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试卷(四)

中国近代史试卷(四)

中国近代史试卷(四)

班级______学号_____姓名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斗争,据此回答:

1.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宣布独立的省分是:()

A.江苏

B.安徽

C.广东

D.江西

2.在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中,曾经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派宣告独立的历史现象。这些

“独立”的准确含义是:()

A.强调地方政府的区域自治

B.实行民主共和的分权原则

C.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

D.坚持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

3.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不同点是:()

A.孙中山的号召或领导

B.都是武装斗争

C.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4.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中,都曾经首先宣布反对袁世凯的国民党籍都督是:

()

A.李烈钧

B.黄兴

C.唐继尧

D.陆荣廷

5.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受新的革命思想的影响

B.中国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未变

C.国际形势的影响

D.先进政党的建立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探索最终失败的决定因素有:()

①.中国社会性质②.阶级特点③.斗争目的④.斗争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独裁专制,倒行逆施,遭到人民反对。据此回答:

7.袁世凯将民主制度破坏贻尽,中华民国名存实亡的标志是:()

A.解散国民党

B.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C.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连选可以连任

D.刺杀宋教仁

8.“宋教仁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B.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C.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D.袁宋二人的权力之争

9.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均以短命而告终,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袁、张错误估计了形势,行事仓促

C.袁、张未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D.复辟与反复辟力量对比悬殊

10.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共同点是:()

A.都是反袁斗争

B.都是反对帝制斗争

C.都是孙中山直接领导的

D.都是反对北洋军阀独裁专制的斗争

11.段祺瑞与袁世凯统治相同之处是:()

A.加强独裁专制

B.处心积虑复辟帝制

C.都得到英美帝国主义支持

D.统治时都出现大规模军阀混战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据此回答:

12.辛亥革命后,通过策动民族区域“独立”的方式侵华的国家是:()

A.英俄

B.俄日

C.英日

D.英俄日

13.美国反对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是:()

A.防止中国成为美国的战争对手

B.防止日本取得独霸中国地位

C.维护美国中立立场

D.防止中国成为战胜国

14.一战期间,帝国主义仍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争夺。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日本利用优越地理位置企图独霸中国

B.帝国主义通过控制各派军阀明争暗斗

C.英美联合与日本相抗衡

D.英美在此期间获得侵华优势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请回答:

15.近代军阀割据形成的条件是:()

①.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②.分散的封建经济是其基础

③.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④.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16.下列符合军阀割据时各派军阀之间关系的表述是:()

A.滇、桂系军阀完全服从于控制北京中央政权的大军阀

B.皖、奉系同为日本支持,二系始终合作

C.直系控制北京中央政府时,必然把皖系完全排挤出中央政权

D.各派系间既有争夺,又有勾结

17.曾控制过我国沿海地区的军阀有:()

①.直系②.奉系③.皖系④.桂系⑤.晋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近代军阀混战实质上反映了:()

A.各帝国主义在中国利益的冲突

B.各派军阀争夺土地和人口

C. 各派军阀争夺中央政权的控制权

D.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的失控局面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猛烈抨击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据此回答:

19.新文化运动发生时,掌握北洋军阀统治权的是:()

A.袁世凯

B.冯国璋

C.黎元洪

D.段祺瑞

20.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北洋军阀独裁专制导致中国政治日趋腐败

B.尊孔复古思想的到处泛滥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D.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2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是:()

A.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

B.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2.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C.打破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束缚

D.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23.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中国资产阶级文化开始兴起

B.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C.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D.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24.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C.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D.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后,以张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发展实业,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据此回答:

25.甲午年状元张謇受甲午战争的败局影响,毅然挂冠从商。这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强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6.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把重点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

空前,钢铁业没有得到较大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的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内部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国家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和外商企业的激烈竞争

27.民国初年,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有:()

①.张謇②.周学熙③.荣宗敬④.陈启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提倡在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的实业家是:()

A.周学熙

B.荣宗敬

C.孙中山

D.张謇

29.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B.为民主革命的转化准备了阶级基础

C.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制约

3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均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B.封建残余势力十分强大

C.帝国主义势力仍然存在

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道德、文学等领域。据此回答:

32.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D.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33.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指向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

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当时北洋政府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

34.之所以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因为它:

()

A.进一步反封建

B.反对尊孔复古

C.主张学习西方

D.主张民主共和

35.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点有:()

①.西学的影响是产生的根本原因②.具有群众运动特征

③.都为改革或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其核心内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中国近代史试卷(四)答题卡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二.材料题: 3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段祺瑞的支持下……拟定了共和的三策:(一)运动亲贵,由内廷降旨,自行宣布共和。(二)由各军队联名要求共和。(三)用武力胁迫要求共和。(摘自《段祺瑞与皖系军阀》)

材料二:段祺瑞说:“项城(袁世凯)帝制自为之迹,已渐显露,我当年曾发采取共和之电,如今又拥项城登基,国人其谓我何?且恐二十四史中,亦再找不出此等人物!所以论公,我宁死也不参与;论私,我从此只有退休,决不多发一言。”(摘自《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今日民智日开,民气日昌之世,而欲从一姓威严驯服亿兆,尤为事理所万不能致……祺瑞罢斥以来,本不敢与闻国事……只是既已久服务于国民,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分裂而不一援。(摘自《段祺瑞反对张勋复辟通电》)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段祺瑞“联名要求共和”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他“决不多发一言”说明了什么问题?

⑵.材料三中段祺瑞被“罢斥”的原因是什么?“不能坐视民国之颠覆”的目的又是什么?

⑶.据上述材料,有人说段祺瑞是“三造共和”的功臣,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50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 1.3亿元左右。而1912年~1919年8月,建成厂矿4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 1.3亿元以上,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中国1912~1921年的对外贸易情况。 单位:百万海关两

年份 进口额 出口额 入超额 1912 473 371 102 1913 570 403 167 1914 569 356 213 1915 454 419 35 1916 516 482 34 1917 550 463 87 1918 555 486 69 1919 647 631 16 1920 762 543 220 1921

906

601

305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种什么景象?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能说明什么问题?试列举三项。

⑶.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繁荣和萧条的根本因素。

⑷.综观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的结论?

三.问答题:

38.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

析经济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9.概括北洋军阀统治前期(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简略指出这时期影

响中国社会发展的矛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