的九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约18米)。左边为祖庙,右边为社稷坛,前面为朝廷后面市场,市场和朝廷各方百步。 《周礼·考工记》体现的中心思想: 它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一本著作,体现的营国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较早成型的制度;体现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礼法关系,体现的是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从课堂老师的讲解和课外相关的资料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周礼·考工记》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特别是《匠人?营国》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所谓“营国”,即是建城。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周礼《考工记》作为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与规划专著,一直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的都城建设,并发展为我国城市规划的传统观念和方法。因此,城市本身不仅仅是一个工人居住、生活的场所,城市已成为一种“符号”,它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和秩序。人们生活其中,日复一日的受到空间秩序的影响,不觉中明确了自己的社会定位,而想超越自己原有的定位,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正好符合了统治的需要,所以《周礼考工记》的影响是非常深渊,甚至当代的很多城市规划中仍可见到它的影子

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必修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 代设计的启示 学院 (系):艺术与设计学院 课程名称:设计经典文献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浅析《考工记》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摘要:《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其中保留的先秦大量的手工艺设计思想,更是现代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考工记工艺规范天人合一设计 一、《考工记》总述 《考工记》,又名《冬官考工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手工艺技术专著,成书于先秦时期。被称为“先秦百工技艺之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考工记》,是经过汉代整理和编校,并作为儒家经典文籍之一,收入在《十三经》的《周礼》(即《周官》)之中,是作为其一个部分——《周礼·冬官考工记》出现的。此书原本无名,《考工记》之名是汉代人手笔,后又经刘歆父子之手,才得今本。《考工记》之被列入中国古代“三礼”之一的《周礼》,就足以说明中国古人已经注意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相互交融。 《考工记》内容1 《考工记》详细记述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许多重大科技成就,并已涉及到传统手工艺如礼器、乐器、兵器、玉器、生活用器、生产运输工具、建筑等工种的生产、销售、管理及工艺美术规范各方面,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着重谈论的,乃是其中先进的造物和设计思想,以及其对现代设计仍然积极影响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二、《考工记》中的设计分工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这一段话强调了传统手工艺设计者——“百工”的重要性。百工的各项工作,不论是制兵器、烧陶、作车、造船等都属于“圣人之作”,都是神圣庄严的事情。 1百度,图片,《考工记》, https://www.doczj.com/doc/0592499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F%BC%B9%A4%BC%C7

《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中“和合”的设计思想 贯穿于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礼乐相济”的儒家思想与“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思想,其核心内容及终极指向皆为“和合”:即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和合”思想亦贯穿于我国古代手工艺设计生产之中,《考工记》里“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即为这一思想最明确的表述,而这段述文也成为中国古代设计传统中一个重要的工艺美学观与价值标准。 那么何谓“天时”呢?《考工记》指出:“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意思是说,天有时助万物生长,有时令万物消亡;草木有时欣欣向荣,有时凋落枯萎:水有时凝固成冰,有时又转化为泽。这些都为天时。又何谓“地气”呢?《考工记》指出:“桔逾淮而北为枳,瞿鸟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 地气然也。”从中可见“地气”指的是地质、地貌、地况、植被、矿物等多种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而各地因天时地气的不同,就有了各地不同美质的各类材料,如“燕之角、荆之干、吴粤之金锡等”,这些即谓之“材美”。“天时、地气、材美”共同构成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先民已经认识到大自然虽然没有意志和目的,但是它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且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如荀子所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广,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天论》) 贯穿在《考工记》里的“和合”思想,不仅反映在传统设计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上,还反映在人与设计产品(器物)的和谐统一上。如“车舟人为车舟”篇强调制作合度的车车舟(即曲辕)的要求:“欲弧而无折,经而不绝。进则与马谋,退则与人谋。终日驰骋,左不楗: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终岁御,衣衽不敝,为车舟之和也。”意思是说:车舟的设计应顺木理弯曲适度而无折痕,这样才能配合人、马进退自如,马儿行驶数千里,也不会伤蹄怯行:御者终年驾车驰骋,也不会磨破衣裳。 这则二千多年前的设计标准己体现出现代社会“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主张,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性化”设计风格,也是一种“和合”设计思想的完美体现。

当代建筑设计理论

请添加标题 请在此基本信息 原价:36.00元 作者:沈克宁著 出版社: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08461809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4-1 印刷时间:2009-4-1 字数:237000 商品标识:[ProductID]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探索的方式,带着对建筑意义的疑问,自20世纪建筑运动的初期开始,以建筑流派为线索和脉络,并依据史实,从建筑自身和建筑师所要表达的意义两方面入手,做出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8章,分别从机器建筑、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后现代主义、类型学、新城市主义、洛杉矶的建筑实践、批判的地域主义和建筑现象学这些方面来论述文章的主题。加之前面的导言、后面的后记、文献目录和图片资料索引,本书总共由l2个部分组成。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建筑、设计专业师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作为毕业论文或研究报告的资料用书,对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建筑设计相关从业人员或师生都具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沈克宁,北京人,祖籍浙江。198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后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攻读中国古代建筑史专业1988年毕业留所,同年赴美,获伯克利加州大学建筑学硕士。笔耕不止,有数十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内主要建筑杂志上,尤其是《建筑师》,《世界建筑》和“建筑学报》。专著有《建筑现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与人合著《人居相依》(上海科技出版社)等。 目录 导言 一、机器建筑 1.现代技术主义 2.技术羽化主义

3.机械乌托邦 二、城市和建筑乌托邦:理想城市和建筑 1.乌托邦与城市建筑 2.乌托邦与乌托邦城市特征 3.20世纪前半叶的城市建筑乌托邦 4.当代城市建筑与乌托邦 三、后现代主义:表情达意的建筑 1.文丘里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和建筑的形式与意义 2.格雷夫斯的图像建筑 3.建筑设计的拼贴法 4.后现代古典主义 四、类型学:类推的建筑 1.建筑类型学的定义与历史 2.类型学的复兴与作为本体论的城市 3.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 4.类型学的历史观 5.类型学与克里尔的古典主义城市复兴 6.罗西的类型学理论 五,新城市主义 1.郊区的城镇模型 2.区域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社区 3.旧城改造的实践 4.DPZ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和设计实践 六、洛杉矶的建筑实践 1.设计特征和其文化现象 2.建筑设计之取向 3.奠基人:盖里 七.批判的地域主义 1.芒福德的原创性地域主义思想 2.地域主义的批判性思想 3.批判的地域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表现 4.批判的地域主义实践在美国 八、现象学:知觉和体验的建筑 1.建筑的场所与真实的生活世界 2.知觉的建筑与生活经验 3.现象学的设计思想和若干实例 插图来源索弓 后记 添加正文内容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分析 住宅的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们生活需要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的方式以及一些习惯,因此,在对住宅空间进行组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居住者的使用要求以及居住者的精神要求,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就是要充分的考虑到住宅组合空间的经济以及安全性。下面是带来的关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分析的主要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功能分区合理性原则 在住宅区的内部空间,每一个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具体要求都不一样,有动态的,由静止的,有公开的,也有私密性。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巧妙的处理它们之间的功能关系,同时,还有做到满足各个功能分区的要求,要做到动静区、公私区以及洁污区有明确的分离界限。因为这个会直接关系到住宅使用功能是不是可以很好地居住以及是否拥有良好的舒适度。在对住宅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室内的流线通畅,集中交通面积,改变之前单纯的交通功能,要做到,巧妙的利用交通面积,进而提高住宅空间的利用率。 空间组合灵活性原则 关于住宅内部空间组合的灵活性,其要求可以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用户的使用要求,将这些要求作为参考依据,然后针对套型的空间展开

重组和分割。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先把功能区分类,然后把一些功能区合并在一起或者是连接起来,并且不同在这些功能区之间添加一定的限定,例如,我们可以把起居室和餐厅合并在一起;厨房这一功能区,我们可以将其设计成半封闭或者是完全开放的空间;也可以减少使用一些固定的构件,更多的使用可以活动的轻质材料构件来进行功能区的分割;还有就是可以缩减固定的墙壁,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室内的空间流通非常的通畅。 室内环境舒适性原则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也不断在提高,最重要的是追求舒适性,舒适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由于用户要求的不同,则舒适性要求也不一样。在进行住宅设计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天气情况,选择朝阳的那一面,这样日照和通风状况都非常好,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利用自然通风,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使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提高。大部分情况下,起居室和卧室都选择朝南,这样可以提高舒适度。还有要注意的就是,在户外和客厅之间,一定要有一个明显的过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入户门处设置一个玄关,其优点就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生活的隐私。同时,主卧的安排,一定要远离入户门,并且一定要做到卧室和客厅之间一定要有一个过渡的空间,从而有效的避免卧室直接朝向客厅开门。最后一点,就是卫生间和主卧室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卫生间的窗台要设置的高一点,确保私密性。关于厨房的位置,应该靠近入户门,这样对于方便食品、蔬菜以及垃圾的进出来说对非常的便利。从而创建一个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 《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历史上对其所做的研究一也很多,但大部分是作为儒家经典的一部分来传注、考证。 《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手工艺技术著作,仅7100多字,但是寥寥字句却概括了当时官营手工业和家庭小手工业的三十二个工种,技术之精巧,工艺之精美,是先秦古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设计之路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对我们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考工记》所载的工种几乎涵盖了古代手工业设计的所有门类,并且不仅有了细致分工,还有了技术协作:分工有利于磨练百工的精湛的专业技能:协作则突出了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满足社会大批量生产需要。这不仅在当时世界制造业中是先进的行之有效的生产制度,对于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也有深刻的影响。 在设计思想方面,《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就是说,在工艺制作中,应在顺应“天时”、“地气”的前提下,强调“材美”与“工巧”。中国古人素来讲究应天之时运,承地之气养,主张人与自然的沟通融合。所谓“材美”,是要求工匠根据实际需要对材料的质地品性进行选择,发挥材料本身的自然美感,而“工巧”,就更多的是对人的技艺和创造才能的要求,必须合理利用材料的性能。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实现本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天时”和“地气”是造物的两个基本客观条件,而“材美”和“工巧”则是对制器者提出的要求。一件器物,只有当它具备这四个条件,既包含了人对天然材料的尊重,又发挥了人对天然材料的主观创造性,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它才能成为一件好器物。《考工记》中的这段论述,强调了“天”、“地”、“材”三种自然因素与人的和谐统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造物观念中的一个深刻的造物原则,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在中国几千年的器物艺术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我国古代的明式家具,就是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集大成者。 工业设计虽然具有相当大的艺术成分。但其本质是科学性的。产品要想具有精良的外观品质和优良的使用效能,就必须严格把握工艺流程和人机尺度。

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及问题分析

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及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建筑的标准要求也有所提高,要求建筑不仅要在功能性和舒适性方面符合标准,同时还要在美观度上有所提升,满足人们的审美标准。所以这就需要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提升,文章将对建筑在设计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建筑设计理念提供了借鉴。 标签:现代建筑;住宅;设计;功能 1 现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念 1.1 住宅建筑主题的确定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思路的构思时,首先应该考虑到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在功能性方面达到标准。因为住宅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工作和休息的场所,所以应该充分的考虑到人的感受,这是主体因素。在确定了主题因素之后,在综合考虑其他方面,从平面、立面、布线以及景观等多个角度全面考虑。其次,还应该对建筑的经济性进行考虑,经济指标既决定了建筑设计所需要花费的成本,同时还决定了舒适度的设计,只有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舒适度的标准。 1.2 住宅建筑外观的打造 每个建筑的设计都有其自身特有的风格,但是建筑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往往都是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所以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与周围建筑的搭配,以及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性。在建筑的材料选择、色彩的使用、造型的设计以及风格的表现等,都要在满足大环境的条件下进行设计。在外观的表现方面,注重对人文精神、文化特色以及主体元素的彰显,从现代人的审美观出发,既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表现出建筑特有的风格。 1.3 住宅建筑合理、实用的功能 1.3.1 平面方案的合理分区 客厅:客厅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所以在设计时要尽量保证客厅的有效面积,提高利用率。尽量的减少走道的面积,增加可活动的空间,满足家庭成员的不同生活需求。 卧室:卧室是休息的主要场所,所以要保证卧室的通风与采光,然后卧室的布置要根据家具的尺寸,充分的满足休息的需求。 厨房:对于厨房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管线的敷设,各种仪表的位置,空间的大小以能够满足生活需求为主,此外还要满足防爆防火要求。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影响 《周礼.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工科巨著,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早、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一部著作,提出了我国城市,特别是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科学设计艺术的珍贵文献。其中涉及宫城设计的《匠人建国》和《匠人营国》两节,是现存最早的城市建筑及其规划方面的史籍之一,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独具一格的特点及其背后蕴含的丰富的设计思想《考工记》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特别是《匠人·营国》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所谓“营国”,即是建城。通俗地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与居民区。反映出的中国早期的王城布局和都城设计制度。这些规划理论和方法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城市的建设,许多大城市,特别是政治性城市都是按照这种理论修建的。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唐朝的长安和北京城(元代和明清时期),清晰的街坊结构和笔直的街道,以及城墙和城门无不反映了《周礼考工记》中“礼”的思想。 明朝的北京城和皇宫的规划建设就是按照《考工记》而实施的。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参照了《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轨”、“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规划思想,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北京城从地图上看,是一个整齐的凸字形,紫禁城是它的中心。除了城墙的西北角略退进一个小角外,全城布局基本是左右对称的。它自北而南,存在着纵贯全城的中轴线。北起钟鼓楼,过景山,穿神武门直达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然后出午门、天安门、正阳门直至永定门,全长8000米。这种全城布局上的整体感和稳定感,引起了西方建筑家和学者的无限赞叹,称之为世界奇观之一。 中国的封建社会,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的封建概念,基本上是中央集权,分层次的完整统一着。在这样的封建社会结构中,它的社会特征必然在文化上反映出来,其一是以“礼”立纲,建立封建统一的秩序,这是文化上的伦理性;其二是以‘雄健’为艺术特征,反映出封建大国的风度,如果站在故宫的午门前,会使人感受到咄咄逼人的崇高。从惊惧到惊叹,再到崇高,这是宫殿建筑形象的感受心理。 “左祖右社”是对皇宫而立言。“左祖”就是左边的太庙,“右社”就是右边的社稷坛。“旁三门”就是东、西、北面各两座城门。月坛分列在城东和城西,南面是天坛,北面是地坛。“九经九纬”就是城内南北向与东西向各有九条主要街道。而南北的主要街道同时能并列九辆车马即“经途九轨”,北京的街道原来是宽的,清末后逐渐被民房侵占,越来越窄了。 中国建筑中,表现出人和天地自然无比亲近的关系。中国传统的建筑群体,显示了明晰的理性精神,最能反映这一点的,莫过于方、正、组、圆的建筑形态。方,就是方九里,旁三门的方形城市,以及方形建筑、方形布局;正,是整齐、有序,中轴、对称;组,是有简单的个体,沿水平方向,铺展出复杂丰富的群体;圆,则代表天体、宇宙,日月星辰,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不过中国的建筑艺术又始终贯彻着人为万物之灵的人本意识,追求人间现实的生活理想和艺术情趣,正是中国的建筑所创造的‘天人合一’,及‘我以天地为栋宇’的融合境界, “面朝后市”也是对皇宫而言,皇宫前面是朝廷的行政机构,所以皇帝面对朝廷。“市”就是商业区,封建社会轻视工商业,因此商业区放在皇宫的后面。现在的王府井大街,是民国以后才繁荣起来的。过去地安门大街、鼓楼大街是北京为贵族服务的最繁华的商业区。前

探究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手法

探究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手法 发表时间:2019-07-26T14:59:41.5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李灿坤[导读] 摘要:从建筑设计中突出的矛盾出发,在建筑师鬼斧神工的创造下,让使用者拥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这就是现代建筑所展现出来的特异性空间。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摘要:从建筑设计中突出的矛盾出发,在建筑师鬼斧神工的创造下,让使用者拥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这就是现代建筑所展现出来的特异性空间。空间的特异性是在空间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异而衍生出来的,因此在功能需求和行为模式方面更加贴近使用者的需要。笔者主要对此展开进一步论述,探讨建筑特异性空间的设计手法,希望能够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设计引言建筑可以看作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这一古老的职业见证了社会发展变迁。建筑与我们生活中的其他物品有所不同,但是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可能是其他物件所不具备的。建筑空间并不是从一而终的,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原有的特定的空间设计已经冲破束缚,更多倾向于基于使用者活动进行设计,从精神情感方面与人们产生共鸣。对此,笔者就将针对建筑物空间的异化设计展开进一步分析。 1现代建筑特异性空间的设计手法从早期的工艺美术运动到新艺术运动,建筑特异空间的设计更倾向于把体量框架和装饰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二元结合的方式可以看做是艺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打破传统框架,从视觉上给人们一种冲击,可以说建筑设计领域的革新。典型的建筑设计者是高迪,他将装饰物镶嵌在雕塑造型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建筑都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视觉冲击。可以说建筑师的个人审美与散发出来的创造力往往能够直击人心,从内而外的触动人们的初心。与高迪具有相似设计风格的另外一名建筑师来自奥地利,Hundertwasser作为一名画家,它的艺术风格比较大胆,使用的色彩更加明亮,经常在画作中渗透着童真,所以设计出的建筑更加温馨,人们在看到他的作品以后都会情不自禁的思索他的创作历程。以装饰为主要手法的设计也可以应用在家具等其他物件上,后续的一些建筑师也逐渐继承了这样的设计手法。使用者在使用家具或者其他物品时,可以与物品更亲近的接触,令二者之间更加亲密,营造出一个温馨、浪漫的生活环境,这就是从细节上给人们的体验。 2现代建筑特异性的空间形态随着建筑结构技术的日益发展,建筑材料工业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都为建筑造型的多样化提供便利,建筑的使用空间也会随着功能变化而产生异化。建筑结构内部空间不再与外观相互依存,二者可以独立并行存在。在建筑结构空间,功能性越发突出,但与此同时也更加关注审美需求。建筑师在获取灵感以后,可以随意展示个性化的空间设计,这就是异化方式带来的便利。以巴伦西亚科学城为例,这就是在表现主义前提下的一次成功实践,建筑师通过自己对科学的理解设计出这样的建筑,既让建筑拥有一种新奇感,又有一些神秘,人们从建筑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建筑物蕴含的象征意义,继而使得科学城的整体氛围变得深奥又灵犀。参观者被空间结构包围其中,整体的大空间被细分为各个规整的小空间,不同的空间又具有不同的功能,整个科技馆的细节都可以让人们尽收眼底。以弗兰克?盖里为例,这位建筑师的设计特点是借助空间和造型分化进行设计的,最著名的作品是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华特迪斯尼音乐厅。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展厅、观众厅并不是直观的设计在建筑中间,而是细心的拆分,隐藏在空间里,其优点在于整体完整,外部造型也令人感到舒适,整体风格与城市融为一体,不会显得过于突兀,体现出一种与城市交相辉映的感觉。除此之外,盖里的设计还将建筑前台与后台收放得当,各自都具备自己的功能。 3现代建筑特异性的功能主题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始终与政治和经济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一书中就提到,建筑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商业文化必将渗透到建筑设计当中。因此从功能主题层面上来讲,建筑空间的特异性应该满足商业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同一空间内可以具有多样性的变化,变化的方式不仅仅局限在物质基础的叠加,也可以是时间维度上的集约。在施罗德住宅中,二层的空间设计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隔断的方式可以让整个空间分割出大小不一的空间,这些区域可以当做起居室使用,也能为家庭成员起到保护隐私的作用,让他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在此基础上,高技派是后现代的典型代表,进一步延伸出装置化的设计理念,建筑空间异化成为一种智能的机器容器,尤其是在空间需求较大的设计中,可以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将空间进行组合和变化,例如剧院、电影院等,从而实现功能主题上的综合变化,根据不同的功能搭配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新空间的出现,旧空间随着社会文化信息的发展更新就会自动产生异化现象。建筑师基于这一现象就会对空间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运用科学的建筑手法对建筑空间进行分化、异化,以此来达到建筑空间的长期使用。以柏林会议大厦的玻璃穹顶为例,在原有被毁的部分展开再造,从造型上呈现出了新的形象,也增加了新的功能,可以通过旋转步道进行参观,从玻璃天窗下俯瞰外界,让整个建筑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从形式上来看也更加值得推广,是一种新旧结合的典型。通过对历史建筑进行部分改造,新部分的功能完全可以与历史遗迹并肩,让异化空间这种设计手法更加突出。再比如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在对历史建筑进行叠加的基础上,新建筑中的一部分展陈空间得到异化,新旧交替在一起,不但尊重了历史原貌,也对新生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合体后的建筑空间成为整个建筑的核心。 4现代建筑特异性的创作思维建筑师在对建筑空间的异化进行思考当中,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考量。与传统建筑学设计不同,现代社会更需要将消费需求作为设计点,综合考虑生态、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要素都可以作为建筑师进行设计的出发点,从而展现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创造出的空间可以看做是量体裁衣,为特定的语境服务。此外,创作思维的异化还可以体现在“弱介入”、“弱建筑”方面,突出的建筑案例要数莱萨达帕尔梅拉海洋游泳池莫属了。这个泳池的设计让人们与海洋融为一体,将礁石群之间的空间进行弱化,借助海岸线的风光将泳池与海洋结合在一起,在海滨公路和沙滩之间的落差更是成为建筑师隐藏更衣淋浴室的绝佳位置。通过弱化建筑的改造,保留了海滨最原始的特色,解散空间的方式更是让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此外,安平树屋也是“弱介入”、“弱建筑”的典型设计案例。一方面,这样的设计减轻了建筑师的工作强度;另一方面,参观者通过架设的钢架步道与大自然进行更加亲密的接触,让人与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自然这一主题得到升华,将原本废弃的空间改造成人们闲暇之余休憩的公共空间。结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