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三专题复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点扫描】

新高考大纲考点要求: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知识建构】

【要点简析】

一、遥感(RS)技术

1.概念: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如飞机)或航天器(如飞船、卫星)上,对遥远的事物进行感知,就是遥感。遥感是人们视力的延伸,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物体,通过高层或外层空间各种运载工具上的传感器,接收来自地面目标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资料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读分析,来实现地面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经过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其主要的基本技术程序(或称环节)如图所示:

2.主要特点: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具有探测范围大(”飞得高,探得远”),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探测范围大,获得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即适应性强(利用不同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探测物体,自然适应性强)等特点,与实地测绘相比,遥感还具有成本低、效益大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_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考命题分析 一、考纲及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了解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运用有关资源,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了解及数字地球的含义。 二、近三年命题规律分析 1、考查容:重点考查“3S”技术的功能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国土资源调查、野外考察、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考查形式:多以示意图、联系图、表格数据的形式呈现信息,以选择题为主。 3、从考查能力上看,侧重于“3S”技术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图文转换能力。 4、2013高考命题预测: 1、以探月工程、“神舟”号发射、重大灾害监测等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3S”技术的实际应用。 2、通过呈现图表信息考查读图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有序识记 一、“千里指挥眼”GPS——“在哪里,朝哪走”。主要侧重于“看”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围进全方位、实时导航与定位的系统。 2、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GPS接受机。 卫星星座: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的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地平面上至少有四颗卫星。 3、特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全能性和自动测量等特点。 4、应用:主要用于定位、导航。应用于军事、交通、测量、农业、旅游、探险、地壳运动监测等。 二、“千里分辨眼”RS —“是什么,怎么了”。也主要是侧重于“看” 1、概念:人们在航天或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对地面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环节: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遥感影像。 3、特点:探测围广,精度高、速度快,周期短、适应性强、实时监测。节省人力和财力。 4、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监测与预警、军事侦察及其地物的变化等 三、“大脑聪明屋”GIS——“会怎么样”“主要侧重于”分析和计算即:想和算 1、概念: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地图、三维视图、多媒体)。 3、应用:解决与地理事物分布、位置有关的问题;分析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地理事物分布与组合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之所以称之为“聪明屋”是因为它能对存储的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空间模拟、预测其发展趋势。 四、数字地球: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是地球的虚拟对照体。“3S”是数字地球十分重要的信息源。是数字地球的基础。 精要整合—— 1、3s技术区别与联系:如图所示: 2、应用的区别 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定位和导航。遥 感主要应用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 害防御监测等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在区 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应用,其中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就包括对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那么在自然灾害方面的应用应怎样区别这两种技术呢,其中RS主要获取图像信息,速度快、效率高、实时性强。而GIS需要对RS和GPS所提供的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后,才能进行监测以及预测等,所以相对而言过程较长、速度较慢、效率低一些,但准确度高。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海林市第一中学果红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人问:“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

新型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新课表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虽然我校在2003年才进入新课改阶段,但改革的大势已摆在眼前。2、资源的广阔性: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3、人力的优越性: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及Authourware等软件制作CAI 课件。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同时,这个系统还与教学资料中心,甚至Internet相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相信,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学生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二、研究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1、研究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研究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条件,彻底摒弃“满堂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一、选择题 下图为“3S”技术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数据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定位信息功能。关于甲、乙、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GIS B.乙是GIS C.丙是RS D.甲是GPS 2.有关“3S”技术运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S可以获取人口增长的动态信息 B.GPS可以获取水灾淹没区域的动态信息 C.GPS可以确定运钞车位置 D.GIS可以获取森林火场面积信息 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1千米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1平方千米(该区面积共16平方千米);“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3~4题。 3.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下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丙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完成5~6题。 5.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6.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是某城市的空间资料,读“某城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后得出的统计资料”。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甲区有11 000人,乙区有18 000人,丙区有17 00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4.2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练习题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16·长沙长郡中学月考)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图回答1-2题。 甲我国西北某地遥感影像 乙车载导航仪示意图 1.利用甲图可以( ) A.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有关图乙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载导航仪借助GIS实现精确定位 B.车载导航仪通过RS获得交通信息 C.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下图示意使用GIS分析某类自然灾害(X)的模型构建。读图回答3-4题。

3.该类自然灾害(X)是( ) A.地震 B.内涝 C.滑坡 D.塌陷 4.近年来该类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大,其原因不可能包括( ) A.开采地下水使地面沉降 B.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上升 C.不透水下垫面不断增加 D.城区与郊区温差有所下降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图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曲线图。读图回答5-6题。 5.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获取地面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6.为顺利获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与水稻的播种比例,最佳的监测波长为( ) A.0.5微米 B.0.8微米 C.1.0微米 D.1.2微米 下图为2015年4月5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2015年第4号台风“美莎克”未来24小时移动路径概率预报图。读图回答7-8题。

(浙江选考)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十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专题十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选择题 某同学计划在院子中种植花卉。他对院子的通风、光线、空间等情况进行了测量,经处理后绘制成图。读图回答1~2题。 1.院子中同时满足通风、明亮、空间充足的地点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2.若种植兰花(喜阴),则最适宜布置在图乙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第1题,先把3个图层叠加,同时满足通风、明亮、空间充足的地点(即都为“1”的地点)有2处。第2题,兰花为喜阴植物,图中符合阴暗(“2”)与空间充足(“1”)的地点为乙处。 答案 1.B 2.B (2016·浙江选考)2016年7月7日10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信息:超强台风“尼伯特”今天夜间起将影响我国东部海域,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台湾以东洋面将出现9到13米的狂涛区,钓鱼岛附近海域将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将出现2.5到3.5米的大浪区,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沿岸海域也将出现1.5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完成3~4题。 3.台风“尼伯特”导致不同海域出现不同级别海浪的根本原因是( ) A.近地面气压值的高低 B.下垫面摩擦力的大小 C.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D.海域深浅与面积大小 4.气象部门依据台风的移动特征需要尽快确定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拟定救灾方案、预 估灾害损失。能够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卫星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雷达预警 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的有关知识。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差异越明显,气压梯度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速愈大,在海域环境中,海浪也越大;反之亦然。第4题,地理信息系统有分析处理信息的功能。在洪灾区要找到受灾人员所在位置,找出适当的救助线路,需要对拍摄的遥感图片或定位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所以最好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只是获取图像信息,不能查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doc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 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策略及应用 在新教学理念下,教师地理课堂教学应突出三点,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学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理念和力求学习方式的优化的教师目标。这就要求教师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即内容活化、创新的教学过程;学生思考、体验的教学过程;师生互动、发展的教学过程)和必须探讨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应的教学设计。我经过近几年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实践,觉得在信息技术整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更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并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新课程理念下,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要求 从广义上讲,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对解决方法进行试行、评价试行的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修改解决方法的过程”,目的是“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是为了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显现新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的,那么就必须构建与教学过程本质特点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必须是对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二次开发: 课程内容是学生求得快速发展的主要“信息源”,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进行任务分析已成为现代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目的是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由于地区不同、

学校不同、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不同,学生不仅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在心理动作、情感态度和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新课程内容并不是对每一个学生都具有适应性。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在对教学背景进行从宏观和微观在两方面考虑,并结合对学生初始能力的诊断性评价的反馈信息,对开发出来的课程进行必要的再“开发”,即二次开发——对新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合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增删和重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 2.教学设计的内容必须是知情合一的统一体: 传统的教学设计过分注重学生的部分智力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学生发展所必须的其他智力因素。教师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析往往只设计各知识点及组成的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具有促进作用的因素考虑很少,如兴趣、动机、意志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这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挖掘有关情感和能力等方面因素,使教学设计的内容成为“知情合一”的统一体,从而通过教学过程展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同时能获得积极的生活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此基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试说明要求】 【设计思路】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是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研究手段、关键技术和前沿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高考地理侧重于3S 技术的运用。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3S 技术的运用”和“数字地球”。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3S ”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2.分析“3S ”技术的区别与关系,运用“3S ”技术分析具体案例。 3. 结合实例,说明数字地球的含义 【课前准备】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考点诠释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内容解析] 遥感简称(RS)。是借助传感器,在空中记录地面物体辐射、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以便分析和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遥感是人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本质上是利用“千里眼看”的过程。高考考查以遥感

技术的应用为主。 在资源普查中,可用遥感技术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在环境监测和灾害监测中,可用遥感技术监测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探究活动1: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2016年江苏卷)图2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答案:1.A 2.C 思路点拨:1.遥感技术主要是从较远的地方用电磁波获得信息,图中可以获取信息的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含解析)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智慧城市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市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如图为我国智慧城市(城区)试点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1.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IS C.GPS D.BDS 解析:选B智慧城市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 (2019·镇江一模)2017年7月8日,阿里巴巴的首家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了,消费者用手机淘宝或支付宝扫码就可以进店,结账的时候没有收银员,系统会自动在大门处识别你的商品,支付宝自动扣款。据此完成下题。 2.在无人超市的选址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需要调用的图层有() ①居民点分布②交通线路③地质构造④工厂分布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选A在无人超市的选址过程中,主要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居民点分布)和交通最优原则(交通线路)等。 (2019·苏北四市一模)城市共享单车主要服务于市民短距离出行和公交换乘。如图反映北京早、晚高峰时距地铁站不同距离范围内每5分钟借车或还车的次数。读图回答下题。

3.从技术上看,城市共享单车的普及主要得益于() A.遥感技术的发展 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 C.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 D.互联网与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 解析:选D从技术上看,城市共享单车的普及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和空间定位技术的发展。 (2019·南京、盐城一模)某人在上海等待公交车时,通过支付宝手机软件(APP)中的城市服务→交通→实时公交查询,方便地查到要乘坐公交车的相关信息(如图)。读图,完成下题。 4.支付宝城市服务中的实时公交查询功能,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GIS GPS B.GIS RS C.GPS RS D.GIS GSM 解析:选A支付宝城市服务中的实时公交查询功能,能够方便地查到要乘坐公交车的相关信息,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GIS,要确定公交车位置,需要GPS;不需要RS 监测或拍摄遥感图像;GSM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不能查询公交。 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3

2014高考地理总复习提纲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一、主要内容 (一)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三)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四)数字地球 2、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

二、重难点内容讲解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工作过程及应用 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GIS的数据源是多种多样的。将收集好的各种数据资料经过分类和标准化处理后,就可以输入到计算机中。对于图形数据的输入,常用的方法是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GIS 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将地图中不同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层”中,将不同的“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对GIS的数据进行操作与分析,可以使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形式可以是图形、地图或表格,用户和决策者对操作结果进行判断分析后,就可以应用。 应用: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等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二)遥感技术系统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受装置、数字或图象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具体过程是:传感器在航空或航天器中接受地面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对遥感信息经过处理和判读分析,并经过野外实地验证,最终服务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决策等。 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 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通过这次继续教育学习,尤其是《信息化教学与实践》的学习,我理解到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水平、创新水平和地理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协助。 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计算机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体现在学生面前,而计算机的可控性,使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更加仔细地观察到各种地里事实材料,不致漏掉某些关键信息,这有利于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正是因为学生能充分接受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地理事实材料,才能使学生认真分析所获取的信息,得出所要掌握的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这比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要更有说服力,也更能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 地理思维是地理学习的核心活动。所谓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想象,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理解。譬如理解区域地理特征的思维模式如下:建立空间概念-------分析自然要素特征----------综合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人文地理要素特征------------综合人文地理特征------------综合区域地理特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地理信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抓住地理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理解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学生通过度析、判断地理现象,提升对地理本质的理解,通过综合概括地理现象,培养较为严密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照、比较地理现象,提升地理区域差异性理解。使用信息技术将学生需要的地理信息原汁原味地表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观其形闻其声,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而这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水平的基础。

高考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专题练习(一)(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一) 地理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20小题,100分) 1.农业部门在水稻收获前进行估产,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RS B.GIS C.GPS D.RS和GIS 下图示意某城市部分区域经过数字化处理的图层。完成2~3题。 2.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可能为() A.东南风B.西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3.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甲B.乙C.丙D.丁 (2016合肥质检)下图示意2015年9月24日至29日台风“杜鹃”的移动路径。读图,完成4~5题。 4.“杜鹃”()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D.由东南向西北风力递增 5.该台风()

A.引发台湾以东洋面发生海啸 B.可用RS和GIS进行监测预报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监测 D.对广东造成的危害比台湾更大 (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2016年7月7日10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信息:超强台风“尼伯特”今天夜间起将影响我国东部海域,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台湾以东洋面将出现9到13米的狂涛,钓鱼岛附近海域将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将出现2.5到3.5米的大浪,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沿岸海域也将出现1.5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完成下列问题。 6.台风“尼伯特”导致不同海域出现不同级别海浪的根本原因是() A.近地而气压值的高低B.下垫面摩擦力的大小 C.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D.海域深浅与面积大小 7.气象部门依据台风的移动特征需要尽快确定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拟定救火方案、预估灾害损失。能够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遥感C.全球定位系统D.雷达预警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17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某年连续四日大气中可吸入颗拉物浓度变化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8.下列关于该城市四日不同时刻大气状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12时的浓度较低—气温最高,大气对流旺盛 B.18时的浓度上升—可能由于下班高峰期,交通污染物增多 C.前3日夜晚浓度高—可能由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D.11月3日的夜间浓度低—可能由于大风、降雨天气 9.该市监测空气质量状况应用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和数字地球B.RS和GIS C.GIS和GPS D.GPS和RS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近几年“滴滴打车”在中国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发展迅猛,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出行模式对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0.与该模式相关度较低的行业是()

2021届《名师导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21’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 地理(十一)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时间:60分钟总分:90分 [对应学生用书p37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利用新型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测量时,无人机会通过卫星定位引导自动拍摄监测地块的高清航拍影像,然后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据此回答1~2题。 1.获取调查地块农作物高清航拍影像的技术是(A) A.RS B.GPS C.GIS D.VR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是通过传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可以通过该技术获取农作物高清航拍影像。故B、C、D错误,A正确。 2.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析调查地块(D) A.土壤酸碱性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B.土壤含水量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C.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的种植变化 D.农作物的作物单产和作物种类 [解析] 土地酸碱性无法通过所得的数据分析求得,故A错误;土壤含水量需要就地勘察,无法通过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分析调查,故B错误;该地气候变化无法通过遥感影像获取,故C错误;农作物的单产和作物种类可以通过遥感和GIS技术的数据处理分析获取,故D正确。故选D。 某游客从下图中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上的某地图软件提示:“前方1千米处行驶非常缓慢”。热力图是该地图软件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图软件发出该提示,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C) A.GPS、RS B.GIS、RS

地理信息技术练习案带答案复习进程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综合练习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利用甲图可以() A. 了解地形和地貌特征,开展土地资源调查 B. 监测风沙和干旱灾害,进行灾情预测分析 C. 确定时间和空间定位,进行路线筛选导航 D. 测算经济和人口数据,确定商业网点布局 2. 有关乙图车载导航仪及其所示电子地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车载导航仪借助GIS 实现精确定位 B. 车载导航仪通过RS 获得交通信息 C. 电子地图可以实现人机交互功能 D. 电子地图不能显示自然地理信息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4. 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 的目的是() A. 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 大地高程测量 C. 地震监测和预报 D. 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回答下列各题。 5. 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 GPS—RS—GIS B. RS—GPS—GIS C. GIS—RS—GPS D. RS—GIS—GPS 6.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A. 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 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 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 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读GIS案例分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 该案例研究的主题是() A. 泥石流 B. 滑坡 C. 地震 D. 崩塌 8. 图中甲图层可能代表() A. 坡向 B. 坡面起伏 C. 坡面侵蚀 D. 地层厚度 当地时间2016年9月11日,法国留尼旺岛火山喷发熔岩 迸溅场面震撼。读火山喷发的卫星图像,完成下列各题。 9. 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 术是 A. RS B. GIS C. GPS D. 数字地球 10. 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 以获得 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②火山灰飘动速度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飘动的方向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11.如果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 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1~2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②区域规划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第1题,图示中的图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和水系分布可以说明耕地的分类和评价;而B项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则需要工厂和交通线的图层,与土壤没关系;C项商业分布和规划则需要商业网点的图层;学校的分布与土壤、水系无关。第2题,通过分析可知,深埋垃圾场对大气污染小,故不能选①;造纸厂、印刷厂是市场指向型的企业,与深埋垃圾场没有直接关联,故③不合题意;而深埋垃圾场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势低洼地或沟谷、远离城区、对居民区地下水没有或污染小等条件。 答案:1.A 2.D 北京有100万辆汽车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3~4题。 3.汽车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A.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4.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包括() ①确定汽车的行驶路线②显示汽车运行中的位置③能够大大缩短汽车的通行路程④对汽车进行踪迹监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第3题,汽车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汽车中安装的GPS用户设备接收到GPS卫星信息后,通过无线电信号将信息传送到计算机控制中心(GIS),计算机控制中心再根据汽车所在的位置及相关信息对汽车进行导航。第4题,汽车中的导航装置可显示城市道路图和该车的位置,因而可帮助选择合理线路,缩短通行时间,但不能缩短通行距离;另外计算机控制中心能对安装有GPS接收装置的汽车进行监控。 答案:3.C 4.B 读GPS手持机界面图,回答5~6题。 5.此时,持有GPS手持机的人员所在的地形区为() A.江汉平原 B.江淮平原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6.此时,GPS手持机同时接收了多少颗卫星的信号() A.3 B .6 C.10 D.11 解析:第5题,读[数据查询]界面可知,所在地的地理坐标是32°03′232′′N、118°45′546′′E,海拔17米,结合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可判断该地在江淮平原。第6题,根据[收星]界面,在地平线之上共有11颗卫星。 答案:5.B 6.D 下图为3S(RS、GPS、GIS)技术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如果①、③表示反馈影像信息的处理结果,②、⑥表示提供影像的功能,④、⑤表示提供

高考地理复习 第二十八讲: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十八讲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地球 [识记—基础梳理] 1.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应用 (1)概念 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功能 ①具有一般信息系统的存储、管理数据功能。 ②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 ③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 (3)系统组成 硬件设备、地理数据、GIS软件、GIS人员和应用模型五部分。 (4)工作过程 (5)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盲区扫描] GIS的优点

(1)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地理信息系统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并可建立提示区域结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模型。 (2)功能强大、完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查询检索、空间分析、修改补充、距离测算等多种功能。 (3)能够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测评估。 2.数字地球 (1)概念 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 (2)核心 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3)关键技术 ①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 ②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 ③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④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 ⑤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 ⑥高性能计算能力。 (4)特点 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 [理解—要点突破] 1.在区域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 应用领域主要功能 信息管理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与服务 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摘要: 当现代教育技术遇上初中地理教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技术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特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新课改需要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案例:作为教学演示的工具、作为主体交流的媒体、可优化资源环境的生成、利于研究性学习、利于构建新的知识,同时我针对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 一、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学科特性需要信息技术来支持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一般地图需要教师根据图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景观图需要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示意图最好是动态显示……这在教室难以做到或难以做得尽善尽美的内容,利用计算机则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计算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和认识地理事物,从而掌握地理知识。这是传统的挂图、投影等电教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同别的学科相比较,地理学科更适合于也更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多媒体教学适应了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 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类型包括听觉式/语言型、视觉式/文字型、运动式/实际操作型和组合型。传统教学形式下,听、视觉型学生的才智得以充分发挥,往往成为优秀生,而运动型学生却常常被视为学习的“低能儿”、“后进生”。试想,一只听觉敏锐到可以清晰听到20公里以外的声音的狐狸,能够因为他不能飞翔而被称为智力残障吗?在具体教育管理中我们常发现:许多“后进生”都擅长一项或两项与文化知识无关的运动技能;许多学校“后进生”进入技术学校学习后能成为技术尖兵……这说明他们不是智商差,而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提供给他们适当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最大限度地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信息技术专题训练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车辆跟踪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D.提高运营成本 【答案】:D 【解析】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交通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综合各个车辆的运行情况,总结反映出各交通线路上车辆的总体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个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2.国家××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的制作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国家××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加以处理后得到的。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图为不同地物的反射率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利用不同地物反射率的差异获取地面信息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 【答案】:A 【解析】:遥感技术可利用传感器接收不同地物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4.为顺利获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与水稻的播种比例,最佳的监测波长为() A.0.5微米B.0.8微米 C.1.0微米D.1.2微米 【答案】:B 【解析】:小麦与水稻的种植区分别为旱地和水田,水田属于人工湿地。从图中可知,小麦和湿地这两种地物在0.8微米波长时反射率差异最大,分辨率最高。 科技人员开发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以便家人及时找到迷路的老人,下图反映了寻找老人的过程。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 A.GPS和RS B.RS和GPS C.GPS和GIS D.RS和GIS 【答案】:C 【解析】:根据伴行包的位置可以确定老人的位置,采取的是GPS技术,服务商得到老人位置的信息后,利用GIS技术帮助家人设计寻找老人的方向和最佳途径。 6.下列叙述中运用到GIS技术的是() A.农作物产量的估算 B.发生地质灾害时迅速及时了解受灾地区的灾害状况 C.交通路线、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阶段性测试题 湘教版必修3

年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阶段性测试题湘教 版必修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中国地震台正式测定:2013年7月22日07时45分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北纬34.5°,东经104.2°)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据此回答1~3题。 1.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34.5°,东经104.2°)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飞机拍摄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拱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3.甘肃此后又发生了多次余震,余震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只有对余震进行实时监测,才能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小灾区损失。在监测由余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灾害时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卫星通信技术

答案:1.B 2.D 3.A 解析:第1题,GPS主要用于精确定位;GIS用于分析、处理数据,为决策者提供依据;RS可用于对某一地物进行实时监测。第2题,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具有导航和短报文通信能力可知,③④正确。第3题,遥感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各种地面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对泥石流进行实时监测需要用到遥感技术。 据卫星监测,xx年4月7日,太湖宜兴、常州水域初次出现蓝藻水华,至5月14日,太湖蓝藻聚集面积达3平方千米,目前主要集中于无锡梅梁湖、十八湾一带,据此回答4~6题。 4.在此监测过程中,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 B.GPS C.RS D.手工绘图 5.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对蓝藻的未来分布趋势以及治理方法作出全方面的分析,寻求最佳治理方案。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IS C.GPS D.人工统计分析 6.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防灾减灾中。有关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遥感技术可以反映灾前与灾后的地物反射光谱差异 B.遥感技术可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C.在交通不便的地方无法使用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替代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答案:4.C 5.B 6.A 解析:第4题,对地物进行实时监测可采用RS。第5题,对蓝藻的未来分布趋势以及治理方法作出全方面的分析,可利用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GIS。第6题,遥感技术能够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进行实时、动态的观测,主要是根据在此过程中地物的反射光谱不同的特点,从而为人们防灾减灾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是其他方法和技术无法替代的;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应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可以对人们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监测。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地理环境的研究,服务于日常生产生活。读下图,回答7~8题。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看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兴起为21世纪的教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地理课堂中恰当的使用信息技术,能使地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的学科,尤其是初中地理只是把地理方面的相关事物与知识一一罗列,让学生达到认知的目的,所以初中地理涉及内容多,范围广。在包罗万象的内容中,难免有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的或者根本看不到的,很多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也是大家看不到的和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却可以把这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地球的运动》这节课,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一个简单的动画就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模型,对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有很大帮助。 其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地理是一个边缘性学科,虽然属于文科,但不像政治和历史只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的特别在于地图这一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都需要学生图文结合,对比观察,在理解地图的基础上加以记忆。那就意味着在传统课堂上地理教师不仅要板书而且要板图,这样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说,单就地图而言就包含了静态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多种,这些地图都靠教师用语言去描述给学生,也是很难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的。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它无限延伸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思维,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将地图中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且身临其境,形象、直观地感知、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例如《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大气环流图,上课时不仅可以节省板图时间,而且动态的图形、图像便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内容。 最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过程中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传统的地理课堂仅凭教师一张嘴、一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