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_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物理_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向心加速度

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5章第6节《向心加速度》。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知道向心加速度”。该要点是理解向心加速度,为下一节学习向心力做准备。

2.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向心加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之后编排的,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圆周运动。并为下一节学习向心力以及学好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做准备。

3、学情分析

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向心加速度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为了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我利用实例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加速度方向,而后引导学生探索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的推导,这也是新教材编写的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理解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区别。

2.体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方向的分析方法。

3.知道向心加速度的公式也适用于变速圆周运动;知道变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方向。

4.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5.知道公式ɑ=υ2/r=ω2r 的意义。

6.会应用向心加速度定量分析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

体会速度变化量的处理特点,体验向心加速度的导出过程,领会推导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品

质。

2.通过探索向心加速度公式,体验探索自然界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

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加速度的产生原因,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

难点:向心加速度方向的确定过程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四、教法与学法

1.采用理论、实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安排。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加突出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2.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主要提供学生思考,举例,体验,探索及尝试表达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欣赏:2009年2月22日进行的大冬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毫无悬念,我国名将张丹、张昊以195.32分夺得冠军,在家门口收获了他们的大冬会三连冠。

提出问题:视频中张丹、张昊的运动做什么运动?

2、实验探究、进行新课

(1)感知加速度的方向

指导学生用细线和小球做实验。分组用细线拉小钢球、小木球让其做匀速圆周运动,改变小球的转速、细线的长度多做几次。

提出问题: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任何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

(2)速度的变化量

出示例题:向东做加速运动,初速度5m/s,末速度8m/s ,试画出速度的改变量。某物体向东做减速运动,初速度8m/s,末速度5m/s,试画出速度的改变量。

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物体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量Δv的图示。

投影学生所画的图示,点评、总结。

(3)向心加速度

A、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向心加速度”部分,投影图5.6-3,引导学生思考:①在A、B两点画速度矢量V A和V B时,要注意什么?

②V A将的起点移到V B点时要注意什么?③如何画出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变化量Δv?④Δv/Δt表示的意义是什么?⑤Δv与圆的半径平行吗?在什么条件下,Δv与圆的半径平行?

B、倾听学生回答,必要时给学是以有益的启发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C、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一做”栏目,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在练习本上推导向心加速度的公式。

D、巡视学生的推导情况,解决学生推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与帮助,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E、师生互动,投影学生推导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点评、总结,共同展示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

F、得出结论:

3、自主合作、拓展深化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完成“思考与讨论”栏目中提出的问题,深化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4、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在我的整个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活动打破学生对物理概念教学抽象、枯燥的认识,使之在体验中找到由抽象到直观、由枯燥变兴趣的突破口:通过创设情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通过创设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六、板书设计

向心加速度

1.概念。

2.意义。

3.方向。

4.大小。

向心加速度比较抽象,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理解困难。而现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不注重对知识内涵的研究,对物理的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为了遵循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在教学中我前面利用生活中实例分析如:花样滑冰,链球运动远抛链球等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引出加速度方向,而后引导学生探索向心加速度的大小的推导,这也是新教材编写的意图,突出概念教学的物理过程,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

本节课,知识点虽然单一,但理解难度大,尤其是相信加速度的方向的推导,从老师层

面感觉学生理解是很难的,但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理解的非常好,而且能接着利用向心

加速度的规律来解决问题,效果非常好!

向心加速度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之后编排的,是本章的

重点难点,是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圆周运动。并为下一节学习向心力以及学好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做准备。

学好这一部分可以为学习下章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以及后面的电子在点电荷形成电场和磁场中运动的内容做好必要的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没有采用先用矢量推导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再由向心加速变的公式得出向心力公式的讲法。

5、向心加速度课堂练习

1、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A 总是向圆心且大小不变题

B 总是跟速度的方向垂直,方向时刻在改变

C 与线速度成正比

D 与角速度成正比

2、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是描述

A 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 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

C 线速度大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D 角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7、一个3kg的物体在半径为2m的圆周上以4m/s的速度运动,则向心加速度为_________。

8、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若保持其半径不变,角速度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时,向心加速度变成原来的_______倍。

11、A、B两个快艇在湖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

4:3,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之比是3:2,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_________。

12、甲已两球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甲球的质量是乙球的3倍,甲球在半径为25cm的圆周上运动,乙球在半径为16cm的圆周上运动,甲球转速为30r/min,乙球转速为75r/min,则甲球的向心加速度与乙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是_________。

13、一部机器由电动机带动,机器上的皮带轮的半径是电动机皮带轮半径的3倍,如图所示,皮带与两轮之间不发生滑动。已知机器皮带轮边缘上一点的向心加速度为0.10m/s2。

(1)电动机皮带轮与机器皮带轮的转速比n1:n2

是___________。

(2)机器皮带轮上A点到转轴的距离为轮半径的

一半,A点的向心加速度是__________。

(3)电动机皮带轮边缘上某点的向心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

总结:

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一直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活动,通过学生活动打破学生对物理概念教学抽象、枯燥的认识,使之在体验中找到由抽象到直观、由枯燥变兴趣的突破口:并且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通过创设疑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

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知道向心加速度”。该要点是理解向心加速度,注意其方向和大小,主要是为下一节学习向心力做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