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线束培训教程

汽车线束培训教程

汽车线束培训教程
汽车线束培训教程

线束培训教程

一、电器设备:

汽车主要是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底盘、发动机、车身、电器设备。

以下是电器设备的组成结构图

供电电源蓄电池、发电机

起动系点火开关、起动继电器、起动机

点火系(多见于汽油机上)

照明和和信号装置喇叭、灯具、报警

用电设备仪表装置水温表、机油压力表、燃油电器设备表、转速表、里程表等

辅助电器雨刮器、空调器、预热装置、

音响、防盗装置等

电子控制系统利用微电脑控制的电子

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电喷等

配电控制装置线束、接插件、继电器、电路开关、

电器控制盒、熔断装置(保险)等

二、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汽车电器设备尽管形式多样、结构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概括为:

1、两个电源:汽车上电能供给是由蓄电池和发电机两个直流电源共同来完成的,其供电电压一般为12V或24V。

2、低压直流:

3、并联单线:一般情况下,电器设备与电源之间都是用两根导线连接才能构成回路,而汽车上的电器设备与电源之间只有一根导线连接,另一条导线利用底盘或发动机上的金属体来代替。

4、负极接地:汽车采用单线制后,电源或电器设备的一端必须与金属机体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称为“负极接地”。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为“负极搭铁单线制”。

三、汽车线束:

1、概论:

线束主要是由导线、端子、接插件以及护套等组成,是车辆电器元件工作的

桥梁和纽带,整车电器要达到正常、稳定工作,除了各电器元件的自身质量以外,与线束在车辆上的铺设情况也是密切相关的。

2、汽车线束的分类:

汽车线束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底盘线束、空调线束、加热器线束、ABS线束、发电机线束、启动机线束、蓄电池的正、负极线、特殊配置状态下还有饮水机线、冰箱线、门泵线等。

3、线束铺设的原则及规范要点:

目前,根据现场所生产的车型种类、特征可以看出:前置发动机的线束多铺设在车架槽型梁内,根据用电设备的具体位置确定线束分布,后置发动机的一个总原则就是:右侧铺设加热器线、其他线束多铺设于左侧。

实际上,线束居左居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原则来确认:

线束分一根整体线束,其上又分为若干分支,它们将连接到车辆的电源或其他用电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车辆在向左或向右转向行驶时,两侧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呈琥珀色闪烁状的灯光信号,这就是转向灯。转向灯的线束代号为左侧5#,右侧4#,这样,在铺设线束前,5#线所在的线束就铺设于左侧,4#线所在的线束就铺设于右侧。

以下是助记词便于记忆:“左五右四”或“左单右双”。

线束对于车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线束铺设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工艺规范。请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1、根据车型使用相应的底盘线束。

2、核对流程卡配置,确定特殊配置。

3、所有线束与任何金属件干涉处均需保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过车架上

圆孔一般用槽型圈,过车架上、下翼面及半圆孔处用龙骨条。保护的目

的是为了防止车辆的震动,线束与车架或其他金属件磨擦造成线束胶皮

破损,因搭铁产生故障或失火。

4、除后置发动机系列外,线束一般都铺设在车架槽形梁内。

5、线束接插件一定要对插牢靠,防止接插件松动或脱开,造成接触不良。

6、线束不能与高温部件固定在一起,防止烫坏。如有难以布置的情况,需

加以保护。一般采用隔热纸或隔热棉。

7、线束不能与发动机或其他运动件接触,防止线束被卷入造成事故。

8、线束由静止状态向发动机等运动件过渡时,需将线束保留约20mm左右

的运动长度,防止发动机等运动件运动时将线束拉断。

9、线束不能与制动管路、燃油管路捆扎在一起,防止线束短路产生火花造

成气管路漏气和燃油管路漏油,造成制动失效和火灾。一般规定:油管

居下,气管居中,线束居上。

10、线束在捆扎时不可松旷。规定:相邻两线扣之间距离为300mm,在悬空

处应适当加扎线扣。

11、线束捆扎不可偏紧,松紧适度。

12、线束捆扎不可过“死“,应略成”几“字形状。因为绷得太直,当车辆

振动时接线端子松动易造成接触不良,其次在维修时拔、插也会不便。有一个线束捆扎原则:安全比美观更重要。

13、负极线应接在车架上,接触面上的油漆应刮去,露出金属光亮,接触面

与车架接触面间入剧齿垫片。

四、蓄电池:

1、蓄电池是一种存储电能的装置,同时作为汽车的低压直流供电电源。当它与用电负载连接时,便进行放电过程,将存储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当它与充电设备连接进行充电时,又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储起来。

汽车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是普通型铅蓄电池。

2、蓄电池的组成:

蓄电池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外壳、联条、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极柱、加液孔等。

极板:极板是蓄电池最为重要的部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就是由极板和电解液一起进行化学反应来完成的。极板分为正极板和负极板。

隔板:隔板将相互靠近的正、负极板隔开,防止它们相互接触造成短路。

电解液:是蓄电池内部进行化学反应的主要物质,由纯净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联条:将蓄电池各单格电池串联起来,以提高蓄电池的电压。

极柱:各单格电池通过联条进行串联之后,首尾两个单格电池便各有一个极柱作为蓄电池对外连接的接线柱,称为正极柱和负极柱。正极柱周围一般涂上红色作为标记,负极柱一般涂上蓝色或不涂颜色。

3、蓄电池的作用:

(1)车辆起动时,向发动机和其他电器设备供电;

(2)发动机转速较低或停止动转,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过低的情况下,负责向所有用电设备供电;

(3)发动机正常工作,将发电机剩余的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存储起来;

(4)汽车行驶过程中,当用电负荷过大造成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向

用电设备供电;

(5)蓄电池相当于一只电容器,能在发动机转速和负载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稳定发电机的电压,也能在电路瞬时高压时将其吸收,保护电路的安全。

五、充电系统:

1、汽车充电系统主要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和充电状态指示装置组成。发电机是汽车的主要电源。

发动机起动需要很大的电流,起动后蓄电池的电量就会产生不足。充电系统在发动机正常工作后以相对稳定且小的电流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同时向其他供电设备进行供电。

充电过程:发电机将发动机运行所产生的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电压略高于蓄电池电压。当蓄电池电量出现不足时,发电机就向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电量达到饱和时,它的电压就与发电机电压相等,充电结束。

2、发电机:

发电机是由转子总成、定子总成、前后盖、电刷和电刷架、风扇、带轮组成。现在汽车上所采用的都是交流发电机。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原理,发电机内部可看作是一个永久性磁场,当发动机转矩通过带轮传递给发电机转子总成时,转子总成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定子绕组中便产生了交流电动势,这样磁转化为电。

3、发电机电压调节器:

电压调节器是发电机电压的调节装置。发电机的转速是随着发动机的转速变化而变化的,调节器的功用就是在转速发生变化时,自行调节发电机电压,使其保持稳定。

调节器有效防止发电机电压过高烧坏用电设备和导致蓄电池充电过量,同时也防止发电机电压过低导致用电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不足。

4、发电机与蓄电池的连接:

发电机与蓄电池是并连在一起的。发电机的B+标记就是发电机与蓄电池之间的连接线,D+接34#线,是发电机充电状态指示灯,N是一个中性点,可接一个负载或不接,W接转速表或不接。

六、起动系统:

1、起动系统的组成:

蓄电池、点火开关、蓄电池电缆线、磁力开关(继电器或电磁线圈)、起动电动机、起动安全开关。

2、起动的概念:

使发动机在外力作用下由被动旋转过渡到自行运转的过程,起动系统的实质就是驱使发动机曲轴转动,直至它能在自身动力作用下继续转动为止。起动方式有人力起动和电力起动等。

3、起动机:

起动机主要由电动机、传动装置、控制装置三大部分组成。电动机将蓄电池传输的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产生机械转矩。

传动机构作用是在发动机起动时,使起动机的驱动齿轮与发动机的飞轮齿圈啮合,将转矩传递给发动机。控制装置是接通和切断电动机和蓄电池之间的电路。

汽车线束设计之一:整车电路设计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 一、整车电路设计 (一)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汽车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或30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或巧电)。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一般称为ACC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二)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 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 一般根据电器件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计算并确定熔断器容量,可按经验公式:熔断器额定容量=电路最大工作电流÷80%(或70%)。 2.断路器 断路器最大的特点是可恢复性,但其成本较高,使用较少。断路器一般都是热敏机械装置,它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热变形,使触点开闭或自行接通。新型的断路器,使用PTC固体材料作为过流保护元件,它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根据电流或温度的高低断开或接通。这种保护元件的最大优势是当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接通,不需人工调节和拆换。 3.易熔线 易熔线的特点是当线路通过极大的过载电流时,易熔线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5s)熔断,从而切断电源,防止产生恶性事故。易熔线也是由导体和绝缘层构成,绝缘层一般为氯磺化聚乙烯材料,因为绝缘层较厚,所以看。起来比同规格的导线粗。 易熔线一般接在蓄电池直接引出的电路中。易熔线的常用的公称截面有0.3mm2、0.5mm2、0.75mm2、1.0mm2、1.5mm2,甚至还有8mm2等更大截面的易熔线。易熔线的导线线段长度分为(50±5)mm、(100±10)mm、(150±15)mm3种。 易熔线应有明显的标志,当其熔断后,其标志仍应存在以便于更换。易熔线的熔断特性如表1所示。

汽车线束培训教程

线束培训教程 一、电器设备: 汽车主要是由四大部分组成,即:底盘、发动机、车身、电器设备。 以下是电器设备的组成结构图 供电电源蓄电池、发电机 起动系点火开关、起动继电器、起动机 点火系(多见于汽油机上) 照明和和信号装置喇叭、灯具、报警 用电设备仪表装置水温表、机油压力表、燃油电器设备表、转速表、里程表等 辅助电器雨刮器、空调器、预热装置、 音响、防盗装置等 电子控制系统利用微电脑控制的电子 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电喷等 配电控制装置线束、接插件、继电器、电路开关、 电器控制盒、熔断装置(保险)等 二、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汽车电器设备尽管形式多样、结构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概括为: 1、两个电源:汽车上电能供给是由蓄电池和发电机两个直流电源共同来完成的,其供电电压一般为12V或24V。 2、低压直流: 3、并联单线:一般情况下,电器设备与电源之间都是用两根导线连接才能构成回路,而汽车上的电器设备与电源之间只有一根导线连接,另一条导线利用底盘或发动机上的金属体来代替。 4、负极接地:汽车采用单线制后,电源或电器设备的一端必须与金属机体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称为“负极接地”。 总之,用一句话概括为“负极搭铁单线制”。 三、汽车线束: 1、概论: 线束主要是由导线、端子、接插件以及护套等组成,是车辆电器元件工作的

桥梁和纽带,整车电器要达到正常、稳定工作,除了各电器元件的自身质量以外,与线束在车辆上的铺设情况也是密切相关的。 2、汽车线束的分类: 汽车线束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底盘线束、空调线束、加热器线束、ABS线束、发电机线束、启动机线束、蓄电池的正、负极线、特殊配置状态下还有饮水机线、冰箱线、门泵线等。 3、线束铺设的原则及规范要点: 目前,根据现场所生产的车型种类、特征可以看出:前置发动机的线束多铺设在车架槽型梁内,根据用电设备的具体位置确定线束分布,后置发动机的一个总原则就是:右侧铺设加热器线、其他线束多铺设于左侧。 实际上,线束居左居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原则来确认: 线束分一根整体线束,其上又分为若干分支,它们将连接到车辆的电源或其他用电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车辆在向左或向右转向行驶时,两侧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呈琥珀色闪烁状的灯光信号,这就是转向灯。转向灯的线束代号为左侧5#,右侧4#,这样,在铺设线束前,5#线所在的线束就铺设于左侧,4#线所在的线束就铺设于右侧。 以下是助记词便于记忆:“左五右四”或“左单右双”。 线束对于车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线束铺设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工艺规范。请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1、根据车型使用相应的底盘线束。 2、核对流程卡配置,确定特殊配置。 3、所有线束与任何金属件干涉处均需保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过车架上 圆孔一般用槽型圈,过车架上、下翼面及半圆孔处用龙骨条。保护的目 的是为了防止车辆的震动,线束与车架或其他金属件磨擦造成线束胶皮 破损,因搭铁产生故障或失火。 4、除后置发动机系列外,线束一般都铺设在车架槽形梁内。 5、线束接插件一定要对插牢靠,防止接插件松动或脱开,造成接触不良。 6、线束不能与高温部件固定在一起,防止烫坏。如有难以布置的情况,需 加以保护。一般采用隔热纸或隔热棉。 7、线束不能与发动机或其他运动件接触,防止线束被卷入造成事故。 8、线束由静止状态向发动机等运动件过渡时,需将线束保留约20mm左右 的运动长度,防止发动机等运动件运动时将线束拉断。 9、线束不能与制动管路、燃油管路捆扎在一起,防止线束短路产生火花造 成气管路漏气和燃油管路漏油,造成制动失效和火灾。一般规定:油管 居下,气管居中,线束居上。 10、线束在捆扎时不可松旷。规定:相邻两线扣之间距离为300mm,在悬空 处应适当加扎线扣。 11、线束捆扎不可偏紧,松紧适度。 12、线束捆扎不可过“死“,应略成”几“字形状。因为绷得太直,当车辆 振动时接线端子松动易造成接触不良,其次在维修时拔、插也会不便。有一个线束捆扎原则:安全比美观更重要。 13、负极线应接在车架上,接触面上的油漆应刮去,露出金属光亮,接触面 与车架接触面间入剧齿垫片。

汽车线束基本常识

一、什么叫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二、制造汽车线束的体系有哪些? 1、以欧美国家划分,包括中国:使用TS16949体系来对制造过程进行控制。 2、以日本为主:如丰田、本田他们有自己的体系来控制制造过程。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三、汽车线束的常用规格是什么?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 四、汽车线束的材料有哪些? 汽车线束对材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包括其电气性能、材料散发性、耐温性等等,都比一般的线束要求要高,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如方向控制系统、刹车这些重要组件的线束,要求更为严格。 五、汽车线束的功能是什么? 汽车线束从功能上来分,有运载驱动执行元件(作动器)电力的电力线和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的信号线二种。 电力线是运送大电流的粗电线,而信号线是不运载电力的细电线(光纤维通信);例如信号电路用的导线截面积为0.3、0.5mm2。 在电机、执行元件用的导线截面积为0.85、1.25mm2,而电源电路用导线截面积为2、3、5mm2;而特殊电路(起动机、交流发电机、发动机接地线等)则有8、10、15、20mm2不同规格。 导线截面积越大,电流容量也越大。电线的选择,除了考虑电气性能外,还要受到车载时物理性能的制约,因此其选择范围很广。例如,出租汽车上的频繁开/关的车门和跨越车身之间的电线应该由挠曲性能良好的导线构成。在温度高的部位使用的导线,一般采用绝缘性和耐热性良好的氯乙烯、聚乙烯包覆的导线。近年来,微弱信号电路使用的电磁屏蔽线也不断增加。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汽车上的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这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如

自动驾驶线束布置注意事项

自动驾驶集成线束布置注意事项 目前自动驾驶的研发集成已轻熟上轨对集成的安全性、舒适性及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集成车的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从而使大量线束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更有效合理布置和安装成为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集成线束布置为中心,对自动驾驶集成车线束布置注意事项作概要介绍。 一、线束固定点布置合理,固定可靠 (1)根据线束在集成车上的实际分配安装位置,为了避免线束的低垂、移位,考虑线束的重量、固定方式和固定位置的方便性,线束必须有足够、合理的固定点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 (2)据线束的走向、车身的具体形状设置固定点,在没有支点的直线距离上两固定点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在钝角拐点位置可布置一个固定点;在直角拐点需布置两个固定点;锐角拐点在线束中避免出现。 (3)据线束的形状、外径大小选择固定粘扣的类型和大小,并满足承受线束重量的需要。 (4)在和其它线束、电器件连接的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20mm的合适位置,考虑设置固定点,用粘扣和扎带固定。 (5)考虑在支点位置的干线上设置固定点,固定点距离支点不大于100mm。(6)在固定卡扣,粘扣的安装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卡扣,粘扣的安装、拆卸。

二、外观整齐、成束配置 (1)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车身上设计的走线槽),避免线束直接承受压力。驾驶室内不得有线束外露;在可以观察到线束的位置,如:发动机部位,设置醒目的吸引点或醒目的颜色,在此安装的线束不突出、不显眼。 (2)排列方式在投影方向上,按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排列,避免斜线布置。(3)与管路的间隙均匀,与周围零部件的间隙合理。 三、线束避免与周围部件干涉 (1)不直接和车身锐边接触,一要留有间隙,二要增加保护避免车身锐边损坏线束外部绝缘层,导致短路事故; (2)安装在振动或运动部件上时,应视实际情况预留长度。此预留长度根据部件振动幅度、运动件的最大运动行程确定。保证预留长度能够不使振动在线束上转递、不使线束承受拉力。线束长时间承受振动传递或拉力则可能导致线束内部接点/插接件端子间出现虚接现象。如:安装显示屏线束和PAD线束的连接。(3)与运动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应大于20mm,如:前排座椅显示器导线和车门槛条的间隙。 (4)在安装发动机线控处温度大于150℃的线束距离大于50mm。 (5)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使用相同的固定点。 (6)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交叉或接触。尤其是在线束连接部位和油路连接部位,避免线路表面破损短路和油料蒸发密度等条件均达到一定条件时引起火灾。

汽车线束设计

汽车线束设计 及线束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一、整车电路设计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3个部分组成。 1、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2、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

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 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3、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一般根据

线束解析案例

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汽车线束设计及线束使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设计及线束使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设计及线束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笔者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一、整车电路设计 (一)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汽车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 3 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或 30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 ECU 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 ABS 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 IG档或巧电)。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一般称为 ACC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 (二)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 (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 ECU 、 ABS 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 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 一般根据电器件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计算并确定熔断器容量,可按经验公式: 熔断器额定容量,电路最大工作电流? 80% (或 70%)。 2 (断路器 断路器最大的特点是可恢复性,但其成本较高,使用较少。断路器一般都是热敏机械装置,它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热变形,使触点开闭或自行接通。新型的断路器,使用PTC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图

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本设计指南制定了公司乘用车一般整车线束设计开发流程 1.1 该系统综述 汽车整车线束,就是将汽车的电源和各用电器按照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互间的在联系,用导线连接起来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汽车整车线束由于各车型的结构型式,电器设备的数量,安装位置、接线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但有基本的规定 A、单线制 B、各用电器并联 C、有保险装置以保护线路 D、采用单色或双色导线、多色线 1.2 适用围 本指南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 1.3 系统基本组成 整车线束是分布在车体,根据它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各种线束。 线束的基本组成主要由导线、插接器、胶带、波纹管、固定卡、电器盒和固定支架等组成,如下图: 左后组合尾灯 接地 2.设计构想

2.1 设计原则 1、完整正确地体现整车电器系统的功能 2、根据车型的需要设计成整体或分组分段的电线束 3、根据汽车电线束所处的工作环境及在汽车的空间布置合理选择保护层和固定方式 4、选择线束部的电线时要针对用电设备的负载合理选择电线截面积和颜色 5、在设计过程中尽量减少连接点和过渡接头以提高线束质量、改善制造工艺 6、为降低电线电阻和降低电线成本,设计时应避免重复布线,使线的长度最短 7、对汽车上一些电器信号应增加防干扰措施 2.1.1功能要求 1、满足整车装配要求和布置要求 2、为用电器提供电源和搭铁 3、同汽车上某些开关及继电器结合起来实现对电器设备的功能控制 4、把某些传感器和开关信号输送给汽车上的相应控制单元,并把控制单元的控制信 号传递给相应的执行机构 5、电器部的通讯(如CAN—BUS) 2.1.2 顾客要求 1、线束走向整洁、合理,安装牢固 2、方便维修 3、价格低,使用寿命长 4、标识清楚 2.1.3 性能要求 使用寿命:用户正常使用不得少于50万公里或10年(以先到为限) 连接可靠性: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满足Q/YYY.04.030中所规定 工作温度:在-40℃~130℃中的不同温度能正常工作,高低温实验后,线束包扎紧密不松散,可弯曲,端子无退位。 工作环境:耐油、防尘、防腐蚀、防水,线束经耐油实验(耐机油、汽油、玻璃清洗剂)

线束设计规范

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刘震 审核:徐梅 批准:叶树珩 2009—06—20发布2009—06—20实施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线束设计规范 目录 一、接插件的规划与选择 (1) (一)接插件的规划 (1) (二)接插件的选择 (2) 1、接插件的种类 (2) 2、护套选取原则 (7) 3、端子选取原则 (9) 4、线间接插件的选择 (10) 5、与用电设备接插件的选择 (10) 二、线束防护固定与安装 (11) (一)、线束的防护 (11) 1、波纹管 (11) 2、PVC 管 (11) 3、胶带 (12) 4、橡胶件 (12) (二)、线束的固定与安装 (13) (三)、线束布置、包扎的注意事项 (16) 三、导线的选型与规划 (16) (一)、导线的类型 (16) 1、导线的种类 (16) 2、各种导线的名称及工作温度 (18) (二)、导线的选型 (22) 1、导线类型选择 (22) 2、导线颜色选 I

线束设计规范 择 (23) 3、导线选择的其他注意事项 (23) II

线束设计规范 1 线束设计规范 一、接插件规划与选择 (一)、接插件的规划 1、首先需要根据开发车型的用电器布置情况,规划出车型的整车线束大体布置图,其次根据车型配置将布置图尽量细化到用电器,此时暂可不考虑用电器的具体位置,只要区分出大体位置,即机舱、车门、前地板等区域即可。见附图1。 2、依据上面的布置图、车型的配置表,以及各用电设备的具体参数、原理估算出各条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数目。见附表1 附图1整车线束布置示意图 附表1线束间对接的分支回路统计表(根据各车型实际情况增减)

浅析汽车线束设计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08651376.html, 浅析汽车线束设计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 作者:赖继琴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5期 摘要: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汽车线束设计技术的飞跃,研究其对汽车安全性的影响对于提升线束的整体应用效果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相关内容,分析了汽车线束系统设计问题,并研究了汽车线束系统安全性,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汽车线束;设计;安全性;影响 1前言 随着汽车线束设计条件的不断变化,对汽车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但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汽车线束系统设计以及可靠性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便以此为论点,对汽车线束系统设计以及可靠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汽车线束系统安全性的提升是一项较为繁瑣的工程,其必须对汽车线束系统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可靠性把控。例如在线束设计、装配、制作、运输、最终测试、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对可靠性进行严格的把控,而汽车线束系统设计是汽车线束可靠性需要把控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得到重视,同时重视后续的制作以及生产等环节,才能真正的提升汽车线束的可靠性。 3汽车线束系统设计 众所周知,汽车线束设计本身就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其具体是以设计的汽车塑件结构布局为基础,从而进行整车布线。其具体可以分为导线的选择、颜色的选择,端子的选择、护套的选择等等,合理的选择最终决定了合理的线束,经过汽车线束系统的设计,最终实现节省材料、拆装维修方便、布局美观大方的目的。 3.1汽车线束设计原则 汽车电路设计过程中,其设计人员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例如在导线的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颜色符合的导线,选择颜色符合的导线能够在一定程度避免识别出现错误。再者横截面积

汽车线束布置总结-20141127

1、概论: 线束主要是由导线、端子、接插件以及护套等组成,是车辆电器元件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整车电器要达到正常、稳定工作,除了各电器元件的自身质量以外,与线束在车辆上的铺设情况也是密切相关的。 2、汽车线束的分类: 汽车线束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底盘线束、空调线束、加热器线束、ABS线束、发电机线束、启动机线束、蓄电池的正、负极线、特殊配置状态下还有饮水机线、冰箱线、门泵线等。 3、线束铺设的原则及规范要点: 目前,根据现场所生产的车型种类、特征可以看出:前置发动机的线束多铺设在车架槽型梁内,根据用电设备的具体位置确定线束分布,后置发动机的一个总原则就是:右侧铺设加热器线、其他线束多铺设于左侧。 实际上,线束居左居右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原则来确认: 线束分一根整体线束,其上又分为若干分支,它们将连接到车辆的电源或其他用电设备,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车辆在向左或向右转向行驶时,两侧都会有一个或多个呈琥珀色闪烁状的灯光信号,这就是转向灯。转向灯的线束代号为左侧5#,右侧4#,这样,在铺设线束前,5#线所在的线束就铺设于左侧,4#线所在的线束就铺设于右侧。 以下是助记词便于记忆:“左五右四”或“左单右双”。 线束对于车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线束铺设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工艺规范。请认真学习以下内容: 1、根据车型使用相应的底盘线束。 2、核对流程卡配置,确定特殊配置。 3、所有线束与任何金属件干涉处均需保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过车架上 圆孔一般用槽型圈,过车架上、下翼面及半圆孔处用龙骨条。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车辆的震动,线束与车架或其他金属件磨擦造成线束胶皮破损,因搭铁产生故障或失火。 4、除后置发动机系列外,线束一般都铺设在车架槽形梁内。 5、线束接插件一定要对插牢靠,防止接插件松动或脱开,造成接触不良。 6、线束不能与高温部件固定在一起,防止烫坏。如有难以布置的情况,需 加以保护。一般采用隔热纸或隔热棉。 处应适当加扎线扣。 11、线束捆扎不可偏紧,松紧适度。 12、线束捆扎不可过“死“,应略成”几“字形状。因为绷得太直,当车辆 振动时接线端子松动易造成接触不良,其次在维修时拔、插也会不便。有一个线束捆扎原则:安全比美观更重要。

汽车线束设计

汽车线束设计 XX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汽车用电线束现状与发展趋势 The automobile uses electricity the group of lines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 学生姓名: XXXX 专业: 学号: XXX XXXXX XXXXXXXXXXXXX 2000 年 15 月院(系) : 完成时间: 汽车用电线束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 : 汽车线束有“汽车神经”之称,是对汽车进行电信号控制的载体。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题,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汽车线束又有汽车“血管”之称,通常被称为是一辆车的中枢神经系统,其将车载计算机与车辆上的各项相关功能连接在了一起。汽车线束在车内电子技术含量和数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针。关键词:汽车线束、性能、技术 1 汽车线束基本介绍 1.1 汽车线束基本概念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 (连接器) 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汽车线束有汽车“血管”之称,通常被认为是一辆车的中枢神经系统,其将车载电脑与车辆上的各项相关功能连接在了一起。汽车线束在车内电子技术含量和数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1.2 汽车线束的功能在现代汽车上,汽车线束特别多,电子控制系统与线束有着密切关系。有人曾经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微机、传感器与执行元件的功能用人体来比喻,可以说微机相当于人脑,传感器相当于感觉器官,执行元件相当于运动器管,那么线束就是神经和血管了。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

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大揭秘

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大揭秘 线束工艺 在线束二维产品图纸出来以后,要编排线束的生产工艺,工艺是服务于生产的两者密不可分,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一起分析。 开线工艺 开线是线束生产的第一个工位,开线工艺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进度,一旦出现错误特别是开线尺寸偏短,会导致所有工位的返工,费时费力影响生产效率。所以在编制开线工艺是一定要根据图纸的要求合理确定导线的开线尺寸,剥头尺寸。制作开线操作说明书,制作流程跟踪卡。 压接工艺 开线之后的第二个生产工位,根据图纸要求的端子类型确定压接参数,制作压接操作说明书,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需要在工艺文件上注明并培训操作工。比如:有的导线需要先穿过护套后才可压接,它需要先预装导线然后从预装工位返回再压接;还有刺破式压接用到专用的压接工具,这种压接方式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性能。 预装工艺 编制预装工艺操作说明书,为了提高总装效率,复杂的线束都要设置预装工位,预装工艺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总装配的效率也反映出一个工艺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如果预装部分装配的偏少或者装配的导线路径不合理会加大总装配人员的工作量,放慢流水线的速度所以工

艺人员要经常呆在现场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编制出合理的生产工艺。 总装工艺 根据产品开发部门设计的装配台板,设计工装设备、物料盒规格尺寸并将所有装配护套和附件的编号贴于物料盒上以提高装配效率。编制各个工位装配内容和要求,平衡整个总装工位防止出现一点工作量过大,拉下整个流水线速度的情况。要做到工位平衡,工艺人员必须对每个操作了熟于心并现场测算工时,随时调整装配工艺。线束工艺还包括编制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工时测算、工人培训等。 汽车线束主要以端子线为主,焊接,成型的都不太多,所以投资主要是端子机,而且通常来说半自动端子机就完全可以满足了,要全自动的端子机太浪费,还有就是成型机(两万左右一台),测试机,拉力机,脱皮机,裁线机,焊锡机,电子称,冲床 汽车线束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 1)电线剪切将所需各种电线剪切至所需长度 2)端子压接将端子压接至电线上 3)分装subassembly 安装接插件等成为小股分线 4)总装assembly将各种小股分线在大的工装板上组装,用胶带包扎,安装各种保护件(波纹管,保护支架等) 5)检测在专设检测板上检测各个电路是否畅通,外观检测,grommet防水检测等 线束的生产流程就是开线——压接——预装——总装——检验——电测试——打包——发运 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

汽车线束电路原理

汽车线束设计综述 汽车上的电源和各种电气零件通过线束来实现电路物理连接,线束分布遍布全车。如果把发动机比作汽车心脏的话,那么线束就是汽车的神经网络系统它负责整车各个电器零件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线束的故障率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性能,在这里笔者就汽车线束设计、工艺、生产及检验方面的知识同各位同仁探讨一下。 1、电气原理图的设计、计算 汽车线束是全车汽车电气原理的物理表现形式,因此应先有电气原理图再有线束图进而根据线束图生产线束,在设计电气原理图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1掌握《电气设计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和全车电气配置情况; 1.2根据电气负载功率消耗确定熔断器容量大小、计算导线线径并根据负载工作原理和功能要求进行载荷分配,确定电路的保护方式及确定总保险的容量。《电气设计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和全车电气配置情况是由各个汽车制造厂自己制定的,不再多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1.2的相关内容: 1.2.1如何确定熔断器容量大小 熔断器按保护形式分,可分为:过电流保护与过热保护。用于过电流保护的熔断器就是平常所说的保险丝。采用熔断器保护电路时,用电设备的最大持续电流应小于熔断器额定电流的80%。根据每一路的最大工作电流来选定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其关系式为: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每一路的最大工作电流÷0.8。例如:众泰2008右前照灯远光灯功率60w,稳态最大工作电流5A,按此关系式得出熔断器的额定容量为6.25A,考虑到安全系数熔断器容量确定为10A。对于一些感性原件比如点火线圈、怠速步进电机其瞬时自感电动势产生的峰值电流远远超过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熔断器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很大的峰值电流,因此对于带有感性原件的电路一般不考虑自感电动势产生的电流。 1.2.2导线线径的确定 在确定导线截面积时要考虑电压降和导线的发热 (1)用电设备的电流强度为: I=P/UN(P—负载功率; UN—额定电压) (2)导线截面积计算公式为: A=IρL/UVL(I--电流,安培;P---功率,瓦;A—导线截面积,平方毫米;ρ—铜导线电阻率,一般取值0.0185Ω.mm2/m;L--导线长度,米;UVL--导线允许的电压降,伏特) (3)为避免导线过渡发热,应该检查电流密度其公式为: S=I/A

汽车线束设计基础知识word文档

汽车线束设计基础知识 06-04-13 16:06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 、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 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 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 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汽车线束设计之三:插接件的选取设计

万库网——最专业的天下品牌连接器交易平台 万库网——立志于做中国最专业的电子元器件上的连接器“战斗机” https://www.doczj.com/doc/008651376.html,点击进入查看最所有天下品牌的连接器现货库存 插接件是线束的核心部件,插接件的性能直接决定着线束整体的性能,而且对全车的电器稳定性、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插接件的选取设计原则 插接件选取要保证与电器件的良好接触,使接触电阻降为最低,提高可靠性,优先选用双弹簧式压紧结构的插接件。 根据导线的截面积和通过电流的大小合理选择插接件。 发动机舱内对接的护套,由于舱内温度、湿度偏大且存在着很多腐蚀性气体和液体,因此一定要选择防水性护套。 在同一条线束中若用同一种护套,其颜色一定要有区别。 基于汽车外观的整体协调性,在发动机舱中应优先选用黑色或深色的护套。 为减少线束对接用护套的种类和数量,优先选用混合型件,使装配固定方便。 对于要求性能较高的安全气囊、ABS、ECU等用的端子插接件,应优先选用镀金件以保证安全可靠性。 蓄电池接头(电瓶夹)内部为锥体,锥度为1:9;电瓶夹的材料为镀锡铜、镀锌铜或铅锑合金。 不同规格的插接件可承载的电流一般如下:1系列,10A左右;2.2或3系列,20A左右;4.8系列,30A左右;6.3系列,45A左右;7.8或9.5系列,60A左右。 (二)插接件原材料(材质)性能分析

万库网——最专业的天下品牌连接器交易平台 1.护套材质(塑料件) 常用的材质主要有PA6、PA66、ABS、PBT、pp等,笔者总结了它们的具体性能差异,见表2。设计插件时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质,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塑料中添加阻燃或增强材料,以达到增强或阻燃的目的,如添加玻璃纤维增强等。 2.端子材质(铜件) 插接件用的铜主要是黄铜和青铜(黄铜的硬度比青铜的硬度稍低),其中黄铜占的比重较大。另外,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镀层。 万库网——立志于做中国最专业的电子元器件上的连接器“战斗机” https://www.doczj.com/doc/008651376.html,点击进入查看最所有天下品牌的连接器现货库存

汽车线束设计流程

汽车线束设计流程

摘要 (3) 关键词 (3) 第一章 汽车线束简介 (4) 第二章 汽车线束设计主流程图 (5) 第三章 整车电器原理图设计 (6) 第四章 汽车线束三维布置 (15) 第五章 汽车线束二维线束图纸设计 (15) 第六章 结束语 (16)

摘 要 汽车上的电源和各种电气零件通过线束来实现电路物理连接,线束分布遍布全车。如果把发动机比作汽车心脏的话,那么线束就是汽车的神经网络系统它负责整车各个电器零件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可见汽车线束对于汽车线路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电线束的设计必须具有优质的数据传输性能,很高的可靠性,同时要求节省空间,减少汽车自身的重量,要同时达到这些要求这就对汽车线是来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汽车线束设计的综合性能便成为重中之重。笔者根据几年以来从事汽车线束设计工作的经验,结合线束开发在汽车研发项目中的进度,谈谈汽车线束设计的一般流程和设计原则。 本文主要从整车厂线束开发的角度介绍汽车线束的设计流程,介绍线束设计的主要节点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主要的设计流程包括:整车电器原理设计、汽车线束三维布置、二维线束图纸设计、线束的检验等环节主要的工作内容。 关键词:电器原理,设计流程,三维布置,二维线束图纸

一、 汽车线束简介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高级轿车还是普通轿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本文所说的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一般是指12V或者是24V(不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车中的高压线束),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电线束的设计必须具有优质的数据传输性能,很高的可靠性,同时要求节省空间,减少汽车自身的重量,要同时达到这些要求这就对汽车线是来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汽车线束设计的综合性能便成为重中之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