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国家信息安全产品认证

流程详解

V2.0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制

发布日期:二〇一〇年九月八日

目录

1集中受理 (1)

1.1集中受理认证流程图 (1)

1.2认证申请 (1)

1.2.1获取申请书 (1)

1.2.2递交申请书 (1)

1.2.3资料审查 (1)

1.3申请方送样 (2)

1.3.1实验室选择 (2)

1.3.2送样原则和数量 (2)

1.3.3型式试验及报告提交 (2)

1.4申请方缴费 (2)

1.5初始工厂检查 (2)

1.6颁发证书 (2)

1.6.1认证决定 (2)

1.6.2颁发证书 (2)

1.6.3证书的有效性 (2)

1.6.4变更与扩展申请 (2)

1.6.5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2)

1.7证后监督 (2)

1.7.1监督的频次 (2)

1.7.2监督的内容 (3)

1.7.3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3)

2分段受理 (4)

1集中受理

1.1集中受理认证流程图

集中受理认证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集中受理认证流程图

1.2认证申请

1.2.1获取申请书

1)从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0714331.html,/)资料中心下载。

2)向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索取。

1.2.2递交申请书

向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提交认证申请书(包括申请书所要求的其他资料)纸质版1式2份,电子版1份。

含有密码技术的产品应向国家密码管理局指定检测实验室提交密码技术检测申请。

拟用于涉密信息系统的产品,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和标准执行,不适用本申请指南。

1.2.3资料审查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在收到申请资料后对其进行审查,如果资料不符合要求,申请方

应按要求修改或补充;如果资料符合要求,进行单元划分。

单元划分完成后,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向申请方发出送样通知。

1.3申请方送样

1.3.1实验室选择

申请方从指定实验室名单中,根据指定实验室的业务范围,自主选取检测实验室。指定实验室及业务范围参见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年第25号)。

1.3.2送样原则和数量

详见各个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

1.3.3型式试验及报告提交

检测实验室完成检测后,将型式试验报告提交至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1.4申请方缴费

申请方收到缴费通知后,向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缴纳认证费用(不包括实验室检测费用)。

1.5初始工厂检查

工厂检查依据各个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进行,工厂检查包括信息安全保证能力、质量保证能力和产品一致性检查。

1.6颁发证书

1.6.1认证决定

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申请资料、型式试验报告和工厂检查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作出认证决定。

1.6.2颁发证书

证书制作完毕后,申请方可以自行到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领取或委托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邮寄。同时,证书信息将在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网站予以公告。

1.6.3证书的有效性

证书有效期为5年,证书有效期内,证书的有效性依据发证机构的定期监督获得维持。

1.6.4变更与扩展申请

详见各个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

1.6.5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

详见各个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

1.7证后监督

证书有效期为5年。在有效期内,通过每年对获证后的产品进行监督确保认证证书的有效性。

1.7.1监督的频次

从获证后第12个月起进行第一次获证后监督,此后每12个月进行一次获证后监督。必要情况下,认证机构可采取事先不通知的方式对生产厂实施监督。必要时可增加监督频次,详见各个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

1.7.2监督的内容

获证后监督的方式采用信息安全保证能力与质量保证能力的复查和认证产品一致性检查。必要时可以抽取样品送实验室检测,具体操作办法详见各个产品的认证实施规则。1.7.3获证后监督结果的评价

监督复查合格后,可以继续保持认证证书、使用认证标志。对监督复查时发现的不符合项应在3个月内完成纠正措施。逾期将撤销认证证书、停止使用认证标志,并对外公告。

2分段受理

申请方从指定实验室名单中,根据指定实验室的业务范围,自主选取检测实验室(指定实验室及业务范围参见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年第25号)。检测实验室在完成单元划分、型式试验后向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提交型式试验报告。型式试验报告经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确认合格后,申请方向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提交认证申请资料。

分段受理认证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分段受理认证流程图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信息安全整体架构设计 1.信息安全目标 信息安全涉及到信息的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基于以上的需求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系统可以实现以下安全目标:?保护网络系统的可用性 ?保护网络系统服务的连续性 ?防网络资源的非法访问及非授权访问 ?防入侵者的恶意攻击与破坏 ?保护信息通过网上传输过程中的性、完整性 ?防病毒的侵害 ?实现网络的安全管理 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2.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 通过人、管理和技术手段三大要素,构成动态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WPDRR模型,实现系统的安全保障。WPDRR是指:预警(Warning)、保

护(Protection)、检测(Detection)、反应(Reaction)、恢复(Recovery),五个环节具有时间关系和动态闭环反馈关系。 安全保障是综合的、相互关联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管理和技术三大要素的结合。 支持系统安全的技术也不是单一的技术,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容。在整体的安全策略的控制和指导下,综合运用防护工具(如:防火墙、VPN加密等手段),利用检测工具(如:安全评估、入侵检测等系统)了解和评估系统的安全状态,通过适当的反应将系统调整到“最高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并通过备份容错手段来保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的迅速恢复,通过监控系统来实现对非法网络使用的追查。 信息安全体系基本框架示意图 预警:利用远程安全评估系统提供的模拟攻击技术来检查系统存在的、可能被利用的脆弱环节,收集和测试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风险所在,并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报告,提供解决方案的建议,在经过分析后,了解网络的风险变化趋势和严重风险点,从而有效降低网络的总体风险,保护关键业务和数据。 保护:保护通常是通过采用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方法来实现网络与信息的

最新信息安全体系整理

一、总论1.什么是信息安全管理,为什么需要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是组织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是组织完整的管理体系中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保护信息资产安全,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信息安全风险的相互协调的活动。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来管理和保护组织 所有信息资产的一系列活动。 信息、信息处理过程及对信息起支持作用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都是重要的商务资产。信息 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对保持竞争优势、资金流动、效益、法律符合性和商业形象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信息具有易传输、易扩散、易破损的特点,信息资产比传统资产更加 脆弱,更易受到损害,信息及信息系统需要严格管理和妥善保护。 2. 系统列举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 密码技术、访问控制和鉴权;物理安全技术: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VPN、入侵检测/入侵防御、安全网关;容灾与数据备份 3. 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信息安全需求是信息安全的出发点,它包括机密性需求、完整性需求、可用性需求、抗抵赖 性、真实性需求、可控性需求和可靠性需求等。信息安全管理范围是由信息系统安全需求决定的具体信息安全控制点,对这些实施适当的控制措施可确保组织相应环节的信息安全,从而确保组织整体的信息安全水平。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是指为改善具体信息安全问题而设置技术或管理手段,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是信息安全管理的基础。 4. 什么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它包含哪些内容? (见一、3图) 5. 信息安全法规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意义如何? 法律法规是组织从事各种政务、商务活动所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信息安全提 供制度保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 1?为人们从事在信息安全方面从事各种活动提供规范性指导 2?能够预防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3?保障信息安全活动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为人们追求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 什么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它由哪些基本步骤组成?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有关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 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评价的过程。 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风险评估准备;第二阶段为风险识别,第三阶段为风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现行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号 Standard No. 中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Chinese 英文标准名称 Standard Title in English 备注 Remark 1GB/T 33133.1-2016信息安全技术祖冲之序列密码算法第1部分:算法描述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ZUC stream cipher algorithm— Part 1: Algorithm description 2GB/T 33134-2016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域名服务系统安全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ecurity requirement of public DNS service system 3GB/T 33131-2016信息安全技术基于IPSec的IP存储网络安全技术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pecification for IP storage network security based on IPSec 4GB/T 25067-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机构要求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Requirements for bodies providing audit and certific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 5GB/T 33132-201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处理实施指南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Guide of implementation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treatment 6GB/T 32905-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3密码杂凑算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SM3 crytographic hash algorithm 国标委计划[2006]81号 7GB/T 22186-2016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芯片安全技术要求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iques—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C card chip with CPU 8GB/T 32907-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4分组密码算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M4 block cipher algorthm 国标委计划[2006]81号 9GB/T 32918.1-2016信息安全技术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1部分:总则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Public key cryptographic algorithm SM2 based on elliptic curves—Part 1: General 国标委计划 [2006]81号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管理实用规则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漏洞分类规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漏洞分类规范》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0年下达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制定项目,国标计划号为:20100385-T-469。由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要负责进行规范的起草,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等单位参与起草。 1.2主要工作过程 1、2010年6月,组织参与本规范编写的相关单位召开项目启动会,成立规范编制小组,确立各自分工,进行初步设计,并听取各协作单位的相关意见。 2、2010年7月,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规范编制小组开展考察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按照需求分析整理出安全漏洞分类规范的框架结构。 3、2011年4月,按照制定的框架结构,确定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0。 4、2011年7月,课题组在专家指导下,积极采纳国外相关漏洞分类的原则,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1。 5、2011年8月26日,规范编制小组在积极采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规范内容进行修改,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2。 6、2013年8月28日,安标委秘书处组织了该标准的专家评审,编制小组听取了专家意见,对标准文本的内容进行修订、简化,形成《安全漏洞分类规范》草稿V1.3。 7、2014年11月,安标委WG5工作组对《安全漏洞分类规范》标准草案稿进行了投票表决,通过了本标准。投票表决中相关单位和专家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和意见,标准编制组对意见进行了逐条分析和理解,对标准文本进行了完善,形成了《安全漏洞分类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文件。 二、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编制原则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企业信息安全现状: 信息安全是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普华永道最新发布的全球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显示,最近一年中国内地和香港企业检测到的信息安全事件平均数量高达1245次,与前次调查记录的241次事件相比,攀升517%。信息安全逐渐成为企业良性发展的最大制约,企业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会遭受难以估算的名誉及经济损失,也许一次信息安全事件就可以将一个企业置于“死地”。 企业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及来源: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从威胁源上划分主要为内部威胁、外部威胁和自然因素威胁。 主要威胁包括: 1.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 到损失; 3.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 的方式使用; 4.计算机病毒: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 功能的程序。 主要威胁来源:

1.人为疏忽,比如员工对信息数据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2.黑客行为,网络环境被黑客入侵,关键数据被黑客窃取 3.内部泄密,员工为获取非法利益将企业信息资产出售 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 A.内部制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资产管控制度,如关键技术人员的竞业限制,信息数据的分级授权,信息数据的使用规定等 B.网络防护: 1.安装防火墙:防火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访问控制产品。 它在内部网络与不安全的外部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外界对 内部资源的非法访问,防止内部对外部的不安全访问。主要技 术有: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代理服务技术。防火墙能 够较为有效地防止黑客利用不安全的服务对内部网络的攻击, 并且能够实现数据流的监控、过滤、记录和报告功能,较好地 隔断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连接。但它其本身可能存在安全问 题,也可能会是一个潜在的瓶颈。 2.网络安全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 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隔离卡主要用于 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 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网络安全隔离与防火墙的区别可参 看参考资料。

信息安全体系

一.浅谈信息安全五性的理解 所有的信息安全技术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安全目标,其核心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五个安全目标。 1.保密性(Confidentiality)是指阻止非授权的主体阅读信息。它是信息安全一诞生就具 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更通俗地讲,就是说未授权的用户不能够获取敏感信息。对纸质文档信息,我们只需要保护好文件,不被非授权者接触即可。 而对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不仅要制止非授权者对信息的阅读。也要阻止授权者将其访问的信息传递给非授权者,以致信息被泄漏。 2.完整性(Integrity)是指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它是保护信息保持原始的状态, 使信息保持其真实性。如果这些信息被蓄意地修改、插入、删除等,形成虚假信息将带来严重的后果。 3.可用性(Usability)是指授权主体在需要信息时能及时得到服务的能力。可用性是在 信息安全保护阶段对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在网络化空间中必须满足的一项信息安全要求。 4.可控性(Controlability)是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 和信息系统。 5.不可否认性(Non-repudiation)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换的双方不能否认其在交换 过程中发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为。信息安全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主要强调对非授权主体的控制。而对授权主体的不正当行为如何控制呢?信息安全的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恰恰是通过对授权主体的控制,实现对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有效补充,主要强调授权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合法的访问,并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和审查。 二.WPDRRC模型解析 WPDRRC信息安全模型(见图)是我国“八六三”信息安全专家组提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模型,它在PDRR模型的前后增加了预警和反击功能。WPDRRC模型有6个环节和3大要素。6个环节包括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和反击,它们具有较强的时序性和动态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的预警能力、保护能力、检测能力、响应能力、恢复能力和反击能力。3大要素包括人员、策略和技术,人员是核心,策略是桥梁,技术是保证,落实在WPDRRC 6个环节的各个方面,将安全策略变为安全现实。WPDRRC信息安全模型与其他信息安全模型安全防护功能对比如表1所示。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07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决定》修正。 1988.01.01 0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发布日期:2011 年2月25日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修正或修改 1997.10.01 0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8年10月28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订 2009.05.0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四次会议于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二日通过,现予公布,自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1987.01.0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1995.01.0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8.01.01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93年2月22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8号公布。 1993.02.2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 1989.04.01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现在已变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 公布,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1987.01.0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3年10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3 月15日起施行。 1994.04.0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根据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1991.06.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a* ILIMOOH 佛山市南海天富科技有限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咨询服务项目 时间:2015年12月

信息化建设引言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信息化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程中,对节约企业成本和达到有效管理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发展,与此相关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趋严 重。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足以及中小企业的领导者缺乏信息安全领域知识和意识,导致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我国中企业信息化进程已经步入普及阶段,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已经不容缓。 通过制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保证各种技术手段的有效实施,从整体上统筹安排各种软硬件,保证信息安全体系同工作的高效、有序和经济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在信息安全事故生后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信息安全事故带来巨大的损失,而更重的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预防和避免大多数的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 信息安全管理就是对信息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采取措施将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并维持该水平的过程。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不是一劳永逸的,由 新的威胁不断出现,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企业能做到的 就是要不断改进自身的信息安全状态,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围之内,获得企业现有条件下和资源能力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安全。 在信息安全管理领域,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结合 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出一个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的模型,用以指导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安全实践并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安全管 理能力。 IS0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建立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框架的搭建必须按照适当的程序来进行(如下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一、名词解释 1.信息安全: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现代信息系统,其安全定义较为明确,那就是: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是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的运行。 2.VPN:一般是指建筑在因特网上能够自我管理的专用网络,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共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一个公用网络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从而实现早公共网络上传输私有数据达到私有网络的级别。 3.安全策略:是有关信息安全的行为规范,是一个组织所颁布的对组织信息安全的定义和理解,包括组织的安全目标、安全范围、安全技术、安全标准和安全责任的界定等。 4.入侵检测: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 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5.SSL协议:SSL(secure socket layer)修改密文规定协议室友Netscape提出的、基于web应用的安全协议,是一种用于传输层安全的协议。传输层安全协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传输层的安全,并在传输层上提供实现报名、认证和完整性的方法。SSL 制定了一种在应用程序协议,如HTTP、TELENET、NNTP、FTP和TCP/IP之间提供数据安全性分层的机制。它为TCP/IP连接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消息完整性及可选的客户机认证。 6.数字证书:是指各实体(持卡人、个人、商户、企业、网关、银行等)在网上信息交流及交易活动中的身份证明。 7.非对称加密:拥有两个密钥:公开密钥(publickey)和私有密钥(privatekey)。公开密钥与私有密钥是一对,如果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那么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因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密钥,所以这种算法叫作非对称加密算法。 TCP/IP协议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的基础框架是什么? 由于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根据GB/T 9387.2-1995的安全体系框架,将各种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映射到TCP/IP的协议集中,从而形成一个基于TCP/IP协议层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什么是数字证书?现有的数字证书由谁颁发,遵循什么标准,有什么特点? 数字证书是一个经证书认证中心(CA)数字签名的包含公开密钥拥有者信息以及公开密钥的文件。认证中心(CA)作为权威的、可信赖的、公正的第三方机构,专门负责为各种认证需求提供数字证书服务。认证中心颁发的数字证书均遵循X.509 V3标准。X.509标准在编排公共密钥密码格式方面已被广为接受。X.509证书已应用于许多网络安全,其中包括IPSec(IP安全)、SSL、SET、S/MIME。 访问控制表ACL有什么优缺点? ACL的优点:表述直观、易于理解,比较容易查出对某一特定资源拥有访问权限的所有用户,有效地实施授权管理。 ACL应用到规模大的企业内部网时,有问题: (1)网络资源很多,ACL需要设定大量的表项,而且修改起来比较困难,实现整个组织 范围内一致的控制政策也比较困难。 (2)单纯使用ACL,不易实现最小权限原则及复杂的安全政策。1信息安全有哪些常见的威胁?信息安全的实现有 哪些主要技术措施? 常见威胁有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破坏数据完整性, 拒绝服务攻击,恶意代码。信息安全的实现可以通过 物理安全技术,系统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授权技术,访问控制 技术,审计跟踪技术,防病毒技术,灾难恢复和备份 技术 2列举并解释ISO/OSI中定义的5种标准的安全服 务 (1)鉴别用于鉴别实体的身份和对身份的证实, 包括对等实体鉴别和数据原发鉴别两种。 (2)访问控制提供对越权使用资源的防御措施。 (3)数据机密性针对信息泄露而采取的防御措施。 分为连接机密性、无连接机密性、选择字段机密性、 通信业务流机密性四种。 (4)数据完整性防止非法篡改信息,如修改、复 制、插入和删除等。分为带恢复的连接完整性、无恢 复的连接完整性、选择字段的连接完整性、无连接完 整性、选择字段无连接完整性五种。 (5)抗否认是针对对方否认的防范措施,用来证 实发生过的操作。包括有数据原发证明的抗否认和有 交付证明的抗否认两种。 3什么是IDS,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IDS,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 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检查网络中是否有 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 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 1)监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查找非法用户和 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 2)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 3)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4)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5)操作系统日志管理,并识别违反安全策略的用户 活动等。 4简述数字签名的基本原理 数字签名包含两个过程:签名过程和验证过程。由于 从公开密钥不能推算出私有密钥,因此公开密钥不会 损害私有密钥的安全性;公开密钥无需保密,可以公 开传播,而私有密钥必须保密。因此若某人用其私有 密钥加密消息,并且用其公开密钥正确解密,就可肯 定该消息是某人签名的。因为其他人的公开密钥不可 能正确解密该加密过的消息,其他人也不可能拥有该 人的私有密钥而制造出该加密过的消息,这就是数字 签名的原理。 5防火墙的实现技术有哪两类?防火墙存在的局限 性又有哪些? 防火墙的实现从层次上可以分为两类:数据包过滤和 应用层网关,前者工作在网络层,而后者工作在应用 层。 防火墙存在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1) 网络上有些攻击可以绕过防火墙(如拨号)。 (2) 防火墙不能防范来自内部网络的攻击。 (3) 防火墙不能对被病毒感染的程序和文件的传输 提供保护。 (4) 防火墙不能防范全新的网络威胁。 (5) 当使用端到端的加密时,防火墙的作用会受到很 大的限制。 (6) 防火墙对用户不完全透明,可能带来传输延迟、 瓶颈以及单点失效等问题。 (7) 防火墙不能防止数据驱动式攻击。有些表面无害 的数据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发送到主机上,一旦 被执行就形成攻击。 6什么是密码分析,其攻击类型有哪些?DES算法中 S盒的作用是什么 密码分析是指研究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下来恢复明 文的科学。攻击类型有只有密文的攻击,已知明文的 攻击,选择明文的攻击,适应性选择明文攻击,选择 密文的攻击,选择密钥的攻击,橡皮管密码攻击。S 盒是DES算法的核心。其功能是把6bit数据变为4bit 数据。 7请你利用认证技术设计一套用于实现商品的真伪 查询的系统 系统产生一随机数并存储此数,然后对其加密,再将 密文贴在商品上。当客户购买到此件商品并拨打电话 查询时,系统将客户输入的编码(即密文)解密,并将 所得的明文与存储在系统中的明文比较,若匹配则提 示客户商品是真货,并从系统中删了此明文;若不匹 配则提示客户商品是假货。

网络与信息安全--题目整理3

一、信息、信息安全、Syber 1、信息 (1)定义: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就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2)信息的特点: a:消息x发生的概率P(x)越大,信息量越小;反之,发生的概率越小,信息量就越大。可见,信息量(我们用I来表示)和消息发生的概率是相反的关系。 b:当概率为1时,百分百发生的事,地球人都知道,所以信息量为0。 c:当一个消息是由多个独立的小消息组成时,那么这个消息所含信息量应等于各小消息所含信息量的和。 2、信息安全:保护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相关数据,使之不因偶然或是恶意侵犯而遭受 破坏,更改及泄露,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正常可靠的运行。(5个基本属性见P1) (1)为了达到信息安全的目标,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必须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最小化原则。受保护的敏感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被共享,履行工作职责和职能的安全主体,在法律和相关安全策略允许的前提下,为满足工作需要。仅被授予其访问信息的适当权限,称为最小化原则。敏感信息的。知情权”一定要加以限制,是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的一种限制性开放。可以将最小化原则细分为知所必须(need to know)和用所必须(need协峨)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信息系统中,对所有权限应该进行适当地划分,使每个授权主体只能拥有其中的一部分权限,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个授权主体分配的权限过大,无人监督和制约,就隐含了“滥用权力”、“一言九鼎”的安全隐患。安全隔离原则。隔离和控制是实现信息安全的基本方法,而隔离是进行控制的基础。信息安全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在这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还总结出的一些实施原则,他们是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和扩展。包括:整体保护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适度保护的等级化原则、分域保护原则、动态保护原则、多级保护原则、深度保护原则和信息流向原则等。 3、CyberSpace(网络空间,赛博空间) (1)赛博空间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甚至还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基础,以知识和信息为内容的新型空间,这是人类用知识创造的人工世界,一种用于知识交流的虚拟空间。 网络空间需要计算机基础设施和通信线路来实现。换句话说,它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然而计算机内所包含什么样的信息才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并且以此作为网络空间价值的衡量标准。信息具有如下重要特点:一是信息以电子形式存在;二是计算机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如存储、搜索、索引、加工等)。 (2)赛博空间对人类知识传播的影响:知识的传播由口述、书面、广播、电视变为赛博媒体,即网络化、虚拟化的媒体,构成了赛博空间中知识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3)网络电磁空间作为人类开辟的第五维空间,其形成经历了计算机网络空间、电磁与网络融合空间、泛在网络电磁空间三个阶段。 (4)站长就是网站的管理员,有着运营整个网站的权限与技术能力。站长眼中的网络空间其实就是虚拟主机。虚拟主机是使用特殊的软硬件技术,把一台真实的物理电脑主机分割成多个的逻辑存储单元,每个单元都没有物理实体,但是每一个逻辑存储单元都能像真实的物理主机一样在网络上工作,具有单独的域名、IP地址(或共享的IP地址)以及完整的Internet

解读国标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解读国标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发布时间:2018-01-28浏览:578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7年第32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制定和归口管理的国家标准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将于2018年5月1日实施。 本文重点提炼个人信息的保存、个人信息安处理以及组织的管理要求等方面内容,解读国家标准GB/T 35273-2017 《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一、《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六点“个人信息的保存”,对个人信息控制者对个人信息的保存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6.1 个人信息保存时间最小化 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要求包括: a) 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应为实现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 b) 超出上述个人信息保存期限后,应对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6.2 去标识化处理 收集个人信息后,个人信息控制者宜立即进行去标识化处理,并采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措施,将去标识化后的数据与可用于恢复识别个人的信息分开存储,并确保在后续的个人信息处理中不重新识别个人。 6.3 个人敏感信息的传输和存储 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要求包括: a) 传输和存储个人敏感信息时,应采用加密等安全措施; b) 存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时,应采用技术措施处理后再进行存储,例如仅存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摘要。 6.4 个人信息控制者停止运营 当个人信息控制者停止运营其产品或服务时,应: a) 及时停止继续收集个人信息的活动; b) 将停止运营的通知以逐一送达或公告的形式通知个人信息主体; c) 对其所持有的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或匿名化处理。 二、《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第九点“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对个人信息控制者处理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方式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9.1 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 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要求包括: a) 应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b) 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组织内部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响应培训和应急演练,使其掌握岗位职责和应急处置策略和规程; c) 发生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后,个人信息控制者应根据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以下处置: 1) 记录事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现事件的人员、时间、地点,涉及的个人信息及人数,发生事件的系统名称,对其他互联系统的影响,是否已联系执法机关或有关部门; 2) 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消除隐患; 3) 按《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涉及个人信息主体的类型、数量、内容、性质等总体情况,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已采取或

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内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建议书 北京太极英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理昌科技网络现状和安全需求分析: (3) 1.1 概述 (3) 1.2 网络现状: (3) 1.3 安全需求: (3) 2 解决方案: (4) 2.1 总体思路: (4) 2.2 TO-KEY主动反泄密系统: (5) 2.2.1 系统结构: (5) 2.2.2 系统功能: (6) 2.2.3 主要算法: (6) 2.2.4 问题? (7) 2.3 打印机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打印机管理员碰到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产品定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产品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 概念—TO-KEY电子钥匙预付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5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方案实施与成本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网络现状和安全需求分析: 1.1概述 调查表明:80%的信息泄露来自内部。我国著名信息安全专家沈昌祥先生说:“目前我国信息安全的最大问题是:安全威胁的假设错误!我们总是假设会受到来自外部的攻击,而事实上80%的信息泄露是由内部或内外勾结造成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核心的技术和市场、财务等资料都是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但是在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 1、核心技术和公司其他资料必定要受到竞争对手的窥视。 2、人才的自由流动,以及竞争对手通过收买内部线人窃取资料。 3、内部人员由于对公司的不满,而采取的破坏行为。 而另外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的管理、电子商务以及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又成为企业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有利手段。显然,企业需要解决这样一个矛盾: 在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高效益的基础上,保证企业信息资源的安全! 理昌科技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保险带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外资企业,公司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实力在行业内具有很高的市场地位。为了保护其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公司在现有网络信息的基础上,提出防泄密的需求。我们根据理昌科技的需求,并结合我们的行业经验,提出了下面的方案。 1.2网络现状: 公司组成局域网,内部人员通过局域网上网,内部具有多个网络应用系统。在内部部署有网络督察(网络行为监控系统)能记录内部人员网络行为。 1.3安全需求: 公司安全的总体需求是:“杜绝内部人员主动和被动的对外泄露公司核心信息的任何企

信息安全配置基线(整理)

Win2003 & 2008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要求 2.1. 帐户口令安全 帐户分配:应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帐户,不允许不同用户间共享同一帐户。 帐户锁定:应删除或锁定过期帐户、无用帐户。 用户访问权限指派:应只允许指定授权帐户对主机进行远程访问。 帐户权限最小化:应根据实际需要为各个帐户分配最小权限。 默认帐户管理:应对Administrator帐户重命名,并禁用Guest(来宾)帐户。 口令长度及复杂度:应要求操作系统帐户口令长度至少为8位,且应为数字、字母和特殊符号中至少2类的组合。 口令最长使用期限:应设置口令的最长使用期限小于90天。 口令历史有效次数:应配置操作系统用户不能重复使用最近 5 次(含 5 次)已使用过的口令。 口令锁定策略:应配置当用户连续认证失败次数为 5次,锁定该帐户30分钟。 2.2. 服务及授权安全 服务开启最小化:应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SNMP服务接受团体名称设置:应设置SNMP接受团体名称不为public或弱字符串。 系统时间同步:应确保系统时间与NTP服务器同步。 DNS服务指向:应配置系统DNS指向企业内部DNS服务器。 2.3. 补丁安全 系统版本:应确保操作系统版本更新至最新。 补丁更新:应在确保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 2.4. 日志审计 日志审核策略设置:应合理配置系统日志审核策略。 日志存储规则设置:应设置日志存储规则,保证足够的日志存储空间。 日志存储路径:应更改日志默认存放路径。 日志定期备份:应定期对系统日志进行备份。 2.5. 系统防火墙:应启用系统自带防火墙,并根据业务需要限定允许通讯的应用程序或端口。 2.6. 防病毒软件:应安装由总部统一部署的防病毒软件,并及时更新。 2.7. 关闭自动播放功能:应关闭 Windows 自动播放功能。 2.8. 共享文件夹 删除本地默认共享:应关闭 Windows本地默认共享。 共享文件权限限制:应设置共享文件夹的访问权限,仅允许授权的帐户共享此文件夹。 2.9. 登录通信安全 禁止远程访问注册表:应禁止远程访问注册表路径和子路径。 登录超时时间设置:应设置远程登录帐户的登录超时时间为30 分钟。 限制匿名登录:应禁用匿名访问命名管道和共享。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

国内外信息安全标准 姓名杨直霖 信息安全标准是解决有关信息安全的产品和系统在设计、研发、生产、建设、使用、检测认证中的一致性、可靠性、可控性,先进性和符合性的技术规范和技术依据。因此,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产品认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国外信息安全标准发展现状:CC标准(Common Criteria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标准,用来评估信息系统和信息产品的安全性。CC标准源于世界多个国家的信息安全准则规范,包括欧洲ITSEC、美国TCSEC(桔皮书)、加拿大CTCPEC 以及美国的联邦准则(Federal Criteria)等,由6个国家(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家技术标准研究所、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共同提出制定。 国际上,很多国家根据CC标准实施信息技术产品的安全性评估与认证。1999年被转化为国际标准ISO/IEC15408-1999《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Evaluation criteria for IT security》,目前,最新版本ISO/IEC15408-2008采用了。 用于CC评估的配套文档CEM标准(Common Methodolog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urity Evaluation)提供了通用的评估方法,并且跟随CC标准版本的发展而更新。CEM标准主要描述了保护轮廓(PP-Protection Profile)、安全目标(ST-Security Target)和不同安全保证级产品的评估要求和评估方法。CEM标准于2005年成为国际标准ISO/IEC18045《Information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ques-Methodology for ITsecurity evaluation》。 国内信息安全标准:为了加强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信安标委会”编号为TC260)。在信安标委会的协调与管理下,我国已经制修订了几十个信息安全标准,为信息安全产品检测认证提供了技术基础。 2001年,我国将ISO/IEC15408-1999转化为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8336-2001 (CC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目前,国内最新版本GB/T18336-2008采用了 IS0/IEC15408-2005.即CC 。 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借鉴了GB/T 18336结构框架和技术要求,包括安全功能要求、安全保证要求和安全保证级的定义方法,以及标准的框架结构等。例如,GB/T20276-2006《信息安全技术智能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EAL4增强级)》借用了PP的结构和内容要求,包括安全环境、安全目的和安全要求(安全功能要求和安全保证要求)等内容,以及CC标准预先定义的安全保证级别(EAL4)。同时,结合国内信息安全产品产业的实际情况,我国信息安全标准还规定了产品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以及产品的测试方法。有些标准描述产品分级要求时,还考虑了产品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方面的影响因素。 国外信息安全现状 信息化发展比较好的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非常重视国家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美、俄、日等国家都已经或正在制订自己的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确保信息安全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美国信息安全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美国国土安全局,分担信息安全管理和执行的机构有美国国家安全局、美国联邦调查局、美国国防部等,主要是根据相应的方针和政策结合自己部门的情况实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2000年初,美国出台了电脑空间安全计划,旨在加强关键基础设施、计算机系统网络免受威胁的防御能力。2000年7月,日本信息技术战略本部及信息安全

企业信息安全总体规划方案

企业信息安全总体规划方 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XXX公司 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建议书 YYYY科技有限公司 201X年XX月

目录 综述 概述 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为技术和信息的竞争,随着企业的业务的快速增长、企业信息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企业是否能长期生存、企业的业务是否能高效

的运作也越来越依赖于是否有一个稳定、安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产。因此,确保信息系统稳定、安全的运行,保证企业知识资产的安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信息安全能力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企业高度重视客户及生产信息,生产资料,设计文档,知识产权之安全防护。而终端,服务器作为信息数据的载体,是信息安全防护的首要目标。 与此同时,随着企业业务领域的扩展和规模的快速扩张,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和业务需要,企业的IT生产和支撑支撑系统也进行了相应规模的建设和扩展,为了满足生产的高速发展,市场的大力扩张,企业决定在近期进行信息安全系统系统的调研建设,因此随着IT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应用的复杂化,相关的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比如病毒、蠕虫、垃圾邮件、间谍软件、流氓软件、数据截获、嗅探、监听、肆意泛滥,内部机密数据泄漏、办公系统受到影响等等,因此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正常运营、制卡系统的高效安全的运行,不因各种安全威胁的破坏而中断,信息安全建设不可或缺,信息安全建设必然应该和当前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全局考虑,应该在相关的重要信息化建设中进行安全前置的考虑和规划,避免安全防护措施的遗漏,安全防护的滞后造成的重大安全事件的发生。。 本次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划主要考虑采用各种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各种信息安全产品和技术,帮助企业建设一个主动、高效、全面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降低信息安全风险,更好的为企业生产和运营服务。 现状分析 目前企业已经在前期进行了部分信息安全的建设,包括终端上的一部分防病毒,网络边界处的基本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和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对外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