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在钢铁企业实行的比较早,并取得了不错财务管理效果。特别是近些年大宗原燃料价格市场波动频繁,购销两头价格不匹配,给矿山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因此,现有的财务月度决算已不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的市场需要。为进一步强化对成本过程管控,吉林通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钢矿业公司)建立了日成本核算体系,加大生产成本的监管力度和过程分析控制,最大限度发挥财务成本管理职能,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发挥各层面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企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达到降低吨产品成本目的。

一、日成本核算体系的背景

1.实施日成本核算体系是矿山企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钢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其影响的矿山企业,只有不断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成本领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建立日成本核算体系,每日监控成本变化趋势,降低产品成本,保证成本优势势在必行。作为一家矿石开采、加工及冶炼的综合矿山企业,所属的几家子公司基本都是吉林省内比较老的国有矿山企业,但受限于矿山发展现状等因素,没有跟上财务管理快速发展的步伐,没能及时建立ERP系统,并且生产单位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也要低于其他企业,这对日成本核算来说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日成本核算体系是矿山企业自身管理需要

结合我公司自身的生产特点,考虑到此工作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管理,各种投入和产出当日必须准确计量、检测,而采矿系统由于受工

艺和作业流程限制,有些工序产品不能及时进行计量、检测。为稳妥推进此项工作,确定矿石开采单位暂不适合开展日成本核算,首先由一家子公司的冶炼系统(烧结、制氧、发电、炼铁),先行建立日成本核算体系,再推广至其他子公司建立选矿厂、球团厂日成本核算体系。

二、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建立

1.成立日成本核算领导小组

为保证日成本核算体系顺利建立,日成本核算工作由矿业公司财务处统一组织,为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推进,成立“日成本核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矿业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副经理担任副组长,财务处为牵头部门,生产技术部、机械动力部、人力资源部、购销部、质量检验中心、调整运行部为配合部门,相关各厂为具体实施单位,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日成本核算体系实施。

2.具体职责分工

财务处主要负责“日成本核算”模板的制定,日常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完成当天所需的填报数据,审核并上报当天“日成本核算”报表,参加实行日核算生产单位的分析会议。生产技术处负责结合计划组织技术、质量指标的攻关及出现偏差的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机械动力部负责向有关单位提供当天用电量的技术支持(按工艺)。人力资源部负责薪金奖惩。购销部负责物资采购价格统计。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向有关单位提供当天产品产量、碎矿量、各车间入磨量、原

矿量、原料消耗检斤量及相关质量指标。调整运行部为各厂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冶炼系统、选矿厂、球团厂等部门负责各厂日核算模板的填报及分析,同时负责车间周、月度分析等工作。

(二)实施主要内容

1.指标体系责任分解

试点单位根据工作性质和可控程度,按厂到车间的形式分解责任指标,形成由大到小,从宏观到具体的指标体系。固定费用及部分非定额性消耗等当时难以准确定量的指标,可采取按计划预摊的形式分解到有关车间,每周、月底时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做调差(微调)处理。所有指标都要落实到责任人,明确相应的保证措施并落实专人负责等。

2.指标核算与分析

一是在各厂、车间建立二级核算组织。二级核算组织设立专(兼)职财务核算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核算、分析总结能力。财务核算员必须要做到当天产量、质量、成本完成情况清楚;当天获得的收益清楚;核算台账、核算模板的有关数据填写清楚;当天生产的差距和不足及下一天生产应采取的措施清楚等“四个清楚”对各自承担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核算与分析。二是建立核算分析台帐。日成本核算台帐的主要是对产量、利润、消耗成本、支出等指标和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核算分析,对当日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措施。三是设立核算模版。各厂依据公司的总体实施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及细则,同时,车间设立核算模板。核算模板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产量、支出等相关指标。核算模

板必须按日填写。产量、质量、消耗等关键指标出现非正常波动时必须当日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作好记录,同时报告本单位主管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四是召开核算分析会议。公司每周召开一次“日核算周分析”会议,车间每旬召开一次总结分析会;单位每月召开一次经济活动分析会。各级总结分析都要做好记录。总结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周与计划及环比分析、承担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应采取的控制手段或解决问题的办法。

3.建立完善的奖金分配机制

“日成本核算”工作要求把各工序间产品和劳务实现有偿转移,为此,选矿厂和球团厂在二次分配奖金时留取一部分或处罚所得作为该项工作的奖罚,按利、费用计奖的模式。在奖金分配上要求做到:一是建立“日成本核算”工作考核责任制;二是厂、车间必须按核算结果分配奖金,当月所得奖金必须与承包指标或业绩紧密相连,严格避免所创效益与应得奖金不对等;三是奖金分配必须经本单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小组正式会议通过后执行,厂、车间、班组必须有本月奖金分配记录,禁止少数人分奖和人为平衡奖金;四是坚决禁止班组、车间以任何理由私分或截留员工奖金,员工奖金必须在本单位公开场合公布。

三、日成本核算体系实施效果

一是,建立健全通钢矿业公司成本管理体系,通过夯实成本核算基础,细化成本管理结构,有利于促进公司日常成本监督管理。二是,通过对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和不断完善,树立了成本管理全员参意识,提高企业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促使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三是,通过

日成本核算体系弥补了企业没有ERP系统,从无法核算各工序日成本的弊端,到每日能够清晰明了的反映各工序成本要素。如产量、各质量数据、各项消耗指标、价格、物料及成本信息等等,通过每日对成本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对异常指标通过数据化分析及时做出调整,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四是,日成本核算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结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在经营分析、科技创新、降本增效、绩效评价等方面,及时应对市场风险,从而提升了通钢矿业公司的经营管理。

四、结语

通钢矿业公司通过落实并实行日成本核算至今,重点在“落实”上,不断完善日成本核算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细成本管理职责,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环节管控到位,管理落实到位,提升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核算和测算的准确性、时效性,及时应对市场变化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也使通钢矿业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作者:宫兴周单位: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日成本核算在钢铁企业实行的比较早,并取得了不错财务管理效果。特别是近些年大宗原燃料价格市场波动频繁,购销两头价格不匹配,给矿山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营压力。因此,现有的财务月度决算已不能满足当前财务管理的市场需要。为进一步强化对成本过程管控,吉林通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通钢矿业公司)建立了日成本核算体系,加大生产成本的监管力度和过程分析控制,最大限度发挥财务成本管理职能,促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发挥各层面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企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以达到降低吨产品成本目的。 一、日成本核算体系的背景 1.实施日成本核算体系是矿山企业发展需要 近年来,钢铁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其影响的矿山企业,只有不断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成本领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建立日成本核算体系,每日监控成本变化趋势,降低产品成本,保证成本优势势在必行。作为一家矿石开采、加工及冶炼的综合矿山企业,所属的几家子公司基本都是吉林省内比较老的国有矿山企业,但受限于矿山发展现状等因素,没有跟上财务管理快速发展的步伐,没能及时建立ERP系统,并且生产单位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也要低于其他企业,这对日成本核算来说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2.日成本核算体系是矿山企业自身管理需要 结合我公司自身的生产特点,考虑到此工作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管理,各种投入和产出当日必须准确计量、检测,而采矿系统由于受工

艺和作业流程限制,有些工序产品不能及时进行计量、检测。为稳妥推进此项工作,确定矿石开采单位暂不适合开展日成本核算,首先由一家子公司的冶炼系统(烧结、制氧、发电、炼铁),先行建立日成本核算体系,再推广至其他子公司建立选矿厂、球团厂日成本核算体系。 二、日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建立 1.成立日成本核算领导小组 为保证日成本核算体系顺利建立,日成本核算工作由矿业公司财务处统一组织,为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推进,成立“日成本核算”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矿业公司董事长担任组长,副经理担任副组长,财务处为牵头部门,生产技术部、机械动力部、人力资源部、购销部、质量检验中心、调整运行部为配合部门,相关各厂为具体实施单位,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日成本核算体系实施。 2.具体职责分工 财务处主要负责“日成本核算”模板的制定,日常协调各有关单位、部门完成当天所需的填报数据,审核并上报当天“日成本核算”报表,参加实行日核算生产单位的分析会议。生产技术处负责结合计划组织技术、质量指标的攻关及出现偏差的指标进行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机械动力部负责向有关单位提供当天用电量的技术支持(按工艺)。人力资源部负责薪金奖惩。购销部负责物资采购价格统计。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向有关单位提供当天产品产量、碎矿量、各车间入磨量、原

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最新范文

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RecycleEconomy)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它的理念最早来自于美国科学家波尔丁,是指把飞船中的资源使用之后回收再利用,以资源循环的方式延长其寿命。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不同于传统经济遵循的“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线性过程,它特别注重生态效率,以物质、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环过程。循环经济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对环境的低污染甚至零污染排放,以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循环经济遵循3R基本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1、减量化原则 要求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减量化原则通常表现为要求产品小型化、轻型化和包装简单化。 2、再使用原则 为了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要求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并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以此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3、再循环原则 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不是变成无用的垃圾,而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再循环有原级再循环和次级再循环两种方式。原级再循环指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而次级再循环是将废物资源转化成其它产品的原料。相对于次级再循环,原级再循环在减少原材料消耗上面达到的效率要高得多,是循环经济追求的理想境界。 二、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1、完善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循环经济下,企业的环境活动与经济活动紧密相关,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成本只包括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中所发生的料、工、费等传统成本项目,而没有将环境成本内化于产品的成本核算体系,使得企业低估环境资源的定价,成本计量不全面,造成经营业绩的虚夸,却将大量的环境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将环境成本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体系,是对传统企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使产品定价更合理、会计信息更客观。 2、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 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企业环境绩效进行合理评价,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3、促进社会资源合理化利用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如果每一个企业都能构建起环境成本核算体

项目成本核算流程

项目成本核算是施工项目建行管理中重要的环节,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以“谁受益、谁负担”为基准,计人受益成本核算对象,杜绝“少计”、“漏计”或“乱挤”、“摊派” 等现象。达到施工项目成本核算“一本账”的要求。改革成本核算制度,将原来的完全成本法改为制造成本法,有助于考核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管理责任履行水平,有助于项目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实行“一本账”核算,可以使项目经理部在合理承担由企业与项目双方共同协商约定的有关费用后,能够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和控制,降低单位工程成本,真实地反映施工项目效益。通过施工项目成本核算,并力求使施工项目成本具有直观性、敏感性、可控性,就可以使“项目经理部自己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1.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工作流程项目经理部在承建工程项目,并收到设计图纸以后,一方面要进行现场“三通一平”等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力量分头编制施[图顶算、施工组织设计,降低成本计划和控制措施,最后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对比考核。 对比的内容,包括项目总成本和各个成本项目进行实际值与计划目标值的相互对比,用以观察分析成本升降情况,同时作为考核的依据。比较的方法如下: 通过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对比,考核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水平; 通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对比,考核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2.施工项目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 (1)人工费核算: ①内包人工费:是指两层分开后企业所属的劳务分公司(内部劳务市场自有劳务)与项目经理部签订的劳务合同结算的全部工程价款。适用于类似外包工式的合同定额结算支付办法,按月结算计人项目单位工程成本。 ③外包人工费:按企业或项目经理部与劳务分包公司或直接与劳务分包公司签订的包清工合同,以当月验收完成的工程实物量,计算出定额工日数乘以合同人工单价确定人工费。并按月凭项目经济员提供的“包清工工程款月度成本汇总表”分(外包单位和单位工程)预提计入项目单位工程成本。 上述内包、外包合同履行完毕,根据分部分项的工期、质量、安全、场容等验收考核情况,进行合同结算,以结账单按实据以调整项目实际成本。对估点工任务单必须当月签发,当月结算,严格管理,按实际计人成本;隔月不予结算,一律作废。 (2)材料费核算:工程耗用的材料,根据限额领料单、退料单、报损报耗单,大堆材料耗用计算单等,由项目料具员按单位工程编制“材料耗用汇总表”,据以计人项目成本。 (3)周转材料费核算: ①周转材料实行内部租赁制,以租费的形式反映其消耗情况,按谁租用谁 负担”的原则,核算其项目成本。 ②按周转材料租赁办法和租赁合同,由出租方与项目经理部按月结算租赁费。租赁费按租用的数量、时间和内部租赁单价计算,计人项目成本。 ③周转材料在调入移出时,项目经理部都必须加强计量验收制度,如有短缺、损坏,一律按原价赔偿,计人项目成本(缺损数=进场数一退场数)。 ④租用周转材料的进退场运费,按其实际发生数,由调入项目负担。 ⑤对u 形卡、脚手扣件等零件除执行项目租赁制外,考虑到其比较容易散失的因素,按规定实行定额预提摊耗,摊耗数计入项目成本,相应减少次月租赁基数及租赁费。单位工程竣工,必须进行盘点,盘点后的实物数与前期逐月接控制定额摊耗后的数量差,据实调整清

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by AMT 邓为民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既可以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可以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对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对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如果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案例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是企业决策信息化的一部分,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设计的案例。案例表明,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设计中,作业数量可以很多,并且数据采集不是难点。 某集团公司外贸生产中心是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实体,主要承担外贸零件的转包生产,年生产额约为300 万美元。外贸加工中心主要生产喷气发动机的回转体零件,零件精度要求高,加工过程容易变形;产品品种多,批量小,是典型的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模式,自实行外贸转包生产以来,外贸加工中心由于注重生产质量,与外方合作在不断扩大,生产任务相当饱满。外贸加工中心下属包括一个粗加工车间(简称一工段)和精加工车间(简称二工段)和其他附属的辅助部门,一工段主要负责毛坯加工,主要设备是普通的机加设备,二工段主要负责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任务,设备都是数控设备。此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包括一个工具室、工艺室、检验室,工具室主要管理工具工装,兼管理原材料和产成品(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很少);工艺室负责车间的工艺设计与修改,检验室负责所有的检验,由于生产任务重,产品质量要求高,实行全检,检验室任务繁重。此外还有调度室、主任办公室等,工作人员少,多是综合性任务。没有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有集团公司负责。 外贸加工中心生产原料由外方根据生产进度运来,产成品完工后直接发往外方,有可能做短暂存放。虽然外贸加工中心生产的零件品种多,但是都是回转体零件,具有大致相同的工艺流程,一般的零件的工艺是:从总体上,零件加工可以划分成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同时在粗加工阶段后安排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需要外协。在重要工序或者加工阶段完成之后,安排进行辅助工序,辅助工序包括纤维组织检验、磁力探伤、荧光检验、腐蚀检验等各种检验措施和洗涤去毛刺等辅助工序。在这些专项检验之外,外贸加工中心还对每一道工序之后的加工零件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质量。 1999年外贸加工中心实施CIMS工程,CIMS工程包括三个分系统:工程设计制造分系统(EDMS、管理信息分系统(MIS)和网络数据库分系统(DB/NET。工 程设计制造分系统主要包括CAD/CAPP/CA集成,管理信息分系统包括生产计划、调度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工具管理、订单管理和人员出勤管理等模块,计算 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作为系统总体的支撑,其中MIS系统通过工艺管理系统实现和EDMS系统的集成。在一期CIMS工程成功实施的基础上,决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 况进行作业成本法应用试点。 成本管理现状外贸加工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目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品种法,月末核算各种不同产品的成本,企业成本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的成本核算工作主要划分成两块:一是生产统计,主要是统计材料领料情况和工时消耗,二是成本核算,计算出最终产品成本。对于成本信息的分析和成本控制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阿米巴成本核算体系构建

口水娃公司阿米巴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越来越多的财务核算模式开始从一级成本核算向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转变。企业实行二级成本核算不仅能够体现财务成本核算的纵深方向,而且可以强化企业管理,堵塞漏洞,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等环节的控制。建立与实行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必须遵循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将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上下一体的全面成本核算的会计工作组织形式。在这一核算形式下,下属各车间及职能科室在会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各自的明细分类核算,定期将明细核算资料送交会计部门进行核对。会计部门则根据报送的有关明细核算资料,登记总分类账及一部分明细分类账,并据此编制会计报表。阿米巴模式的二级成本核算有利于下属各职能部门及各生产部门及时利用核算资料进行日常的考核与分析,及时解决本部门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同时也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重大影响。成本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耗费如实反映的过程,也是为更好地实施成本管理进行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因此,作为工业制造型企业,构建合理的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体系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前提与关键。 二、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的目的与内容 (一)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的目的 二级核算的目的是划小核算单位,理顺核算渠道,准确计算产品及劳务成本,控制各生产环节材料、在制品、库存商品等存货占用,进行成本分析与考核,检查监督考核预算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促进车间与职能科室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阿米巴二级成本核算制是成本会计与责任会计相结合而运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作者:张洁琦 320152461 [摘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而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环境保护己成为现代企业所必须履行的一项重要责任。传统会计把企业局限在没有生态的环境中,只对能以货币计量的具有交易价格的生产要素进行核算、过分重视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果导致了虚夸的收益,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收益的做法。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兴分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要求下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产生的。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会计的定义本质、研究目标、基本假设、核算原则等理论内容,探讨了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核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的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最后分析了在我国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我国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尽微薄之力,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国内外环境会计现状 (一)国外环境会计现状 美国对于环境会计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企业违反相关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将相关的成本费用计入财务账簿中。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两张报表反映其环境影响。美国环保局颁布的《环境会计导论》确定的环境会计内涵,为环境会计核算提供了依据。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主要指出环境影响在财务报告中的记录方法、环境成本和负债的确认方式、环境债务与承诺的确认与计量、环境修复的支出与损失披露等。 德国联邦环部要求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并颁布了《环境成本核算手册》将环境成本核算与传统会计核算相分离,运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核算。 英国议会出台了《环境保护法案》,规定了产生污染的企业应定期报告环境绩效、环境目标和采取的环保措施。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范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办 法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3977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Administrative Measures for Cost Accounting of Engineering Project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通过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有效控制项目成本,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除尘工程事业部负责执行的设计、采购、施工及现场管理的工程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的作用是规范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明确公司各部门、除尘工程事业部及项目部的职责和相关工作关系。 成本核算的管理,除应遵循本办法外,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律制度、公司其他成本核算的规定。

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第四条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是应体现公司、各部门及项目部参与的一种事中控制的成本管理活动。 第五条项目成本管理内容 项目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成本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成本预测与计划、成本实施、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工程款回收管理以及成本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整理成本资料与编制成本报告)等,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根据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制定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作为降低项目成本费用的努力方向,作为成本控制、分析和考核的依据; (二)根据成本计划、相应的消耗定额和有关制度,控制各项成本费用,防止浪费和损失,促使各项目部执行成本计划、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消耗; (三)正确及时地进行成本核算,反映各项目部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为公司项目经营决策提供成本信息,并按规定为管理提供必要的成本数据;

作业成本核算与资源消耗

作业成本核算与资源消耗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homework cost accounting and the resource consumption. 1.作业成本法 1.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由上所述,由于种种弊端的存在,使得传统的制造成本法难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基于这种要求,1971 年,美国会计学者斯托布斯博士出版了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揭开了全面研究的新的成本会计管理模式的序幕。后来世界各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这一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中美国哈佛大学青年学者罗宾?库伯(Rob in COOpe)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Kaplan )率先把这种成本计算方法于1988 年简称为ABC( Aetivity-basedCosting ),从此作业成本法被应用在 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先进企业,其理论日臻成熟。 1.2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特点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1.2.1核算内容。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不是制造 成本,而是完全成本,对于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所有的费用只要是合

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费用,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因果,而不论其是否与生产过程直接有关。 1.2.2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由一系列作业活动组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各个作业,核算各个作业所耗的生产资源,计算出各个作业的成本,然后按各最终产品所耗用的作业数量将各作业的成本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计算出各种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2.3核算流程。作业成本法是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本依据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关键是要确认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并使产出物和投入之间建立因果关系。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因此,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计算的流程基本为: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首先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分配到作业,再由作业动因追踪到产品,最终得出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拓宽了成本计算的范围,并且在费用分配时,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排除了人为设定的分配标准的不合理性对成本计算的影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因此,企业管理者更倾向于采用作 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但是随着作业成本法的深入应用,其弊端也一一显现。 1.3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的弊端 1.3.1操作性差。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的重大缺陷是操作性

金蝶K3 WISE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系统简介 金蝶K/3 WISE作业成本管理系统面向订单驱动型工业企业,实现作业级的精细成本管理。突破传统的成本对象概念,以销售订单和生产任务单直接作为实质上的成本对象,彻底打破部门成本核算模式,引入成本中心的概念,实现全过程跟踪生产作业与过程,提供基于销售订单、生产任务单、成本中心、工序、成本对象、成本项目的多维度成本统计分析,帮助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改善成本管理,建立成本领先优势。该系统通常与仓存管理、存货核算、生产任务管理、车间作业管理、标准成本管理、总账等系统结合使用,提供更完整、全面的数据集成及分析方案。 主要业务流程

主要功能 成本中心: 系统提供成本基础资料设置功能,引入成本中心概念,建立工作中心、工序、部门的对应关系,帮助企业搭建作业成本的基础核算平台,为精细化的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成本数据归集 系统提供产品产量和费用归集功能,投入产出产量直接取自相关系统,在产品数据可直接取自生产汇报,材料费用直接从生产领料单获取,其他各项费用可按任务单、成本中心归集,一系列的归集与设置功能,帮助企业减少重复录入环节,保证数据及时准确,提升数据归集效率。 成本费用分配 系统提供共耗材料、费用与在产品成本等生产成本费用分配功能,支持成本对象级、成本中心级、工序级成本分配标准定义与设置,自动结合标准数据将各项费用分配到任务单、成本中心、工序、工作中心,帮助企业实现多维度精细成本核算,全面支持按单核算和工序级成本管理。

成本计算 系统提供成本计算合法性检查和向导式成本计算功能,提供了成本计算全过程的自动化全面检查,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智能化分析,并给出处理建议,帮助企业完成产品成本计算,极大降低差错率,提高核算效率。 订单成本跟踪

建立公司标准成本核算体系计划

建立公司标准成本核算体系计划 ———第一阶段:生产成本核算基础的建立 一、目的: 1-1、强化原材料、完成品、在制品在业务流程过程中单据、数量和价格等方面控制。 1-2、建立成本中心,核算各成本中心的“产值能力”、“人均产值”等绩效考核等目标,供各成本中心参考,以改善提高生产能力。1-3、核算各个产品的实际成本及标准成本,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原因,提出改善方案,供企业决策参考。 1-4、配合“ERP第二次开发”完善其生产环节业务流程流畅性规范化。 1-5、配合“事务所”及政府部门对我公司检查资料的提供。二、名词解释: 2-1、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的,将制造过程中的“必要发生”的费用计入到产品之中,它是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和一种预测成本。 2-2、实际成本:是指在制造过程发生所有的费用、包括合理的费用,如:工资、物料、电费、机修等费用,也包括不合理的费用,如生产过程的材料浪费、废品等费用。 2-3、成本中心:通常是指没有收入、发生无限费用的中心。是指按一定的成本去完成规定的具体任务,对部门实行财务指标的考核。 三、标准成本核算体系(第一阶段)推进小组: 总体责任:参与成本核算、分析,推进和改善生产过程中的制造成本。各部门须统一指定人员负责。下列是成本核算体系各部门目前职能: 3-1、财务部: ①、收集和建立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实施的单据和表格。 ②、测试和跟踪生产制造的业务流程(物料领用—生产—完成品入库)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③、核算出各产品的单个成本、核算出各成本中心的产值和人平产值能力。 ④、分析各成本中心和各个产品实际能力与标准能力之间的差异,提供参考数据和意见,供各个部门改善。 ⑤、召集或定时召开有关成本工作和成本建议性会议。 3-2、原价部: ①制定和提供原材料标准采购价格。(纸制文件和EXCEL档)②制定和提供各个完成品的标准工时。(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3、品保部: ①提供各完成品的BOM清单。 ②提供半成品(实型和成型)和产成品(组立1、组立2)《检验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4、实机检查: ①提供PDP完成品《检验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4、生管部: ①提报《生产单》,同时提交《生产单月统计表》(纸制文件和EXCEL档)。 3-5、仓库: ①、提供《领料单》,《超领单》、《转仓单》及车间其他领料的凭据(复印件) ②、提供《产成品入库单》。 3-6、总务部: ①、负责对各车间安装电表(主要是针对组立1、组立2、实装、和成型) ②、每月抄写各电表数,核算出各车间实际用电度数。

[机制,成本,环境]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探讨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探讨 【摘要】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稀缺,客观上需要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整体的成本核算机制内。本文通过对企业在环境成本核算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提出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环境资源;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措施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化,传统企业成本核算机制需要相应变革,增加环境成本核算内容,以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企业效益的持续性增长,需要建立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目的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各项经济行为会引发出与环境等自然资源相关的经济费用及支出。成本,是衡量生产经营耗费及代价的一种价值尺度。环境成本就是企业在经营中为环境保护而支付的可用货币加以计量的成本耗费,以达到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践行环保政策,完成环保及经济效益的双向增长的目的。 我国企业成本核算体系随着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的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成本核算涵盖了基本生产经营环节,但因为环境成本存在不可预知的潜在变化性,成本核算体系中缺乏环境会计等专业核算人员。具体的说,现存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呈现被动性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较少的考虑到环境成本因素,将核算精力集中于生产经营的具体环节,核算被动化。随着现代化建设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环境问题被重点提及,当企业受到相关单位的处罚时,企业才能意识到环境成本的存在,核算被动化严重。 (二)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量不合理 现阶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量内容主要包括相关环保设备的费用支出,企业排污费及绿化费,申请ISO技术指标的支出及因违反环保法规而交出的罚款支出等,缺乏对未来可能 产生的与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环境成本的计量。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环境成本,也就必然造成了生产总成本的浪费化,经济效益也受到掣肘。 (三)企业环境成本核算计算不准确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一般与其他费用合计核算,程序过于简化,无法对因环境因素造成的支出费用明晰化,确定化,这种将环境成本中原属资本范畴的费用当做基础费用来处理,最终会导致企业在进行利润及资产核算中出现数据不符现象。此外,忽略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分配,不利于对产品进行准确定价,扭曲了产品的成本。

项目成本核算实施办法

项目成本核算实施办法 为从成本核算工作角度规各相关部门、项目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增强企业创效能力,强化项目核算机制的建立,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力度,确保公司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机制的落实。结合本公司成本核算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财务收入的核算 月度或年度财务收入的确定,一律以工程计划部及经营核算部核准的月度或年度统计产值为准,两部门提供的统计产值应包括以下容: ㈠完成清单工作量:完成已计量、已申报未批复的计量及已形成工程实体但未计量的工作量。 ㈡完成清单外变更增加的项目 1、业主已确定单价的全部进入统计产值。 2、业主未确定单价的,按与业主协商的价格和一定比例进入统计产值。项目经理部要就此作出说明并分别提供给公司工程计划部、经营核算部。 ㈢可能拿到索赔金额的30%-50%部分进入统计产值,项目经理部作出说明并提供给公司工程计划部、经营核算部。 ㈣对于没有确定清单单价的项目,经营核算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的难易程度、与业主洽商的情况、企业部定额以及当期的工程造价信息等,核定、编制一个把握性较高的部清单单价,报请

主管经理批复后,发布至各相关部门及施工项目。各相关部门及施工项目应以此作为统计产值、确定当期财务收入的依据。 ㈤对于钢结构工程,为便于确定在制品的产值及预做的财务收入,经营核算部应于事前依据企业标准定额确定各工序单价,具体分为下料、对接、组成板单元、合箱组装、焊接完工、安装等工序。报请主管经理批复后,发布至相关部门及车间。各相关部门据此作为统计产值、确定当期财务收入的依据。 二、成本核算 公司工程成本核算执行两级核算制度,即由项目经理部具体实施成本控制和进行项目成本核算分析,由公司各部门进行整体合同核算和项目成本监管。 ㈠成本核算程序 每项工程开工前,由经营核算部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建议书,经相关部门和项目经理部核实修正,报主管经理和公司领导批准后,形成项目成本控制计划。由经营核算部按部位预算分解工、料、机成本控制指标,发至相关部门作为工、料、机控制的依据。人工费和机械费采用费用方式进行核算,材料费采用费用和实物量方式进行核算。 1、各职能部门依据每月工程进度情况和成本控制指标确定当月工料机成本费用控制指标,然后与项目当月实际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2、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要依据成本控制计划,采取降低成本措施,编制项目成本预控计划,确定成本降低额。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依据每月工程进度情况和成本预控计划确定当月成本预控计划,然后与

作业成本计算(1).docx

作业成本计算 第一节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与特点 【考点1】作业成本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要求】重要考点。 理解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作业成本法如何克服其缺点;理解2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区别;理解作业和作业动因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1.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 (1)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 按照这种做法,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下降,即使单位变动成本不变,平均成本也会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 在销售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生产量可以使部分固定成本被存货吸收,减少当期销货成本,增加当期利润,从而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 变动成本法是针对这个缺点提出来的。 (2)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制造费用通常按直接人工等产量基础分配。实际上,有许多制造费用项目不是产量的函数,而与生产批次等其他变量存在因果关系。全部按产量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针对后一个缺点提出来的。 2.作业成本法 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计算成品成本时,首先按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作业来归集成本,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按各项作业成本与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之间的因果关系,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过程。 二、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作业和成本动因) (一)作业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线)重复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一项作业可能是一项非常具体的活动,如车工作业;也可能泛指一类活动,如机加工车

间的车、铣、刨、磨等所有作业可以统称为机加工作业;甚至可以将机加工作业、产品组装作业等统称为生产作业(相对于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等作业而言)。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具体作业组成的作业集合,被称为作业中心。 执行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资源是指作业耗费的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厂房等)。任何一项产品的形成都要消耗一定的作业。作业是连接资源和产品的纽带,它在消耗资源的同时生产出产品。 (二)成本动因 1.成本动因含义 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的驱动因素。 例如,产量增加时,直接材料成本就增加,产量是直接材料成本的驱动因素,即直接材料的成本动因。再例如,检验成本随着检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检验次数就是检验成本的驱动因素,即检验成本的成本动因。 【说明】传统成本法直接成本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间接成本采用单一标准(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等)进行分配。没有详细思考成本发生的驱动因素。 2.成本动因分类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两类。 (1)资源成本动因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用来衡量一项作业的资源消耗量。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例如,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业)需要有检验人员、专用的设备,并耗用一定的能源(电力)等。检验作业作为成本对象(亦称成本库),耗用的各项资源构成了检验作业的成本。其中,检验人员的工资、专用设备的折旧费等成本,一般可以直接归属于检验作业;而能源成本往往不能直接计入,需要根据设备额定功率(或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的每小时平均耗电数量)和设备开动时间来分配。这里,“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就是能源成本的动因。设备开动导致能源成本发生,设备的功率乘以开动时间的数值(即动因数量)越大,耗用的能源越多。按“设备的额定功率乘以开动时间”这一动因作为能源成本的分配基础,可以将检验专用设备耗用的能源成本分配到检验作业当中。 (2)作业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是衡量一个成本对象(产品、服务或顾客)需要的作业量,是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作业成本动因计量各成本对象耗用作业的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的分配基础。 例如,每批产品完工后都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如果对任何产品的每一批次进行质量检验所发生的成本相同,则检验的“次数”就是检验作业的成本动因,它是引起产品检验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检验作业总成本(包括检验人工成本、设备折旧、能源成本等)除以检验的次数,即为每次检验所发生的成本。某种产品应承担的检验作业成本,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doc 12页)

环境成本及其控制刍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如果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恐怕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这对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

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因此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

用。当前我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然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二)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 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为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

项目成本核算实施细则

成本核算实施细则 成本核算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直接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核算并确定盈亏,为及时改善管理提供依据。应根据财会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有效的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应坚持施工进度、施工产值、实际成本归集“三同步”的原则。具体进行成本核算时应做到正确归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实际成本、及时确认工程项目收入,并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核算周期内的成本归集应真实、准确,严禁弄 虚作假、虚列或少列成本支出。 2、 致性原则:收入与支出的核算对象、周期、口径、方法必须一致。 3、配比性原则:成本核算时应坚持实际形象进度、确认工程收 入、实际成本支出相配比,严格划清承包范围以内、以外的成本界限,划清已完与未完施工成本界限,划清本期与下期成本界限。 项目成本核算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项目前期准备7 项目实施 7项目终结(竣工决算) 项目前期准备 项目前期准备的具体经济事项分为:投标、履约保证、订立合同、收取预付款。 1、投标:

为取得建筑施工总承包项目发生的投标费用,如购买招标文件费用、制作投标文件费用、项目开发人员发生的相关费用、支付图纸押金、投标保证金或办理投标保函。投标包括发生的投标费用及支付投标保证金、办理投标保函并进行备案登记、保证金及保函注销。 账务处理:发生投标费用及支付投标保证金借:管理费用/ 工程施工——间接费用 其他应收款——应收押金 其他应收款——保证金——投标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核算时点:相关成本费用发生时核算依据:招标公告、付款申请单、银行付款单据、发票等 2、保证金及保函注销 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应收押金 其他应收款——保证金——投标保证金 核算时点:收到银行回单时

企业的环境成本

企业的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又称环境降级成本,是指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环境降级成本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环境保护支出指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环境退化成本指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和为保护环境应该支付的价值。自然环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间和生态效能,具有长期、多次使用的特征,也类似于固定资产使用特征。这样,由经济活动的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代价即环境降级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性质。 定义及概述 企业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1.企业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企业环境成本 企业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原因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达到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当前中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然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保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中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2.企业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估计 由于计量是会计的属性,因此作为企业环境成本也必须是可计量或可估计的。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有些需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费用,则需要通过合理的估计。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是环境会计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会计的核算。 内容分类: 不同阶段分类 1.事前企业环境成本 事前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为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而事前予以开支的成本。具体包括:环境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更新费用;社会环境保护公共工程和投资建设、维护、更新费用中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企业环保部门的管理费用等。 2.事中企业环境成本 事中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企业环境成本,包括耗减成本和恶化成本。耗减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耗用的那部分环境资源的成本;恶化成本是指因企业生产经营恶化而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的部分,如水质污染导致饮料厂的成本上升,甚至无法开工而增加的成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