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

1.Rt△ABC中,∠ACB=90°,AC=BC=6,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作匀速运动,到达点C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如图1,过点P作PD⊥AC,交AB于D,若△PBC与△PAD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

的7

9

,求t的值;

(2)点Q在射线PC上,且PQ=2AP,以线段PQ为边向上作正方形PQNM.在运动过程中,若设正方形PQNM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8,求t的值.

【答案】(1)t1=2,t2=4;(2)t 4

7

7

58.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ABC的面积,然后根据题意可得AP=t,CP=6﹣t,然后再△PBC与△PAD

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的7

9

,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

(2)根据不同时间段分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详解】

(1)∵Rt△ABC中,∠ACB=90°,AC=BC=6,∴S△ABC=1

2

×6×6=18,

∵AP=t,CP=6﹣t,

∴△PBC与△PAD的面积和=1

2t2+

1

2

×6×(6﹣t),

∵△PBC与△PAD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的7

9

∴1

2t2+

1

2

×6×(6﹣t)=18×

7

9

解之,得t1=2,t2=4;(2)∵AP=t,PQ=2AP,∴PQ=2t,

①如图1,当0≤t≤2时,S=(2t)2﹣1

2

t2=

7

2

t2=8,

解得:t1=4

7

7

,t2=﹣

4

7

7

(不合题意,舍去),

②如图2,当2≤t≤3时,S=1

2

×6×6﹣

1

2

t2﹣

1

2

(6﹣2t)2=12t﹣

2

5

t2=8,

解得:t1=4(不合题意,舍去),t2=4

5

(不合题意,舍去),

③如图3,当3≤t≤6时,S=1

2

6×6﹣

1

2

t2=8,

解得:t1=25,t2=﹣25(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t的值为4

7

7或25时,重叠面积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和矩形上的动点问题,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和分情况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元旦期间,某超市销售两种不同品牌的苹果,已知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的进价之和为18元.当销售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利润分别为4元和2元时,陈老师购买3千克甲种苹果和4千克乙种苹果共用82元.

(1)求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是每千克多少元?

(2)在(1)的情况下,超市平均每天可售出甲种苹果100千克和乙种苹果140千克,若将这两种苹果的售价各提高1元,则超市每天这两种苹果均少售出10千克,超市决定把这两种苹果的售价提高x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使超市销售这两种苹果共获利

960元,求x的值.

【答案】(1)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2)x的值为2或7.【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解:设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a元/千克, b元/千克.

由题得:()()18344282a b a b +=?

?

+++=? 解之得:10

8

a b =??

=? 答: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 (2)由题意得:()()()()410010214010960x x x x +-++-= 解之得:12x =,27x =

经检验,12x =,27x =均符合题意 答:x 的值为2或7.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中等难度,列方程是解题关键.

3.阅读下面材料: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它通常用字母d 表示,我们可以用公

式(1)

2

n n S na d -=+

?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公式中的n 表示数的个数,a 表示第一个数的值,)

例如:3+5+7+9+11+13+15+17+19+21=10×3+

10(101)

2

-×2=120. 用上面的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2+8+14+20+26+32+38+44+50+56+62+68+74+80+86+92+98+104+110+116

(2)某县决定对坡荒地进行退耕还林.从2009年起在坡荒地上植树造林,以后每年植树后坡荒地的实际面积按一定规律减少,下表为2009、2010、2011、2012四年的坡荒地面积的统计数据.问到哪一年,可以将全县所有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

【答案】(1)1180;(2)到2017年,可以将全县所有的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由公式(1)

2

n n S na d -=+

?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设再过x 年可以将全县所有的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列出方程,解方程即

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1)由题意,得

6

d=,20

n=,2

a=,

(1)

2

n n

S na d

-

=+?,

20(201)

2206

2

S

-

=?+?401140=1180

=+;

(2)解:设再过x年可以将全县所有的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根据题意,得

1200x+

(1)

2

x x-

×400=25200,

整理得:(x﹣9)(x+14)=0,

∴x=9或x=﹣14(负值舍去).

∴2009+9-1=2017;

答:到2017年,可以将全县所有的坡荒地全部种上树木.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计算等差数列的和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意,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进行解题.

4.阅读下列材料

计算:(1﹣﹣)×(+)﹣(1﹣﹣)(+),令+=t,则:

原式=(1﹣t)(t+)﹣(1﹣t﹣)t=t+﹣t2﹣+t2=

在上面的问题中,用一个字母代表式子中的某一部分,能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这种思想方法叫做“换元法”,请用“换元法”解决下列问题:

(1)计算:(1﹣﹣)×(+)﹣(1﹣﹣)×(+)

(2)因式分解:(a2﹣5a+3)(a2﹣5a+7)+4

(3)解方程:(x2+4x+1)(x2+4x+3)=3

【答案】(1);(2)(a2﹣5a+5)2;(3)x1=0,x2=﹣4,x3=x4=﹣2

【解析】

【分析】

(1)仿照材料内容,令+=t代入原式计算.

(2)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a2﹣5a=t代入原式进行因式分解,最后要记得把

t 换为a .

(3)观察式子找相同部分进行换元,令x 2+4x =t 代入原方程,即得到关于t 的一元二次方程,得到t 的两个解后要代回去求出4个x 的解. 【详解】 (1)令+

=t ,则: 原式=(1﹣t )(t +

)﹣(1﹣t ﹣

)t =t +﹣t 2﹣

﹣t +t 2+

(2)令a 2﹣5a =t ,则:

原式=(t +3)(t +7)+4=t 2+7t +3t +21+4=t 2+10t +25=(t +5)2=(a 2﹣5a +5)2 (3)令x 2+4x =t ,则原方程转化为: (t +1)(t +3)=3 t 2+4t +3=3 t (t +4)=0 ∴t 1=0,t 2=﹣4 当x 2+4x =0时, x (x +4)=0 解得:x 1=0,x 2=﹣4 当x 2+4x =﹣4时, x 2+4x +4=0 (x +2)2=0 解得:x 3=x 4=﹣2 【点睛】

本题考查用换元法进行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换元法一般可达到降次效果,从而简便运算.

5.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OA <OB )且OA 、OB 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

2x 31x 30-++=的两个根,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

且AB :AC=1:2

(1)求A 、C 两点的坐标;

(2)若点M 从C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连接AM ,设△ABM 的面积为S ,点M 的运动时间为t ,写出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点P 是y 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 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

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解(

)

2x 31x 30-++=得(x ﹣3)(x ﹣1)=0,

解得x 1=3,x 2=1。

∵OA <OB ,∴OA=1,OB=3。∴A (1,0),B (0,3)。∴AB=2。 又∵AB :AC=1:2,∴AC=4。∴C (﹣3,0)。; (2)由题意得:CM=t ,CB=23.

①当点M 在CB 边上时,S=23﹣t (0≤t<3); ②当点M 在CB 边的延长线上时,S=t ﹣3(t >3)。 (3)存在,Q 1(﹣1,0),Q 2(1,﹣2),Q 3(1,2),Q 1(1,23

3

)。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

)

2x 31x 30-

++=,求得方程的两个根,从而

得到A 、B 两点的坐标,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B 的长,根据AB :AC=1:2,可求AC 的长,从而得到C 点的坐标。

(2)分①当点M 在CB 边上时;②当点M 在CB 边的延长线上时;两种情况讨论可求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3)分AB 是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讨论可求Q 点的坐标:

6.图1是李晨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所做的问题研究:他用硬纸片做了两个三角形,分别为△ABC 和△DEF ,其中∠B=90°,∠A=45°,BC=

,∠F=90°,∠EDF=30°, EF=2.将△DEF

的斜边DE 与△ABC 的斜边AC 重合在一起,并将△DEF 沿AC 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 、E 两点始终在AC 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 与点A 重合). (1)请回答李晨的问题:若CD=10,则AD= ;

(2)如图2,李晨同学连接FC ,编制了如下问题,请你回答: ①∠FCD 的最大度数为 ; ②当FC ∥AB 时,AD= ;

③当以线段AD 、FC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 为斜边时,AD= ; ④△FCD 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2;(2)① 60°;②;③;④.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AD的长.

(2)①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据此求解即可.

②过点F作FH⊥AC于点H,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③过点F作FH⊥AC于点H,AD=x,应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把FC用x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解.

④设AD=x,把△FCD的面积s表示为x的函数,根据x的取值范围来确定s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B=90°,∠A=45°,BC=,∴AC=12.

∵CD=10,∴AD=2.

(2)①∵∠F=90°,∠EDF=30°,∴∠DEF=60°.

∵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FCD的最大度数=∠DEF="60°."

② 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

∵∠EDF=30°, EF=2,∴DF=. ∴DH=3,FH=.

∵FC∥AB,∠A=45°,∴∠FCH="45°." ∴HC=. ∴DC=DH+HC=.

∵AC=12,∴AD=.

③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设AD=x,

由②知DH=3,FH=,则HC=.

在Rt△CF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为斜边,

∴,即,解得.

④设AD=x,易知,即.

而,

当时,;当时,.

∴△FCD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1.面动平移问题;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平行的性质;4.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5.勾股定理;6.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7.求函数值.

7.如图直线y=kx+k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且AB=2

(1)求k的值;

(2)点P从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B运动,过点P作直线AB的垂线交x轴于点Q,连接OP,设△PQO的面积为S,点P运动时间为t,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P在AB的延长线上,若OQ+AB=7(BQ﹣OP),求此时直线PQ的解析式.

【答案】(1)k32)当0<t<1

2

时,S=

1

2

?OQ?P y=

1

2

(1﹣2t)?

3

2

t=﹣

3

23

当t >

12时,S =12OQ ?P y =12(2t ﹣1)?

32t =32t 2﹣3

4t .(3)直线PQ 的解析式为y =﹣

3x +53. 【解析】 【分析】

(1)求出点B 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①当0<t <12时,②当t >1

2

时,根据S =

1

2

OQ ?P y ,分别求解即可;(3)根据已知条件构建方程求出t ,推出点P ,Q 的坐标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1)对于直线y =kx +k ,令y =0,可得x =﹣1, ∴A (﹣1,0), ∴OA =1,∵AB =2, ∴OB =

223AB OA -=

∴k =3. (2)如图,

∵tan ∠BAO =

3OB

OA

= ∴∠BAO =60°, ∵PQ ⊥AB , ∴∠APQ =90°, ∴∠AQP =30°, ∴AQ =2AP =2t , 当0<t <

12时,S =12?OQ ?P y =12(1﹣2t 3323

. 当t >

12时,S =12OQ ?P y =12(2t ﹣1)?

32t =32t 2﹣3

4

t . (3)∵OQ +AB 7(BQ ﹣OP ),

∴2t ﹣1+2

∴2t +1

21t t -+∴4t 2+4t +1=7t 2﹣7t +7, ∴3t 2﹣11t +6=0, 解得t =3或2

3

(舍弃), ∴P (

12Q (5,0), 设直线PQ 的解析式为y =kx +

b ,则有1250k b k b ?+=

???+=?

解得k b ?=????=??

∴直线PQ

的解析式为33

y x =-+

. 【点睛】

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无理方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

8.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1y x =-,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1y x =-的零点. 己知函数2

22(3)y x mx m =--+(m m 为常数).

(1)当m =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

(2)证明: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1x 和2x ,且

12111

4

x x +=-,此时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分 别为A 、B(点A 在点B 左侧),点M 在直线10y x =-上,当MA+MB 最小时,求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

)当m =0

和 (2)见解析,

(3)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给出的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将m=0代入y=x 2-2mx-2(m+3),然后令y=0即可解得函数的零点;

(2)令y=0,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想证明方程有两个解,只需证明△>0即可; (3)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A 、B 两点坐标,个、作点B 关于直线y=x-10的对称点B′,连接AB′,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求得当MA+MB 最小时,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详解】

(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

(2)令y=0,得△=

∴无论m 取何值,方程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依题意有,

解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

令y=0,解得

∴A(

),B(4,0)

作点B 关于直线10y x =-的对称点B’,连结AB’, 则AB’与直线10y x =-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 点.

易求得直线10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10,0),D (0,10). 连结CB’,则∠BCD=45° ∴BC=CB’=6,∠B’CD=∠BCD=45° ∴∠BCB’=90° 即B’(106-,)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

20{106k b k b -+=+=-,解得112

k b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即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

9.如图,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x=﹣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坐标;

(2)若动点P在第二象限内的抛物线上,动点N在对称轴l上.

①当PA⊥NA,且PA=NA时,求此时点P的坐标;

②当四边形PABC的面积最大时,求四边形PABC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的坐标.

【答案】(1)y=﹣(x+1)2+4,顶点坐标为(﹣1,4);(2)①点P2﹣1,2);②P(﹣

3

2

15

4

【解析】

试题分析:(1)将B、C的坐标代入已知的抛物线的解析式,由对称轴为1

x=-即可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

(2)①首先求得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得到PD=OA,从而得到方程求得x的值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

②ΔOBCΔAPD

ABCP C

=

PDO

S S S S

++

四边形梯形

,表示出来得到二次函数,求得最值即可.

试题解析:(1)∵抛物线2

y ax bx c

=++与x轴交于点A和点B(1,0),与y轴交于点C(0,3),其对称轴l为1

x=-,∴

{3

1

2

a b c

c

b

a

++=

=

-=-

,解得:

1

{2

3

a

b

c

=-

=-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23

y x x

=--+=2

(1)4

x

-++,∴顶点坐标为(﹣1,4);

(2)令2230

y x x

=--+=,解得3

x=-或1

x=,∴点A(﹣3,0),B(1,0),作PD⊥x轴于点D,∵点P在223

y x x

=--+上,∴设点P(x,223

x x

--+),

①∵PA⊥NA,且PA=NA,∴△PAD≌△AND,∴OA=PD,即2232

y x x

=--+=,解得21(舍去)或x=21

-,∴点P(21

-,2);

②设P(x,y),则223

y x x

=--+,∵ΔOBCΔAPD

ABCP C

=

PDO

S S S S

++

四边形梯形

=

1

2

OB?OC+

1

2

AD?PD+

1

2

(PD+OC)?OD=

111

31+(3)(3)()

222

x y y x

???+++-=

333222

x y -+ =

2333(23)222x x x -+--+=239622x x --+=23375()228

x -++, ∴当x=32-时,ABCP S 四边形最大值=758,当x=32

-时,2

23y x x =--+=154,此时P

(32

-

,15

4).

考点:1.二次函数综合题;2.二次函数的最值;3.最值问题;4.压轴题.

10.如图,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EFGH 的四条边上,我们称正方形EFGH 是正方形ABCD 的外接正方形.

探究一: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面积的2倍?如图,假设存在正方形EFGH ,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 的2倍. 因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 的面积为2, 所以EF =FG =GH =HE 2EB =x ,则BF 2﹣x , ∵Rt △AEB ≌Rt △BFC ∴BF =AE 2﹣x

在Rt △AEB 中,由勾股定理,得 x 2+2﹣x )2=12 解得,x 1=x 2=

2

2

∴BE =BF ,即点B 是EF 的中点.

同理,点C ,D ,A 分别是FG ,GH ,HE 的中点.

所以,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2倍

探究二: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三: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4倍?(填“存在”或“不存在”)

探究四: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是否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n倍?(n>2)(仿照上述方法,完成探究过程)

【答案】不存在,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探究二,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即可;探究三,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探究四,根据探究一的解答过程、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解答.

【详解】

探究二: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3,

所以EF=FG=GH=HE,设EB=x,则BF x,

∵Rt△AEB≌Rt△BFC,

∴BF=AE﹣x,

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

x2+x)2=12,

整理得x2x+1=0,

b2﹣4ac=3﹣4<0,

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

探究三: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4,

所以EF=FG=GH=HE=2,设EB=x,则BF=2﹣x,

∵Rt△AEB≌Rt△BFC,

∴BF=AE=2﹣x,

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

x2+(2﹣x)2=12,

整理得2x2﹣4x+3=0,

b2﹣4ac=16﹣24<0,

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3倍,

故答案为不存在;

探究四:因为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n,

所以EF=FG=GH=HE,设EB=x,则BF﹣x,

∵Rt△AEB≌Rt△BFC,

∴BF=AE﹣x,

在Rt△AEB中,由勾股定理,得,

x2+﹣x)2=12,

整理得2x2﹣+n﹣1=0,

b2﹣4ac=8﹣4n<0,

此方程无解,

不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EFGH,它的面积是正方形ABCD面积的n倍.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等知识.读懂探究一的解答过程、正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压轴题(难) 1.Rt△ABC中,∠ACB=90°,AC=BC=6,动点P从点A出发,在线段AC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作匀速运动,到达点C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如图1,过点P作PD⊥AC,交AB于D,若△PBC与△PAD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 的7 9 ,求t的值; (2)点Q在射线PC上,且PQ=2AP,以线段PQ为边向上作正方形PQNM.在运动过程中,若设正方形PQNM与△AB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8,求t的值. 【答案】(1)t1=2,t2=4;(2)t 4 7 7 58.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ABC的面积,然后根据题意可得AP=t,CP=6﹣t,然后再△PBC与△PAD 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的7 9 ,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 (2)根据不同时间段分三种情况进行解答即可.【详解】 (1)∵Rt△ABC中,∠ACB=90°,AC=BC=6,∴S△ABC=1 2 ×6×6=18, ∵AP=t,CP=6﹣t, ∴△PBC与△PAD的面积和=1 2t2+ 1 2 ×6×(6﹣t), ∵△PBC与△PAD的面积和是△ABC的面积的7 9 , ∴1 2t2+ 1 2 ×6×(6﹣t)=18× 7 9 , 解之,得t1=2,t2=4;(2)∵AP=t,PQ=2AP,∴PQ=2t,

①如图1,当0≤t≤2时,S=(2t)2﹣1 2 t2= 7 2 t2=8, 解得:t1=4 7 7 ,t2=﹣ 4 7 7 (不合题意,舍去), ②如图2,当2≤t≤3时,S=1 2 ×6×6﹣ 1 2 t2﹣ 1 2 (6﹣2t)2=12t﹣ 2 5 t2=8, 解得:t1=4(不合题意,舍去),t2=4 5 (不合题意,舍去), ③如图3,当3≤t≤6时,S=1 2 6×6﹣ 1 2 t2=8, 解得:t1=25,t2=﹣25(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t的值为4 7 7或25时,重叠面积为8.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和矩形上的动点问题,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和分情况讨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元旦期间,某超市销售两种不同品牌的苹果,已知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的进价之和为18元.当销售1千克甲种苹果和1千克乙种苹果利润分别为4元和2元时,陈老师购买3千克甲种苹果和4千克乙种苹果共用82元. (1)求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是每千克多少元? (2)在(1)的情况下,超市平均每天可售出甲种苹果100千克和乙种苹果140千克,若将这两种苹果的售价各提高1元,则超市每天这两种苹果均少售出10千克,超市决定把这两种苹果的售价提高x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使超市销售这两种苹果共获利 960元,求x的值. 【答案】(1)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10元/千克,8元/千克;(2)x的值为2或7.【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即可求解,(2)根据题意列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1)解:设甲、乙两种苹果的进价分别为a元/千克, b元/千克.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半圆是弧 B.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 C.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D.直径是弦 2.如图所示,点 A B C D E O AB=CD BE=DE D=128 、、、、都是上的点, ,,,则B D的度数为( ) A.128° B.126° C.118° D.116° 3.如图,在圆O 中,AE 是直径,半径OC 垂直弦AB 于D ,连接BE ,若AB=27CD=1 ,,则BE 的长为( )A.5 B.6 C.7 D.8 4.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弦,30,6CD AB CDB CD ^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4p B.3p C.2p D.p 5.如图,AP 为O 的切线,P 为切点,若20,A D=°C 、D 为圆周上两点,且60PDC D=°则OBC D等于() A.55° B.65° C.70° D.75°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 为圆心,半径为4的圆与Y 轴交于点B ,点A (8,4)是圆外一点,直线AC 与圆O 相切于点C ,与X 轴交于点D ,则点C 的坐标是() A.(22,22)- B.128(,)55- C.(23,2)- D.1612(,)55 - (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7.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4cm ,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 8.边长为12cm 的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心距是cm.

9.如图,A 、B 、C 、D 是圆O 上的四个点, .AOB=58BDC=AB BC =若,则度.10.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 ABD=62C=122ADB ,,则的度数 是.11.如图,AB 为O 的直径,弦CD AB ^于点E ,已知CD=6EB=1,,则O 的半径是. 12.如图,直线1(0)2 y x a a =- +>与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以坐标原点O 为圆心,2为半径的O 与直线AB 相离,则a 的取值范围是. (第9题图)(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3.如图,已知在以点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点C 、D. (1)求证:AC=BD ; (2)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心到直线AB 的距离为6,求AC 的长. 14.如图,已知OA OB OC 、、是O 的三条半径,点C 是 AC 的中点,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求证:. MC NC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若b2-4ac<0,则方程无实数根。

初三数学旋转单元测试题

初三数学旋转综合知识点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将叶片图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是( ) 2.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B=90°,将△ABC绕顶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AB′C′,则等于() °°°° 3.如图,将△ABC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点落在位置,A 点落在位置,若,则的度数是( )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3,4),将OA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 到OA′,则点A′的坐标是( ) A.(-4,3) B.(-3,4) C.(3,-4) D.(4,-3)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6,1)向左平移4个单位到达点A2的位置,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到达点A3的位置,△A1A2A3绕点A2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则旋转后A3的坐标为( ) A.(-2,1) B.(1,1) C.(-1,1) D.(5,1) 6.如图,8×8方格纸上的两条对称轴EF、MN相交于中心点O,对△ABC分别作下列变换: ①先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4格、向上平移4格; ②先以点O为中心作中心对称图形,再以点A的对应点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90°; ③先以直线MN为轴作轴对称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再以点A的对应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其中,能将△ABC变换成△PQR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8.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到正方形,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写出两个你熟悉的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名称,它们是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的五角星绕中心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则其旋转的角度至少为 _____________. 1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三条中线的交点,△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旋转____________度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12.如图,若将△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后得到△A′B′C′,则A点 的对应点A′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0的坐标为(1,0),将点P0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 点P1,延长OP1到点P2,使OP2=2OP1,再将点P2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P3,则点P3的坐 标是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测试题(A)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1 .若O O所在平面内一点P到O O上的点的最大距离为10, A . 14 B . 6 C . 14 或6 D. 7 或3 2. 如图24—A —1 , O 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 A . 4 B . 6 C . 7 I 3. 已知点O ABC的外心,若/ A=80 A . 40 4. 如图 A . 20° B . 80 24—A — 2, B . C. 160° △ ABC内接于O 最小距离为 OM的长为 4则此圆的半径为( 3,则弦AB 的长是 D . 8 ,则/ BOC的度数为( D. 120° 若/ A=40 °,则/ OBC的度数为( O 图24—A — 4 图24—A — 3 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测量圆直径的工具, 垂直,在测直径时,把O点靠在圆周上, A . 12个单位 B . 10个单位 6. 如图 A . 80° 7. 如图 PB于点 A . 5 24—A —4, AB为O O的直径,点 B. 50° C. 40 ° 24—A —5, P 为O O 外一点, 5 .如图24—A —3, 标有刻度的尺子OA、OB在O点钉在一起, 读得刻度OE=8个单位,OF=6个单位,则圆的直径为( D . 15个单位 ,则/ A等于() 并使它们保持 ) PA 、 C、D,若PA=5,则△ PCD的周长为( B . 7 C . 8 D . 10 C . 1个单位 C 在O O 上,若/ B=60 ° D . 30° PB分别切O O于A、B, ) CD切O O于点E,分别交PA、 &若粮仓顶部是圆锥形,且这个圆锥的底面直径为 毡,则这块油毡的面积是() 4m,母线长为3m,为防雨需在粮仓顶部铺上油 A . 6m2 C . 12m22 D . 12二 m 9.如图24—A —6,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弦AB 点P,且 CD=13 , PC=4,则两圆组成的圆环的面积是( A. 16 n B . 36 n 10 .已知在△ ABC中, 10 A . 3 11.如图 C、D E、 C. 52 n AB=AC=13 , 与小圆相切于点P,大圆的弦CD经过) D. 81 n BC=10,那么△ 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12 B . 5 24—A —7,两个半径都是4cm的圆外切于点C, 一只蚂蚁由点A开始依A、B、 F、C、G A的顺序沿着圆周上的8段长度相等的路径绕行,蚂蚁在这 C. 2 径上不断爬行,直到行走2006 n cm后才停下来, A . D 点 B . E 点 C . F 点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 .如图24—A —8,在O O中,弦AB等于O 则蚂蚁停的那一个点为( .G点 O的半径,0C丄AB交O O于点C,则 8段路 )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 单元测试题

圆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O的半径为6,A为线段PO的中点,当OP=10时,点A与☉O的位置关系为( ) A.在圆上 B.在圆外 C.在圆内 D.不确定 2.已知⊙O半径为3,M为直线AB上一点,若MO=3,则直线AB与⊙O的位置关系为() A.相切 B.相交 C.相切或相离 D.相切或相交 3.若用一种正多边形瓷砖铺满地面,则这样的正多边形可以是() A.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或正六边形 B.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或正五边形 C.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或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 D.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或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 4.如图,点A、B、C是圆O上的三点,且四边形ABCO是平行四边形,OF⊥OC交圆O于点F,则∠BAF等于( ) A.12.5° B.15° C.20° D.22.5° 5.如图,A、B、C、D四个点均在⊙O上,∠AOD=70°,AO∥DC,则∠B的度数为()

A.40° B.45° C.50° D.55° 6.如图,AB为⊙O的直径,AB=6,AB⊥弦CD,垂足为G,EF切⊙O于点B,∠A=30°,连接AD、OC、BC,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EF∥CD B.△COB是等边三角形 C.CG=DG D.的长为π 7.如图,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6cm,高h为8cm,则圆锥的侧面积为() A.30πcm2 B.48πcm2 C.60πcm2 D.80πcm2

8.如图,PA、PB、AB都与⊙O相切,∠P=60°,则∠AOB等于() A.50° B.60° C.70° D.70° 9.把一张圆形纸片按如图所示方式折叠两次后展开,图中的虚线表示折痕,则弧BC的度数是() A.120° B.135° C.150° D.165° 10.⊙O的半径为5cm,弦AB//CD,且AB=8cm,CD=6c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 ) A. 1 cm B. 7cm C. 3 cm或4 cm D. 1cm 或7cm 11.如图,⊙O的圆心在定角∠α(0°<α<180°)的角平分线上运动,且⊙O与∠α的两边相切,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关于⊙O的半径r(r>0)变化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卷(全册)

第二十一章 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化简32的结果是( ) (A)25 (B)24 (C)23 (D)26 2.计算3÷6的结果是( ) (A)2 1 (B)26 (C)23 (D)2 3.计算18(-)8÷2的结果是( ) (A) 2 1 (B)2 (C)22 (D)42 4.下列各组二次根式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一组是( ) ((A)93和 (B)3 1 3和 (C)318和 (D)2412和 5.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21 =2 2 (C)22+23=25 (D)2 21()—=1-2 6. 下列二次根式中,x 的取值范围是2≥x 的是( ) A .2-x B .x+2 C .x -2 D .1x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计算64=__________. 12.计算2 )32(=_________ 8.计算2 10 =___________ 14.如2 m =4,则m=__________ 9.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6,2)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 10.计算36a ÷ 2 a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11.在a 、2a b 、1x +、21x +、3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有______个. 12. 当x = 时,二次根式1+x 取最小值,其最小值为 。 13. 化简82-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 14. 计算:2 3·= 15. 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 1(2)______a a -+-=. 16. 已知三角形底边的边长是6cm,面积是12cm 2 ,则此边的高线长 . 三、解答题(4×8=32分) 17.计算 (1)3×23 (2)2+8 (3)27×32÷6 (4)(4+3)(4-3)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九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完整版)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a 、2a b 、21x +、3-中是二次根式的个数有______个. 2.使式子4x -无意义的x 取值是 . 3.计算:①=-2)3.0( ;②=-2)2( 。 4.已知a<2,=-2)2(a 。 5. 把500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 6.计算: () 54080÷+= 。 7.计算:( )( ) 262 6-+= 。 8.当x 时,二次根式1+x 有意义。 9. 若120x x y -++-=,则_________x y -=。 10.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0cm ,40cm ,45cm ,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 11.若 b a 是二次根式,则a ,b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a ,b 均为非负数 B .a ,b 同号 C .a ≥0,b>0 D .0≥b a 12.x 为何值时, 1 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A .x>1 B .x ≥1 C .x<1 D .x ≤1 13.若3-=x ,则()2 11x +- 等于( ) A .1 B .-1 C .3 D .-3 14.下列根式中,与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6 B .8 C .12 D .18 15.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23cm ,b=36cm ,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A .82 B .72 C .92 D .2 1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164=± B.32221-= C . 246 4 ÷ = D. 1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235+= B.2+323= C.822-=0 D.5-1=2 18.计算123-的结果是( ) A. 3 B. 3 C. 33 D. 9 三、解答题:(1,2,3题每题5分,4,5题每题7分,共29分) (1)2253 1 - (2)825- (3)b a 10253? (4)3)154276485(÷+- (5)()() 32233223+- 四. (9分)要焊接如图所示的钢架,大约需要多少米钢材(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 236.25,732.13,414.12≈≈≈) 练习: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42=± B .2 142-?? =- ??? C .3 82-=- D .|2|2--= 2.如图,数轴上点P 表示的数可能是( ) A.7 B.7- C. 3.2- D.10- 3.下列根式中,不是.. 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7 B .3 C . 1 2 D .2 3- 2-1- 0 1 2 3 P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单元测试题

第7题 A B O · C 初中数学试卷 第二十四章 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等级: 一、选择题: 1、半径等于12的圆中,垂直平分半径的弦长为:( ) A .63 B 、312 C 、36 D 、318 2.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C=30°,则∠BAC =( ) A .90° B .60° C .45° D .30° 3.如图,在⊙O 中,∠ABC=50°,则∠AOC 等于( ) A .50° B .80° C .90° D .100 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C=30°,则∠BAC =( ) A .90° B .60° C .45° D .30° 5.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可以是( ) A.1∶2∶3∶4 B.1∶3∶2∶4 C.4∶2∶3∶1 D.4∶2∶1∶3 6.下列命题错误.. 的是( ) A .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 B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C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D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7. 如图,两个同心圆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5cm ,弦AB 与小圆相切于点C A B O C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3题图

则AB =( ) A .4cm B .5cm C .6cm D .8cm 8.以半径为1的圆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三边作三角形, 则:( ) A.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这个是钝角三角形 C .这个是等腰三角形 D.不能构成三角形、 9.如图P 为⊙O 外一点,PA 、PB 分别切⊙O 于A 、B , CD 切⊙O 点E ,分别交PA 、PB 于点C 、D ,若PA=5, 则△PCD 的周长为( ) A .5 B .7 C .8 D .10 10.如图,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ABC ,在水平 桌面上绕点C 接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B ′C ′的位置.若BC=15cm ,则顶点A 从开始到结束所经过的路径长为 . 二、填空题: 11.平面上一点P 到⊙O 上一点距离最长为6cm ,最短为2cm ,则⊙O 半径 12.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D 在⊙O 上,∠AOD=130°,BC ∥OD 交⊙O 于C , 则∠A= . 13.⊙O 的弦AB 长等于半径,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 14.在△ABC 中,∠A =50°,若O 为△ABC 的外心,则∠BOC= ; 若O 为△ABC 的内心,则∠BOC= . 15.已知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3,则它的半径为 ;面积为 . 三、解答题: 16.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是⊙O 的切线,OC 与⊙O 相交于点D ,连接AD 并 延长与BC 相交于点E 。 (1)取BE 的中点F ,连接DF ,请证明DF 为⊙O 的切线; 第12题 O C B D A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书教案》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a≥02=a(a≥0(a≥0). (3(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a≥0a≥0)2=a(a≥0); (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a≥0)2=a(a≥0(a≥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一二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 1..若式子23 x 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A 、x ≥2 B 、x ≠3 C 、x ≥2或x ≠3 D 、x ≥2且x ≠3 2.二次根式 2 (2)-的值等于( ) A .-2 B .±2 C .2 D .4 3.一元二次方程的2650x x +-=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为 ( ) A .2(3)14x -= B .2(3)14x += C .21 (6)2 x +=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下列计算错误.. 的是 ( ) A. 14772 ?= B.60523÷= C. 9258a a a += D.3223-= 5.若0)1(2=++-c bx x a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a=1 B .a ≠1 C .a ≠-1 D .a ≠0且b ≠0 6.24n 是整数,则正整数n 的最小值是( ) A .4; B .5; C .6; D .7 7.下列根式中属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21a + B. 1 2 C.8 D.27 8.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①3x 2+x=20, ②2x 2-3xy+4=0, ③41 2=- x x , ④ x 2=4-, ⑤ 0432=--x x A .①②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④⑤ 9.下列方程中,有两个不等实数根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A .238x x =- B .2510x x +=- C .271470x x -+= D .2753x x x -=-+ 10.若b b -=-3)3(2,则( ) A .b>3 B .b<3 C .b ≥3 D .b ≤3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方程x x 3122=-的二次项系数是 ,一次项系数是 ,常数项是______. 12.已知16的算术平方根是 13.如果最简二次根式a +1与24-a 是同类根式,那么a = . 14.若x<2,化简x x -+-3)2(2的正确结果是 ___. 15.观察下列各式:①、312 311=+ ,②、413412=+ ③、5 1 4513=+,…请写出第⑦个式子: ,用含n (n ≥1)的式子写出你猜想的规律: 。 16.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均满足方程2 680x x -+=则此三角形的周长 为 。 17、当m=__________时,一元二次方程x 2+(2m-3)x+(m 2-3)=0没有实数根,当m________时,有实数根。 三、计算或化简(每小题4分,共8分) 17 . 112 21231548333 +--. 18. )543 182(18342421?÷- 四、解下列方程(每小题4分,共16分)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题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O B A 第4题图 D C O 第5题图 C B A 第8题图 O E D C B A 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命题: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半圆是弧;④弧是半圆.其中真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4,⊙O 的直径AB 垂直于弦CD 于点P ,且点P 是半径OB 的中点,CD =6cm ,则直径AB 的长是( )。 A 、 cm B 、4cm C 、2cm D 、4cm 3、如图5, 点A 、B 、C 在⊙O 上,AO ∥ BC ,∠OAC = 20°, 则∠AOB 的度数是( )。 A 、 10° B 、20° C 、 40° D 、70° 4、如图6,△ABC 三顶点在⊙O 上,∠C =45°,AB =4,则⊙O 的半径是( )。 A 、 B 、2 C 、4 D 、2 5、如图8,AB 是⊙O 的直径,⊙O 过BC 的中点D ,DE ⊥AC 于E ,连结AD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BC ;②∠EDA =∠B ;③OA =AC ;④DE 是⊙O 的切线。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从⊙O 外一点P 向⊙O 作两条切线PA 、PB ,切点分别为A 、B.下列结论:①PA =PB ;②OP 平分∠APB ;③AB 垂直平分OP ; ④△AOP ≌△BOP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5 B 、4 C 、3 D 、2 7、若两圆的半径之比为1∶2,当两圆相切时,圆心距为6cm ,则大圆的半径为 。 A 、12cm B 、4cm 或6cm C 、4cm D 、4cm 或12cm 8、正六边形的边长、外径、边心距的比是 。 A 、1∶2∶ B 、1∶1∶ C 、2∶2∶ D 、4∶4∶3

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

x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 ax 2+bx +c =0(a ≠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 ax 2+bx +c =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 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 (1)2x -1 (2)mx +n =0 (3) +1=0 (4)x 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 2x -1=3 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 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题

E D C O B A G 九年级数学《圆》单元测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相信自己的判断!(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把自行车的两个车轮看成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圆,则它们的位置关系是( )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2.如图,在⊙O 中,∠ABC=50°,则∠AOC 等于( ) A .50° B .80° C .90° D .100° [ 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C=30°,则∠BAC =( ) A .90° B .60° C .45° D .30°( ) 4.已知⊙O 的直径为12cm ,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6cm ,则直线L 与⊙O 的公共点的个数为( ) A .2 B .1 C .0 D .不确定 5.已知⊙O1与⊙O2的半径分别为3cm 和7cm ,两圆的圆心距O1O2 =10cm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切 B .内切 C .相交 D .相离 6.已知在⊙O 中,弦AB 的长为8厘米,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厘米,则⊙O 的半径是( ) A .3厘米 B .4厘米 C .5厘米 D .8厘米 # 7.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经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圆 B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C .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D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2,3)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必定( ) A .与x 轴相离、与y 轴相切 B .与x 轴、y 轴都相离 C .与x 轴相切、与y 轴相离 D .与x 轴、y 轴都相切 9.同圆的内接正方形和外切正方形的周长之比为( ) A . 2 ∶1 B .2∶1 C .1∶2 D .1∶ 2 10.在Rt △ABC 中,∠C=90°,AC=12,BC=5,将△ABC 绕边AC 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圆锥,则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 A .25π B .65π C .90π D .130π · 二、细心填一填,试自己的身手!(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1.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_____正多边形;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_____正多边形.(填“是”或“不是”) 12.△ABC 的内切圆半径为r ,△ABC 的周长为l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 13.已知在⊙O 中,半径r=13,弦AB ∥CD ,且AB=24,CD=10,则AB 与CD 的距离为__________. 14.如图,量角器外沿上有A 、B 两点,它们的读数分别是70°、40°,则∠1的度数为 . 15. 如图,O ⊙与AB 相切于点A ,BO 与⊙交于点,°,则OCA ∠= 度. 16.如图,在边长为3cm 的正方形中,⊙P 与⊙Q 相外切,且⊙P 分别与DA 、DC 边相切,⊙Q 分别与BA 、BC 边相切,则圆心距PQ 为______________. 17.如图,⊙O 的半径为3cm ,B 为⊙O 外一点,OB 交⊙O 于点A ,AB=OA ,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πcm/s 的速度在⊙O 上按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回到点A 立即停止.当点P 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_s 时,BP 与⊙O 相切. 18.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以A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与BC 切于点M , 与AB 交于点E ,若AD =2,BC =6,则⌒DE 的长为( ) A . 23π B . 43π C . 83π D .π3 三、用心做一做,显显自己的能力!(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66分) 19.(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圆柱形水管内原有积水的水平面宽CD=若水面上升2cm (EG=2cm ),则此时水面宽AB 为多少 ; B A O P & 第16题图第1题图 A B O / C 第2题图 第3题图 C A D Q P ° A O O C O O O ; 第15题 第14题图A M D E B C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上圆周角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4圆周角”,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圆”的内容。 圆心角、圆周角是与圆有关的角,圆周角是在垂径定理、圆心角及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定理的基础上学习的。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对于角的计算、证明角相等、弧、弦相等以及证明圆中三角形相似等数学问题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方法和思路。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采用完全归纳法,通过分类讨论,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情况来证明,渗透了分类讨论和一般到特殊的化归思想,使学生学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一般为特殊或化特殊为一般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垂视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手段,如观察度量、实验操作、图形变换、逻辑推理等来发现和探索圆心角与圆周角、圆周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对发现的性质进行证明,使直观操作和逻辑推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使推理论证成为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 基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教学重点是: 直观操作与推理论证相结合,探索并论证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发展推理能力,渗透分类讨论和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通过与圆心角的类比,明确圆周角的两个特征:①顶点在圆上;②两边都与圆相交,会在具体情景中辨别圆周角。 2.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经历操作、观察、猜想、分析、交流、论证等数学活动,体验圆周角定理 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以及用几何言语表达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3.通过对圆周角定理的论证,渗透分类讨论、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4.引导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研究、添加辅助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 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问题诊断分析 教师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1)创设问题情景,以具体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对概念和性质的学 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在本课中要求列举一些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是不容易做到的;(2)不能设计有效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通过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展开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引导学 生积极地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发展学生的教学思维;(3)过分强调知识的获得,忽略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的渗透;(4)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关注不够,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激发好奇心和求 知欲,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对圆柱形海洋馆的构造缺乏了解,致使不能很好地理解视角、圆周角 等概念;(2)对完全归纳法、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有困难;(3)一般到特殊的转化、辅助线的添加、论证过程的书写等都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弱点。 鉴于上述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列举典型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通过设计有效的、有思维含量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探索圆周角的性质,理解分类讨论证明数学命题的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支持条件设计 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发现圆周角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关系,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和动画功能,准确、全面验证在试验操作中发现的结论,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及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感受过程的真实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