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知识点

时间:2011-8-10 18:04:44 点击:486

核心提示:生物化学一、填空题 1、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折叠)(B-转角)(无规则卷曲)。 3、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

生物化学

一、填空题

1、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折叠)(B-转角)(无规则卷曲)。

3、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和(二硫键)。

4、使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某些酸类沉淀法)、(重金属盐沉淀法)。

5、核酸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戊糖)、(含氮碱),此即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

6、核酸中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A)和(鸟嘌呤B)两种,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三种。

7、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够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的活性是指(酶的催化能力)。

8、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9、酶促反应速度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

10、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作用),糖的正常去路有(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异常去路有(尿糖)。

11、三羧酸循环中有(2)次脱羧(4)次脱氧反应,共生成(12)分子ATP,反应在(线粒)中进行,三种关键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12、由于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乳酸),因此,机体在严重缺氧情况下,会发生(乳酸)中毒。

13、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其次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

14、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起(持续)性(高血糖),甚至出现(糖尿)

15、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生物氧化),又称为(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

16、体内重要的两条呼吸链是(NADH氧化呼吸链)和(FADH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ATP的生成数分别是(3ATP)和

(2ATP)。

17、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的传递交给(氧)生成(H2O)的过程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相(偶联)的作用。

18、体内生成ATP的主要方式为(氧化磷酸化),其次是(底物水平磷酸化)。

19、体内CO2是通过(有机物)的脱羧反应生成的,根据脱羧的位置不同,可分为(a-脱羧)和(B-脱羧)。

20、脂酰CoA每一次B-氧化过程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个步骤。生成一分子(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

21、血浆脂蛋白密度分类法分(CM)、(VLDL)、(LDL)、(HDL)四种。

22、LDL由(蛋白质)、(脂肪)、(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四种成分组成。

23、氮平衡是指(人体每天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其类型有(氮的部平衡)、(氮的正平衡)和(氮的负平衡),健康成年人应维持氮的(总)平衡,而生长期儿童应为氮的(正)平衡。

24、机体氨基酸脱氨基方式有(氧化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三种,其中以(联合脱氨基作用)方式为主,氨基

酸脱氨基后产物有(a-酮酸)和(氨)两种,前者在体内的代谢去路有(转变成糖及脂肪)、(生成非必需氨基酸)、(氧化供能),后者在体内的代谢去路有(生成尿素)、(合成谷氨酰胺)、(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含氮化合物)。

25、尿素的合成实质上是机体对氨的一种(解毒)方式,尿素的合成部位是(肝脏),尿素的合成途径是(鸟氨酸循环)。每合成一分子尿素可消耗(2)分子氨和(1)分子二氧化碳,合成的尿素可经(肾脏)排泄。

26、反转录是以(RNA)为模板,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在反转录酶催化下,合成(DNA)的过程。

27、冈崎片段是(DNA)合成时的中间产物。

28、RNA有(mRNA)、(tRNA)和(rRNA)三种,它们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主要功能分别是(合成蛋白质肽链的直接模板)、(活化和转运氨基酸的工具)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29、正常人体液占体重的(百分之60),其中细胞外液占体重的(百分之20),血浆占体重的(百分之5)。

30、K离子对心肌的兴奋性有(抑制)作用,Ca离子对心肌的兴奋性有(增强)作用。

31、血钙在体内以(扩散钙)和(非扩散钙)两种形式存在。

32、机体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血液的缓冲对)、(肺的调节)、(肾的调节)三方面的作用。

33、肾调节酸碱平衡,是通过(NaHCO3的重吸收)、(尿液的酸化)、(泌NH3作用)三方面来实现的。

34、剧烈呕吐丢失大量胃液,可能发生(代谢性碱)中毒,严重腹泄时可能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5、生物转化的第一相反应是(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第二相反应是(结合反应)。

36、主要在肝进行的物质代谢有(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激素代谢)。

37、粪便的颜色主要来源是(粪胆素),尿的颜色主要来自(尿胆素),尿三胆是指(尿中胆红素)、(胆素原)、(尿胆素)

生物化学

名词

1、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即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科学。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它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3、肽键: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学键(-CONH-)称为肽键。

4、等电点:蛋白质在某一PH溶液时,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成为兼性离子(两性离子)。此时溶液的PH 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5、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物理(如高温、高压、紫外线、X射线、超超波及强烈震荡)或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降低以至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6、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够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

7、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8、酶的必需基团:酶分子中,与酶活性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

9、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酶的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具有一定空间构象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性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0、酶原的激活:无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在合适的条件下和特定的部位,无活性的酶原转变为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其实质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11、同工酶:是指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特征等不同的一组酶。

12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氧化,由于此过程与酵母菌使糖的发酵过程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

13、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14、糖尿: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2mmol/L时称为高血糖。当血糖浓度高于8.89mmol/L,超过了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能力(称为肾糖阈)时,尿中可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

15、生物氧化(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

质)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由于此过程与细胞利用氧和生成CO2有关,故又称为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

16、呼吸链:线粒体是物质进行彻底氧化的重要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排列着一系列传递体,能将代谢物脱下的一对氢原子(2H)通过一个连续进行的链式反应逐步传递给氧生成水,由于此过程与细胞的摄氧有密切关系,因此称为呼吸链。

17、甘油三酯: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脱水缩合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

18、脂肪动员:当饥饿或运动时贮存在人体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释放入血液,并运往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氧化利用,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9、激素的敏感性脂肪酶:脂肪水解是在甘油三酯(TG)脂肪酶、甘油二酯(DG)脂肪酶、甘油一酯(MG)脂肪酶的作用下完成,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限速酶,其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控,因此称它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20、脂解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能激活甘油三酯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这些激素称为脂解激素。21、抗脂解激素:胰岛素可降低甘油三酯脂肪酶的活性,所以称它为抗脂解激素。

22、酮血症:如果长期饥饿、严重糖尿病时,体内脂肪动员加强,肝内生成的酮体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导致血中酮体升高称酮血症。酮体是酸性物质,可引起酮症酸中毒,丙酮量增多经肺呼出,病人呼出的气味有酮味,即烂苹果味。

23、氮平衡:人体每天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氮平衡。

24、痛风症:当血浆中尿酸含量高于0.48mmol/L时,尿酸盐晶体易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导致关节炎、尿路结石、肾疾病原,临床上称为痛风症。临床上用嘌呤醇治疗痛风症。

25、中心法则:1958年Crick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归纳为遗传学中心法则,描述了遗传信息从DNA-DNA复制,或从DNA-RNA转录,再

由RNA-蛋白质(翻译)的流动方向。

26、半保留复制:在每个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中,一条链保留了亲代DNA的一条链,另一条链是重新合成的,故将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

复制。

27、冈崎片段:随从链是在分段合成引物的基础上非连续合成的,这些不连续的DNA片段最先是由日本科学家冈崎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称为冈崎片段。

28、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分子中含有A、G、C、U四种核苷酸,从5’-3’的方向,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称为遗传密码或密码子。

29、生物转化:各类非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代谢转变过程我为生物转化。

30、黄疸:各种病因导致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升高,可引起皮肤、黏膜、巩膜的黄染现象称为黄疸。

生物化学

二、单项选择题

1、蛋白质中氮的含量占的百分数为(C)

A、6.25,

B、10.5,

C、16,

D、19,

E、25

2、变性蛋白分子结构未改变的是(A)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空间结构

3、DNA主要存在的部位是(C)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内染色质,

D、细胞核基质,

E、核糖体

4、构成RNA分子的戊糖是(E)

A、葡萄糖,

B、果糖,

C、乳糖,

D、脱氧核糖,

E、核糖

5、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C)

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和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

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酶活性与溶液的PH无关,

E、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发生反应

6、酶原之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B)

A、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整,

B、活性中心未完成或未暴露,

C、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

D、缺乏辅酶和辅基,

E、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

7、中年男性病人,酗酒,呕吐,急腹症,检查左上腹压痛,疑为急性胰腺炎,应测血的酶是(E)

A、碱性磷酸酶,

B、乳酸脱氢酶,

C、谷丙转氨酶,

D、胆碱脂

酶,E、淀粉酶

8、糖酵解的反应部位是(A)

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质和线粒体,

D、肝,

E、肾脏

9、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C)

A、机体在缺氧情况下获得能量以供急需的有效方式,

B、是糖在体内的贮存形式,

C、糖氧化供能的主要途经,

D、为合成核酸提供磷酸核糖,

E、与药物、毒物和某些激素的生物转化有关

10、肝糖原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是因为肝中含有(B)

A、磷酸化酶,

B、葡萄糖-6磷酸酶,

C、糖原合成酶,

D、葡萄糖激酶,

E、已糖激酶

11、不能接受氢的物质是(C)

A、NAD,

B、CoQ,

C、Cyt,

D、FMN,

E、FAD

12、下列不属于高能化合物的是(D)

A、乙酰CoA,

B、琥珀酰CoA,

C、ATP,

D、6-磷酸葡萄糖,

E、UTP

13、运输食物脂肪的蛋白质是(A)

A、CM,

B、VLDL,

C、LDL,

D、HDL,

E、IDL

14、肝合成的脂蛋白是(B)

A、CM,

B、VLDL,

C、LDL,

D、HDL,

E、IDL

15、体内能合成的脂肪酸是(D)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

D、软脂酸,

E、DHA

16、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彻底氧化净生多少分子ATP(C)

A、38,

B、131,

C、129,

D、146,

E、36

17、防止动脉硬化的脂蛋白是(D)

A、CM,

B、VLDL,

C、LDL,

D、HDL,

E、IDL

18、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D)

A、20g,

B、40g,

C、60g,

D、80g,

E、100g

19、没有真正脱掉氨基的脱氨基方式是(B)

A、氧化脱氨基,

B、转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嘌呤核苷酸循环,

E、以上都是

2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最高的器官是(C)

A、心肌,

B、肾,

C、肝,

D、脑,

E、肺

21、体内氨的主要运输、贮存形式是(B)

A、尿素,

B、谷氨酰胺,

C、谷氨酸,

D、胺,

E、嘌呤、嘧啶

22、DNA作为遗传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DNA分子含有体现遗传特征的密码,

B、子代DNA不经遗传密码可

复制而成,C、DNA通过A-T,G-C把遗传信息转录给mRNA,D、通过tRNA直接把DNA上的遗传信息翻译成蛋白质,E、遗传信息只能从

DNA传递给RNA

23、DNA复制中,DNA片段中TAGCAT的互补结构是(B)

A、TAGCAT,

B、ATCGTA,

C、ATGCTA,

D、AUCGUA,

E、AUGCUA

24、中年男性患者,主诉关节疼痛,血浆尿酸0.55mmol/L,医生劝其

不要进食动物肝脏,原因是(D)

A、肝富含氨基酸,

B、肝富含糖原,

C、肝富含嘧啶碱,

D、肝富含嘌

呤碱,E、肝富含胆固醇

25、下列关于肾脏对钾盐排泄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也排,

D、不吃不排,

E、易缺

26、对于不能进食的成人,每日的最低补液量为(D)

A、100ml,

B、350ml,

C、500ml,

D、1500ml,

E、2500ml

27、正常人血浆NaHCO3/H2CO3的比值为(C)

A、10/1,

B、15/1,

C、20/1,

D、25/1,

E、30/1

28、碱储是指血浆中的(A)

A、NaHCO3,

B、KHCO3,

C、Na2HPO4,

D、NaH2PO4,

E、Na2SO4

29、饥饿时肝的主要代谢途径是(D)

A、蛋白质的合成,

B、糖的有氧氧化,

C、脂肪的合成,

D、糖异生作

用,E、糖酵解

30、人体生物转化作用最重要的器官是(A)

A、肝,

B、肾,

C、脑,

D、肌肉,

E、心脏

31、胆汁中含量最多的有机成分是(C)

A、胆色素,

B、胆固醇,

C、胆汁盐酸,

D、糖,

E、磷脂

32、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液中升高的物质是(B)

A、血脂,

B、血氨,

C、胆固醇,

D、清蛋白,

E、酮体

生物化学

三、多项选择题

1、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ABCE)

A、高温,

B、强烈震动,

C、强酸,

D、中性环境,

E、超声波

2、核苷分子中戊糖的C-1’与碱基氮原子连接的位置是(AC)

A、嘌呤N-9,

B、嘌呤N-3,

C、嘧啶N-1,

D、嘧啶N-9,

E、嘌呤N-3

3、下列符合DNA双螺旋结构要点的有哪项(ABCE)

A、反向平行,

B、碱基互补配对,

C、围绕中心轴右手螺旋上升,

D、碱基朝向外面作为骨架,

E、磷酸和脱氧核糖作为骨架

4、关于酶的活性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CDE)

A、是酶与底物结合的部位,

B、所有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

C、必需基团构成的部位,

D、辅助因子结合的部位,

E、抑制剂也可与活性中心结合

5、关于同工酶,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E)

A、是由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多聚复合物,

B、能催化同一底物发生反应,

C、在电泳分离时它们的速度不同,

D、免疫学性质相同,

E、在临床上可用作某些疾病的诊断

6、关于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当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B、当底物浓度很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减慢,

C、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增加变慢,当底物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反应速度趋于恒定,

D、底物浓度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E、底物浓度不影响酶促反应速度

7、下列属于糖分解代谢的途经是(BCD)

A、糖异生作用,

B、糖酵解,

C、有氧氧化,

D、磷酸戊糖途径,

E、糖原的分解

8、影响血糖浓度的因素有(ABCDE)

A、糖氧化的速度,

B、肝的功能、

C、胰岛素,

D、细胞膜的通透

性,E、胰高血糖素

8、能使氧化磷速度加快的因素是(AC)

A、〈ATP〉/〈ADP〉值下降,

B、〈ATP〉/〈ADP〉值升高,

C、甲状腺激素,

D、氰化物,

E、解偶联剂

9、能用于抢救氰化物中毒患者的药物是(ACD)

A、亚硝酸乙戊酯,

B、水杨酸,

C、亚硝酸钠,

D、硫代硫酸钠,

E、异戊巴比妥

10、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形式有(ABDE)

A、机械能,

B、热能,

C、ATP,

D、电能,

E、化学能

11、类脂包括以下哪几种,(BCE)

A、脂肪,

B、磷脂,

C、胆固醇,

D、软脂酸,

E、糖脂

12、乙酰CoA是合成以下哪些物质的原料(ACD)

A、脂肪酸,

B、磷脂,

C、胆固醇,

D、酮体,

E、亚油酸

13、在体内能生成乙酰CoA的物质是(ACD)

A、葡萄糖,

B、磷脂,

C、脂肪,

D、蛋白质,

E、胆固醇

14、血脂包括以下哪几种,(BCDE)

A、必需脂肪酸,

B、磷脂,

C、脂肪,

D、游离脂肪酸,

E、胆固醇,

15、酮体包括以下哪几种(ACE)

A、乙酰乙酸,

B、磷酸,

C、B-氢丁酸,

D、丙酮酸,

E、丙酮

16、属于鸟氨酸循环中间产物的是(ACD)

A、鸟氨酸,

B、谷氨酸,

C、精氨酸,

D、瓜氨酸,

E、组氨酸

17、体内氨的来源有(ABCE)

A、氨基酸脱氨基作用产生,

B、体内胺类分解产生,

C、肾脏中谷氨酰胺分解产生,

D、鸟氨酸循环生成,

E、肠道吸收入体内

18、下列物质中属于一碳单位的是(ABCD)

A、-CH2-,

B、=CH-,

C、-CH=NH,

D、-CH3,

E、CO2

19、合成嘌呤核苷酸的原料有(ABD)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酰酸,

E、H2O

20、DNA合成时(ABCDE)

A、解开的两条链都可以做为模板,

B、碱基配对为:A-T,G-C,

C、新合成的DNA分子与原来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D、合成时需DNA聚合酶和连接酶,

E、合成的原料为dNTP

21、蛋白质生物合成时(CDE)

A、由tRNA直接识别DNA上的遗传密码,

B、氨基酸直接与三联密码连接,

C、tRNA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相应密码子形成碱基

对,D、mRNA分子上出现UAA时,肽链合成终止,E、氨基酸的活化是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22、下列有关钙吸收的描述正确的是(ACE)

A、孕妇的吸收大于常人,

B、钙的吸收与年龄成正比,

C、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

D、低钙膳食时钙的吸收率低,高钙膳食时则钙的吸收率高,

E、PTH可促进钙的吸收

23、体内水排出的主要途径是(ABCD)

A、尿液,

B、汗液,

C、肺脏,

D、粪便,

E、乳汁

24、呼吸性酸中毒血浆生化指标的变化有(BDE)

A、血浆PCO2降低,

B、血浆PCO2升高,

C、血浆H2CO3降低,

D、血浆H2CO3升高,

E、血浆NaHCO3升高

25、下列属于固定酸的是(ABE)

A、尿酸,

B、乳酸,

C、碳酸,

D、葡萄糖,

E、硫酸

26、生物转化的意义是(ABD)

A、使生物活性物质活性降低,

B、使多数有毒物质毒性降低,

C、使生物活性物质活性增强,

D、使非营养物质的溶解性增高,

E、使物质氧化功能增强

27、阻塞性黄疸胆色素代谢改变有(ABD)

A、血中游离胆红素改变不明显,

B、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

C、尿中没有胆红素,

D、尿中胆素原降低,

E、尿中胆色素增多

28、溶血性黄疸胆色素代谢改变有(AD)

A、粪便颜色加深,

B、粪便颜色变浅,

C、尿中有大量胆红素,

D、血中游离胆红素升高,

E、血中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

29、与胆红素生成有关的酶是(CD)

A、羟化酶,

B、脱羧酶,

C、血红素加氧酶,

D、胆绿素还原酶,

E、转氨酶

30、肝细胞性黄疸胆色素代谢改变的是(ABD)

A、尿中出现胆色素,

B、血中结合胆红素升高,

C、血中结合胆红素降低,

D、血中游离胆红素升高,

E、血中游离胆红素降低

生物化学

简答

1、核酸的分解产物是什么?

答:核酸在核酸醇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酸,核苷酸进一步水解产生核苷(或脱氧核苷)和磷酸,核苷完全水解得到戊糖和含氮碱等基本成分。

2、DNA空间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答:(1)DNA分子是由两条相互平行方向相反的脱氧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双螺旋结构。一条链变5’-3’,另一条链是3’-5’走向。(2)在DNA双链结构中,碱基位于螺旋内侧,亲水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构成两链的骨架,位于螺旋的外侧。(3)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严格的互补规律成碱基对。

3、酶促反应的特点。

答(1)酶的催化效率高,(2)酶的高度专一性(3)酶活性的不稳定

性。

4、酶原激活的重要生理意义。

答: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分泌,能保护组织器官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防止组织自溶,又可使酶到达特定部位发挥作用,从而保证体内代谢过程正常进行。

5、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1)在最适条件和底物浓度(S)足够大时,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2)在酶浓度及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4)一种酶在不同PH条件下活性不同,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生物体内大多数酶的最适PH为接近中性。(5)使酶由无活性变为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6、为什以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和肾中?

答: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和肾中,肌肉中无此酶,故肝糖原可直接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而肌糖原分解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只能进入糖的有氧氧化途径彻底氧化或进入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

7、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答:(1)维持空腹或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3)调节酸碱平衡。

8、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答:(1)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和修复(2)参于体内各种生理活动(3)氧化供能

9、肝性脑病的氨中毒学说

答:正常情况下,血氨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氨浓度很低,由于氨在肝中合成尿素是体内氨的主要去路,所以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尿素合成发生障碍,血氨浓度升高。血氨浓度超过正常值称为高血氨。一般认为,大量氨进入脑组织后,可与脑中的a-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也可与脑中的谷氨酸进一步结合生成谷氨酰胺,使脑细胞中的 a-酮戊二酸减少,导致三羧酸循环减弱,从而使脑组织中的ATP生成减少,引起大脑供能不足,造成大脑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发生昏迷,这就是肝性脑病的氨中毒学说。

10、遗传密码的特点是什么?

答:遗传密码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依据,它具有以下特点:连续性,密码的简并性,通用性。

11、水的生理功能

答:促进体内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赋形作用。

12、水的摄入来源和去路有哪些?

答:水的来原:饮水,食物水,代谢水。

水的去路有:肾排出,肺呼出,皮肤蒸发,随粪便排出。

13、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答:维持体液的正常渗透压,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组织的应激性,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14、肾对钠和钾和控制原则是什么?

答:肾对血钠的调节能力很强,控制原则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肾对排钾量随摄入多少而增减,但肾对钾的调节能力不如对钠那么严格,控制原则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15、人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途径

答:争为挥发性酸和固定酸。体内的酸性物质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些食物也称为成酸性食物,另外,机体从饮食中也可直接获得酸性物质,如醋酸。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总3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 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完整word版)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生物化学实验知识点整理 实验一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二 粮食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1.还原糖测定的原理 3,5-二硝基水杨酸与还原糖溶液共热后被还原成棕色的氨基化合物,在550nm 处测定光的吸收增加量,得出该溶液的浓度,从而计算得到还原糖的含量 2.总糖测定原理 多糖为非还原糖,可用酸将多糖和寡糖水解成具有还原性的单糖,在利用还原糖的性质进行测定,这样就可以分别求出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 3.电子天平使用 4.冷凝回流的作用: 使HCl 冷凝回流至锥形瓶中,防止HCl 挥发,从而降低HCl 的浓度。 5.多糖水解方法: 加酸进行水解 6.怎样检验淀粉都已经水解: 加入1-2滴碘液,如果立即变蓝则说明没有完全水解,反之,则说明已经完全水解。 7.各支试管中溶液的浓度计算 8.NaOH 用量:HCl NaOH n n = 9.不能中途换分光光度计,因为不同的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发光强度不同 10.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处于基态,当通过基态原子的某辐射线所具有的能量(或频率)恰好符合该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能量(或频率)时,该基态原子就会从入射辐射中吸收能量,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所以原子对不同频率辐射的吸收也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吸收的定量关系服从式/E h hc νλ?==。 实验证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吸光度A 与吸光样品的浓度c 及厚度L 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也称为郎伯-比尔定律 分光光度计就是以郎伯比尔定律为原理,来测定浓度 11.为什么要水解多糖才能用DNS 因为DNS 只能与还原糖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不能与没有还原性的多糖反应。 12.为什么要乘以0.9 以0.9才能得到多糖的含量。 13.为什么要中和后再测? 因为DNS 要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下与葡萄糖反应 实验三 蛋白质的水解和纸色谱法分离氨基酸、实验四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1.纸色谱分离氨基酸分离原理 由于各氨基酸在固定相(水)和流动相(有机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不同的氨基酸将存在于不同的部位,达到分离的目的。 2.天然氨基酸为L 型 3.酸式水解的优点是:是保持氨基酸的旋光性不变,原来是L 型,水解后还是L 型,由于甘氨酸所有的R 基团是氢原子,所以它不是L 型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 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 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 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 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 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 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 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 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知识点 时间:2011-8-10 18:04:44 点击:486 核心提示:生物化学一、填空题 1、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折叠)(B-转角)(无规则卷曲)。 3、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 生物化学 一、填空题 1、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折叠)(B-转角)(无规则卷曲)。 3、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和(二硫键)。 4、使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某些酸类沉淀法)、(重金属盐沉淀法)。 5、核酸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戊糖)、(含氮碱),此即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 6、核酸中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A)和(鸟嘌呤B)两种,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三种。 7、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够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酶所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酶的活性是指(酶的催化能力)。 8、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9、酶促反应速度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 10、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作用),糖的正常去路有(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异常去路有(尿糖)。

医学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分子组成 一、组成元素: N为特征性元素,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测生物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二、氨基酸 1.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除脯氨酸外属L-α-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 2.分类:(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丙、缬、亮、异亮、苯、脯,甲硫。(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丝、酪、半胱、苏、天冬酰胺、谷氨酰胺。(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4)(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三、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两性电解质,兼性离子静电荷+1 0 -1 PH〈PI PH=PI PH〉PI 阳离子兼性离子阴离子等电点:PI=1/2(pK1+pK2) 2.紫外吸收性质:多数蛋白质含色氨酸、酪氨酸(芳香族),最大吸收峰都在280nm。 3.茚三酮反应:茚三酮水合物与氨基酸发生氧化缩合反应,成紫蓝色的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为570nm波长。此反应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四、蛋白质分类:单纯蛋白、缀合蛋白(脂、糖、核、金属pr) 五、蛋白质分子结构 1.肽: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构成的分子肽肽键:两个氨基酸α氨基羧基之间缩合的化学键(—CO—NH—) 2.二肽:两分子氨基酸借一分子的氨基与另一分子的羧基脱去一分子的水缩合成 3.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因脱水缩合而残缺,故被称为氨基酸残基。 4.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1)谷胱甘肽GSH:谷,半胱,甘氨酸组成的三肽 ①具有还原性,保护机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免遭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②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下,GSH可还原细胞内产生的过氧化氢成为水,同时,GSH被氧化成氧化性GSSG,在谷胱甘肽还原酶作用下,被还原为GSH③GSH的硫基具有噬核特性,能与外源性的噬电子毒物(如致癌物,药物等)结合,从而阻断,这些化合物与DNA,RNA或蛋白质结合,以保护机体(解毒) (2)多肽类激素及神经肽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②神经肽:P物质(10肽)脑啡肽(5肽)强啡肽(17肽)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作者:————————————————————————————————日期: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 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荷R 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在某一P 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生物化学知识点汇总

生物化学知识点486 时间:2011-8-10 18:04:44 点击: 、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1生物化学一、填空题核心提示:折、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2(疏3、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 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叠)(B-转角)(无规则卷曲)。... 水键)、(范德华力)等生物化学 一、填空题 、大多数的蛋白质都是由(碳)、(氢)、(氧)、(氮)等主要元素组成的,组成蛋白1 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转角)(无规则卷曲)。、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形式是(a-螺旋)、(B-折叠)(B-2、维行蛋白质的空间结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有(氢键)、(盐键)、(疏水键)、(范德华3 力)等非共价键和(二硫键)。 、使蛋白质沉淀常用的方法有(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4 (重金 属盐沉淀法)。、核酸分(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5 核酸彻底水解的最终产物是(碳酸)、(戊糖)、(含氮碱),此即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CA)和(鸟嘌呤B)两种,嘧啶碱主要有(胞嘧啶6、核酸中嘌呤碱主要有(腺嘌呤)和(胸腺嘧啶T)三种。(尿嘧啶U、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能够在体内外起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酶所催化的反应称7 为(酶促反应),酶的活性是指(酶的催化能力)。 8、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酶促反应速度受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9 )、(激活剂)、(抑制剂)(PH),糖的来源有(食物中糖的消化吸收)、3.9-6.1mmol/L10、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浓度为((肝糖原的分解)、(糖异生作用),糖的正常去路有(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异常去路有(尿糖)。,反应在(线12)分子ATP411、三羧酸循环中有(2)次脱羧()次脱氧反应,共生成(酮戊二酸脱氢酶粒)中进行,三种关键酶是(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a- 系)。、由于糖酵解的终产物是(乳酸),因此,机体在严重缺氧情况下,会发生(乳酸)中12 毒。 、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氧化供能),其次是(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人类食物中的13 糖主要是(淀粉)。、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可引起(持续)性(高血糖),14 1 甚至出现(糖尿)),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生H2O、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彻底氧化生成(CO2)和(15 物氧化),又称为(组织呼吸)或(细胞呼吸)。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FADH2、体内重要的两条呼吸链是(NADH氧化呼吸链)和(16 2ATP)。条呼吸链ATP的生成数分别是(3ATP)和()H2O17、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的传递交给(氧)生成(ATP)的过程相(偶联)的作用。的过程与(ADP)磷酸化生成(ATP的主 要方式为(氧化磷酸化),其次是(底物水平磷酸化)。18、体内生成脱a-CO2是通过(有机物)的脱羧反应生成的,根据脱羧的位置不同,可分为(19、体内脱羧)。羧)和(B-氧化过程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四个步每一次B-20、脂酰CoA )。)和比原来少2

生物化学糖代谢知识点总结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小肠肠腔 第六章糖代谢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单糖:葡萄糖(G )、果糖(F ),半乳糖(Gal ),核糖 双糖:麦芽糖(G-G ),蔗糖(G-F ),乳糖(G-Gal ) 多糖:淀粉,糖原(Gn ),纤维素 结合糖: 糖脂 ,糖蛋白 其中一些多糖的生理功能如下: 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 一、糖的生理功能 1. 氧化供能 2. 机体重要的碳源 3. 参与组成机体组织结构,调节细胞信息传递,形成生物活性物质,构成具有生理功能的糖蛋白。 二、糖代谢概况——分解、储存、合成 三、糖的消化吸收 食物中糖的存在形式以淀粉为主。 1.消化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 消化过程:口腔 胃 肠腔 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 吸收部位:小肠上段 吸收形式:单糖 吸收机制:依赖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SGLT )转运。 2.吸收 吸收途径:

过程 2 H 2 四、糖的无氧分解 第一阶段:糖酵解 第二阶段:乳酸生成 反应部位:胞液 产能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净生成ATP 数量:2×2-2= 2ATP E1 E2 E3 调节: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各种变构剂对三个关键酶进行变 构调节。 生理意义: 五、糖的有氧氧化 E1:己糖激酶 E2: 6-磷酸果糖激酶-1 E3: 丙酮酸激酶 NAD + 乳 酸 NADH+H + 关键酶 ① 己糖激酶 ② 6-磷酸果糖激酶-1 ③ 丙酮酸激酶 调节方式 ① 别构调节 ② 共价修饰调节 糖无氧氧化最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迅速提供能量,这对肌收缩更为重要。 是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的重要供能途径。 ① 无线粒体的细胞,如:红细胞 ② 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 G (Gn ) 丙酮酸胞液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脂肪酸 脂酰 消耗了2 ②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酶:a.肉碱酰基转移酶 I(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关键酶、限速酶) b.肉碱酰基转移酶Ⅱ c.脂酰肉碱——肉碱转位酶(转运体) ③脂酸的β氧化 a.脱氢:脂酰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与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与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在某一PH 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与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与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与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就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与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就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蛋白质沉淀:蛋白质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蛋白质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O、N、S 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较恒定,平均16%,即1g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6.25称作蛋白质系数。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样品中含氮量×6.25 蛋白质紫外吸收在280nm,含3种芳香族氨基酸,可被紫外线吸收 等电点(pI):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叫做氨基酸的等电点。 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其余的氨基酸与茚三酮反映均产生蓝紫色物质。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非常灵敏,几微克氨基酸就能显色。 肽平面:肽键由于C-N键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使相关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称作肽平面或酰胺平面。 生物活性肽:能够调节生命活动或具有某些生理活动的寡肽和多肽的总称。 1)谷胱甘肽: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三肽,由谷氨酸(Glu)、半胱氨酸(Cys)和甘氨酸(Gly)组成,简称GSH。由于GSH含有一个活泼的巯基,可作为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的巯基免遭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在活性状态。 寡肽:10个以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 多肽:10个以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 蛋白质与多肽的区别: 蛋白质:空间构象相对稳定,氨基酸残基数较多 多肽:空间构象不稳定,氨基酸残基数较少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某局部通过氢键使肽键平面进行盘曲,折叠,转角等形成的空间构象。 α?螺旋的结构特点: 1)以肽键平面为单位,以α?碳原子为转折盘旋形成右手螺旋;肽键平面与中心轴平行。2)每3.6个氨基酸残基绕成一个螺圈,螺距为0.54nm,每个氨基酸上升0.15nm。

生物化学知识点梳理

生化知识点梳理 蛋白质水解 (1)酸水解:破坏色胺酸,但不会引起消旋,得到的是L-氨基酸。(2)碱水解:容易引起消旋,得到无旋光性的氨基酸混合物。 (3)酶水解:不产生消旋,不破坏氨基酸,但水解不彻底,得到的是蛋白质片断。(P16) 酸性氨基酸:Asp(天冬氨酸)、Glu(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Lys(赖氨酸)、Arg(精氨酸)、His(组氨酸) 极性非解离氨基酸:Gly(甘氨酸)、Ser(丝氨酸)、Thr(苏氨酸)、Cys(半胱氨酸),Tyr(酪氨酸)、Asn(天冬酰胺)、Gln(谷氨酰胺) 非极性氨基酸:Ala(丙氨酸)、Val(缬氨酸)、Leu(亮氨酸)、Ile(异亮氨酸)、Pro(脯氨酸)、Phe(苯丙氨酸)、Trp(色氨酸)、Met(甲硫氨酸) 氨基酸的等电点调整环境的pH,可以使氨基酸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这时氨基酸所带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时的环境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pI)。 酸性氨基酸:pI= 1/2×(pK1+pKR) 碱性氨基酸:pI=1/2×(pK2+pKR) 中性氨基酸:pI= 1/2×(pK1+pK2) 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大,氨基酸处于碱性环境中,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当环境的pH比氨基酸的等电点小,氨基酸处于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除了甘氨酸外,所有的蛋白质氨基酸的α-碳都是手性碳,都有旋光异构体,但组成蛋白质的都是L-构型。带有苯环氨基酸(色氨酸)在紫外区280nm波长由最大吸收 蛋白质的等离子点:当蛋白质在某一pH环境中,酸性基团所带的正电荷预见性基团所带的负电荷相等。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这是环境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盐溶: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以促进蛋白质的溶解。 盐析: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可以有效的破坏蛋白质颗粒的水化层,同时又中和了蛋白质分子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沉淀下来。 分段盐析:不同蛋白质对盐浓度要求不同,因此通过不同的盐浓度可以将不同种蛋白质沉淀出来。 变性的本质:破坏非共价键(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氢键等次级键叠成有规则的空间结构。组成了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二级结构构象单元。α-螺旋α-螺旋一圈有3.6个氨基酸,沿着螺旋轴上升0.54nm,每一个氨基酸残基上升0.15nm,螺旋的直径为2nm。当有脯氨酸存在时,由于氨基上没有多余的氢形成氢键,所以不能形成α-螺旋。 β-折叠是一种相当伸展的肽链结构,由两条或多条多肽链侧向聚集形成的锯齿状结构。有同向平行式和反向平行式两种。以反向平行比较稳定。 β-转角广泛存在于球状蛋白中,是由于多肽链中第n个残基羰基和第n+3个氨基酸残基的氨基形成氢键,使得多肽链急剧扭转走向而致 超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上若干个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彼此相互作用,进一步组成有规则的结构组合体(p63 )。主要有αα,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_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S 特征元素:N(16%)特异元素:S 凯氏定氮法: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100g样品中蛋白质含氮量(g%)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 (名解)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基团共价连接并因而失去对称性的四面体碳 为L-α-氨基酸,其中脯氨酸(Pro)属于L-α-亚氨基酸 不同L-α-氨基酸,其R基侧链不同 除甘氨酸(Gly)外,都为L-α-氨基酸,有立体异构体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分类 非极性氨基酸: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 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 极性中性氨基酸:丝氨酸(Ser)、半胱氨酸(Cys)、蛋氨酸(Met) 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苏氨酸(Thr) 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酪氨酸(Tyr)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其中: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四、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①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 ②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其解离程度取决于所处溶液的酸碱度。 ③(名解)等电点(pI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pHpI 阴离子氨基酸带净正电荷,在电场中将向负极移动 ④在一定pH范围内,氨基酸溶液的pH离等电点越远,氨基酸所携带的净电荷越大 2、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性质 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 nm 附近 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在pH5~7,80~100℃条件下,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此吸收峰值与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正比关系,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五、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 (一)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形成肽 1、(名解)肽键(peptide bond)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2、肽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3、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由更多的氨基酸相连形成的肽称多肽 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因为脱水缩合而基团不全,被称为氨基酸残基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酶的知识点总结 一、酶的催化作用 1、酶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清蛋白属于单纯蛋白质的酶 2、体内结合蛋白质的酶占多数,结合蛋白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分为辅酶、辅基;辅酶和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所以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结合蛋白质酶;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辅酶:结合不牢固辅助因子辅基:结合牢固,由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后不能分离 3、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局部空间结构 4、酶的有效催化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 二、辅酶的种类口诀:1脚踢,2皇飞,辅酶1,NAD, 辅酶2,多个p;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1 Km为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底物浓度),亦称米氏常数,Km增大,Vmax不变。

2、酶促反应的条件:PH值:一般为最适为7.4,但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胰蛋白酶的为7.8;温度:37—40℃; 四、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 1、竞争性抑制:Km增大,Vmax不变;非抑制竞争性抑制:Km不变,Vmax减低 2、酶原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 (1)盐酸可激活的酶原:胃蛋白酶原 (2)肠激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胰蛋白酶原 (3)胰蛋白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糜蛋白酶原 (4)其余的酶原都是胰蛋白酶结合的 3、同工酶:催化功能相同,但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酶。 LDH分5种。LDH有一手(5种),心肌损伤老4(LDH1)有问题,其他都是HM型。 脂类代谢的知识点总结 1、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麻油花生油) 2、脂肪的能量是最多的,脂肪是禁食、饥饿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基本概念整理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Ⅰ基本概念 1、等电点(pI):使氨基酸离解成阳性离子和阴性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总带电荷为零(呈电中性) 时的溶液pH值. A溶液pHpI,氨基酸带负电荷,在电泳时向正极运动。 2、修饰氨基酸(稀有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后,氨基酸残基的某些基团被修饰后形成的氨基酸。没有 相应的密码子,如甲基化、乙酰化、羟基化、羧基化、磷酸化等。 3、肽键(peptide bond):合成肽链时,前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下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通过脱 水作用形成的酰胺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4、肽键平面(酰胺平面):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称为肽键平面。肽键平面不能 自由转动。 5、蛋白质结构: A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从N端到C端的氨基残基种类、 数量和顺序。主要的化学键:肽键,二硫键。 B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即蛋白质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侧链原子的位置)。 分α-螺旋( α -helix):较重要,为右手螺旋,每圈螺旋含3.6个 氨基酸残基(13个原子),螺距为0.54nm、β-片层(β-折叠, β-pleated sheet)、β-转角(β-turn )、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π-螺旋(π -helix )。维持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氢键。 模体:蛋白质分子中,二级结构单元有规则地聚集在一起形成 混合或均有的空间构象,又称超二级结构。 C 结构域:蛋白质三级结构中,折叠紧凑、可被分割成独立的球状或纤维状,具有特定功能的 区域,称为结构域。为构成三级结构的基本单元。 D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肽链上所有原子的相对空间位 置).化学健:疏水键和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来维持其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E 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几条各具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间相互结集和相互作用,排列形成 的更高层次的空间构象。作用力:亚基间以离子键、氢键、疏水力连接。此外,范德华力、二 硫键(如抗体)。 6、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在细胞中能够帮助其他多肽链(或核酸)折 叠或解折叠、组装或分解的蛋白称为分子伴侣。如热休克蛋白。 7、一级结构是形成高级结构的分子基础,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可能引起其功能的异常或丧失(“分 子病”);同功能蛋白质序列具有种属差异与保守性。 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基础,蛋白质分子构象的改变影响生物学功能或 导致疾病的发生,蛋白质一级结构不变,但由于折叠错误,导致蛋白质构象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称为蛋白质构象病(折叠病)。 8、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活 性丧失的过程。为非共价键和二硫键断裂,物理(高温、高压、紫外线),化学(强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 9、20种AA名称及缩写: A 非极性疏水性AA: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

(完整版)生物化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一、蛋白质化学 蛋白质的特征性元素(N),主要元素:C、H、O、N、S,根据含氮量换算蛋白质含量: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平均值为16%),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量(20种),酸性氨基酸/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天冬氨酸(D)、谷氨酸(E); 碱性氨基酸/带正电荷的R基氨基酸:赖氨酸(K)、组氨酸(H)、精氨酸(R) 非极性脂肪族R基氨基酸:甘氨酸(G)、丙氨酸(A)、脯氨酸(P)、缬氨酸(V)、亮氨酸(L)、异亮氨酸(I)、甲硫氨酸(M); 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丝氨酸(S)、苏氨酸(T)、半胱氨酸(C)、天冬酰胺(N)、谷氨酰胺(Q); 芳香族R基氨基酸:苯丙氨酸(F)、络氨酸(Y)、色氨酸(W) 肽的基本特点 一级结构的定义:通常描述为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连接顺序,简称氨基酸序列(由遗传信息决定)。维持稳定的化学键:肽键(主)、二硫键(可能存在), 二级结构的种类: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超二级结构, 四级结构的特点:肽键数≧2,肽链之间无共价键相连,可独立形成三级结构,是否具有生物活性取决于是否达到其最高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构象 2、一级结构相似则其功能也相似3、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可以直接影响其功能因基因突变造成蛋白质结构或合成量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称分子病,如镰状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疯牛病是二级结构改变 等电点(pI)的定义: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蛋白质在不同pH条件下的带电情况(取决于该蛋白质所带酸碱基团的解离状态):若溶液pHpI,则蛋白质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碱性蛋白质含碱性氨基酸多,等电点高,在生理条件下净带正电荷,如组蛋白和精蛋白;酸性蛋白质含酸性氨基酸多,等电点低,在生理条件下净带负电荷,如胃蛋白酶), 蛋白质稳定胶体溶液的条件:(颗粒表面电荷同性电荷、水化膜), 蛋白质变性:指由于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被破坏,造成其四级结构、三级结构甚至二级结构被破坏,结果其天然构象部分或全部改变。实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变性导致蛋白质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变性只破坏稳定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即只破坏其构象,不破坏其氨基酸序列。变性本质:破坏二硫键 沉降速度与分子量及分子形状有关沉降系数:沉降速度与离心加速度的比值为一常数,称沉降系数 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 二、核酸化学 核酸的特征性元素:P,组成元素:C、H、O、N、P,核苷酸的组成成分: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戊糖、一分子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

考研备考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备考: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21世纪被称为生物世纪,可见生物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生物学技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食品生产中的转基因大豆、啤酒用于制衣的优质棉料和动物皮革,医学上疫苗、药品的生产和开发以及试管婴儿技术的应用,逐渐流行推广起来的生物能源如沼气、乙醇等,都包含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都会引起世人的注意,如此新兴和前景广阔的专业自然吸引了广大同学的考研兴趣。为此,针对生物学专业课基础阶段的复习,专业课考研辅导专家们对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做了如下总结: 第一章糖类化学 学习指导:糖的概念、分类以及单糖、二糖和多糖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重点掌握典型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与构型:链状结构、环状结构、椅适合船式构象;D-型及L-型;α-及β-型;单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二糖和多糖的结构和性质,包括淀粉、糖原、细菌多糖、复合糖等,以及多糖的提取、纯化和鉴定。 第二章脂类化学 学习指导:一、重要概念水解和皂化、氢化和卤化、氧化和酸败、乙酰化、磷脂酰胆碱二、单脂和复脂的组分、结构和性质。磷脂,糖脂和固醇彼此间的异同。 第三章蛋白质化学 学习指导:蛋白质的化学组成,20种氨基酸的简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及化学反应、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高级结构的概念及形式)、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的方法、了解氨基酸、肽的分类、掌握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理解氨基酸的通式与结构、理解蛋白质二级和三级结构的类型及特点,四级结构的概念及亚基、掌握肽键的特点、掌握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章核酸化学 学习指导: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及分类、核苷酸的结构、DNA和RNA一级结构的概念和二级结构特点;DNA的三级结构、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核酸的主要理化特性、核酸的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核酸的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酸的性质;全面了解核苷酸组成、结构、结构单位以及掌握核苷酸的性质;掌握DNA的二级结构模型和核酸杂交技术。 第五章激素化学 学习指导:激素的分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常见激素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激素作用机理。了解激素的类型、特点;理解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制;理解第二信使学说。 第六章维生素化学 学习指导:维生素的分类及性质;各种维生素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了解水溶性维生素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和缺乏病;了解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第七章酶化学 学习指导:酶的作用特点;酶的作用机理;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米氏方程的推导);酶的提纯与活力鉴定的基本方法;熟悉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了解抗体酶、核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了解酶的概念;掌握酶活性调节的因素、酶的作用机制;了解酶的分离提纯基本方法;了解特殊酶,如溶菌酶、丝氨酸蛋白酶催化反应机制;掌握酶活力概念、米氏方程以及酶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三羧酸循环记忆方法 一:糖无氧酵解过程中的“1、2、3、4”1:1分子的葡萄糖2:此中归纳为:6个2 2个阶段;经过2个阶段生成乳酸 2个磷酸化; 2个异构化,即可逆反应; 2个底物水平磷酸化;2个ATP消耗,净得2个分子的ATP; 产生2分子NADH 3:整个过程需要3个关键酶4:生成4分子的ATP. 二:糖有氧氧化中的“1、2、3、4、5、6、7”1:1分子的葡萄糖2:2分子的丙酮酸、2个定位3:3个阶段: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生成乙酰CO-A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4:三羧酸循环中的4次脱氢反应生成3个NADH和1个FADH2 5:三羧酸循环中第5步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此循环中唯一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6:期待有人总结7:整个有氧氧化需7个关键酶参与:己糖激酶、6-

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拧檬酸合酶、异拧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在某一pH值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或两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的序列,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一级结构也包括生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是:肽键。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主要是周期性出现的有规则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主链和侧链所形成的全部分子结构。因此有些在一级结构上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经肽链折叠在空间结构上可以非常接近。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再以各自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所形成的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