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教研活动报告(1)

主题教研活动报告(1)

主题教研活动报告(1)
主题教研活动报告(1)

主题教研活动报告

——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研究对象:八年级学生

活动地点:英语科办公室

活动时间:

活动成员:学校教导主任,全体英语组教师

具体内容:

一、讲“国培”理论学习心得,学习北海市教科所廖道文老师关于“英语阅读课

442模式及活动设计”。

二、教师们对八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产生困难的原因分析。

三、教师们讨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活动过程:

一、英语阅读课442模式及活动设计

1、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有利于语言的习得;提高阅读技巧;为以后的写作提供范例;为语言学习提供机会。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A 3 Reading和Section B 3a部分都是阅读教学。从八年级上册至九年级,阅读语篇的篇幅逐渐递增,从100字左右增至300字。这些阅读课文既载有与该单元主题有关的重要信息,又呈现了其中大部分的词汇和主要的语法结构,因此,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单元教学的重点。

2、三种阅读模式:

(一)自下而上阅读模式

自下而上阅读方式(Bottom-up model ),认为理解主要是对文本的理解, 读者是按字母--单词—词组--句子--段落--语篇的顺序来理解。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对文本解码的过程。不足:注意力集中在字句的细节上,容易忽视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四平八稳的阅读速度必然导致有限的阅读量。

(二)自上而下阅读模式

自上而下阅读模式(Top-down model),认为理解涉及文本和图式两方面因素。读者在进行文本解码的同时, 同样在应用其已有知识帮助其理解,包括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认知策略及情感因素等。整个阅读过程就是在猜测、验证、修

改、继续推断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循环中进行的。因此,阅读过程被形容为“心理语言学的猜测游戏”(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也就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对话过程。

(三)交互阅读模式

交互阅读模式(Interactive model)。根据斯坦诺威奇(Stanovich)的观点,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同时借助多种渠道的信息才能正确理解文本, 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理解,起到互补的作用。这些信息既包括文本信息,又包括图式知识。因此阅读就是一个交互过程,一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二是文本驱动与图式驱动的交互。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建构部分依赖于文本信息,部分依赖于读者的已有相关知识。要做到流畅阅读,读者不仅要掌握解码技能,同时还必须掌握应有的背景知识,注意积累以丰富完善自己的图式,在阅读中注意文本与图式的交互。

3、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两个功能

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通过大量的阅读形成语感。

4、三段式阅读课教学法(PWP)

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读后(Post-reading)

“读前”是导入;“读中”是输入;“读后”是输出。“读前”是呈现;“读中”是内化;“读后”是外化。“读前”是(整体)感知;“读中”是(初步)理解;“读后”是(语言)运用。

5、初中英语阅读课“442”教学模式

4---(读前)“四激活”4---(读中)“四阅读”2---(读后)“两输出”(一)读前(Pre-reading)“四激活”

(1)激活话题(topic):俗话说得好,一个好的开始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因此所选话题要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热点问题与阅读内容,尽可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或者关注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激活背景(backgroung):图式理论的研究表明,读者对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知识了解得越多,越熟悉,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就越容易。因此,教师应注重在读前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或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

(3)激活词汇(vocabuary):在激活话题、背景的同时适当穿插本节课的相关词汇的学习,初步扫清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两点,

第一:既可以激活原有词汇,又可以在语境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点:讲解要有选择性。讲解的词汇要选择那些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词汇,比如某些专业术语等,且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词汇。

(4)激活内容(predition):激活内容最关键的环节就是通过“预测(prediction)”激活阅读文章的内容。在读前让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开头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社会经验和已有的信息来预测课文内容。

(二)读中(while--reading)“四阅读

(1)初读大意:初读大意就是指略读(Reading for the general idea)。即运用skimming 等阅读技巧找出所读语篇的主旨大意和篇章结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捕捉有关信息的能力。

(2)再读细节:再读细节就是指寻读(Reading for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即运用scanning等阅读技巧捕捉所读语篇的具体信息及重要信息。

(3)三读解惑:三读解惑就是指研读或评价性阅读(Reading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sage and to deal with some long and difficult sentences, including language points)。即对语言形式和内容进一步研习和理解,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运用,达到深层理解语言现象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目的。

(4)四读欣赏:四读欣赏就是指赏读(Reading for pleasure and to imitate the intonation and pronunciation)。即对美句或某些精彩段落的赏析;对情感的解读等。

(三)读后(Post-reading)“两输出”

(1)理解性输出(围绕课本):理解性输出就是指围绕课本,经过学习者内化进行的语言输出。主要活动:复述课文(retelling the story);角色表演(role-play);角色改变(changing the role);情节表演(acting the story);故事串联(story chain);评价性阅读(evaluative reading);改编体裁(changing the form)等。

(2) 运用性输出(抛开课本):运用性输出就是指抛开课本,延伸课本,进行的语言输出,即语言学习的迁移。主要活动:调查(do a survey);讨论(discussion);辩论(debate);采访(interview);写作(write a composition);编故事(make up a story);演短剧(put on a play);做海报(make a poster)等。

感悟:英语阅读课442教学模式中的“四激活”是基础,“四阅读”是保障,“两输出”是关键。只要我们的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图式,设计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设问要巧,引导得法,操练到位,读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学以致用。英语阅读课一定会变成真正的“悦读”课。

二、教师们对八年级学生英语阅读产生困难的原因分析。

1. 词汇的不足。

根据义务段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要求学生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日常语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语法知识。而初二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掌握1000个左右单词和习惯用语,也就是说初二是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素养培养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内容丰富,知识容量大是初二教学的特点。所以词汇量的不足是初二学生不能顺利阅读的直接原因,一些基础差的学生甚至在阅读时感到不知所云,读不下去。

2. 不重视语感。

在初一英语教学中不强调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词和句的使用进行感知和体验。因而,学生缺少结合语境感知语言运用的能力和自觉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感。由于初中阶段阅读材料内容涉及面不广,多以对话,小故事,短文为主,作者观点往往直接明了,学生易于理解接受,语感的缺失并未对学生阅读造成太大的影响。然而,初中阶段的阅读材料句子结构更为复杂,同时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且加大词汇量和阅读材料的篇章长度,并且话题涉及面广,读者需要仔细辨别才能了解文章的观点。因此,在初中阶段,只有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3. 缺乏阅读技巧。

在课堂上,老师往往让学生习惯逐字阅读,笼统的感知文章意义。这样的毫无技巧的阅读方法,运用在一些复杂的文章阅读时,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学生往往在反复阅读几遍文章之后,仍然没有清楚文章大意。要教会学生快速且有效率的阅读,就必需对他们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

4. 缺少阅读练习。

由于日常教学中用于正常教学的课时紧张,教师很少有时间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学生也没有自觉阅读的学习习惯,特别缺乏必要的阅读练习。很少阅读也就不会阅读,更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

三、教师们讨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

1. 突破识词难关。

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快速的记忆单词,轻松的扩大词汇量,突破识词难关,

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让学生系统地认识音标,了解单词发音及拼写的特点和联系,以便他们准确判断词的发音和拼写,迅速识记生词;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派生、合成、转化的基本构词知识,以便他们通过辨别词根,结合构词方式,来推测词义、词性,迅速扩充词汇量。

2. 紧密结合课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课文教学是外语习得的重要载体,培养英语语感必须紧密结合课文,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熟读来对生词和语言点的运用加以理解和记忆,特别要反对学生抛开课文,对词和语言点反复的机械记忆。这里说的熟读课文,是指在读课文时,结合上下文,体会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体会词性对词在句中的位置,词的搭配和使用的影响。在熟读的基础上,对于重点词汇和句型结构进行背诵和造句练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得出课文大纲,再根据这一大纲对课文进行复述和简写。以上方法,不离课堂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感。

3. 介绍相关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在阅读时,要速度和质量并重,让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一些常用的阅读的技巧十分必要。比如:要了解文章大意,采用跳读的方式,不需要过于关注单词和各句的详尽含义,只要大体知道文章的所述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可以了;要了解文中某一处的详细信息,采用查读的方式迅速准确地找出具体数字、论点和描述即可;要捕捉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就需要寻找主题句和关键词,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对于生词,需要养成依靠上下文语境推理猜测的习惯;对于长句和难句,要学会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来准确领会其意义等等。

4. 每日阅读,教会学生填写阅读笔记。

归根到底,阅读的提高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来实现。只有在阅读的实践中,阅读者才能够拾遗补缺,积累词汇,才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技巧,才能够培养出敏锐而准确的语感,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其语言应用能力。而阅读的长期有效地训练,在课堂上是没有时间可以进行的。所以,在初中阶段,教师要督促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自留半小时,阅读一篇和自己水平相适应且自己感兴趣的短文或完形,并填写阅读日记。其具体程序为:读第一遍时,了解大意,勾出生词;读第二遍时,了解详细信息,猜测词义并分析难句,对于不能猜到的词可以参考词典并结合上下文了解其意义;最后填写好阅读日记并记忆生词。

5.复述课文。

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之一,可用来训练独白,可由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复述要防止背说,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复述课文,对培养学生如何抓中心,抓主题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