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田

丹田

丹田
丹田

①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

气沉丹田

②人体的部位,分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上丹田在头顶百会穴,有说在两眉间印堂穴。

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有说巨阙穴。

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分,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有说在脐上神阙,又称祖窍,有说为足掌心之涌泉穴,其说不一。

③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

主要作用:

对丹田进行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意守丹田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丹田”这个词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对于丹田的位置,人们就有不同的见解,诸如“石门即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二寸”(李濒湖《奇经八脉考》),“脐下三寸曰丹田”(《性命圭旨》),“一寸三分为丹田”(《黄庭经》)等。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有的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人认为丹田在脐上,又称祖窍。也有人说巨阙穴为中丹田,又名灵台。下丹田为足掌心之涌泉。

丹田位置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1、上丹田:

为百会所在,亦即泥丸宫、升阳府、昆仑顶、灵台等,道家所指名称甚多,可以说是各自命名,众说纷纭,不过多指脑而言。其中玄关所指在两目两眉与额、鼻骨之十字中心处,道家

对此也十分重视,认为是入道之门,或泛指气功基础,认为是天地灵根,是祖窍、祖气,至宝至贵。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2、中丹田:

为膻中所在,为自承浆下十二层楼(指喉管)至黄庭(指人体内中虚空窍,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为阳,有肝胆脾均各自专职,共同耕种心田,故有“我家专种自家田,可育灵苗活万年……灌溉须凭上谷泉(指舌顶上颚,所谓白头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鹊桥),有朝一日功行满,便是蓬莱大罗仙。”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3、下丹田:

即正丹田,在脐下,或有称之为气海,藏命之所,以织女代表肾为阴性。

按道家以织女喻肾,为真阴,在卦为坎;以牛郎喻心,为真阳,在卦为离,阴阳合则为真夫妻,阴阳合则生丹药,所以还有坎离交媾,男女媾精阴阳合而生丹药之喻。心肾交,水火交,龙虎交之类等等,也都是指练功中之术语。图中“水火交炼池”即喻心肾相交之处所。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

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古人所说的丹田,包含着道家炼丹、修炼长生不老之功的唯心主义色彩,是古时候人们练功到一定程度时,小腹处有温热等特殊感觉出现,当时又找不到科学的解释造成的。他们把长生不老的幻想寄托在这一点点感觉上,并把它作为炉火中烧炼出来的所谓长生不老的“丹”,美其名曰“内丹”。于是就把这个所谓炼内丹的地方称作丹田。但是各人的差异又使人们对丹田的感觉出现不同。除此之外,腹内神经在向神经中枢传送的反映过程中并不是那准确,容易出现误差。也造成了人们对丹田位置的不同理解。

现代科学认为“气”是在某种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的神经机能反映,在针灸时也会有“麻、热、胀”等感觉,古人不能解析其理,也把它称作是“得气”,“气”可以用经络测定仪测出。人体在极松静的状态下运动时,通过神经支配、肌肉伸缩、生化及生物电的变化等影响下,毛细血管开放,这些血管周围的神经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感觉中枢,从而引起“麻、热、胀”等感觉,这就是“气”或者称之为“内气”。

认识“气”后,“丹田”也就可以解析。有人认为只有吸气时才能“气沉丹田”,也有人认为呼气时才能“气沉丹田”。其实无论吸气或呼气都可以做到“气沉丹田”。吸气时“气沉丹田”。由于练拳使呼吸逐渐变得自然深长,吸气的横膈膜下降得较多,就会给腹内脏器一种有益的温柔挤压按摩作用。这种挤压按摩也会使腹腔内感受器等刺激转变成生物电脉冲,经感觉神经传送到脑内感觉中枢,于是就引起有“气”冲于小腹中感觉,这就是“气沉丹田”。呼气时“气沉丹田”。由于呼气时横隔上升,肛门肌松,下腹压减少,腹腔内闭塞的毛细血管突然开放,腹内就会有一种温热的神经感觉,也就做到了“气沉丹田”

八宝门丹田功

八宝门丹田功 一换气 每日子时和寅时到柏树多,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的地方练功。先活动头、四肢、膝、踝等关节数分钟之后,面向南方,直身站立,口眼微闭,下颏微收,两足横开与肩同宽,双脚平直,脚尖稍内扣,脚掌心含空,双手自然下垂于两大腿外侧,按上法将姿势摆好之后,从头面,颈项、肩关节、胸背、腰腹、髋关节、会阴、大腿、膝关节、小腿、踝关节及双脚掌由上至下地逐次放松三遍。待全身充分放松后,即以口分别尽力呼出体内浊气,1 2 3 按顺呼吸法呼吸,鼻吸口呼。吸时舌尖轻砥上腭,小腹凸起,意念气从头顶百会穴垂直下降至丹田处,同时两手由大腿两侧向前缓慢地作弧形上提到额部两侧上方,上提时双手掌指伸直,指尖相对,掌心向后,拇指斜朝上;随后前俯张口轻轻地呼气,呼气时舌尖放平,小腹内收,同时双手在额部两侧内旋翻转双掌下按,掌心向下,掌指相对,经胸腹前向下按压至双脚尖的地面上,上身亦同时向前俯,两腿绷直,不可弯曲。意念气从丹田分作两股经双大腿前内侧注入双足心的涌泉穴;吸气然后慢慢直腰抬身,意念气从脚后外侧上升返回至丹田。两手又外旋转掌缓慢地向上作弧形上提,同时,就这样起身时以鼻吸气,俯身时以口呼气,如此反复练习30分钟左右。 正常效应:在练功后一星期至一个月之内,双手心及双脚足心会出现发热、发麻、发凉、发胀感,腹部发热并有“雷鸣”(即肠鸣音)。此外,身体还可出现大、小、轻、重、光亮、痒、跳等感觉。以上这些

感触现象如在练功后出现其中之一,我们便称之为“得气感”。 二、培元功 (一)姿势: (二)功法: (1)蓄精培元 练功时在选上述电、坐、卧三种姿势之一种,但以坐式练功效果最佳,练功时按下述方法练习: ①将要练功之前,在大脑里要有“我要练功了”的概念,然后选好练功的位置(注意要南北向),做好练功的姿势。 ②开始练功时,先在大脑里默想:我已开始练功了,不能东想西想,要专心练功。然后从头部向下依次放松全身的肌肉关节。放松时不要过于仔细地想哪一块肌肉如何放松,只要意念从上而下地想松,肌肉、关节也随着意念快速地放松就行。放松法要连续三次,每次都要从头向下放松至双足心为止。放松时姿势不要改变。 ③用鼻腔吸气和呼气。口腔闭合,神态自然,双眼轻轻地闭拢,舌尖自然地伸平,轻轻地触及上牙齿后的牙龈(俗称“牙肉”)上,不要僵硬。 ④意念集中在下丹田处3—5分钟。 ⑤把意念转到天上,想象天上日、月、星的精华是一种金黄色(或者是红的亦可)的气体充满了整个天空,自己置身于这个金黄色的空气之中。 ⑥采用顺式呼吸法(即吸气时小腹外凸,,呼气时小腹内收),自然、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武当元始派的内功修炼(图解) 内家拳功,源于道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养生,全形。在内功修炼上有二:一是养气,一是练气。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夫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区别。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何?即道家所谓“元阳”,医经(黄帝内经)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脏腑之内,故国(武)术家名之曰“中气”,此气即人先天真一之气,为全身营养活动之根源。静坐家修养之。假名“内丹”,国(武)术家锻炼之,则名“内功”。今将武当元始派秘传的内功修炼公诸于世,广结善缘。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两腿两脚并齐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但不超出脚尖。两成掌,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图1)要求:舌抵上腭,精神贯注,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身滞碍之处,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双目垂帘,留一点光亮感,眼观鼻尖,由鼻尖观心窝,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想有一黄色“呀”字。燃烧以热。 2、松静观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轻轻吸清气一息,深吸至满,同时小腹上提内收;气足后,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如咽物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紧紧压往,提闭谷道,保持不呼不吸。如有漏隙,则仍用鼻息收之。一气下来,必令全身发热,闭气当尽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强

憋。 3、实在闭不住时,仍不能一气吐出,吐快了,心气顿散,上气发虚,更不能松驰,一松弛,督脉气能突然失昏,必使头晕目眩,眼显金花,身体大虚。正确法应该紧握两拳,然后渐渐发声吐气,发“呀”音,这种音能使头部气能下潜小腹作功点,使气益中。每次闭息吐声后,需略有休息,使心脏狂跳渐缓,呼吸平和时,再行下一次闭息。 4、如上法闭上三至七遍,全身经脉大通,小腹内“呀”字黄色火焰引动腹内暖气洋洋,开始作主自己运动,此际宜放松,姿式不变,呼吸细匀而长,仍不时行轻微的咽气闭息,以打通尚有淤滞之细微脉结。练习此法,在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反应,①小腹内有跳动感。②有热胀感,愈胀愈充实。③热气滚动感。④热气鼓荡感。⑤强烈鼓荡感:开合,渐渐大起大伏,强于肺呼吸,渐渐肺呼吸停止胎息产生,全身渐发热发胀。至此,宜行“日月精华”之法。练此功期间必须禁止性生活,否则丹田气无法升华,通关透窍无能为力。同时还要做固精止漏之功,以防夜失走丹。 此功虽是入门下手法,但病弱者不宜,另有法门;心脏功能不好者,禁炼;老年者当须行“生精强精”法。 二、周天功 习本派周天功可直接通周天,无须用意引气。小周天指打通任督二脉而言,只要按要领做,气就从命门开始沿督脉上行,在小周天路线上进行循环;大周天指十二经脉的循行,依法练习,气就自然沿大周天路线运行。 1、小周天功 ①预备式:两脚开立大于肩宽的两倍,两膝弯曲,坐胯松腰,成马步蹲桩。同时两臂从体侧缓缓上举,手心向上,直臂举至头顶上方时,反掌相合,慢慢下落,合掌当胸,略停片刻(图2)。然后按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的顺序逐对分开,双手放下,垂于体侧,并

六合心意拳秘传内功

六合心意拳秘传内功 一、炼气的阶段和呼吸法 练拳术的人,首要的是炼气,其次才练筋骨肌肉和关节韧性的发达。如果只在拳术形式上追求而不结合炼气的实际,将来拳术恐怕是没有成就的,对祛病、延年益寿的效果甚微,拳技也不能达到上乘。 1.浅呼吸 六合心意拳在炼气方面,是以呼吸作用为功、以气与力合为用而进行拳术运动的。初学六合心意拳,首先用後天自然呼吸,使肺活量和肺容积增大。气壮力大,勇敢过人,这是第一阶段。 2.中等呼吸 当第一阶段有了功夫,然後再练後天返先天的腹式呼吸,使气深而藏,气量更加增大。鼻吸丹呼,鼻呼丹吸,此谓腹式逆呼吸,呼吸时必须带呼声畅气。因为逆呼吸所起的是吐故纳新作用,一旦肺气充足肺部扩大,便不能含胸、降气、气沈丹田,而肺细胞的过分膨胀,容易使肺出血,使身体反受其害。所以炼气必须得法,这是第二阶段。 3.先天呼吸 两个阶段呼吸得法,使拳术工、顺、真,再把气故意松开,放至足底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前任後督,气行滚滚。庄子云:“真人之息通於踵。”这是第三阶段的“先天呼吸”,也称“胎呼吸”,是儒道两家追求达到的“大周天”气运全身法。 二、丹田功 六合心意拳是内功拳,全凭丹田之功。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

必须在炼内功的基本上练外功即练拳术。 丹田功有七种: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开丹田、逞丹田、养丹田等。这七种丹田功,互为结合,不能严格分开。 开始站立,两足与肩平。先入静,“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静,清静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则觉明,觉明乃神(即意)气相通,万象归根,合成一气”。入静以後,进行周身运气(也叫贯气)。贯气的方法是:两眼闭上,内视祖窍(眼与心合),稍停即向上意视,至囟门与意合一,这叫心与意合。以意引气,向後往下降气,经玉枕、大椎、大杼、肺俞、气向下行,垂肩,沈肘,塌背,尾闾回收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行达涌泉,此时两手随之下搂,两膝微屈而稍下蹲。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此乃阴气下降),即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也随之而起,恢复原状。意气到两胯环跳穴时,两胯内缩,意气由此而直抵会阴穴。稍停,由前身上行,至中丹田分由两肋上行,到璇玑穴再分由两耳後高骨处上行至泥丸,下降祖窍。稍停,由祖窍至喉头,从体内直抵夹脊,再直通心窝至降宫,经中丹田至下丹田。稍停,提过尾闾(并提肛),经夹脊、玉枕至泥丸,下降至上丹田。稍停,由上丹田经口内入气管至中丹田而达下丹田,复提尾闾,经夹脊、玉枕、泥丸到上丹田。稍停,由上丹田往中丹田收,下丹田也往中丹田收,将气都集中在中丹田,只收气,不出气,这叫伏气(指的是丹田之气不是呼吸闭气)。然後静守丹田,准备进行练习丹田功。 1.竖丹田 按上法贯气,气伏丹田後,以意导气,由中丹田起至上丹田,手

六合心意拳内功

六合心意拳,乃内家拳之鼻祖,传系南宋岳飞首创.此六合心意拳内功系根据山西省戴文俊家传拳谱纂编而成。若能日积月累,则智无不备,勇无不生, 能进能退,能刚能柔,充实如太仓,浩渺似沧海。习此艺者,必温文儒 雅,肃穆端庄。六合,即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心 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意六合, 就是以心意指导行动,行动贯穿心意,心意支配六合,六合寓有心意。 功法如下, 一、练丹田: 此为六合心意拳内功之精髓,即以丹田之气发动肢体运动。练丹田分为竖丹田、搂丹田、坐丹田、闸丹田、逞丹田五步,彼此互为靖合,不可绝然分开。 练功开始,先练运气。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宽,入静,两眼轻闭,视力集中于祖窃(眼与心合)片刻,向上意视卤门,以意引气,向后猛下 降气,经玉枕、大椎下行,同时垂肩沉肘,塌背,尾闾内收,两手随之 下按,两膝微屈下蹲,气经下丹田顺两腿内侧下达涌泉。当气降到不能再降时,由涌泉顺两腿外侧上行,身体随起,意气行至两胯环跳时,两胯内缩,意气直抵会阴、稍停,由前身上行至中丹田,分两肋上行至璇玑,再经两耳至高骨处,上行至泥丸,下降至祖窍。稍停,由祖窍至喉后,从体内直抵夹脊,走心窝至绛宫,经中丹田至下丹田。稍停,提尾闾、提肛, 经夹脊、玉枕至泥丸,再下降至上 丹田。稍停,由上丹田经口内气管 至中丹田,达下丹田,复提肛;经

夹脊、玉枕、泥丸到上丹田。稍停,往中丹田回吸,将气集中于中丹田伏气(不是闭气),静守丹田,准备练丹田功。 1 .竖丹田:气伏丹田后,以意导气至上丹田,双手随之升起,五指并拢,手背向前(图1),至不能再升时,随意气由上丹田下降中丹田用抓劲下抓(图 2 ),身体也随之下蹲,如骑马势。先练单手,后练双手,反复练习,次数不限。 2.搂丹田:当意气回至中丹田时,手随之而回,同时钩手用搂劲,或从上往下搂,身随下蹲,成骑马势(图3 ),或从左右直搂,或两臂外伸转圈回搂(图4 ),或从前往回搂(图5 )均可,身皆取骑马势,交替反复多练。 3.坐丹田,心坐中丹田,身为骑马势,意气经下丹田顺两腿下涌泉,双手随之由正前或两侧向下按,身体下蹲.气至不能再降、手按到不能再下按时,意气与身、手即起,意气升至中丹田,双手抓力提起,身体还原为骑马势。一上一下以备导气带劲,反复多练。 4.闸丹田、开丹田,为内功,运气完毕,意气回收丹田,只收不放,如关水闸;再将闸伏之气,意向四肢百骸散发。这样以意运气充满全身,即会产生自发劲。 5.5.逞丹田:练上述功夫后,丹田气越足,周身气力也越大.内功发动起来,如同 生龙活虎,体力日増,体魄自健。 6.二、四把式:此为六合心意拳内功的基本姿势.凡出手如鹰抓, 迈步如鸡行,膀力如熊膀。 1.鹰抓:分上下势,上势为出手势,下势为四平势,皆用内功。 练上势,双掌齐出或单掌独上,脚踏实地,脚尖虚悬,身下坐而手上、 面微仰视,意气由中丹田上升至上丹田,似上有一“环”欲抓之势(图

强壮身心的功法

强壮身心的功法——撞背功、撞丹田 一、撞背养生法 撞背功又名铁背功、靠山劲,原是习武者藉以提高后背抗击力及内脏抗震力的一种功夫。由于该功法易学易练,且健身效果显着,故在民间流传极广。 人体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督脉上的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的交会处,而阳维脉也与督脉交会于风府、哑门,故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而为“阳脉之海”。因此,通过练功,使督脉得到一定的锻炼,可调整和振奋全身阳气。在脊柱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上有大量的俞穴,“俞”有传输的意思,俞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重要穴位,以适当的方法对这些俞穴加以刺激,可使与穴位相联系的各个器官功能正常化,并逐渐得以强化。 方法 双足与肩同宽(起式姿势),站立于墙壁之前(或者找一棵表面没有疙瘩的圆粗大树),与墙相隔约半尺,全身放松协调一致;身体后仰,用背部撞击墙壁,用力适度、不要太重,借撞击的反作用力使身体回复直立,如此反复进行。撞击时的接触部位是从上到下,要使整个背部逐渐都撞击到。撞击下背部时,上身适当前倾,使下背部略向后突出,然后进行撞击。撞击时意念贯注背部,使意气集中于腰、肩、背之间。每次撞击100次左右。

功效 撞背养生功法对某些相关的疾病能起到一定的疗效,例如:撞击时刺激肺俞,可治疗咳嗽、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鼻塞等症;刺激心俞,可治疗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症;刺激肝俞,能治肝、胃、眼病和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刺激胆俞,可治黄疸、口苦、胁痛等症;刺激胃俞,可治疗胃肠、胸胁部病症;刺激肾俞,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的疾患;刺激膀胱俞,可治小便不利、遗尿、泄泻、腰脊强痛等症。 另外,中医学理论还告诉我们:“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现代生活中,大约有80%以上的人都患有某种程度的腰背痛,通过撞背,可产生一定的振动源,使肌肉、神经、脏器等组织受到超低频振动,故能促使紧张的肌肉、神经等放松,并能使瘀滞的气血得以流通,如此,则症状自然得以缓解。 一般腰背痛,只要背靠墙撞击,自练7-10天,其症状明显减轻,2-3周即可痊愈。此功具有壮腰肾、活经络、行气血、平阴阳的功效。 由此可见,撞背功虽然简单,但却是合乎科学道理的。撞背功的习练者,只要坚持认真练功,方法正确,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蹲丹田功—形意拳练习法门

蹲丹田功怎么蹲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艺术网 蹲丹田就是蹲着修炼丹田之功夫。第一步是蹲丹田,蹲丹田功怎么蹲?蹲什么、外形要求、内中追求,需要详细述之才对。 蹲丹田就是蹲着修炼丹田之功夫。第一步是蹲丹田,蹲丹田功怎么蹲?蹲什么、外形要求、内中追求,需要详细述之才对。蹲丹田功是戴家心意拳之根本和一切功法、手法、身法、步法的基础,也是该拳所独特的训炼方法及标志性的特征。首先蹲的讲究很多,先自然并步站立,全身从头到脚放松宁心静气为要。然后曲膝下蹲,膝下蹲时膝尖不能过脚尖,再讲胯要包胯,或叫微裹胯,然后尾闾微向前兜起,后腰命门处凸出,腰胯呈突出的园形,丹田就含在中间了,再下一步是包肩也叫肩下坠塌,翻肘手自然下翻垂在大腿上,胸要内含微向后吸后背自然突出呈圆形状,最后头部自然放松,下巴微向前伸一点使颈椎骨节节放松就行。姿势摆对后再调正呼吸。这个桩体现了鸡腿、龙身、熊腰、鹰膀、猴背、虎豹头这六势之含义都在这一势的身法中也。蹲丹田桩按要求摆正后就要调正呼吸为要了,为鼻吸鼻呼纯任自然,为顺式呼吸。心定神宁,神宁觉相,觉相觉明,息息入丹,观窍听息为要。好似老母鸡抱蛋一样,轻松宁静为要。如觉困,憋,胀,不稳心乱时可缓缓起立站直呼气为要,如稍修正后再如前下蹲规矩要求如前。这和其他桩功要求一样,要先熬肢体关,再熬心理关,要用笨办法办事,傻又傻的心态去站桩才行。拳谱曰:将灵心守定宝座,念兹在兹,用去不分,以凝其神。再由此境入两仪境,两仪者即阴阳也。呼为阳吸为阴,宜将长呼吸短呼吸都气贯丹田,贯气之法由鼻吸气入腹用意送之丹田,呼时亦是将气送出鼻外。其最注意者呼吸之时,用气而不用力,久之,由勉强成自然矣。其气之出入不缓不急,勿忘而绵绵若存,用之不尽,达运气之上乘矣。一束一吸阴面气下落,一展一呼阳气上升。这是对练通人讲的,或者小孩练而啥也不需讲的人行,对于半路改学蹲丹田的人那必须从基础底子上来。上面那些没必要讲了。对于十八以下人练戴家桩,本身年青人骨软筋柔按规矩几月就能做到位了,可练过到的拳而且岁数起过二十几岁的习武人或再大些年令的人学,骨硬筋僵难一下适应做到位,所以教蹲桩时就要有区别的教,循序渐进的改慢慢合规矩才能入门,不能教人一慨而论,分类对待才行。 蹲丹田不要强求意守.只要按要领蹲着即可,要蹲够时间.蹲着蹲着东西就 进去了.最重要的是松开.松开了浑身才能通了.内里的东西才能出来.要常蹲, 有时间就蹲.越养越足.真正下三四年功夫,可以负责任的讲,接手之间人出去没有问题.确实是法简效宏.但你要能耐着性子蹲.

通中脉 通任督能量--上、中、下丹田修炼介绍

通中脉通任督能量--上、中、下丹田修炼介绍上、中、下丹田修炼介绍 上丹田功的炼法可以勉强分为两种,即有为法和无为法。“有为”的炼法就是上面所说的“用两耳轻轻返听整个头部、同时也兼顾整个身体”,使意识自然的分布到全身各处;“无为”的炼法是专心念“阿弥陀佛”或其他咒语等,也可以专心思考自己所要想的问题、或自然观察周围环境的声响等变化。“有为”和“无为”两种方法在同一练功时间内可以交替使用,间或也可以“温养”中、下丹田。总之随心所欲、自自在在、无拘无束。《人体场漫谈》一文中也有这方面的论述,可以参考。收功时可以轻轻意守下丹田,也可以意守两脚脚趾或脚底“涌泉穴”,或者心里默念几遍“我要收功了”。如果主要是以“无为”的方法练功,那么,不用修功也行。因为炼功状态以变成常态了,整天都在“不炼而炼”了。 修真证道下丹田功的修炼,古人称为“炼精化气”。“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有的能量,后天之精是指交感之精。二者性质不同,但关系密切——排泄后天之精的同时,会消耗一定的先天之精。所以自古到今的修炼者,都提倡节欲。“节欲”并不是断欲,对于一般人来说,精满就会自溢。所以只要有所节制、量力而行就可以了。虽然会消耗一定的先天之精,但不必担心,是会自动恢复的。在此也要请练功者相信,如果炼功得法,身体状况会比从前更好的。所以只要适当节欲就行了。功夫高深者是“马阴藏相”、“交而不漏”,那又是令一种局面。 有些练功者说,炼下丹田功炼到丹田有明显的气感时,性欲会非常旺盛。这是气足的现象。继续炼下去,可能会很快通督脉(即小周天)。但千万不要纵欲或过度**,偶然遗精是不大关系的。如果炼下丹田功觉的性欲实在太强、难以忍受,可改炼站桩功或行功、动功,性欲就可能没有那么强。不过只要督脉通了,性欲是很好

丹田功之二(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

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武立波 很多气功爱好者,习练气功半年到一年时间,却没有练出丹田气来。怎样才能快速练出丹田气来,并能迅速结成金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练功方法和心得体会,总结出几种方法供同道们参考。 1.上吸下呼法 端坐或盘坐均可,以自然舒适为度。眼帘微垂,舌尖轻抵在上齿龈处,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下丹田处,自然呼吸。在吸气时,意想宇宙上空真气被吸到头顶(百会穴处),呼气时,意想真气从百会经印堂穴流到中丹田处(膻中穴区域)。呼吸一定要匀、缓、自然,意念一定不要过重。每天早、午、晚练习三次,每次20~30分钟,大约3~10天即会感到每一呼吸时,即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此法习练1~5天时,可产生中丹田紧张感,属正常现象。 当每一呼气即感到热流注入中丹田时,则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慢慢地热流自然向下丹田处推进。经过5~15天习练,即可达到每次呼吸时,都会感到一股热流注入下丹田。此时脾、胃、肠、膀胱、肾等疾病都会好转或痊愈。 当感到每一呼吸时有股有流注入下丹田时,此时再练时,呼气要轻轻地止于下丹田,呼气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再过5~10天,即感到丹田气足,明显有一气团存在,此即气丹产生,再继续习练,经络及大、小周天将逐步打通。 2.金丹直灌法 端坐或盘坐,姿势皆同上。自然呼吸。在吸气时意想宇宙上空黄色真气聚成一乒乓球大小的金丹,呼气时意念金丹穿过头顶百会穴慢慢地沿着中脉降下丹田。如此吸气聚金丹,呼气降金丹,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大约经过30~40天的习练,即可感到金丹(气团)的存在。 3. 旋转金丹法 站、坐、卧均可,余皆同上。自然呼吸。意想下丹田处又金黄色的一个鸭蛋大小的金丹。双手交叠轻放在下丹田处,然后均匀、缓慢地逆时针旋转120~360圈,然后再顺时针旋转 120~360圈。每转一圈大约5秒钟,每天2~3次,大约20~40天即可感到小腹又热胀,气丹转动感。 4. 呼吸封丹法 姿势同上,呼吸自然。先观想下丹田处有一鸭蛋大小的金黄色气丹3分钟。吸气时意想鸭蛋大小的气丹胀到足球大,呼气时意想气丹恢复到鸭蛋大小。每天习练2-3次,每次30~40 分钟,大约20~40天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丹存在。 5. 自然归回法 此法适合练功有一定的根底的人,即全身经络或大小周天都畅通无阻的人。坐、卧、站均可,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似守非守下丹田有一鸭蛋大小的金丹。吸气时观想宇宙间真气通过全

武术气功

武术气功 内家拳功,源于道家,道家主张清净,无为,养生,全形。在内功修炼上有二:一是养气,一是练气。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夫气,以心为体,心以气为用。练气与养气,虽同出一气之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区别。气者,即中气也,中气者何?即道家所谓“元阳”,医经(黄帝内经)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脏腑之内,故国(武)术家名之曰“中气”,此气即人先天真一之气,为全身营养活动之根源。静坐家修养之。假名“内丹”,国(武)术家锻炼之,则名“内功”。今将武当元始派秘传的内功修炼公诸于世,广结善缘。 一、丹田功 本派丹田功之法称“点火炼丹炉”(武火急烹与文火温养),采用的功架叫“立鼎封炉桩”(丹炉桩与金鼎桩)。此仅将“丹炉桩”与“武火急烹”介绍如下: 丹炉桩 因其形似炼丹炉,故名。两腿两脚并齐站立,双膝弯曲下蹲,但不超 出脚尖。两成掌,相叠贴盖于小腹丹田处。(图1)要求:舌抵上腭, 精神贯注,气沉丹田。 武火急烹 本法具有神速功效,能在较短时间内激发丹田神火(真元),打通全 身滞碍之处,丹田有热气鼓荡之感。 1、按上述姿式站好,双目垂帘,留一点光亮感,眼观鼻尖,由鼻尖观心窝,由心窝观脐下小腹丹田内,想有一黄色“呀”字。燃烧以热。 2、松静观想,待呼吸平和,乃用鼻轻轻吸清气一息,深吸至满,同时小腹上提内收;气足后,猛从喉部咽下一口气,如咽物将气送往小腹丹田内,紧紧压往,提闭谷道,保持不呼不吸。如有漏隙,则仍用鼻息收之。一气下来,必令全身发热,闭气当尽全力,但不可故意用力强憋。 3、实在闭不住时,仍不能一气吐出,吐快了,心气顿散,上气发虚,更不能松驰,一松弛,督脉气能突然失昏,必使头晕目眩,眼显金花,身体大虚。正确法应该紧握两拳,然后渐渐发声吐气,发“呀”音,这种音能使头部气能下潜小腹作功点,使气益中。每次闭息吐声后,需略有休息,使心脏狂跳渐缓,呼吸平和时,再行下一次闭息。

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

"少林内劲一指禅"功法,是我国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练功术。它历经数百年十几个朝代的提炼、充实,成为武林界推祟的上乘功法。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动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禅林静功,而是一种包括动功、静功、"竞技"、"技击"等功法的独特门户。"内劲一指掸"功法繁多,训练方法也奇特。训练中虽不强调入静和意守,但对姿势的正确性,动作的先后次序,要求特别严格。它能疏通经络,调理人体的气血,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从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气、神、力合一的作用。坚持练此功法,功底随时间而深厚,不仅可以"外气内收",积蓄"内劲",而且可以"内气外放",为患者导引治病。 "内劲一指禅"的"内劲",是人体活动的能量,是蕴藏在人体内的潜力,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禅",是梵语,即安定、止息杂虑的意思。"—指",是指在练功过程中,必须再加上一个特殊的、关键性的训练方法,即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有系统、有规律的扳动和按动的锻炼。 十指和十趾,分别为人体十二正经的起点或末端,手指的扳动和脚趾的按动,不仅可以积蓄"内劲",调节释放"内劲",而且还简便易学,可以缩短练功时间,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热身法 "热身法"是本功法练功时的一套准备动作。是从"心意六合拳"的精碎中总结出了摇、摩、转、压、提、拉、搓、曲、磨丹田等一套动作,并把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使之既可作为练习本功法之前的准备动作,又可成为一套独立的体育医疗方法,名为"热身法"或"丹田功"。 "热身法"在动作形状上模仿"心意六合"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动作,在步法上有虚、蹬、前、后、鸡、熊步等基本步型。锻炼时要求动作协调,配合呼吸,做到既不松软飘浮,又不僵硬呆板,而是灵活自然,轻松自如,两眼平视,炯炯有神,周身充满力量。下步有力、敦实,象棵苍松,显示出很沉稳的气度。 本功法呼吸和动作xx的基本原则是: "开吸合呼,升吸降呼"。 第一节摇膀子-摇xx

初学者如何练习内功和怎样尽快练出丹田内气精编版

初学者如何练习内功和怎样尽快练出丹田内气 气功的“气”到底是什么?初学者如何练习内功和怎样尽快练出丹田内气?练功有什么诀窍? 气功的“气”是指通过锻炼获得的,可随人的意识在人体内运行的一种能量流。只能从长期艰苦的锻炼中获得,不能单纯靠什么诀窍,更没有什么符咒。这是一种无形无象,具有能量,载有信息的物质流动的东西,武术中称之为‘内气’。‘内气’可循经络交流运行全身,内及脏腑,外达肢节,温养肌肉脏腑,润泽筋骨皮毛,能调和发挥人体的潜力。练气这种功夫,古时叫“吐纳术”,今人则称之谓“气功”。 丹田是气的生发之源,人体真气由此而生,是滋养全身各部器官的重要部位。对丹田的作用,前人曾精辟地指出“阴阳阖辟存乎此,呼吸出入系乎此,无火能令百体皆温,无水能令五脏皆润,此中一线不绝,则生气一线不亡”。可见,练好丹田功是极其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环。丹田分为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在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中丹田在两乳之间的膻中穴,脐下一寸三分处则为下丹田。通常我们所讲的丹田,仅指下丹田一处。 为了使广大武术爱好者能够尽快掌握内气的基本练法以及体会到气功的“气”,增加练功兴趣和信心,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兹将八宝门的“培元功”献给武术爱好者。本功法是练习八宝内功的基本功法之一种,具有简单易学,得气迅速,功效好,比较安全的特点。 一、功法 1、取站、坐、卧三种姿势之一练功均可,一般以坐式练习功效最佳。练功时,口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要以会阴(即阴部与肛门之间)成一垂直线;全身的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意念轻微地集中在头顶百会穴和丹田穴;呼吸柔和自然。 2、按上式意守丹田3-5分钟后,用顺呼吸法(即吸气时下腹部稍凸起,呼气是下腹部凹陷)进行缓慢、柔和、自然的呼吸。鼻呼鼻吸,先呼后吸。吸气时想象天上日、月、星辰随着自己的吸气动作从头顶正中处垂直下行经膻中穴过鸠尾穴至丹田处,并慢慢充润整个下腹部。吸气的同时,柔和地提睾丸、收缩肛门;呼气时松肛、松睾丸,不要作任何想象和意守。如此一呼一吸,反复练习。 3、每次练功半小时至一小时后,即可收功。收功时,两手重叠,右手搭在左手背上,以左手心劳宫穴按压在肚脐上。先按顺时针方面从内向外绕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绕18圈。然后再以双手搓热后擦脸几下,缓行数步,放松全身肌肉,练功乃毕。 二、药物辅助法 熟地、当归、黄芪、黑小豆、木瓜、杞子、五加皮、巴戟、地骨皮、菟丝子、女贞子、牛膝、玉竹各30克,杜仲、黄柏、车前子、苁蓉、白茯苓、骨碎补各24克,鹿茸20克(无则用红参代替),甘草、韭子、锁阳、小茴香各15克。 上药一剂、装入瓶内,用米酒浸泡淹没药面约一横指许,密封保存一个月后可用。每日服二次,每次服三钱。 此方专供已婚者内服练功,以补元气,未婚者服之,效果更佳。 三、练功要领 全身舒松、形静如眠,呼吸柔和自然,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神态从容自若,消除一切杂念。 四、注意事项 1、练功时间为子时(即当日二十三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和寅时(即凌里三点至五点) 2、选择柏树多,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练功。 3、除了久忍的大小便需要解除外,一般练功前不能解大小便。 4、过饥过饱均不可练功。 5、练功时要放松腰带。 6、不要为了追求“气”而加深呼吸。 7、必须坚持每日练习,切忌一曝十寒,如辍功一日,则退功十日。 8、练功一百天之内,严禁性生活。

胡耀贞的六合心意内功

胡耀贞的六合心意内功 ?时间:2010-01-09 16:49 ?来源:中国武术网 ?作者:中国武术网 ?点击: 896次 六合心意内功主要是丹田功与四把。一般在练静动气功恢复健康后,或健康的人练好站桩中的三体式之后,再锻炼丹田功与四把。此功相传由明末清初姬隆风所创,于1959年胡耀贞进行整 六合心意内功主要是丹田功与四把。一般在练“静动气功”恢复健康后,或健康的人练好站桩中的三体式之后,再锻炼丹田功与四把。此功相传由明末清初姬隆风所创,于1959年胡耀贞进行整理。六合心意内功,又名守洞尘技。心意是指脑与意念,六合即指内三合与外气合二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口有意即有气,有气即有力。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概括地说,就是上与下合,左与右合,前与后合。六合心意, 互为联系,结为一起,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贯串心意。 三体式姿式身体正立,双足并拢,右足尖向外45度角,左足向前迈步约2尺左右着地。身体向下坐,使双腿屈曲,要求左膝骸骨与左足跟,右膝与右肩,一百会与会阴穴呈三条直线口双肩下沉,两前臂上伸,两肘下垂夹肋之两侧,左手食指尖与肩平,其余四指屈曲呈弧形。左手食指尖、左足尖、鼻尖三点呈一平面与背部垂直,亦即使眼观鼻,鼻对脐。左手指尖在身体之前正中向上与肩平。当左臂定势之后,右手缓缓下按至小腹前,手心斜向下,拇指尖正对肚脐。亦可变换为右足右手向前,左足在后。 三体式站桩练法先练开合劲,次练伸缩劲,再练收放劲。 (l)开合劲::站好只体式,放松,人静,气沉丹田,自感丹田吸指肚脐内有气感,意视脐内之气向命门,稍定,以候丹田之气到达命门,在命门与两肾的中间有两个窍位,用意念将命门之气向外开放至两窍,然后两窍之气向命门会合。这样一开一合多次,约5~10分钟,然后缓缓散步。 (2)伸缩劲::站好三体式,放松,人静,气沉丹田,意念手足之气往回收缩至中丹田(肚脐内),中丹田之气向外呼出,这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运伸至手

丹田混元气功

丹田混元气功 “混元气里有神奇,万两黄金买不去。练功先练丹田功,太祖功夫它第一”。丹田混元气功,是太祖门第一功,所有功夫皆以此为基础,此功不成,余也难成。其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以求丹田内气,兼得腰力内劲。 “先天元气生丹田,师传秘法来修炼。调动先天真元气,再加后天成混元”。元气是人生来就有的,故称“先天元气”。它来源于父母,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是人体生命的原始动力。元气和人呼吸之气(后天气)关系甚密。 “太祖气功有秘传,练门选在下丹田。太祖丹田是一片,不是穴位不是点。上至脐位下至阴,丹田位在两中间”。太祖气功首从丹田练起,因为丹田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此处有命门穴、气海穴、会阴穴等人体大穴,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聚汇,有肾、肾上腺、生殖系统、肝、肠、膀胱等重要器官,有大量的植物神经和神经节,能生气、存气,故把丹田作为气功练门。 “练成后天气混元,丹田好似火药弹。不怕生来力量小,瘦子也能倒嵩山”。混元气是指在人体元气的基础上,通过练功获得的一种内气,首先产生于丹田,故称“丹田混元气”,丹田混元气,随意念受人精神影响,可以运行于体内,是一种集中的内在动能,具有强大的能量,一旦练成,运到手节,通过手节,可以产生惊人劲力。 1.站丹田(朝佛势)。此势是丹田混元气行功练最常用的姿势。 正身直立,面向前方,两腿并齐伸直,脚尖自然外分。双臂弯曲,双手合十,掌心相对,掌指向上,高与鼻齐。两眼睁开,向前平视。双唇闭住,牙齿相合,舌抵上腭,全身肌肉放松,然后排除杂念,专心练气(图1)。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呼吸法,叫“顺呼吸”。吸气时,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自然回收。丹田混元气所有行功,皆用此法。 “练气行功三要领,讲给门人仔细听。一要肌肉来放松,周身紧张气难通。二要思想来入静,精神混乱气乱行。三要呼吸深而匀,出入匆忙气不停。三要缺一也不可,百练混元气自成”。练功不几日,丹田之处会产生一种温热感,似有微动,似有物生,此乃丹田混元气初萌之状。但不可执著,不可强求,似有似无,随其自然。如此秘法,正确习之,一般百日后,丹田混元气萌生、凝聚渐渐充盈。久而久之,鼻只一吸,心念一到丹田,混元气即至,此功大成。 2.蹲丹田(马步势)。双腿成马步桩,膝节弯曲,头正脊直,睁眼平视。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全身放松,不可蛮拙紧张。排除杂念,聚精会神,意守丹田。闭唇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图2)。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此势是“站丹田”之进势,功量加大了。但要循序渐进,初习时,膝节稍屈即可,功深后再加大幅度。 3.坐丹田(端坐势)。上身正直,双目平视,端坐椅上,全身放松。双掌合十,掌指向上,高与鼻齐。思想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 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象。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4.卧丹田(仰卧势)。仰卧床上,身体正直,全身放松。双眼闭上,也可睁开。双掌合十,也可放于其它处。精神集中,排除杂念,意守丹田,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用鼻呼吸练气。练气之法,由呼吸入手。吸气时,心念守住丹田,意感有气,缓缓进入并慢慢充润整个丹田。呼气时,心念仍存丹田,而不作想像。呼吸用鼻,深长、匀细。

一位民间高人修炼体会(下)

一位民间高人修炼体会(下) (十一)练下丹田功和中丹田功的阶段,身上的气感反应比较明显。因为是处在经络的开通阶段,气的运行是有始有终的,比较容易被练功者觉察。练中丹田功一段时间后,尤其是转入练上丹田功的阶段,全身的经络基本畅通了,体内的气量也增加了许多。气在经络里运行,从原来的意气相随、如珠滚管,变成了自来水管里的水那样充满整个经络系统,源源不断地在全身各处同时运行。这个层次的练功者,经常可以感觉到从腰部到脸经常是温暖的,手脚的电麻感很明显。尤其是双手,经常有充胀感,觉得很有力气。全身各处都有内气运行的感觉,但很柔和、很舒服。请牢牢记住,修炼的过程就是身体在不断地集聚能量的过程。佛菩萨画像头上的光环和神仙画像身边的祥云,应该是他们的人体场的生动描绘。下丹田功是属于命功,主要是调动练功者身体内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使之汇聚于身体某个特定的位置(如下丹田),成为内气。进而疏通经络,形成周天运转。这个阶段主要是集聚体内的能量,对于体外能量的吸附和各种场的融通,能力很差。在意识方面主要是锻炼精神的稳定和集中,也即是对小范围的觉知。中丹田功阶段的修炼,是开始转入“性命双修”,内气自然运行、强弱自然变化。这个阶段,主要是净化心灵、使精神更加稳定,从而产生对身体

大面积的感知。这有什么作用呢?是使自身的心理场和生理场开始良好地叠加,能够比较好地吸附周围环境中游离态的能量(即所谓“天地灵气、日月精华”等)和融通身边的各种场,使功力得到较快地提高。上丹田功阶段的修炼,虽然也是“性命双修”,但主要是以“性”功为主了。“性”功是修什么呢?是修心,就是净化自己的心灵。这有什么作用呢?心灵越净化,精神越稳定;精神越稳定,心理场和生理场的叠加程度就越好;心理场和生理场的叠加程度越好,对周围环境中游离态的能量的吸附和融通身边的各种场的能力就越好,功夫提高就越快。进入上丹田功阶段的修炼,行住坐卧都可以,随时随地只要心情平静,就有练功的感觉。只要是无须意守和不用引气的功法,都可以同练,再也不用讲什么门派了。内气的流畅、气场的增强、心理的平衡、身体的舒适,是功夫提高的标准。这个阶段,修炼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消除心理上的各种干扰。在这方面上,古人有一句话很值得大家借鉴,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大概是说,不要跟人家闹 矛盾、常生欢喜心吧!如果修心修得好,功夫的上涨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记得当年我在修这个层次的功夫时,每天经常感觉到空中有强大的气场笼罩着我。气场的直径大约有十米,是白蒙雾状的。有压力感,觉得周围的空气好像是凝固起来似的。全身气血非常流畅,头顶有些晕重感。真是“不练自练”、“日进千里”啊!前面曾经提到过“巧练”,其

浅谈站桩功的修炼(陈代明)

从推之易动——到推之不动 浅谈心意六合拳站桩功的修炼 作者陈代明 心意六合拳站桩功是心意六合拳中极其重要的核心功法之一,心 意拳站桩功和心意拳丹田功共同组成了心意拳内功,站桩功与丹田功在心意六合拳中相互独立又不可分割,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要系统、专业、规范地学习、掌握心意六合拳这门古老而优秀的传统内家拳术,做到拳功一体,必须先行站桩、再练丹田,后习拳术(古称盘架子)。 站桩是学好传统拳术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古人云:只有内壮才能 外强。站桩水平的高低,功力的深浅,将直接决定一个习练者在拳术上的发展潜力。 然而时下笔者看到一些现象,就是在一些地方的武术传承中有些 本末倒置,往往是先行教拳后习站桩,或者是只练拳术不练站桩,从而导致习练者长期练拳,基本功却不过硬,脚下漂浮、立身无根,碰之即歪,推之即倒。 我们古人在拳术的传承上早就有“入门三年桩”的训示,即一个 习拳者在入门前,必须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站桩训练才可习拳。然而长期以来,很多武术爱好者包括一些专业的武术运动员基本不练站桩,导致最终难有大的发展。如此一来,不但丢失了传统拳术之根本,而且造成传统武术在承传上的偏离和缺失,这是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在传统拳术的传承上出现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由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只有正本清源,正确传承武术的功夫精髓,才能更好地继承好,

发扬好,保护好武术这门优秀的文化遗产。 笔者是一名武术爱好者,业余从事武术教学多年。过去在学习传统武术上走过同样的弯路,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弯路的造成就是在武术的传授上出现了偏离。那时候的一些武术老师(师傅)基本不强调站桩,有的师傅也不懂、不会站桩,因而只能给学生和徒弟传授一些套路和招式。以致后来像我们这样的学生一旦与有实力的同道朋友试劲或试手时,才感觉很不对头,几乎全无招架之力。其感觉有二:一是所学的招式在对方身上使不出来;二是搭手较劲时感到脚下漂浮,站立不稳,经不住对方的攻势。 没想到,如今的很多习武者任然还在继续走笔者过去同样的弯路。当然,在和平年代,如果只是通过习武用于健身,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武术作为我国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必须规范、系统、专业地继承才能真正体现武术的价值。为此,笔者提醒时下的一些武术习练者,如若要在武术上有所发展和有所成就,也需要从新寻找你的师承途径,更需要修正你习武的方式和方法。 在这里,笔者愿意和广大武术爱好者共同探讨,并将自己真实的习武经历和切身体会告诉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首先让大家知道,笔者是怎样走过“只练拳,不站桩”的这样的弯路而导致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的。此后,笔者又是怎样在武术上回头补课,从新练起,经历了“从推之易动到推之不动”的站桩过程。 笔者自小随家兄习武,此间虽多有间断,但对武术的偏爱和热情一直没有淡化。在没有经过站桩训练之前,笔者熟悉的武术套路多达

丹田功汇2

丹田功汇3 丹田开合桩(转) 发表于2010年03月14日丹田总论: 传统丹田的概念,是源于道家的内丹学术。道家的内修丹鼎之学,虽是一个独立完备的内修体系,可其术语,理论却多化移自外丹体系。将外丹烧炼的术语化移到人体内修之中,那么人体修炼中一些关键的窍穴,也就成了安炉立鼎,烧炼金丹的所在,也就有了丹田的概念。在道家功夫中,丹田并不仅有一处,而是有上、中、下、前、后等多处丹田。因师承、法脉与功法侧重的不同,丹田的位置也多有不同。比较一致的认识,以上丹田印堂,中丹田膻中,下丹田小腹脐下等为主,而这几个位置,也正是武术修炼的几个关键之处。正如武术谚语所云:“炼就丹田混元力,走遍天下无人敌”! 现代武术对丹田的认识,因为近代的很多武术大师基于现代科学与自身之实践体会,对传统武术之内气一说提出否定,所以连带许多人对丹田等一些理论也提出质疑。但我个人以为,即便不提内气,丹田的位置也致关重要,以下丹田为例,一般内丹功与气功认为下丹田是人小腹脐下三分处,而这一部位,是处于人命门与两胯骨之间,是上下身连接之处,在人体运动中有极重要的意义。从物理力学与人体运动的角度来说,在人体运动中,如人体重心的运动发方与身体轴心发生偏斜时,人的一切运动无效。普通人的运动,重心虚浮于胸部,在运动中稍有外力作用,就会失去重心,处于失衡状态与瘫痪无异,在搏击中更容易为敌所制。而内家拳的功夫,则要求人气沉丹田,以我的理解就是使人的重心下沉于下丹田,所谓之丹田混元气(力),也即是以下丹田为核心,六面对争,八面支撑的内家整体劲力,(老拳谱有称之为“八方十二面混元爆炸力”)。可以说“丹田”的锻炼对于内家拳的功夫极为重要,炼之得法,可以速成内家整劲,拨人重心,伤人毁物都易如反掌。 丹田开合桩功的三个要素: 这是传授的丹田开合桩功,是宗法于武当内家功夫,详细的渊流已难以考证。凡认真修可者,皆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激发出丹田内气感,辅之以其他一些功法修炼,开砖断石毫不费力,小腹可抵抗外来重力,功效十分惊人! 本功之中所蕴涵的武学与内功之精要甚多,须特别说明的有三点: 1、丹田呼吸法: 内功修炼有三大要素,即调身、调息、调心。其中的调息,就是指对呼吸的调整,武术谚语云:“能柔软,所以能灵活,能呼吸然后能刚硬”。也就是说,武术发力与抗击打的秘密主要在于呼吸。而呼吸又分多种,如传统武术中的“吞、吐、浮、沉”,此外,各家呼吸之法皆称之为“内要”,从来不落于低藉,更不轻传于门外,可见其珍贵。 丹田呼吸之法,一直是武术界秘中之秘,能得之者无不珍同拱璧,反而是近些年,其法被一些不能实修诚证者得之,才开始落于低笔,换几文小钱,可因为这些人不明其妙处,虽公开其秘法,却说不清道不明,难以引起公众的重视,也算万幸,此为题外闲话。丹田呼吸的妙处,是可以迅速激发丹田内气,且以丹田呼吸之微动,带动脊柱,形成肩胯开合。 那么,如何进行丹田之呼吸呢?方法极简单,吸气时小腹自然凸起,呼气时则意念肚脐与小腹内收,并后贴于命门即可! 2、肩胯开合: 肩与胯,在内家拳中是人身体的根节,形意拳有“六合”之说,其中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能达外三合者,已经可以打前透后,轻易的致人于死命啦,这里肩与胯又是关键的关键。 在本功法中,肩(肩胛骨)要求是以向上、向前、向下、向后的顺序形成前纵立圆的运动,且吸气时为向下向后,呼气时则向上、向前运动,大家切不可忽视“肩不活,力不透”。 胯部是难以主动运动的,但在呼吸中也有开合,大家略为注意一下,以体会为主,不要追求大辐度动作。 3、双手开合: 严格的说,双手开合这一步,还包括了双脚的开合。但与肩胯开合一样,下盘的开合为隐,上盘开合为显。也就是说,在丹田吸气外凸时,人的双掌心的劳宫穴要有内吸之意,双脚心的涌泉也同样如此,此时人的五指(趾)皆要有内扣,扒之意;在丹田呼气后贴时,则人的劳宫、涌泉要有外吐之劲意。 从传统气功的说法来讲,双手(足)开合可以迅速打开劳宫,练出开砖断石,以及击表伤内的小天星掌力,而我个人体会,这一要决是人修炼由外用内,开发人体潜能,功臻上乘的关键。

丹田功之三

丹田功之三(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黄剑斌)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功不仅指武术基本功,更指代表实力的功力。练就超人的功力是一个练武者终生的追求。功有内功、外功、轻功等,其中内功更重要。功谚云:“练就丹田混元气,打遍天下无人敌”。少林《易筋经》(内壮篇)也说:内壮侧重于练“道”,外壮侧重于练“勇”,内壮可以步入超凡入圣之高深境界,外壮则难脱俗套。内壮与外壮相比较,内壮更令人羡慕。事实也证明,要练成金刚之躯,非走内功这条路子不可,而且,内功也是练成轻功的基石,没有深厚的内功,轻功便无从谈起。练习内功之法,各家各派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以练气、养气为主,只是方法不同,功效也就快慢不同。现将本人所习的南少林铁布衫功的内功修炼方法介绍给大家。该法简单易学,二十天左右丹田即会有得气感,两至三个月左右丹田内气即能聚集成团,可收可发,随意自如,实为少林之真传,功家必修之功也。望好者自珍之。 (一)内养功 练者先备一个一寸厚的坐垫放好,然后宽衣解带,正身盘膝而坐,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鼻脐相对,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势端正,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微微提肛。呼气松肛,似守非守丹田,进气要缓慢,绵绵长长,功中一切顺其自然。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放松入静,无忧无虑,使内气随着人的意识引导而贯通到全身各个部位。初练时每次练半小时,后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每日练2次。 收功:一掌贴于丹田,另一掌覆于其上(男右掌在内,左掌在外,女反之)。以肚脐为中心,两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三圈放大一次,渐放渐大,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两侧至腰侧为限,共36圈。然后每三圈缩小一次,渐缩渐小,沿逆时针方向运行,最后收在丹田处,意念全身之气渐渐收拢在丹田成团,然后发散至全身四肢百骸。两手掌心对搓发热、擦面。鸣天鼓36通;叩齿36通;将口水咽入丹田。然后再缓缓起立步行片刻即可。 (二)炼丹功 炼丹法是为了巩固并加强丹田气感(热感)。分为四个步骤来操练,分述如下: 第一步 将丹田处的气团,想象成一个圆球,红色并发光,气团周围还弥漫着灵气。 1、以腹正面为平面,意念气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并逐渐带动弥漫着的灵气。旋转36圈或72圈或108圈,注意体会转动时的热感。然后逆时针旋转36、7 2、108圈。 2、以会阴到百会的连线为轴,水平面为平面,气团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72、108圈,再反方向旋转。 3、以左右两腰侧的连线为轴,身体侧面为平面,气团先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旋转36、72、108圈,再逆反向旋转。最后收功(同内养功)。 注意这里气团的“旋转”,并非“运行”。旋转是指气团在原位围绕一根直线轴转动(如转动地球仪),运行指气团离开原位,形成一定的运动轨迹。(以上1—3分别以身体正面、水平面及身体侧面为平面,下同)。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炼丹第一步必须在内养功有成效(即丹田热感)的基础上才能加练。二是气团的旋转必须是缓慢而均匀的,不能忽快忽慢,要耐心地体会它的旋转。由于是以意引气,故不能急燥,否则可能出偏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