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arge N gauge theories -- Numerical results

Large N gauge theories -- Numerical results

Large N gauge theories -- Numerical results
Large N gauge theories -- Numerical results

a r X i v :h e p -t h /0607149v 1 20 J u l 2006

1

Large N gauge theories –Numerical results

R.Narayanan

Department of Physics,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Miami,FL 33199,USA

?E-mail:rajamani.narayanan@?https://www.doczj.com/doc/05447647.html,

H.Neuberger

Rutgers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Piscataway,NJ 08855,USA

?E-mail:neuberg@https://www.doczj.com/doc/05447647.html,

Some physical results in four dimensional large N gauge theories on a periodic toru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Large N QCD,decon?nement,phase transitions.

1.Introduction

The large N limit of four dimensional non-abelian gauge theories is inter-esting from the view point of QCD phenomenology 1and string theory https://www.doczj.com/doc/05447647.html,ttice QCD is a useful technique for extracting fundamental results in the large N limit of QCD.Fermions are naturally quenched in the ’t Hooft limit of large N QCD and this signi?cantly reduces the computational cost in a lattice calculation.In addition,there is a concept of continuum reduction 3,namely,physics does not depend on the size of box l 4for l >l c and l c is a physical critical size.These two observations have been used to extract physical results in the large N limit of QCD using numerical techniques on the lattice.

2.Phases of large N QCD

Large N QCD on a continuum torus l 4has several phases 4depending upon the size of the torus as shown in Fig.1.The continuum action has U 4(1)symmetries associated with the Polyakov loops in the four directions and the various phases correspond to the number of directions in which this

2

symmetry is broken.The continuum limit is obtained by going to the top-right corner of Fig.1and di?erent approaches to this corner will result in one of the?ve continuum phases.

The0h-phase present for b<0.36for all L is an unphysical phase that does not survive the continuum limit.The0h to0c trans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ingle plaquette operator opening up a gap aroundπin its eigenvalue distribution.Gauge?elds come in disconnected pieces in all the X c-phase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gap in the single plaquette operator5.

The0c-phase is the con?ned phase of large N QCD and the1c-phase is the decon?ned phase and l c=1/t c.An immediate consequence of con-tinuum reduction is that large N QCD does not feel temperatures below t c6.Numerical analysis has shown that lattice spacing e?ects are small in the0c-phase and it is su?cient to work at L~9and N~30to extract continuum results.Therefore,numerical computations can be performed on a serial computer and a cluster of computers can be e?ciently used to generate statistics in a Monte-Carlo calculation.

3

https://www.doczj.com/doc/05447647.html,ttice coupling.

3.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in?nite volume

Since physics does not depend on the box size in0c-phase,one should show that chiral symmetry is spontaneously broken in?nite volume in order to properly reproduce physics in this phase7.The order of limits are impor-tant and one has to take the large N limit before taking the quark mass to zero at?nite phsyical volume.The low lying spectrum of the massless Dirac operator shows evidence for spontaneous chiral breaking since the eigenval-ues,iλ,scales like z=λΣNl4with z obeying a universal distribution.The chiral condesate,Σ,is independent of l.Results of a calculation of the chiral condensate on the lattice is shown in Fig.2.Results from chiral random matrix theory8were used to extract the chiral condensate at a?xed N, L and lattice coupling.Two lowest non-zero eigenvalues in the Q=0and Q=1topological sectors were used to show consistency.The plot shows that there is a limit as N→∞and this limit is independent of L.Results obtained at di?erent lattice couplings yield l3c

4

4.Pions in large N QCD

Since chiral symmetry is broken in large N QCD even in?nite volume, one should be able to observe massless pions in?nite volume.This result emerges in the following manner9.Properties of a single quark in a back-ground gauge?eld Aμ(x)cannot depend on a shift of Aμ(x)→Aμ(x)+pμ

2l and the

other sees Aμ(x)→Aμ(x)?pμ

5

≈0.269.

curve as shown in?g.3and fπl c=1

2Λπ

5.Chiral symmetry restoration

The0c to1c phase transition is the con?nement-decon?nement phase transition since the U(1)symmetry associated with one of the Polyakov loops is broken.This transition is?rst order since there is a latent heat as-sociated with the single plaquette11.The fermion determinant does matter in the1c-phase and it picks the correct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fermions in the broken direction,namely,anti-periodic with respect to the Polyakov loop12.The lowest eigenvalue of the Dirac operator with the correct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gap in the1c-phase and one?nds that chiral symmetry is restored in the1c-phase12.Furthermore,the chiral transition is?rst order as shown in Fig.4.If one were to super-cool the 1c-phase into the0c-phase,a second order transition with a square root singularity would be observed at0.93/l c.

6

6.Phase transition in the Wilson loop operator

Non-abelian gauge theories in the con?ned phase are strongly interacting at large distances and weakly interacting at short distances.If this is seen as a phase transition in some observable,one could use the universal behavior of this transition to connect the low energy physics of QCD to the high energy physics of QCD.The Wilson loop operator as a function of its size is the most likely candidate to study this transition within the0c-phase of large N QCD13.Such a transition exists in two dimensional large N QCD14and it is claimed that the transition in four dimensional QCD is in the same universality class.This transition is referred to as the Durhuus-Olesen phase transition in Fig1.

as a function of its size in large N QCD.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igenvalues of the smeared Wilson loop operator are compared to the Durhuus-Olesen distributions.Re-sults are shown for loops of sizes l/l c=0.740,0.660,0.560,0.503.They match with k=4.03,2.30,1.41,1.15where k is the dimensionless area in two dimension large N QCD.k=2is the critical area.

Wilson loop operators su?er from a perimeter divergence in four dimen-sions and one has to eliminate it when de?ning this operator if one were to

7 study its eigenvalue distribution.One possible way to suppress the perime-ter divergence is to use smeared operators on the lattice.Numerical studies of the eigenvalue distribution of the smeared Wilson loop operator on the lattice shows clear evidence for a phase transi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size of the Wilson loop13.The universality class is the same as the one found in two dimensional large N QCD as shown in Fig.5and the critical loop size is roughly0.6l c.

Acknowledgements

R.N.would like to thank the organizers of CAQCD-06for a stimulat-ing atmosphere.R.N.acknowledges partial support by the NSF under grant number PHY-0300065and partial support from Je?erson Lab.The Thomas Je?erson National Accelerator Facility(Je?erson Lab)is operated by the Southeastern Universities Research Association(SURA)under DOE contract DE-AC05-84ER40150.H.N.acknowledges partial support by the DOE under grant number DE-FG02-01ER41165at Rutgers University. References

1. A.V.Manohar,arXiv:hep-ph/9802419.

2.O.Aharony,S.S.Gubser,J.M.Maldacena,H.Ooguri and Y.Oz,Phys.Rept.

323,183(2000)[arXiv:hep-th/9905111].

3.J.Kiskis,R.Narayanan and H.Neuberger,“Does the crossover from per-

turbative to nonperturbative physics in QCD Phys.Lett.B574,65(2003) [arXiv:hep-lat/0308033].

4.R.Narayanan and H.Neuberger,PoS LAT2005,005(2006)[arXiv:hep-

lat/0509014].

5.J.Kiskis,R.Narayanan and H.Neuberger,Phys.Rev.D66,025019(2002)

[arXiv:hep-lat/0203005].

6.T.D.Cohen,Phys.Rev.Lett.93,201601(2004)[arXiv:hep-ph/0407306].

7.R.Narayanan and H.Neuberger,Nucl.Phys.B696,107(2004)[arXiv:hep-

lat/0405025].

8.J.J.M.Verbaarschot and T.Wettig,Ann.Rev.Nucl.Part.Sci.50,343(2000)

[arXiv:hep-ph/0003017].

9.R.Narayanan and H.Neuberger,Phys.Lett.B616,76(2005)[arXiv:hep-

lat/0503033].

10. D.J.Gross and Y.Kitazawa,Nucl.Phys.B206,440(1982).

11.J.Kiskis,arXiv:hep-lat/0507003.

12.R.Narayanan and H.Neuberger,Phys.Lett.B638,546(2006)[arXiv:hep-

th/0605173].

13.R.Narayanan and H.Neuberger,JHEP0603,064(2006)[arXiv:hep-

th/0601210].

14. B.Durhuus and P.Olesen,Nucl.Phys.B184,461(1981).

XX公司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XX公司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进行管理策划。 2 范围 适用于对确保实现质量目标资源加以识别和策划。 3 职责 3.1 总经理根据组织的质量目标、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各部门为管理策划编制的文件。 3.3 质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管理策划,编写相应的策划文件,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4 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质量策划。 4 程序 4.1 质量目标 4.1.1 为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组织总的质量目标为: a)常规产品成品合格率达到95%,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b)常规产品零部件合格率达到93%,在今后三年内每年递增1%; c)开发新产品总体一次成功。 4.1.2 与质量相关的各部门应根据组织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具体的工作目标,为保证目标的顺利完成,需进行相应的质量策划。 4.2 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 组织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质量策划: a)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b)组织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组织的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d)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针对具体的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策划执行《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4.3 质量策划的内容 总经理应确保对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资源加以识别和策划。质量策划的内容

应包括: a)需达到的质量目标及相应的质量管理过程,确定过程的输入、输出及活动, 并做出相应规定; b)识别为实现质量目标所需建立的过程的资源配置; c)对实现总体质量目标和阶段或局部的质量目标进行定期评审的规定,重点应 评审过程和活动的改进; d)根据评审结果寻找与质量目标的差距,确保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 有效性和效率; e)策划的结果(包括变更)应形成文件,如质量管理方案、质量计划等。 4.4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编制原则 a)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 策划及其他质量体系文件的内容协调一致; b)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内容可被引用,并根据特殊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 4.5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4.5.1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由质管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相关部门。 4.5.2 《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封面必须写明策划项目名称及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发布日期。 4.6 质量策划的实施、监督检查和更改 4.6.1 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策划规定的内容、进度、要求进行控制,并将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反馈到质管部。 4.6.2 质管部对质量策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验证,协调相应的资源,并填写《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报告总经理。 4.6.3 质量策划的更改 a)《质量策划输出文件》的更改应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应由更改部门填写《文 件更改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b)在更改期间应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运行,例如组织结构的调整应对职责 做出相应的变更,以确保体系正常运作。 4.6.4 质量策划所形成的相关文件,由质管部负责存档保存。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各种单位换算及公式

各种单位换算及公式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1 in = 25.4 mm 1 in 2 = 6.45 cm2 1 ft = 0.3048 m 1 ft2 = 0.09 3 m2 1 micron = 0.001 mm 体积单位 1 litre = 0.001 m3 1 cu.ft. = 0.0283 m3 1 cu.in. = 16.39 cm3 1 fluid oz.(imp) = 28.41 mL 1 fluid oz.(us) = 29.57 mL 1 gal(imp) = 4.546 L 1 gal(us) = 3.79 L 温度单位 (°F-32)X5/9=℃K-273.15 = ℃ 功及能量单位 1 Nm = 1 J 1 kgm = 9.807 J 1 kW/hr = 3.6 MJ 1 lbft = 1.356 J 功率单位 1 Nm/sec = 1 W 1 lbft/sec = 1.356 W 1 kgm/sec = 9.807 W 1 Joule/sec = 1 W 1 H.P.(imp) = 745.7 W 质量单位 1 lb = 453.6 g 1 tonne = 1000 kg 1 ton(imp) = 1016 kg 1 ton(us) = 907. 2 kg

流量计算公式 Q = Cv值X 984 = Kv值X 1100 Cv = So ÷ 18 力单位 1 kgf = 9.81 N 1 lbf = 4.45 N 1 kp(kilopound) = 9.81 N 1 poundal = 138.3 mN 1 ton force = 9.964 kM 力矩单位 1 kgm = 9.807 Nm 1 ft. poundal = 0.0421 Nm 1 in lb = 0.113 Nm 1 ft lb = 1.356 Nm 压力单位 1 psi = 6.89 kPa 1 kgf/cm 2 = 98.07 kPa 1 bar = 100 kPa 1 bar = 14.5 psi 1 mm mercury = 133.3 Pa 1 in mercury = 3.39 kPa 1 Torr = 133.3 Pa 1 ft water = 0.0298 bar 1 bar = 3.33 ft water 1 atmosphere = 101.3 kPa 1 cm water = 97.89 Pa 1 in water = 248.64 Pa 换算表 1psi=6.895kPa=0.07kg/cm2=0.06895bar=0.0703atm 1standard atmosphere=14.7psi=101.3kPa=1.01325bar 1kgf/cm2 = 98.07kPa=14.22psi = 28.96ins mercury 1m3 = 1000000cm3 1cu ft/min = 28.3 l/min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Q/JY-TSCX-027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关键过程,对关键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的识别、确定、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公司军工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其它产品可参考执行。 3 术语、定义 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过程等。 4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4.1 《GJB 190特性分类》 4.2 《材料代用规定》 4.3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5 职责 5.1 技术中心 5.1.1 负责识别和标识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过程工艺文件,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工作(即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5.1.2 负责组织对生产、检验等人员培训关键过程(工序)控制的技术文件中需要注意事项。 5.2 生产部 5.2.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2.2 负责按关键过程控制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实施关键过程控制,记录关键过程的实际工艺

参数; 5.3 质量保证部 5.3.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3.2 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关键过程检验,记录关键特性的实测值。 6 工作流程和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的详细流程图(附后) 6.1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6.1.1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的原则 6.1.1.1工艺室根据设计编发的“关键件(器材)、重要件(器材)明细表”和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关键工序); 6.1.1.2 工艺室根据公司技术能力、设备能力、人员能力等情况对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加工过程,可确定为关键过程(工序); 6.1.2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后形成的文件 6.1.2.1 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后,按产品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经部门领导审批和质量会签,复制分发生产部计调室、质量经理。当发生更改时,应及时更新“关键过程明细表”。 6.1.2.2 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 工艺室对识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明确要控制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要控制的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6.1.2.3 编制关键过程三定表 工艺室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填写《关键过程三定表》。 6.2 关键过程的标识 6.2.1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时,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应在封面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在关键工序的工序号处,加盖“关键工序”红色印章,若关键 关键过程的 识别和确定 关键过程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关键过程 控 制 关键过程 标 识

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识别和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关键生产、检验过程进行识别,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各生产、检验流程。 3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及GJB9001A-2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 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对关键过程进行识别,并报技术部备案。 技术部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 质量管理部具体实施关键过程的控制。 5 工作程序 5.1关键过程的识别和标识 关键过程是指对形成产品当前质量、及质量检验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的过程;检验操作难度大、检测数据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5.1.1技术部、质量管理部对产品生产过程、检验过程进行特性分析并形成文字记载,识别关键过程,填写《关键过程明细表》,并经部门负责人会签,技术部备案。 5.1.2关键过程确定后,应在工艺流程图及其相关技术文件上进行标识。

5.2关键过程的控制 5.2.1对关键过程使用的资料、图纸、工艺文件、计算机软件等标识应保持协调一致,现行有效。 5.2.2设置控制点,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生产、检验关键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 5.2.3对首件产品进行自检和专检,并做实测记录。当测量装置能给出具体测量值时,应记录实测的数据。 5.2.4在产品质量不稳定或采用抽样方案时,应采用适用的统计技术,对产品质量特性趋势进行监视。 5.2.5按照有关可追溯性和批次管理的要求,建立流程卡,作好记录并予以保存,确保其可追溯性。 5.3对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确保过程的输出满足规定的要求 5.4监视与测量应随工艺流程认真做好记录,字迹工整、清楚,并分类归档,保持其可追溯性 5.5关键过程的管理 5.5.1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资料、图纸、工艺文件等的标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5.5.2不定期检查关键过程的工艺条件、过程记录和质量检验记录等的登记情况。

特性分类及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 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 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 4.1 特性分类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 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 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 编写批准修改单号修改 审核日期修改页码审核 标准化备注修改状态批准关键特性:G 重要特性:Z 一般特性:不规定 3.4顺序号 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 重要特性:Z101~Z199 一般特性:不规定 3.5补充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D—要求特殊的实验或检验。 3.6关键件、重要件标记 标记的形式为等边三角形,规格、尺寸见图10-1 及表10-1。 图10-1 表10-1 规格L C B 字体 1 号标记25 1 1.5 10PB按GB5888 2 号标记7.5 0. 3 0.45 3PB按GB5888 3.7单元件类别的标注 4.3设计资料

07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企业管理体系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管理体系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变更的管理,包括:管理、新扩改基建、新增环境安全设施、新作业环境、新人员、新设备设施、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设备用途更改等。 3、定义 3.1新扩改基建:指用于生产、储存、生活、办公等,新增加建筑,或对原有建筑扩建、改造结 构或规模的项目。 3.2新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指新增机械设备或安全设施、消耗一定能资源,产生一定废物、带 来一定的作业风险,或需定期维护点检、更换零部件、追加安全防护的机器。 3.3新材料:指新增原材料,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新的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职业危害的材料。 3.4新产品:指新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 作业人员、作业操作规程、体系管理或包装材料等。 3.5设备更改:是指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改造,例:生产线设备改造、手动工具等改造。 3.6用途更改:是指由一般用途该做特殊用途,例:储藏室改为易燃化学品库或油库等。 3.7管理变更: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职责 4.1管理部 (1)负责协助各部门对变更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调查、策划、实施控制、验证、文件建立和完善、人员的培训等。 (2)负责办理新改扩建项目的申报手续。 (3)负责管理体系变更时的文件建立及修订,并将变更内容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4)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变更时的及时更新,并将最新法规、标准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5)组织对应急计划变更的沟通,协助各部门将应急修订内容传达与员工。 (6)对新扩改建中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办理竣工验收、三同时验收、消防验收等工作;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版本 D 修订0 1.目的 1.1 为了确保中建七局有限公司总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适用于:公司总部、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在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与控制。 3 术语解释 3.1 一般过程:是指按常规管理其质量较易控制的过程。 3.2 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的性能或外观有重要影响的工序。 3.3 特殊过程: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检验、验收的过程。 4.职责 4.1 技术质量部 4.1.1 技术质量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文件。 4.1.2 对直营公司(项目部)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编制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2 人力资源部负责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实施人员的培训工作。 4.3 直营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编制针对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单项施工技术方案(措施),实施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具体控制活动。 5.工作程序 5.1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5.1.1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a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后浇带施工、转换梁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的钢筋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b. 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过程。如: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屋面防水、山墙渗水等。

c. 影响建筑工程观感质量的过程。如:外装饰工程。 d. 影响工序交接质量的工序。如:水电、暖通管道预埋件设置。 5.1.2 特殊过程的确认原则 a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检验或无法经济检验的工序; b.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c. 产品质量特性需经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如:基础灌注桩、地下室防水、钢筋焊接、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5.2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5.2.1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a. 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界定关键工序。针对确定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 指导书,其内容应包括:施工的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材料、机具的选配、施工 注意事项等要求。 b. 项目技术负责人应根据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向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班组长进行关键工序的交底,规定施工工艺及设备、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的书面交底,质检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跟踪检查。 c. 设置质量控制点,对施工过程的技术参数和过程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研究过程工序特点,确定需要监控的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施工员和质检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工程质量控制点的要求旁站监控技术参数和质量要点,并填写 关键工序旁站监控记录,并在施工过程中的以“三检”制度为基础,实施监 5.2.2 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特殊过程除应满足关键工序的控制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压力单位换算方法

工程上常用的是兆帕(MPa):1MPa=1000000Pa。 1个标准大气压力=1.00336×0.098MPa=0.10108MPa≈0.1Mpa。 1bar=0.1MPa 压力的法定单位是帕斯卡(Pa):1Pa=1N/㎡(牛顿/平方米)。 压力单位换算: 1MPa=1000kPa 1kPa=10mbar=101.9716 mmH2O = 4.01463imH2O 10mWC=1bar=100kPa bar 巴= 0.987 大气压= 1.02 千克/平方厘米= 100 千帕= 14.5 磅/平方英寸 PSI英文全称为Pounds per square inch。P是磅pound,S是平方square,I是英寸inch。把所有的单位换成公制单位就可以算出:1bar≈14.5psi 1psi=6.895kPa=0.06895bar

1兆帕(MPa)=145磅/英寸2(psi)=10.2千克/厘米2(kg/cm2)=10巴(bar)=9.8大气压(atm) 1磅/英寸2(psi)=0.006895兆帕(MPa)=0.0703千克/厘米2(kg/cm2)=0.0689巴(bar)=0.068大气压(atm) 1巴(bar)=0.1兆帕(MPa)=14.503磅/英寸2(psi)=1.0197千克/厘米 2(kg/cm2)=0.987大气压(atm) 1大气压(atm)=0.101325兆帕(MPa)=14.696磅/英寸2(psi)=1.0333千克/厘米2(kg/cm2)=1.0133巴(bar) ------------------------------------------------------------------------------------- 压力单位换算方法 1. 1atm=0.1MPa=100KPa=1公斤=1bar=10米水柱=14.5PSI 2.1KPa=0.01公斤 =0.01bar=10mbar=7.5mmHg=0.3inHg=7.5torr=100mmH2O=4inH2O 3. 1MPa=1N/mm2 14.5psi=0.1Mpa 1bar=0.1Mpa 30psi=0.21mpa,7bar=0.7mpa 现将单位的换算转摘如下: Bar---国际标准组织定义的压力单位。 1 bar=100,000Pa 1Pa=F/A, Pa: 压力单位, 1Pa=1 N/㎡ F : 力, 单位为牛顿(N) A: 面积, 单位为㎡ 1bar=100,000Pa=100Kpa 1 atm=101,325N/㎡=101,325Pa 所以,bar是一种表压力(gauge pressure)的称呼。

组织知识控制程序

组织知识控制程序 1.依据;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 2.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订本程;该管理制度不应与《文件控制程序》发生冲突,如在执; 3.职责;3.1总经理与管理中心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3.2管理中心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无形资;3.3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管理中心归档;3.4所有研发与技术文档由技 1.依据 本程序文件根据ISO9001∶2015中“7.1.6”条款和公司质量手册 “7.1.6”节编制。 2.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对知识实行统一、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特制订本程序。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 该管理制度不应与《文件控制程序》发生冲突,如在执行中发生冲突,应以《文件控制程序》为准则。 3.职责 3.1总经理与管理中心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知识管理的总责任人为总经理。 3.2管理中心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无形资产、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的管理。 3.3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应在管理中心归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资料在当年由该专业部门归档保存,年度终了应统一移交管理中心保管。以后可根据文件借阅权限借阅或使用。 3.4所有研发与技术文档由技术中心负责管理,技术中心应定期将文档目录交管理中心备案。 3.5法律法规和各级标准由品管中心归口管理,并确保其有效。 4.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4.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4.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4.3内部知识系统分为不同的数据库模块,并指派人员进行维护。 5.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5.1内部知识可分为公司信息、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积累三大类。 ——公司信息包括管理制度、程序文件与公司信息公告,管理制度规定了企业各项功能的运作和发展原则及要求;程序文件用于描述各部门为实现集团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的程 序;公司信息公告是公司事件的宣传窗口,也是员工交流的园地。 ——专业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的经验教训积累。 ——项目积累指各项目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积累。 5.2公司信息由管理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 5.3专业技术知识分为研发、技术知识与工程应用知识两类,其中研发、技术知识由技术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工程应用知识由制造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工程师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5.4项目积累由制造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每个项目参与人员都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6.外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6.1外部知识可分为外来资料、市场信息两大类。 ——外来资料包括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动向报告,专家、顾客意见的采集,技术动态的跟踪,行业领先者的最佳实践调查等。 ——市场信息包括国家有关宏观信息、行业信息、市场动态、客户信息等。 6.2外来资料应与内部资料相融合,由公司内部信息系统负责管理传递。 6.3外来资料由营销中心负责收集、整理与发布。相关部门有责任主动完善该信息库。 6.4外来引用资料为公司直接引用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其他有关法规性文件。其引用资料文字版应加盖“受控”章,列入受控范围。 6.5所有外来资料均需标明出处。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欢迎阅读 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版本D修订 0 1.目的 1.1 为了确保中建七局有限公司总部所承接的工程项目在产品的实现过程中,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处于受控状态,特制定特殊过程及关键工序控制程序。 2.适用范围 过程各3 4. 情 ),5. 5.1.1?关键工序的确认原则 a.影响结构安全的工序。如:深基坑支护、后浇带施工、转换梁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施工、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等。 b.影响建筑使用功能的过程。如:电梯井垂直度控制、屋面防水、山墙渗水等。 c.影响建筑工程观感质量的过程。如:外装饰工程。 d.影响工序交接质量的工序。如:水电、暖通管道预埋件设置。 5.1.2 特殊过程的确认原则

a.产品质量特性无法检验或无法经济检验的工序; b.产品质量特性需经使用后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 c.产品质量特性需经破坏性试验才能暴露出来的工序。如:基础灌注桩、地下室防水、钢筋焊接、预应力结构、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5.2?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的施工控制 5.2.1?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 a.项目部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界定关键工序。针对确定的关键工序编制作业指导书, b.施 c. a.并填 工作经历、资格的确认等) ④特殊过程应使用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方式程序进行控制。 b.特殊过程实施过程中,质量检查员必须在现场进行持续旁站监控,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范及标准要求,并填写特殊过程主要技术参数旁站监控记录。 c.特殊过程因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条件的变化或发生问题时,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应及时组织重新鉴定,并形成记录。

d.特殊过程的确认依据是工艺标准,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填写特殊过程能力预先鉴定记录,报直营公司工程技术部门鉴定后方可正式施工。 6 引用、相关文件 6.1《质量管理手册》 6.2《记录控制程序》 6.3《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6.4《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6.5 7

AWG-标准线径对照表

AWG 标准线径对照表 线径的粗细是以号数(xxAWG)来表示的,数目越小表示线径愈粗,所能承载的电流就越大,反之则线径越细,耐电流量越小。例如说:12号的耐电流量是20安培,最大承受功率是2200瓦,而18号线的耐电流量则是7安培,最大承受功率是770瓦。 为什么AWG号数越小直径反而越大?如这么解释你就会明白,固定的截面积下能塞相同的AWG线的数量,如11#AWG号数可塞11根而15#AWG号数可塞15根,自然的15#AWG的单位线径就较小。 美规线径值单一导体或群导体【各正值或负值】的线径值(Gauge)是以圆或平方厘米(mm2) 量测而得,平方厘米不常用在量测线径值,由于牵涉到不正确,因一般大部份的导体形体,包含长方形及其他怪异形状。因此我们拿全部的量测以圆平方厘米(c/m)为参考值 群导体计算的方法或公式: 加上单一导体的线径值总和,并比较上表求得。如果值落入两者之间,取比较少的值。 40股群导体线的线径值为,如每一芯为24 Guage = 40 x 405 c/m = 16,200 c/m = 9 AWG(得出值落入12960c/m和16440c/m之间) 快速求得线径值的方法: 两条(AWG)相加时,该单一线径值减3. ex. 2 x 18 AWG = (18-3=) 15 AWG 三条(AWG)相加时,该单一线径值减5. ex. 3 x 24 AWG = (24-5=) 19 AWG 四条(AWG)相加时,该单一线径值减6. ex. 4 x 10 AWG = (10-6=) 04 AWG 请记得“快速求得线径值的方法”一些案例也许边际会不正确,只采用此方式为大原则 AWG 标准线径规格对照表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XXXX-QP-01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我站质量管理体系内的人员任职、能力、培训教育、考核等要求进行规定,不断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站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所进行的所有活动。 3 职责 3.1 法定代表人 3.1.1 负责人力资源的配置决策和满足需求; 3.1.2 负责站级《年度培训计划》的批准; 3.1.3 培训者评估者的能力评估组组长。 3.1.4 负责 3.2 业务主管 3.2.1 负责审核站级《年度培训计划》; 3.2.2 负责批准各部门《年度培训计划》; 3.2.3 参与人力资源配置决策。 3.3 质量主管 3.3.1 负责人员能力的考核评估,负责站级培训计划的落实; 3.3.2 培训者能力评估组组长。 3.4 办公室 3.4.1 根据血站及部门需求,编制《人员需求计划表》,交站办公会讨论决策。 3.4.2 负责站级《年度培训计划》的组织实施。 3.4.3 配合站领导对做好站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调动和离职工作。 3.4.4 负责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 3.5 质控科 3.5.1 负责站级《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 3.5.2 负责新进人员岗前质量培训。 3.5.2 负责对各部门内年度培训计划落实情况的监督。 3.5.3 负责对培训及考核评估中未合格人员的再培训。

3.6 各部门 3.6.1 负责新进员工的轮岗培训,在职员工转岗的部门培训和部门内员工的年度培训,负责部门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3.6.2 科主任负责审核部门内《年度培训计划》。 3.3.2 参与科室员工资格、能力、业绩与质量的考核评估工作。 4 定义 4.1 组织结构:是反映组织内部构成和各个部门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 4.2 组织结构设计: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是把组织的任务、流程、权利和责任重新进行有效的组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组织结构设计大幅度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4.3 岗位:也称职位,在组织中一定的时间内,当由一名员工承担若干项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职务、责任和权限时,就构成一个岗位。 5 管理程序 5.1 人员配置管理 5.1.1 岗位人员配置应符合《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中对组织人员的要求。应满足与岗位相适应的学历、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教育培训经历等。 5.1.2 新增人员的资质必须符合《血站关键岗位工作人员资质要求》。 5.1.3 人员聘用 1)根据国家规定,我站实施全员聘用制。 2)各部门根据科室及血站业务需求,填写《人员需求计划表》,交站办公会讨论, 报上级主管部门及人社局批准,按照相关程序以“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招聘。 5.1.4 人员任职要求 1)我站人员按照入职年限及岗位设置分为: 新进员工(进站工作不满一年人员); 在岗员工(经培训考核合格,在固定岗位工作满一年人员); 转岗人员(岗位调整后不满一年人员); 再入岗人员(因各种原因连续休假达6个月以上,或考核评估为“不合格” 后的重新入岗人员)。 2)新进员工必须取得采供血机构上岗合格证和相关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未取得采 供血机构上岗合格证和相关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之前,无签字权。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讲课教案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 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 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3 程序要求 3.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3.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 3.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3.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 3.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 3.2.1 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A、B、C三级;

3.2.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 3.2.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 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 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3.3.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 3.3.2 每年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评审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减; 3.3.3 由技术科形成质量控制点明细表,下达各部门执行 3.3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3.3.1 质量控制点文件要求 3.3.1.1质量控制点的技术文件包括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由技术科编制并发放; 3.3.1.2质量控制点的文件应规范,审批手续应齐全。 3.3.2 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 3.3.2.1必须持有质控点岗位证才能上岗操作。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 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 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 3 程序要求 3.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 3.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 3.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3.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 3.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 3.2.1 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A、B、C三级;

3.2.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 3.2.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 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 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3.3.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 3.3.2 每年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评审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减; 3.3.3 由技术科形成质量控制点明细表,下达各部门执行 3.3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 3.3.1 质量控制点文件要求 3.3.1.1质量控制点的技术文件包括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由技术科编制并发放;3.3.1.2质量控制点的文件应规范,审批手续应齐全。 3.3.2 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 3.3.2.1必须持有质控点岗位证才能上岗操作。

各种单位换算及公式

各种单位换算及公式

各种单位换算及公式 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1 in = 25.4 mm 1 in 2 = 6.45 cm2 1 ft = 0.3048 m 1 ft 2 = 0.09 3 m2 1 micro n = 0.001 mm 体积单位 1 litre = 0.001 m3 1 cu.ft. = 0.0283 m3 1 cu.i n. = 16.39 cm3 1 fluid oz. (imp) = 28.41 mL 1 fluid oz. (us) = 29.57 mL 1 gal(imp) = 4.546 L 1 gal(us) = 3.79 L 温度单位 (°-32)X5/9= C K-273.15 = C 功及能量单位 1 Nm = 1 J 1 kgm = 9.807 J 1 kW/hr = 3.6 MJ 1 Ibft = 1.356 J 功率单位 1 Nm/sec = 1 W 1 lbft/sec = 1.356 W 1 kgm/sec = 9.807 W 1 Joule/sec = 1 W 1 H.P.(imp) = 745.7 W

质量单位 1 to nne = 1000 kg 1 lb = 453.6 g

流量计算公式 Q = Cv 值X 984 = Kv 值X 1100 Cv = So 48 力单位 1 kgf = 9.81 N 1 Ibf = 4.45 N 1 kp(kilopou nd) = 9.81 N 1 pou ndal = 138.3 mN 1 ton force = 9.964 kM 力矩单位 1 kgm = 9.807 Nm 1 ft. poun dal = 0.0421 Nm 1 in lb = 0.113 Nm 1 ft lb = 1.356 Nm 压力单位 1 psi = 6.89 kPa 1 kgf/cm 2 = 98.07 kPa 1 bar = 100 kPa 1 bar = 14.5 psi 1 mm mercury =133.3 Pa 1 in mercury =3.39 kPa 1 Torr = 133.3 Pa 1 ft water = 0.0298 bar 1 bar = 3.33 ft water 1 atmosphere = 101.3 kPa 1 cm water = 97.89 Pa 1 in water = 248.64 Pa 换算表 1psi=6.895kPa=0.07kg/cm2=0.06895bar=0.0703atm 1sta ndard atmosphere=14.7psi=101.3kPa=1.01325bar 1kgf/cm2 = 98.07kPa=14.22psi = 28.96i ns mercury 1m3 = 1000000cm3

组织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实现企业知识在内部的共享、积累、有序传递和有效应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知识的交流和共享的管理、外部知识管理、企业知识资产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3.1知识管理:组织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收集和整合、积累保存、有序传递、共享交流和提供 应用的一系列规范的活动。 3.2内部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展方向,有利于企业技 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内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管理知 识、专业技术知识、市场营销知识、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案例、培训心得体会等。 3.3 外部知识:是企业从公司外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搜集,经过归纳整理,符合企业发 展方向,有利于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形成文件化的知识。外部知识主要包括,但不 限于:外来技术资料、市场信息、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处收集来的知识等。 4、职责 4.1 综合部负责公司知识管理的协调工作。知识管理的总责任人为总经理。 4.2 综合部负责公司所有制度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4.3 综合部负责公司无形资产的管理。(实物可放在总经办机要室保管)。 4.4 综合部负责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4.5 绿化部与消杀部负责各自技术文件、各级标准及专利的管理与控制。 4.6 综合部部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及顾客相关方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控制; 4.7 各部门负责各自领域范围内的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发布。 5、工作程序 5.1内部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5.1.1建立内部信息网以便于员工进行知识交流 5.1.2利用各种知识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存放和积累信息,从而在企业内部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 交流和验证知识的环境,并要求员工主动进行知识积累与交流 5.2内部知识的积累与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