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美学笔记

设计美学笔记

设计美学笔记
设计美学笔记

18世纪西方的美学运动后,从工匠中分离出了艺术家,艺术成了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设计是从人的本质的角度,讲技术纳入了美的视野,从而使设计美学领域拓展到了技术层面。

技术作为科学的物化,体现了和自然规律性的特点,同时技术具有工具属性,又是人的目的有效手段,从而具有达到合社会目的性的可能。

农业经济时代,设计物是以手工艺作为代名词。手工业时代特点:人力,风力,水力,畜力。

设计美学的出现: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设计创造了新的技术环境:

1、工业促使设计和制造的分工。

2、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主导方式。

3、举世瞩目的科技文明。

4、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工艺时代更强有里的能源和动力来到达自己的设计目的,因为为设计产品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因工业产品的艺术品格问题时刻充满矛盾。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艺术品格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锁倡导的民主和自由观念决定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是民主化,大众化的设计,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看多数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少数权贵服务的精英和经典设计。

另一方面,机器代替了手工进行大批量的日常生活用品,既反映了大众的市场需求,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带来许多人们始料未及的问题。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艺术品格之间的矛盾:

首先,手工艺时代工匠们所创造的精美手工制品和所承载的华美样式,使批量生产的产品无法与之媲美,特别是那些机器模仿手工制品的产品更无法与真正的手工艺制品匹敌。

其次,19世纪产品设计风格和设计标准上的混乱成为更为严峻的问题。直接后果是:不加区别的滥用装饰,导致外在装饰设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矛盾与勃离。

再次,机器作为一种全新的加工模式引入到设计中,带来了设计审美观念上的革命。

设计审美:既是物质活动也是精神活动。

核心:“迪扎因”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设计:是对未来的计划与创造。

“迪扎因”的4层涵义:

1、是一种造物手段,是利用现有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类改变自身环境的必要手段。

2、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新领域和新的审美形式。

3、是一种新的创造性审美活动,从理念到物质的物化过程。

4、最终结果必然呈现为物化的形态。

Design与传统工匠工作法相比的3个鲜明特点:

1、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以及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

2、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

3、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设计审美的中心问题:人与物的和谐。

现代设计:是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由建筑和工艺美术扩大其范围并融合其他许多科学技术信息因素发展而成的新兴造型艺术。

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人是研究设计审美的主导因素。

设计审美理论:是把美学原理运用于生产技术领域,是美学与技术达到和谐统一的应用美学。

艺术设计:内涵上:从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效与人的需要为目的,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材料,遵循客观的规律,按照美的理想和意识进行规划,使其转化为具有特定实用功能、外在形态、人机关系以及文化意味的实用品的创造性活动。

外延上: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从其中功能与审美并重的根本属性看,它既包括功能性较为突出的实用产品的设计,也包括审美性质较为突出的观赏品的设计。

创造:一般理解为人类按照一定的计划、目的、愿望、理想,通过实践制造出自然界无法直接提供的新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在认识现实的基础上对现实的超越。

设计:是人类科技进步与艺术相结合的物态化的物质创造。

一般设计与创造的区别:

首先,从活动的动机和效果看(发明与一般设计),设计介于两者之间,它是为了寻找某种未知的规律,制定新的法则;它也不是某种设计方案的简单重复,它要运用已有的设计原理和法则进行新的组合,使物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新的方案。

其次,从活动范围来看,它要运用已有的发明和新发现的理论,确立被设计客体内部的新联系,又要确立该客体外部的新联系。

第三,从艺术的关系来看,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它对艺术与舒适的强烈追求。

现代设计的形态类型: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园林设计、装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商业设计、企业形象设计、服饰设计、个人形象设计、展示设计。

艺术:就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的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设计与技术的区别:艺术是我,设计是他。

1、艺术创作可以说是艺术,艺术创造比设计更自由。

2、艺术家个人的行为是他个人的自我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无视作品的社会价值,也不必在乎别人喜欢不喜欢;设计将是否接受和消费者的喜好放在第一位。

3、艺术创作基本是个体活动,设计更多是集体活动。

4、艺术创作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科技的影响。

5、艺术创作需要接受社会时尚和审美趣味的影响较小;而设计受其影响相当迅速敏锐。美感:广义上:审美意识,审美对象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但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基础和核心。

狭义上:审美感受,审美对象在人脑中的感觉映像。

美感具有历时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属于内在自然的人化。

包含着2重性:1、感性的、直观的、非功利的;

2、超感性的、理性的、社会的、具有功利性的。

自然人化:就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使外在自然打上了人的烙印而“人化”。

内在自然的人化:是指人本身的情感、需要、感知以至器官的人化。

内在自然的人化的3个领域:1、认识领域 2、一直领域 3、情感领域

感官的人化:感性的非功利性的呈现。情感的人化:对人的情感的塑造与陶冶。

积淀:广义上:有理性转化为感性,有社会转化为个体,有历史转化为心理的造物过程。它包括了理性的内化(智力结构)凝聚(意志力结构)等。

狭义上:审美的心理情感的构思(艺术积淀)。

艺术积淀经过的3个过程:

1、从再现到表现

2、从表现到装饰

3、从再现到表现直至装饰,又从装饰转向再现。

古埃及、西亚、希腊和罗马艺术被称为古典艺术。

青铜器政治等级意义的理解:

1、通过青铜器铭文的内容诸如分封制、等级制、世袭制等都以铸鼎的形式得到清楚的反映。

2、青铜器中的礼器乐器兵器本身又成为奴隶主阶级权利的象征。

宫廷风格:贵族阶层的设计观念和追求华美的工艺思想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设计风格和审美倾向,是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而形成的。

宫廷风格形成的基本动因:

1、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存在的统治。

2、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特有的富裕生活方式的需要。

3、材料和技术上的高度自由和精巧。

4、审美趣味上的追求,力求按照古典美学的法则完善设计对象的加工,以求达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功利主义的满足。

宗教建筑是宗教观念、宗教情绪、宗教情感的物化形式,是神的住所和象征,是一种气氛,体现神的不可侵犯,人与神直接交流和感悟的感情色彩。

手工艺时代是人类发展的多中心时代。

西方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受古典哲学和数学理性思辨意识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工艺与中世纪长达千年的工艺的区别:

1、文艺复兴运动造就了一大批工匠,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唤起了人性意识和人们自主的创造精神。

2、由于文艺复兴促进了艺术与工艺的分离,设计与生产也逐渐分离开来,设计师成为一项

独立的职业。艺术家也从工匠队伍中分离出来,美术成为不同于手工艺的事物。

3、工匠中包含的工艺师、设计师、画家交合在一起,而受到宫廷和贵族重视的工匠成为艺术家。

毕达哥拉斯:强调和谐和比例,从数的比例关系来研究艺术的本质。

苏格拉底:重视美与实用关系,以人作为判断美的依据,把美的观念与道德、利益和知识的观念联系起来,以合目的性、实用、恰当作为衡量美的标准。

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美是什么”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进行探索,第一次把美和艺术的概念纳入了严谨的哲学体系。

亚里士多德:实体论观点,认为物质是万物的基础,它与形式想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实际的存在。艺术运用媒介的方式归纳为5种:形状的变化、加添、删减、组合、性质变化。艺术创作就是从质料到形式、从形式到质料的转化过程。

基本观点:1、美不能脱离具体事物而存在

2、美在于事物形式有机整一性

3、美是事物的、可以感知的感性性质

维特鲁威:功利与美的结合。人体比例是最完美的比例。

1、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2、以人为中心

3、坚固、实用加美观的理论

建筑要素的6要素:法式、布置、比例、均衡、合适、经营。

普罗丁:新柏拉图主意,崇尚抽象和超验。

1、美主要通过视觉来接受的

2、美不在比例对称

3、真善美统一与神

4、光是一切美的物体中最美的

中世纪美学的神性思想:

圣巴塞尔:光是宇宙和谐的物质基础。世界存在2种美:自然世界的美和神圣世界的美。和伪狄奥尼休斯并称:拜占庭美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

超验美学的产生:突出表现在拜占庭文化从世界观上说是二元论的:物质和精神的,世俗的和神圣的,影响到它的艺术,就是用华贵艳丽的物质材料表达神秘的观念,并通过审美感受走向上帝,由此形成唯灵论的超验主意美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和达芬奇美学观:形成自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第二个文化高峰期。

阿尔伯蒂:受毕达哥拉斯影响,认为美在于数的比例和谐,具有现实主意性质。

达芬奇:认为自然是艺术和科学的对象,强调艺术直接摹仿自然,再现自然,反对以旁人的

作品为典范。

美学观点:美感的根源在于事物本身;美感的变动性;美的欣赏开始于感受,但是要通过智力的活动;不同的艺术形象所引起的美感有强弱之分。

艺术本质的认识:在于反映自然界最基本的比例关系或和谐;艺术家应以镜子为导师,力求想镜子那样完整的和直接的反映自然的形态和本质,甚至于吧镜子作为他的作品艺术性的标准。

比例观点:比例具有相对意义,它随形体或知觉的变化而变化,人体的尺度在人的每一个肢体上都是在变化着的。

英国经验主意美学的代表人物

博克:把感觉看做认识的唯一源泉和真正基础。

主要观点:1、美是物体中能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些性质。

2、美的原因不在比例、适宜或效用。

3、美的事物特征:小、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不由主观任性而改变。

4、松弛舒畅是美所特有的效果。

5、崇高与美的比较

荷加斯:形式美规则的分析

鲍姆嘉通: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之父”。

认为人的认识有2部分:一是低级的感性认识,二是高级的理性认识

“美在于完善”的观点。

审美冲动:是一种智能的亢奋、炽热的材质、急切的意向、奔放的热情和精神焕发的状态。艺术作品的5种特质:丰富性、宏伟性、真实性、鲜明性、可靠性。

德国古典主义美学的理论贡献:康德、席勒、黑格尔。

康德:把美看做是事物的外在形式与人的主观目的性相符合。美是来自质所产生的快感,而崇高则与量的观念有关。

席勒:美的客观本质在于它能使人在现象中自由。

黑格尔:客观唯心体系。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包含了3个内容:

1、美的内容和本质而言,它是理念,是目的和意蕴。

2、外在的表象而言,美的理念作为人的心灵的自由创造活动,需要外在的感性形象来观照和认识自己。

3、美是理念和感性显现的统一,美的理念要显现为感性形象。

艺术的分类: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中国古代设计观念和美学思想:推崇宗法礼仪与“拔尔而怒”的审美追求。

崇高:在美学上是指具有博大、雄伟、壮观或悲壮等属性的审美对象,可以是物质形式的,也可以是精神品质的,或者是二者兼有的,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包括惊喜、景仰、尊崇、悲壮、豪迈、胜利感等在内的复杂的心理情感反应。

中和:是指中国美学特有术语,基本特征是协调和谐,刚柔相济,安宁平和,体现中庸之道。拔尔而怒:刚健奋发的意思,表现出了奴隶制社会上升时期社会风貌和趣味。

天人合一:既包含了人对自然规律的能动的适应、遵循,也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的被动地顺从崇拜,还包含了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

天人合一历史基础:

1、农耕时代以来,尚未建立真正的奴隶制通知,神权和绝对的王权尚不严重

2、原始氏族体制下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使氏族部落内部维持某种自然和谐关系。

普金——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种种观念的先驱。

罗斯金——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真正倡导者。

认为艺术必须从自然中吸取营养,反对单纯地崇拜传统;认为美术不应为少数人服务,应该生产一些为农村劳动者服务的产品;认为从音乐、诗歌、绘画这种高级的艺术到衣服、器皿、家具等低级艺术的健康发展取决于它在工业中的应用。

为手工艺制定的戒律:

1、在与发明创造无关的生产中,绝对不可以怂恿那些并非绝对必须产品的生产。

2、不可为精确完美而精确完美,只可使其从属于某些实际和崇高的目的。

3、绝不可鼓励任何一种模仿和复制,除非是为了保存和记录某些不朽之作。

莫里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理想的实践者。

与罗斯金一致的观点:莫里斯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艺术家应从事产品设计,否定区分所谓的“大艺术”“小艺术”;主张师法自然,特别是从植物中汲取素材,设计风格多采用缠枝纹样,形象对称,造型富丽而又高雅、朴实,并坚持使用天然染料,反对化学染料;他主张统一设计,包括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合理、装饰风格的一致;强调产品的功能性一定要与美的形式结合,主张艺术家亲自下工场制作产品,强烈反对工业生产,认为机器的艺术和社会的祸害;主张艺术属于人民,但实际上他所倡导的运动又与民众的需求相去甚远。

凡?德?威尔德:承认机器生产的重要意义,认为产品丑陋并不完全在于机器生产。及其生产可以引发设计与建筑的革命,要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就应以产品设计结构合理,材料运用严格准确,工作程序明确清楚为设计原则,从结构和功能上进行设计。

法国拉罗提出:工业产品不单是实用品,它以特有的感性形态诉诸人的美感,由此而产生出工业美(即技术美)。

拉罗把工业美的结构要素分为5种:功能、材料、机体、形式、环境的结构。

189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依随功能”。

包豪斯的主要理论原理:

废除传统的形式和产品外加装饰,主张形式依随功能,尊重结构自身的逻辑,强调几何造型的单纯明快,促进标准化并考虑产业因素。这些原则被成为功能主义设计理论。

新建筑运动大师级人物在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上相同的特点:

1、注重建筑的功能,以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设计上注重科学和理性原则。

2、注重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动:发挥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完全放弃建筑附加的装饰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3、在建筑的设计上,空间的运用是第一重要的,所有的设计都应围绕着这一宗旨进行。

4、反采用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语言,主要根据功能与新材料来创造新的样式,使功能与形式统一。

5、突出建筑设计中的经济原则,以求以最低限度的人力物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建筑完美性。

包豪斯的主要任务:

填平艺术与物质生产、体力劳动和创造精神之间的鸿沟,进行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在工业生产中推广新工艺,改进建筑设计和培养有关的专业人员。

包豪斯在设计教育中的主要特点:

1、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2、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用手工艺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品设计供工厂大规模生产

3、掌握全面知识,特别是材料加工工艺和艺术领域的知识

4、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包豪斯的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

1、接受艺术的新潮,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用到建筑和工艺设计上

2、注重实用,把功能作为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3、按照现代材料和结构的特点,从结构和设计方面加以谋划,以达到艺术效果,实现功能和艺术的统一

包豪斯倡导的设计原理的局限性缺陷表现:

无机形的构成代替一切构成,排斥、忽视有机形的造型规律,用间接的语汇排斥装饰,现代社会的多样性,民族审美的积淀,审美需求不会一成不变;“技术与艺术新统一”是相对时代而言,审美积淀循环往复规律,审美意识流变的回复对此提出了新的反驳。

包豪斯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促使包豪斯打破了将纯粹艺术与实用艺术截然分割的陈腐落伍教育观念,进而提出“集体创作”的新教育理念;完成了在艺术与工业的鸿沟之间的架桥工作,使艺术技术获得新的统一;包豪斯接受了机械作为艺术家创作工具,并研究出大量生产的方法;认清了“技术知识”可以传授,而“创作能力”只能启发的事实,为现代设计教育立下良好的规范;发展了现代的设计风格,为现代设计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包豪斯思想为技术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后现代:是一个时间观念,是指现代主义以后的整个时期,当然也包括了现阶段,它的内容涵盖了现代主义以后的各种设计文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仅仅是一种设计流派,是指在反现代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成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股设计思潮。

狭义上:指在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上,大量利用历史装饰动机进行折衷主义式的装饰的一种设计风格,这种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初既已开始衰退。

广义上:指对经典现代主义的各种批判活动,其中包括高技派、极少主义、结构主义、新现代主义等。

后现代主义美学原则:

1、现代主义首先考虑的是功能,而后现代主义则是以人情化、个性化为第一要义。

2、为了实现多样化、个性化、表情化,后现代主义设计常常借用符号学理论,以隐喻、象征的手法创造贴近大众生活习俗的审美形式。

3、后现代主义设计注重历史传统文脉的意义,喜欢借用民族地区性的典型式样、线条、色彩,把它们当做一种符号、语汇融入自己的设计,从而构成一种古今融合、手工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新型美。

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是后现代追求人情化,个性化的3种主要设计方法。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的2个风格特征:

1、具有高度隐喻色彩的设计风格。

2、比较强调以历史风格为借鉴,采用折衷手法达到强烈表现装饰效果的装饰主义风格。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的3个典型特征:

1、强调历史文脉主义和装饰主义立场;

2、对历史文脉采取了折衷主义立场;

3、作品具有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

高技派、超越高技术风格、阿基米亚/孟菲斯小组、原型主义、极少主义。

高技派:1978年《高技术风格》出版为标志,高技术表现技术的进步,是功能主义的延续。高技派的形式动态理念:

1、抛弃传统的规则约束

2、利用裸露结构的形式造成观照者强烈的视觉动感。

3、利用结构和空间的转换形成视觉动感。

4、利用高技术材质的特殊性。

5、利用构成手法的多样性,形成丰富的动态构成。

极少主义风格:是20世纪年代开始兴盛的一个设计风格,它的渊博可以追溯到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极少主义风格的特征,是一种简单到无以复加的方式,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风格。

极少主义反对象征、隐喻和自我表达过于集中的阿基米亚/孟菲斯设计运动,主张维护产品设计的固有要素,提倡密斯?凡?德罗“少既是多”的原则;主张纯粹的线条与形式、整洁无装饰的外表和理性化格子形式的追求。

后现代主义的2个弊病:

1、理论体系、风格语言先天不足;

2、在理论主旨上的混乱、内涵上的苍白、体系上的芜杂。都使它无法在“破”的基础上完成“立”的工作,出现了先天不足。

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中,历史地形成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的3层含义:1、含义是审美对象 2、含义是审美性质、素质 3、含义是美的本质、根源美本质和根源:真与善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设计美的本质特征:功能性、社会性、形象性、变异性特征。

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材料美要素、结构美要素、形式美要素、功能美要素。

质感:是人们通过对产品的色泽、纹理、软硬、轻重、粗糙、温润等性能状态进行把握的感觉,并由次产生的一种对其所用材料的质的特征的直观把握和审美感受。就材料的表面效果而言,材料的颜色、光泽、肌理构成了材料的质感。

联觉:产生质感感受及审美联想的心理基础是人们多次接触同一种材料时,在以往各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由于视、听、触、嗅等不痛的感觉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联觉。

结构:指物质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材料形成一定的结构可以通过3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1、塑造方式

2、构筑方式

3、平面构成方式

形态构成:把产品的形态分解为点、线、面、色彩、肌理等最单纯的基本元素,再把这些元素分别进行位移、重复、变形,然后加以组合,构成千差万别的形态,并使它们各自在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形成均衡、对称、类似、对比、协调、韵律等一定的比例关系。

产品结构的3个特征:层次性、有序性、稳定性。

产品结构的层次性:指的是任何一种产品的结构都有若干不同的层次,而每一个层次的结构又有它们自身赖以组成的材料。

产品结构的有序性:指的是任何一种产品的结构都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产品结构的稳定性:指的是产品作为有序的整体,无论属于一种静态结构或动态结构,它的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能够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

美的形式:均衡、比例、节奏、韵律。

形式美:是从美的形式发展而来,它已经脱离了美的内容,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美,是美的现象形态之一。

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形体、质地、音响等可以为人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

材料、结构、形式、功能4者的关系:

一定材料经过组合,形成结构,表现出相应的形式,进而产生相应的功能。

产品的功能:具有一定材料、结构和形式的产品处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实现某种价值。

形式依随功能3个方面的含义:

1、形式来自功能,建筑和一切产品形式的发展,都是由它们的功能决定的。

2、形式服从功能,建筑和产品设计必须从产品出发,反对那些功能上不必要的传统样式和多余的装饰。

3、形式表现功能,产品的外观形式要发挥材料和结构的特点,显示出技术上的合理性。

美感:狭义上:指的是审美主体对与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广义上:又称审美意识,指的是审美主体所反应的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以及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

设计美感的本质特征:直接功利性、形象直观性、想象创造性、情感愉悦性。

审美感知的3个特征:

1、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表现出功利性敏感。

2、具有整体性特点。

3、情感性。

设计审美想象:是在设计审美感知基础上,在人脑中改造记忆中旧的表象,创造新的形式或者创造与设计将来有可能生产的产品的创造性想象思维活动和心理过程。

设计审美想象与艺术家式的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

1、设计审美想象与艺术审美想象的基础材料不同;

2、设计审美形象与艺术审美形象的发展趋向和心理成果异同交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设计审美想象与艺术审美想象的目的及情感体验不同。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反应态度的体验。

设计审美情感:是人们在对产品的观照与使用活动中的情感,是设计产品在人们心理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设计审美情感很大程度上是设计理解、设计意志的中介,也可以引申为将审美知觉、审美理解、设计审美意志融会贯通,用设计师或消费者以主观态度的方式表现出来。具有有限的功利性,和无限的包容性。

理解:就是通过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设计审美的形态类型:技术美、形式美、艺术美。

技术美:用技术生产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它所具有的美称为技术美;核心是功能美。特征:功利性、情感性。

技术美是一种潜藏着物质功能的美,但是它的审美价值并不是直接来自产品的物质功能和效用本身。技术美是由形式所表现的科学技术文明的历史内容,他反应了产品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以及人在创造历史中所取得的自由。

实践的功利态度:是由满足人的实用功利或物质需要的动机所推动,并直接导致具体行动的意向,是人们日常行为的趋向。

科学态度:并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观上,而是利用概念抽象和逻辑思维,寻找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物运动的因为联系,从而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性。

审美态度:不是由直接功利动机所推动,概念思维隐藏在不经意的直觉中,它主要专注于事物的感性形象,在审美观照中获得某种情感体验和感情。

艺术美与技术美的区别:

1、从本质上说,艺术美追寻的是精神功能的美,而技术美体现的是物质形态的美。

2、技术是以真实的物质为存在方式,在审美价值上表现出自身的特色。

内容:是指事物的全体组成部分,即其特征、内部特征、联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统一。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表现形式、类型和结构。

材料:是构成产品设计形式美的第一要素,产品的质感与表现效果所形成的材质感与肌理美,以及现代设计对材料的不同的理解,所形成的不同设计思想和风格,形成了复杂的审美心理。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结合的产物,即指示功能和象征功能。

产品的形式:是材料和结构的外在表现,是由一定的线条、色彩、形体、音响等表现在产品外部可以直接感知的物质属性所构成的整体。产品的形式设计是工业设计师依

据功能所作出的创造性活动,每种新产品形式的产生就意味含有一定的形式意义。

设计活动的基本环节:

1、孕育与准备过程:消费需要,掌握特点产品的相关信息与资料,明确设计任务,

2、构思与创造过程:设想与构思,择优图式表现。

3、验证过程:分析,试验。

4、设计提交过程

5、组织生产过程

6、市场化过程:组织销售,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申请过程。

抽象思维:运用从具体感性材料抽象出来的概念进行的思维,典型形态是逻辑和理论思维。形象思维:通过事物存在的感性形式形象来把握客观世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思维形式。

设计评价的标准:

1、物质功能评价,是设计评价的首要问题。

2、精神功能评价,是设计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技术性能评价,是设计评价标准最硬性的指标。

4、人机工程评价,是设计评价中较为复杂而且难以把握的标准之一。

5、艺术风格评价,是设计评价中美学问题的集中表现。

设计评价的特征:

1、具有综合性特征。

2、具有共性标准同时也具有地域性特征。

3、设计评价的标准还具有时代性特征。

推荐下载-自考专科艺术设计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听课笔

自考专科艺术设计 《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听课笔记手打 包装涵义:广义上:大到宇宙对星系的包装,小到豆壳对豆米的自然包装。 狭义上:主要指“为便于运输,存储和销售而对产品进行处理的艺术和技术”的商业包装。 包装的目的:保护商品的安全流通,方便消费,促进销售。(实现商品的销售才是包装的最终目的。) 包装的意义: 1.从静态的角度理解,包装就是指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也就是包装企业部门可提供的 产品。 2.从动态的角度理解,包装就是指为了制造出这类产品所用的包装技术,方法及加工过程。包装的功能: 1.是包装上所承载的信息咨询包括文字、色彩、图形、形态等内容。 2.是对包装物的形态和性质起到保护作用。 包装的功能: 1.保护功能 2.便利功能 3.商业功能 4.心理功能 包装的分类 按包装形态分:个包装、中包装、外包装 按主要机能分:内销包装、外销包装、特殊包装 按流通中机能分: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 按包装材料分:木箱包装、纸盒包装、瓦楞纸包装、塑料包装、金属包装、玻璃包装、陶瓷制品包装、织物包装、复合材料包装等。 按商品内容分:食品包装、纺织品包装、药品包装、工艺品包装、机械包装、电子产品包装、危险品包装等。 按包装方法分:防水包装、防潮包装、防锈包装、真空包装、冷冻包装、缓冲包装、压缩包装。 消费心理: 1.求实的心理 2.求美的心理 3.求名的心理 4.追求时尚的心理 5.从众的心理 6.求新的心理 包装设计的商品营销战略: 1.品牌名称战略 2.商品资讯战略

3.商标分化战略 4.识别企划战略 5.差别化战略 6.分割市场战略 7.包装方案战略 8.附赠品战略 9.广告同步战略 10.企业形象战略 包装设计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 1)包装材料的选择和包装形态结合在设计上是否科学合理。 2)能否保护和保存商品,使商品在流通中不受气温、干湿、挤压、振荡、光照、腐蚀的影 响。 3)能否有效地符合现代标准化集装、仓储、装卸等流通环节的操作。 4)为消费者在商品的使用、携带、保存等方面带来方便等。 5)是否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可否回收再利用。 2.准确性 1)准确的信息传达。 2)准确的市场定位。 3)对商品属性的准确把握。 3.商品性 1)一方面表现在不同的销售场和不同的销售方式中包装对于商品的宣传促销作用 2)另一方面就是对包装成本经济性的要求,因为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包装成本的降低,直 接体现为商品竞争力的增强。 4.艺术性 5.时代性 包装的三个阶段:原始包装,传统包装,现代包装。 传统包装:除了代表包装之演进过程外,更展现了人类生活之智慧结晶,亦表达了崇尚自然的高度人文主义。(不仅包括了古代包装设计与近代包装设计,而且也包括了当今的中外各种风格的包装设计) 现代包装:是指从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以机械化大批量生产和长途安全储运商品,进而推向以迎合市场引导消费者,满足人们对商品包装的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需要为中心的包装。 现代和后现代的区别: 包装设计经历了现代和后现代的两个时代,有着本质同的区别。 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调是“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对自然的征服,利用和发掘;追求“进步”,强调“自我”,崇尚标准化,系统和集中;在知识论中主张知、情、意严格区分,认识纯正的认识活动中不能有感情的参与;强调各科学的分享,崇尚大而全,以及重视抽象,追求“独

设计美学(问答题)

设计美学(问答题) 第一章何谓现代设计(P1-20,重点) 1、现代设计诞生的背景是什么? 答:在经历了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末欧洲大陆和美国的“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后,20世纪上半叶,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成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现代设计的诞生有其深层次的背景: 1)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现代科学观取代了自人类诞生以来的各类神学观,成为人类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2)先进的生产力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新的现代社会景观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总景观; 3)新的世界观、价值观、新的现代社会总景观孕育了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为现代设计直接提供了设计理念和设计语言。 2、如何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论述) 答:1)设计就是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在一定条件下,预先规划好其材料、功能和形态的创造性活动,是为满足他人的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工作。而艺术都非常强调个性化,艺术品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现。一个是为他人为社会服务,一个是为自己服务,设计与艺术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2)两者又是密不可分的,设计是一门以技术和艺术为基础并在应用中使二者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3、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异同(论述) 答:1)设计表现形态的异同:设计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它只是生产过程的内部因素,没有从生产中脱离出来,产品原型保留在生产者头脑中,生产者就是设计者;另一种,设计是独立的活动,生产者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的图纸进行加工。在工业社会以前,设计的形态主要是第一种。工业时代的到来,使设计独立于生产,不是设计为生产服务,而是生产为设计服务。 2)现代设计的复杂性与易变性。现代设计是艺术、技术和科学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它的本质特征。现代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化,产生出形形色色的新风格、新流派。 3)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稳定性和地域性。传统社会以统一稳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及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紧密相连,具有其特有的稳定性。又由于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美术又相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4)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异同:工业革命以来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工业革命之前所有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但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传统器物通常都是通过手工形式、借助手工工具制作完成,这种人与自然同构的造物思想和方法,使人们在审视营造建筑、制造器物的实践中,会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效应关系。 4、设计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答:设计美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1)设计美学的本体(设计美学发展史,设计美学的基本原理、本质特征、基本范畴); 2)设计者(研究设计者的价值和职责); 3)设计的道德(研究设计的社会作用的道德价值)。 5、设计美的特征(你如何理解“设计美”?) 答:1)功能性。设计本质上就是设计人类特定的生活方式,功能性是设计之美的基础。 2)艺术性。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具体物质功能基础上的艺术创作活动。必然带有一些纯艺术创作的方式和审美特性。 3)技术性。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技术是产品物质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是设计的基础和依托。 4)商业性。市场经济的商品化原则正在把设计演变成为一种商业性的活动。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引言 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下,现代的设计美学也要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的涌人也对现代设计美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我们面对着一个如何认识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美学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代设计美学中对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完全背离传统显然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纯粹的模仿、简单的搬用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个性;而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二、现代设计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新 这个新有着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是改良性的,也可以是创造性的。但无论如何,只有新颖的设计才会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设计美学的第二要义是合理。设计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市场而存在,符合价值规律是没计存在的直接原因。如果设计师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信世界上便不会有设计这个行业了。 三、传统美学观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 (一)传统美学对广告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美学,而现代设计美学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这些可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广告设计中体现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 1、一目了然,简洁明确。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 2、概括与变形。中国传统美学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 3、装饰与色彩。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在招贴画上,常常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

设计美学笔记

18世纪西方的美学运动后,从工匠中分离出了艺术家,艺术成了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设计是从人的本质的角度,讲技术纳入了美的视野,从而使设计美学领域拓展到了技术层面。 技术作为科学的物化,体现了和自然规律性的特点,同时技术具有工具属性,又是人的目的有效手段,从而具有达到合社会目的性的可能。 农业经济时代,设计物是以手工艺作为代名词。手工业时代特点:人力,风力,水力,畜力。 设计美学的出现: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为设计创造了新的技术环境: 1、工业促使设计和制造的分工。 2、标准化,批量化和机械化的大生产方式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主导方式。 3、举世瞩目的科技文明。 4、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工艺时代更强有里的能源和动力来到达自己的设计目的,因为为设计产品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同时,也因工业产品的艺术品格问题时刻充满矛盾。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艺术品格之间的矛盾的时代背景: 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锁倡导的民主和自由观念决定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设计是民主化,大众化的设计,设计生产的目的是为看多数人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少数权贵服务的精英和经典设计。 另一方面,机器代替了手工进行大批量的日常生活用品,既反映了大众的市场需求,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带来许多人们始料未及的问题。 设计民主化与产品艺术品格之间的矛盾: 首先,手工艺时代工匠们所创造的精美手工制品和所承载的华美样式,使批量生产的产品无法与之媲美,特别是那些机器模仿手工制品的产品更无法与真正的手工艺制品匹敌。 其次,19世纪产品设计风格和设计标准上的混乱成为更为严峻的问题。直接后果是:不加区别的滥用装饰,导致外在装饰设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矛盾与勃离。 再次,机器作为一种全新的加工模式引入到设计中,带来了设计审美观念上的革命。 设计审美:既是物质活动也是精神活动。 核心:“迪扎因”是融合了科学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创造性设计活动。设计:是对未来的计划与创造。 “迪扎因”的4层涵义: 1、是一种造物手段,是利用现有科技文明成果,促使人类改变自身环境的必要手段。 2、是人类审美文化的新领域和新的审美形式。 3、是一种新的创造性审美活动,从理念到物质的物化过程。 4、最终结果必然呈现为物化的形态。 Design与传统工匠工作法相比的3个鲜明特点: 1、设计与生产制作的分工,以及设计师作为一项职业的诞生。 2、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 3、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

浙江财经大学选课老师大全

章华:《计算机实用技术》上课认真,几乎每节课有作业,点名。要是想混学分的不建议修。期末开卷,允许你上网允许你翻书,90+ 李显根:《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90+很轻松。《应用写作》期末考试多写字,可以学到知识,认真点给分很高。 吴智斌:《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给分蛮高。85+ 《港台文学专题》期末卷子来自ppt可能要记下笔记(也可以复印),80-90+ 崔霞:幽默和善,不点名,90+考试以论文为主,期中会要求做ppt,给分高,老师人超好叶宁:财政学,老师很好。 陈朝霞:《美学概论》水课,作业艺术作品,期末论文 《影视文化欣赏》平时期中影评,多写加分,期末论文90+,点名签到 《乐理知识与欣赏》《艺术概论》《音乐鉴赏》…都很好。点名是签到,可找人代签。 朝霞姐姐还有一些给人文艺术的课,当做任选去上很不错。 颜涛:《商务谈判》 李欣:《公共关系学》基本不点名,期末作业做策划,小组完成,老师不错。85+ 蒋铁初:《浙江文化概览》不点名,水课,85+。《经济法》没期中考,期末范围小。 胡文才:《创造学》点名,给分可以,老师幽默。 董黎明:《网络会计》给分90+。老师也很好啊,给分超高,基本都是90+了,相比之下贵哥就略显严厉了。《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不错的,上课水,给分高,只要你考试ok就行。 郭德贵:《网络会计》比董黎明给分略严。《中财》期中自己打分,期末成绩看考试,严格。罗照华:课略水,给分不错《中财》作业多,基本不点名。《基础会计》同理 何运信:《金融学》期末好过,给分可以,中间小组做ppt,偶尔点名,期末背诵多。已经是这门课呼声最高的了。 徐敏:《国际金融学》期中小组ppt,基本不点名,给分可以。《跨国银行管理》(PS:不知道还在不在校) 郑恒:《宏观经济学》不点名,给分可以80+ 纪云东:行为经济学,80+ 武鑫:人格魅力大,给分可以,幽默,鲜少点名 操世元:给分可以,上课也还行。有人不喜欢他的风格。 曲凌夫:《工程技术基础》不点名,偶尔让来的人写名字加分,给分高。有人期中在寝室睡觉没考,给84。 吴俊英:《基础会计》上课一定要到,期末给分不错,平时严。 吴诗启:《商品学》点名2次,期末短论文,偶尔自修 赵敏:只要上课,90保证《基础会计》 张慧芳:幽默 戴娟萍:讲课生动《财务管理》不错,有案例。 吴霖:《中国税制》不错 杨春玲:《中国税制》。上课比较仔细讲的也不错 周慧文:社保 唐云峰:行管,激进分子,上课最好带字典 唐春晖:《管理沟通》上课互动,小组作业,期末90左右,组长高1-3分,点名 毛宁:《美术鉴赏》期末论文,基本90+,点名3次。,作业就期末一篇3000的作文。《中外

自考美学复习资料汇总

柏拉图 1,柏拉图《大希庀阿斯篇》讨论美的本质的论著。2,理念论(柏拉图)回忆说、迷狂说(柏拉图) 3,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最早明确谈到了“崇高”并且把崇高和优美并举的西方美学家;, 4,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 5,柏拉图首次提出“美本身”问题; 劳动先于艺术是普列汉诺夫提出的; 杜威《艺术即经验》以审美经验为美学研究对象的美学代表作。 蒋孔阳先生《美学新论》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尼采《悲剧的诞生》认为悲剧的诞生与古希腊人的两种精神即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有关; 尼采把生活中的悲剧与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明确的区别开来的美学家。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绝对精神论(黑格尔)先验主体论(康德)基本本体论(海德格尔)时间存在论(马克思)解释学理论(狄尔泰)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是的哲学是理性怀疑论的代表。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论,强调艺术是天才的创造和表现。 康德提出“反思判断力” 康德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认为崇高对象的特征是无形式,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 艺术表现说的代表人物是克罗齐、德拉克洛瓦; 焦虑说是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了自由的可能性。(罪孽说)

西方存在主义之父的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戈尔 审美形态与人的思维方式的关系: 惨的对象变成有趣的东西”; 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荷加兹、哈奇生、休谟 新自然主义派人物:托马斯.门罗 传统思想家:克罗齐 法国美学家阿尔贝.加托从艺术审美特征出发把艺术分为三类即:美的艺术、机械艺术、既有实用目的又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艺术; 马克思对人的存在的认识,包括三个阶段:自我意识-人自身-现实的人; 亚里士多德是真正奠定了悲剧理论基础的,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是悲剧理论史上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以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日本学者中江肇民1883年从西方翻译的《威氏美学》出版;1750年美学之父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专著《感性学》; 意象主要类型包括: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园林美学读书笔记

第一部分是写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行程。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阶段:一、秦、汉以前; 二、魏、晋至唐;三、宋、元、明、清。作者分别就这三大历史阶段做了一些概括性的美学描述 作者将园林美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秦汉以前,在这个阶段里,园林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台榭和苑囿。作者从台榭的历史存在,功能和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期间提及了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讨论,并指出最早提出美的定义的是楚灵王的臣子伍举:夫美者也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伍举对于美的理解,强调了美的功利性,但忽略了美的感性美。本章中,作者提出了清理、总结古代园林文化遗产的宗旨:“举凡历史地存在的一切园林建筑,不管其所有者的初衷情欲如何(当然也要加以深入的研究),只要有真善美的价值,就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给予肯定的品评和理性的总结。” 而后作者重点论述了苑囿的形成、孕育母体、具体秉性及其发展。本节最后,作者指出,作为一门美的艺术,园林虽然是建立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之上,孕育和诞生于经济母胎之中,但是,它的逐步发展乃至成熟,却应该以主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特别是审美需要作为标尺。以此标尺衡量,作者总结出了一下结论:从严格意义上说,先秦阶段的“圃”、“园”还不能算是属于艺术范畴的园林,因为它只有使用的物质功利价值,而“囿”“苑”才可以说是古典园林艺术的滥觞,因为它至少同时具有供人游乐的初步的审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摆脱了物质需要而体现了某种精神生活的自由性。 读完一部分,中国园林也从先秦的台发展到了汉代的宫苑。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学术流派繁杂。直至汉代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园林的审美观也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统一,这个时期总的审美趋势是反对隐逸,园林初期突出经济价值,后来主要用来狩猎等。这个时期帝王园林主要由宫馆、禽兽、林木、山水四个要素组成,基本体现了天然和人工的统一。此时,山水、林木不是主要的审美对象,然而作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建筑物却在园林广大的面积中占不到应有的造园比例,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审美意识中存在落后层面的矛盾所造成的。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文化心理追求自由解放,富于艺术精神和哲学意味的年代里,不但其他的艺术成就和美学思想值得重视,而且有关园林的审美意识的飞跃也不容忽视,它和某些社会原因一起,不但促进了苑囿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使得不同于苑囿的“适我无非新”的园林类型得以孕育和诞生。古典园林美学的历史形成,有如下几个值得注意的层面: 一、“隐逸”、“归复”的精神气候 二、自然审美意思的觉醒 三、禽兽在园林中价值的嬗变 四、山水园林、私家园林的诞生 先说第一个层面。汉代社会比较安定,思想领域里则是独尊儒术的一统天下,而老庄哲学、隐逸思想并不行时。西汉淮南小山所写的《招隐士》就历数隐居山泽的可怕、悲苦。作品结尾处这样写道:“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就留。”这代表了汉代的一种文化思潮。到了魏晋时代,就不同了,一统天下分崩了,权威信仰离析了,儒家经学解体了,被以玄学为代表的思潮取代了。玄学的主要自相来源,就是老庄;而老庄所倡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隐逸哲学。晋代高蹈遁世的隐逸意识,从本质上来看,是企图体内各国归复自然以求得洁身自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思想有着否定黑暗势力,不与之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当然,它也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某种消极的副作用,然而这只能说是次要的。在晋代的审美思潮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陶渊明。他在《归园田居》

美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美 它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能引起人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是内容与形式,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主观性,客观性,新颖性等属性的统一。 2. 美学 它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对艺术美进行审创造和审美欣赏的经验总结。它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 3. 美感 它是人们在接触到客观的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感受,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 4.审美素质 关于美的创造,欣赏,评价等方面的素质,也是人必须的一种文化素质,人们将它渗透到创造主体的心智中去,使之变成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 5.审美能力 是人们在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没,表现美,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首先提出并加研究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2.提出“美是理念感性显现”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休谟 D.博克 3.“美不常珍,恶不终弃”说明美的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社会性 4.弗洛伊德认为,自然风景之所以美,是人们把他当成了()的代替品 A.母亲 B.情人 C.父亲 D.自身 5.美感是下列何者的产物 A.社会实践 B.主观愿望 C.主观意志 D.生物本能 6. 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明 A.耳朵很重要 B.感官的重要性C把握音律很重要 D.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 7. 美学家狄德罗说过:卢浮宫的没,不论是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说明() A.美有主观性 B.美有客观性 C.美有社会性 D.美有实践性 8.“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反映了诗人的()情绪。 A.兴奋欢乐 B.追忆 C.思恋 D.通感 9.人类的审美意识最早出现于 A.中古时代 B.近古时代 C.奴隶时代 D.远古时代 10.“美是比例与和谐“的美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亚里士多德 11.《欧米哀尔》的作者是 A.罗素 B.达芬奇 C.罗丹 D.米洛 12.“移情说”,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费希特 B.丹纳 C.克罗齐 D.立普斯13.《淮南子》中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它说明美具有 A.多样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相对性 14.某些原始人把上门牙敲掉而以为美,于是整个部落的人都将上门牙敲掉,这种现象说明原始人的审美活动具有 A.愚昧性 B.重复性和雷同性 C.落后性 D.跟风性 15.黄山一堆乱石头,在()的作用下,变成了“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4 A.直觉与感受 B.想象与联想 C.鬼斧神工 D.冰川作用 16.风景画最早诞生于 A.荷兰 B.法国 C.西班牙 D.英国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 A.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 B.以意象为主,意境辅之 C.意境意象并举,无主次 D.意境意象都不突出 18.“曲高和寡”“知音难求”反映了接受主体与作品之间的 A.矛盾 B.鸿沟 C.不一致 D.不协调 19.“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这就是 A.观 B.悟 C.品 D.体 2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给人以优美感受的自然景观是 A.荷塘月色 B.电闪雷鸣 C.瀑布飞流 D.春暖花开 E.波涛汹涌 2.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 A.净化 B.升华 C.提高 D.纯化 E.美化 3.以下作品是从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是 A.果戈里的《死灵魂》 B.罗丹的《老妓》 C.米勒的《扶锄的农民》 D.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E.徐悲鸿的《奔马》 4.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鼓舞人们去 A享受美 B爱美 C欣赏美 D追求美 E创造美 6.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运笔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是 A笔骨 B.笔法 C.笔锋 D.笔势 E.笔力 7.下列作品表现意象感性特征的名画是 A.八大山人的《猫》 B.《向日葵》 C.《思想者》 D.《巴尔扎克》 E. 《文心雕龙》 8.以下给人优美感受的作品是 A.《蒙娜丽莎》 B.《命运交响曲》 C.《春江花月夜》 D.《蓝色多瑙 河》 E.《欧米哀尔》 9.下列说法中说明美的多样性的是 A.“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毫无感觉” B.“食必常饱,然 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C.“佳人不同体,那不同眠,而皆悦于目” D.“西施,王嫱状貌不同,世称其美好钧也” E.“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10.不可能出现在原始人所画的洞穴壁画中的是 A.山川树木 B.晨雾晚霞 C.野牛 D.绿草如茵 E.野马

设计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现代科学观的缔造者之一(伽利略)在天文学、运动的原理和定律、数学与经验的关联、实验科学或科学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2 (培根)被同时代人赞誉为“自然大臣”,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 3 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马克思主义) 4 现代之父(塞尚)向世人揭示了新的“看”的方法。 5 在现代设计史上,(毕加索)是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现代艺术家。 6 热的抽象代表为(康定斯基) 7 冷的抽象代表为(蒙得里安) 8 英国“水晶宫”的设计者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9 纳粹时期素有“电动汽车之父”斐迪南.保时捷 10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简称为“DIA” 11 英国工业艺术院,简称“BIIA” 12英国美术与工业委员会“CAI” 13英国国家工业艺术注册设计师“NRD” 14吉奥.庞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意大利设计界最有代表性且最富才华的人物。 15美国通用公司的简称为GM 16“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934年出版的菲德里柯.德.奥尼斯的《1882—1923年西班牙、拉美诗选》中; 17在建筑上最早提出后现代主义概念的是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丘里。 18解构主义的始作俑者是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 19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是世界公认的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 20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摇蓝-----上海土山湾工艺院 21《癸卯学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 22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成立学部。 23中国近代于1918年成立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北京美术学校创立,设立图案系。 24--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一书作者是培根。 二、多项选择题 1 为努力探索而牺牲的科学家有(布鲁诺)(伽利略) 2 莫奈的作品有(卢昂.大教堂)(阿尔让特依大桥)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

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 1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的上卷。 2第一部涉及美感经验形态划分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3文献记录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4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行壮、色彩、声音。 5中国画多以写意为主,“神似”重于“形似”。 6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8从总体来看,美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两大类。 9劳动美具体体现为劳动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劳动产品的美。 10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是意蕴、意境、典型。 11 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12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意识。 13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14研究美学所需要的最基本方法是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法、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心里学的方法。 15西方悲剧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名词解释: 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形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为特点,为标准,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工艺美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艺术。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显示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科学实验以及人的衣食住行、交际往来等各方面。 现实美: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它遍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美感经验: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雕塑:是用可塑性材料或可雕刻的材料,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性的艺术形象,以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形式美:是指美得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得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说唱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客观事物固有的各种构成要素作为表现手段,在平面或 1

自考美学重点内容精华帖

一、美学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以艺术活动为中心来研究。 审美关系: 1、不是理智的认知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2、感性直观关系,通过情感建立成。 3、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超功利性。 4、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 美学的学科性质: 1、人文学科。 2、综合性学科。 3、研究方法:以哲学为核心,注重情感体验。 二、美学的学科发展 审美意识:缺乏系统性、不成熟初级审美意识高级审美意识 审美思想:柏拉图:理式孔子:里仁为美 审美学科:从哲学、文艺学中划分出来 鲍姆嘉通: A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美学》、1750 B形成独立的研究对象—感性、以美的思维和艺术为研究对象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 1、坚持把实践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根本基础。 2、马克思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3、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存在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实践存在论的特色 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3、始终坚持人与世界的辩证统一

美学是以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自由为媒介。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审美动机: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的具有的,一种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的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现自己的独特的精神要求。 特点:A人所特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 B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精神追求,不仅仅是感官的欲求享受。 审美理想: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作用:A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B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内在方面: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外在方面:兴趣和品味 审美趣味的双重性—个体性/社会性 二、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一种独立存在的人类活动,整体性的,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得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的精神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个性化特征。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A本己性: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的尊严、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B精神交流: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对话。 2、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A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依赖于情感体验。 B在各个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A无功利:没有现实的直接功利目的。 B最高功利性:以人的自我完善,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 4、审美活动的自律性与他律性统一 A自律性:审美活动不是手段而是目的。 B他律性:审美活动受物质实践的制约。 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是实现人的特殊精神价值的活动。 2、审美活动与一般价值互动的共性

设计美学复习资料(04026)

艺术设计与美学复习资料 一、人名、成就、名言、作品 伽利略2——科学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奠基人 培根2——科学家。被誉为“自然大臣”;书籍《新工具》、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笛卡尔2——科学家。笛卡尔二元论逻辑 牛顿2——科学家。三大运动基本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法拉第、麦克斯伟3——科学家。电磁理论 阿尔文·托夫勒4——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书籍《第三次浪潮》 塞尚7——印象派画家。现代艺术之父 莫奈7——印象派画家。《阿尔让特依大桥》 修拉7——印象派画家。点彩画法;《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毕加索7——立体主义画家。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艺术家M. 金兹堡9——俄国构成主义设计师;书籍《风格与时代》艾尔·利兹斯基30——俄国构成主义主要代表。海报《红楔子攻打白色》 康定斯基9、43——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包豪斯教师 杜斯伯格28——“风格派”理论家、发言人 蒙德里安9、29——荷兰“风格派”核心人物,画家。《红黄蓝》系列油画

里特维德29——“风格派”家具、建筑设计师。《红蓝椅子》鲍姆伽通16——德国哲学家。书籍《美学》 康德16——德国哲学家 黑格尔15——德国哲学家 彼得托齐纳16——捷克设计师,提出技术美学的概念 鲍列夫16——苏联美学家 泽姆佩尔16——德国建筑学家,最早研究美学的学者,其理论成为现代设计理念形成的基础 约瑟夫·帕克斯顿21——“万国博览会”英国“水晶宫”的设计师 拉斯金23——英国艺术理论家。把造型艺术称为“大艺术”,设计称为“小艺术” 莫里斯23——英国艺术设计家、作家。拉斯金思想的传承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奠基人;书籍《乌有乡消息》、《乔叟集》(书籍装帧第一书);设计史上第一次提出整体设计概念 穆特修斯、凡德·威尔德27——德意志制造联盟成员,双方发生著名的争吵 沙利文31、54、134——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 斐迪南·保时捷32——电动汽车之父,开发出“大众汽车”、“甲壳虫” 弗兰克·皮克34——30年代英国工业设计代表人物,英国设计与工业协会主席

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自学考试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笔记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它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密斯(1886-1969)

自考美学知识点一

知识点美学史上的研究做题结果 1.“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语出() A.狄拉克 B.弗洛伊德 C.柏拉图 D.李泽厚 【答疑编号126,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 2.美学家()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 A.黑格尔 B.柏拉图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答疑编号127,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 3.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的美学家是() A.维特根斯坦 B.荣格 C.杜威 D.黑格尔 【答疑编号125,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3 知识点美学研究对象一做题结果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是() A.艺术美 B.生活美 C.科技美 D.自然美 【答疑编号129,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2.美学的对象是() A. 与对象毫无关系 B. 完全外在于人的单纯客观的美 C. 完全由人决定单纯的主体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D. “审美”现象和活动 【答疑编号128,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7 知识点美学研究对象二做题结果 1.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的是() A.艺术美 B.生活美 C.科技美 D.自然美 【答疑编号132,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1 2.提出“文学艺术作品在看来不是作家完成以后的那个现成的”书,而是“以审美的方式审美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那个东西”的理论家是() A.英伽登 B.费西纳 C.黑格尔 D.马克思 【答疑编号131,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9 3.审美现象中广义的美包括() A.优美 B.荒诞 C.丑 D.悲剧 E.喜剧 【答疑编号133,点击提问】 【您的答案】ABCDE 【正确答案】ABCDE【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12 知识点美学是人文学科做题结果 1.审美活动中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是() A.审美思想 B.审美意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