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1)第12讲平行线问题

2020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1)第12讲平行线问题

第十二讲平行线问题

平行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图形.练习本每一页中的横线、直尺的上下两边、人行横道上的“斑

马线”以及黑板框的对边、桌面的对边、教室墙壁的对

边等等均是互相平行的线段.

正因为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有关它的基本知识及性质成为中学几何的基本知识.

正因为平行线在几何理论中的基础性,平行线成为古往今来很多数学家非常重视的研究对象.历史上关于平行公理的三种假设,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几何(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黎曼几何及欧几里得几何),它们在使人们认识宇宙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行中学中所学的几何是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它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公理基础之上的:“在平面中,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在此基础上,我们学习了两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及

性质定理.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些知识的应用.

例1 如图 1-18,直线a∥b,直线 AB交 a与 b 于 A,B,CA平分∠1,CB平分∠ 2,求证:∠C=90°

分析由于a∥b,∠1,∠2是两个同侧内角,因此∠1+∠2=

过C点作直线 l,使 l∥a(或 b)即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实现等角转移.

证过C点作直线l,使l∥a(图1-19).因为a ∥b,所以b∥l,所以

∠1+∠2=180°(同侧内角互补).

因为AC平分∠1,BC平分∠2,所以

又∠3=∠CAE,∠4=∠CBF(内错角相等),所以

∠3+∠4=∠CAE+∠CBF

说明做完此题不妨想一想这个问题的“反问题”

是否成立,即“两条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如图1-20所示),CA,CB分别是∠BAE与∠ABF的平分线,若∠C=90°,问直线a与直线b是否一定平行?”

由于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非常相似(将条件与结论

交换位置),因此,不妨模仿原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试解.例2 如图1-21所示,AA1∥BA2求∠A1-∠B1+∠A2.

分析本题对∠A1,∠A2,∠B1的大小并没有给出特

定的数值,因此,答案显然与所给的三个角的大小无

关.也就是说,不管∠A1,∠A2,∠B1的大小如何,答

案应是确定的.我们从图形直观,有理由猜想答案大概

是零,即

∠A1+∠A2=∠B1.①

猜想,常常受到直观的启发,但猜想必须经过严格

的证明.①式给我们一种启发,能不能将∠B1一分为二使其每一部分分别等于∠A1与∠A2.这就引发我们过B1点引AA1(从而也是BA2)的平行线,它将∠B1一分为二.

证过B1引B1E∥AA1,它将∠A1B1A2分成两个角:∠1,∠2(如图1-22所示).

因为AA1∥BA2,所以B1E∥BA2.从而

∠1=∠A1,∠2=∠A2(内错角相等),所以

∠B1=∠1+∠2=∠A1+∠A2,

即∠A1-∠B1+∠A2=0.

说明(1)从证题的过程可以发现,问题的实质在于AA1∥BA2,它与连接A1,A2两点之间的折线段的数目无关,如图1-23所示.连接A1,A2之间的折线段增加到4条:A1B1,B1A2,A2B2,B2A3,仍然有

∠A1+∠A2+∠A3=∠B1+∠B2.

(即那些向右凸出的角的和=向左凸的角的和)即

∠A1-∠B1+∠A2-∠B2+∠A3=0.

进一步可以推广为

∠A1-∠B1+∠A2-∠B2+…-∠B n-1+∠A n=0.

这时,连结A1,A n之间的折线段共有n段A1B1,B1A2,…,B n-1A n(当然,仍要保持 AA1∥BA n).

推广是一种发展自己思考能力的方法,有些简单的问题,如果抓住了问题的本质,那么,在本质不变的情

况下,可以将问题推广到复杂的情况.

(2)这个问题也可以将条件与结论对换一下,变成

一个新问题.

问题1 如图1-24所示.∠A1+∠A2=∠B1,问AA1与BA2是否平行?

问题2 如图1-25所示.若

∠A1+∠A2+…+∠A n=∠B1+∠B2+…+∠B n-1,问AA1与BA n是

否平行?

这两个问题请同学加以思考.

例3如图1-26所示.AE∥BD,∠1=3∠2,∠2=25°,

求∠C.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将角“转移”到新

的位置,如∠1=∠DFC或∠AFB.若能将∠1,∠2,∠C “集中”到一个顶点处,这是最理想不过的了,过F点作BC的平行线恰能实现这个目标.

解过F到 FG∥CB,交 AB于G,则

∠C=∠AFG(同位角相等),

∠2=∠BFG(内错角相等).

因为 AE∥BD,所以

∠1=∠BFA(内错角相等),

所以

∠C=∠AFG=∠BFA-∠BFG

=∠1-∠2=3∠2-∠2

=2∠2=50°.

说明(1)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角集中到适当位置,是添加辅助线(平行线)的常用技巧.

(2)在学过“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后,可有以下较

为简便的解法:∠1=∠DFC=∠C+∠2,即

∠C=∠1-∠2=2∠2=50°.

例4求证: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分析平角为180°.若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将

三角形三个内角集中到同一顶点,并得到一个平角,问题即可解决,下面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

证如图1-27所示,在△ABC中,过A引l∥BC,则

∠B=∠1,∠C=∠2(内错角相等).

显然∠1+∠BAC+∠2=平角,

所以∠A+∠B+∠C=180°.

说明事实上,我们可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通过

添加与三角形三条边平行的直线,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移”到任意一点得到平角的结论.如将平角的顶点设在某一边内,或干脆不在三角形的边上的其他任何一

点处,不过,解法将较为麻烦.同学们不妨试一试这种

较为麻烦的证法.

例5求证:四边形内角和等于360°.

分析应用例3类似的方法,添加适当的平行线,

将这四个角“聚合”在一起使它们之和恰为一个周角.在添加平行线中,尽可能利用原来的内角及边,应能减少推理过程.

证如图1-28所示,四边形ABCD中,过顶点B 引BE∥AD,BF∥CD,并延长 AB,CB到 H,G.则有∠

A=∠2(同位角相等),∠D=∠1(内错角相等),∠1=∠3(同位角相等).

∠C=∠4(同位角相等),

又∠ABC(即∠B)=∠GBH(对顶角相等).

由于∠2+∠3+∠4+∠GBH=360°,所以

∠A+∠B+∠C+∠D=360°.

说明(1)同例3,周角的顶点可以取在平面内的任

意位置,证明的本质不变.

(2)总结例3、例4,并将结论的叙述形式变化,可将结论加以推广:

三角形内角和=180°=(3-2)×180°,四边形内角和=360°=2×180°=(4-2)×180°.

人们不禁会猜想:

五边形内角和=(5-2)×180°=540°,

…………………………

n边形内角和=(n-2)×180°.

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它们的证明在学过三角形内角

和之后,证明将非常简单.

(3)在解题过程中,将一些表面并不相同的问题,

从形式上加以适当变形,找到它们本质上的共同之处,

将问题加以推广或一般化,这是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的一

种重要方法.

例6如图1-29所示.直线l的同侧有三点A,B,C,且AB∥l,BC∥l.求证: A,B,C三点在同一条直

线上.

分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理解为∠ABC 为平角,即只要证明射线BA与BC所夹的角为180°即可,考虑到以直线l上任意一点为顶点,该点分直线所成的两条射线为边所成的角均为平角,结合所给平行条

件,过B作与l相交的直线,就可将l上的平角转换到

顶点B处.

证过B作直线 BD,交l于D.因为AB∥l,CB∥l,所以

∠1=∠ABD,∠2=∠CBD(内错角相等).

又∠1+∠2=180°,所以

∠ABD+∠CBD=180°,

即∠ABC=180°=平角.

A,B,C三点共线.

思考若将问题加以推广:在l的同侧有n个点A1,A2,…,An-1,An,且有AiAi+1∥l(i=1,2,…,n-1).是否还有同样的结论?

例7如图1-30所示.∠1=∠2,∠D=90°,EF⊥CD.

求证:∠3=∠B.

分析如果∠3=∠B,则应需EF∥BC.又知∠1=∠2,则有BC∥AD.从而,应有EF∥AD.这一点从条件EF⊥CD及∠D=90°不难获得.

证因为∠1=∠2,所以

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为∠D=90°及EF⊥CD,所以

A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所以 BC∥EF(平行公理),

所以

∠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练习十二

EF平分∠BEC,EG⊥EF.求∠BEG和∠DEG.

2.如图1-32所示.CD是∠ACB的平分线,∠ACB=40°,∠B=70°,DE∥BC.求∠EDC和∠BDC的度数.

DCE=60°,EF,EG三等分∠AEC.问:EF与EG中有没有与AB平行的直线,为什么?

4.证明:五边形内角和等于540°.

5.如图1-34所示.已知CD平分∠ACB,且DE∥ACCD∥EF.求证:EF平分∠DEB.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含答案 共30讲 改好278页

初中奥数辅导讲义培优计划(星空课堂)

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 第二讲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第三讲充满活力的韦达定理 第四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 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整数解 第六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第七讲化归—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第八讲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 第九讲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第十讲抛物线 第十一讲双曲线 第十二讲方程与函数 第十三讲怎样求最值 第十四讲图表信息问题 第十五讲统计的思想方法 第十六讲锐角三角函数 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 第十八讲圆的基本性质 第十九讲转化灵活的圆中角

第二十讲直线与圆 第二十一讲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第二十二讲园幂定理 第二十三讲圆与圆 第二十四讲几何的定值与最值 第二十五讲辅助圆 第二十六讲开放性问题评说 第二十七讲动态几何问题透视 第二十八讲避免漏解的奥秘 第二十九讲由正难则反切入 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

第一讲 走进追问求根公式 形如()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 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 【例1】满足的整数n 有 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是二次方程的两个根,那么的值等于( ) A 、一4 B 、8 C 、6 D 、0 思路点拨:求出、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 【例3】 解关于的方程。 思路点拨:因不知晓原方程的类型,故需分及两种情况讨论。 【例4】 设方程,求满足该方程的所有根之和。 思路点拨: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 已知实数、、、互不相等,且, 试求的值。 思路点拨: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用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变形为,代换后降次; (3)把方程()变形为或,代换后使之转化关系或整体地消去。 02=++c bx ax 0≠a a ac b b x 2422 ,1-±-=1)1(22=--+n n n 1x 2x 032=-+x x 1942231+-x x 1x 2x 1213x x -=2223x x -=x 02)1(2=+--a ax x a 01=-a 01≠-a 04122=---x x a b c d x a d d c c b b a =+=+ =+=+1 111x b c d a x 02=++c bx ax 0≠a 02=++c bx ax 0≠a c bx ax --=202=++c bx ax 0≠a c bx ax -=+2bx c ax -=+2x

高中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高中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篇一:高一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高一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创设新环境。巩固加深第一课堂的知识,培养各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尽可能照顾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争取成绩拔尖,促进优秀率的提高,同时准备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决定成立高一数学兴趣小组。 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宗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创设新环境,巩固加深第一课 堂的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活动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巩固加深课堂基础知识,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活动规模:一个班,人数50-60人。

四.辅导教师工作:备课组统一确定教学内容。辅导教师提前编制学案,认真备好课,及时上好辅导课。 五.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每周六早上7:30-9:30 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 六、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一班(9人):1号陈伟鸿 2号廖文伟3号王国祥13号沈海洋 15号李良培 16号胡安志 20号陈茵茵 24号王炳文 29号李志滨 二班(7人):1号陈建彬 24号王志刚 47号黄世腾 三班(9人): 2号黄燕美 13号林通星 21号王水龙 四班(8人):8号苏桂鑫 18号赵君屹 38号翁继超 五班(3人):9号林金阳 六班(3人):15号李兆伟 七班(3人):10号孙长宁 16号黄泽辉 17号徐春晓 33号陈洪祥 37号许鑫钰 3号苏艺扬 4号林伟鹏

专题:二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2(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y x O 二次函数中的动点问题(二) 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技巧提炼 1、二次函数y=ax 2 +bx+c 的图像和性质 a >0 a <0 图 象 开 口 对 称 轴 顶点坐标 最 值 当x = 时,y 有最 值是 当x = 时,y 有最 值是 增减 性 在对称轴左侧 y 随x 的增大而 y 随x 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右侧 y 随x 的增大而 y 随x 的增大而 2、平行四边形模型探究 如图1,点A ()11,x y 、B ()22,x y 、C ()33,x y 是坐标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D ,使得以A 、B 、C 、D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点D 的坐标。 A B C x y 图1 图2 如图2,过A 、B 、C 分别作BC 、AC 、AB 的平行线,则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有三个。

由已知的三点坐标可根据图形平移的坐标性质,直接写出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和直线l2: 当l1∥l2时k1= k2;当l1⊥l2时k1·k2= -1 4、二次函数中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 解题思路:(1)先分类(2)再画图(3)后计算 二、精讲精练 1、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相交于A、B两点(A、B分别在原点的左右两侧),与y轴正半轴相交于C 点,且OA:OB:OC=1:3:3,△ABC的面积为6,(如图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M、A、B、C为顶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动点P,△BCP面积最大如果存在,求出最大面积,并指出此时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学期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新学期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校教务处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以组风建设为主线,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法探索为重点,以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我校数学教学、教研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组风建设,狠抓教学常规,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能力。 XX 4、抓好培优补差工作,努力解决厌学问题。 5、继续抓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 6、进一步加强科研力度,树立科研兴教思想。 三、重点及主要措施 1、加强组风建设,把数学组建设成师徳形象好,教研

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特别是对学生、对学校发展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研组。主要通过组内讨论,与领导交流,师生沟通及自修师德,听专家讲座等形式,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教研组长配合教导处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课堂常规"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导处的各项计划。 2、更新教学观念,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⑴、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XX ⑵、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创造愉快振奋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废除"注入式"、"满堂灌",挣脱阻碍学生主动发展的束缚,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主动发展型”新模式,还学生主体参与的权力,实现学生主体、主动,创新可持续发展。 ⑶、继续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⑷、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在注重基础知识和

高一优秀数学教学计划

高一优秀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二、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 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 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 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 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 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爱智康2017七年级尖子班春季讲义第1讲平行线动点问题

平行线动点问题 模块一 课前检测 【题1】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与一把直尺如图放置,若∠1=60°,则∠2的度数为 . 【题2】如图,AB ∥DE ,∠1=25°,∠2=110°,求∠BCD 的度数. 【题3】如图AM ∥BN ,C 是BN 上一点,O 是射线CP 上的点,∠MAO 的平分线与∠OBN 的平分线交于点D . (1)当点O 在AM 与BN 之间时,如图1所示,求证:∠D =12 ∠AOB ; (2)当点O 在AM 上方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给出结论,并对你给出的结论加以证明. 模块二 动点与角度 21E D C B A 21图1 N M O A B C D P 图2M N A B C O D P

知识点睛 变相考察平行线四大模型,依然遵循“逢拐作平行”原则. 典型例题 【例1】已知AB ∥CD ,线段EF 分别与AB 、CD 相交于E 、F . (1)如图1,当∠A =20°,∠APC =70°时,求∠C 的度数; (1)如图2,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不包括E 、F 两点),∠A 、∠APC 与∠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当点P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试探究它们之间新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巩固】直线AB ∥CD ,直线a 分别交AB 、CD 于E 、F ,点M 在直线EF 上,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F 重合). (1)如图,当点P 在射线FC 上移动时,∠FMP +∠FPM 与∠AEF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点P 在射线FD 上移动时,请画出图形并探究∠BEM 、∠DPM 、∠EMP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图3 图1图2A E B C F D P A E B C F D P A B C D P E F A B E M

2020初中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范文

很快又开学了,培优补差工作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接下来为你带来2020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0初中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范文篇一 新世纪呼唤新课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正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全面提高本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提高、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对待学习,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真正做到教师动起来,学生活跃起来、并且长期坚持下去,真正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里、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因此,特制订本班2020初中数学培优补差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 1、加强对培优补差工作的常规管理和检查。 2、通过培优补差,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3、认真挑选好培优补差的对象。

4、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至少2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具体内容 1、培优内容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 2、补差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三、培优补差对象和形式 对象本班优等生和后进生 形式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2、利用学校午休时间3、老师、家长相配合 四、具体措施 1、利用课堂时间相机辅导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对优等生,多提问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对后进生多提问一些基础知识,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当后进生作业出现较多错误时,教师要当面批改,指出错误,耐心指导。当少数后进生因基础差而难以跟班听课

时,我们应采取系统辅导的方法,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帮助后进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发展他们的智力,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另外,在课堂上对后进生多提问,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成绩就及时表扬,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2、课余时间个别辅导 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很难满足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的。因此,组织课外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优等生,我打算制定课外资料让他们阅读,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让他们独立思考,指定他们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的知识扩大到更大的领域,技能、技巧达到更高的水平,使他们永远好学上进,聪明才智得到更好地发挥。同时,在每周的星期二、四午休活动定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对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对掌握特别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在后进生之间让他们开展一些比赛,比如看谁进步快、看谁作业得满分多、看谁成绩好等。 3、家长和老师相配合 我打算布置适当、适量的学习内容,让家长在家里对后进生进行协助辅导,老师定期到优等生和后进生家里进行家访,摸清他们在家的学习情况和作业情况。定期让优等生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让后进生总结自己的进步。 五、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高中数学复习提升-2015--2016年东校区高二年级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丰城九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高二数学组钟海荣 为做好2016年全国数学联赛备考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培养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品位,特举办本届高中数学联赛辅导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坚持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的原则,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开展数学竞赛辅导班工作。 二、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探究知识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巨大创造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向往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结合竞赛课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解题技能训练,力争在2016年高中数学联赛中至少有30人取得复赛资格,并在本市同层次学校中竞赛成绩靠前,为学校争光。 三、实施计划: 1、依据全国数学联赛考试大纲,结合近几年数学联赛试题特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精心准备,讲究实效。认真编写讲义(或教案),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辅导课,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3、以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组织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4、精编课后巩固练习与强化,及时检查、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确保质量。 5、由高二参加数学竞赛辅导的34人组成辅导班,制定辅导班班规,严格考勤制度。 四、辅导内容: 在高二的基础上,结合正常的教学内容,对现学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挖掘拓展、对竞赛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以便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训练;内容难度以略高于高考为标准,具体辅导内容安排见附表1,大致安排如下: 1.强化平面几何知识讲解 2.以套卷讲解为主,结合《全国高中数学联赛(38套)》进行上课辅导。 五、活动时间: 1.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及课外活动时间(3:50---5:20) 2.每周五晚自习时间(7:00—9:30) 六、辅导老师:钟海荣吴闯明 七、辅导地点:高一(41 )班教室 注:1、若有特殊情况须作临时调整,则另行通知。 2、本计划有不周之处或未尽事宜,将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 3、附表1:近期辅导课程安排;附表2:辅导记录表。 2016年2月23 日

第1讲平行线动点问题-尖子班

【题1】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与一把直尺如图放置,若∠1=60°,则∠2 的度数为 【题2】如图,AB ∥DE ,∠1=25°,∠2=110°,求∠BCD 的度数. 【题3】如图,AM ∥BN ,C 是BN 上一点,O 是射线CP 上的点,∠MAO 的平分线与∠OBN 的平分线交于点D . (1)当点O 在AM 与BN 之间时,如图2所示,求证:∠D=12 ∠AOB ;(2)当点O 在AM 上方时,如图3所示,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给出结 论,并对你给出的结论加以证明. 平行线动点问题 模块一课前检测

变相考察平行线四大模型,依然遵循“逢拐作平行”原则。 【例1】已知AB ∥CD ,线段EF 分别与AB 、CD 相交于点E 、F . (1)如图①,当∠A=20°,∠APC=70°时,求∠C 的度数; (2)如图②,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不包括E 、F 两点),∠A 、∠APC 与∠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③,当点P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 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试探究它们之间新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模块二 动点与角度 知识点睛典型例题

【巩固】直线AB∥CD,直线a分别交AB,CD于点E,F,点M在直线EF上,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F重合) (1)如图,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FMP+∠FPM与∠AEF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请画出图形并探究∠BEM,∠DPM,∠EMP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变式】如图,已知直线EF∥MN,点A、B分别为EF、MN上的动点,且∠ACB=90°,BD 平分∠CBN交EF于D. (1)若∠FDB=120°,如图1,求∠MBC的度数; (2)在(1)的条件下,如图1,求∠EAC的度数; (3)延长AC交直线MN于G,如图2,GH平分∠AGB交DB于H,问∠GHB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初一数学辅导计划

初一数学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指导下,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坚持学生为中心地位不动摇,使人人学会能用得上的数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主要措施: 1、摸清学生底子,深入学生,深入教学,通过作业、课堂、试卷等切实摸清学生的 功底,并能将学生进行分类,分组,做到有的放矢。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3、充分利用小组,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和自卑心理。 4、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尽量做到面批。 5、利用自习辅导时间,老师争取集中抽查的方式,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辅导纠正。 6、采用定时间:每天下午自习,集中进行差生辅导。 7、注重学习后的抽查,给差生吃“小灶”,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辅导。 8、建立错题集,提高学生的警惕性,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9、定时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让他们谈感想、体会、学习心得,畅所欲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10、教师要立足于实际,多表扬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多表扬、少批评 或不批评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11、在辅导过程中,要根据成绩、基础、学习态度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等,予以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措施力促他们得以相应提高。 三、主要时间安排: 1、第一周:结合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给学生分类,制定本学期辅导计划。 2、第二——八周,日常活动。 3、第九、十周,期中考试专题辅导及试卷分析讲评。 4、第十一——十八周,调整辅导策略。

5、第十九、二十周,总结辅导实施情况,学生学习经验交流。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基础和入门,学好七年级数学能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现在班上的学生基础较差,但也有优秀的学生。他们都很热爱学习,只要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大家共同努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才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辅导内容和目标 七年级数学辅导内容和目标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实数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相关概念。本章重难点:是会运用平方根立方根进行简单化简计算。 三、辅导教学的具体措施

2011年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2011年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为搞好2011年全国数学(安徽赛区)联赛备考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培养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品位,特举办本届高中数学联赛辅导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坚持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的原则,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开展数学竞赛辅导班工作。 二、目标要求 1、适当拓宽学生数学知识视野,注重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探究知识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巨大创造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向往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 5、力争在2011年高中数学联赛中至少有两人次取得省级三等以上的奖项,在本市同层次学校中名列前茅,为学校争光。 三、管理措施: 1、依据全国数学联赛考试大纲,结合近几年数学联赛试题特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精心准备,讲究实效。认真编写讲义(或教案),上课前一周将讲义制好并分发给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辅导课,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3、以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组织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4、精编课后巩固练习与强化,及时检查、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确保质量。 5、制定辅导班班规,严格考勤制度。 6、争取学校有关领导、班主任及数学教师的支持,确保后勤保障。 五、学生选拔:先由学生本人自愿报名,经家长同意后,由有关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商并推荐人选,通过选拔考试择优录取50名。 六、辅导教师: 七、活动时间: 八、活动地点: 注: 1、若有特殊情况须作临时调整,则另行通知。 2、本计划有不周之处或未尽事宜,将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 年月日

平行线的判定1教案

平行线的判定(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的形成。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1. (3)会用判定1进行进行推理证明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演示,即“运动——变化”的教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判定公理的得出,培养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总结规律,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方法1的概括与推导 难点:判定1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 启发示引导发现法 四、教具 平行演示器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利用上节课所学的平行线的定义及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对下列语句做出判断,并说明道理: 1、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叫做平行线;(错) 2、平行线有哪些性质? 接着让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定义能否作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呢?如果能的话,我们用平行线的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要满足什么条件?(①、在同一个平面内;②、不相交) 给出下面两种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当我们不能用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时,就要寻找另外一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由此引出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下面我们将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图形为基础研究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平行线判定方法1 (1)演示(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先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再在一直线上取一点贴上一条尺子,进行转动):教师给出下图那样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转动b,让学生观察,b转动到不同位置时,角a的大小有无变化,再让角a从小变大,说出直线b与a的位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动点问题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动点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角的计算与证 明; 2.在探究动点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图形之间变化 及联系,培养学生的识图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由点运动而产生的角的关系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去解决问题.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进行角的计算与证明; 能够认识和分析图形,并利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所探究的结论.教学难点探究出点在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基本图形的联系与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几何不久,认识和分析图形的能力不强,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规范的几何表述能力都有待提高. 教学内容分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内容,而动点问题是中考考查中的常考考点.本节课以几个基本图形为切入点,以动点问题为背景,通过师生的合作,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几何问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媒体资源黑板,三角板,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教学活动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学生利用平行线的的性质和判定求解出几个基本图形中三个重要角的数量关系。为下面解决动点问题做铺垫,分解难点. 独立 思考 交流 完成 类比 归纳 证明 明确知 识,引 出课题 例题讲解 例.如图,线段AB经过平移后得到线段CD,分别 连接AC、BD,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 (1)线段AC、BD的关系是 ; 强调易错点:线段的关系指的是数量关系和位置 关系. (2)点P是线段CD上一个动点,连接MP、NP,当点 P在线段CD上运动时,AMP与BNP、MPN的数量 关系是 ; 让学生尝试去认识基本图形,构建基本图形.师 学生 分析 , 独立 完成 , 教师 板书 关键 步骤 重视基 础知识 ,让学 困生也 有所收 获. 基本图 形与动 点问题 的简单 结合. 总结解 B A C D M N

初中数学特长生、后进生辅导计划

九年级数学辅导计划 付连敏 一、特长生辅导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每个班中有部分学生对数学科比较感兴趣,学习成绩也较为突出,除了掌握课本的内容外,有着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愿望。他们的手中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数学材料,但不会灵活加以运用,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功效。 (二)、辅导对象 每个班中数学成绩前十名的学生。 (三)、主要辅导内容 1.课本中知识的拓宽、推广和应用。 2.学习方法、技巧、规律归纳。 3.数学竞赛相关内容的辅导与讲解。 4.数学参考资料的选择与使用。 5.探究、操作性问题的解答方法介绍。 (四)、辅导措施 1.认真备课,准备好每次辅导时所需要的相关内容材料。 2.对参加辅导的学生严格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保证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 4.每次辅导都保证活动的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五)、辅导目标 1.发挥数学特长,培养数学兴趣。 2.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 3.中考尽可能在各科中排在前列。

二、临线生辅导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班级中,有部分学生学习成绩徘徊在及格线和优秀线左右,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成绩忽上忽下,又有可能努努力就达到及格线和优秀线,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 二、辅导对象 班级中成绩后处在及格线和优秀线左右的学生。 三、主要辅导内容 1.进行学习方法介绍。 2.课本知识的复习与归纳。 3.疑难问题解答、点拨。 4、课上、课下的重点关注。 四、辅导措施 1.辅导内容人人过关,过完关后还要进行及时的再回顾。 2.对学生严格要求,辅导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 3.每次辅导都认真组织,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四落实,保证活动的实效。 五、辅导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好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不断取得进步,缩短与优生的差距。 3、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三、学困生辅导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班级中,有少数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对数学不感兴趣,不求

学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学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计 划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016年高中数学竞赛辅导计划 为搞好2016年全国数学联赛备考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培养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品位,特举办本届高中数学联赛辅导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坚持以生为本、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的原则,立足实际、因材施教,开展数学竞赛辅导班工作。 二、目标要求 1、适当拓宽学生数学知识视野,注重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探究知识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4、使学生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巨大创造力,感受数学的魅力,增强对数学的向往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 5、力争在2016年高中数学联赛中至少有两人次取得省级三等以上的奖项,在本市同层次学校中名列前茅,为学校争光。 三、管理措施: 1、依据全国数学联赛考试大纲,结合近几年数学联赛试题特点,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精心准备,讲究实效。认真编写讲义(或教案),上课前一周将讲义制好并分发给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辅导课,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3、以集体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形式组织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4、精编课后巩固练习与强化,及时检查、及时批改、及时反馈,确保质量。 5、制定辅导班班规,严格考勤制度。 6、争取学校有关领导、班主任及数学教师的支持,确保后勤保障。 五、学生选拔:先由学生本人自愿报名,经家长同意后,由有关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商并推荐人选,通过选拔考试择优录取50名。 六、辅导教师: 七、活动时间: 八、活动地点: 注: 1、若有特殊情况须作临时调整,则另行通知。 2、本计划有不周之处或未尽事宜,将在执行过程中进行不断完善。 年月日2016年高中数学联赛辅导课安排表

爱智康2017七年级尖子班春季讲义第1讲平行线动点问题

平行线动点问题 模块一 课前检测 【题1】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与一把直尺如图放置,若∠1=60°,则∠2的度数为 . 【题2】如图,AB ∥DE ,∠1=25°,∠2=110°,求∠BCD 的度数. 【题3】如图AM ∥BN ,C 是BN 上一点,O 是射线CP 上的点,∠MAO 的平分线与∠OBN 的平分线交于点D . (1)当点O 在AM 与BN 之间时,如图1所示,求证:∠D = 1 2 ∠AOB ; (2)当点O 在AM 上方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给出结论,并对你给出的结论加以证明. 模块二 动点与角度 21E D C B A 2 1 图1N M O A B C D P 图2 M N A B C O D P

知识点睛 变相考察平行线四大模型,依然遵循“逢拐作平行”原则. 典型例题 【例1】已知AB ∥CD ,线段EF 分别与AB 、CD 相交于E 、F . (1)如图1,当∠A =20°,∠APC =70°时,求∠C 的度数; (1)如图2,当点P 在线段EF 上运动时(不包括E 、F 两点),∠A 、∠APC 与∠C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试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3,当点P 在线段EF 的延长线上时,(2)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成立,试探究它们之间新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巩固】直线AB ∥CD ,直线a 分别交AB 、CD 于E 、F ,点M 在直线EF 上,点P 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F 重合). (1)如图,当点P 在射线FC 上移动时,∠FMP +∠FPM 与∠AEF 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图3 图1图2A E B C F D P A E B C F D P A B C D P E F

初中数学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工作计划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数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八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 1班学生:78人。2班学生79人;通过七年级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有110分以上的,分数低的,还不过3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一般,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 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数型的初步知识,对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一般,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对数学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升入初 二、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二生活。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包括三角形的证明,一元一次不等式,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因式分解,分式与分式方程,平行四边形六章。每章都是一个单独学习的主题,章与章之间的联系很大,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与小学、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而且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知识联系的跨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经常温习,以避免遗忘。所以教学时,对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都要明确,以圆满完成每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我校学生的实际基础较差,特别是在能力方面欠缺。另外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先预习,课后温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效果不理想。 五、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备课。课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

高一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高一数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创设新环境。巩固加深第一课堂的知识,培养各班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尽可能照顾学生的知识水平,形成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争取成绩拔尖,促进优秀率的提高,同时准备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决定成立高一数学兴趣小组。 具体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宗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创设新环境,巩固加深第一课堂的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 二、活动目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性,巩固加深课堂基础知识,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能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活动规模:一个班,人数50-60人。 四.辅导教师工作:备课组统一确定教学内容。辅导教师提前编制学案,认真备好课,及时上好辅导课。 五.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时间:每周六早上7:30-9:30 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1)

六、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一班(9人):1号陈伟鸿2号廖文伟3号王国祥13号沈海洋15号李良培16号胡安志 20号陈茵茵24号王炳文29号李志滨 二班(7人):1号陈建彬16号黄泽辉17号徐春晓24号王志刚33号陈洪祥37号许鑫钰 47号黄世腾 三班(9人):2号黄燕美3号苏艺扬4号林伟鹏 13号林通星14号苏晓航17号王杰辉 21号王水龙27号黄泽敏34号詹美莲 四班(8人):8号苏桂鑫11号陈梦兰12号王洪杰18号赵君屹30号李界峰34号陈鸿彬 38号翁继超41号陈幼萍 五班(3人):9号林金阳12号裴文龙27号官思团六班(3人):15号李兆伟21号黄思斌52号谢聪伟七班(3人):10号孙长宁11号陈锦阳12号陈铭坡

竞赛辅导计划

2014年下期九年级物理竞赛辅导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县初中物理学科知识竞赛中的竞争力,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着为了优生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培养物理拔尖人才打好基础。同时也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在明年的中考中物理学科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声誉和教育质量。特举办九年级物理竞赛辅导班。 二、人员选拨 确定优秀的参赛选手,是比赛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最重要的是选好苗子。由于竞赛题难度较一般的课本测试题大,因此选苗的基本要求是:①踏实认真肯吃苦;②勇于拼搏有竞争意识;③思维敏捷、解题速度快;④学习成绩中等以上。 具体人员经过自愿报名和各班物理老师的推荐产生,原则上实验班每班5-7人,平行班每班2-4人,总共35-40人左右。 三、辅导时间 每周星期二、星期五晚自习时间,从第四周的星期五(9月26日)正式开始,如因放月假星期五不能上课,则在下一周的星期三晚自习时间补上。 四、辅导地点 物理实验室(一)。 五、辅导形式:

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六、辅导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训练 由于竞赛命题大多以课本为依据,因此在辅导时要紧扣课本,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联系课本内容。 2、不拘泥于课本,适当扩展深度 由于竞赛试题往往比平时考试题难,教师必须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拓宽,或教给学生新的知识。 3、精讲赛题,启迪思维 竞赛是一种高思维层次、高智力水平的角逐,一种独立的创造性活动。因此,竞赛试题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类比等能力,它能给学生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 4、授课力争做到“一题多法”、“一法多题”、“一题多变”以思维方法训练为主,力求将相应数学模型,基本思路,题中的重、难点凸现出来。 在典型题、竞赛训练中的“好题”的讲解中,力求“一题多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从学生中征集而来的思路,让学生充分掌握更多的思考方向,体会数学的灵活性。“一法多题”:及时归纳,建立模型,题型变化后应用,在应用中理解掌握,达到熟练地解决一类问题。“一题多变”:一道题可不可以变化,可以如何变化,包括形式上的,包括已知与未知的交换等等,鼓励同学们思考,提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