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读

一、写作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改写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它的写作背景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从总体上看,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已经由它的上升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它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提到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者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聚集和团结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广泛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确立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核心,而要建立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首先要有马克思主义武装,重在思想建党。这是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大的历史背景。

从具体国家建党情况看,在欧美各国中最早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它的成立,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德国的统治阶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德国反动政府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企图宣传一些庸俗的折中主义,以抵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影响,而从德国党本身的建立和发展来看,又受来自工人运动内部的拉萨尔派机会主义的影响。这时,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杜林以社会主义的“改革家”面貌出现,他拼凑了一套所谓包罗万象的“终极的真理”和最终形式的理论体系,企图以其假社会主义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从而瓦解工人运动。为了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保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维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恩格斯写下了《反杜林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彻底地清算和批判,同时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法国工人党是在工会活动的基础上建立的,党的指导思想比较混杂。除了马克思主义者外,还有其他机会主义者也打着社会主义招牌,混入革命队伍,散布各种错误思想。为了帮助法国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成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帮助它同无政府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堕落为宗派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划清界限,在《反杜林论》发表两年之后,恩格斯应拉法格的请求从《反杜林论》中抽出三章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于1880年分期刊登在《社会主义评论》第3—5期上,原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出版德文版单行本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的发表,在

各国无产阶级中引起了普遍而巨大的反响。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相学习,把它当做同机会主义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各国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1880年给该书写的《法文版前言》中称它是《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之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一著作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这一著作对于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对于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内容讲解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由五部分组成:马克思写的l880年法文版前言、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1892年英文版导言和正文三章。这里对正文部分作以介绍和讲解。

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局限性,肯定了他们的积极思想成果,批判了他们学说中的空想成分,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使它摆脱唯心史观的支配,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历史局限性

欧洲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在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除了存在着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外,还存在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对立。在每一次大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中,都爆发过反对剥削者的早期无产阶级的独立运动,从而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空想社会主义。在16、17世纪,有莫尔和康帕内拉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有摩莱里和马布利的表现为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大量弊病,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关于理性王国的学说宣告破产,这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提出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但是象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看作偶然发现的人类理性和永恒真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那时,大工业在英国刚刚产生,在法国还完全没有,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

间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还很不发展,解决这些冲突的手段还没有从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展现出来。所以,他们只能从头脑中发明新的社会制度,并且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去实现这种社会制度,从而注定这种学说一开始就是空想的。

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和他们的学说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是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圣西门在1802年就看到法国革命不仅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而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他还提出了一切人都应当劳动的思想。1816年,圣西门已经有了关于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这种观点的萌芽,而且明白地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是他学说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内容。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贫困是由过剩产生的,这里他已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他第一次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社会解放的尺度的思想。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他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断言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上升和下降时期。

欧文从法国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认为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所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基于这种看法,他提出了改造社会的理论;认为新的强大的生产力是改造社会的基础,是大家的共同财产,应为大家的共同福利服务;他还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的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他系统地制定了消除阶级差别的方案。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从而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他们在对未来社会的描绘中提出了一些合理的主张;他们的社会历史观点中含有某些辩证法的见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批判地吸收了这些积极的思想成果。

三、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主义是理性的体现,这种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曾经长期地支配着19世纪英法等国社会主义者。社会主义被他们看作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而他们每个学派的创始人对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解释又各不相同,因此,这些学派创始人的比较温和的批评意见、经济学说和关于未来社会的观念只能被混合为折衷的不伦不类的社会主义。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

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即首先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经济冲突和阶级斗争进行深入的考察。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与哲学上的变革有着直接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92页)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章中,论述了辩证法的产生和发展,批判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指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一、古代辩证法和近代形而上学的产生,黑格尔哲学的伟大功绩和历史局限

辩证法早在公元前500多年的古希腊就已经产生了。其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甚至“已经研究了辩证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古希腊辩证法认为:一切都存在,而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生成和消逝。这种原始的、素朴的辩证法世界观实质上是正确的,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希腊辩证法的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这种局限性是由当时的生产力和科学发展水平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辩证法逐渐被形而上学所代替。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要认识事物的细节,就不得不把这些细节从各种事物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另一方面,生产力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为人们研究这些细节提供了应有的材料。于是,人们开始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进行研究。这种做法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从自然科学中被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按照形而上学的观点,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身又是别的东西;正和负绝对互相排斥;原因和结果处在相互对立之中,等等。这种观点看似合乎常识、极容易理解。但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它的片面性、狭隘性、抽象性就显现出来,陷入无法解决的矛盾中。例如,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所以,每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正和负的关系,正如它们是彼此对立的一样,它们又是互相渗透和不可分离的。原因和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下关系是不同的,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的,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已经同自然科学达到的成果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因此,要精确地描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即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产生和消逝等方面去考察它们)才能做到。近代德国哲学一开始就是以这种精神进行活动的。它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反映,相反地,现实的事物及其发展只是某种“观念”的体现。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所以,黑格尔的哲学中实际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其本性而言是不能因所谓绝对真理的发现而结束的;但另一方面,它又说它自己就是这种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从这个角度看,黑格尔的体系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流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哲学史上的重大变革

一旦了解到近代德国哲学的唯心主义的荒谬性,就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这是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19世纪30-40年代,随着大工业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不断激化,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有一种新的思想理论作指导,这是现代唯物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不同于18世纪那种纯粹形而上学的、完全机械的唯物主义,它在本质上是辨证的,是一种辩证的唯物主义。它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一切哲学的缺陷。以往的哲学,包括黑格尔哲学,都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沿着狭小的圆圈循环运动的、永远

不变的整体。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自然界同样也有自己的时间上的历史,天体和天体上的有机物种一样是有生有灭的;至于循环,即使能够存在,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低级到高级螺旋式地向上发展的循环过程。以往的哲学,产生在科学发展比较低级的阶段,哲学家们为了说明世界,企图站在科学之上创造出一种包罗万象、最终完成的哲学体系,即所谓“科学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在自然科学有了较为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发现自然和社会历史中真实普遍的联系,而不再需要以前那种依靠思辩和主观臆想来构造所谓“科学的科学”的哲学体系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再不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只是在概括已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它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又反过来成为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法,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这样,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就使哲学的性质和对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之后,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重新研究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有了如下伟大发现:第一,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第二,这些相互斗争的社会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第三,每一时代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一切由法的设施、政治设施和意识形态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这样,一种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就被提出来了,唯心主义终于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提出,使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从而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存在和灭亡的必然性。把这种唯物主义历史观运用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进一步发现:无偿劳动的占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通过这种生产方式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资本家按照劳动力作为商品所具有的全部价值来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他从这种劳动力榨取的价值仍然比他为这种劳动力付出的多;工人创造的这种剩余价值归根到底构成了资本家利润和财产的来源。这就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实质,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和对立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

以往的社会主义者虽然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唯心史观使他们不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因而不能说明这种生产方式也制服不了这种生产方式,而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他们反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却不知道这种剥削的实质以及怎样产生。这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从根本上克服了以往社会主义的这些缺陷,把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第三章

本书的第三章,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以及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根据生产和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到经济中去寻找;为消除社会弊病的手段,也应当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发展过程的分析,来说明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发现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手段。它是大工业得到比较充分发展以后,新的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冲突在工人阶级头脑中的观念的反映。

一、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在中世纪,普遍存在着个体小生产,商品生产处于形成发展之中。把个体生产者占有的分散的生产资料加以集中和扩大,把它们变成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变成强大的生产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体现者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由于生产资料社会化,生产也从一系列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而产品也从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这种社会化生产比个体生产优越得多,因此,它在一个又一个的部门中战胜了个体生产,使全部旧的生产方式革命化。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形式仍然保持着私人占有的形式。以前,个体生产者产品的所有权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用自己的原料、劳动资料和自己的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归他自己占有。现在,社会化生产的产品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社会成果。但是,它不是归劳动者共同占有,而是归资本家私人占有。这样,社会化生产必然与资本主义占有之间发生对抗性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生产资料社会化并集中到资本家手里,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变成终身被资本家剥削的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成为整个生产的基本形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这个基本矛盾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中,每个生产者都不了解社会的需要,社会生产必然表现为无政府状态。这种状况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并不明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生产普遍化,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日益严重。每个资本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都竭力加强自己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以提高生产,降低成本。结果,每一个别工厂中的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愈来愈加剧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二者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固有的基本矛盾的上述两种表现形式中毫无出路地运动着。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不断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结果,由于机器的改进,工人不断被解雇,形成产业后备军;由于改进机器和扩大生产规模,使生产无限扩张,但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样,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不可避免,而且周期性地重复发生。在危机中,社会性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顶点。资产阶级已经无能继续驾驭自己创造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要求摆脱它的资本属性,即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要求建立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关系来适合它的社会性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起来反对过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了。

三、资本主义垄断和国有化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但是包含着解决矛盾的手段和线索

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冲突,迫使资产阶级在资本关系内部一切可能的限度内,把生产力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它先后采取股份公司、托拉斯和国有化等生产资料社会化形式。这时资本家成了专靠剪息票为生的最露骨的剥削者,资产阶级成了多余的阶级。但是,无论是股份公司、托拉斯甚至国有化,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资本主义国家是资产阶级理想的总资本家。资本主义国有化是资本关系的顶点,它不能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得到解决,但是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和线索,它使生产社会化达到最高

程度,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前提。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

四、只有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完成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

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基础的新的生产关系。为了实现生产关系的这种变革,“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就是说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通过无产阶级国家对生产资料实行社会占有。

剥削阶级的国家是压迫被剥削阶级的工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镇压剥削阶级的工具,它将存在到一切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灭的时候而自行消亡。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阶级的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生产的无限增长创造了先决条件。它将使社会有可能按照全社会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社会产品一部分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由社会直接占有,一部分作为消费资料分配给生产者。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日益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消除。人们成了自己的社会生活的主人,从而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最后,恩格斯在对全章作了简要的概括后指出: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它的任务就是考察解放世界这一伟大事业的历史条件和性质,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

三、重点提示

1、在16世纪和17世纪有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恩格斯在这里主要是指当时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两书。这两位空想社会主义者描写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大致相同的。他们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主张立即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在他们所向往的“乌托邦”或“太阳城”社会里,土地、房屋、牲畜等财产归公共所有,人

们之间没有贫富差别;人人参加劳动,城里人也要下乡种田;劳动产品归公,共同享受,没有商品交换和贸易;在这种社会里,人们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学习,从事科学研究。他们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无产者和广大劳动人民要求摆脱剥削奴役的愿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但是,他们所描写的社会主义具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色彩,甚至在莫尔的“乌托邦”里还允许每个农户有两个奴隶,在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里还有教堂,要人们尊敬上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是不可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的道路的。

2、在18世纪已经有了直接是共产主义的理论(摩莱里和马布利)

摩莱里(生卒年月不详),法国人,主要著作有《巴齐里阿达》和《自然法典》。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他认为,私有制违背了人类的自然意志,是造成私欲、敌对、不平等和一切罪恶的根源;公有制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制度。他从人生来平等的所谓自然权利出发,主张消灭私有制,重建公有制社会。摩莱里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了未来社会的三条基本原则:(1)财产公有;(2)每个人都应为国家工作,靠社会供养生活;(3)每个人要尽其所能,以促进社会公益的不断增长。按照这些原则,未来社会没有商品交换,实行计划分配,民主推选各级公务人员。他深刻地批评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思想,指出不消灭私有制,“共和国早晚将陷人最悲惨的境地”。

马布利(1709—1785),法国人,出身贵族,18世纪40年代由反对封建专制而逐步转向空想共产主义。主要著作有《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他和摩莱里处于同一时代,基本思想也大体相同。他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所谓私有制是人的“天赋”权利,消灭私有制就会消灭人的积极性的荒谬观点,认为公有制是人类理性的要求,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马布利曾经这样描写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在这里,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是兄弟,这个共和国的第一条法律就是禁止财产私有。我们把我们的劳动果实都送到公共仓库去,这些果实都是国家的珍宝和每个公民的财产。家长们每年选出家政管理员,这些人员的职责是按照每个人的需要分配必需品,按照公有制对每个人的要求分配工作,并维护国内的道德。”

摩莱里和马布利是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主要代表。他们这种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反映了不成熟的无产阶级要求摆脱剥削和奴役的愿望。但是,他们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特点,并把人类“不变的自然本性”当作社会的基础,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3、禁欲主义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斯巴达是古希腊一个奴隶制国家,位于希腊半岛南部。在这个国家里,斯巴达人是奴隶主,被其征服的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全是奴隶,斯巴达人内部是平等的,奴隶是他们的公共财产,土地平均分配,并禁止买卖;为了不让私人积蓄财富,曾用极其笨重的铁币代替银币,使其贮存困难。斯巴达人不参加劳动,长期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镇压奴隶反抗。成年人都是战士,住在军营里,禁绝一切生活享受,苦练军事技术。他们集体食宿,武器和服装都是一个式样,组成一种异族人无权参加的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人公社”。

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禁欲主义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指18世纪法国摩莱里和马布利等人的平均共产主义学说。这些平均共产主义者主张消灭阶级差别,实行财产公有制,并把反对奢侈,主张节欲当作改造社会的首要措施。于是,他们就把斯巴达人的“平等人公社”当成了自己的理想蓝图。

4、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这个思想在傅立叶的第一本书《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中已经得到了发挥,书中包含着这样一个总的论点:“某一时代的社会进步和变迁是同妇女走向自由的程度相适应的,而社会秩序的衰落是同妇女自由减少的程度相适应的。”傅立叶在下述公式中概括了这个论点:“妇女权利的扩大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基本原则。”

5、傅立叶把人类将来要归于灭亡的思想引入了历史研究

傅立叶在1808年出版的《关于四种运动和普遍命运的理论》一书中,描绘了社会运动的过程,提出了人类将来要归于灭亡的思想。他认为上帝规定了整个宇宙的发展规律。一切被创造的世界中,有不规则的运动和协调的运动互相交替着,慧星服从不规则的运动,行星服从协调的运动。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着无秩序、不协调的纪元和有秩序、协调的纪元。人类社会生活只有八万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升的无联系状态,包括混沌的谢利叶、蒙昧制度、宗法制度、野蛮制度、文明制度、保证制度和有计划的谢利叶七个时期,现在人类社会正处于文明时期。第二阶段是成长或上升的协调状态。第三阶段是衰落或下降的协调状态。第四阶段是凋谢或下降的无联系状态,逐渐趋于人类终结,生物界终结,太阳上半球固定,地球停止转动,银河没落和消散。傅立叶这种对社会历史的看法虽然是唯心的、空想的,但包含了辩证法的思想。

6、“这支后备军任何时候都是工人阶级在自己同资本进行生存斗争中的绊脚石,是把工资抑制在合乎资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调节器”

产业后备军即相对过剩人口,它是超过资本对劳动的需求的相对多余的失业人口。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资本家能够利用它来反对工人阶级。当在业工人向资本家进行斗争时,资本家就以解雇相威胁,用后备军来代替他们,抵制在业工人的反抗。在这个意义上,后备军成了工人阶级在对资本进行生存斗争中的绊脚石,同时,资本家还利用大量产业后备军的存在,对在业工人施加压力,不断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加强他们的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日,并强迫他们在极为恶劣的劳动条件下进行劳动。在业工人为避免失业就不得不进行过度的劳动,这样又使失业者就业的机会更少,并进一步增大失业者队伍。所以,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使整个工人阶级状况日趋恶化,成为把工资抑制在合乎资本家需要的低水平上的调节器。

7、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

恩格斯这段话,主要是说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和商品销售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市场容纳量的扩大远远落后于生产的增长,这是由于支配生产扩张能力同支配市场扩张能力的规律互不相同的缘故。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满足消费,而是追求剩余价值。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资本家必然要不顾产品销售的任何困难,不断地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因此,在剩余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要求和趋势,这种要求和趋势表现为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与此同时,资本家为了实现剩余价值而寻找商品销路,追逐消费者。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张能力首先是决定于社会的消费力(即购买力),归根到底取决于劳动群众的消费力的增长程度。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被资本家剥削的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产业后备军的不断扩大,形成了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的趋势。这就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消费限制到最低水平。在无产阶级贫困化规律的支配下,市场的扩张就只能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变动,同生产的扩张相比,力量显然是弱得多的。总之,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扩张的矛盾,反映着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相对缩小的矛盾。这个矛盾达到顶点,便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8、在危机中,……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颠倒过来了

恩格斯的这句话,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破坏性后果的形象描绘,是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尖锐化表现的深刻揭露。

在危机中,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切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价值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都反常了。资本家本来是为榨取剩余价值才进行生产的,生产的商品愈多,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愈多;可是到危机时,由于商品销售不出去,剩余价值无法实现,使他们的企业减产甚至破产。商品价值本来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从社会范围看商品最终是依照价值进行交换的;可是到危机时,由于商品过剩,资本家不得不大大降低价格,在价值以下销售商品,甚至大量毁坏商品。货币流通量本来是由商品流通量决定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可是到危机时,商品堆积如山,货币反而奇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却成了商品流通的障碍。在危机中,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陷入一片混乱,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这深刻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9、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这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批判资本主义,揭示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时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作的原则性的设想。他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货币关系将退出历史舞台,社会将有计划地自觉地组织和管理经济活动。恩格斯的这一设想,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胜利为前提的。然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先胜利不是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就决定了现实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一度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企图迅速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但列宁很快就发现这样做行不通。因此,从1921年开始,列宁果断地实行新经济政策,强调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应利用商品货币关系作为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方法、途径和手段。但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保留商品货币关系,列宁并未做出明确结论。斯大林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不久,就急于实现纯粹的公有制,建立起只有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公有制形式的经济制度。他承认在两种公有制之间还局部地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否认国有企业仍然是商品生产者,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

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开始了探索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的实践。党的十二大前后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十二届三中全会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突破了长期以来把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为经济体制全面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党的十四大又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至此,我们终于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特征的思想束缚

应当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思想,是他们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状况,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所作的预测。这种预测的前提和条件同现实社会主义所具备的前提和条件是大不一样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恩格斯在预见社会主义“将会到来时所设想的前提,既不是现在的劳动生产率,也不是现在的庸人。”(《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3卷第198页)因此,以现实状况为由,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设想的合理性,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四、问题思考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和思想理论根源是什么?

2.如何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功绩及其缺陷?

3.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在当今资本主义出观新变化的形势下,如何正确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最新尔雅《诗经导读》课后习题答案

1【单选题】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 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 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 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 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 2【单选题】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 B、南宋 (南宋时人廖刚,以“诗经讲义”为自己著述冠名) C、北朝 D、北宋 3【判断题】《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它最早是用于歌唱的唱词,后来由于礼崩乐坏,曲调消失,词与乐谱等歌唱表演因素脱离而得以保留,我们才开始以读的方式来欣赏《诗经》。

什么是《诗经》六义? 1、《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对“六义”进行了划分: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风、雅、颂——指《诗经》的体式 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2、风即十五国风,是各地的音乐曲调,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曹风十五部分,共一百六十篇。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朝廷正乐,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个部分,分别有三十一篇、四篇、五篇,为郊庙祭祀之乐。 3、宋代朱熹在《诗集传》曾有清楚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就是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比就是打比方,拿一件事物来比拟另一件事物 兴指的是诗歌在音乐上的起调或用来引起主题的景物或象征物 1【单选题】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 A、《毛诗序》 B、《周易》 C、《周礼》 D、《毛诗正义》 2【单选题】“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 A、“赋” B、“比” C、“兴” D、“风”

(完整版)诗经导读尔雅满分答案

—————————————————————————————诗经导读(上) 1.1 1 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 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 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 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 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 2 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

B、南宋 C、北朝 D、北宋 3 《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 1.2 1 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 A、《毛诗序》 B、《周易》 C、《周礼》

D、《毛诗正义》 2 “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 A、“赋” B、“比” C、“兴” D、“风” 3 根据郑玄的解释,“颂之言诵也,容也。”中“容”的意思是(C)。 A、容量 B、状态

C、舞蹈 D、容貌 4 “主文而谲谏”中的“谲谏”与以下哪一种劝诫方式类似?(B) A、正谏 B、讽谏 C、忠谏 D、戆谏 5 东汉时有“两郑”,郑玄被称为“前郑”,郑众被称为“后郑”。(×)6

根据《毛诗大序》的阐释,“雅”诗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1.3 1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语出(D)。 A、《毛诗序》 B、《毛传》 C、《毛诗大序》 D、《毛诗正义》 2 根据朱熹的注释,“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的是以下哪一“义”?(C)

A、“赋” B、“比” C、“兴” D、“风” 3 “螽斯门”中的“螽斯”实际上指的是(B)。 A、葫芦 B、蚂蚱 C、石榴 D、鱼籽 4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是《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作家吴敬梓。 2.《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为中心思想的长篇小说。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4.《儒林外史》中,王冕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书中第一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5.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对父母的一片孝心令人感动,却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变成了薄情寡义的虚伪小人。 6.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沈琼枝。 7.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8.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9.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甲】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

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选段中【甲】指的是范进,该选段中的细节描写暴露了【甲】虚伪做作的特点。 10.【乙】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样号啕痛哭是的?”【乙】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段中的【乙】指的是周进,他痛哭不止的原因是苦读了几十年的书,却连秀才也未考上,路过一处考场,进去观看,触景生情。 二、选择题。 11.马二先生告诉蘧公孙作文时为主的气是(C) A.注疏气 B.朴实气 C.理法气 D.词赋气 12.匡太公的遗嘱中,要求匡超人以之为重的是(D) A.出人头地 B.利禄 C.功名 D.德行 13.王太守到了南昌府之后,衙门里出现的三种声音分别是(A) A.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 B.打人声、骂人声、撞人声 C.玩乐声、唱歌声、饮酒声 D.吟诗声、下棋声、唱曲声 14.《儒林外史》中建立军功,却被连降三级的将军是(D) A.萧云仙 B.鲍文卿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着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

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书中人物,。尤在士林”“机锋所向,正如鲁迅所说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 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着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然后描写的是周进、范进一批八股学士,包括王惠、荀玫,都不再是多少光鲜亮丽的形象。荀玫等人之后,《儒林外史》中大着笔墨的便是蘧公孙娄公子一批官宦之后了,也不过是附庸风雅之辈,接着又引出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一批人物来,坑蒙拐骗,混迹“文坛”上。最后作者写下琴棋书画四大奇人,身有一技之长,谋生吃饭,闲暇便做“学问”,自言

诗经导读2019尔雅答案100分

。。。。。。。。。。。。。。。。。。。。。。。。。。。。。。。。。。。。。。。。。。。。。。。。。。。。。。。。。。。。。。。。。。。。。。。。。。。。。。。。。。。。。。。。。。。。。。。。。。。。。。。。。。。。。。。。。。。。。。。。。。。。。。。。。。。。。。。。。。。。。。。。。。。。。。。。。。 诗经导读(上) 1.1 1 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 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 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 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 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 2 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

B、南宋 C、北朝 D、北宋 3 《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 1.2 1 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 A、《毛诗序》 B、《周易》 C、《周礼》

D、《毛诗正义》 2 “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 A、“赋” B、“比” C、“兴” D、“风” 3 根据郑玄的解释,“颂之言诵也,容也。”中“容”的意思是(C)。 A、容量 B、状态

C、舞蹈 D、容貌 4 “主文而谲谏”中的“谲谏”与以下哪一种劝诫方式类似?(B) A、正谏 B、讽谏 C、忠谏 D、戆谏 5 东汉时有“两郑”,郑玄被称为“前郑”,郑众被称为“后郑”。(×)6

根据《毛诗大序》的阐释,“雅”诗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1.3 1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语出(D)。 A、《毛诗序》 B、《毛传》 C、《毛诗大序》 D、《毛诗正义》 2 根据朱熹的注释,“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的是以下哪一“义”?(C)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知识点、阅读题及答案

《儒林外史》知识点及练习题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

超星尔雅人生与人心期末考试答案

首页 |
陈帅伍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道德的最高境界是()。(1.0 分)
1.0 分
? A、
严守社会规则
? B、
明辨是非
? C、
心存善意
? D、
将心比心的爱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2
课程中提到的古希腊的爱情传说是()。(1.0 分)
0.0 分
? A、
克里特岛传说
? B、
山洞传说
? C、
球人传说
? D、
飞箭传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
课程中提到,人类对于未知的东西往往有一种情绪,即()。(1.0 分)
1.0 分
? A、

向往
? B、
痛苦
? C、
恐惧
? D、
快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知识分子当是社会的良知,根本原因在于()。(1.0 分)
1.0 分
? A、
知识分子是公众人物,社会舆论的主要承受者。
? B、
知识越多,人品越高。
? C、

很多知识分子都是这么做的。
? D、
知识分子当为那些没有机会发声音的人说话,当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人创造这样的机会。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
课程中提到的奥地利文学家是().(1.0 分)
1.0 分
? A、
诗人阿拉贡
? B、
诗人勒内·夏尔
? C、
诗人里尔克
? D、
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 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冕、杜少卿。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不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 典型人物分析 《儒林外史》中写得好的不是完人,而是卑微的小人物,或是丑人。 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如周进、范进、梅玖);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如严贡生、汤知县、王惠太守);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如杨执中、权勿用、杜慎卿、娄三、娄四公子);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如王冕、杜少卿、庄征君、虞育德)。”这是《儒林外史》中主要写的四类人。 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读过《儒林外史》的人,总也忘不了书中的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

尔雅《诗经》导读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诗经》导读期末考试(20) 成绩:97.0 分 一、单选题(题数: 50,共 50.0 分) 1《诗经·唐风·葛生》是中国以下哪一种诗歌题材的起源?()(1.0 分)1.0 分 A、 祭祀诗 B、 战争诗 C、 爱情诗 D、 悼亡诗 我的答案:D 2 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1.0 分) 1.0 分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我的答案:A 3 根据《周礼》记载,以下哪一项属于先秦时期适宜的烹饪搭配组合?()( 1.0 分)1.0 分 A、 牛和稷 B、 羊和黍 C、 豚和麦 D、 犬和苽 我的答案:B 4 先秦飨宴时升歌所唱的歌不包括()。(1.0 分)1.0 分 A、 《鹿鸣》 B、 《四牡》 C、 《皇皇者华》 D、

《白华》 我的答案:D 5 周人建构的礼乐文明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1.0 分) 1.0 分 A、 《诗经三百首》 B、 《尚书》 C、 《楚辞》 D、 《吕氏春秋》我的答案:A 6 晋文公于宴饮典礼上选择赋诗《黍苗》回应秦穆公,以表达他的()态度。(1.0 分)1.0 分 A、 恳请联姻 B、 拒绝联姻 C、恳请协助 D、 拒绝协助 我的答案:C 7 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1.0 分)1.0 分 A、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B、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C、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D、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我的答案:B 8“言之者无罪,闻之则足以戒”语出()。(1.0 分) 1.0 分 A、 《世说新语》 B、 《资治通鉴》 C、 《毛诗序》 D、 《春秋公羊传》 我的答案:C 9 以下关于《大武》乐章的说法,正确的是()。(1.0 分)1.0 分A、 《大武》乐章在刚开始时,节奏是比较缓慢的。 B、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基础训练1(含答案)

基础训练 一、填空 1.吴敬梓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是长篇讽刺小说。全书56章。它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假名士的庸俗不堪,贪官污吏的卑鄙刻薄。 2.宋神宗下诏表彰的贤人中,唯一的女子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元朝末年人,好读书、善画画,虽被赏识,但拒绝入朝为官。后隐居于会稽山中,以此自终。 4.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怜可笑的人是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五河乡下人,是一个秀才,当了兴贩行的行头。因说假话,在虞华轩家饿了一顿肚子。 6.在《儒林外史》中,__________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__________。 7.张铁臂,曾在娄家_________事件中骗取娄式兄弟钱财。此后,他以_______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_________“看破了相”。 8._________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做妻。但后来却恩将仇报,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二、写出下列的代表人物。 1、八股文士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谓“名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将下列“一句话评语”和对应的名著连接起来。 《儒林外史》历史的长城 《红楼梦》龙争虎斗 《三国演义》书生现形记 《诗经》失去的大观园 《聊斋志异》先民的呼声 《史记》瓜棚下的怪谈

2015超星尔雅公选课期末考试答案

?
《天文学新概论》期末考试 新
姓名:郑燕枫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96.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第三宇宙速度是:
1.0 分
?
A、
7.9 公里/秒
?
B、
11.2 公里/秒
?
C、
16.7 公里/秒
?
D、
16.8 公里/秒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第一宇宙速度的周期是()
1.0 分
?
A、
24 小时

?
B、
36 小时
?
C、
12 小时
?
D、
1 小时 24 分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第一个现代空间望远镜是由哪个国家送上太空的:
1.0 分
?
A、
苏联
?
B、
中国
?
C、
荷兰
?
D、
美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太阳对月球的摄动力只有地球对月球的引力的:

1.0 分
?
A、
0.166666666666667
?
B、
0.0166666666666667
?
C、
0.0111111111111111
?
D、
0.0125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脉动变星中哪种变星具有“光变周期越长,光度越大”的周光关系?
1.0 分
?
A、
造父变星
?
B、
短周期变星
?
C、
长周期变星
?
D、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课程教学设计

儒林盛会,群丑毕现,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儒林外史》教学设计 【设计解读】 《儒林外史》是九下的名著阅读。该书共五十六回,主要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揭露封建科举制度下士人的丑恶灵魂,刻画了封建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 《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儒林外史》内容驳杂,人物形象众多,各个故事可以独立成篇,往往是读了后面,忘记前面,儒生形象多如牛毛,儒林人物,林林总总,不好把握,学生容易陷入繁乱而不解的状态。鉴于此,我在设计此课时,采用人物分类的方式,首先,“落魄士子”以周进、范进为主,这一类人在科举的路上,丑态百出,最后走入仕途;其次,“方斗假名士”,这一类人,我拎出书中的三次“诗酒盛会”,湖州莺脰湖高士集会,杭州西湖斗方诗会,南京莫愁湖“定梨园榜”其中一些所谓的“名士”在巴沽取士的樊笼里,攀龙附凤、欺世盗名、追求功名富贵的滑稽丑态一一呈现。最后,“豪杰真儒”,我以第五十五回的四位名士为切入点,这样反过来汇聚书中的真名士,一类是有才学,无意仕途,一类是有才学,不得重用。通过对这几类人物的认识,理解小说的主题。 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记忆,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是打通学法和活法。课堂旨在构建出积累和运用的桥梁,实现了由“学”到“用”的转化。基于此,我在本课中设置了“两位举人”,“三次盛会”,“四位名士”三个板块来学习整部书。用小传解人物,用听故事,猜人物,作评价来分析人物,用比较阅读来理解人,进而明确

精2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巩固训练(含答案)

巩固训练 一.填空题 此自终。 恩将仇报,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竟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10.市井奇人:最后一回,塑造了四个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的人物:卖火纸筒的(),开茶馆的(),写字的(),裁缝(),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自由生活,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人格。 二.简答题 1.读完《儒林外史》,你喜欢杜少卿其人吗?为什么? 2.思考:读完《儒林外史》,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又为何读书?

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啕痛哭?”A也不听见,只管伏著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痛哭不止? 4.不看便罢,看过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要紧,不省人事。 选文中是谁中举后的丑态?.“好!我中了!”这两句话道出热衷功名的范进此时的什么心态?说明了什么问题? 5.写报录人出主意打范进一个嘴巴说明了什么?作者安排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6.结合原著说说小说中的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7.联系原著说说周进后来为什么会在贡院里不省人事呢?(情节概述)简要分析周进的性格。

8.《儒林外史》以讽刺艺术取胜。但在我们的选文中,似乎没有看到夸张、漫画式的效果。你是怎么看待的?作者对马二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 三.经典情节赏析 (一). 那一日早上吃过药,听着萧萧落叶打得窗子响,自觉得心里虚怯,长叹了一口气,把脸朝床里面睡下。赵氏从房外同两位舅爷进来问病,就辞别了到省城里乡试去。严监生叫丫鬟扶起来,勉强坐着。王德、王仁道:“好几日不曾看妹丈,原来又瘦了些——喜得精神还好。”严监生忙请他坐下,说了些恭喜的话,留在房里吃点心,讲到除夕晚里这一番话,便叫赵氏拿出几封银子来,指着赵氏说道:“这倒是他的意思,说姊姊留下来的一点东西,送给二位老舅添着做恭喜的盘费。我这病 说了许多安慰宽心的话,作别去了。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 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妇抱着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1.文中,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尔雅《诗经》导读 期末考试答案97分

《诗经》导读期末考试(20) 成绩: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诗经·唐风·葛生》是中国以下哪一种诗歌题材的起源()(分)分A、 祭祀诗 B、 战争诗 C、 爱情诗 D、 悼亡诗 我的答案:D 2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分)分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秦朝 我的答案:A 3根据《周礼》记载,以下哪一项属于先秦时期适宜的烹饪搭配组合()(分)分A、 牛和稷 B、 羊和黍 C、 豚和麦 D、 犬和苽 我的答案:B 4先秦飨宴时升歌所唱的歌不包括()。(分)分 A、 《鹿鸣》 B、 《四牡》 C、 《皇皇者华》 D、 《白华》 我的答案:D 5周人建构的礼乐文明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分)分

《诗经三百首》 B、 《尚书》 C、 《楚辞》 D、 《吕氏春秋》 我的答案:A 6晋文公于宴饮典礼上选择赋诗《黍苗》回应秦穆公,以表达他的()态度。(分)分A、 恳请联姻 B、 拒绝联姻 C、 恳请协助 D、 拒绝协助 我的答案:C 7以下哪一项不是《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分)分 A、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B、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D、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我的答案:B 8“言之者无罪,闻之则足以戒”语出()。(分)分 A、 《世说新语》 B、 《资治通鉴》 C、 《毛诗序》 D、 《春秋公羊传》 我的答案:C 9以下关于《大武》乐章的说法,正确的是()。(分)分A、 《大武》乐章在刚开始时,节奏是比较缓慢的。 B、 《大武》乐章在刚开始时,演唱者的声调短而急促。 C、 《大武》乐章是东周的开国乐章。 D、 《大武》乐章和《武》乐章是不同的两篇乐章。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吴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科第仕宦多显者"(程晋芳《文木先生传》),共有六名进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吴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亲病逝。由于不善于治理生计,他过着挥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应科举时,被斥责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后愤懑离开故土,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吴敬梓参加博学鸿词科预试。安徽巡抚赵国麟正式荐举他入京廷试,但他"坚以疾笃辞",从此不再参加科举考试。至晚年,常处于饥寒交迫。这样的个人经历,令他本人对考八股、开科举等利弊感受尤深。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故事背景】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

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 整书开首以王冕“视功名如粪土”为引子“敷陈大义”,把历史上王冕追求功名的旧事一概不提,塑造了一个高人的形象,然后描写的是周进、范进一批八股学士,包括王惠、荀玫,都不再是多少光鲜亮丽的形象。荀玫等人之后,《儒林外史》中大着笔墨的便是蘧公孙娄公子一批官宦之后了,也不过是附庸风雅之辈,接着又引出马二先生匡超人等一批人物来,坑蒙拐骗,混迹“文坛”上。最后作者写下琴棋书画四大奇人,身有一技之长,谋生吃饭,闲暇便做“学问”,自言“我也不是要做雅人。也只为性情相近,故此时常学学。至于我们这个贱行,是祖父遗留下来的,难道读书识字,做了裁缝就玷污了不成?况且那些学校中的朋友,他们另有一番见识,怎肯和我们相与!而今每日寻得六七分银子,吃饱了饭,要弹琴,要写字,诸事都由得我。又不贪图人的富贵,又不伺候人的颜色,天不收,地不管,倒不快活?” 【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中写得好的不是完人,而是卑微的小人物,或是丑人。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

政府与政治超星尔雅期末考试答案

政府与政治超星尔雅期 末考试答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最后的分数是95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在中国,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2 省政治权力结构不包括()。(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3

关于阶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意见表达的主体分为两大类,分别是()。(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A 5 关于我国的城市变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6 关于单通道信息传输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7 立法过程的四阶段不包括()。(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8 中纪委的第一位职责是()。(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9 关于中国意见表达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D 10 党的民主集中制要求四个服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B 11 关于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产生的依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B、 C、 D、 我的答案:C 12 以下不属于新经济组织的是()。(1.0分)

(完整版)名著导读《儒林外史》阅读测试及答案

精心整理名着导读《儒林外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 " " 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

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着名的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成功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 -周进、范进;-汤奉、王惠;-马静、鲁编修;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这是《儒林外史》中主要写的四类人。 一、儒生形象 a.利禄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 首先集中力量叙述周进与范进这两个穷儒生的科场历,揭示科举制度如何以巨大的力量引诱、摧残读书人的心灵。

周进头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 b.沉迷于八股和封建礼教的自害与害人者: 马纯上、王玉辉、鲁小姐。 马纯上为举业空耗终生,反而一再热心宣扬“科举”,认为“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人生世上,除了这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结果成为麻木愚味,精神世界一片荒芜的人。展示一个被科举制度异化的读书人的迂腐 最初热衷科举,碰壁之后,转而清高,毫无真才实学。 类三、类四公子、杜慎卿 他们故弄风雅,空虚做作,不学无术。明明是趋势之徒,却伪装不叩权门;明明是不学无术之徒,却故弄风雅。愚蠢自嘲,使人发笑,也使人憎恶之行经。 四、作者所肯定、赞颂的人物。分为两类: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儒林外史》名著导读优秀教案

《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讲述《儒林外史》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下阅读《儒林外史》。联系作者的生平,讨论、交流作品主要描写的几类人物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抓住含义丰富的细节,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边读边做批注。阅读前人的评点或相关研究著作,深化理解,从反面人物形象体会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对于《儒林外史》,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之前学过的《范进中举》就是出自此书。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二、阅读指导 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破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2)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 (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 三、作家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传世。 四、内容主旨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

尔雅诗经导读课后答案.

诗经导读 【单选题】关于《诗经》中的词,以下哪个说法是不确切的?(D) A、诗经中的词实际上是歌词 B、诗经中的词是最初通过歌唱传承的 C、诗经中的词是因为礼乐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 D、诗经中的词是可以当成诗来诵读 2 【单选题】据研究,“诗经”一词是在(B)才被固定下来,并作为一本书的名称。 A、南朝 B、南宋 C、北朝 D、北宋 3 【判断题】《诗经》中的词是在“礼坏乐崩”之后才被逐渐记录下来,并成为文本读物。(T)1.2 1 【单选题】以下哪一部文献中是将“六义”称为“六诗”?(C) A、《毛诗序》 B、《周易》 C、《周礼》 D、《毛诗正义》 2 【单选题】“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是郑玄对“六义”中(A)的解释。 A、“赋” B、“比” C、“兴” D、“风” 3 【单选题】根据郑玄的解释,“颂之言诵也,容也。”中“容”的意思是(C)。 A、容量 B、状态 C、舞蹈 D、容貌 4 【单选题】“主文而谲谏”中的“谲谏”与以下哪一种劝诫方式类似?(B) A、正谏 B、讽谏 C、忠谏 D、戆谏 5 【判断题】东汉时有“两郑”,郑玄被称为“前郑”,郑众被称为“后郑”。(F) 6 【判断题】根据《毛诗大序》的阐释,“雅”诗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T) 1.3

1 【单选题】“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语出(D)。 A、《毛诗序》 B、《毛传》 C、《毛诗大序》 D、《毛诗正义》 2 【单选题】根据朱熹的注释,“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的是以下哪一“义”?(C) A、“赋” B、“比” C、“兴” D、“风” 3 【单选题】“螽斯门”中的“螽斯”实际上指的是(B)。 A、葫芦 B、蚂蚱 C、石榴 D、鱼籽 4 【判断题】《诗集传》是由唐代孔颖达所著的关于《诗经》的研究著作。(F) 5 【判断题】“比显而兴隐”是说“比”一般很容易看出来,但是“兴”就相对含蓄隐晦一些。(T) 2.1 1 【单选题】在十五国风中,属于王家直属区域的风是(A)。 A、周南和召南 B、曹风和豳风 C、魏风和唐风 D、王风和郑风 2 【单选题】《诗经·豳风·东山》主要讲了以下哪一位历史人物东征的故事?(D) A、公刘 B、管叔 C、蔡叔 D、周公 3 【单选题】最早提到王官采诗的大致情况的先秦典籍是(C)。 A、《礼记》 B、《尚书》 C、《左传》 D、《春秋公羊传》 4 【单选题】“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出自于《诗经》中的(B)。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doc

中考语文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考点梳理 吴敬梓(1701--1754年),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雍正诸生。早年生活豪纵,后家业衰落,移居江宁。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穷困以终。工诗词散文,尤以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成就最高。又有《文木山房集》、《文木山房诗说》等。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写的是“儒林”之“外史”。换句话说,《儒林外史》不是正史,不体现官方意志,也不是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 作者吴敬梓生活在清政权已趋稳固的时代,而科举制度已经过兴盛之期,显露出它的弊端。文士们醉心举业,道德沦丧。《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正如鲁迅所说“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做影子。为避免清代统治阶级的迫害,吴敬梓故意把故事背景说成明代。作者托明写清,目的是要塑造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生动描绘吃人的科举制度、礼教制度和腐败的政治体制,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它的语言是准确、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儒林丑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的虚伪。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