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

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一-----桂枝类方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蜄掄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铴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有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铴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铴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铴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铴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有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铴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铴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有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铴方证:三五不调脉有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铴方证:朽?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兼?,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铴方证:胸背闷痛朽?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勺药知母铴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二-----麻黄类方

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有力,不可一味认作虚,朽?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3)麻黄铴方证: 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宜选用皮肤燥不出汗脉浮紧舌暗淡.

(4)麻黄附子细辛铴方证: 无汗恶寒较明显神萎倦怠感热不热不一定面晦乏泽手足冷脉沉迟细弱舌淡苔白润.

(5)小青龙铴方证: 咳喘鼻塞打喷嚏痰涕量多如水稀背部冷感身恶寒平素无汗咳喘汗.热或不热苔白滑呕渴利噎少腹满.

(6)麻杏石甘铴方证: 发热汗出时多少口渴体温降或高咳喘气急而胸闷苔薄腻干脉数滑.

(7)越婢加术铴方证: 发热恶风汗出渴肌肉酸重浮肿多关节肿痛溲不利越婢加术方证合.

(8)阳和铴方证: 局部无热色苍紫漫肿无头如絮石麻木酸楚不觉痛畏寒喜暖神萎靡.小便清长口不渴皮肤苍白枯憔悴腰脊空痛气短喘阳痿贫血冷枯瘦舌淡嫩脉沉迟细..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三------柴胡类方

柴胡类方

(1)柴胡证: 柴胡证是关健胸胁苦满往热寒.

(2)柴胡体质: 体形偏瘦面暗黄青黄青白乏泽光皮肤干燥肉坚紧舌老暗紫苔正常舌不淡胖脉弦细情绪好时饮食香.胸胁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颈肩酸:月经不调少腹痛经前乳胀痛经联经血有块经色暗四肢常冷烦拘挛.

(3)小柴胡铴方证::上腹痞痛胸胁满发热持续往热寒纳差口苦心烦呕苔黄白腻脉多弦.

(4)柴胡桂枝铴方证: 柴胡体质见自汗鼻塞腹痛关节酸肌肉挛.桂枝体质胸胁满纳差喜呕伴心烦苔薄白或薄黄腻舌质暗红或暗淡.

(5)柴胡桂枝干姜铴方证: 往寒热胸胁满或恶风自盗汗食欲差口渴现溲不利便溏软心烦胸腹动悸多梦耳鸣失眠苔白厚舌面干或见咳嗽胸骨痛柴胡桂姜服之痊.

(6)柴胡加龙骨牡蛎铴方证: 精神症状明显幻觉易惊失眠舌红苔黄厚腻脐腹动悸感能够治谵语亦可愈癫痫..

(7)四逆散方证:柴胡证敏感疼易紧张手常冷腹胀腹疼痛胸胁征阳性舌质坚老暗舌有紫点而脉弦.

(8)血府逐瘀铴方证: 痛位多固定出血紫黑易凝烦躁发狂神不安舌质紫暗面晦暗.柴胡体质伴瘀血此方投之诸疴痊.

(9)逍遥散方证: 逍遥散胸胁满胸胁痛腹胀兼经前乳房胀痛经头痛连经期不调往热寒舌淡红苔薄白食欲差浮肿见.

(10)大柴胡铴方证: 大柴胡铴有四看体壮肩宽颈短一般多见中老年上腹胀痛按尤甚轻则不适抵抗感重则压痛肌紧张呕吐恶心嗳气伴舌质坚老苔黄厚抑郁紧张不得眠便秘尿黄或下利舌燥脉滑见黄疸.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四--------大黄类方

大黄类方

(1)大黄证:腹满腹痛拒按,便秘腹抵抗感,身热有汗易兴愤,烦躁精神不安。舌质红而坚老,舌苔焦黄干燥。

(2)大黄体质:肌肉坚紧体壮实,脸红油光面腻滞唇厚暗红苔厚干血脂痰唾液粘稠.血压偏高头昏晕喜凉畏热胸中闷食欲旺盛口苦干腹有压痛抵抗感.

(3)大承气方证: 坚满拒按腹胀疼烦躁谵语神失清便秘粘液脓血便潮热汗出舌焦干(唇舌焦干潮热汗)脉实有力君须记.

(4)桃核承气铴方证: 少腹急痛按之甚出血紫黑易凝如狂不安大黄证舌燥舌唇面暗红。

(5)大黄庶(按)虫丸方证: 少腹胀满硬块疼面色晦暗消瘦形脉象细涩舌暗紫肌肤干燥如甲鳞.

(6)茵陈蒿铴方证: 黄疸色鲜尿黄短胸闷烦躁身热汗.

(7)防风通圣散方证: 发热无汗头昏痛疮疡肿毒目赤肿痒疹舌厚干腻腹胀便秘胸腹闷.

(8)大黄附子铴方证: 腹痛剧烈大便秘面晦无华神萎磨汗出恶寒手足冷舌干资老苔白腻胁下偏疼脉弦紧大黄附子温下宜.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五---------昏缥类方

昏缥类方

(1)昏缥证及昏缥体质:体重溲约肢麻痹,自汗盗汗恶风袭,溃疡久不敛,脓水稀。

面色黄白红隐隐,黄暗乏泽肉松弛,目少精彩面无华,腹软舌淡胖苔润。遇风冷易过敏鼻塞易感咳嗽喘。大便稀或干后溏食欲不振腹易胀易浮肿多足肿手足麻木用之灵.

(2)玉屏风散方证: 易感冒喷嚏头身痛畏风自汗浮肿便溏溲短玉屏风.

(3)防己昏缥铴方证: 浮肿下肢甚汗多尿少恶风肌肉痛膝肿关节痛.

(4)昏缥桂枝五物铴方证: 肢有力动不灵肌萎麻木酸痛自汗浮肿淡恶风.

(5)昏缥建中铴方证: 慢性腹痛喜温按形寒恶风自盗汗身重面萎或浮肿脉象虚大舌暗淡.

(6)补中益气铴方证: 昔肥今瘦面萎黄舌淡质嫩体瘦长身倦发热恶寒风各种下垂泻秘肛头痛昏晕胁微满自汗浮肿溲约良.

(7)补阳还五铴方证: 身痛不遂肢麻自汗恶风浮下(即下肢浮肿)舌质淡胖暗紫脉象沉缓细涩.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六---------石膏类方

石膏类方

(1)石膏证: 烦渴喜饮恶热汗舌面干燥无津见脉象洪大浮滑兼.

(2)白虎铴方证: 高热烦躁神不清强烈渴感石膏证.

(3)白虎加人参铴方证: 白虎铴证兼神萎状态较差脉有力屡经发汗口渴甚适用热盛气津亏,或无大热与大汗慢性病渴饮为主推.

(4)白虎加桂枝铴方证: 无寒但热或热渴恶风烦疼在骨节舌质多暗红汗出多不彻.

(5竹叶石膏铴方证: 热汗渴嗽呕神萎憔悴瘦舌红少苔舌面干脉虚数.

(6)消风散方证: 疹块瘙痒渗液久烦躁热盛口渴有浮肿倾向溲不利方用消风效优.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七--------黄连类方

黄连类方

(1)黄连证: 黄连证多躁烦神不清身热感或见心悸或失眠;胃脘痛朽?痞或兼呕恶或下痢舌质红或暗红舌面干质坚老舌苔黄腻厚

或薄.

(2)阳热体质: 体强健面潮红或见红黑油光容目多眵充血睛口唇舌质红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舌质坚苍腹肌紧焦虑好动易烦躁喜凉恶

热喜冷饮肤疮疖腹痞闷口干口苦失眠梦.

(3)黄连解毒铴方证: 焦虑抑郁烦不安面红出血唇红暗黄连舌所必见朽?按之痞痛感.

(4)黄连铴方证: 烦悸热汗恶风脘痞呕泻腹痛舌苔厚腻质暗红.

(5)小陷胸铴方证: 上腹胸胁痛拒按舌红苔黄腻必见或便秘或恶心咳嗽气急痰黄粘右寸脉滑好经验感谢经方大家园!

(6)泻心铴方证: 出血倾向吐衄血脉实有力数而滑便秘脘痞黄连舌面部潮红烦躁加.

(7)黄连阿胶铴方证: 心中烦不得眠面苍神萎口咽干手足热口舌烂朽?痞腹痛连小便短耳鸣

头昏现舌红苔腻黄剥裂脉细数出血倾

向血证兼.

(8)香连丸方证: 腹痛胀重里急痢下粘臭脓血疾舌质暗红苔黄腻方用香连丸最宜.

(9)左金丸方证: 舌红苔黄呕酸苦嘈杂脘腹胁胀疼.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声诀之八---------干姜类方

干姜类方

(1)干姜证:痰唾尿便无臭稀,畏寒喜热精神萎,口不干渴舌质淡,舌腻白滑或灰黑。

(2)理中铴方证:胸满腹胀呕吐利,食欲不振朽?痞,口不干渴多涎速,畏寒喜温精神萎,舌淡苔白厚或腻,更见大便是溏稀。

(3)桂枝人参铴方证:理中铴证又恶风,发热自汗关节疼,脉象浮大朽?痞,舌淡偏暗或嫩红。

(4)大建中铴方证:干姜舌,必见证,腹胀剧痛阵发性,手足逆冷汗清唾,呕吐腹鸣见肠型。

(5)甘姜苓术铴方证:体形肥胖久居冷,干姜舌为必见证,全身倦怠好浮肿,腰下冷感酸重疼。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九------附子类方

附子类方

(1)附子临床应用范围:病中多汗四肢冷,恶寒脉沉心音微,脉象沉弱腹满痛,吐利伴见手足冷,舌苔白滑血压降,关节剧痛兼肿胀。年老体弱慢性疾,腰膝酸软更有力,足背浮肿兼畏寒,四肢逆冷肌肉挛,心肾功能不全疴,夜尿频多脉沉弱。

(2)阴寒体质:形体偏胖肌肉松,精神萎靡有倦容,肤燥乏泽面黄晦,或见浮肿目无神,唇舌干枯暗胖淡,肢冷畏寒倦喜暖,好静恶动便稀溏,口不干渴溲清长。

(3)附子证:倦卧欲寐精神萎膝下清冷畏寒厥脉象极细若有无或按至骨脉沉伏脉细如丝细弱脉或忽浮大脉力无.

(4)四逆铴方证: 细软沉伏脉微弱或浮大中空有力得畏寒肢厥下身冷嘲热讽精神萎靡欲寐卧,舌体胖嫩舌质暗苔腻白滑或杰干.

(5)四逆加人参铴方证: 神萎肢厥而恶寒食欲不振便溏兼朽?痞硬或腹胀脉微弱沉迟舌苔干.

(6)真武铴方证: 真武铴证神亦萎下身清冷倦欲寐更见畏寒四肢冷脉微弱沉伏细弱推.

(7)阳虚水饮证: 阳虚水饮立不稳心悸气躲?瞤晕体困嗜睡四肢重腰痛关节动不灵溲少便溏腹痛胀或见呕恶面肢肿或见喘咳清稀痰面黄舌胖苔滑润.

(8)附子泻心铴方证: 里急后重便不通脘痞上腹部胀疼甚或昏厥心烦乱舌苔黄腻额冷汗或有肢冷血压降脉沉微弱兼恶寒.

中医十大类方方证歌诀之十--------半夏类方

半夏类方

(1)半夏证:面黄或灰暗,呕吐恶心感,舌苔滑或腻,精神过敏兼。

(2)小半夏铴方证:恶心呕吐口不渴,口多清涎嗽痰多,朽?振水胸膈满,苔白滑腻较厚疴。

(3)温胆铴方证:呕恶口苦口粘,易惊多梦失眠,心慌舌苔滑腻,可见精神不安。

(4)大半夏铴方证:朝食暮吐胃反证,呕吐涎沫惟枯容,朽?痞硬大便干,苔薄厚腻舌淡红。

(5)半夏厚朴铴方证:精神刺激咽异感,胸闷气塞咳嗽喘,胸闷痰多或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看其舌苔白厚腻,询其口内腻而粘。

(6)半夏白术天麻铴方证:眩晕头痛重压感,浮肿易汗肉松软,大便偏溏腹鸣胀,舌大淡红苔腻兼。

(7)半夏泻心铴方证:恶心呕吐腹泻鸣,上腹满闷胀疼轻,舌苔薄腻或黄腻,烦躁内热失眠梦。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一位自学中医的买书录 我买了许多有关《伤寒论》的书,迄今为止我觉得最有用的是这几位的书,对我的用方思路起到了关键作用,提供给大家参考。 一、郑钦安(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郑钦安医书阐释》:有关阴阳的判断,各种症状的讲解补充(主要是三阴症)是很好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大家一定要详看,多看。一般来说,市面上对某种症状老是治不好的,换个思路来一用就灵。 二、张锡纯(对本草经有实际验证的临床实战家)《中药亲试记》:觉得张氏最好的部分是在这本书,其他《伤寒论讲义》和《屡试屡效方》仅初看) 三、胡希恕(真正的伤寒大师和有专长的宗师)《张仲景用方解析》《百年传承---胡希恕那本》,另其《伤寒论讲稿录音》那本还没买:六经辨证的思路直接影响我对疾病症状的判断和讲解。 四、李可(真正的伤寒大师和临床实战家)《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个是破格救心汤的使用;二是用量上遵守汉代量度;三是一日内连续进攻的思路都深深影响了我。这本书我也是一看再看,越是碰到危症我越是信任这本书,因为这是中国目前绝无仅有的专门碰大症的书,非常有价值。 五、黄煌(真正的伤寒大家和有专长的宗师,当前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代表性人物)《中医十大类方》《经方的魅力》《50味药证》《药证与经方》《经方沙龙第一期》《经方一百首》(还没买到):每一本书

都有价值,建议每一个学中医的人都从黄师的书开始看起,最容易入仲景门且可以直接实践,对初学者的信心有极大的提升作用,而且有此“沙龙论坛”作为普及经方的阵地,所以说黄师是当今最有能力普及经方的人。黄师对体质学说的研究树立了自己专长的方向,历史上没有哪位医者能象黄师那样把体质讲得那么明白。 六、陈瑞春《伤寒实践论》和《陈瑞春论伤寒》:提供自已伤寒用方的经验,值得借鉴。 七、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和《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对火神派的用方思路作了很好的总结。 八、闫云科《临证实验录》:都是经方治病,值得借鉴。 九、余国俊《名医师承讲记》两本书:对经方使用部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非经方部分只粗略看,因为不容易总结。 十、张步桃《小中药大功效》(二):原来没注意他,后来随手翻阅时才知道他也是经方家,看来(一)也要找来买。这本书有个特色是讲药物是哪一科的植物,类似的有什么,主要有什么作用,是本草学的补充。 十一:马正大《妇科证治经方心裁》:最大的特色是专讲妇科用经方,实在难得,我虽然看得少,但这么有专长的书以后肯定会借鉴他的经验(我现在经验最少的就是治妇科)。 其他的还有: 《十年一剑全息汤》:主要是整体观的思路,据此思路我还曾想过把六经主方:桂枝汤、白虎汤、小柴胡汤、理中汤、四逆汤、乌梅

麻黄类方的运用

麻黄类方的运用 学经方,是需要经验共享的。所以,我一直主张大家有经验要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共同提高。今天呢,我也来介绍一些临床应用的经验,还有一些我收集到的资料,主题是讲一讲麻黄类方的临床应用。在座都有不少临床高手,在麻黄的应用方面你们都有独到的经验,我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麻黄方的重视。关于麻黄麻黄是我们中国一种传统的发汗药、平喘药、利水消肿药,同时也是一种兴奋剂。大家知道,冰毒主要来源于麻黄,是从麻黄素里面提取的。在经方中间,麻黄方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伤寒论》里面麻黄方有14张,《金匮》里有13张,像其中的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都是经方中的重要方剂。麻黄这味药,大家确实都很害怕用,尤其我们江苏苏州这一带,用麻黄非常小心,不敢多用。记得我学医的时候,老师也反复强调,麻黄不能过量,用五分、八分,用一钱。还有人不敢用麻黄,只是用麻黄水来煎煮浸泡大豆黄卷来代替麻黄使用。因为确实有用麻黄以后导致虚脱的病例。清人许仲元《三异笔谈》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一个五岁的孩子,生肺风,一开始先用麻黄三分没有效果,然后加量加到五分,五分又不行,到第三诊他用七分,好,这个七分麻黄下去以后,这个小孩额汗如珠,脉已脱矣,结果赶快

用人参、五味子、牡蛎、龙骨来救脱。后来一查原来用的药,哦!前面两诊用的麻黄都是假麻黄,第三回才是真麻黄,真麻黄七分就已经过重了。这个医话提示真麻黄发汗确实非常厉害。清代陆定圃著的《冷庐医话》也说当时有个医生,看宋代许叔微的《伤寒九十论》,非常喜欢,奉为秘本。他见许叔微擅用麻黄汤,他也学着用。一个女子热病无汗,他就用麻黄汤,结果病人汗出不止,最后人死了。在美国,麻黄是禁用的。为什么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麻黄是作为减肥药被广泛使用的。美国的胖子非常多,减肥在美国是一大行业,他们用麻黄减肥,但是没有按照我们中医使用麻黄的指征来使用,结果出了问题。九四年美国的一次网球赛上有一个妇女死亡,后来一查,发现与服用一种含有麻黄的减肥药有关。美国FDA通报后,一律禁止使用麻黄。不仅美国禁止,在澳大利亚,在英国,麻黄都是禁用的。但是很多医生搞到麻黄以后照用,因为麻黄确实是好药,不会用麻黄的医生不是好医生。附子是可爱的,麻黄也是很有魅力的。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麻黄要安全地使用麻黄,首先要对适用于麻黄的体质要进行甄别。麻黄是什么样的人用的?我们必须看张仲景的原文。张仲景很多的条文表面上看上去是个症状,其实他是指一种疾病或者一类疾病,甚至有的是指一种体质状态。譬如说麻黄,张仲景用麻黄是用来治疗黄肿的。黄肿黄肿,这是麻黄的主治,这是安全使用麻黄有效使

方剂歌诀完整版

方剂歌诀完整版解表剂 辛温解表 :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 小小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麻黄芍药同。 辛凉解表 :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扶正解表 :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泻下剂 寒下 :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 ;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温下 ;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 ;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 :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润下剂 :

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逐水剂 :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 舟车丸: 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 :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攻补兼施 新加汤;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 :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法可宗。和解剂 和解少阳 ;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蒿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柴胡达原饮: 柴胡达原槟朴果,更加苓草枳壳和,青皮桔梗荷叶柄,豁痰胸宽截疟疴。调和肝脾 :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疏肝健脾功最奇,调经再把丹栀入。 : 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腹又痛,治在泻肝又实脾。调和肠胃 ; 半夏泻心配连芩:千姜枣草.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清热剂 清气分热 :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方剂趣味歌诀

方剂歌诀趣味记忆 麻黄汤干妈贵姓?――甘麻桂杏 桂枝汤桂芝要炒姜枣。――桂枝药草姜枣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风白草细,芩川*苍生 加味香苏散陈兄生娇子,老象慢惊风。――陈芎生艽紫,老香蔓荆风 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梗芥前*百草园。 桑菊饮荷花根,巧接杏,桑果。――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银翘散荷梗连根叶似伞,豆花接穗杆如牛。――荷梗连根叶**,豆花芥穗甘*牛。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升麻葛根汤申麻哥炒芍药――升麻葛草芍药 柴葛解肌汤姜大哥拾柴草,秦姐抢白芍――姜大葛石柴草,芩桔羌白芍。 败毒散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活芎参茯草梗,二胡枳壳羌*。 再造散再造桂枝汤,欺负穷人抢新房。――再造桂枝汤,芪附芎人羌辛防。 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薇荷枣草豉葱。 泻下剂 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黄厚枳实硝 大黄牡丹汤黄涛担冬瓜忙――黄桃丹冬瓜芒 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附 温脾汤为姜大人父子干杯――*姜大人附子甘* 三物备急丸三物备急大豆酱――三物备急大豆姜 麻子仁丸二人要小承气――二仁药小承气 济川煎止泻当用生牛肉――枳泻当*升牛肉 黄龙汤大承气+当草人 增液承气汤皇帝卖元宵――黄地麦元硝 十枣汤达吉愿找谁?――大戟芫枣遂? 舟车丸将军清晨牵牛,急随元花相情郎。――将军青陈牵牛,戟遂芫花香轻榔。 和解剂 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芩柴草大夏人。 蒿芩清胆汤青竹如碧玉,黄羚下子沉。――青竹茹碧玉,黄苓夏枳陈。 四逆散四逆菜籽是草药。――四逆柴枳*草药。 逍遥散小姚嘱咐魏生将薄荷当柴草烧。――逍遥术茯煨生姜薄荷当柴草芍。 痛泻要方臣,痛泻烧住房。――陈痛泻芍术防。 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芩连参草枣半姜。 大柴胡汤胡琴伴姜嫂,找将军只是打豺虎。――胡芩半姜芍,枣将军枳实大柴胡。 防风通圣散小华说:江姐当住大石桥,借河山勤防马熊。――硝滑芍:姜桔当术大石翘,芥荷山芩防麻芎。疏凿饮子陆大夫当用木通,泽泻治疗秦货郎目赤。――陆大茯*木通,泽泻*秦活榔目赤。 清热剂 白虎汤白虎精食母肝――白虎粳石母甘。 竹叶石膏汤厦门人煮食干净米。――夏门人竹石甘粳米 清营汤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翘连花玄生丹麦竹犀。 犀角地黄汤岳母牺牲――药牡犀生。 黄连解毒汤秦连山黄柏解毒。――芩连山黄柏解毒。 普济消毒饮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凯旋。――陈升翘拦截牛马,柴僵芩国老*玄。 凉膈散黄老将军巧捉萧何子。――黄老将军翘竹硝荷栀。 仙方活命饮北国风光佳天下,赤芍没想金银花。当用陈皮造白纸,解毒活血溃坚夸。――贝国风*甲天*赤芍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

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 一《中医基础理论》 二、《中医诊断学》 (一)四诊: 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 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 (二)望诊: 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 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 (三)切诊: 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 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 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 4、晋·王叔和《脉经》 (四)辨证: 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 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

方剂方歌(已整理)

1、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草与芎, 汗本于阴芩地妙,分经论治此方宗。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建奇功。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扶正祛邪——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温下—— 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用补兼泻,攻下寒积温脾阳。润下——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 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 3、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 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夏竹茹,碧玉赤芩枳陈辅, 清胆利湿又和胃,少阳湿热痰浊除。调和肝脾——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滞力能堪。 逍遥散 逍遥散用当归久,柴苓术草加姜薄, 肝郁血虚脾气弱,调和肝脾功效卓。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配黄连,干姜人参草枣全, 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4、清热剂

经方100首

1、甘草汤: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2~24 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炙甘草。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11、小建中汤: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15~20g、牡蛎20~30g。水煎服,日三次。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2.自汗、盗汗。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三次。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4.舌体胖大、苔白滑。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水煎温服,每日三次。1.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2.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声。3.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1.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头眩心悸。2.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3.舌质淡,苔白滑。 16、五苓散: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水煎服,分三次。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17、防己黄芪汤: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二次。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8、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g、生姜20—30g、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3次。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米醋

经方100首方证汇总

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舌红苔黄,脉滑数。 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方证: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中医十大方剂

1.六味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 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麦味地黄丸-若肺肾阴虚出现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滋肾养肺的 麦味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麦冬、五味 子两味药。 知柏地黄丸-出现睡觉出虚汗,口干舌燥,春秋季节手脚掌脱皮等症状,可以使用在六味 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而形成的滋阴降火。 杞菊地黄丸-若肝肾阴虚引起眩晕,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眼晴干涩,经常用电脑引起的视 疲劳等,可以使用滋肾养肝,比六味地黄丸 多加了枸杞子和菊花。 桂附地黄丸-适用于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若阴虚症状较重,达到阴虚火旺的 地步,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 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 第一,是有湿热的人, 第二,阳虚的人,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 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 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 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 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比如金匮肾 气丸就是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

2.银翘散表热证:荷牛豉草,連根梗葉花穗全吃了 薄荷 6g牛蒡子 9g 淡豆豉 6g 生甘草 6g 连翘 9g (芦)苇根 6g 苦桔梗6g 竹叶 6g 银花 9g 荆芥穗 6g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 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2.逍遥散 嘱咐将薄荷当柴草烧 术茯姜薄荷当柴草芍 组成:白术、茯苓,烧生姜, 薄荷,当归,柴胡,甘草,芍药(白) 【功用】疏肝解郁,健脾和营。【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丹栀)加味逍遥散 丹枝嘱咐将薄荷当柴草烧 丹栀术茯姜薄荷当柴草芍 【组成】牡丹皮,山栀(炒) 白术(炒),茯苓, 茯苓,烧生姜, 薄荷,当归,柴胡,甘草, 芍药 【功用】养血和营,清肝健脾。 【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

趣味方剂歌诀完美版

1..麻黄汤(《伤寒论》) 歌诀: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平咳喘, 伤寒无汗服之宜。 趣记: 干妈贵姓? 对照: 甘麻桂杏? 2..桂枝汤(《伤寒论》) 歌诀: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风寒表虚一方通。 趣记: 贵嫂炒姜枣。 对照: 桂芍草姜枣。 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歌诀: 九味羌活地防风, 细草苍芷芩川芎; 外感寒湿里蕴热, 发汗祛湿清里功。 趣记: 强风百草细, 秦川有苍生。 对照: 羌风白草细, 芩川一苍生。 4..小青龙汤(《伤寒论》) 歌诀: 小青龙用桂芍麻, 干姜细夏草味加; 外感风寒内停饮, 温肺化饮效甚夸。 趣记: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对照: 芍姜味麻甘辛夏桂。 5..银翘散(《温病条辨》) 歌诀: 银翘散主风热疴, 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 发热咽痛服之瘥。 趣记: 荷梗连根叶似伞, 豆花接穗杆如牛。对照: 荷梗连根叶———, 豆花芥穗甘一牛。 6..桑菊饮(《温病条辨》) 歌诀: 桑菊饮中桔杏翘, 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 风温咳嗽服之消。 趣记: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对照: 荷花根翘桔杏桑国。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歌诀: 麻杏甘石汤法良, 辛凉宣泄有擅长; 邪热壅闭气喘急, 清肺平喘效力强。 8..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 歌诀: 人参败毒茯苓草, 枳壳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时行感冒有奇功。 趣记: 活熊身伏草埂, 二虎只可强攻。 对照: 活芎参茯草梗, 二胡枳壳羌—。 9..大承气汤(《伤寒论》) 歌诀: 大承气汤用芒硝, 枳实大黄厚朴标; 泻热救阴功偏擅, 急下阳明有数条。 趣记: 皇后只是笑。 对照: 黄厚枳实硝。 10..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歌诀: 金匮大黄牡丹汤, 桃仁瓜子芒硝襄; 肠痈初起腹按痛, 苔黄脉数服之康。 趣记: 黄涛担冬瓜忙。

中医十大方剂

1.六味地黄丸 【成份】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麦味地黄丸-若肺肾阴虚出现潮热,盗汗,两颧发红,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滋肾养肺的麦味地黄丸,比六味地黄丸多了麦冬、五味子两味药。 知柏地黄丸-出现睡觉出虚汗,口干舌燥,春秋季节手脚掌脱皮等症状,可以使用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知母、黄柏而形成的滋阴降火。 杞菊地黄丸-若肝肾阴虚引起眩晕,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眼晴干涩,经常用电脑引起的视疲劳等,可以使用滋肾养肝,比六味地黄丸多加了枸杞子和菊花。 桂附地黄丸-适用于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若阴虚症状较重,达到阴虚火旺的地步,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 注意事项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那么,什么人不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呢第一,是有湿热的人, 第二,阳虚的人,阳虚的诊断指征是舌 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 的,下肢发凉,怕冷,尿是清长 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 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比如金 匮肾气丸就是这个作用)。

第三,脾胃功能弱的人,

2.银翘散表热证:荷牛豉草,連根梗葉花穗全吃了 薄荷 6g牛蒡子 9g 淡豆豉 6g 生甘草6g 连翘 9g (芦)苇根 6g 苦桔梗6g 竹叶6g 银花 9g 荆芥穗 6g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 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2.逍遥散 嘱咐将薄荷当柴草烧 术茯姜薄荷当柴草芍 组成:白术、茯苓,烧生姜, 薄荷,当归, 柴胡,甘草,芍药(白)

方歌歌诀

方歌歌诀 1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 4.香苏散 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5.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无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6.止咳散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宣肺疏风止咳痰,姜汤调服不必煎。 7.正柴胡饮 正柴胡饮平散方,芍药防风陈草姜,轻疏风邪解热痛,表寒轻证服之康。 1.2辛凉解表 1.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 辛凉宣肺清热良,邪热雍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4.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 5.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起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 1.3扶正解表 1.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3.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助阳解表代表方,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4.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2 泻下剂 2.1寒下 1.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2.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泻热破瘀散结肿,肠痈初起腹痛康。肠痈初起腹按痛,尚未成脓服之消。 3.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用硝黄,甘遂为末共成方,专治水热结胸证,泻热逐水效非常。 2.2温下 1.大黄附子汤 金匮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温下治法代表方,寒积里实服之康。 2.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 2.3润下 1.麻子仁丸

大国医陈文伯国家级名老中医

陈文伯是中国中医临床大家,两次被评为国家级名老中医。 我们或许可以将医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床医生,另一类是“学院医生”。临床医生的日常工作就是给患者看病,并且随着日积月累,直至晚年,在民间声誉卓著,医术进入化境,就像陈文伯一样。“学院医生”主要是在大学做医学教育工作,他们将学生集中起来,规模化、标准化地传授通用的知识,每年都会有批量的学生毕业,年复一年,桃李满天下,就像一些知名的大学教授。 有的人会问,医学大学的老师也经常在医院上班,他们不但有医学理论,同时也有医学实践,不就是具有双重优势?如果是说西医,我非常认同。而对中医来说,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西医采用的是标准化的治疗方法,不同的人只要得了同样的疾病,往往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因此,西医适合集中教学,统一授课,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的学生。相反,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认为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经常会出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现象。这就导致中医无法进行统一的、集中的和和大规模的教学。一对一的传统的“师带徒”方式,是中医最好的教学方法。 因此,中医世家往往医术不凡,他们拥有代代相传、秘而不宣的治疗妙法。

陈文伯的医术传承充满传奇。他出身于中医世家,父亲是北平平民医院中医眼科名医陈明。1949年6月,13岁的陈文伯正式拜师京城名医陈世安。这是中国传统的“师带徒”的学医方式。陈世安曾是北平国医学院董事、北平平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陈世安的老师,是宫廷御医陈估家。 俗话说,中医不治喘,西医不治癣。可见中医很难根治哮喘,但是,陈文伯的老师陈世安,恰恰是因为治好了京城大富人家宝贝女儿的哮喘,赢得了美满婚姻。这个京城大富人家姓徐,解放前在北京拥有八大饭庄,一间大烟馆,一家盐厂,还有一间烧制瓷器的宫廷玉窑厂。徐家有一小女,已经20岁出头(姑娘在解放前算大了),因为身患哮喘,一直没有出嫁,在家帮父亲管帐,是个严格的女管家。 有一次,陈世安跟徐家三爷一起吃饭,席中还有不少朋友。徐三爷说,世安,为治我家小妹的病,所有的人我们都找了,西医找了,中医更别提了,全找过了,现在就只剩你了。陈世安听了心已经有些把握,开玩笑地问,如果我把你家小妹病治好了,怎么办? 徐家小妹管账,非常严谨,兄长们拿点钱出来不容易,自然希望小妹尽快嫁出去,方便花钱。于是徐三爷对陈世安说,你若真的治好了,我们跟父亲商量,把小妹聘给你。 陈世安为什么有把握治徐家小妹的哮喘呢?因为陈世安师傅是宫廷御医陈估家,医术高超,传给陈世安一个秘方,名叫保元汤,专治

方剂歌诀

妙用竹沥豁痰丸,桔草射干茯苓前,归杏枳壳定咳喘,知天蒌冬配石斛。冲和发背痈疽毒,冷热相凝此药敷,行气疏风能活血,紫荆独芷芍菖蒲。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二冬星贝茯神苓,菖志勾藤翘桔陈,制定饮名生铁落,丹玄参共酒煎吞。金沸草能去表寒,涕清喷嚏咳痰涎,复花芥芍前胡草,法夏麻荆咳可全。厚朴麻黄小青龙,去桂芍加麦杏膏,重于养正轻利水,主治喘满显其功。苁蓉菟丝覆盆归,川芎牡蛎与乌贼,五味防风芩艾床,肾气虚漏此方随。 升麻鳖甲治疫毒, 蜀椒甘草雄黄涂, 阳毒面赤斑如锦, 咽喉脓肿望可除。 乌鲤鱼汤水气医, 四肢浮肿橘桑随, 白术葱茎赤小豆, 先服鱼汤药后施。 妇人良方小温经, 人参芎归桂通阳, 芍药甘草缓急痛, 莪丹牛膝引血良。 甘草附子汤 术附甘兮二两平, 桂枝四两亦须明, 方中主药推甘草, 风湿同驱要缓行。 防风通圣大黄硝, 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绕。 肝脉浮弦参甲榔, 吴萸桔夏白沫痰, 姜枳前胡宣肺气, 神经痉挛用延年。 芍药勾藤木耳汤, 苣蝎麻草李蚕僵。 痢久不愈阴血伤, 驻车丸是最佳方, 连胶姜炭当归入, 虚坐努责腹痛康。 油脂粪便气阴虚, 沙麦连梅芍草参。 五法合一甲亢汤, 芍梅木瓜柴莲肉, 沙麦石斛同白术, 和阳熄风用桑栀。 补肝病久虚弱症, 归芎熟地木瓜宜, 萸肉山药五味子, 独活白术共枣仁。 荆防肾炎赤芍药, 半莲舌草槐地榆, 湿热之毒壅三焦, 苔腻脉滑肿胀消。 滋水清肝六味增, 柴芍栀归酸枣撑, 滋阴降火清肝热, 阴虚齿衄此方珍。 清暑益气参草芪, 当归麦味青陈皮, 曲柏葛根苍白术, 升麻泽泻姜枣随。 苍耳散治鼻渊病, 苍耳辛夷芷薄葱。 取渊汤中玄母归, 柴胡山栀辛夷并。 化肝煎将肝气化, 青陈白芍效不差, 泽泻利浊土贝母, 丹皮栀子结热下。 枇杷清肺枇杷叶, 参草黄连桑白皮, 黄柏同煎食远服, 肺风讽刺尽皆宜。 消痤汤用升麻君, 牛角生地共为臣, 白皮白芷白附子, 黄柏草蟾芩枇杷。 行滞畅便姜连梅, 青皮木香榔壳宜, 楂曲莱菔生白术, 温清泻燥法兼施。 竹皮大丸 呕而烦乱乳中虚, 二分石膏与竹茹, 薇桂一分草七分, 枣丸饮服妙徐徐。 金水六君熟地煎, 当归二陈与相参,

经方100首方证解答

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g 、生甘草6-12g ,水煎服,分二次服用。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 、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方证:1. 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 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 24g 、炙甘草6-12g ,水煎服,一次顿服。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方证:1. 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 舌红苔黄,脉滑数。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 、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 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 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 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方证:1. 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 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桂枝10-15g、芍药15- 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15- 20g、牡蛎20-30g。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1. 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2. 自汗、盗汗。 3. 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 每日三次。 方证:1. 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 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从单味药物治病,逐渐发展到方剂治病,这一过程是初级向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方剂学作为一门学科,也是循序渐进的,是伴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临床经验的积累,逐渐完善起来的。从《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开始,经过汉朝《伤寒杂病论》,唐朝《千金要方》,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到明清时期的《普济方》、《医方集解》等方剂代表著作的出现,方剂学已经发展成熟。尤其是方剂的数量急剧增加,当时《普济方》中已记载了61739首方剂。面对浩如烟海的方剂,如果不能科学地分类,不能举一反三,我们将无法记忆、无法掌握。特别是给后来人学习方剂带来了困难。因此,方剂必须分类。 在方剂的分类方法上,历代医家见仁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对众多的方剂进行归类,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方剂分类法。其中主要有“七方”说、按病证(脏腑、病因)分类、按主方(祖方)分类、按治法(功效)分类、综合分类等。 一、“七方”之说 “七方”之说,源于《黄帝内经》。其记载“七方”虽早,但并无具体的分类内容,至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序》提出:“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这时才明确提出“七方”的名称,并将《内经》的“重方”改为“复方”,后世又引申其义,将“七方”称为方剂的分类法之一。所谓大方,是指药味多或药味少而用量大,以治疗病邪较盛之证或下焦疾患的方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药味多而用量小,以治疗病邪较轻之证或上焦疾患的方剂;缓方是指药性缓和,气味较薄,用于一般慢性虚弱病证,需长期服用治疗的方剂;急方是指药性猛峻,气味较厚,用于病势危急,须迅速治疗急于取效的方剂;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合用而治疗较为复杂病证的方剂。由此可见,“七方”应当是古代的一种组方理论。虽然迄今尚未见到按“七方”分类的方书,但“七方”这种以病邪轻重,病位高下,病势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体强弱作为方剂分类的方法,对后世的方剂分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病证分类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