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物理教案)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九年级物理教案)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九年级物理教案)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九年级物理教案)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九年级物理教案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做实验,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促进探究性学习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文介绍几例巧用废弃饮料瓶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一、大气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气体,大气压的存在令同学们怀疑,通过学生亲

自动手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是最好的办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如下实验,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

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

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又把同一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联系起来,有利于形成前后知识的结构体系。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

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这里又形成以前所学过的连通器。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

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总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物品可为教学服务,争取做到不被实验室中的器材所限制。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的利用身边的物品做更多生动简单的小实验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服务。

初二物理 8.4 大气压所有知识点及例题

第八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一、必背知识点 ◆大气压强的定义: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例1: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塌.空塑料瓶变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把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吸管吸瓶中的饮料 C.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离心水泵抽水 ◆大气压的利用:吸管吸水,水泵抽水,吸盘 ◆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意义: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其他实验:①瓶吞鸡蛋②纸片托水等等。 ◆托里拆利实验: (1)现象:玻璃试管内的水银高出液面760mm (2)结论:此时的大气压强等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 (3)意义:托里拆利实验既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注意:①玻璃管的粗细与测量结果无关 ②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水银柱竖直高度将。 ③将玻璃管向上提或者向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_________。 ④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的玻璃试管长度为10.336m。解释 例3: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液柱的高度取决于() A 外界的大气压强 B 外界大气压强和管粗细 C 外界大气压强和液体密度 D 外界大气压强和玻璃管的倾斜度 ◆标准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0mm水银产生的压强,为1.013×105 Pa。 ◆大气压的变化: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强越小。海拔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注意:①大气的密度不是均匀的,所以大气压的值是不固定的。我们只能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出某个地点在某个时刻的压强 ②大气压与天气有密切的关系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大气压强与液体的沸点成正比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事()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均匀减小 B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升高 C 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D高山上做不熟饭,是因为高山上的温度太低 二、经典试题 1、____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 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钢笔吸墨水B.用吸管吸饮料 C.抽水机把水从低处抽往高处D.用高压锅煮食物 3、登山运动员徒手攀登海拔较高的山峰,在继续攀登海拔4 000m以上高度时,尽管经过充足的休息后再爬, 但是越往上爬越感觉到乏力,出现头晕、耳鸣和恶心等现象,其主要原因() A.山峰陡峭,人体能量消耗大B.高处气温太低

九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参考)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压强(教学参考)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相继学习了一些力的知识,今天老师想找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来讲台上比比力气,谁愿意上来呢?(比赛规则是每人一枚图钉,一块木板,看谁先钉进去谁为胜。女生拿的图钉有尖,男生的则无尖)(比赛结果是女同学先钉进去,全班学生都很吃惊) 请同学们观察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是女生获得胜利呢?然后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表你们的观点。(教师补充:结合上面的事例点出什么是压力和受力面积) 问题: 其实上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老师和你们现在就共同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好吗? 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小组展示 3.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和_____有关 三、压强 既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那么如何来表示这一

(九年级物理教案)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九年级物理教案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做实验,研究物理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开展小发明、小制作,促进探究性学习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文介绍几例巧用废弃饮料瓶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小实验。●一、大气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气体,大气压的存在令同学们怀疑,通过学生亲 自动手小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是最好的办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如下实验,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 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

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又把同一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联系起来,有利于形成前后知识的结构体系。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 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这里又形成以前所学过的连通器。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 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总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物品可为教学服务,争取做到不被实验室中的器材所限制。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的利用身边的物品做更多生动简单的小实验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服务。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习题(附有标准答案)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著名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合________帕,约_______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槽内B点 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 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 ________毫米汞柱. 6.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内灌入的是水,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要求管顶出现真空,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则玻璃管至少要约 _____米.(ρ油=0.8×103kg/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1.0l×l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 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 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 强的大小为____________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0.(04福州)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 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 _______ 些。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13.酒精的沸点是78.5℃,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则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于76cmHg. 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450cm2,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到1.6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________N(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近似取105Pa)。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 压强将_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 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______,气体的压强____ 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瓶口截面积为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 要的力量是20N,则瓶内气体压强是_____. 17.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仅供参考!生活实验证明大气压存在: 实验一: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

挤出,使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空气的压强减小,而外界的大气压强就把它们紧紧地压在一起,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这就有力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瓶吞蛋”实验 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广口瓶口,实验前用手轻轻用力,不能将鸡蛋完整地压入瓶内。再将点燃的棉球扔入装有细沙的瓶中,迅速将该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嘣”的一声掉入瓶内。上述实验,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升高,而骤冷又会使气压迅速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实验三:“覆杯”实验 玻璃杯内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整杯水被纸片托住,纸片不掉下来。该实验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纸片向下的压强小于大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强,因而纸片不掉下来。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不难理解大气压强

存在问题。更深入研究:“瓶吞蛋”表明大气竖直向下有压强,“覆杯实验”表明大气向上有压强。因而显示出大气压强的特点: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验证大气压强存在的几个实验 气压强的存在(一) 器材 熟鸡蛋,牛奶瓶(或锥形瓶)等。 操作 (1)牛奶瓶浸放在60—70℃的热水中(水不进入瓶内),时间约3—5分钟。 (2)取出空瓶(瓶内有热空气),将去壳的熟鸡蛋放置瓶口,如图(a)。鸡蛋会慢慢进入瓶内。 根据气态方程,瓶内气体,遵循常数 T pV 的规律,所以当T 下降,V 没有明显改变时,p 会变小,由于大气压强没有变,所以有上述现象。 注意 瓶口应略小于蛋,但瓶的容积以大一些好。 说明 如有适当的器材,可采用如图(b)所示的方法完成本实验。

器材广口瓶,2根玻璃管,100ml针筒,两用气筒,小气球,橡皮管等。 操作 在广口瓶塞上插两根玻璃管。 (1)将小气球套在一根玻璃管下,与针筒相连的橡皮管套在另一根玻璃管上(图a),塞紧瓶塞。 (2)用针筒向外抽气,可看到小气球被渐渐吹大,说明存在着大气压强。 (3)在广口瓶中放进一只充气不足的小气球。夹紧左管上的夹子后用两用气筒从右管内抽气(图b),可看到小气球慢慢胀大。这说明不和外界连通的球内留有的空气同样有大气压强。 (4)停止抽气,打开左管上的夹子,可见胀大的气球迅速缩小,这又是外界的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 注意 (1)每次实验时橡皮塞一定要塞紧,必要时还可涂一些凡士林油。 (2)小气球的口要扎紧,不能漏气。

器材玻璃杯,平底小盘,一小段蜡烛。 操作 (1)将小段蜡烛点燃,在小盘中央滴几滴刚熔化的蜡,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上面。 (2)在盘中加入少量红色水,深约1cm。 (3)将玻璃杯倒置在水中,罩住蜡烛(图a)。等水被压入怀内(图b)。这说明四周空间存在着大气压火焰熄灭时,可看到盘中的强。 显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四) 目的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 器材大小试管各一只。 操作 (1)大试管装满水后将空的小试管轻轻放入大试管(约小试管长度的三分之一),如图(a)所示。 (2)两手拿住大小试管,迅速倒置后立即放掉小试管。可观察到大试管里的水慢慢流出,同时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自行上升,如图(b)所示。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知识点(总4页)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 气压知识点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 水银 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 用点等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 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容摘要】:大气压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玻璃吸盘法、马德保半球实验法、广口瓶吞鸡蛋法。 【关键词】:大气压;物理实验;物理。 大气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大气压的感受。把一个东西放在手上,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重量,知道物体对手有一个压强;挑起一副担子,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压力,知道担子对肩膀有一个压强。人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大气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感受到大气对自己有压力,有压强。人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事物给人的感受。事物给人以感受,人就承认它的存在;事物没有给人以感受,人就不会承认它的存在。学生没有感受到大气给自己的压力,当然,不会承认大气压的存在。正因如此,使得大气压的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应该怎样破解这个难点呢?最重要的是要让感受到大气压,视觉上的、味觉上的、触觉上的都可以。下面几个实验成本低,又能较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一、玻璃吸盘法

拿一个吸盘放在玻璃板上,再把它拿起来,说明吸盘与玻璃板是分离的。把吸盘按在玻璃板上,排出吸盘里的空气,再把它拿起来,发现玻璃板也被吸起来了。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前几次吸盘不能够把玻璃板吸起来?为什么后来吸盘把玻璃板吸起来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问题,使学生间接地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把吸盘放在玻璃板上,吸盘部有空气,空气是流体,在某一个点上的压力是朝着各个方面的,在吸盘的某一个点上,吸盘和吸盘外所受的压力是一样大的,吸盘的部和外部所受的压力是一样的。当吸盘部没有空气的时候,吸盘能够把玻璃板吸起来。说明吸盘受到一个由外指向的力的作用,把吸盘按在了玻璃板上。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力的存在,吸盘部和外部都没有力的作用,那么二者岂不分离了。这个力是谁?刚才是外都有空气,吸盘与玻璃板分离,现在是部没有空气,外部有空气,那么问题肯定是出在空气上。是外部的空气给吸盘一个指向部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有力的存在,自然就会有压强的存在。空气能够给物体施加力,空气对物体就能够产生压强。 二、称空气 力和压强是一对孪生姊妹,有力的存在,必然有压强的存在。所以,要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只需要说明大气有压力就可以了。大气受地球的吸引,有一定的重力。要说明大气有压力,只需要说明大气有重力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只要设法说明空气有重量就可以了。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知识点

初中物理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要点 一、压力与压强的区别和联系见下表: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也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涵洞、茶壶、锅炉水位计等。 3、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P=ρgh 其中ρ是液体的密度,g=9.8牛/千克,h是液体的深度。

4、连通器 (1)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这是由于水不流动时,必须使连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两侧受到的压强大小相等。 (3)船闸的工作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三、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重力的作用,空气又有流动性,因此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位置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相等。 3、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一标准大气压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13×105Pa。 4、标准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不但随高度变化,在同一地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通常把1.01325×105 Pa的大气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强,它相当于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计算过程为p=ρ水银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标准大气压强的值在一般计算中常取1.01×105 Pa,在粗略计算中还可以取作105Pa。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 气体、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被称作流体。 2.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重点、难点剖析 (一)重力和压力的区别:可以从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方面来比较。 (二)注意正确地判断受力面积:压强公式 P=F/S 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 体的表面积,关键看所讨论的压力是靠哪一个面承受,而不一定是受压物体的表面积,代入数据计算时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 (三)知道液体压强的特征: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在液体内部就存在着 由于本身重力而引起的压强。通过推理和实验都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为p=ρgh。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小实验 1.覆杯实验 如图1所示,取一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把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硬纸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内盛满水后再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放开手后,纸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这表明大气有压强,正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纸片不下落。 2.瓶吸鸡蛋 如图2所示,广口瓶内装少量细沙,将一块浸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投入瓶中,然后迅速把剥去壳的熟鸡蛋紧盖在瓶口上。待纸熄灭后,向瓶外浇冷水,瓶中气体压强减少,小于外部大气压强,在大气压作用下鸡蛋被压入了瓶中。 3.小试管爬升实验 如图3所示,将粗试管装满水后,再将稍细的空试管插入粗试管中至一半深度处,将两试管迅速倒置过来,放开细试管后,则会看到细试管在粗试管内缓缓上升,这表明大气有压强。

4.用注射器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4所示,取一注射器,把针筒倒夹在铁架台的铁夹中,先将活塞推到针筒顶端,排尽空气后用橡皮套将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颈上拴上细绳,绳下挂几个钩码,活塞也不易拉下来。 5.用挂衣钩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5所示,将两个带有软塑料托的压力衣钩的软塑料托相对,用力挤压,排出其间的部分空气,即使在衣钩下挂一较重的物体,也不易将两个衣钩分开。 6.用橡皮吸盘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6所示,将木凳面弄湿,把像皮吸盘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压,这时吸盘内气体被挤压出来,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用气球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如图7所示,在橡皮塞中插入两支细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个小气球,并用线扎紧,另一根接厚橡胶管后与抽气筒相连。用橡皮塞塞紧广口瓶瓶口,用抽气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气,此时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气球就膨胀起来。这是由于抽走瓶内部分气体后,瓶内压强减小并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因而大气压强将瓶外部分气体压进了气球。

中考物理大气压

《大气压》复习提纲 一、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 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二、产生原因:因为 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三、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练习:☆测得马德堡半球实验直径30cm 则马德堡半球上受到得压力 约多大。 解:半球表面积S=πr 2=3.14× =0.707 m 2 F=p 0S=1.01×105Pa ×0.707 m 2=7.14×103N ☆ 提供器材:塑料吸盘、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玻璃,请说明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及大气压的表达式。 解:①用刻度尺测出塑料吸盘的直径D ②把塑料吸盘内的空气全部挤压出来吸到玻璃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吸盘,记下拉开时测力计的最大读数F 30X 12 m 2

③则p=4F/πD2 ☆试说明课本P162图11-4实验发生的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解:现象:鸡蛋将被吞入瓶中。原因:点燃棉花使瓶中空气烘热,放上鸡蛋后,随着被封闭在瓶中的气体降温,压强逐渐减小,当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时,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四、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 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 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 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⑴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 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⑵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⑶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 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⑷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物理压强浮力经典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压强和浮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6分) 1.站在地面上的小明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A.抬起一只脚 B.走动 C.坐在地面上 D.平躺在地面上 2.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菜刀的刀口做得很薄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D.饮料吸管的—端做成尖形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自来水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高压锅煮饭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即将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 样做是因为()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6.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 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7.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 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8.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 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9.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10.下列属于利用浮力升空的是() A.飞机 B.热气球 C.风筝 D.火箭

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巧用饮料瓶证明大气压的存有 一、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及弹力球能够代替瓶吸鸡蛋实验,而且能够反复做。2、利用饮料瓶和乒乓球能够做覆杯实验。3、利用饮料瓶和热水能够做铁桶压扁实验。4、利用饮料瓶还能够引入托里拆利实验。5、利用饮料瓶和水直接演示大气压的存有。 二、实验器材:饮料瓶、弹力球、水及水槽、乒乓球等。 三、实验过程及效果: 1、稍微用力按下空饮料瓶的同时将弹力球放在瓶口上,再将瓶子倒过来,弹力球不会掉下,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这个实验能够反复做,而不必用鸡蛋做。 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乒乓球也不会下落。此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有,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比用任何语言描述效果都要好。 3、向空饮料瓶里倒点热水并且把瓶子涮一涮,再把热水倒出来,迅速密封瓶盖,会明显发现瓶子变瘪了,从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 4、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充足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既证明了大气压的存有又为介绍托里拆里实验作准备。还能够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这里又形成以前所学过的连通器。 5、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能够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个现象。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方法 【内容摘要】:大气压是初中物理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玻璃吸盘法、马德保半球实验法、广口瓶吞鸡蛋法。 【关键词】:大气压;物理实验;物理。 大气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没有大气压的感受。把一个东西放在手上,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重量,知道物体对手有一个压强;挑起一副担子,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压力,知道担子对肩膀有一个压强。人们从一出生就生活在大气之中,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感受到大气对自己有压力,有压强。人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事物给人的感受。事物给人以感受,人就承认它的存在;事物没有给人以感受,人就不会承认它的存在。学生没有感受到大气给自己的压力,

当然,不会承认大气压的存在。正因如此,使得大气压的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 应该怎样破解这个难点呢?最重要的是要让感受到大气压,视觉上的、味觉上的、触觉上的都可以。下面几个实验成本低,又能较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一、玻璃吸盘法

拿一个吸盘放在玻璃板上,再把它拿起来,说明吸盘与玻璃板是分离的。 把吸盘按在玻璃板上,排出吸盘里的空气,再把它拿起来,发现玻璃板也被吸起来了。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前几次吸盘不能够把玻璃板吸起来?为什么后来吸盘把玻璃板吸起来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问题,使学生间接地认识到大气 压的存在。把吸盘放在玻璃板上,吸盘内部有空气,空气是流体,在某一个点上的压力是朝着各个方面的,在吸盘的某一个点上,吸盘内和吸盘外所受的压力是一样大的,吸盘的内部和外部所受的压力是一样的。当吸盘内部没有空气的时候,吸盘能够把玻璃板吸起来。说明吸盘受到一个由外指向内的力的作用,把吸盘按在了玻璃板上。试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力的存在,吸盘内部和外部都没有力的作用,那么二者岂不分离了。这个力是谁?刚才是内外都有空气,吸盘与玻璃板分离,现在是内部没有空气, 外部有空气,那么问题肯定是出在空气上。是外部的空气给吸盘一个指向内部的力。压强是单位面积受力的大小。有力的存在,自然就会有压强的存在。空气能够给物体施加力,空气对物体就能够产生压强。 二、称空气 力和压强是一对孪生姊妹,有力的存在,必然有压强的存在。所以,要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只需要说明大气有压力就可以了。大气受地球的吸引,有一定的重力。要说明大气有压力,只需要说明大气有重力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只要设法说明空气有重量就可以了。 取两个玻璃瓶子,打开瓶口,连同瓶盖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重,使天平平衡再把两个瓶子盖上口,抽出其中一个瓶子里的一些空气,再次称两个瓶子的重量。会发现天

物理大气压习题

(考查范围:大气压强) 一、填空题(本题包含20小题) 1.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托里拆利实验第 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厘米高的水银 柱产生的压强,合1.013×105帕,约105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大气压强_的 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 柱的长度将_变大;水银柱的高度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 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中, 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 强为_100毫米汞柱,槽内B点的压强为 _810毫米汞柱.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 730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 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26毫米汞柱. 6.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水银_.若管内灌入的是 水,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要求管顶出现真空,玻璃管至少要约_10.3 米;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则玻璃管至少要约12.92米.(ρ油=0.8× 103kg/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1.0l×l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 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2.02×106.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 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紧,如图 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 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象是瓶内的水沿着 细管上升或喷出,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瓶内气压大于大 气压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 当地大气压强的大小为_1×105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 103㎏/m3),由此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高____选填"高"或"低")。 10.(04福州)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 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小于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低于 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 积要扩张得更大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 _小__ 些。 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 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_沸点提高,食物可 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 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 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物理原理是液体表面气 压越低,液体的沸点也越低. 13.酒精的沸点是78.5℃,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则当地的大 气压低于_于76cmHg. 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450cm2,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 到1.6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2.7×103N(已知外界 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近似取105Pa)。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一定时, 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将变大.(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 塞不易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降低__,气体 的压强;减小___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 瓶口截面积为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要的力量是20N, 则瓶内气体压强是8×104Pa. 17.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 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这两张纸将相互靠近(填"靠近 "或"分开"),这说明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小.

初中物理大气压教案

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 玉山县双明中学江红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5.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马德堡半球等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爱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大气压的测定和应用大气压的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三、教具学具准备 配套多媒体课件一套、吸管、熟蛋、水槽、大小试管、保温杯(内装热水)、玻璃杯、硬纸片、塑料吸盘、注射器、矿泉水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先要来当一回魔术师,给大家表演魔术。这里有两根内径差不多大的试管,它们重叠起来倒置后,如果不用手托住,你们猜猜会不会掉?在大试管里注入大半试管的水,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这时把两管同时倒立过来,注意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请学生回答:小试管不但不往下掉,还往上升呢。)刚刚的小魔术是不是老师施了魔法呢?不是的,学完“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后,同学就知道为什么了。 (二)讲授新课:可参考PPT,辅助教学。 1、大气压强的存在 通过4个实验,得出: (1)、大气存在压强:大气对浸在里面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压强。 ?这种由空气施加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注意:大气压是大气压强的简称,不是大气压力的简称)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与液体相类似,是由于大气受到重力和流动性而产生(3)大气压的方向: ?大气压强的方向与液体压强的方向一样,也是朝向各个方向的。 解释生活中有关大气压强的现象:见PPT 2、大气压的测量 ?著名实验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观看教学PPT,通过观察马德堡半球实验得知大气压实际存在,并且很大。 ?著名实验二:托里拆利实验 观看教学PPT,使学生了解大气压大小的由来,得出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练习和答案

1.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一根长约1米、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充满水银后,将开口堵住倒插于水银槽内,则管中的水银液面会下降,降到一定高度时水银柱将。如果将玻璃管倾斜,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将,但水银柱液面所在的高度将。若用粗一点或细一点的玻璃管作这个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将,这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同一地区的大气压强如果管顶破一小洞,管内水银将。 2. 2.5个标准大气压=帕斯卡,100帕斯卡=毫米汞柱高。1个标准大气压=厘米汞柱高。 3.大气压是由于而产生的,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压强将,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强将。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强的降低 而。 4.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它们都是利用来工作的。 5.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装入一段长10厘米的水银,如果大气压强为75厘米水银柱高,在图所示的三种放置情况下,管中封闭气体的压强:甲是厘米汞柱高,乙是厘米汞柱高,丙 是厘米汞柱高。 6.用水把两块平行的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排开后,沿垂直玻璃板方向把它们分开,必须沿垂直玻璃板方向作用很大的力,这是由于的作用,两块玻璃越大,分开它们时的作用力。 7.平原上生活的人在登山时,常会发生高山反应或叫高山病,在3千米以上会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四肢麻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8.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体积增大时。 二、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压强等于760厘米水银柱高 B.大气压强的值在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 C.同一地方的大气压的值总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2.地球上大气压的存在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但不是任何现象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A.活塞式抽水机的抽水过程 B.离心式水泵的抽水过程 C.钢笔吸墨水 D.车辆的行驶

浙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专题

大气压的专题训练 1、把装满水的量筒,用手堵住口,并将口朝下浸入水中,然后抓住量筒底向上提,如图1所示。在量筒口离开水面前( ) A.量筒内是空的 B.量筒内有水,但不满 C.量筒内充满水 D.不能确定 2、如图2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三点压强、、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3、如图3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3~5s ,立刻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某深度处不动。 (1) 、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2)、你猜想的依据是: 4、医学专家研究发现,青少年经常玩电子游戏,易患早期高血压病,某同学体检时,测得收缩压为150mm 水银柱,它相当于 m 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ρ水银=8.9×103kg /m 3,g=10N /kg ) 5、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如用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如图所示,管内装有8cm 水银柱,当外界为1标准大气压时,在三种情况下封闭气体的压强分别是多少 6、用改装的连通器说明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图6所示,比较B 、C 两处水面高度情况,并加以分析。 7、简易热水器的工作情况如图7所示,当自来水流动时,T 型管交接处流速 , 压强 , 将 压入管内,混合成温水洒出。 图1 甲 乙 丙 图2 图3 图6

8、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肺活量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生理指标,如图8所示是一种测定肺活量的方法,图中A 为倒扣在水中的开口薄壁圆筒,测里前排尽其中的空气,测量时,被测者吸足空气,再通过B 尽量将空气呼出,呼出的空气经导管进入A 内,使A 浮起。测出圆筒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筒浮出水面的高度为H ,大气压强为P 。,些时圆筒内气体的体积V ,压强P 各为多少? 8、V=m/ρ水+HS; P 气= (P 。S + mg)/S 9、如图所示,甲是一个深度很浅的皮碗,图乙将皮碗压向水平的开花板,挤出皮碗下的全部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皮碗像吸盘一样“平贴”在天花板上,皮碗的吸附面积为10cm 2,皮碗中心引出的细线可悬挂一个物体在空中。(不计细线和皮碗的重力,大气压取105Pa ,g=10N /kg ) (1)、要想吸盘不脱落,所挂物体的重力不得超过多少? ( 2 )、设细线下挂一边长为10cm ,质量为500g 的正方形物块时吸盘没有脱落(物块底面保持水平),剪断细线物块落在水平地面上无反弹和翻滚,从触地时开始计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接触面积一直是正方体的义面积),压强减至Px 时便保持不变,求此时物块对地面的压力和时间为多少?( g=10N /kg ) 10、如图所示为火车车厢制动的示意图,已知储气筒中储有10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活塞直径为20cm 。在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打开制动阀门,主气路与大气相通,储气筒中的压缩空气推动活塞向右动,闸瓦制动车轮,问利用这个装置闸瓦的最大制动力可达多少N ? 吸盘 物块 天花板 水平地面 细线 Px O 0.1 P/Pa t/s 1.5x103 甲 乙 丙 H A B 图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