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绪论

无机化学绪论

无机化学绪论
无机化学绪论

无机化学绪论

§1.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科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试图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发生反应的科学。

物质包括: 自然界存在的一切物质---地球的矿物, 空气中的气体, 海洋中的水和盐; 动植物体内找到的化学物质; 人类创造的新物质.

变化包括: 因闪电而着火的树木; 与生命相关的变化和由化学家发明和创造的新变化.

二化学家的工作

1. 研究自然界, 并试图了解它

2. 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完成化学变化的新途径

三早期的化学

出于对自然界物质的好奇心, 人们很早就在从自然界分离出纯化学物质方面获得成功, 如: 从花卉和某些昆虫提取染料, 用于作画和染布. 直至19世纪初, 化学家才搞清这些染料的详细化学结构. 人类很早就通过化学反应, 创造出新物质. 最早的当属活性碳和肥皂.

木材加热, 失去水分活性炭

此过程中,由C, H, O 彼此键合的纤维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使氢和氧断裂下来, 生成水而失去, 剩下的碳成为活性炭. 而逆过程不能发生。

脂肪酸 + 碱加热肥皂(脂肪酸盐)

肥皂是非天然产物, 是偶然发现的. 人们用火加热食物, 脂肪滴到木材燃烧后的灰烬(含有一些碱), 而得到肥皂。比活性炭的发现更早。有了早期的随机发现, 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将物质放在一起加热, 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发生。最早的合金: 青铜 (约公元前3600年)

Cu + Sn 加热青铜

青铜: 制造工具和武器的主要原料. 造就了青铜时代

铁矿 + 木炭加热 CO + Fe

铁的冶炼, 创造了铁器时代。除了Pt, Au, Ag 等金属可以天然单质存在外, 大多数金属均以类似方法得到, 当然可以得到Cu 和 Sn (温度较低)。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400年就将矿物混合加热, 制造出玻璃。

四化学是中心科学

化学与许多其它科学领域相关, 这些领域包括: 农业, 电子学, 药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 计算机科学, 工程学, 地质学, 物理学, 冶金学等。很多其它相关领域, 化学都起到重要作用。化学家的任务: 制造新药, 保障人类的健康; 生产用于制造住所、衣服和交通的材料; 发明提高和保证粮食供应的新方法, 保障人类的衣食住行。

化学在人类由古代穴居人的野蛮生活进化到现在这样一个文明世界的变化过程中, 起到了"中心"的作用, 使我们不仅可以和自然处于和谐之中, 而且可

以使我们和自己的愿望相吻合。化学家涉足的工业领域如下图:

五化学是实用性和创造性科学

探索自然, 为找出过去并不知道的而且具有实用性的化学物质, 这一过程, 即是为应用而进行的创造. 因而“实用性”和“创造性”是密切相关的。化学家曾从事大量的动植物体中化学物质的分离、提纯和结构测定(创造), 并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实用). 此类工作目前仍在大量进行。现在, 人们已经开始开展从海洋生物体内分离、提取和提纯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确定, 也体现出化学的创造性。通常, 我们不可能从动植物体中分离得到大量新的药物, 因为这种做法不但破坏性极强, 而且造价昂贵. 取而代之, 化学家用其它简单

化合物, 通过化学合成, 制备出新发现的化合物. 达到大量提供临床应用目的。

有时, 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化学合成而改变, 进而考察性

质方面的改善。大自然并非是世外乐园, 这里有为生存而进行的凶猛战斗。昆虫为生存而吃植物, 有些植物可释放出可以驱赶这些昆虫的化学物质, 同时, 可

通过这种化学物质的气味, 通知附近的同类植物, 有不速之客进犯, 则同类植

物也会释放出这种化学物质. 如此, 达到保护自己和种群的目的. 人们则可以

研究这种化合物的结构, 合成出来, 用于保护我们的农作物. 昆虫也用化学物

质作为求偶时的联络信号. 当我们知道得知是何种化合物后, 就可以人工合成, 用来诱杀, 控制有害昆虫的繁殖。

生物可产生强烈的抗生素, 防止和治疗细菌的侵害; 人们同样可以模仿生物, 合成出这样的抗生素, 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大自然是我们的好老师。

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古代炼丹家一生致力

于“加热和振荡”各种混合物, 梦想将铅变成黄金. 它们梦想虽然破灭了, 但却创造了不少有趣的新方法和新物质, 把自己造就成化学家。

§2.无机化学概述

一化学学科的分类

化学科学是最古老和涉及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积累了大量人类的知识,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

各化学学科之间的界限不是很分明, 而且各学科之间彼此交叉, 由于研究方法目标和目的不同, 有必要将

化学进行分类。按传统分类, 可将化学分为四大分支: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

无机化学的内容为化学的基本原理, 化学元素的性质和相关的化学反应. 迄今, 化学元素已经发展为110多种。有一个重要元素, 即为碳 C,构成了化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分支: 有机化学. 有机和无机的结合, 衍生出有机元素化学或称为金属有机化学. 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与金属之间以 C-M 形成的化合物. 此外, 部分碳化学, 包括碳的氧化物, 含氧离子或碳化物等, 属于无机化学研究范畴. 当然, 这里不存在严格的界线, 也无人试图去严格规定这种界线。

详细研究化学的能量变化, 反应机理, 键能, 分子的聚合, 发生的表面和界面的反应等, 可以归属为物理化学。同样, 物理化学和其它化学学科也没有严格的区分界线, 并且许多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往往出现在和其它化学学科的交叉点上。无机化学在与学科交错部位, 同样功不可没. 这些交叉学科包括: 地球化学, 无机生物化学, 材料科学和冶金学(Metallurgy)。分析化学: 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 仪器分析等, 是进行化学研究的基础。

二元素的起源和发现

无机化学起源于古代. 在人类早期历史中, 经典的实验带动了新材料的缓慢发展. 古代文明的标志是玻璃和陶器的制造. 通过减少或增加空气的比例, 可以使陶器呈现黑色或红色, 到了公元500年, 不同颜色的釉面和颜色的结合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些发展均可视为无机化学的起源。为获取有用的信息, 不妨回顾一下元素的发现历史。

我们在下表中, 也许会得到某种启发。

各元素是随着年代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发现的。1750年之前,对"化学"发展的促进, 主要为中国和印度. 化学的发展十分缓慢。1750年之后, 由于进行了大量有目的的研究, 现代化学的基本理念已经形成。1750年至1950年, 在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的同时, 发现了大量的新元素. 如: 18世纪, 气体研究;19世纪初, 活泼金属的电解法制备; 以及在5年之中对于稀有气体的识别; 1940年的十年, 发现

新元素的步伐缓慢下来, 因为此时已达到"没有新的世界可以去占领", 直至铀的所有元素已经全部发现。

此时, 人们的研究热点转向超铀元素的合成。

三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无机化学学科是随着元素发现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因而可以说, 在科学发展进程中, 无机化学是化学

学科的鼻祖. 并且, 许多基于无机化学方面的工作, 导致化学基础理论的形成. 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是物质

的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合成出组成相同的化合物, 如氧化物的制备途径: (1)金属在空气中加热;

(2) 碳酸盐加热分解; (3) 从溶液中沉淀得到氢氧化物, 加热脱水等。在以上系列变化中, 不管途径如何, 得到产物的分子式不变, 要符合Dalton原子理论的"组成恒定"法则. 而且, 在各变化过程中, 可以准确

计算各物质的量。

在19世纪的前50年, 不仅发现了半数以上的元素, 而且进行了这些元素简单化合物性质的研究. 如: 1800年左右, 人们经过探索研究, 发现了 NCl3的强爆炸性质和HF的强腐蚀性. 而那时, 尽管牛奶和血液研究被普遍重视, 直至1820年, 也只有少数的有机化合物为人们所知, 更谈不上有机化学理论的发展了。到了19世纪中期, 为有机化学的光谱研究的热点时期; 而在1900年左右, 物理化学方面的探索成为新的

研究高潮。相比而言, 将近一个世纪, 人们忽略了无机化学的研究。随后, 元素周期表形成, 放射化学开展, 非水溶剂和过渡金属化合物研究等, 标志着现代无机化学阶段的开始。1930年, 现代无机化学成为人们新的研究热点. 典型的代表研究为:

Stock等: 乙硼烷的氢桥键(变形的价键理论); 硅的研究

Werner等: 过渡金属配合物化学

Karus 等: 非水溶剂, 放射化学

同时, 发展了现代无机化学的理论, 并应用于解决化学中的疑难问题, 这些理论包括: 建立于波动性

质之上的基本粒子发现和原子结构, 衍生出现代无机化学的价键理论和分子结构理论; 以及过渡金属配合

物中的晶体场理论等。

四无机化学的近代发展

以上研究奠定了现代无机化学的基础, 并拓宽了现代无机化学的领域. 鉴于人们对于理论和实验科学

体系的研究要求和新材料的生产应用需求, 以及对从前研究甚少的元素性质的了解渴望, 刺激无机化学研

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近代发展始于1950年).此时, 对于原子能量的研究, 集中于重过渡金属元素和

镧系元素(发现了 Zr 和 Hf 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中子吸收性质的不同);电子工业和随之而来的计算机

行业的发展, 促进了为人鲜知的半导体材料(Ga, Ge, In和Se)的发展;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 在相关行业

中造就了大批人才, 包括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在过去的近50年中, 人们对于新方法, 新理论, 新领域(如金属在生物体系的发展), 新材料, 新催

化剂, 高产出和低污染等的追求, 强力促进了无机化学的发展.以致于在周期表中非稳定的Tc 也被发现可用于医药之中. 除了特别不稳定的元素, 人们的追求遍布了整个周期表中的每一种元素, 这些元素的性质

均有据可查。随着无机化学的迅速发展, 它也成为人们所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的学科. 但并未能解决所有

学生提出的问题, 而且, 编写的教科书在出版之际, 其中的一些数据就和理论就已经过时了. 如此, 要求

学科的内容随着新的发现而不断改进。如: "惰性气体"的概念已经为人们普遍接受. 随着1962年第一个氙的化合物的出现, 引起轰动, 以致于在两年之内, 有接近上百篇文章进行此方面的报道, 同时, 将"惰性

气体"的改为"稀有气体"。超导体临界温度从5K提高到23K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 另一个激动人心的例子, 是1986年临界温度为40K的超导体的报道. 在临界温度以下, 超导体的电阻为零. 这种超导体的是一种复合氧化物, 含有铜, 稀土和碱土元素. 高温超导体引起轰动的原因是它本身有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 高

温超导体的组成为YBa2Cu3O7-x, x 约为0.1。1990年, 发现了碳60(利用石墨电极, 高温电弧放电, 形成含有C60的混合物, 分离得到纯产物), 围绕着它的发现, 人们对合成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 之后, 又有大量

有关利用C60为原料进行合成的报道。

以上的例子说明, 促进学科发展的因素为纯科学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这些研究均以前人的知识为基础. 无机化学是基于元素周期表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化学. 因此, 学习无机化学, 必须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同时, 要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 这一点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适用。

§3.如何学习无机化学

一理论大课

中学的学习模式: 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少, 讲授的内容重复较多, 大量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 自

学内容少。

大学的学习模式: 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多, 讲授内容重复性小, 作业量少, 无课堂练习, 强调自学能力

的提高. 针对大学学习特点, 提出如下要求:

1. 课堂认真听讲, 跟上教师讲授思路, 有弄不懂的问题暂且放下, 待以后解决, 不然, 由于讲

授速度快, 容易积累更多的疑难问题。

2. 作好课堂笔记. 留下一定的空白处, 做标记, 提出问题, 写出结论。

二习题与答疑课

目的: 解决课程的疑难问题

形式: 讲解习题, 作业中存在问题, 自由解答疑难问题

方式: 每周一次, 每次2学时, 从第二周开始

要求: 在笔记或讲义中标明疑问, 做记号, 在答疑课堂向教师请教和探讨. 没有问题的同学可以不参

加答疑课.

三实验课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对于理论的理解十分重要. 所课程安排了近 30 个相关的制备, 测

定和元素性质实验.

目的: 掌握基础实验技能, 通过实验深化理论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 预习报告, 实验记录, 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绪论

无机化学绪论 §1.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科学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试图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发生反应的科学。 物质包括: 自然界存在的一切物质---地球的矿物, 空气中的气体, 海洋中的水和盐; 动植物体内找到的化学物质; 人类创造的新物质. 变化包括: 因闪电而着火的树木; 与生命相关的变化和由化学家发明和创造的新变化. 二化学家的工作 1. 研究自然界, 并试图了解它 2. 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完成化学变化的新途径 三早期的化学 出于对自然界物质的好奇心, 人们很早就在从自然界分离出纯化学物质方面获得成功, 如: 从花卉和某些昆虫提取染料, 用于作画和染布. 直至19世纪初, 化学家才搞清这些染料的详细化学结构. 人类很早就通过化学反应, 创造出新物质. 最早的当属活性碳和肥皂. 木材加热, 失去水分活性炭 此过程中,由C, H, O 彼此键合的纤维素发生了化学变化, 使氢和氧断裂下来, 生成水而失去, 剩下的碳成为活性炭. 而逆过程不能发生。 脂肪酸 + 碱加热肥皂(脂肪酸盐) 肥皂是非天然产物, 是偶然发现的. 人们用火加热食物, 脂肪滴到木材燃烧后的灰烬(含有一些碱), 而得到肥皂。比活性炭的发现更早。有了早期的随机发现, 人们开始有意识的将物质放在一起加热, 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发生。最早的合金: 青铜 (约公元前3600年) Cu + Sn 加热青铜 青铜: 制造工具和武器的主要原料. 造就了青铜时代 铁矿 + 木炭加热 CO + Fe 铁的冶炼, 创造了铁器时代。除了Pt, Au, Ag 等金属可以天然单质存在外, 大多数金属均以类似方法得到, 当然可以得到Cu 和 Sn (温度较低)。古埃及人在公元前1400年就将矿物混合加热, 制造出玻璃。 四化学是中心科学 化学与许多其它科学领域相关, 这些领域包括: 农业, 电子学, 药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 计算机科学, 工程学, 地质学, 物理学, 冶金学等。很多其它相关领域, 化学都起到重要作用。化学家的任务: 制造新药, 保障人类的健康; 生产用于制造住所、衣服和交通的材料; 发明提高和保证粮食供应的新方法, 保障人类的衣食住行。 化学在人类由古代穴居人的野蛮生活进化到现在这样一个文明世界的变化过程中, 起到了"中心"的作用, 使我们不仅可以和自然处于和谐之中, 而且可

中级无机化学答案

简答題: 1. 第一过渡系元素氧化态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ⅦB族后的Fe元素不易达到族号氧化态? 答:氧化态分布的特征是两端少且氧化态低,中间氧化态多且高,元素呈现的氧化态与化合反应的能量及配位原子的性质有关:(1)Fe 原子虽然有8个价电子,但其要失去第七、第八个价电子时需要消耗很大的能量,虽然其形成化学键可获得一些能量,但其不能满足电离能的需要;(2)Fe的高氧化态,有很强的氧化能力,配体必须能与Fe共处。综上,Fe元素不易达到族号氧化态。 2. 钛被称作“第三金属”,请写出工业从TiO2矿抽取Ti的原理(用方程式表示)。 答:TiO2 + 2C + 2Cl2 →TiCl4 + 2CO TiCl4 + 2Mg → Ti + 2MgCl2 3. 为何氮气是反磁性物质而氧气却是顺磁性物质? 答:由分子轨道法,N2[KK(σ2s)2(σ2s*)2(π2p)4(σ2p)2], 而O2[KK(σ2s)2(σ2s*)2(σ2p)2(π2p)4(π2p*)2],N2分子中无成单电子而O2分子中两个三电子π键中各有一个成单电子,因而N2是抗磁性的,而O2是顺磁性的。 4. PF3和BF3的分子组成相似,而它们的偶极矩却明显不同,PF3(1.03D)而BF3(0.00D),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P与B价电子数目不同,杂化方式也不同, 因而分子结构不同所致。PF3 中P采取sp3杂化方式,分 子构型为不对称的三角锥 形,键的极性不能抵消,因 而分子有极性;而BF3中B 采取sp2杂化方式,分子为 对称的平面正三角形,键的 极性完全抵消,因而分子无 极性。 5. PF3和BF3的分子组成 相似,而它们的偶极矩却明 显不同,PF3(1.03D)而BF3 (0.00D),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P与B价电子 数目不同,杂化方式也不同, 因而分子结构不同所致。PF3 中P采取sp3杂化方式,分 子构型为不对称的三角锥 形,键的极性不能抵消,因 而分子有极性;而BF3中B 采取sp2杂化方式,分子为 对称的平面正三角形,键的 极性完全抵消,因而分子无 极性。 6. 热量和功是否为体系的 性质?是否为状态函数? 答:热和功都不是体系的状 态函数,而是过程函数。也 不是体系的性质,体系的性 质是描述体系的状态的物理 量,如T,V等。不能谈体系 在某种状态下具有多少功或 多少热量,它们只有在能量 变换时才会有具体的数值, 与途径有关,不同的途径, 数值不同。 7. 为何氮气是反磁性物质 而氧气却是顺磁性物质? 答:由分子轨道法,N2[KK(σ 2s)2(σ2s*)2(π2p)4(σ 2p)2],而O2[KK(σ2s)2(σ 2s*)2(σ2p)2(π2p)4(π 2p*)2],N2分子中无成单电 子而O2分子中两个三电子 π键中各有一个成单电子, 因而N2是抗磁性的,而O2 是顺磁性的。 8. 什么叫杂化?原子轨道 为什么要杂化? 答:杂化是指形成分子时, 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 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 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 组新轨道的过程.原子轨道 之所以杂化,是因为:(1) 通 过价电子激发和原子轨道的 杂化有可能可以形成更多的 共价键; (2)杂化轨道比未 杂化的轨道具有更强的方向 性,更利于轨道的重叠;(3) 杂化轨道的空间布局使得化 学键间排斥力更小,从而分 子构型更稳定。 9. PF3和BF3的分子组成相 似,而它们的偶极矩却明显 不同,PF3(1.03D)而BF3 (0.00D),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P与B价电子 数目不同,杂化方式也不同, 因而分子结构不同所致。PF3 中P采取sp3杂化方式,分 子构型为不对称的三角锥 形,键的极性不能抵消,因 而分子有极性;而BF3中B 采取sp2杂化方式,分子为 对称的平面正三角形,键的 极性完全抵消,因而分子无 极性。 选择题: 1.汞中毒的症状是 ( A )(A) 贫血 (B) 骨头畸形、压迫骨头会 引起剧痛 (C) 会诱发癌症 (D) 颤抖、呆滞、运动失调, 严重时死亡 2.在人体血液中负责输送氧 气的金属蛋白是( D ) (A) 肌红蛋白 (B) 铁贮存 蛋白 (C) 血蓝蛋白 (D) 血红蛋白 3.稀有气体中,最难被液化 的是 ( A )(A) He (B)Ne(C)Xe (D) Kr 4.下列物质中,强烈氧化性 与惰性电子对效应无关的是 ( C )(A) PbO2 (B) NaBiO3 (C) K2Cr2O7 (D) TlCl3 5. A → B + C是吸热的 可逆基元反应,正反应的活 化能为E正,逆反应的活化 能为E逆(B )(A) E正 < E逆(B) E正 > E逆 (C)E 正 = E逆 (D) 三种都可能 6.下列锕系元素是人工合成 的是 ( B )(A)Ac (B)Am (C)Th (D) U 7.维生素B12含有的金属元 素是 ( A )(A)Co (B) Fe (C) Ca (D) Mg 8.废弃的CN-溶液不能倒入 ( C )(A) 含Fe3+的 废液中 (B) 含Fe2+的废液 中 (C) 含Cu2+的酸性废液 中 (D) 含Cu2+的碱性废 液中 9. 速率常数k是一个 参数( D )(A) 无量纲 参(B) 量纲为 mol·L-1·s-1(C) 量纲为 mol2·L-1·s-1 的参数 (D) 量纲不定的参数 10.下列各元素中,电子亲 和能最高的是 ( C )(A) Cs (B) Li (C) Cl (D) F 11.最早被发现的稀有气体 元素是 ( A )(A) He (B)Ne (C)Ar (D) Kr 12.下列各元素中,第一电 离能最高的是 ( D )(A) Cs (B) Li (C) O (D) F 13. 已知某一反应 A + B →C 的E正=50kJ/mol,则该 反应的E逆为 ( D ) (A) -50KJ/mol (B) < 50KJ/mol (C) > 50KJ/mol (D) 无法确定 14.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 定存在的是 ( A ) (A) VO43- (B) CuSO4 (C) FeCl3 (D) Cr2O72- 16.Ln3+离子不易形成羰基 化合物是因为它们 ( B ) (A) 无d电子 (B) 是硬酸(C)无空d轨道 (D) 轨道对称性不匹配 17. H2O2的分解反应为: H2O2(aq) →H2O(l) + 1/2O2(g),下列表示的瞬时 速度中,正确的是 ( D ) (A) dc(H2O2)/dt (B)-dc(H2O)/dt(C)-dc(O2) /(2dt) (D) dc(O2)/(2dt) 18. 反应 X + Y → Z,其 速度方程式为:υ =k[X]2[Y]1/2,若X与Y的 浓度都增加4倍,则反应速 度将增加多少倍 ( D ) (A) 4 (B) 8 (C) 16 (D) 32 22下列元素中,电子亲和能 最高的是 ( B )(A) F (B) Cl (C) Li (D) Cs 2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存 在的物种是 (A)(A)FeO42-(B)CuI

《中级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西北大学化学系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中级无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 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6×5) 1 (1) 确定化合物B 10CPH 11的构型并予以命名; (2) 利用三中心两电子键理论判断B n H n 2-阴离子多面体结构中所包含的化学键的类型和数目。 解:(1) B 10CPH 11,写作(CH)(BH)10P ,a =1,q =0,c =0,p =10,一个P 原子, n =a +p +(P 原子数)=1+10+1=12,b =(3×1+2×10+ 3)/2=13=12+1, 属闭式结构 命名:闭式-一碳一磷癸硼烷(11)或闭式-一碳一磷代十二硼烷(11) (2) B n H n +2-22-,c=2,m =2,n =n ,写出拓扑方程并求解 n -2=s +t m -2=2-2=0=s +x n -m/2+c =n -2/2+2=n +1=x +y B -B 键的数目:3, 三中心两电子硼桥键的数目:n -2; 2 假定LiH 是一个离子化合物,使用适当的能量循环,导出H 的电子亲合焓的表达式。 解: △Lat H m θ(LiH, s) △EA H m θ(H)=(△atm H m θ+△I 1H m θ)Li +△f H m θ(H)-△f H m θ(LiH ,s)-△Lat H m θ(LiH, s) 3 应用Pauling 规则, (1) 判断H 3PO 4(pK a =2.12)、H 3PO 3(pK a =1.80)和H 3PO 2(pK a =2.0)的结构; (2) 粗略估计H 3PO 4、H 2PO 4-和HPO 42-的pK a 值。 解:(1) 根据pK a 值判断,应有相同非羟基氧原子。 H 3PO 4: H 3PO 3: H 3PO 2: (2) H 3PO 4:一个非羟基氧原子,pK a 值约为2;H 2PO 4-:pK a 值增加5,约为7;HPO 42 -pK a 约为12。 4 用VSEPR 理论预言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结构,并写出它们所属的点群: f m θ P H HO HO P OH HO HO P H HO H

中级无机化学复习试题(精品文档)_共3页

中级无机化学复习题 1.为什么第二周期与第三周期同族元素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2.为什么在矿物中Mg、Ca、Sr、Ba等金属离子以氧化物、氟化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形式存在?Cu、Ag、Pb、Zn、Hg则以硫化物形式存在? 3.通过计算说明钾原子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4s 轨道上。 4.比较Lewis碱强度:NH3NF3NCl3NBr3 比较Lewis酸强度:BBr3BCl3BF3 5.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CO(NH2)2+H2SO4→ HNO3 +HF → H-+NH3 → 6.由于形成水合物必须放热,试分析M c X a(s)在298K时形成四水合物至少放热多少?(假定正、负离子在无水盐和含水盐中对摩尔熵的加和贡献相等。 已知每mol晶格水对水合物的摩尔熵的独立加和贡献约为39 J·K-1·mol-1,S mθ(H2O,l)=69.91 J·K-1·mol-1) 7.试通过估算Xe[PtF6]的反应焓变来说明由Xe(g)和PtF6(g)可以制备Xe[PtF6]。 (已知:PtF6-的半径为310 pm,Xe+半径为180 pm;Xe(g) 的第一电离能I1=1170 kJ mol-1,PtF6(g)的电子亲合能-771 kJ mol-1) 8.利用HSAB理论判断下列反应进行的方向,并说明理由。 HgF2 + BeI2= BeF2 + HgI2 Ag+ + HI = AgI + H+ 9.下图为自由能-温度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为什么CO2线几乎与温度坐标轴平行,而CO线是一条向下的斜线? (2)已知CO2线有△Gθ=-393.5-3.3×10-3T,CO线有△

G θ=-221-0.18T ,求二线交点温度。 (3) 分别写出当温度低于和高于交点温度时,用碳还原金属氧化物MO 时的反应方程式? (4)为什么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制备Ag? 10.通过设计热力学循环计算CrCl 的生成焓,并讨论其能否稳定存在?(已知Cr +的半径估计约为100 pm, r (Cl -)=181 pm ,Cr 的升华焓和电离能 分别为397和653 kJ mol -1,Cl 2的离解能为243.4 kJ mol -1, Cl 的电子亲合能为 368.5 kJ mol -1) 。11. 已知酸性介质中下面两个元素的元素电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计算:φo (IO 3-/I -)=? φo (IO 3-/HIO)=? 2) 指出电势图中哪些物质能发生歧化反应; 3) 在酸性介质中H 2O 2与HIO 3能否反应; 4) 在酸性介质中I 2与H 2O 2能否反应;5) 综合3)、4)两个反应,HIO 3与H 2O 2反应最终结果是什么?用反应式说明. 12. 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ClF 3、IF 5分子结构,画出分子构型图,说出构型名称。 IO 3- HIO I 2 I - 1.1951.450.535O 2 H 2O 2 H 2O 1.770.68

中级无机化学1-5章年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4.解: (1)H 2O 2 2C (2)S 2O 32- 3v C (3)N 2O (N -N -O 方式) v C ∞ (4)Hg 2Cl 2 h D ∞ (5)H 2C=C=CH 2 2d D (6)UOF 4 C 5v (7)BF 4- d T (8)SClF 5 4v C (9)反-Pt(NH 3)2Cl 2 2h D (10)PtCl 3(C 2H 4)- 2v C 1.B(CH 3)3和BCl 3相比,哪一个的Lewis 酸性强,为什么? 一般来说,CH 3为推电子基团,Cl 为吸电子基团,因此的Lewis 酸性强。 (BCl 3易水解;B(CH 3)3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燃) 2.BH 3和BF 3都可和(CH 3)2NPF 2生成加合物,在一种加合物中,B 原子和N 相连,另一种则和P 相连,绘出两种结构式,并说明形成两种结构的原因。 P F F H 3CH 3 P F F H 3CH B B H 3F 3 (该题可参考史启桢等翻译的"无机化学",作者Shriver 等,由高教社出版, 其中关于热力学酸度参数的部分,p.190-191; 或者该书的英文原版第5章的相关内容) 3. 无水AlCl 3可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而吸水后则失效, 原因何在? 配位饱和(6配位),失去Lewis 酸性 4. 吸水后失效 的AlCl 3有什么方法可以脱水? 因为Al 3+是典型的硬酸,与氧的亲合力很强,因此实验室不能在HCl ,NH 4Cl ,SOCl 2等气氛下加热脱水。(只能加强热生成 Al 2O 3后,用高温下用加C 和Cl 2用还原氯化法制备,这就不是脱水方法了)。

中级无机化学课件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ermediate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310401 课程类型:学科方向课 学时:48 学分:3 适应对象:化学系高年级本科生 先修课程:要求系统学习过大学基础化学课程体系,如化学原理,元素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等,并对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1. 《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姚光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中级无机化学》,朱文祥,刘鲁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 《无机化学新兴领域导论》,项斯芬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 《中级无机化学》电子教案及讲义稿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级无机化学面对的是学完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的高年级学生,是无机化学的继续与提高,是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必备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掌握无机化学原理,了解无机化学的一些新领域、新成就和新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2学时) 0.1 无机化学各新兴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意义,学科特点等 0.2 课程概述,各组成部分,课程要求,考核方式 基本要求: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了解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了解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第1章分子对称性和群论初步(8学时) 1.1 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 1.2 对称性在化学中的应用 1.3 群的定义 1.4 化学中重要的点群 1.5 群的表示 1.6 特征标表 1.7 群论在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 1.8 群论在振动光谱的应用 知识点:对称操作;对称元素;群的定义;群的四个基本特征;重要的分子点群;群的表示;特征标表;群论在杂化轨道理论和振动光谱的应用

北京大学中级无机化学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II) 第一章 1.4.解: (1)H 2O 2 2C (2)S 2O 32- 3v C (3)N 2O (N -N -O 方式) v C ∞ (4)Hg 2Cl 2 h D ∞ (5)H 2C=C=CH 2 2d D (6)UOF 4 C 5v (7)BF 4- d T (8)SClF 5 4v C (9)反-Pt(NH 3)2Cl 2 2h D (10)PtCl 3(C 2H 4)- 2v C 1.B(CH 3)3和BCl 3相比,哪一个的Lewis 酸性强,为什么? 一般来说,CH 3为推电子基团,Cl 为吸电子基团,因此的Lewis 酸性强。 (BCl 3易水解;B(CH 3)3不溶于水,在空气中易燃) 2.BH 3和BF 3都可和(CH 3)2NPF 2生成加合物,在一种加合物中,B 原子和N 相连,另一种则和P 相连,绘出两种结构式,并说明形成两种结构的原因。 P F F H 3CH 3 P F F H 3CH 3 B B H 3F 3 (该题可参考史启桢等翻译的"无机化学",作者Shriver 等,由高教社出版, 其中关于热力学酸度参数的部分,p.190-191; 或者该书的英文原版第5章的相关内容) 3. 无水AlCl 3可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而吸水后则失效, 原因何在? 配位饱和(6配位),失去Lewis 酸性 4. 吸水后失效 的AlCl 3有什么方法可以脱水? 因为Al 3+是典型的硬酸,与氧的亲合力很强,因此实验室不能在HCl ,NH 4Cl ,SOCl 2等气氛下加热脱水。(只能加强热生成 Al 2O 3后,用高温下用加C 和Cl 2用还原氯化法制备,这就不是脱水方法了)。 第二章 2.1 解: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教育学》教学大纲 (1) 《心理学》教学大纲 (4)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7) 《普通话口语训练》教学大纲 (11)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15)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21) 《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25)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2)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45)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49)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52)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54)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57)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61) 《结构化学》教学大纲 (65) 《化工基础》教学大纲 (70) 《化工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73) 《化学教学论》教学大纲 (76) 《中学化学教材分析与模拟教学》教学大纲 (79)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81)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大纲 (84) 《中学化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87) 《中学化学习题研究》教学大纲 (89) 《化学史与方法论》教学大纲 (91)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大纲 (93) 《无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 (95) 《有机化学选论》教学大纲 (97) 《物理化学选论》教学大纲 (102) 《无机合成》教学大纲 (105) 《有机合成》教学大纲 (108) 《环境分析与检测》教学大纲 (111) 《电化学分析》教学大纲 (114)

《生物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116) 《有机波谱》教学大纲 (118) 《催化作用基础》教学大纲 (121) 《统计热力学》教学大纲 (123) 《光谱分析》教学大纲 (125)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127) 《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大纲 (129)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33)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 (135)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138) 《化工制图》教学大纲 (140) 《分析化学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143) 《无机化学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145) 《有机化学大型实验》教学大纲 (147) 《化学工程见习》教学大纲 (149) 《教育见习》教学大纲 (152)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153) 《教育实习》教学大纲 (157)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161)

2019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大纲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编者:宋朝宇审核人:白术杰 课程名称:中级无机化学(Intermediate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代码: 总学时数:18 课内实验(实践)时数:0 学分:1 开课单位:药学院专业化学教研室 适用专业:化学(S) 适用对象:四年制本科生 一、课程的性质、类别、目的和任务 中级无机化学是面向高等学校化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介入《无机化学》与《高等无机化学》之间的一门中级水平的无机化学课程。《中级无机化学》对现代无机化学的热点问题都给予了足够的注视;体现了各个化学学科分支的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统一整体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完整的把握无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为以后的科研、工作以及研究生的考试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几门课的先修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第一章绪论 知识目标:了解中级无机化学课程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无机化学和中级无机化学等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激发学生求知欲,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中级无机化学发展趋势;中级无机化学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中级无机化学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1.1中级无机化学发展史[2]; 1.2中级无机化学发展趋势(现代无机化学、配位化学、原子簇化学、超导材料、无机晶体材料、稀土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无机金属药物)[2]; 1.3中级无机化学发展特点[2]。 练习题:无 第二章酸碱理论与非水溶液化学 知识目标:掌握酸碱概念及其发展;掌握酸碱强度;掌握非水溶液和超酸。 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素质目标:使学生独立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级无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无机化学 英文名称:Medium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 总学分:3 适用专业:化学教育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结构化学 开课系部:应用化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学类各专业本科学生在修读完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质结构后修读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修 读本课程时能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光谱学知识 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Introductory) 教学内容: (1)无机化学的沿革 (2)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3)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2) 了解无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3) 了解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现代无机化学发展的特点 第一章原子、分子和元素周期性 教学内容: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大纲第 1 页共 8 页 (1)原子结构理论概述 (2)共价键理论概述 (3)小分子的立体化学 (4)分子对称性与点群 (5)周期反常现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屏蔽常数,电负性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 (2)了解以O和N为代表的同核双原子分子、以CO和NO为代表的异核双原子分子、以BeH和HO2222 为代表的多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的建立; (3)了解在不同键角时的分子轨道的能级能量变化 (4)掌握价电子对互斥理论的理论要点和影响分子键角大小的因素 (5)熟悉分子的对称性与偶极矩的关系 (6)了解分子的对称性与旋光性判定法则; (7)熟悉原子轨道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

基于Flash的“摄像机使用”演示动画的制作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Flash的“摄像机使用”演示动画的制作 学生姓名 院系名称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基于Flash的“摄像机使用”演示动画的制作 学生:指导教师: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虚拟学校、远程教育应运而生,促使了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针对教学中一些抽象、操作复杂的实验教学,在传统的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中,难以再生动形象地将其表达。基于Flash演示动画强大的仿真性、交互性和易操作性等特点,本文提出将Flash演示动画运用于实验教学中,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借助Flash软件平台,结合以“摄像机使用”教学为例,从课程资源的建设、资源的教学效果评价以及资源的交互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进行基于Flash的“摄像机使用”演示动画的制作。论文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接着进行了相关概念的阐述作为理论支撑,然后提出了本研究的设计思想并对设计进行了实现,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Flash 演示动画制作交互性摄像机

Making a demo animation about ‘The use of the camera’ based on the Flash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speeding up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renewal of the teaching means, virtual schools, remote education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prompted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iming at some abstract and complex ope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traditional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words and pictures show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mode, and vivid image to express it. Based on the powerful simulation demo Flash animation, interactive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pplying Flash animation demonstration in experiment teaching, will obtain good teaching effec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empirical approach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using Flash software platform, combined with "camera us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resource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and resources interaction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carry out "camera use" demo based on Flash animation production.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is study,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n are related concepts described a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 and the design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Key words:Flash Demo animation Making Interactive The camera

中级无机化学试题

Question 1 1. 下列芳香醛在m-CPBA(间氯过氧苯甲酸)存在条件下氧化产物为相应的芳香酸的有

Question 2 2. 下列氧化反应中,能够选择性地将醇类化合物氧化为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而不会发生过度氧化生成羧酸的是 Pinnick氧化 Dess-Martin氧化 Swern氧化 IBX氧化 Question 3 3. 化合物1在MgBr2?Et2O条件下去保护得到的产物是

Question 4 4. 下列保护基中对酸稳定、对碱不稳定的是 Boc保护基 Cbz保护基 Fmoc保护基 MOM保护基Question 5

5. 化合物12a经过苯炔中间体机理转化为 Question 6 6.

H2, Pd/C H2, Pd(OH)2/C HI, H2O MgBr2, Et2O Question 7 7. 请问在此反应中CuCN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控制1,4-、1,2-加成反应产物的比例 控制手性异构体比例 亚铜离子与氧配合增强羰基正电性 氰根离子与镁配合增强格式试剂反应活性 Question 8 8. 以下各种还原剂, 可用于将酸或酰胺, 腈还原到醛的有(注: 所有试剂均可以控制温度, 浓度, 和溶剂)

Red-Al: Na[AlH2(OCH2CH2OMe)2] LiAlH(OiPr)3 NaBH4 B2H6/THF LiAlH4 NaBH3(CN) DIBAL: HAl(iBu)2 Question 9 9. 以下各种氨基保护基, 催化氢化去保护的为 –Boc –Cbz –Bn –Fmoc Question 10

中级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研究最新进展 陈荣梁文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北京 100085) 近几年我国无机化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基础项目的支持下,基础研究取得突出进展,成果累累,一批中青年专家的工作脱颖而出。有的专家在科研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有的专家在国际高水平的专业杂志Science,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rch , Angew.Chem.Int.ed., J. Am. Chem. Soc.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科学论文。以化学著名期刊Angew. Chem. Int. Ed.和J. Am. Chem. Soc.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大陆学者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共发表论文44篇,其中无机化学领域的专家发表18篇,占41%。特别是近两年,大陆学者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共发表论文30篇,无机化学领域的专家发表16篇,占53%,增长迅速;近10年大陆学者在J. Am. Chem. Soc. 上发表论文53篇,无机化学学者发表11篇,占20%;有机化学领域的专家,在Angew. Chem. Int. Ed. 上共发表论文8篇;在J. Am. Chem. Soc. 上发表论文14篇,也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相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化学学科能够继续取得基础研究的突破,开创新领域,开展国际领先的独创性研究工作。无机化学的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 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谢毅研究小组在水热合成工作基础上,在有机体系中设计和实现了新的无机化学反应,在相对低的温度制备了一系列非氧化物纳米材料。溶剂热合成原理与水热合成类似,以有机溶剂代替水,在密封体系中实现 化学反应。他们在苯中280℃下将GaCl 3和Li 3 N反应制得纳米GaN的工作发表在 Science上,审稿人评价为“文章报道了两个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在非常低的温度下苯热制备了结晶GaN;观察到以前只在超高压下才出现的亚稳的立方岩盐相。……”文章已被Science 等刊物引用60次。在甲苯中溶剂热共还原制成InAs,文章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在KBH4存在下,在毒性低的单质As

中级无机化学复习题

中级无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Pt(NH3)2(OH)2Cl2]可能存在的几何异构体为(D ) A)6 B)3 C)4 D)5 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可作为碱的有(B ) A)H2SO4B)[Co(H2O)5(OH)]2+C) [Fe(H2O)6]3+D) H3O+ 3、下列物质属于软酸的是(B ) A)Fe3+B)Ag+C)NH3D)F- 4、关于酸碱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B ) A)阿仑尼乌斯提出酸碱电离理论 B)乌萨诺维奇提出酸碱质子理论 C)路易斯提出酸碱电子理论 D)皮尔逊提出软硬酸碱理论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质子溶剂的是( D ) A)N H3B) HAc C ) SO2D)NaCl 6、下列配合物属于配位异构的是( D ) A)[CoBr(NH3)5]SO4和[CoSO4(NH3)5]Br B)[Cr(H2O)6]Cl3和[Cr(H2O)5Cl]Cl2·H2O C)[CoNO2(NH3)5]Cl2和[CoONO(NH3)5]Cl2 D)[Co(NH3)6][Cr(CN)6] 和[Cr(NH3)6][Co(CN)6] 7、根据软硬酸碱理论,下列卤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好的是(D ) A)P H4F B)PH4Cl C) PH4Br D)PH4I 8、在埃灵罕姆(Ellingham)图中,位于上方的金属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比下方的金属氧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 A ) A)一定大B)一定小C)相等D)有可能大,也有可能小 9、根据鲍林对含氧质子酸强度的经验规则,HClO4属于很强的酸,这是因为该酸中m值为(D ) A)0 B)1 C)2 D)3

10、下列氢酸酸性最强的是( A ) A)H2Te B)H2Se C)H2S D) H2O 11、下列氢化物相对于质子来说,最强的碱是( A ) A)N H2-B)PH2-C)AsH2-D)NH3 12、下列不易生成多Pπ—Pπ重键的元素是(A ) A)硅B)碳C)氧D)氮 13、在反应BF3 + NH3→ F3BNH3中,BF3为(D ) (A) Arrhenius 碱 (B) Brφnsted 酸 (C) Lewis 碱 (D) Lewis 酸 14、H2PO4?的共轭酸是(A ) (A) H3PO4 (B) HPO4 2 ? (C)H2PO3? (D) PO43? 15、Fe3+具有d5电子构型,在八面体场中要使配合物为高自旋态,则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P 所要满足的条件是(C ) (A) △和P 越大越好 (B) △> P (C) (C)△< P (D) △= P 16、[Co(NH3)4(H2O)2]3+具有几何异构体的数目是(B ) (A) 1 (B) 2 (C) 3 (D) 4 17、下列具有不同d x电子构型的离子,在八面体弱场中具有最大的晶体场稳定能的是(C ) (A) d 1 (B) d 2 (C) d 3 (D) d 4 18、由英国化学家N·Bartlett 发现的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是(D ) (A) XeF2 (B) XeF4 (C) XeF6 (D) XePtF6 19、下列碳酸盐中最难分解为氧化物的是(B ) (A) CaCO3 (B) BaCO3 (C) MgCO3 (D) SrCO3 20、在[Ru(NH3)4Br2]+中,Ru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C ) (A) +2 和4 (B) +2 和6 (C) +3 和6 (D) +3 和4 C,p84 22. 相同浓度的下列几种酸的水溶液中,酸性最弱的是(D ) (A) HCl (B) HBr (C) HI (D) HF

北京大学中级无机化学答案下

无机化学习题参考答案(II) 第6章习题 6.1 CH 3Al CH 3 CH 3 CH 3Al H 3C H 3C Al Me Me Me Me Me Me Me Me Me 3c -2e 桥键 空间位阻大,形成单体 6.3 (1) Si(CH 3)4 P b (CH 3)4 热分解较难 热分解较易 因为Si -C 键较强 Pb -C 键较弱 (2) Li 4(CH 3)4 B(CH 3)3 Si(CH 3)4 Si(CH 3)3Cl Lewis 酸性 B(CH 3)3 > Li 4(CH 3)4 > Si(CH 3)3Cl >Si(CH 3)4 单体 多聚 错误较多。Li 4(CH 3)4多聚体缓和了缺电子性。 (3) N(CH 3)3和As(CH 3)3 Lewis 碱性: 对H +等硬酸,N(CH 3)3 > As(CH 3)3 ∵N 的电负性较大 对有机金属化合物等软酸,As(CH 3)3 > N(CH 3)3 ∵As 比N 软,与软酸的结合能力强。 错误较多。对于Lewis 酸碱,可根据物质的性质分为软性和硬性,因而在比较酸碱性时也需要分类进行对比。 6.5 V(CO)6 17e 不符合18e 规则

Cr(CO)6 18e Fe(CO)5 18e Ni(CO)4 18e Mn(7e),Tc(7e),Re(7e),Co(9e),Rh(9e),Ir(9e),价电子数均为单数,要满足18e 构型,不可能为单核羰基化合物 6.6 CO 和d 区金属成键时,金属次外层轨道上有参与成键d 电子作为价电子,可以反馈到CO 的π*轨道上,而BF 3等p 区元素则没有价电子形成反馈键,因此不能与CO 形成稳定化合物。 6.7 -6V(CO), + 6M n (C O ), 6C r (C O ) 反馈电子多 反馈电子最少 反馈电子越多,CO 的π*越强,C -O 越弱 ∴ CO 的振动频率+-666 Mn(CO)>Cr(CO)>V(CO) 6.9 由IR 吸收峰,推测其有端羰基,边桥羰基和面桥羰基 M 1-CO M 2-CO M 3-CO 平均每个Co 周围的价电子总数为18。 化学式为:Co 3(μ1-CO)6(μ2-CO)3(μ3-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CO OC OC - *6.10 错误较多。许多学生从化学环境上分析,而不是根据对称性(点群)分析。 Cis -Mo(CO)4(P(OPh)3)2为C 2v 点群,前一个图,3个吸收峰 trans -Mo(CO)4[P(OPh)3]2为D 4h 点群,对称性高,1个吸收峰 具体推导如下: 11 (4022)24A = +++= 21 (4022)04A =+--=

中级无机化学总结(1)思维方法篇

中级无机化学总结(1)思维方式篇 应化1309-王佳胜-2013016473 曾有哲人说过“当离开学校之后,剩下的东西就叫教育”。在学习中级无机化学课程的过程中,众多的知识点可能遗忘,但课程教授中的一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必将伴随学生一生,带来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现总结主要的两点如下: 一、科学的自我革新。 在网络上,常常流传着这样一种流言“玄学被科学所取代,那么总有一天,科学也会被什么所取代”,并试图否定科学,兜售自己的理论或商品。所有接受了中级无机化学教育,有了一定科学素养的人们,都会看透其中的问题。这句话仅仅是朴素的类比,而没有深刻认识到科学与以往所有理论的区别。 旧有的哲人理论和宗教经典,虽然或多或少能指导人认知世界、改造世界,但其中充斥了个人的猜测与妄想,内容必须受到时代个个人经验的限制,所以常常被新的更贴近规律也更加全面的理论取代。所以儒学后来变成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个人可以完全以自我的认识肆意歪曲解释儒家经典,从而抵御经典和现实的抵触。《圣经》的修订和重新诠释也是如此,上帝的形象从万物的创造者、地上的统御者,在牛顿经典力学建立、进化论深入人心后,逐渐变成了“第一

推动力”、宇宙大爆炸的初因等。它们都试图一下子建立一种完美的理论、终极的理论,解释世界上一切问题,所以最后为了解释新问题焦头烂额。 而科学不同,从它出生起,就没有虚假的完美光环,有的只是人类不断探索和自我否定的精神,描述酸碱本质的理论不断地革新就体现了这一点。科学更多的不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体系,而是一种探索的方法。 现代科学基础方法之一的“控制变量法”,在它被总结推广之前人类承受了千年愚昧的痛苦。在很长的时间里,航海人承受着“坏血病”的威胁,一旦在海上得病,只能被放血治疗和催吐,能否活下去只能看运气。直到一位医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做了多个对比试验,才发现饮用柠檬汁可以预防治疗“坏血病”,后来科学家们更是发现了维生素C的存在。 科学区别于其他的理论,它自我更新,它要求实证。在科学界,“燃素说”、“以太说”都曾经大行其道,但在科学的内涵驱动下,经过实证我们都自主扬弃了它们,这就是我们可以大胆预言科学不会过时的理由。 科学不仅是一般知识的堆积,它更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法,一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