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
- 格式:doc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9
⼀款巨型电⼦管胆机⽿放的制作⼏句废话原来随⼝把⾃⼰这次做的⽿放叫做“超级⽿放”,但是还未到正式写下制作过程和⼼得,已经被不屑。
要知道现在⼈都有很强的⾃信⼼,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需要任何详细机理分析,只需搭眼⼀看,便断定你这不⾏或你这很⾏。
为了安定团结的⼤好局⾯不被我破坏,为了不致引起⼤的社会动荡,为了中国⼈民很⾏,为了中国建设很⾏,为了中国⼯商很⾏,为了中国农业很⾏,我决定把我这⽿放的称谓改作“巨型⽿放”,没有意见了吧。
怕啊~~没听江湖中常有狠话放出来:“智⼒再好,⼀砖撂倒”么?怕砖呀~~引⼦这⼀次,是认认真真为⾃⼰做件事。
尽管以前捉⼑设计过很多的东西,但是我⼀直都是听的都是个很低端的实验品,使⽤的是普普通通的被粪青所不齿的曙光管⼦。
不过毕竟设计⼯作是⾃⼰的“⽉光职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被主业的事物缠⾝。
静下⼼来的时候,只想在⾳乐中找点慰籍,所以并未太多在乎硬件。
很怀念上⼤学时,每个星期天早上10点钟⼏个同好静静守候在收⾳机旁如饥似渴地聆听半个⼩时的“听众点播歌曲”,现在还有这种渴求吗?还记得在炎热的夏夜,第⼀次⽤双卡收录机从岷江⾳乐台的⽴体声节⽬中听到Schoenberg的《净化之夜》,那种让⼈流泪的激荡,现在还有这种感动么?现在晚间的节⽬,不是卖鞋垫就是治肾虚,然后⼀⼤帮马甲打电话进去疯狂追捧,我呸!咋这么像我们⽹络呢?!话说回来,能够让硬件更加完善⼀些,是不是可以更好地重播⾳乐呢,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加之现在的⼯作相对轻松⼀些,于是产⽣了好好犒劳⾃⼰的不良动机。
同时这么多年也积攒了好多好元件,更由于有先前那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设计经验铺垫,所以决定⾰命了,⼲吧!从哪开始呢?想起⼀句“名正⾔顺”的成语,对啊得先取个名啊!⾳响⾥正好播到⽼柴“如歌的⾏板”,那啥就这个了,⾏板!不急不徐,中庸稳妥,andante!搞定!“未成曲调先有情”了⼀番,开始正题吧。
以前给别⼈做的设计,很多有商业⽤途,所以必须在性能和价格上作⾮常多的妥协。
电子管小功放的制作电路原理图
电子管收音机是七十年代以前中国百姓的高档家电,此类被闲置的五、六管收音机大都质优耐用,我们不妨来点石成金,把它改造成品质颇佳的双声道小胆机。
这对于渴望品尝胆味的广大发烧友来说,提供了一条很好的玩胆发烧入门之道。
关注电子发烧友微信
有趣有料的资讯及技术干货
下载发烧友APP
打造属于您的人脉电子圈
关注发烧友课堂
锁定最新课程活动及技术直播
声明:电子发烧友网转载作品均尽可能注明出处,该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权利均不因本站而转移。
作者如不同意转载,既请通知本站予以删除或改正。
转载的作品可能在标题或内容上或许有所改动。
已收藏 1人收藏
分享:
1
•。
电子管OTL 功放的制作 22008-03-12 11:12电路分析(以一个声道为例,另一声道电路相同)1.输入前置放大级采用SRPP放大电路:本前级应选用中放大系数的双三极管为宜,因为这样的三极管内阻较小,屏流和跨导值较大,对降低输出阻抗有利,且屏极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较宽,故输入级的动态范围较大。
本机该前置放大级可采用6N1l、6DJ8、6922、ECC88等双三极电子管。
音频信号由下管栅极输入,工作于共阴极方式;上管则工作于共栅极方式,被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上管阴极输出。
SRPP前级放大器的特点是输入阻抗高,为200kΩ以上;输出阻抗低,为数百欧姆。
因此对前级输入的小信号具有传输损耗小,动态范围大,抗干扰性能好,有利于输入与输出级的阻抗匹配。
同时,本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极佳,高频瞬态响应也很好。
此外,由于本电路上管阴极电位很高,约为100V左右,所以在选管时其阴极与灯丝问的耐压均应不超过极限值,如果超过极限电压将会导致灯丝与阴极间击穿。
2.倒相兼推动放大器本机电压放大级为共阴级长尾式放大器。
该电路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差分放大电路。
在此电路中,为获得尽可能大的共阴极电阻,能使放大管的栅极与前置放大级的屏极直接耦合,以得到较高的栅极电压与阴极电压。
电路中的1MΩ电阻为栅漏电阻,0.22uF为旁路电容,以确保放大管栅极电位恒定。
因电子管栅极回路的内阻较高,故要求旁路电容的绝缘性能很高,不可有轻微的漏电。
本电路由双三极电子管6N6担任。
上管为激励管,下管为倒相管,两管共用阴极电阻(18kΩ),并且有深度的电流负反馈作用,故稳定性好。
对上管来说是串联输入;对下管来说是并联输入。
当有音频信号输入时,利用两电子管阴极的互耦作用,其屏极与阴极电流均随之变化。
由于两管的负载电阻阻值相同,均为36kΩ,两管输出电压幅值相等,方向相反,从而完成倒相兼推动工作。
由于倒相兼推动电子管的阴极电位较高,所以在选管时必须重视。
如采用普通双三极管代用时,为了防止电子管的灯丝与阴极间的击穿,可以对该管灯丝采用不接地的独立供电方式。
TDA7265双声道音频功率放大集成电路TDA7265是st公司生产的双通道音频功率放大集成电路,适用于高档电视和
Hi-Fi放音设备中作音频功率放大
功能特点
TDA7265集成电路输出功率大(每路为25w;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宽(士6---士25 V),具有静音功能和待机功能。
其内含两路功能相同的音频功率放大集成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过热保护电路,以及其他一些辅助功能电路等。
该IC采用11脚单列直插式封装,其集成电路的引脚功能:
1.电源负极
2.输出1
3.正极
4.输出2
5.静音控制
6.电源负极
引脚
7.正向输入2 8.负向输入2 9.底线 10.负向输入1 11.正向输入1
不难看出,TDA7265的参数和封装类似于它的兄弟型号TDA7269,但是TDA7265的功率却大了不只一倍。
主要也是应用在一些高档的电视机及汽车音响中的。
这次为大家收集到了TDA7265的几种应用方式的电路图,有兴趣的不妨一试,据听过应用7265高档电视音响的朋友介绍说该音质和动态还是非常不错的。
标准应用制作电路图:
双电源电源应用方案制作电路图:
单电源OTL应用方案制作电路图:
BTL输出方式应用制作电路图:
据官方资料介绍,TDA7265当电源为?16在VBTL工作方式下时,也可以获得50W的功率,因为BTL工作时电流较大,所以供电电压要比正常方式降低一些,最好不要超过推荐的?20V。
电子管功放简易设计,写给初学者!常见的电子管功放是由功率放大,电压放大和电源供给三部分组成。
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组成了放大通道,电源供给部分为放大通道工作提供多种量值的电能。
一般而言,电子管功放的工作器件由有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等主要器件组成,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统称无源器件。
以各有源器件为核心并结合无源器件组成了各单元级,各单元级为基础组成了整个放大器。
功放的设计主要就是根据整机要求,围绕各单元级的设计和结合。
这里的初学者指有一定的电路理论基础,最好有一定的实做基础且对电子管工作原理有一定了解的(1)整机及各单元级估算1,由于功放常根据其输出功率来分类。
因此先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自己所需要设计功放的输出功率。
对于95db的音箱,一般需要8W输出功率;90db的音箱需要20W左右输出功率;84db音箱需要60W 左右输出功率,80db音箱需要120W左右输出功率。
当然实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
2,根据功率确定功放输出级电路程式。
对于10W以下功率的功放,通常可以选择单管单端输出级;10-20W可以选择单管单端功放,也可以选择推挽形式;而通常20W以上的功放多使用推挽,甚至并联推挽,如果选择单管单端或者并联单端,通常代价过高,也没有必要。
3,根据音源和输出功率确定整机电压增益。
一般现代音源最大输出电压为2Vrms,而平均电压却只有0.5Vrms左右。
由输出功率确定输出电压有效值:Uout=√ ̄(P·R),其中P为输出功率,R为额定负载阻抗。
例如某8W输出功率的功放,额定负载8欧姆,则其Uout=8V,输入电压Uin记0.5V,则整机所需增益A=Uout/Uin=16倍4,根据功率和输出级电路程式确定电压放大级所需增益及程式。
(OTL功放不在讨论之列)目前常用功率三极管有2A3,300B,811,211,845,805常用功率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有6P1,6P14,6P6P,6P3P (807),EL34,FU50,KT88,EL156,813束射四极管和五极管为了取得较小的失真和较低的内阻,往往也接成三极管接法或者超线性接法应用。
胆色迷人,石破天惊!胆前石后HiFi 功放DIY自从开始玩电子管音响,真的很难不被她的声音迷住,她带来的多样风貌,真不是晶体管机可以比拟的,晶体管机要搞出溫暖圆润的胆味可就沒这么容易。
用电子管制作的音响其音色圆润、人声甜美、音乐味浓,相信广大的音乐发烧友都知道!广大家庭使用的中低档音响,长时间聆听会觉得音质不耐听,甚至会觉得刺耳令人烦躁,其实这都是数码声及晶体管功放其金属声在作怪。
针对这一缺点,有一定音响理论和动手能力的发烧友都会动手制作电子管前级去推动后级晶体管功放,以求得圆润优美的音色。
我们知道胆柔石刚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款取胆石两者之长,来了个胆石联姻,取长补短,妙韵天成,其音色极为纯净,圆润优美。
电子管长于电压放大,而晶体管适合于电流放大,因此笔者采用了胆前石后这种结构,其音色极为优美、自然,笔者现将该功放介绍给大家分享。
配置如下:音源→音量控制电位器→电子管前级→晶体管后级功放→左右音箱电路的组成和特点电子管前级放大器的原理图见 SP-27电子管前级制作文章:采用胆味浓的电子管6N3(5670)作两级放大,放大倍数为10倍,立体声设计,电源与放大级设计在同一块线路板上,为了减少交流噪音干扰,灯丝电压采用直流供电,同时为了保护6N3(5670))的寿命,灯丝供电电路采用了软启动电路:因为电子管的灯丝在冷却(室温)状态时的阻抗很低,红热时则呈较高阻抗,这种特性令在灯丝电源接通的瞬间流过灯丝的电流十分大,数秒钟后才回复正常,所以常见一些管子在开机的刹那间灯丝突然大亮,然后才慢慢转暗。
日子一长,当然对灯丝的耐用没有好处,一般灯丝烧断多与此情形有关,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用了延时软启动供电电路,原理是开机时由0V、1V、2V…、数秒钟后才恢复正常电压,这样便可以避开开机时的大电流脉冲,保护了电子管。
其中高压电源也设计为软启动电路:这样便可以避开开机时的高电压的冲击,这样一来电子管的阴极就没那么容易中毒。
电子管功放电路全集一.电子管差分放大电路,用的电子管有ECC83 pdf(12AX7)二.前级放大器电源电路图前级放大器电路如图1所示,左右声道完全相同。
它由两级电压放大加阴极输出器组成,V1为第一级电压放大。
现代数码音源CD、DVD的输出电压一般都在2V左右,信号从IN输入,经R1衰减,通过栅极防振电阻R 2加至V1栅极,V1将信号放大,然后从屏极取出放大后的信号电压经C1耦合到下一级。
W1为V1交流负载的一部分,又是V2的栅极回路,同时起着总音量的控制作用。
V2a为第二级电压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电压直接送到V2b栅极,这就叫做直接耦合。
采用直接耦合的V2a 与V2b屏栅电位一致,在静态时足以使V2b管屏流截止而不工作,在动态时由于信号电压的加入,才能使V2b进人工作状态。
这种直接耦合,由于少用了一只耦合电容,不存在信号的电路损耗。
传输效率高,传真度好,减少了低频衰减,有利于改善幅频特性。
V1、V2a阴极电阻R4、R6都未并接旁路电容,有本级电流负反馈作用,能够提高音质、消除失真。
V2b为阴极输出器,把前级放大的音频信号电压从阴极引出,经C2传送给功率放大器。
阴极输出器具有非线性失真小,频率响应宽的特点,它没有放大作用,电压增益小于1,但它有一定的电流输出,有恒压输出特性,带负载能力很强,推动任何纯后级功率放大器从容不迫、轻松自如。
它的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大约才几百欧姆,能和末级功放很好地匹配,即使用较长的信号线传输,也不会造成高频损失,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提高信噪比,提高音乐的纯度,音质较好。
一台靓声、工作稳定可靠的放大器,离不开优质的电源作保证,特别是前级放大器,对电源的品质要求相当高,不应有交流声和噪声,哪怕只有一丁点儿,经过功率放大后,都会产生可怕的声压级,会严重影响音质。
6922电子管前级放大器图2是前级放大器的电源电路图,高压部分采用晶体二极管作桥式整流,用扼流圈作n型滤波,电子管稳压供电。
电子管功放制作技巧和要领电子管音频功率放大器,以其卓越的重放音质,广受HiFi发烧友的青睐。
市售成品电子管功放动辄数千元,乃至上万元,如此高价是大多数爱好者无法企与的。
爱好者说得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只要你有一定的电子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自制一台物美价廉的电子管功放并非难事。
电子管功放较之晶体管功放,看似庞大复杂,但当你了解了电子管电路的工作方式后,会发现,电子管劝放电路较之晶体管分立元件功放相对简洁,所用元件也少得多。
除输出变压器自制有一定难度外,其他元器件只要选配得当,电路调试有方,一台靓声的电子管功放就会在你的手上诞生。
本章先对自制电子管功放的元件选配、安装程序、调试技巧与关键制作要领作一简要介绍。
当你胸有成竹,跃跃欲试时,就可以动手操作了。
第一节电子管功放的装配与焊接技巧一、搭棚焊接方式国内外许多著名的电子管功率放大器过去和现在均采用搭棚式装配焊接方式。
因为,搭棚式接法的优点是布线可走捷径,使走线最近,达到合理布线。
另外,电子管功放的元件数量不多,体积较大,借助元件引脚,即可搭接,减少了过多引线带来的弊病。
只要布局合理,易收到较好的效果。
图8—1为搭棚式接法示意图。
搭棚式接法一般将功放机内的各种元器件分为3—4层,安装元件的步骤是由下而上。
接地线与灯丝走线一般置于靠近底板的最下层,其地线贴紧底板,并保持最好的接触;第二层多为各电子管阴极与栅极接地的元器件。
注意同一管子阴极与栅极的相关元件接地最好就近在同一点接地;第三层是各放大级之间的耦合电容等元件;最上层那么为以高压架空接法连接的阻容等元件。
高压元件置于上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高压电场对各级电路造成的干扰。
二、关于一点接地一点接地,在电子管功放电路的布线中是一项值得重视的措施。
图8—2为一点接地示意图。
对于输入级与电压放大级的元件接地问题尤为重要。
需要实行一点接地的元件,主要有栅极电阻、阴极电阻与旁路电容等。
最好仅用元件引线直接焊接,尽量不使用导线,否那么极易产生交流杂声干扰。
场效应管单端甲类功放设计及制作音频功率放大器简介音频放大器按所用放大器件可分为电子管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集成电路放大器、场效应管放大器以及由上述所用器件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放大器,各类放大器电路及所用元器件也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由此对音源的重放音质又各具特色,很难说哪一种放大器能以偏概全、技压群芳成为万能放大器。
电子管放大器由于空间电荷的传输时滞作用,重放音色温暖柔和,尤其是弦乐人声,表现为醇美剔透,耐人寻味。
晶体管以及集成电路放大器具有犀利的分析力、宽阔的频响和强劲的动态,具有朝气蓬勃、催人奋进的感召力。
场效应管放大器以及混合器件放大器,力图综合电子管和晶体管音频特性,开创异彩,让乐声更传神,让音色更完美。
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合成器、各种音频效果器和胆音效果器软件以及虚拟扬声器技术层出不穷。
这使得音频放大器硬件的发展和普及远远赶不上软件的速度,在精确度上硬件往往也赶不上软件,如电脑模拟3D效果逼真度大大超过真实3D 效果,不受听音室的空间以及声源合成的限制,同时也节省投入硬件的开支。
绿色音响、双料发烧——电脑音响很有可能会成为未来音响的主流,硬件不行软件来,实行软硬兼施,功能强悍,集中体现了高效、便捷、神奇以及经济的特点。
如在电脑中设置虚拟光驱,每次播放乐曲时,就不必启动物理光驱,这样不仅减少等待曲目时间及物理光驱的磨损,更重要的是消除了物理光驱的噪声,实现高保真放音。
再如,胆管功放放音柔和耐听,而制作成本不薄,并且取得靓音的要件比较多,而通过胆音效果器软件,可为我们在电脑中造就一个“软胆”,就可以模拟出胆机的音色。
目前电脑多媒体音响正处于进阶时期,并与电视也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其前景是十分灿烂诱人的!电脑以及音响发烧友,是一个不惜时间和精力,积极探索追求音质的特殊层面,将继续担起一份爱乐责任,生活中多一首甜美的歌声,就少一幕苦涩的纷争。
无论是普通音响,还是电脑多媒体音响,功率放大器依然是音频能量扩大推动扬声器出声不可或缺的终端,各类放大器均能较好地实现这一功能。
电子管音调电路图大全(六款电子管音调电路原理图详解)电子管音调电路图(一)有源中段音调控制电路电子管音调电路图(二)电子管双声道前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图从所周知电子管前级放大器能对数码音源起到润色作用,它和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相搭配时,能改善数码音源带来的生硬感,使声音润化,并使音乐中的细节更加丰富,层次更加鲜明,音乐感、临场感加浓,达到完美而传神的境界。
电子管前级放大器的电路很多,每款电路都具有不同的特性。
本文介绍的双声道电子管前级放大器,是采用目前广为流行的二级SRPP 电路,该电路性能优越,保真度高,很适合现代各种数码音源的放音系统。
SRPP电路的全称为SeriesRegulatedPushPull,即串联式调整推挽电路。
该电路具有共阴极放大与阴极跟随器的双重优点,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频率响应好,且频率越高,失真越小,高频放大线性极佳,这是其它电路难以达到的。
下图是电子管双声道前级放大器的电路图。
1.输入电压放大级本输入电压放大级由SRPP电路组成,采用高放大系数双三极电子管12AX7担任。
该管放大系数为100,电流为1.5mA。
用该管别成的前级电压放大器,其增益可达26dB。
本前级放大器的上边管屏极电压取320V,其中点电压应为电源电压的一半,即160V左右。
阴极电位较高。
双三极电子管12AX7与12AU7的阴极与灯丝间的耐压Efk为180V,故完全可以胜任。
如采用其它双三极电子管代用时,必须选用Efk>160V的才行,否则容易造成电子管阴极与灯丝间被击穿。
经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由12AX7双三极电子管的上边管阴极输出,输出阻抗仅为数百欧。
经放大后的信号经电容耦合后,输送到下一级。
并在前级电压放大级与输出级之间加入了频率均衡网络。
2,频率均衡网络下图是本机的频率均衡电路。
为了提高前级放大器的性能,故在输入电压放大级与输出级之间加入了由RC组成的频率均衡网络。
由于音频信号在传输网络中,存在着频率的衰减特性,使得传输信号随着频率的增加而衰减增大,产生了幅度畸度。
一款靓音的2×25W电子管功放的制作 2003-3-6 动网先锋电源猫推荐时下“胆机”这个字眼,恐怕发烧友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对胆机的认识却是褒贬不一。
有的爱之若狂,无胆不欢。
有的则认为胆机指标远远达不到高保真的要求,不能算Hi-Fi音响。
的确,胆机的音色甜美,柔顺自然,高频细腻,低频柔和,很符合人耳的听音需要,尤其是中高频很丰满,很耐听------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失真,与Hi-Fi背道而驰,但却被音响发烧友所接受。
世界上越是发达的国家,胆机则越流行。
日本是胆机“苏醒”最早、最流行的国家。
那么无法以Hi-Fi标准来衡量的胆机为何受宠呢?港台朋友很幽默的这样说:“因为晶粒(晶体管)是‘半’导体,而电子管是‘全’导体”?!“胆管放大信号是靠空间来传输电子流的,而晶体管则是靠“半导体”来传导的,胆管的传输特性更接近与我们自然界的声音传播规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靠空间传播的”?!这些话虽然很荒谬,但胆机的流行却是“爱你没商量”。
音响用电子管的分类我国在世界上可以讲是“产胆”大国,起初大多数电子管都是仿制前苏联的,比如早期的常用胆还都使用前苏联的型号,6H8C、6H3n、6H13C、6H1n等。
后来才使用了统一的国标型号,6H8C改用了6N8P。
音响用电子管的管脚,一般有小七脚(如6J1等)、小九脚(如6N3等)、大八脚(如6P3P等)、平板四脚(如2A3、300B等)、平板五脚(如807)等,211、845等则为专用四脚管座。
近来一些发射胆也常见于音响电路,其声音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但管脚一般都很特殊,如FU-50、FU-46(6146)、FU-33、FU-29等。
电子管如下几个参数我们需要了解:跨导(S)、放大系数(μ)、内阻(Ri)。
跨导(S):即电子管栅偏压对屏极电流的控制能力,S=⊿Ia/⊿Ug;三极管的S与直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处的电流大则S也大,反之S也小;放大系数(μ):即放大量,μ=S·Ri;三极管的μ值基本上不随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μ主要取决于电子管的结构;内阻(Ri):它是这样定义的,即让栅极电压固定不变,屏极电压的变化量⊿Ua与屏极电流的变化量⊿Ia之比,即Ri=⊿Ua/⊿Ia。
三极管的内阻Ri也与直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的电流小时,Ri增大,工作点的电流大时,Ri减小。
另外还有个值得考虑的参数,就是栅极电压输入范围,栅极电压输入范围(对于常用电子管可以理解为栅偏压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信号的动态范围,此值跟管子的放大系数μ成反比,μ值高的,输入范围也就小,一般用于前级小信号放大,其S比较低,Ri较大。
μ值低的,输入范围也大,可用于功率输出级,其S较高,Ri较小。
从电子管的屏极特性曲线看,其输入范围跟屏极电压有关,屏极电压较高时,输入范围也会增加。
小信号电压放大胆国产常用的有6N1~6N4(12AX7)、6N9P、6N10、6N11、6N8P等。
我们知道“N”代表的是双三极管,通常双三极管内部的两个三极管的参数一致性较好,用于双声道放大对称性较理想。
当然也常见用五极管如6J1等作前级放大的,三--五极复合管如6F2的用量也不小,可以取五极管的高放大量,三极管的线性好的优点于一身。
也有用遥截止管如6K4等作放大的。
6C系列胆内部多为单三极管,性能指标也很不错,用于音频放大也是较好的选择。
只因为是“单”三极管,一级要用一个甚至两个管子,对减小整机体积不利,加之管子的离散性等原因,用者较少。
(早期的收音机讲究灯/胆的数量越多越好,而国外偏将两个管子复合在一起,以减少灯的数量,将功率胆与小信号放大胆复合,就可用一只胆完成音频放大。
同样,现在的发烧友追求简洁至上,当然用胆越少越好)。
如今国外的一些电子管流入国内,给胆机发烧友增加了换胆的乐趣,常见的有12AX7、12AT7、12AU7、12BH7、6DJ8、6922、ECC81、ECC82、ECC83等等型号繁多,增加了选择的余地。
一般五极管的放大倍数较高,内阻较大,失真也较大(但有人却认为用五极管作前置放大的声音好听)。
倒相/推动级胆倒相/推动级既有电压放大,又有功率放大,还应有一定的输入电压范围,所以不能用高μ管。
一般选用中μ的6N8P、6N6T等,国外型号有12BH7、12AU7等,当然如果需要较大的推动功率、较高的信号摆动,也可用低μ功率胆做推动级,如6V6/6P6P、6P9P、6P3P等。
功放级用电子管国产的音频功率放大常用胆是6P3P/6L6G(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6.5W,AB1类输出约30W左右)、EL34/6CA7(五极管,单端输出约7W,AB1类输出约40W)、807(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7W,AB1类输出约50W)、KT88(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8W,AB1类输出约50W)、300B(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8W)、211(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15W)、845(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20W)、2A3/6B4G、6C4C(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3.5W,AB1类输出约15W)、FD-422(直热五极管,单端输出约9W,AB1类输出约50W)、6N5P/6N13P(双三极管,单端输出约4W,AB1类输出约15W)、6P1(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3W,AB1类输出约10W)。
一般直热胆的音色表现较好,不过国产较少见小功率直热胆。
一般认为,束射管的声音较粗犷有点似北方的汉子,五极管的声音较艳丽。
就目前常用国产功率胆来讲,五极管EL34之类表现较清丽,KT88之类较粗壮,还有些慢吞吞之感,相比之下6P3P的表现就显得柔顺自然,音色细腻、收缩自如,是笔者较喜欢的国产功率胆之一。
而且好声的要属“云光”79年的6P3P,还有南京60年的6Π3。
6P3P的声音好听的原因,主要是国产6P3P的产量极大,材料、工艺方面当然很稳定。
另外葫芦型胆或球型胆的声音要好于棒型胆,也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经过本人长时间的测量发现,束射四极管产生的失真偶次谐波站主要分量,而五极管则是奇次谐波占主要,所以对于音响来讲,功放级使用束射四极管还是有好处的(大家可以从束射四极管的6P3P与五级管的EL34的声音的对比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page]音频功放电路的结构形式由于电子管的内阻较高,一般都需用变压器与负载来匹配(无论单端或推挽)。
线路形式一般都比较简单,仅有2~3级放大即可。
即电压放大级、推动级(或倒相级)、功率输出级。
每一级按放大形式分,三极管有共阴极放大(具有高输入阻抗、大的电压增益、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等特点,是最常用的一种)、共阳极放大(即阴极输出器,电压增益小于1,一般用做缓冲放大,连接于低阻抗负载与高阻抗信号源之间)、SRPP放大(兼具前两种放大器之优点,尤其是中高频表现良好,是近来小信号应用最多的一种)几种基本形式。
小信号电压放大级:一般常用三极管共阴极放大、SRPP 放大、五极管放大。
当然也有少数采用差分放大(用于推挽功放,类似“自平衡倒相电路”)。
个人认为,三极管共阴极放大的中低频较丰满,但高频欠佳;SRPP放大的中高频非常理想,唯低频不及三极管共阴极放大;五极管放大多见于古老的胆机电路,失真略大;差分放大指标较高,但胆味较淡。
推动/倒相级对于单端功放来讲,这一级应该叫推动级,单端功放甚至可以不用这一级,直接由一级共阴极放大来推动,为了保证足够的增益,常用五极管来担任。
对于推挽功放,这一级是倒相级(当然也有第一级兼具倒相作用,这一级就是推动级,也有单独再加一级推动级的)。
倒相级又可有如下几种形式:长尾倒相、P-K分相式倒相、变压器倒相,还有负载分压式倒相电路(如Quad II)、自平衡式倒相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
一般电路常用长尾倒相,其信号的对称性等指标较理想,阴极电阻(就是那个尾巴)越大,信号的对称性越好,故有的电路将这个尾巴接到一个负压点上。
P-K分相式倒相电路,是过去使用最多的一种电路,许多经典名机都是这种电路。
不过由于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特性不同,在其屏、阴极上取出的信号就不可能完全对称,尤其是高频信号,对于追求hi-fi的现代发烧友采用较少,但有人认为这种电路的韵味非常好,故追求韵味的发烧友也常采用这种电路;用变压器倒相,倒相后的参数一致性较好,但好的变压器不宜搞到,且频响宽度等指标完全取决于变压器的质量。
对于单端功放来讲,这一级应该叫推动级,单端功放甚至可以不用这一级,直接由一级共阴极放大来推动,为了保证足够的增益,常用五极管来担任。
对于推挽功放,这一级是倒相级(当然也有第一级兼具倒相作用,这一级就是推动级,也有单独再加一级推动级的)。
倒相级又可有如下几种形式:长尾倒相、P-K分相式倒相、变压器倒相,还有负载分压式倒相电路(如Quad II)、自平衡式倒相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
一般电路常用长尾倒相,其信号的对称性等指标较理想,阴极电阻(就是那个尾巴)越大,信号的对称性越好,故有的电路将这个尾巴接到一个负压点上。
P-K分相式倒相电路,是过去使用最多的一种电路,许多经典名机都是这种电路。
不过由于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特性不同,在其屏、阴极上取出的信号就不可能完全对称,尤其是高频信号,对于追求hi-fi的现代发烧友采用较少,但有人认为这种电路的韵味非常好,故追求韵味的发烧友也常采用这种电路;用变压器倒相,倒相后的参数一致性较好,但好的变压器不宜搞到,且频响宽度等指标完全取决于变压器的质量。
功率放大级单端功放一般采用三极管共阴极放大电路(也有少数采用阴极输出的),对于束射四极管及五极管也多被接成三极管放大形式(当然也有为提高输出功率,工作在五极管或超线性放大状态的)。
为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电路一般采用阴极自给偏压,即利用阴极电阻上的压降作为栅偏压。
此种形式由于存在很深的直流负反馈,可保护娇贵的放大胆。
另外这种电路的音色较柔和,尤其是中频较丰满。
若采用固定偏压,虽可提高效率,瞬变、动态及解析力方面表现也要好些,但声音的柔顺程度要略逊一筹(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有人采用半固定、半自给偏压的形式,笔者没有亲自听过,也不知效果如何。
推挽功放一般工作于甲乙类(也可工作于甲类,但效率较低)。
大功率三极管一般不多见,且价格很高。
常用的功放胆有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
五极管放大状态的效率较高,失真略大;超线性放大则介于三极--五极管放大之间,通过输出变压器反馈部分信号至帘栅极。
输出功率要比三极管放大高出许多,失真要比五极管放大低很多。
可谓两全其美,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推挽放大形式。
不过由于是从变压器的抽头取得反馈信号,我们知道,变压器线圈对频响很宽的音频信号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其相移等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反馈回来的信号发生改变,尤其是高频信号,再若输出变压器设计不合理,极易造成高频自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