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1、病原微生物检查的标本种类。

血液、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尿液、呼吸道标本、粪便、泌尿生殖道标本、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2、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常见病原体。

定义: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通常医院感染相关症状或体征出现在患者入院48h之后。

细菌为最常见病原体,如G-b、MRSA、MRSCON、厌氧菌、真菌等正常菌群亦常引起医院感染

3、重要的耐药菌及耐药机理。

耐药菌:ESBLs、MRS

耐药机理:

1.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透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如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2.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如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失效

3.与抗生素结合靶位(亲和力)的改变,使抗生素的作用下降,如MRS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4.其他,如主动外排系统(泵出机制)等,如四环素耐药葡萄球菌

4、ESBL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挨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在体外试验中可使三代头孢和氨曲南抑菌圈缩小,但并不一定在耐药范围,加入克拉维酸可使其抑菌圈扩大

临床对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药物敏感

由质粒介导,往往由普通的β-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

临床意义:ESBLs阳性,表明该菌耐所有 -内酰胺酶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而不管体外药敏结果为耐药或敏感。

5、MRSA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应同时认为耐所有青霉素类,复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亚胺硫霉素。

6、细菌耐药性检查的主要方法。

K-B法药敏试验

尿液及肾功能:

1、尿液理化检查的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

pH(5.5~6.5):尿pH降低:酸中毒、高热、糖尿病、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尿pH增高: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

比重(1.015~1.025):肾脏稀释-浓缩功能。比重增高: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尿崩症。

尿蛋白(<0.12g/24h):蛋白尿(>0.12g/24h):主要见于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中毒性损伤、高血压、DM、SLE。

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肾小球疾病、狼仓性肾炎、小管间质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吸烟。

尿葡萄糖测定(-):血糖增高性疾病:DM、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急状态(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血糖不增高性疾病(肾性糖尿):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妊娠。

酮体测定(-):酮体血症(血中KET↑性疾病)。

尿胆红素测定(-):阻塞性黄疸:胆囊癌;肝原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病毒性性肝炎。

尿胆原测定(-/弱阳性):增高: 溶血性黄疸、肝源性黄疸;下降:阻塞性黄疸。

硝酸盐(-):阳性:尿路感染。

RBC(0~3/HP): >3/HP :Rbc尿。肾性Rbc尿(肾性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非肾性Rbc尿(非肾性血尿):泌尿道肿瘤,如肾、膀胱肿瘤;泌尿道结石,如肾结石。尿路感染。

WBC(0~3/HP或0~5/HP):中性粒细胞增多:尿路感染、肾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淋巴细胞增多:肾移植排斥反应、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单核细胞增多:急性间质性肾炎;浆细胞增多:多发型骨髓瘤(肾病型).

2、肾小球性蛋白尿与肾小管性蛋白尿的鉴别。

3、尿蛋白电泳的意义。

中分子及高分子量蛋白尿主要反映肾小球的病变

低分子蛋白尿可以是肾小管及间质的病变,或是溢出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往往是病变波及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

4、尿沉渣检查的主要指标RBC、WBC、上皮细胞、管型、结晶

5、肾性血尿与非肾性血尿的鉴别。

6、管型的形成机制及主要类型。

形成条件:①原尿中蛋白增多(白蛋白和T-H蛋白)②肾小管的浓缩和酸化(蛋白浓度升高变性沉淀酸化)③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形成机制:尿液在肾小管中停留很长时间,原尿中的蛋白在肾小管中浓缩酸化凝胶化形成管型,通过肾小管排出体外

颗粒、RBC、WBC

7、肾功能检查的主要指标有哪些肾小球:GFR、清除率、血清尿素、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

8、肾小球滤过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GFR定义: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Ccr定义: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ml/min).即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临床意义:用以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

9、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检查的意义。

血清肌酐:如果机体肌肉的容积无明显变化,内源性肌酐的生成量是相对恒定的,每天每20g肌肉代谢产生1g肌酐。血液中的肌酐主要是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很少分泌也基本上不吸收,故通常忽略不计。因此在外源性肌酐稳定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肌酐浓度可作为检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之一。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

尿素氮:肾脏疾病引起非蛋白氮升高时,以尿素氮升高最为明显;尿素由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体外,当肾实质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尿素氮升高,故临床上作为肾脏功能检查的常规项目。

10、肾小管功能的检查指标。

近端小管功能:β2-微球蛋白测定、 1微球蛋白测定(功能损害早期指标)

远端小管功能:肾脏稀释-浓缩功能试验

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检查:

1、脑脊液标本的采集要求。

腰椎穿刺

①细菌学检查

②化学或免疫学检查

③细胞学检查

2、脑脊液检查的主要理化指标及其变化。

颜色红色:CSF中有血液

?黄色:除脑及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外,在脑脊髓肿瘤所致脑脊液滞留、黄疸病人CSF也可呈黄色。

?米汤样:由于白(脓)细胞增多,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铜绿、肺链、甲链感染所致脑膜炎

?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肉瘤

透明度水样透明

? 混浊、微混 ?

毛玻璃样混浊

凝固物 正常CSF 静置24h 不凝 ? 化脓性脑膜炎时,CSF 静置1-2h 可有凝块 ?

结核性脑膜炎时,12-24h 液面可形成纤细的薄膜

CSF 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①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时中度增高;病毒性脑膜炎时轻度增高 ②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轻度增高 ③

脑部肿瘤:明显增加

葡萄糖测定 ①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时,因细菌分解葡萄糖,CSF 葡萄糖显著减少;结核性脑膜炎时亦可减少,但无前者显著;病毒感染及脑脓肿时无显著变化 ② 颅内肿瘤 ③

低血糖

氯化物测定 ① 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减少,可降至102mmol/L 以下 ② 化脓性脑膜炎时轻度减少

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多属正常

3、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

4、 精液、前列腺液、白带检查的主要指标。

精液:记录精液量、颜色、透明度、粘稠度和是否液化。显微镜检查包括精子计数、活动力、活动率、形态 前列腺液:WBC 个数/HP 、RBC 个数/HP 、卵磷脂小体、精子、上皮细胞 白带:外观、pH

5、 粪便颜色改变的意义。 白:完全梗阻性黄疸 黑:上消化道出血

6、 粪便显微镜检查的主要指标。 细胞(WBC 、RBC 、巨噬细胞、肿瘤细胞)、食物残渣、寄生虫卵及原虫、结晶

7、 粪隐血的临床意义。

正常人为阴性

各种消化道有出血时阳性

消化性溃疡时呈间断性阳性,阳性率为40-70% 消化道肿瘤(如胃癌)呈持续性阳性,阳性率达95% 8、 粪便病原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分离培养细菌,找到病原体。 血常规检查

1、 红细胞检查的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参考范围

鉴别要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非炎性积液 炎性、肿瘤、化学或物理性刺激

外观 淡黄,浆液性 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

透明度 透明或微混 多混浊

比重 低于1.018 高于1.018 凝固 不自凝 能自凝 粘蛋白定性 阴性 阳性

蛋白定量 <25g/L >30g/L

葡萄糖定量 与血糖相近 常低于血糖水平

细胞计数 常<100×106/L 常>500×106

/L

细胞分类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 根据不同病因,可以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为主

RBC、Hb相对性增多:严重呕吐、频繁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症绝对性增多:生理性:高原居民、运动。

病理性:肺气肿、肺心病、紫绀型先心、真红

RBC、Hb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

病理性减少:造血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贫

造血功能障碍→再障、MDS、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RBC破坏增多→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

RBC丢失过多→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RBC数、Hb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2、白细胞主要检测参数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分类

3群5类:中性、嗜酸、嗜碱、淋巴、单核

3、白细胞分类及与疾病的关系p73-79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50-70%

增多:生理性:初生儿、妊娠、分娩、饭后、运动、疼痛、恐惧等各种应激反应

病理性:急性感染或炎症:化脓性感染常见

严重组织损伤:手术、心肌梗死

急性失血、溶血

急性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

减少:白细胞减少< 4 ×109 /L

粒细胞减少症< 1.5 ×109 /L

粒细胞缺乏症< 0.5 ×109 /L

某些感染:流感、麻疹、风疹、伤寒

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缺

理化损伤:射线、氯霉素、抗肿瘤药

自身免疫性疾病:SLE

脾功能亢进:各种脾肿大

?核象分析:核左移、核右移

核左移:外周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类白血病

核右移:正常人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者为主,若中性粒细胞核5叶以上者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贫,应用抗代谢药,炎症恢复期,疾病进行期突然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形态分析:正常、异常(中毒、分叶过多、遗传)

正常形态:细胞体呈圆形,直径为10-13um。胞质丰富,染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淡粉红色中性颗粒。核形弯曲呈杆状的称杆状核。核呈分叶核的称分叶核。

形态异常:

1)中毒性改变:严重传染性疾病,如猩红热、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

大小不均、中毒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

2)分叶过多:巨幼贫、应用抗代谢药物后

3)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派-赫畸形、切-希综合征、奥-赖畸形、May-Hegglin畸形

2)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0.5-5%

增多: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寄生虫病

某些传染病:猩红热急性期

皮肤病:银屑病、湿疹、天庖疮

某些恶性肿瘤及血液病:何杰金病、实体瘤、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伤寒、应用激素、应激状态

3)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0-1%

增多:过敏性疾病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恶性肿瘤转移癌

4)淋巴细胞(lymphocyte)20-40%

生理性增多:儿童,出生4-6天淋巴细胞在白细胞的比例可高达50%,6-7岁后逐渐降低

病理性增多: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风疹

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

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单

减少:放射线、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病

5)单核细胞(Monocyte)3-8%

增多:某些感染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活动性结核

某些血液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减少:再障、肿瘤浸润骨髓以及由于其他血细胞增多引起的相对性减少

骨髓细胞学检查复习重点

1、骨髓检查的适应征及禁忌症

适应证:①造血系统疾病②某些血液病及其相关疾病③某些寄生虫感染性疾病④恶性肿瘤骨髓转移(协助诊断)⑤某些类脂质沉积病(协助诊断)⑥不明原因的贫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痛等患者

2、骨髓标本采集

先做凝血时间,血友病禁做

取材部位:髂后、髂前上棘

骨髓液采集:一般不超过0.2ml

骨髓涂片:迅速推片3-5张

3、骨髓的五级增生

4、骨髓象结合血象分析的意义

1)辅助诊断鉴别诊断判断疗效

5、正常骨髓象的意义

1)增生活跃

2)粒系占总有核40-60%,其中原粒<2%,早幼粒<5%,中幼粒、晚幼粒各<15%,杆状核>分叶核,嗜酸<5%,嗜碱<1%。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

3)幼红约20%,其中原红<1%,早幼红<5%,中幼红、晚幼红各约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成熟RBC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4)M:E 2~4:1

5)淋巴细胞约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

6)单核<4%,浆<2%

7)巨核7~35个,多为产板巨。

6、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名称及主要临床意义p86-89

1)过氧化物酶染色:过氧化物酶(POX)存在于髓系细胞胞质中,阳性:急粒(AML-M3)

2)酯酶染色:特异性酯酶(SE)粒细胞特有,阳性:急粒(NaF抑制试验阴性)

非特异性酯酶(NSE)粒、单核

单核细胞酯酶:单核细胞特有,阳性:急单(NaF抑制试验阳性)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胞质中,急性细菌感染、慢粒急转、中性粒类白血病反应、再障升高。

4)酸性磷酸酶:毛细胞白血病

5)糖原染色:自中幼粒阶段,阳性↑。巨核系、血小板强阳性。

急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强阳性

慢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阴性

红系细胞恶性增生:显著增强;良性增生:阴性

6)铁染色: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非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N/↑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占幼红15%以上

MDS:铁粒幼细胞↑

7、骨髓病理学检查的意义

1)较全面地衡量造血细胞增生程度

2)当纤维组织增多及骨质增生时易发生“干抽”

3)协助某些血液病的诊断

4)活检比涂片能较早期地预测疾病的预后

5)活检可观察重要的骨髓组织学变化

8、正常骨髓的组织形态学

造血组织、骨质、间质

9、不同类型贫血的鉴别(重点)p93-95

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重点)p99-101

1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重点)p103-104

1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概念p105

由于获得性骨髓造血干细胞受损导致一系、二系或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并伴有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的一组疾病。1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

急性型ITP:血象:血小板极重度减少

骨髓象:幼巨核细胞增多,产板巨显著减少或缺乏

慢性型ITP:血象:多次检查血小板明显减少

骨髓象:颗粒巨增多为主,产板巨显著减少或缺乏

14、溶血性贫血筛选检测实验p110-11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血清结合珠蛋白(Hp)、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 test)、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15、自身免疫性溶贫的实验p115

抗人球蛋白试验

16、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p117

1)是否为溶血性贫血

2)溶血部位

3)溶血原因

17、ABO血型的分型、鉴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多为IgM,妊娠或输不相容血液后产生IgG

鉴定方法:正向定型、反向定型

临床意义:输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器官移植

18、Rh血型的抗原、抗体,鉴定方法和临床意义

抗原:D

抗体:天然抗体少,多为免疫性抗体

鉴定方法:正向定型法

临床意义:输血、新生儿Rh溶血病

19、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用于输血前验证有无血型鉴定错误。查明有无不规则抗体、亚型、免疫性抗体及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

血栓与止血

1、血小板的止血机制及主要检查实验

1)粘附:血小板膜糖蛋白Ib/IX-V(GP Ib-IX-V)、内皮下组织、vWF(内皮细胞合成分泌)

2)聚集: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Fg(介导)、Ca ——第一聚集相,可逆

3)释放:ADP、A TP、TXA2、5-HT、PF4、B-TG、vWF、TSP ——第二聚集相,不可逆

4)血管收缩:释放的TXA2、5-HT使血管收缩

5)血块收缩:血小板收缩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2、主要的凝血因子及参与的止血途径内源性:FXII外源性:FIII共同:FII(凝血酶原)、FI(胶原纤维原)

3、一期止血障碍和二期止血障碍及其各自的筛选实验

一期止血障碍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的出血病。血小板计数(PL T)、出血时间(PT)

二期止血障碍指凝血因子缺陷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内源性凝血系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外源性凝血系统)

4、纤维蛋白的形成过程,相关的主要疾病及实验室检查血友病A:缺乏FVIII;B:IX,C:XI

5、主要的抗凝物质及其机制

1)A TIII:抗凝血酶III:灭活IIa, VIIa, IXa, Xa, XIa, XIIa,占总抗凝作用的50%-67%HCII: 肝素辅因子II:灭活IIa, Xa

2)蛋白C(PC)系统:灭活FV a、FVIIIa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1抑制TF-FVIIa、TFPI-2 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和胰蛋白酶

4)其它抗凝蛋白

6、纤维蛋白原的降解过程的标志物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浆D-二聚体测定

临床意义:继发性纤溶症(如DIC)为阳性或增高,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2005年农业部令第53 号) 依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治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

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育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

男人分四类

男人分四类 男人能分类,答案是当然能,有个男人向一位高僧问禅。高僧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禅,在常人看来,高深而玄乎,令人难以近前。高僧将这高深而玄乎的学问,解释得随手拈来平易浅近,这是对禅的精深理解。 “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随大流”。毕竟我们是社会中的人,不是单个的个体,我们需要大家的理解与帮助。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仅仅是进化论的理论,也是对人际关系的一语破的。 如果说,个人是棵大树,那么人际关系就是土壤。我所在的城市,政府机关的中层领导“全部落地”,实行聘任制,由群众打票,过半票者当选,只有民主,没有集中。结果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几位平时工作有力度有能力的干部落选了。几个政绩平平的“老好人”当选了。领导十分无奈地谈:“没招啊,民意不可违,谁让他们平时人际关系差呢 有人将社会上的男人分成四类,第一类是有本领没脾气的人,这类人钟灵毓秀太少了;第二类是有本领有脾气,这类人多数人对他们敬而远之不买帐;第三类人,没本领没脾气,这类人多数是墙上草随风倒,没主见、没意见,没偏见、没远见,属于拎个茶缸,溜进会场,假装记录,跟着鼓掌的那批人;第四类人,是没本领有脾气,大米饭泡酱油,剩下俩钱去温柔,基本是认为打老婆也是一种娱乐的男人,扯闲

话也是消遣的那类女人。整天里无所事事,唯恐天下不乱,给他们定义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有他有时反而更碍事。 人群之中有左、中、右,同样一个单位4类人同时存在。第一类人清高自在,闲云野鹤,悠哉游哉,与世无争,活得有滋有味,平淡有趣;第二类人,也清高,也眼高,目空一切,性情恣肆,最易得罪人,也是别人怀恨在心、端枪伺机射杀这人;第三类人,就是两个字“活着”。第四类人,最可怕。属于吃不到葡萄,连葡萄秧都给你拔了的那拨人,看不得任何人 好,所有人的成就,都是他们眼中的愤怒,嘴中的怨言,别人没能耐时,瞧不起人家,有能 耐时,又嫉妒人家。 做为想有作为的人,要想在第四类人中周旋,实在是不容易,但这类人又是一个不少的数字,因此,舍弃自己的部分利益,和这类“小人”达到一种趋同态势,显得尤为不容易和重要。日本柔道也有个“柔顺”理论,即对手想搬倒你时,你不能刚硬,一定要像柳枝一样柔软,才不至于一下子被对方背过来摔倒。 弦不能绷得太紧,绷得太紧一定会折;同理,瞧不起任何人的人,也一定不会有市场,即使你自己做了领导,手下同样也需要各类人等,一个人能捻几根钉,还是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别人吃饭时你唱歌,别人唱歌时你睡觉,那睡得着吗?别人睡觉你唱歌,找打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 5 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地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医学教`育网整理、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鮰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其他动物病病原微生物:犬瘟热病毒、犬细小病毒、犬腺病毒、犬冠状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综合症病毒、水貂阿留申病病毒、水貂病毒性肠炎病毒.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四、四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是指危险性小、低致病力、实验室感染机会少地兽用生物制品、疫苗生产用地各种弱毒病原

第四类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表

第四类食品经营许可现场核查表 (适用于糕点店、饮品店、小餐饮) 经营者名称: 地址: 核查日期: 主体类别:□糕点店;□饮品店;□小餐饮(标明具体种类) 经营项目:□糕点类食品制售(□含裱花类糕点);□自制饮品制售(□含自酿酒)□热食类食品制售;□冷食类食品制售(□含烧卤熟肉);□生食类食品制售 1

核查内容核查和评价方法编 号 核查项 目的重 要性 结果判定 符合不符合 不适用(合 理缺项) 1.选址选择有给排水条件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 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 围之外。 1 *** 2.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半成品制作、成品加工、餐具与工用具(含容器) 清洗消毒、原料存放、售卖等功能区。食品加工处理各功能区均在室内。 2 *** 进行冷食类、生食类食品、裱花类糕点制作,应分开设置操作专间。 3 *** 同时经营糕点类食品和自制饮品的,应分别设置相应的专用操作场所。 4 ** 各功能区分区较为明确,基本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 局。糕点成品存放场所(或区域)应与其他场所相对分开。 5 ** 3.食品处理区地面、墙壁、天花板与给排水地面平整、光滑、无裂缝。粗加工、餐具与工用具清洗消毒等场所有给排水系统。 6 *** 墙壁应当采用无毒、无异味、不易积垢、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粗加工、半成品制作、餐具与用 具清洗消毒等场所有1.5m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7 ** 天花板不渗水,无脱落、破损。8 * 4.清洗、清洁、保洁设施根据加工品种和规模,设一个以上的原料清洗水池(容器)。使用容器代替水池的,应设固定 的有给排水设施的操作台。 9 *** 配备能正常运转的餐具与工用具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其大小和数量能满足需要。使 用容器代替水池的,应设固定的有给排水设施的操作台。 10 *** 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用具的清洗水池(容器),其位置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11 * 食品原料清洗、餐用具清洗消毒以及清洁工用具清洗水池(容器)分开专用,并以明显标识标明 其用途。 12 ** 除清洁工用具专用水池(容器)外,其它水池容量不得小于0.08立方米。13 ** 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具、工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记明显,易于清洁。14 ** 2

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 1、病原微生物检查的标本种类。 血液、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尿液、呼吸道标本、粪便、泌尿生殖道标本、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2、医院感染的定义及常见病原体。 定义: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通常医院感染相关症状或体征出现在患者入院48h之后。 细菌为最常见病原体,如G-b、MRSA、MRSCON、厌氧菌、真菌等正常菌群亦常引起医院感染 3、重要的耐药菌及耐药机理。 耐药菌:ESBLs、MRS 耐药机理: 1.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抗生素不能或很少透入细菌体内到达作用靶位,如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2.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如产生β-内酰胺酶,使抗生素失效 3.与抗生素结合靶位(亲和力)的改变,使抗生素的作用下降,如MRS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4.其他,如主动外排系统(泵出机制)等,如四环素耐药葡萄球菌 4、ESBL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挨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 在体外试验中可使三代头孢和氨曲南抑菌圈缩小,但并不一定在耐药范围,加入克拉维酸可使其抑菌圈扩大 临床对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药物敏感 由质粒介导,往往由普通的β-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 临床意义:ESBLs阳性,表明该菌耐所有 -内酰胺酶类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而不管体外药敏结果为耐药或敏感。 5、MRSA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应同时认为耐所有青霉素类,复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亚胺硫霉素。 6、细菌耐药性检查的主要方法。 K-B法药敏试验 尿液及肾功能: 1、尿液理化检查的主要指标及临床意义。 pH(5.5~6.5):尿pH降低:酸中毒、高热、糖尿病、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尿pH增高:碱中毒、膀胱炎、肾小管性酸中毒。 比重(1.015~1.025):肾脏稀释-浓缩功能。比重增高:肾前性少尿、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比重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尿崩症。 尿蛋白(<0.12g/24h):蛋白尿(>0.12g/24h):主要见于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中毒性损伤、高血压、DM、SLE。 尿微量清蛋白(<30 mg/24h):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指标。肾小球疾病、狼仓性肾炎、小管间质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吸烟。 尿葡萄糖测定(-):血糖增高性疾病:DM、内分泌功能亢进:如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应急状态(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血糖不增高性疾病(肾性糖尿):家族性糖尿、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妊娠。 酮体测定(-):酮体血症(血中KET↑性疾病)。 尿胆红素测定(-):阻塞性黄疸:胆囊癌;肝原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病毒性性肝炎。 尿胆原测定(-/弱阳性):增高: 溶血性黄疸、肝源性黄疸;下降:阻塞性黄疸。 硝酸盐(-):阳性:尿路感染。 RBC(0~3/HP): >3/HP :Rbc尿。肾性Rbc尿(肾性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非肾性Rbc尿(非肾性血尿):泌尿道肿瘤,如肾、膀胱肿瘤;泌尿道结石,如肾结石。尿路感染。 WBC(0~3/HP或0~5/HP):中性粒细胞增多:尿路感染、肾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淋巴细胞增多:肾移植排斥反应、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单核细胞增多:急性间质性肾炎;浆细胞增多:多发型骨髓瘤(肾病型). 2、肾小球性蛋白尿与肾小管性蛋白尿的鉴别。

病原微生物考试复习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细菌素: 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代谢产物,对同源种或近似种才2、有拮抗作用;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3、细菌的L型: 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4、R质粒:是一种细胞质性的质粒,这种质粒具有使寄主菌对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抗菌素或磺胺剂产生抗药性的基因群,使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5、F质粒:编码细菌的性菌毛。可以通过接合在供体和受体间传递遗传物质。 6、消毒:消除和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因子,但是不一定能杀死全部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7、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要求比消毒高,以杀死细菌芽孢为指标。 8、抑菌:抑制体内或者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9、内源性感染:指引起感染的病原体来源于自身的体表或体内的正常菌群,多为条件致病菌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菌群失调症等引起。 10、外源性感染:是指由来自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 11、病原菌在有机体间的传播方式有、直接方式、间接方式、媒介方式 12、垂直传播:是指存在母体的病原体经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13、水平传播:病原体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 14、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15、吞噬细胞杀菌过程有:识别、吞噬、消化。 16、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体液中的异组球蛋白,由巨噬细胞、肠上皮细胞,肝和脾细胞等产生。 17.破伤风梭菌: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18.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因其透明,不易着色,故又称苍白螺旋体。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在中国发病率又有所回升。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分获得性梅毒与胎传梅毒。 19.支原体:是一类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支原体无细胞壁,形态上呈多形性,可通过除菌滤器,由于他们形成有分支的长丝,故称为支原体 20.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若细胞缺乏病毒复制的必要条件(如酶类、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不能合成本身成分;或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这样的病毒感染称为顿挫感染。 21.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严重改变,某些病毒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这类病毒称为缺陷病毒。 22.辅助病毒:缺陷病毒与其他病毒共同感染细胞时,若其他病毒能弥补缺陷病毒的不足,使之增殖出完整病毒,则称这种有辅助作用的病毒为辅助病毒。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可以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23.类病毒(植物病毒):是无蛋白质外壳保护的游离的共价闭合环状单链RNA分子,侵入宿主细胞后自我复制,并使宿主致病或死亡。

23、第四类义务教育办学标准.

一、《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试行) 甘政办发【2012】23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甘肃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评估和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依据,是我省兴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基本标准,改建、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参照执行。学校应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标准,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第三条本标准适用于省内各普通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含民办)。非完全小学(教学点)办学基本标准由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参照此标准制定。 第四条本标准实施应遵循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本标准的实施;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负责本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学校设置与规划 第五条义务教育学校设置和布点应立足当地实际,结合当地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做到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并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第六条农村中小学根据适龄就学人口、地理特点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设置,按照方便学生、资源优化、注重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村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支持在山区、偏远地

区建设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农村初中原则上以乡镇为单位设置,人口在3万以上或者初中学生数在800人以上的乡镇可以设置1所初中,人口不足3万的或者初中学生数在800人以下的乡镇由各县市区统筹设置初中。 第七条城市中小学校布点必须与城市扩建和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时,应充分考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新建住宅区或者居民点应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和人口出生率进行测算,配套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原则上15—2万人设置1所全日制小学,2—3万人设置1所全日制初中。 第八条农村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农村初中规模一般不少于18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市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24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初中规模一般不少于18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九条新建学校应按照“四个集中”原则(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远离物理、化学的污染源和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移动通讯基站。学校不应与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医院传染病房和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垃圾场及公安看守所等场所毗邻。学校所用土地应由当地政府以行政划拨形式取得。 第十条学校必须按规定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校园设计应结合当地的地域坏境、地形地貌、民族生活习惯和传统等因素,突出校园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力求做到布局合理、区域分明,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用地。教学、图书、实验用房不宜沿主要街道建筑红线或公路干线布置,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田径场地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与教学用房的纵向轴线垂直布置;田径场、球场的长轴均宜南北向布置;如受地形限制,田径场必须设在教学用房的南面或北面时,一定要与教学用房保持25米的距离,并设置绿化屏障。学校还应根据师生的流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B.μ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5、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中毒性疾病是( A ) A、猩红热 B、淋巴管炎 C、丹毒 D、咽峡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BCD ) A.支原体 B.螺旋体 C.立克次体 D.放线菌 E.真菌 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BDE ) A.肽聚糖 B.荚膜 C.脂多糖 D.鞭毛 E.菌毛 —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是:( ABCE ) A.脂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磷壁酸 E.肽聚糖 4.与医学关系密切的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 A.热原质 B.外毒素 C.抗生素 D.内毒素 E.吲哚 5.属于细菌侵袭性的物质有:( ACE ) A.荚膜 B.细菌素 C.菌毛 D.热原质 E.透明质酸 6.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那些:( ABC ) A、形态变异 B、毒力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基因变异 E、生长特性变异 7、以下可以用于皮肤消毒的消毒剂是:( ABC ) A、2%红汞 B、%高锰酸钾 C、70-75%乙醇 D、10-20%漂白粉 8.引起化脓性感染的革兰阳性球菌有( ABC )

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名录整理

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要求 更多相关文章时间:2006-6-14,点击:655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娄峥葛平 200052 临床微生物检验是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微生物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检验过 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 检验报告。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无误,应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控 制是全面质量管理内容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分析中这一阶段,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确保检验结果正确。影响分析中阶段的因素很多,现就其主要因素和我们采取的质量控制要求分析如下: 一、人员的资格及操作熟练程度 由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所有试验都是中度或高度复杂的试验,其特点为①不能完全脱离手工;② 以定性试验为主;③主观判断机会较多。在操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变化,因而人的资历、专 业经验、检验能力、操作熟练程度尤为重要。 CLIA 88 曾对不同实验室检验人员做出规定:中度复杂 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应经过训练,能进行检验,并有标本收集、合理使用仪器以及评价检验结果有效性 的能力;高度复杂实验室的检验人员必须是检验专业毕业的学士、硕士或博士,是有资格的、接受过 培训并能进行相应检验的人员。国内对不同技术职称人员提出的要求是高级职称人员应掌握国内外先 进技术,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状况,独立解决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有较强的处理复杂工作的能力,能正确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组织参与危重病人抢救,参与会诊、技术咨询、仪器试剂的选 择和论证;中级人员应熟悉同内外先进技术,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状况,独立解决一些关键技术 问题,有处理复杂工作的能力,能正确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参与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技术咨询;初级人员应了解国内先进技术、专业发展的前沿状况,在上级人员指导下解决一般技术问题,能 正确解释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参与技术咨询。 为了保证检验质量,对接受过一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上岗人员要进行定期的考核,以测试他们的检验能力及操作熟练程度。考核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是明确地告诉操作人员,让其有思 想准备;另一种是不通知对方,将考核样品混同日常检验样品作为常规工作。考核内容可针对检验项 目的某一环节。考核样品可以是商品化的质控品,也可由实验室制备。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哪种样品,重要的是不得将考核样品作“特殊对待”,而应当作常规工作处理。每个检验人员都要接受继续教育,接受新的专业理论,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掌握新型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不断提高检验水平。 二、操作手册 ( 作业指导书 ) 实验室应具备一本包括所有检验项目操作方法与质控方法的操作手册,由高年资人员编写。不同 级别的医院应根据各自实验室的条件与所开展项目,制定切合实际的操作手册。编写时尽可能参照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内外参考文献中的相应部分,使方法标准化、规范化。 操作手册生成后应经室主任批准签字,注明日期,并放置在工作场所,以便翻阅。手册中任何改变均 应有科主任批准签字注明日期。一旦科室领导更换应由现科室主任批准签字,注明日期。停止使用的 操作手册副本应保留二年后再予销毁。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操作手册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 险分级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附件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与风险分级 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相应风险等级为I级~IV级。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V级(个体高风险,群体高风险),即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传播,一般为不能治愈的病原体(如Smallpox virus)。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患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问传播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Ⅲ级(个体高风险,群体低风险),即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如Salmonellatyphi、prion)。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Ⅱ级(个体中风险,群体有限风险),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构成严重危险的病原体。实验室暴露很少引起致严重性疾病的感染,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相应的风险等级为I级(个体低风险,群体低风险),即不会使健康工作者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如非致病性生物因子)。其中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修改版)

微生物学练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型. 2.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的细胞器.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3.非细胞型微生物含有两种类型核酸,既含DNA,又含RNA.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病原体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支原体 B.放线菌 C.白色念珠菌 D.细菌 E.病毒 2.下列病原体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立克次体 B.衣原体 C.噬菌体 D.螺旋体 E.支原体 3.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噬菌体 B.酵母菌 C.流感病毒 D.细菌 E.真菌 【X型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细菌 B.放线菌 C.支原体 D.衣原体 E.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新型隐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真菌 D.放线菌 E.立克次体 四,名词解释 1.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2.菌株(strains of bacteria)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某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细菌细胞壁最基本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除了有肽聚糖外,还有____________.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菌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___________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二,判断改错题 1.普通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菌的形态,其放大的最佳倍数是400倍. 2.一个芽胞发芽成无数个繁殖体. 3.细菌的中介体具有拟线粒体的功能. 4.细菌的L型是指细菌细胞膜缺陷型. 5.细菌细胞膜含有固醇类物质. 三,选择题 【A型题】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E.包膜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的作用是 A.抗吞噬作用 B.溶血作用 C.毒素作用 D.侵袭酶作用 E.粘附作用 3.细菌核糖体的分子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E.80S 4.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为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芽胞 E.包涵体 5.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霉菌 B.腮腺炎病毒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下列中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荚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蛋白 C.肽聚糖 D.脂多糖 E. 微孔蛋白

(完整word版)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农业部令2005年第53号 颁布时间:2005-5-24发文单位:农业部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蹄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编者注:此字左边为鱼,右边为回)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角体杆状病毒、虾产卵死亡综合症病毒、鳖鳃腺炎病毒、Taura综合症病毒、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黄头病病毒、草鱼出血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鲍球形病毒、鲑鱼传染性贫血病毒。 蜜蜂病病原微生物:美洲幼虫腐臭病幼虫杆菌、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蜜蜂球菌、白垩病蜂球囊菌、蜜蜂微孢子虫、跗腺螨、雅氏大蜂螨。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人和(或)动物的危害程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病原分为1至4类。 1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的、实验室释放存在高危险性的病原微生物。 2类动物病原为外来的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实验室释放中有中等危险的病原微生物。 3类动物病原为外来或导致地方性流行的、并列入官方控制计划但实验室扩散风险低的致病微生物。 4类动物病原为可导致地方性流行、但不列入官方控制计划的病原微生物。 我国农业部于2005年颁布了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其中一类病原微生物危害最大,依次类推,四类最小。有少数寄生虫也列在名单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第53号令公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2005年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签署第53号令,发布《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 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对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如下: 一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口蹿疫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猪水泡病病毒、非洲猪瘟病毒、非洲马瘟病毒、牛瘟病毒、小反刍兽疫病毒、牛传染性胸膜肺炎丝状支原体、牛海绵状脑病病原、痒病病原。 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猪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狂犬病病毒、绵羊痘/山羊痘病毒、蓝舌病病毒、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炭疽芽孢杆菌、布氏杆菌。

三类动物病原微生物 多种动物共患病病原微生物:低致病性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结核分支杆菌、副结核分支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致病性链球菌、李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嗜水气单胞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腐败梭菌和其他致病性梭菌、鹦鹉热衣原体、放线菌、钩端螺旋体。 牛病病原微生物:牛恶性卡他热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牛流行热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病毒腹泻/粘膜病病毒、牛生殖器弯曲杆菌、日本血吸虫。 绵羊和山羊病病原微生物:山羊关节炎/脑脊髓炎病毒、梅迪/维斯纳病病毒、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 猪病病原微生物:日本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丹毒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密螺旋体。 马病病原微生物: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马动脉炎病毒、马病毒性流产病毒、马鼻炎病毒、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溃疡性淋巴管炎假结核棒状杆菌。 禽病病原微生物:鸭瘟病毒、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小鹅瘟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鸡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减蛋综合征病毒、禽痘病毒、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禽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副鸡嗜血杆菌、鸡毒支原体、鸡球虫。 兔病病原微生物:兔粘液瘤病病毒、野兔热土拉杆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兔球虫。 水生动物病病原微生物: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马苏大麻哈鱼病毒、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鲴病毒、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真鲷虹彩病毒、白鲟虹彩病毒、中肠腺坏死杆状病毒、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核多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完整版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期末试题(170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革兰染色法在临床上常用于:( B ) A、鉴别细菌的血清型别 B、协助临床选择用药 C、诊断疾病 D、解释发病机制 2、测量细菌的常用单位是:( B ) A.mm B.μm C.nm D.pm 3、G+菌细胞壁的最主要成分是:( D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肽聚糖 4、青霉素抗菌作用的机理是:( A ) A.干扰菌细胞壁的合成 B.破坏菌细胞壁上的磷壁酸 C.干扰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破坏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5、关于菌毛叙述错误的是:( A )

A.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B.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成分是蛋白质 D.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6、细菌的繁殖形式是:( D ) A.接合 B.裂殖 C.胞子 D.二分裂 7、下列那种不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D ) A.色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8、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C ) A.所有的G+菌 B.所有的性G-菌 C.大多数G+菌和少数性G-菌 D.大多数性G-菌和少数性G+菌

9、关于类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D ) A.细菌崩解后释放出的毒素 B.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 C.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 D.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制成 10、下列哪种方法能最有效杀死芽胞( C ) A.干热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气灭菌法 D.间歇灭菌法 11、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和动物皮肤及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多不致病,其中致病的是:( A )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黄色葡萄球菌 12、乙型链球菌所致疾病是:( D ) A、支气管炎 B、肺炎 C、疖 D、扁桃体炎 13、化脓性病灶局限的原因,这是由于病原菌产生:( B ) A、透明质酸酶 B、凝固酶 C、耐热核酸酶 D、链道酶 14、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关的疾病是:( D ) A、蜂窝织炎 B、猩红热 C、急性肾小球炎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