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复习读懂诗歌说课稿

高三复习读懂诗歌说课稿

高三复习读懂诗歌说课稿
高三复习读懂诗歌说课稿

高三复习课读懂诗歌说课稿

高三语文马雯雯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三诗歌复习之读懂诗歌。(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作业设计这五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想进行说明。

第一板块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诗歌阅读在高考语文中占据9分,虽然分值不高但它和文言文有着字词知识和文化常识的互通,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同时它也是中华文化中的精粹,以其特有的形式、多姿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博大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在阅读与鉴赏中,学生能够提升其审美品质,受到情感价值观的熏陶。对于本专题的学习有助于完成2017版课标中“鉴赏文学作品”、“增强形象思维能力”、“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传承中华文化”的课程目标。

2、学情分析

高三的学生已学过一些古典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文言对认知造成的阻碍,再加上阅读面有限,对诗歌的时代背景,人物经历知之甚少,所以对诗歌的情感内容的把握仍有一定难度,本节课意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抓手”,让学生能够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根据课标要求,本节课以及学情的特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3、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能准确说出诗歌的内容,找到情感基调。

(2)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整合答题思路,写出完整的分条答案。

4、教学重点:揣摩重点语句,把握诗歌情感。

5、教学难点:解读非抒情部分,说明此部分和表达情感的关系。

第二板块说教法

高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领航者。教师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上述教学目标,解疑答惑,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计划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三种:

1、讲授法。理解是运用的前提,这必须要仰赖教师对知识和概念的讲解。

2、分析法。将方法带入具体诗歌,步步分析,步步为营,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

3、点拨法。课堂教学在学生有疑问之处,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第三板块说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学法指导,具体有以下三种:

1、诵读展示法。声情并茂地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自主探究法。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以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悬念解疑法。在有疑之处,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

当然,再好的教法学法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体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就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第四板块说教学过程

一、聊天导入

询问学生觉得诗歌阅读难不难?你觉得难在哪里?(预设:读不懂,做题的时候都是蒙着写的)继而追问学生想不想学好诗歌?为什么?(引导学生:当你觉得眼前有美景特别漂亮,想要赞叹的时候,来一句“我靠,太漂亮了!”和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或者什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人当时的想法其实是相通的,都是讲漂亮嘛,这一点上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但别人就是能写出来你写不出来的更细腻温婉文句,这就是美,这就是荡涤心灵,这就是诗歌带给我们的。其实想读懂诗歌特别容易……)这种抱怨式的开场,能让学生在闲谈的氛围里把自己的诉求告诉老师,老师能够从心理建设上先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从而愿意去学习,愿意去体会美言妙语美好。

二、方法导引

我将读懂诗歌的方法用PPT(重点标红)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抄记。

1、从题目到注释细读诗歌写了什么,划分层次【人、景、事、情、理】

2、判断诗歌的体裁【抒情的、写景抒情的、边塞诗、怀古诗(人还是历史史实)、写人的(人物有什么特点?男人、女人、身份)、咏物、田园等】

3、找到感情基调【直接、间接抒情之处】

4、用了什么手法

5、表达了什么情感(具体)

在学生抄记的同时要给学生讲解具体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第二步明确了诗歌的体裁之后,这首诗最惯常的手法或者想表达的情感就有迹可循了,咏物诗必定托物言志,送别诗肯定会有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能明白步骤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以及每一步的具体操作内容。

三、迁移运用

此部分就是将上述方法在具体的诗歌当中反复练习,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教师带着学生按照上面五个步骤,通过问答的方式分析一首诗歌,完成答题。这一阶段教师的

作用在于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一,突破难点,让学生明白非抒情性的部分是诗歌情感的具体呈现,反映在景事理上。

如:《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颈联的写景和情感相合:凄寒广阔湍急——悲苦孤独烦乱)再来就是让学生自主运用,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解答。这一阶段主要完成学习目标二,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住关键词对特定意义的表达。

如:《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除了静赏山景的美好外还有彰显了自己的高洁品质)

四、演板展示

选择一道容易的题让学生定时组织出答案,找两位同学进行演板,教师依据答案进行点评和批改。这更能让学生明确语言表达的要点,力求准确简洁全面。

第五版块说作业设计

完成全品《作业手册》上的对应练习。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要让学生熟练运用读懂诗歌的方法,需要辅之以量少而精的练习来巩固提高。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2017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教案

公开课教案 2017古诗词鉴赏之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高考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答病例与规范答题的比较明确答题思路。 在讨论、练习中归纳、掌握诗歌形象、语言、表现手法、内容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在比较中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比较鉴赏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规范答题。 教学难点: 在整体理解诗词的基础上,求同辨异。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考纲回顾 鉴赏评价D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情回顾: 命题特点:不同诗人作品的比较;同一诗人作品的比较。 命题考点:1、比较形象2、比较语言3、比较表达技巧4、比较内容情感 三、合作探究 1、真题示例(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2、问题例析

3、从上题中可看出诗词比较阅读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寻“异”关键词。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4、其他题型示例 【比较语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登崖州城作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注: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求“同"关键词:望 辨“异”关键词(学生找出)高楼帝京若为峰头故乡 参考答案: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以自己化身千万置身每个峰头这一奇

高考诗歌总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一、古诗词鉴赏规律——先“看懂”后“答题” 二、如何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5看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解 4、看意象 5、看关键词句 1、看标题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08重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06江苏《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表达作者的情感 2005年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2、看作者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例1:2007·江西卷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例2: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3)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白的诗人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愁绪……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结合全词思考,这首词下阙的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关注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

如何读懂一首诗 导学案-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如何读懂一首诗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学会找到读懂古诗词的路径、角度。 2、调动相关知识关联分析,读懂古诗词。 【课前作业】 1、《考试说明》有关诗词鉴赏的要求: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诗歌鉴赏三步走: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3、怎样才算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4、请认真预习《创新设计》P150~~152,读懂一首诗需要注意的七个点,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七看:(1)看标题(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典故(6)看关键词(7)看选项 ?特别提醒 (1)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词语颠倒、超常搭配)。(2)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3)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4)这段时间做诗歌鉴赏题,不要忙于答题,要有意识地把读懂诗歌放在首位。 5、阅读陆游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③故山:即家乡。 这首词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杜鹃悲切的叫声;全词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究】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本首诗表达的情感。 湖州歌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从题目来看: 本诗表明写的内容是有关湖州的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教学提纲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 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 汉江临泛(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 (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 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4分) 答:“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 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教学内容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 读懂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 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例1:(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

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 高考新课标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

高三复习-古诗鉴赏公开课教案.

高三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指导(一)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5年3月27日星期五上午第四节地点:高三(6)班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古代诗歌的句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魅力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先讲授例题,再由学生做练习,后由教师讲评;重视学生限时解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古诗阅读的信心,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 2、作答有法 三、教学难点 1、跳过不易理解的字词,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懂诗句要领: 1、不能把诗句当做现代汉语的句子来理解。 2、意象的组合,跳跃式的,为了押韵、对仗的需要,可调整语序; 3、划分节奏:音节或意义;五言23 七言223 2212 2221 读懂诗歌要领: 1、读懂诗句 2、看懂题目 3、抓住表达感情的字眼,即“诗眼”。 4、结合注解 (二)理解诗句 1、讲解例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限时理解诗句并讲评(2分钟) 2012年高考题:(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三)分析高考考点 《课程标准》“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考试说明》鉴赏评价:能力层级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学生限时做题并讲评(每题6分钟) 1、2013年高考题:古代诗歌阅读(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高考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高考诗歌鉴赏 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

2021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读懂诗歌

专题一读懂古诗(必备知识) ——明诗意,知题材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题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能力得分率普遍较低, 甚至很低;同时也是很多学生拉开差距的一道大题。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 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现就这个问 题做如何探讨。 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三大类,其中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 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以及楚辞和乐府诗;近体诗是盛行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包括律诗和绝句;词萌生于南朝盛于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发展到元朝形成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中的小令又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结构章法及基本特点: 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中绝句按句来理解;律诗按联来把握; 词:主要把握上下片来分层体会,上片主要写景(次要),下片主要抒情(主要) 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诗词的前半部分很多都是写景,后面基本都是对情感的深化,前后内容一般是一致的(乐景与乐情,哀景与哀情);或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乐景衬哀情的关系。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 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 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 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题

诗歌鉴赏之形象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①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①。濯锦古江头①,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为其六十五岁在庆元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①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遭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曾考虑退兵。这大约就是捷书所报的内容。①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这首词刻画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2、(2019·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6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北塘避暑[注] 韩琦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注】此诗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 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高考第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复习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答题组织规范 教学设想:每块“诗歌例析”都由学生课前预习,“课外作业”于课后完成,“实战演练”课前完成当堂展示并由学生评析老师再指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复习步骤及内容: 第一课时 一、明考点(见考试说明) 二、形象的含义和分类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它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三、对诗中人物形象鉴赏的思维切入点和答案组织步骤 (一)切入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诗歌例析: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二)答案组织步骤 (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 (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什么形象) (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形象的特征) (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形象的意义) (三)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诗歌总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二、如何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需5看 1、看标题 2、看作者 3、看注解 4、看意象 5、看关键词句 1、看标题 (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08重庆《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 06江苏《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表达作者的情感 2005年全国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思考: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2、看作者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

例1:2007·江西卷 金陵晚望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金陵图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 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例2:2010·江西卷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2)了解作者的气质、风格 (3)不同经历和遭遇,呈现的内容和风格会有极大差异。 如: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决定他超尘脱俗。李白的诗人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决定他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草堂生活为界,之前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又经安史之乱;到了成都后,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前后作品内容、风格的差异。 李清照的人生道路以南渡为界,前期生活优裕,妻唱夫和,甚为相得,故那时的作品充满了上流女子的闲适。夫丧与兵灾改变了她的人生,南渡后她生活孤苦,决定了她后期的作品充满愁绪……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公开课(教师版)

1.理解并准确掌握诗歌的意象。 2.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3.由境寻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意境。 【学习方法】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意象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是蕴涵着主体思想感情的形象。如“柳”、“菊”、“竹”、“梅”等。 2.意境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3.意境之方法攻略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绘景)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方法点拨: ①在分析景物(意境)形象时通常是以下几个步骤: ⑴提炼意象; ⑵概括意象特点(意境); ⑶剖析作者思想。 ②答题模式 这首诗通过()意象,或描绘出()图景画面,营造出了()的氛围,抒发(表现)了作者()的感情(心情)。 (5)、典型例题分析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答案:诗中以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描绘江中月影近船:风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柔和;月照沙岸如雪,夜宿白鹭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音,显然刚有一条大鱼跃出水面(以动写静)【步骤一】,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步骤二】。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步骤三】 【自主预习案】 1.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2.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山青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海幢市。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答案:晚:归艭、钟声。望:江、青山、远帆、老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