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游迭部

导游迭部


迭部旅游咨询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南州东南部,白龙江上游的高山峡谷地带。地理坐标东径102°55′--104°05′,北纬33°39′--42°20′之间。海拔高度1600米--4920米之间。全县辖12个乡,52个行政村24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6万人,系藏民族聚居区。总土地面积为5108.3km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75公里。县境内青山碧水,层岭叠章,遍布悬泉、飞瀑、神湖、秀峰、隘峡等奇丽而壮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6.7℃。县内有森林、矿产、水能、草场、珍稀动植物,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县林地面积30.0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8.32%。水利资源目前境内装机容量达2.9万千瓦。天然草场235.28万亩。现已探明的有金、铜、铁、钒、镁、白云岩等17种矿产资源。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非常丰富,有大熊猫、羚羊、雪豹、梅花鹿、红腹锦鸡、水獭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27种。野生经济植物主要有沙束、蕨菜、木耳、羊肚菌、蘑菇等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受到国内外商家的青睐。野生药材植物127种,中药材总量在3200吨以上,还有很多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的野生植物和菌类资源待开发利用。
全县形成了以省道为骨架,县乡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目前境内有省级公路干线2条,143公里,地方道路39条,739公里。县城及大部分乡镇开通了程控自动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县主要乡镇及主干道。110KV输电线路翻山越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江水系白龙江贯穿全境110公里,县境内自产水量15.92亿立方米。是全省人均占有水量的21倍。县城位于白龙江北岸,至今已建成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广场等设施基本齐备,商贾云集,店铺密布的林区重镇,成为迭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迭部古称"叠州",藏语的意思是"大拇指",被称为是山神"摁"开的地方。有红军长途中的"俄界会议"会址,茨日那毛主席故居,天险腊子口战役等革命遗址,以及然闹马家窑文化遗址和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23座,境内山青水秀,人杰地灵,风光旖旎,森林广布,划场茂盛,是甘肃不可多得的一座绿色资源宝库,我们真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观光旅游。

(1)俄界会议遗址
俄界会议遗址,位于达拉乡政府驻地西北3公里处的高吉村。这里地势平坦,依山傍水是风景秀丽的典型藏族山寨,当年红军会议会址,以及会议的木楼保存完整。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甘肃境內召开的第一次重要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

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讨论了北上的任务与到达甘南后的方针,做出了《关于张国燾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同时中央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抗日告同志书》。俄界会议对于战胜张国燾的分裂与破坏,胜利完成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茨日那毛泽东旧居
茨日那毛泽东旧居位于旺藏乡政府驻地东南側茨日那村,1935年9月13日至15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径此地时,毛泽东曾居住在该村一幢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团下达了“以三天的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为了保护革命文物,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
天险腊子口是举世闻名的腊子口战役纪念地,这里自古就是甘川通道之咽喉,素有“天险门户”之称,峡谷两面悬崖峭壁对峙。仅8米见宽的狭道中腊子河从中间奔流而过,只有一座1米宽的小桥供人畜通行,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到达腊子口时,甘肃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了三个团的兵力,重兵把守在天险要道,设置了两条防线,一条隘口桥头和两侧山腰都修筑了碉堡,另一条设立在朱立沟口。当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上万骑兵,尚不知虚实,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如不很快突破腊子口就有被敌军三面合围的危险。9月14日,毛泽东立即向一方面军二师四团团长王开湘与政委杨成武面授了三天之内夺取腊子口的命令。9月15日红军司令部决定由政委杨成武指挥一个连,从正面进攻取木桥,由团长王开湘率领两个连,沿左岸后側袭击。担任正面攻击的六连在杨成武、王开湘连长的率领下,先后冲击五次,因为得不到左侧一、二连的及时配合,都没有成功,时间非常紧迫。六连当即组织了15名敢死队,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摧毁敌军主要火力点,全军发起总功,敌军全线溃败,沿朱立沟逃往岷县,红军突破了第二道防线。至9月17日凌晨6时左右红军全部占领了天险腊子口,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灭。从此,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驰名中外。
 

腊子口战役遗址
腊子口是甘川古道上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它因著名的腊子口战役而闻名天下。当年的中央红军正是在突破腊子口天险之后,才踏上了进军陕北的道路。腊子口是腊子河峡谷的一道隘口,两侧岩壁陡峭,山势险峻,悬崖千丈,高与天齐,远远望去东西峭壁形似一扇门户,巍然对峙,地势非常险峻。石门之间,清澈的腊子河,水色缥碧,激流翻腾,白浪若奔,泻门而出

;四周遍山苍翠,古木参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实为一处风景绝佳的游览观光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至此,穿天险,登高台,实地凭吊战争遗址,遥想当年红军浴血奋战、人喊马嘶枪炮连天的悲壮场面,又可饱览迷人的自然美景。拾级登高,面对群山,四方皆欲倾,云岫青青,天险云水路,雄关漫漫,忆当年,云崖栈道,腊子口上炮声隆;看今朝,遗址再游,战地黄花分外香。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腊子口,甘肃国民党守军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扬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 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于9月17日凌晨终于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军威,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英雄的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
为了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修建了纪念碑。1993年重建。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对脂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腊子口战役浮雕
在天险腊子口处,依山就势建浮雕石墙,以“凝固的硝烟”为主题,表现当年红军战士血战腊子口的壮烈场景。真可谓“壮烈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迭部历史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涅甘达哇的山神途经此地,被石山挡住去路,他伸出拇指一摁,眼前豁然开朗,在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浮现出浩瀚连绵的森林、奔腾不息的江河、神奇秀美的风光和朴实自然的民风以及完整的生态乐园。这片神奇的土地就是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迭部县。迭部,藏语意为“大拇指”。顾名思义,这片被大拇指摁开的土地因此而魅力无穷,四季气象万千,“春如梦、夏如露、秋如醉、冬如玉”,便是迭部这幅天然水墨画卷的真实写照。
1925年9月,美籍奥地利

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眼里闪耀着无上的光芒,兴奋地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寺洼文化”的遗存,它记录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艺术哲思和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三国时蜀汉姜维沓中屯兵的古城遗址,南北朝北周、隋、唐时期建置的叠州遗址、马牧城遗址、芳州城遗址和恒香郡城堡遗址,铭刻着时代变迁的痕迹,见证了沧桑更替的印记,给这片土地涂上了一层厚重的历史底色。
这就是迭部,一片令人关注和神往的美丽圣土。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木本植物种类60科、123属、314种。其中乔、灌木树种约26科、53属、140种,野生食用菌类130种,药用植物有红景天、雪莲、冬春夏草、贝母、猪苓、羌活、秦艽、大黄、黄芪等127种,野生山野菌类有羊肚菌、蕨菜、刺嫩芽、苦菜、松茸等130余种,是世界新种甘南杜鹃等数十种珍稀植物的基因库场,植被覆盖率为60%,被美喻为“植物王国”和“东方的伊甸园”;栖息着大熊猫、羚羊、雪豹、梅花鹿、红腹锦鸡、水獭等国家一、二、三级重点珍稀野生保护动物;迭部水力资源得天独厚,长江水系白龙江支流横贯全境110公里,年均流量每秒80立方米,落差700米,大小支流30多条,水能蕴藏量80.74万千瓦,经规划在白龙江干流和支流上修建大小水电站40余座,总装机容量达50多万千瓦。

一、 服饰1、 头饰:县境西部电尕、益哇一带,冬季男女均喜戴狐皮帽,春夏秋三季喜戴礼帽。狐皮帽的制作方法,用料及式样与夏河、卓尼境内藏族相似,礼帽均系从市场上选购的商品毡质礼帽。卡坝、达拉、旺藏、尼傲、多儿等中部一带困气候温和,部分地方男子一般不戴帽,冬季仅以白毛巾或白布顺长折叠成宽约15厘米的长条,绕头缠一圈呈圆柱体戴在头上,以御风寒。桑坝、花园、洛大、腊子口等东部地区的男子头上戴盘巾,即用1.2-1.5米长的黑或蓝布顺叠成约9厘米宽的条带,层层缠裹在头上,空出头顶,呈盘型。妇女一般头包黑布怕,用黑布2尺顺叠成四方形盖在头上,并用辨子在帕外缠绕一圈。藏族妇女的传统发式,因地域不同而梳理的发型亦不同。
2、 服装:县境西部男女衣着基本接近夏河一带的藏服。中部卡坝、达拉、尼傲、旺藏一带着装基本相近,男女都穿长

袍,多为布质,也有绸缎面料。东部桑坝、花园、腊子口的男子身着大襟短袄,下着白色裤腰的裤子,腰系6厘米宽,两米多长的羊毛纺织的腰带,有黑、白二色。3、 佩饰:迭部藏族男女都喜欢佩饰,尤其是青年男女每逢喜庆之日更喜欢把金银、珊瑚珠、象牙、玉器等制作各种佩饰,佩带在头、耳朵、脖子、手、胸前、腰部等处,用以打扮自己,显得更加潇洒英俊,袅娜多姿。

交通
迭部县---郎木寺78km 迭部---碌曲则岔202km
腊子口---哈达铺78km 迭部---拉卜楞304km
迭部县---九寨沟170km 麻牙---九寨沟112km
迭部县---腊子口102km 迭部县---多儿羊布98km
迭部县---俄界会址63km 迭部县---次日那44km
迭部县---门日佛洞52km 迭部县---扎尕那28km
腊子口---九寨沟160km 迭部县---兰州441km(东北线)
腊子口---兰州339km 迭部县---兰州506km(西北线)

扎尕那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
扎尕那村寨以三面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犹如高峻浑厚、坚不可摧的城墙,把扎尕那四村一寺围在城中。半山坡上的藏族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嘛呢经幡迎风飘扬。东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城内左上角还有一道出城进山的北门,是由石山断裂形成的陡坡状石质狭道,南北走向,长百余米,宽仅数米。石峡两面是垂直挺拔的岩壁,一泓溪水悬泻而下,声响如雷。此道为洮迭古道必经之险关。石城正南方,是一道石山对峙的“城门”,扎尕那四村及洮迭古道必经此门。城门外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十里峡谷,恰似城外长廊,“长廊”南端高竖着两道百米高的对称岩壁,犹如两堵巨型“门墩”,形成一座宏伟的石城“前门”,俗有“鬼门关”之称。

俄界会议
位于川、甘交接之达拉沟以北迭山山麓的俄界村,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藏寨村落。这里四面环山,环境清幽,景色斑斓。是长征途中一次重要会议(即俄界会议)召开的所在地。筑有灰色土墙的农家小院。铺着水泥的院子里并排立着两个三角顶的杉板房。左边是老式的“仲空”(正屋),里面的神龛、土灶、碗架、粮柜

保持着古朴的原貌。烟熏火燎的墙板和穿透地板的腐霉气息,无一不传递着房屋年代的久远。主人告诉我们,俄界会议正是在这间当时还算宽敞的屋里召开的。
紧靠“仲空”的是木制结构的小楼房,共两间。一间为毛泽东的寝室,窄小的木板床上放着折叠整齐的军用毛毯,悬挂的主席像和供奉于前的香炉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无比崇敬之情。另一间则陈列着革命文物和长征的各种简介。
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战胜了雪山草地的严峻挑战后在若尔盖县的巴西、阿西茸、求吉一线集结筹粮,并先后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其中著名的“阿西牙龙紧急会议”使党中央采取果断措施,决定率三军、中央军委纵队星夜北上。(一军由林彪率领于9月5日到达甘肃俄界)。9月10日凌晨,党中央率陕甘支队(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改编),在阿西牙龙以上山打粮为借口,先行北上,脱离了危机四伏的三军驻地。于9月10日到达甘肃俄界。
为了向红军指战员解释党中央率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的意图,重新调整战斗部署,确定进入甘南后的战略方针,党中央在俄界召开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的会议。这次会议,对于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与破坏,取得腊子口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辉煌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决战腊子口 到达腊子口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缕缕山风,吹动着满山红叶。腊口子藏语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口宽约30米 。地处甘肃省迭部县东80公里处的岷山脚下,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也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一道门户。1935年,将介石为了阻断红军北上的最后一道关口,在岷县、腊子口、一带布置了两个师的兵力,企图借助天险,将红军消灭在腊子口。
驻守在腊子口的是甘肃军阀师长鲁大昌的两个营。一个营扼守隘口,一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三角形谷地,师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县一带,以做增援。敌人在山崖、桥头构筑了公事和碉堡,形成了交叉的火力网。红军抵达腊子口,左侧是桌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是胡宗南主力,若不攻下腊子口,只有重回草地。面对又一绝境,毛泽东发出“三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 9月17日下午,红一军二师向腊子口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顽固的敌人凭借险要的地理位置,做殊死反抗。红军将士连续冲锋十几次,始终未能攻破。之后,我军采取了正面强攻和迂回保剿的新战略。由杨成武率六连从正面进行夜袭,一路由团长王开湘率一、二连,迂回腊子口右侧,攀登陡峭的崖壁,攻其背后。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

一个因走过云南、贵州、四川而被称为“云桂川”的彝族战士用铁钩攀住岩石爬上悬崖,将事先准备好的绑腿放下来,守护在山下的战士们顺着绑腿,攀上山崖,出其不意地攻占了要地。腊子口战役是继包座战役后又一次取得的辉煌战果。它的胜利彻底粉碎了将介石妄想歼灭红军于川甘门户上的计划。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打开了通道,为胜利北上提供了条件。
腊子口作为一场重要战役的革命圣地,1980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单位,并修建了记念碑。杨成武将军亲自题写了碑文。93年由迭部县林业局出资重建。

岷县
位于甘肃省南部西市西南部,洮河中游,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地处定西、天水、陇南、甘南几何中心,享有陇原“旱码头”和“千年药乡”的美誉,境内海拔为2200 -3872米之间。境内山峦环抱,洮水绕城东流,草场广阔,资源丰富,山川秀美,是甘肃南部亟待开发的一块宝地。距省府兰州市267公里 ,距陇海铁路陇西火车站120公里 ,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之说,是通往兰州、陇西、陇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经之地,国道212线、省道306线的交叉连接使岷县处在一个经济相互促进、文化相互渗透、观念相互影响的“四区八县”经济增长带中心位置,是甘肃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岷县总面积3578平方千米。总人口45万人(2004年),有汉、回、藏等民族。
主要有“彩陶之乡”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齐家文化等文化遗迹6处。明代建于县城的真武庙至今保存完好。岷县又称“花儿”故乡,在省内外颇有名气,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支奇葩,质扑敦厚,明快生动,每年花儿会期间,商贾云集,商贸活跃。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归一砚“闻名中外,1997年,甘肃省政府作为特殊礼物,赠给香港物别行政区政府珍藏。

铁尺梁
因山上有一村庄“铁尺”村,故该山命名为“铁尺梁”, 铁尺梁海拔3200米。说其为“十八盘”也不为过。木寨岭隧道的牌子标明其长度:1712M,海拔:2877M 分水岭标志这是迭部与岷县的交界,海拔2980米,从这个地方起,我们开始“下山”了,结束了高海拔的旅游。车几乎是溜下山。站在这里四下观望,群山环抱、但通向岷县的山口给人感觉到要进入“平原 ”了,告别了铁尺梁后的路就简单了,很快在岷县进入国道G212,沿着G212进入临洮到兰州的兰临高速,穿过兰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