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高新技术课件讲义

农业高新技术课件讲义

农业高新技术课件讲义
农业高新技术课件讲义

农业高新技术

第一节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按照当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农业最新发展的一种表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与农业现代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历史概念。人们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从历史的角度,把农业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发展形态。所谓现代农业,就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而农业现代化则是指农业由原来落后的传统形态向先进的现代形态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农业要达到的现代水平程度。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现代农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是一种具有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业;即现代农业是以生物为中心的一种优化的生物—技术—经济—社会复合人工生态系统。其功能除了食品保障、原料供给、提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功能之外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等。

总之,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必然,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是持续地、广泛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工业装备的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产业,是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相结合、把产前、产后和产中相结合、把生产、生活和生态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综合性产业。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一)科学化现代科技正迅速地向农业生产、加工等领域渗透。科技进步将逐步替代对传统资源投入的单纯依赖,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只有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农业才有先进的装备设施、先进的生产管理,劳动者自身的技术素质才能得以提高。

(二)集约化集约化主要是指现代农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即由单纯的注重数量和速度增长,转到主要依靠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二由单纯地依靠资源的外延开发,转到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向上来;三改单纯注重物质、资金投入,为在物质、资金投入增加的同时,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和资金利用率来实现农业增长。

三)商品化商品化是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即从以完全自给自足(自我消费)为目标向完全形成商品(社会消费)为目标的逐步过渡。

(四)市场化它是现代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现代农业生产已不再局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要面向整个国际市场。

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

(一)、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20世纪50-60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都市农业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②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③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地表现为高度的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经营,并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二)、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个自我维持的系统。该系统要使能源减少到最低程度,并且一切副产品都要通过再循环,提倡使用固氮植物,通过施用腐殖质肥料、实行作物轮作以及施用农家肥等技术来保持土壤肥力。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保证最大生物量的生产。动物(包括人)与植物的构成比例也必须适当。生态农业在经济上必须是可行的,但不能因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是尽可能保证农村的各种景观并生产出需要的产品,使农业生态体系变得更加稳定,并使乡村特有的美丽景观给人以愉悦之感。总之,在产量方面,生态农业有可能产量低一些。在品质方面,生态农业与常规农业在产品品质上差异不明显。在环境方面,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强调农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统一。

(三)、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在研究土壤流失与土壤肥力等问题时兴起的。一般情况下,有机农业不用化肥、农药及其他合成的化学制品,一定限量的化肥或农药施用仅作为应急手段。国外实行有机农业的耕地区域多是小规模的,而大规模经营有机农业的比较少。有机农业必须具备生产水平较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等条件。向有机农业转变的动力,主要是出自对土壤和人类及牲畜健康的保护,防止农药的潜

在性灾害和减少能力与物质的输入。有机农业并不是向传统农业倒退的农业技术,农民在限制化肥或农药使用的同时,仍可采用新式农机具、优良品种和注册过的种子,以及科学的有机残余物管理方法和水土保持措施。通过采取轮作、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复合经营,从土壤矿物质风化中取得或依靠土壤中残留化肥等解决土壤肥力问题。

(四)、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或称观光农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以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间情趣,而且可以住宿、度假、游乐。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休闲农业除了提供采摘、销售、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可供参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五)、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是指利用环境控制和自动化高技术进行植物全年生产的体系。包括无土栽培、植物克隆等技术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的工业化生产体系。1957年世界上第一家植物工厂诞生在丹麦,1974年日本等国也逐步发展起来。

(六)、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有代表性的农业经营新模式。是以资源集约、经营集约、生态保护、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为特点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七)、农业科技园区

指在一定区域内,以三高农业为目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以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以政府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手段,对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具有较强示范带头作用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或现代农业科技企业的密集区。

现代农业追求的主要目标: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商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因

此,我们认为现代农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进行农业改造,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保证日益增长的粮食安全并同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农业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现代农业是一种具有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绿色产业

第二节农业高新技术概述

一、农业高新技术的内涵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产生的新发明、新发现和创新。农业高技术是指其基本原理及概念主要建立在农业最新科学成就和当时农业科技发展最高水平基础上的,处于发展前沿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新技术是相对原有的传统技术和旧的技术而言,是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对原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替代而产生的农业科学技术。

二、农业高新技术具的特征

1.高度的创新性。创新是一切技术的共性,但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的科研创新。它不只是在原有技术道路上的积累,而是以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作为基础。开辟与过去有着本质差别的新的技术途径。因此,农业高新技术是比其他一切农业技术具有更高水平的创新技术。根据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创新概念的定义,创新是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傅家骥教授在《技术创新——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一书中则将技术创新定义为生产者生产要素、生产条件、生产组织重新组合,以建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的利润的过程。

2.高度的综合性。农业高新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其综合意义表现为数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地学、天文学等基础科学和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为主导的系统科学进一步向农业科学技术广泛渗透,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不断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施加影响。

3.高度的渗透性。由于农业高新技术处于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技术领域,因而新技术新理论能广泛渗透到各个传统农业部门,加速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的品种更新换代。

4.高度的技术、人才的聚集。农业高新技术的创新和综合性很强,涉及许

多学科的理论、工艺和技术。如无土栽培技术,要解决根系定期吸氧和吸收营养液的问题,就涉及到固体物理、电子学、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技术,生产配套需要电脑、集成电路和其他电子设备,工艺要求超净、恒温、恒湿、防震等环境,同时还需要多种技术和灌溉机械设备的支持。可以说是集现代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之大成。因此,对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来说,人才与智力是第一位的要素。高新技术的竞争表现为市场的竟争,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水平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智力的较量。因此,高度的人才聚集与开发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根本属性之一。

5.高度的资金投资。资金密集是农业高新技术的重要特性之一。高投资是支持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研究的重要物质条件。如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和开发,必须购置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安装必要的测试设施,消耗昂贵的进口化学试剂,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投人,没有一定的资金投人作保证,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就难以进行。

6.高度的增值性。农业高新技术本质上是全新的先进技术,技术成果的创新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也高,因此,对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往往表现出超常规的作用。它可以大幅度增强农产品的功能,显著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农业高新技术是能广泛用于农业领域的,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产生深刻影响和重大推动作用,并能形成新型农业产业的高技术和新技术。它是一种高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先导技术,它体现着现代人类社会对自然的高级能动关系,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功能和特殊的社会功能,是能够为当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

三、农业高新技术的内容

农业高新技术有其丰富的内涵。从技术构成的内容看,可以分为三类:现代生物高新技术、现代工程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高新技术。现代生物高新技术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催化技术(酶工程)和微生物(发酵)工程等;现代工程高新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新材料和生态工程技术;现代管理高新技术涵盖了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营销管理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等诸方面。涉及到国家科

技部认定的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7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但目前具体应用于现代农业的,主要是农业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酶技术和发酵技术等)、农业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农业应用和各种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网络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包括各种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基质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改善地面灌溉系统和滴、微灌、喷灌技术)、核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农产品精加工和保鲜技术、(精准农业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激光技术(激光平地),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和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多色农业技术等。

当代农业正从“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从田间进入工厂;从农户的小型精致经营走向企业化的大型精密规模经营;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过渡。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新材料技术与生物技术结合,应用于调控生长发育,获得高额产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微电脑系统与各种常规设施、新理化设施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组成优化生物电子自控综合设施系统,自动控光、温、水、肥、气等环境条件,适应作物和禽畜生长发育需求。一些国家果、菜、花的自动调控温室栽培,水耕无污染栽培产业兴旺发达。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及科研的各个领域,从信息收集、传递、产销管理,水管理管理,病虫害预测、动植物育种,直到市场销售等各个技术环节。

第三节农业生物高新技术

一,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的意义与作用

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作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推进器”,正在悄然拓展和创新农业功能,进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而强劲的动力。

农业是生物科技应用极为重要而广泛的产业,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科技革命,成为维护食物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将是仅次于医药生物技术,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也为农业作出了贡献。在“十一五”规划的生物技术战略中,将主要农作物的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内

容,有一大批的研究所和数千位致力于作物生物技术研究的研究人员,有十几种生物技术作物正在进行田间试验。2007年,中国710万资源匮乏的小农户种植了380万公顷Bt抗虫棉,相当于中国全部550万公顷棉花中的69%。根据ISAAA 的报告,按中国Bt棉花耕作水平产量平均增加了9.6%%,杀虫剂使用量降低了60%,对于环境和农民健康也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每公顷增加相当可观的220美元收入,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的许多棉农作出了突出贡献。麦克凡提到,河北廊坊的一个棉农祖茂堂,在种植抗虫棉之前的1997年,即使每年喷40次杀虫剂也不能阻止棉铃虫的横行。种植了抗虫棉之后,大大减少了杀虫剂的喷洒量,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除了抗虫棉以外,中国科学家在抗病虫水稻、高植酸酶玉米等研究中都获得了可喜的进展。中国已种植了大约25万棵生物技术抗虫杨树,并且在2006年批准一种抗病毒的生物技术木瓜的商业化,种植了大约3500公顷。一种抗病毒甜椒和迟熟番茄也都获得商业化批准。随着能源短缺危机的出现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中国农业生物技术逐渐向能源、环保产业渗透,在能源植物培育、生物制氢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等研究方面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针对全球范围内,耕地减少、人口增加、全球变暖、能源匮乏、环境进一步恶化等现实问题,麦克凡认为,其中一种方法能满足全世界日益增长的粮食、饲料和纤维需求。这就是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生物技术作物的持续推广,反映了无论是在工业化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对于小农民、消费者还是对社会,生物技术作物都带来了实在和持续的效益。

首先,在第一个生物技术作物商业化的12年期间,种植抗虫、抗病和耐除草剂的生物技术作物为增加生产力作出了杰出贡献。在相同的种植面积上生产力持续增长,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因为它帮助减少砍伐森林及刀耕火种的需要。从1996年—2006年期间,粮食作物玉米、油料作物大豆和油菜,以及纤维作物棉花的产量收益达到340亿美元。

第二,农业生物技术作物帮助减轻贫困和饥饿。从1996年到2005年,生物技术棉花已经对提高其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玉米已经给一定数量的小农户带来了效益并且保持着巨大的潜能。

第三,常规农业严重影响环境,而生物技术能用来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在第一个10年的发展过程中,杀虫剂的使用明显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被节省,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通过种植耐除草剂作物优化免耕操作或保护性耕作,保持土壤和保存水分。生物技术作物还可以提高氮效率,减缓全球变暖和水质污染。而耐干旱的作物则可以应用于干旱更普遍更严重的发展中国家。

第四,生物技术帮助缓解气候变化并且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通过降低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喷药量来长期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6年因这些措施削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计为12亿公斤,相当于50万辆汽车的排放,通过免耕方法,提高了土壤固碳量,二氧化碳固存达136亿公斤,相当于减少了600万辆汽车的排放。

在适应气候变化方面,以孟山都为例,我们正在通过一些分子手段,包括基因组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生物技术加快改进作物育种,以适应干旱、洪水和温度变化更频繁更严重的未来,并减轻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过去12年间,全球共有近60个国家,针对70余种转基因植物及产品,进行了数万次田间试验和安全性评估,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苜蓿、番茄、马铃薯、西葫芦、辣椒和番木瓜等11种作物、100多种转基因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植物品种已在进行商品化生产。由于生物技术作物大面积的推广,从而减少了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据ISAAA报告,1996—2006年累计少使用杀虫剂有效成分约30万吨,使全球农药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降低了15.5%。种植生物技术作物节省了劳力和成本,据统计,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很多贫困农民种植生物技术作物后,有了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使家庭生活大为改善,孩子们也有了更多的入学机会享受教育。从而也推进了生物技术作物产业化快速发展。

二、基因工程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内涵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科研或生产需要,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形成重组DNA,再将重组的DNA导入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生产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或创造出生物新性状,并使之传给生物的下一代。主要包括原

核生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动物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或制备、重组DNA和导入与表达三个基本过程。其主要内容是从供体细胞中分离出基因组DNA、用DNA连接酶将含有外源基因的DNA片断接到载体上形成DNA重组分子、重组分子导入受体细胞中、培养转化以扩增DNA重组分子或使其3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转化细胞等。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

(二)基因工程的应用应用

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马铃薯以来,国际上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十分迅速,目前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植物已达100种以上。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抗病毒、抗细菌和真菌、抗虫、抗除草剂、品质改良抗盐碱、抗旱、抗寒及固氮育种等方面。

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作物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作物遗传改良的目标是多方面的,较重要的目标包括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农产品的品质,延长作物果实的贮藏期,改变花卉色泽和形状,培育抗病虫等抗逆作物。农业生产中遇到的

许多问题用传统农业技术已经很难解决,基因工程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突破了种间的生殖隔离,扩大了种质资源的范围。基因工程育种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定向改良,使传统育种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些巨大的变化带动了相关产业及其服务业发展,培育了新的以育种为核心的种子研发产业。

近年来转基因动物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动物的性状是都市观赏动物育种的有效途径。而在观赏植物方面,近年来,采用基因技术进行花卉品种遗传改良,为观赏植物引入新的基因,创造了大量的观赏植物新种质。

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目前,基因工程在改进食品原料的品质、改善果蔬采收后的贮藏保鲜性能、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等方面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当然,转基因食品商业化过程中的安全性、转基因DNA的移动性、对其他农业措施的后效应以及公众的接受性等问题值得理解和重视。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将土壤、地下水或江海湖泊中污染物现场降解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生物修复被认为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将有机污染物降低到低于检测限或低于环保部门规定的限度。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基因工程菌在环境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细胞工程概述

细胞工程是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学的试验方法或技术,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获得特定的细胞、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目前,细胞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花药及花粉培养、植物胚胎培养、植物茎尖培养脱毒、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人工种子、动物细胞培养、干细胞工程及核移植与克隆技术等都是细胞工程应用范畴。

2、细胞工程与农作物种子产业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种子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以细胞培养和体细胞融合技术为代表的细胞工程技术的的应用,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了优良农作物品种的推广速度。细胞工程主要应用在植物单倍体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细胞突变体筛选、植物组培快繁和脱毒、动物胚胎工程和动物克隆技术等面。

四、酶工程概述

酶工程即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的产品。酶工程是现代酶学理论与化学技术的交叉技术,主要研究酶的生产、纯化、固定化技术、酶分子结构的修饰和改造以及在食品工业、轻工业、农业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其应用范围包括对生物宝库中存在天然酶的开发和生产、自然酶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技术、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研制和应用、与其他生物技术领域的交叉和渗透等方面。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DNA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相对化学酶工程来说亦可称为高级酶工程。

在农产品加工业中,果蔬贮藏加工、肉类加工和饲料加工等方面酶得到了广泛应用。

五、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发酵分为以微生物细胞为产物的发酵、微生物酶发酵、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和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等几种类型。

通过发酵工程使一些传统的发酵产品,在产量和质量上得到明显的提高。酒精饮料、蔬菜发酵、谷类食品发酵、豆类食品发酵以及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等都离不开发酵工程。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可以改变其赖以寄生的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依靠基因工程、细胞融合等高新技术研制的“工程菌”、“超级菌”能够高效率的分解有机污染。微生物在空气和污水的净化、固体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的预防、生物合成可降解塑料以及造纸工业中的生物制浆和生物漂白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一方面能提高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率;另一方面能开发更多可再生能源,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采用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能将农

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能源,如乙醇、沼气、氢等能源。

六、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是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周密的分子设计,把蛋白质改造为合乎人类需要的新的突变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根据分子设计的方案,通过对天然蛋白质进行改造,它的产品已不再是天然的蛋白质,而是经过改造的,更加符合人类所需要的新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的主要内容有蛋白质结构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设计和预测、蛋白质的改造。

随着蛋白质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对新型环保生物农药的需求,近年来,有关激发植物免疫抗病和促进增产作用的微生物蛋白农药的研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蛋白质农药主要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对多种农作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激发子类药物。采用蛋白质保护剂和蛋白质稳定剂,较好地解决了天然蛋白在田间应用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随着可持续农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化学农药抗性和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有机蔬菜和果品生产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此外,分子标记技术辅助农作物育种,生物芯片技术在农产品安全检验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第四节农业信息高新技术

国际上把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结合称之为农业信息技术(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AIT),也有称之为信息农业的。它是实现农业各种信息采集、处理、存储、传播等方面的农业高新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农业信息技术,根据其在农业应用领域里的不同,目前主要涉及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自动化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一)遥感技术

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就是通过卫星或飞行器上安装的传感器,对地面目标进行监测分析的一项新技术。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用遥感手段监测和评估洪涝灾害。从最开始时用诺阿气象卫星的AVIRR数据,发展到用陆地卫星的TM、SPOT等影像数据,用全天候的机载和星载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来监测洪水。在遥感数据传输方面,也在“八五”期间研制成功了实时传

输机载SAR图像的“机-星-地”系统。在数字图像处理和耕地、林地、居民点、水面等目标物的专题信息提取等技术方面也日臻成熟。

目前,遥感技术在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主要应用领域和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资源与环境动态基础数据。2、为国家重大的资源、环境突发性事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评估数据,保证国家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正确、快速的反应。例如,重大森林火灾、水灾、风灾等的监测和救护等。3、生物量估测。包括农作物产量、产草量、水面初级生产力预估和评价。4、为国家的重要经济领域提供信息服务。

遥感应用的综合性是其重要的技术特征和技术优势。遥感技术在地质矿产和水资源的勘探,森林、草场资源调查与评价,海洋渔场调查,城市的规划,气象,海洋预报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 GPS),是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当初,设计GPS系统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导航、收集情报等军事目的。但是,后来的应用开发表明,GPS系统不仅能够达到上述目的,而且用GPS卫星发来的导航定位信号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因此,GPS系统展现了极其广泛的用途。

GPS系统应用于水利部门,导航仪可以为防汛抗洪的指挥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和帮助。大水之年,受灾地区已是水天一片,公路被淹没,通讯设施被冲毁,如何在没有任何参照物的情况下,将大量抢险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将紧急救援人员准确调动到前线,“多用途卫星导航定位仪”就能担此重任。它能为救援工作提供指导行进的电子地图,救援人员根据电子地图自行导航,借助卫星定位技术和电子地图显示自行判读,明确自己现在的地理位置和到达目的地的距离及所需时间。为保障迅速到达目的地,救援人员还可以在电子地图中预设行进路线,并在重要的位置进行标定,当沿自选的路线行动,发生偏航时系统会自报警,保证正确地行动。GPS系统用于农业领域,可以实现联合收割机的自动化作业,实

现农业的精确生产管理。今后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农业各个领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三)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对农业地理空间关系进行模拟、对与农业地理空间相关的农业信息进行管理的一种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农业气象条件、农作物生长情况等进行立体的、多角度的、可视化的描述和相关信息的综合开发利用,可以说是一种立体的农业地图。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1、农业资源管理。主要应用于农业和林业领域,解决农业和林业领域各种资源(如土地、森林、草场)分布、分级、统计、制图等问题。2、土地信息系统和地籍管理。土地和地籍管理涉及土地使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地籍权属关系变化等许多内容,借助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高效、高质量地完成这些工作。3、生态、环境管理与模拟。区域生态规划、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削减分配的决策支持、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环保设施的管理、环境规划等。4、应急响应。解决在发生洪水、雪灾、森林火灾等重大自然或人为灾害时,如何安排最佳的人员撤离路线、并配备相应的运输和保障设施的问题。5、农业基础设施管理。农业生产地上地下基础设施(电信、灌溉设施、道路交通、天然气管线、电力设施等)广泛分布于农村的各个角落,它们的管理、统计、汇总都可以借助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完成,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农业专家系统

农业专家系统综合了大量农业专家的经验,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农业生产技术综合集成起来,经过智能化的、综合性的信息决策处理,能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给出最佳的农业生产管理解决方案,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和决策服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农林水产省就“人工智能与农业”专门组织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列出了知识工程在农业中应用的一整套实施项目。美国农业部推出的棉花综合管理专家系统,为棉花的虫害控制及水肥的合理利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美国中北部地区于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的资源保护专家系统,可以向农场主提供如何兼顾保护土壤和获取利润方面的高水平咨询服务。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作物生产管理、资源保护与耕作、农场管理与决策、动物营养与生产控制等方面。它的应用改变了过去农业生产基层决策者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同时缓解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足的矛盾,对于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农业自动化技术

农业自动化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对来自于农业生产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采集和处理,以及根据处理结果迅速地去控制系统中的某些设备、装置或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检测、记录、统计、监视、报警和自动启停等。

农业自动化技术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已广泛应用于工厂化养殖、工厂化蔬菜花卉生产、仓库管理、环境监测与控制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如配合饲料全部生产流程的自动控制,日光温室中温湿度控制、灌溉、采收自动化控制。通过研制和使用农业机器人代替人从事一些繁重的农事操作,如苹果收获、挤奶、喷药、组织培养、作物育种等方面。

(六)互联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

互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主要有:1、电子邮件。它是利用计算机存储、转发原理,通过计算机终端和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定向传送。能传送文本、声音、图像等多种类型的信息。2、远程登录。它是指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远处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3、文件传送。它是一种实时的联机服务功能,可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文件批量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上。4、信息查询搜索服务。由于网络上的资源繁多,而且不断地增加,为了便于用户获取所需的信息,近年来有关方面已经开发出不少功能完善、使用方便的查询搜索工具。

(七)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的编码、解码、存储、显示、控制等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信息综合一体化,进行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实现多媒体技术需要一定的设备,它们能将多种媒体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做到图、文、声、像一体化,因此具有集成性的特征。此外,它们还有交互性、数字化、实时性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在农业信息领域已得到大量的应用,并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国际互联网中的多媒体用户可以从中获取各种农业生产、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政策、技术、经营等方面的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再如中国农业大学研制开发的农作物有害寄生虫多媒体检索软件,为农产品进出口的动植物检疫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目前,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开发的各种农业教学和咨询软件,如水稻栽培专家系统、棉花施肥专家系统、玉米栽培专家系统、饲料配方专家系统等,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容易为农民用户及农业科技人员所接受。

今天,农业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领域当中,已经发挥出了明显的作用:1、实现农业自动化生产;2、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指导农业生产、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3、提高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化管理;4、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5、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发展;6、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农业

中国农业大学的谭英和潘学标曾经坦言:没有信息的生产是盲目的生产,没有技术的生产是愚蠢的生产,没有科学管理的生产是无序的生产;农业要可持续发展,要协调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就必须打开数字化农业之门。

“数字农业”,与“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部队”等概念对应。是运用数字地球技术,融合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做到“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组装、科学管理”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高新技术系统。

数字农业的根本目的是以最少的或最节省的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和最佳的环境效益

数字农业是在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自动监控、农艺与农机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新型农业,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一切先进的技术(与农业有关),形成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动态监控、机械收割以及采后处理的“链条”,以实现最佳投入/产出比,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数字农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7个子系统构成:全球定位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自动化农机系统;农场网络管理系统。

数字农业”的方向之一是精确农业。实践表明,实施精准农业要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和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经营技术的集成组装,综合是其典型特征,技术集成是其核心,因此需要多部门、多学科联合作战。

吉林农业大学专家认为,精准农业通过精心计算出庄稼所需化肥、水分、农药的量,可以极大节约各种原料投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的收益率,同时十分有利于环境保护。精准农业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营,其重要性是使各种原料的使用量,达到非常准确的程度,经营可以像工业流程一样连续地进行,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根据土壤的需要使肥力的状况得到改善;根据病虫害的情况来调节农药喷洒量;根据干旱情况及时灌溉,自动调节拖拉机耕种深度,及时改善土壤,防止土地板结和肥力下降等。

精准农业系统体系结构

1、全球定位系统。精准农业广泛采用了GPS系统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施的准确定位。为了提高精度广泛采用了 DGPS(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即所谓“差分校正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它的特点是定位精度高,根据不同的目的可自由选择不同精度的GPS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GIS。精准农业离不开GIS(GeographicalInformation System)的技术支持,它是构成农作物精准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有力工具,田间信息通过GIS系统予以表达和处理,是精准农业实施的重要保证。

3、遥感系统RS

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是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的关键技术,为精准农业提供农田小区内作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信息的技术要求。

4、作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

它的核心内容是用于提供作物生长过程模拟、投入产出分析与模拟的模型库;支持作物生产管理的数据资源的数据库;作物生产管理知识、经验的集合知识库;基于数据、模型、知识库的推理程序;人机交互界面程序等。5、田间肥

力、墒情、苗情、杂草及病虫害监测及信息采集处理技术设备

如田间信息适时采集传感器与数据处理方法。

6、带GPS系统的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技术

如带产量传感器及小区产量生成图的收获机械;自动控制精密播种、施肥、洒药机械等等

第五节农业工程高新技术

主要包括:设施农业技术(包括各种温室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改善地面灌溉系统和滴、微灌、喷灌技术)、核技术(用于农业育种技术)、现代农业机械技术(带电脑程序控制)、农产品精加工技术、遥感遥测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激光平地)等。

第六节农业实用新技术

一、农作物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有害生物的防控是农业生产的要害环节,贯穿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是每一个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政府)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田间茬口复杂多样,冬春气候变暖,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及农产品流通频繁,导致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发频率大大提高,外来有害生物不断入侵,已成为农作物高产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障碍,不仅危害农业生产,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人身健康、生态环境、产品贸易、经济发展乃至公共安全,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和不合理使用,致使农田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及害虫对某些农药产生了中、高度的抗性。同时,对农产品质量和人类自身都有很大影响。随着加入WTO后,出口农产品遭遇的“绿色壁垒”也越来越多。西方国家以“绿色”的名义,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严厉。比如茶叶,欧盟宣布禁止使用的农药从旧标准的29种增加到了新标准的62种,部分农药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日本针对我国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已在更大范围、更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除此之外,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农产品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也逐步对农产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在超市、专卖市场、大型批发市场开展进货检验,凡抽检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入市场交易。在这样的国内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要求的新形势下,为保障粮食、食品、农民收入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安全,2007年4月农业部在湖北召开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所谓“公共植保”理念,就是要把植保工作作为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社会管理和公共

服务职能;所谓“绿色植保”理念,就是要把植保工作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其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就是要完善植保方针,从“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迈向“有害生物持续治理”;要调整植保策略,达到区域治理、综合防治,技物结合、专业防治;要调整植保思路,在时间上要实现从“关键季节”到“周年往复”的转变,在空间上从“作物系统”向“农田系统”转变,从“单一作物”到“多种作物”转变,从“单一病虫”到“生物群落”转变,在技术上要从“单一措施”向“综合调控”转变,从“应急处置”到“持续治理”转变,以实现保产增收、提高综合效益的目标。由此,就产生了绿色防控技术。

(一)、绿色防控的基本策略

1、允许一定数量的有害生物存在

要想彻底根除有害生物,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花费巨大的经济代价,最终还是难以如愿。自然规律要求我们必须正视有害生物的合理存在,设法把有害生物的数量和发生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以下,即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为天敌提供相互信赖的生存条件,减少农药用量,维护生态平衡。

2、注重生态效益

有害生物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防治有害生物必须全面考虑整个生态系统,要依据人、作物、有害生物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抑制有害生物生长发育,有利于发挥天敌控制作用的生态条件,而对人类长期生存的环境基本无影响。

3、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虽然有限资源(包括害虫的食料、生活空间和隐蔽场所)、气候条件(热、冷、风、干旱和降雨)、竞争者(种内和种间竞争,植物—害虫—天敌)的存在对病虫有一定的影响,但在许多害虫控制中,天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调控因素,尽量少用化学农药。

4、强调各种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

影响有害生物的发生是多方面的,在通常情况下,使用单一措施不可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危害。要根据病情虫情及环境条件,从整体出发,有选择地运用和系统地安排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要改变以往单用杀死害虫百分率来评价防治效果的做法,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可能产生预料不到的或不

多媒体课件作业

【名词解释】课件 答:课件(Courseware)是在一定学习理论指导,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文档或可运行软件。广义上讲,凡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教学软件都可以称为"课件”。课件是一种课程软件,它必须包含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 正确错误 正确错误 【多选题】可以直接插入PowerPoint中播放的动画文件格式有: A:SWF B:FLA C:GIF D:PSD 批阅: 选择答案:AC 正确答案:AC 【多选题】评价多媒体课件质量的指标有: A:科学性B:技术性C:艺术性D:教育性 批阅: 选择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多选题】多媒体技术所涉及到以下哪些形式: A:媒介B:媒材C:媒体 选择答案:AC 正确答案:AC 【单选题】多媒体课件开发的直接依据是: A:文字脚本B:分镜头脚本C:制作脚本 选择答案:C 正确答案:C 【单选题】适用于表现比较细节、层次以及丰富色彩的是: A:图形B:图像 选择答案:B 正确答案:B

单选题】在演示文稿制作时,如果在每一页幻灯片上添加版权信息,则可以在下列哪一种视图模式中进行操作设置 A:讲义母版B:幻灯片母版C:备注母版D:备注页视图 选择答案:B 正确答案:B 【单选题】在演示文稿中,如果仅需要查看幻灯片内的文字信息,而不需要观看其缩略图内容,则可以选择下列哪一个选项卡 A:大纲选项卡B:幻灯片选项卡 选择答案:A 正确答案:A 单选题】下列哪一个视图不属于母版视图组 A:讲义母版B:幻灯片母版C:备注母版D:备注页视图 选择答案:D 正确答案:D 【单选题】传播信息的电缆、电磁波等称为: A:媒介B:媒材C:媒体 选择答案:A 正确答案:A 【名词解释】幻灯片版式 答:幻灯片版式是PowerPoint中的一种常规排版的格式,通过幻灯片版式的应用可以对文字、图片等等更加合理简洁完成布局。幻灯片版式包含了要在幻灯片上显示的全部内容的格式设置、位置和占位符。 【名词解释】多媒体课件脚本 答:多媒体课件脚本是详细的课件实施方案,是将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进一步具体化,是对在计算机屏幕上如何组织整个教学活动的描述,主要包括课件中呈现的信息、画面设计、交互方式、学习过程的控制等. 正确错误

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知识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知识 1.1什么是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即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数字电影等多种媒体创作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能够同时将多种媒体呈现在屏幕上,在教学中可以图、文、声并茂,生动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能激发学生的多种感观,使学习者容易理解、且记忆深刻。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中的超媒体结构符合联想思维和建构性知识结构,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是指教师或多媒体制作人员,根据脚本设计的内容,制作出一套适合教与学的,包含有大量多媒体信息的辅助教学系统。通过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一些平时难以表述清楚的教学内容,如实验演示、情境创设、交互练习等,给听众以丰富、有趣、直观易懂的视觉、听觉冲击,以加深学习效果。 1.2多媒体课件的范畴 多媒体课件的划分原则与课件类型: 1)根据课件制作结构分: ●直线型课件:其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演示方便,整个课件 流程如同一条直线往下运行。 ●分支型课件:该类型课件的结构为树状结构,能根据教学内 容的变化、学生的差异程度对课件的流程进行有选择地控制 执行。

●模块化课件:根据教学目的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一分部或某一 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个课件模块,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 相应的课件模块进行教学。由于模块化设计,可在课件运行 过程中进行重复演示,后退,跳跃等操作。 ●积件型课件:是以模块化课件为蓝本,将教材中的某个知识 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制作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型课件,然 后通过积件系统对这些小课件调用,如同搭积木,来编制适 合自己教学内容的课件,然后进行演示。积件型最大的优势 在于它的系统性、开放性和可重复使用。 2)根据课件运行的途径分: ●单机版多媒体课件:只能在一台电脑上运行,需要根据不同 的电脑配置进行相应的设计以便于在用户电脑上运行。单机 版的优势在于运行速度快,要求的技术相对简单。 ●网络版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在用户终端上运行 的多媒体课件。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受网络传输条件的限制, 目前一般运行于局域网。互联网上大都以网页形式出现。网 络版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即一个课件可以同时供许多个教 师上课使用。 3)根据教师与学生参与方式分: ●演示型课件:以演示为主,附加以少量的互动,一般用于教 师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和技巧

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和技巧 内容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使用的普及,教师授课的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使用的技巧。笔者将围绕多媒体的相关概念、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流程、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四个阶段以及4WIH原则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制作技巧流程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的世界,科学技术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展着,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技术、新的惊奇。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这些新名词不断地涌现,特别是多媒体技术逐步进入教育领域,与黑板、粉笔进行比拼,并以其特有的健力,迅速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这一肩负培养明日人才的神圣职业在教学方式上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学,若不会一点电脑技术,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就意味着落伍。为适应社会潮流,紧跟时代步伐,教师们纷纷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然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非想像中那么简单,大多数教师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且多媒体课件制作虽易上手,但要应用自如、融会贯通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如何投入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多媒体课件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就此与大家一起探讨如何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使课件制作变成一种简单而容易的事。 二、多媒体课件的相关概念 1.什么是多媒体 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即“Multwie”和“Media”的合成,其核心词是媒体。媒体(Medium)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两种含义:即媒质和媒介。媒质指存储信息的实体,如磁盘、光盘等。媒介指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数字、文字、声音、图像等。 2.什么是课件 所谓课件就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 3.什么是务媒体课件 根据国家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规范的界定,多媒体课件是“实现和支持特定课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配套的教学资料”。 从以上几个定义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通过声、形、图、色把授课内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而且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及技巧 1.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流程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过程可用图1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 多媒体课件制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涉及4WIH原则。四个阶段分别为选题阶段、准备素材阶段、制作阶段和调试打包阶段。4WIH原则指的是Why、What、When、Where和How五大原则。下面分别就四个阶段来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 评报告 1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评报告 课程简介: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我院为师范生开设的重点基础课之一,开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技能,使教育与技术相结合,提高师范生技能。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技术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多媒体开发工具的应用。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先修课程是<信息技术基础>,学生已熟悉Windows 基本操作及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但学生还不能有效的将计算机技术与教育结合,根据教学设计原理结合专业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制作教学软件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我们学院于1998年开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本课程确定为信息技术系重点课程, 本课程被评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本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我们依据高职教学特点”必须、够用”的原则编制教学大纲、调整理论与实训的比例、制订授课计划、增加了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内容。我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既采用讲解式,也采用讨论式。并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手段和方法,而且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开发了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辅助系统,使学生在网络条件下成为自主学习的探

索者、知识建构的主体,而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航者和”主持人”。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次教学任务设计,并经过网络教学辅助系统,构建高效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和和协作学习,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性较强,教学效果较好,受到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的一致好评。在连续三年的学生评教活动中,本课程组教师的评价分数名列信息技术系前茅。 我们依据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采用任课教师自评、学生评价、领导及同行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建设的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估。本课程的评估结果为98分,符合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标准。 具体情况说明: 一、教学队伍 1、学术水平: 课程负责人席铁壮副教授,现为信息技术系主任 ,广东省政府设备采购评审专家。主持中央”计算机应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项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负责人。担任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特邀主讲教师, ”广东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项目主任。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发表论文10多篇,科研项目6项。 1

《课件制作》教学大纲

《课件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2430403 课程名称:课件制作 英文名称:Courseware Authoring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适用对象: 小教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课件制作》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主要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以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和应用的方法,为学生教育实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解课件设计与制作对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意义,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重点掌握演示型、交互型和网络型课件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的方法。 本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27课时;课堂实践27课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跨1个学期,分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三个部分。本课程重点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掌握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难点是多媒体及其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设计》的重点章节是第1章第4节、第2章第2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2章第2节、第3节、第4节。难点章节是第2章第5节。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重点章节是第4章、第5章。难点章节是第4章第2节、第4章第3节、第5章第2节、第5章第3节。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件制作》教学以多媒体演示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操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讲义

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及其基本元件 2、电力系统由发电机,电力网和负荷组成。 3、电力网由各种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及升降压变压器组成。 4、电压等级和额定电压。用电设备和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相同,并容许电压偏移%5±,即额定电压为%5±N U ,常见的用电设备和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为,3,6,10,35,110,220,500)kV 。 5、【简答题】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答:(1)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6、【简答题】电能生产的基本特点 答:(1)电能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 (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 (3)电力系统中的暂态过程十分迅速 (4)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 1)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网络中的功率损耗称为(D ) A.厂用电负荷 B.发电负荷 C.工业负荷 D.供电负荷 2)电力网某条线路的额定电压为Un=110kV ,则这个电压表示的是(C ) A.相电压 B. 3 1相电压 C.线电压 D. 3线电压 3)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C ) A. 30Hz B. 40Hz C. 50Hz D. 60Hz 4)以下(D )不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A.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B. 安全可靠的持续供电 C. 保证电能质量 D. 电力网各节点电压相等 5)对(A )负荷停电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事故。

A .一级负荷 B. 二级负荷 C .三级负荷 D. 以上都不是 6)电力系统由(发电机、电力网、负荷)三部分构成。 7)电力系统的常用额定电压等级有( 10kV 、35kV 、110kV 、220 kV) (至少写出三个)。 8)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系统的额定电压为同一等级时,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与系统的额定电压的关系为(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高5%)。 9)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是(电能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电能不能大量储存、电力系统中的暂态过程十分迅速、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 10)我国交流电力网的额定频率为(50)Hz ,容许的正负偏差为(2.0±)Hz 。 11)变压器二次绕组的作用相当于供电设备,额定电压规定比系统的额定电压高(10%)。 12)在我国,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中一般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 第二章 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 1、电力线路的模型及参数计算方法 (1)线路模型 R X j 2 j B 2j B 要求的量:l x r Z )j (11+=)(Ω l b Y 1j = )(S 无损耗线路,自然功率的概念 电导则可略去不计,即可以设01=r ,01=g 。显然,采用这些假设就相当于设线路上没有有功功率损耗,即为无损耗线路。 自然功率也称波阻抗负荷。是指负荷阻抗为波阻抗时,该负荷消耗的 功率。如负荷端电压为线路额定电压,则相应的自然功率为c N n n Z U P S /2 ==,由于这时的c Z 为纯电阻,相应的自然功率显然为纯有功功率。 2、变压器等值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考双绕组,三绕组不考) (1)变压器模型 要求的量: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 一、课件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多媒体课件应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反映教学中的重点,有一定量的练习题和思考题,满足教学需要。 2、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充分利用图形、图片、视频、Flash、声音、电子模型等各种技术手段展现,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3、多媒体课件可以按教材的全书、章、节等多种形式制作(幻灯片课件建议按章、节分别制作组成全书系列),每一课件的内容必须制作完整。 4、在文字、声音、图片、图形、视频、动画、电子模型等教学信息素材中,网络课件和单机版课件必须包含4种以上教学信息素材,幻灯片课件必须包含3种以上教学信息素材。 二、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课件设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应当具有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等特点。 (一)、教学性 (1)课件选题适当,内容紧扣课程标准。 (2)课件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通过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讲明重点、突破难点。 (3)课件能够体现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形象性、启发性等原则。 (4)课件表现形式合理、新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5)课件适应教学需要,教学效果突出,能够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二)、科学性 (1)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晰,无教学内容方面的政治性、科学性错误。 (2)场景设置、素材选取、术语应用、操作示范等符合相关标准。 (3)模拟仿真符合教学规律,各种教学媒体能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服务。 (4)课件展示时机恰当,展示时间适中,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三)、技术性 (1)界面人性化,操作方便灵活;没有导航、链接错误;启动、链接转换时间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智慧树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完整版答案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后测试答案第一章 1【单选题】 (10 分 ) 以下属于课件制作工具的是?B A.outlook B.Powerpoint C.word D.Photoshop 2【单选题】 (10 分 ) 课件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B A.技术性 B.交互性 C.教育性 D.科学性 3【单选题】 (10 分 ) 课件制作常见的误区不包括:A A.缺少交互 B.书本搬家 C.乱用多媒体 D.导航不清 4【单选题】 (10 分 ) 以下对多媒体课件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是?B A.是图片、文本、动画或者视频 B.是一种计算机程序 C.是一种数据类型 D.是演示文稿 5【多选题】 (10 分 ) 以下属于课件制作素材加工工具的是:AC A.FLASH B.AUTHORWARE C.PHOTOSHOP D.POWERPOINT 第二章 1【多选题】 (10 分 ) 多媒体素材主要包括哪些类型:ABCD A.文本

B.声音 C.动画和视频 D.图形和图像 2【多选题】 (10 分 ) 课件制作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文本:ABCD A.键盘输入 B.语音输入 C.手写输入 D.互联网搜索拷贝粘贴输入 3【判断题】 (10 分 ) 借助文字识别软件可以将图片形式的文字转化成文本A A.对 B.错 4【判断题】 (10 分 ) 记事本软件只能保存文本的字符信息,不能保存其格式信息A A.对 B.错 5【判断题】 (10 分 ) 动画与视频的最大区别在于:动画一般是通过软件制作出来的,视频是通过摄像机等工具拍摄的实景。 A A.对 B.错 第三章 1【单选题】 (10 分 ) Powerpoint2016 演示文稿的文件扩展名是?B A.POT B.pptx C.PPTM D.ppt 2【单选题】 (10 分 ) POWERPOINT2016中可以通过()工具将某一元素上的动画复制到另一元素。A A.动画刷 B.动画效果选项 C.动画窗格 D.格式刷 3【单选题】 (10 分 ) 页面文本过多时,以下解决办法不可行的是?B A.提炼关键词,绘制逻辑图显示 B.缩小字号显示 C.提炼要点 D.分页显示 4【多选题】 (10 分 ) POWERPOINT2016的视图主要包括:ABCD A.普通视图 B.浏览视图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本概念 1.电路:若干电气设备或器件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构成电流的通路。 2.电路功能:一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二是实现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3.集总参数电路近似实际电路需满足的条件: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l(长度)远小于电路 。 正常工作频率所对应的电磁波的波长λ,即l 4.电流的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5.关联参考方向: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压降的参考方向一致。 6.支路:由一个电路元件或多个电路元件串联构成电路的一个分支。 7.节点: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连接点。 8.回路:电路中由若干支路构成的任一闭合路径。 9.网孔:对于平面电路而言,其内部不包含支路的回路。 10.拓扑约束:电路中所有连接在同一节点的各支路电流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约 束,任一回路的各支路(元件)电压之间要受到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约束,这种约束关系与电路元件的特性无关,只取决于元件的互联方式。 U(直流电压源)或是一定的时间11.理想电压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端电压为一恒定值 S u t,与流过它的电流(端电流)无关。 函数() S 12.理想电流源是一个二端元件,其输出电流为一恒定值 I(直流电流源)或是一定的时间 S i t,与端电压无关。 函数() S 13.激励:以电压或电流形式向电路输入的能量或信号称为激励信号,简称为激励。 14.响应:经过电路传输处理后的输出信号叫做响应信号,简称响应。 15.受控源:在电子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不由其自身决定,而是受到同一电路中其它 支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 16.受控源的四种类型:电压控制电压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 流源。 17.电位:单位正电荷处在一定位置上所具有的电场能量之值。在电力工程中,通常选大地 为参考点,认为大地的电位为零。电路中某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对参考点的电压。 18.单口电路:对外只有两个端钮的电路,进出这两个端钮的电流为同一电流。 19.单口电路等效:如果一个单口电路N1和另一个单口电路N2端口的伏安关系完全相同, 则这两个单口电路对端口以外的电路而言是等效的,可进行互换。 20.无源单口电路:如果一个单口电路只含有电阻,或只含受控源或电阻,则为不含独立源 单口电路。就其单口特性而言,无源单口电路可等效为一个电阻。 21.支路电流法:以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元件的VAR和KCL、KVL约束关系, 列写独立的KCL方程和独立的KVL方程,解出各支路电流,如果有必要,则进一步计算其他待求量。 22.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各独立节点对参考节点的电压降)为变量,对每个独立节点 列写KCL方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将各支路电流用节点电压表示,联立求解方程,求得各节点电压。解出节点电压后,就可以进一步求得其他待求电压、电流、功率。23.回路分析法:以回路电流(各网孔电流)为变量,对每个网孔列写KVL方程,然后根据

2021年多媒体课件制作脚本范例

屏幕显示画面 进入方式 在“我的电脑”或“资源管理器”中打开“古诗博览”文件夹,运行index.htm文件 键出方式 1、通过五言诗按钮,进入P02编号 2、通过七首诗按钮,进入P03编号 3、通过其它按钮,进入P04编号 4、通过讨论区按钮,进入P05编号 5、通过聊天室按钮,进入P06 编号 6、通过相关链接按钮,进入P07 编号 本屏说明:(包括背景、颜色、字体、图形、声音等说明) 以万里长城及一诗人图案作为主画面,相关文字及按钮做成图片形式显示,画面要有较为明显的古典风韵,可选择《平湖秋月》、《春江花月夜》等三首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海珠区实验小学课件制作脚本卡纸 画面名称五首诗画面文件名wuyanshi.htm 编号P02 屏幕显示画面

进入方式 由P01编号,通过五言诗按钮进入 键出方式 1、通过首页按钮,进入P01编号 2、通过七言诗按钮,进入P03编号 3、通过其它按钮,进入P04编号 4、通过讨论区按钮,进入P05编号 5、通过聊天室按钮,进入P06编号 6、通过相关链接按钮,进入P07编号 7、通过马诗按钮,进入P02-1编号 8、通过塞下曲按钮,进入P02-2编号 9、通过游子吟按钮,进入P02-3编号 10、通过乐游原按钮,进入P02-4编号 11、通过江雪按钮,进入P02-5编号 12、通过夏日绝句按钮,进入P02-6编号 本屏说明:(包括底色、背景、字体、图形、声音等说明) 本画面风格基本与首页保持一致,各诗名字体为舒体字体 海珠区实验小学课件制作脚本卡纸 画面名称七首诗画面文件名Qiyanshi.htm 编号P03 屏幕显示画面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介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介 关键词:课件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与以往任何一种教育媒体的应用相比,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甚至可以说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多媒体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所起的作用已被人们所公认,信息社会的教育需要多媒体。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知识; 1、课件设计的基本特征: 课件指内容特定的教学应用软件。它是由教师和教学设计者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编制的程序,教学特性和软件特性是教学课件的两大基本特性,所以课件设计应该基于自身的这种特性来进行。(1)课件的教学特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性,教学特性是说它具有施教、促学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课件是一种教学系统。如何让学习者经过该系统学习后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主要由课件所展开的教与学的指导过程所决定,因此,课件必须具备使学习者达成有效学习的功能。(2)课件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就应该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与方法为指导。 2、课件的基本类型: 课件一般可分为四类:A、框面型课件:一帧画面包括教学信息,应答信息,评价信息和控制信息;框面即一帧画面,其内部包含教学

信息、相应的应答信息、评价信息和控制信息,它作为一个固定的呈现和处理单元。由多个事先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框面构成的课件称为框面型课件。B、自动生成型课件: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教学单元内容根据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自动生成;其二,分支路径的生成。学生对课件生成的教学信息给予一定的应答后,系统根据给定的算法自动给予评价,并决定下一步做什么。C、数据库型课件教学信息从教材库中提取并呈现给学生。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更大,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方式。D、人工智能型课件跟踪学生的特征和状态变化,自动生成教学信息,并调整教学过程和策略。 二、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过程: 1、拟定计划、编写脚本;课件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并确定课件所能实现的教学目标。通俗地说,首先要进行MCAI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确定课题实施所能达到的目标,符合教学总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b:满足教学对象的基本要求;c: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长;只有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才能确定课件的设计目标,设计出有效的MCAI 课件。选择好教学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MCAI的脚本设计。脚本设计是MCAI设计的重要环节,是程序人员开发课件的依据,从MCAI的开发制作过程来看,脚本创作通常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脚本,第二步为制作脚本。 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制作;多媒体素材可以概括为视觉、听觉和视听觉三大类,根据素材的存放方式和在MCAI中的不同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和要求内容

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及要求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之后,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成功的教学设计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切都可以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之中。多媒体课件是各种多媒体技术的集成,利用性能卓越的硬件设备,通过科学合理的软件设计,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及影像等多媒体素材根据创作人员自己的创意融为一体,形成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软件。网络多媒体课件:适用于internet网络传输和用于网络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步骤 1. 选题 选择开发课件的课题是整个课件开发的第一步,确定一个好的课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必要时还得进行“查新”,避免与其他单位的作品雷同。选题的原则:(1)价值性:课题应选择学科较为重要的内容或急需的内容,以及较为抽象的重点和难点。 (2)主题单一性:课题内容尽量集中,涉及面不要太宽。(3)课题表现性:在选题上应选择用常规方法难以表现而又适

合于计算机多媒体表现的课题。例如:一些微观、图片多、动画多、具有形象性的教材,适合于计算机模拟,直观性强,教学效果好,有利于开发和树立形象。 2. 编制原则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 (1)教育性:课题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其表现形式必须符合教育心理学。 (2)科学性:课题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定义、概念一定要准确无误,阐述的观点、论据和涉及到的素材一定要真实、准确、标准化并符合科学的逻辑。 (3)技术性:熟练掌握制作设备的各项功能,尽量使用较新的设备以表现出新的创意,各项技术指标不能低于标准。 (4)艺术性:编制的课件应具有艺术感染力,从构图、色彩、美工设计、布光、组合等等都应具有主题鲜明,从视觉和听觉上具有一定冲击力,逻辑思维应能引人入胜。 3 . 可行性分析 确定课题内容时,一定要根据现有的技术情况、设备情况、资金情况、编制人员素质情况来决定,没有把握完成的课题就尽量不要实施。选题确定后,必须经过专家的审议和有关领导的审定。开发这个课件的预算应在单位能够承受的财力之内,并且从这个课件上所获得的利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大于对它的投入。另外,还应考虑:你打算用什么软件平台来开发这个课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试卷及复习资料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试卷1 一、简答题(15分) 电网互联的优缺点是什么? 影响系统电压的因素有哪些? 在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中,节点被分为几种类型,已知数和未知数各是什么? 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和调压方式有哪些? 什么是短路冲击电流?产生冲击电流最恶劣的条件有哪些? 二、1、(5分)标出图中发电机和变压器两侧的额定电压(图中所注电压是线路的额定电压等级) 2、(5分)系统接线如图所示, 当 f 1 、f 2点分别发生不对称接地短路故障时, 试作出相应的零序等值电路。(略去各元件电阻和所有对地导纳及变压器励磁导纳) T L G 1 T 三、(15分)额定电压为110KV 的辐射型电力网,参数如图所示,求功率分布和各母线电压(注:必须考虑功率损耗,不计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四、(15 P GN =500MW σ%=4 P GN =450MW σ%=5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K L*=1.5

负荷后,系统的频率和发电机的出力各为多少? 五、(15分)设由电站1向用户2供电线路如图,为了使用户2能维持额定电压运行,问在用户处应装电容器的容量是多少?(忽略电压降落的横分量影响) 六、(15 (注:图中参数为归 算到统一基准值下的标么值SB=100MV A,UB=Uav) 故障点A相各序电流和电压的有名值、A相各序电流向量图。 中性点电位Un是多少KV? Xn是否流过正、负序电流?Xn的大小是否对正、负序电流有影响? 七、(15分)电力系统接线如图所示,元件参数标于图中,当f点发生三相短路时,若要使短路后的短路功率Sf不大于250MV A,试求(SB=100MV A,UB= Uav) 线路允许的电抗有名值XL? 发电机G1、G2的计算电抗? 一、简答题(25分) 电力系统为什么不采用一个统一的电压等级,而要设置多级电压? 什么是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电压偏移? 电力系统采用分裂导线有何作用?简要解释基本原理。 在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中,节点被分为几种类型,已知数和未知数各是什么? 什么是电力系统短路故障?故障的类型有哪些? 二、(15分)在如图所示的两机系统中,PGN1=450MW,σ1%=5;PGN2=500MW,σ2%=4。

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课件制作工具: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多媒体应用越来越多,多媒体技术也不断地被引入教学当中,这是学校电化教学的一大革命,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内容、充分利用声、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辅助传统教学的课件已经超越了传统单机课件的功能,可以达到超媒体连接,使得各种多媒体信息获得集成,传输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大提高,人机交互更加便利,跨越空间的及时交流也成为现实。教学需要的动态模拟、资料查询、讨论交流、实时练习、情景创设以及寓乐于教的游戏等功能都可以从技术上得以实现。但是,这些功能的实现好坏、开发周期、易维护性和易兼容性都和开发课件的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课件开发工具是课件有效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课件制作工具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通用工具是指国际上各大型软件公司开发的通用性较强的应用软件,这类软件并不是专为课件开发而设计的,但是能很好的为课件开发服务;专用工具是指专为学科教学服务,或专为课件开发而设计的软件工具。可以用于制作课件的通用性应用软件很多,以下是几种很有特点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在课件制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制多媒体CAI课件的软件,是指采集、编辑及处理音频、视频、静图及动画等多媒体教学信息素材的一系列工具,可分为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和多媒体素材编辑合成软件两大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这些常用制作软件的结构特性及使用要点,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软件,往往能在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 编制多媒体CAI课件时,首先应进行各种教学信息素材的准备,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各种教学素材进行采集或制作。目前比较常用的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制作软件主要有如下几种: 1.文本输入与处理软件 在多媒体CAI课件中,文本是表达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可实现文本素材的输入与处理的工具软件有很多,但最为流行的是Word和WPS,两者都能根据课件设计的需要制作出字形优美、任意字号的教学文本素材,并且生成的文件格式也能被大部分多媒体集成软件所支持。 2.静图素材采集与制作软件 多媒体CAI课件的静图素材包括图形和图像两大类。其中图形是指用计算机绘制的、有关教学内容的画面,如直线、曲线、圆、多边形、任意柱面、锥面及图表等,在计算机中称之为位图图像,基本元素是图元。 课件制作中常用的图形处理软件主要有Adobe Illustrator、AutoCAD及CorelDRAW 等,其中CorelDRAW较为流行。作为平面图形设计软件,CorelDRAW包含有丰富而强大的图形绘制、文本处理、自动跟踪、分色以及特效处理等功能,同时提供了增强型的用户界面,充分利用了Win9x/2000的高级功能,不仅使图形处理更快, 而且制作的图形素材可以在其他Win9x应用软件中进行拷贝、剪切和粘贴。 图像是指由数码相机、摄像机或扫描仪等输入设备捕获的实际场景的静止画面,在计算机中称之为矢量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 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目录 稳态部分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填空题 简答题 二.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征和数学模型 填空题 简答题 三.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 填空题 简答题 四.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简答题 五.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3.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六.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2.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

3.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暂态部分 一.短路的基本知识 1.什么叫短路 2.短路的类型 3.短路产生的原因 4.短路的危害 5.电力系统故障的分类 二.标幺制 1.数学表达式 2.基准值的选取 3.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4.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三.无限大电源 1.特点 2.产生最大短路全电流的条件 3.短路冲击电流im 4.短路电流有效值Ich 四.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 1.基本原理 2.计算步骤 3.转移阻抗 4.计算电抗 五.对称分量法 1.正负零序分量 2.对称量和不对称量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 3.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的各序参数 六.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1.单相接地短路 2.两相短路 3.两相接地短路 4.正序增广网络 七.非故障处电流电压的计算 1.电压分布规律 2.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 稳态部分 一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额定电压有 3kv 、6kv、 10kv、 35kv 、110kv 、 220kv 、330kv、 500kv 。 2、电能质量包含电压质量、频率质量、波形质量三方面。 3、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网络。 4、有备用界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两端供电网络。 5、我国的六大电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 6、电网中性点对地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其中直接接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教案.doc

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教案 快速建立PPT演示文稿 1、教师和学员一起在WORD中输入一段文字,然后步骤式教学员如何整理成大纲形式。 操作步骤: 单击“视图”菜单→“工具栏”→“大纲”,在“格式”工具栏的下面会出现“大纲”工具栏,如图所示 然后单击,使其生成演示文稿中每张幻灯片的标题,即1级标题,然后对标题下的内容使其生成2级、3级、4级等标题。 2、发送到PPT中,生成PPT演示文稿 操作步骤: 在WORD中将文字内容设置成大纲形式后,就可以导入到PPT中, 在WORD中单击“文件”菜单→“发送”→“office powerpoint”就可以生成幻灯片。 3、套用PPT模板 “格式”→“幻灯片设计”,在右边“幻灯片设计”栏内有你想要应用的模板图标,然后点击模板图标右侧的下拉列表箭头,并选择“应用于选定幻灯片”。 4、设置动画方案 “幻灯片放映”→“动画方案”,然后单击选择一种动画方式,即可完成设置。 5、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为了增强幻灯片的放映效果,我们可以为每张幻灯片设置切换方式,以丰富其过渡效果。 ①选中需要设置切换方式的幻灯片。 ②执行“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命令,打开“幻灯片切换”任务窗格。

③选择一种切换方式(如“横向棋盘式”),并根据需要设置好“速度”、“声音”、“换片方式”等选项,完成设置。 注意:如果需要将此切换方式应用于整个演示文稿,只要在上述任务窗格中,单击一下“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按钮就可以了。 6、“自动调整”按钮的使用 如果在一张幻灯片中出现了太多的文字,你可以用“自动调整”功能把文字分割成两张幻灯片。 方法:点击文字区域就能够看到区域左侧的“自动调整”按钮(它的形状是上下带有箭头的两条水平线),点击该按钮并从子菜单中选择“拆分两个幻灯片间的文本”。 7、软回车变为硬回车或空行删除 解决方法:单击“编辑”菜单——“替换”命令 空行删除如图: 然后单击“全部替换”即可。 软回车变为硬回车如图: 然后单击“全部替换”即可。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集美大学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5016320 2.课程中文名称: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3.课程总学时:48 ,其中:讲课:32 ,实验:16 ,上机:,实习:,课外:。 4.课程学分:2.5 5.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6.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教研室 7.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 8.先修课程: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多媒体技术应用等 9.课程负责人:蔡伟 (注:课程编号、学时、学分、类型等均必须与2012版培养方案一致)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课程说明: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2.教学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多媒体课件创作打好坚实基础。 3.教学要求: 学生应熟练掌握和应用PowerPoint和Flash这2种主流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最新版本(相对),进行多媒体集成、交互控制,能够运用交互操作的方法完成教学信息的组织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教学要求: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知识以及一些必备的基础技术和技能。 重点和难点: 1、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步骤。 2、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 教学内容: 1.1 多媒体技术概述 1.2 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环境 第二章课件素材的准备与加工 教学要求: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常用素材的搜集、整理、获取以及编辑的基础技术和技能。 重点和难点:视频和动画素材的获取。 教学内容: 2.1 文本素材 2.2 图形、图像素材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题 1、输电线路的网络参数是指(电阻)、(电抗)、(电纳)、(电导)。 2、所谓“电压降落”是指输电线首端和末端电压的(相量)之差。“电压偏移”是指输电线某点的实际电压和额定 电压的(数值)的差。 3、由无限大的电源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包含(强制/周期)分量和(自由/非周期)分量,短路 电流的最大瞬时的值又叫(短路冲击电流),他出现在短路后约(半)个周波左右,当频率等于50HZ时,这个时间应为(0.01)秒左右。 4、标么值是指(有名值/实际值)和(基准值)的比值。 5、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连接),在三相系统中短路的基本 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接地),(两相短路接地)。 6、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电源是(各类发电厂的发电机),无功功率电源是(发电机),(电容器和调相机),(并联 电抗器),(静止补偿器和静止调相机)。 7、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 8、电力网的接线方式通常按供电可靠性分为(无备用)接线和(有备用)接线。 9、架空线是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金具)构成。 10、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有(改变发电机端电压)、(改变变压器变比)、(借并联补偿设备调压)、(改变输电线路参 数)。 11、某变压器铭牌上标么电压为220±2*2.5%,他共有(5)个接头,各分接头电压分别为(220KV)(214.5KV)(209KV) (225.5KV)(231KV)。 二:思考题 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p2) 答: 电力系统:由发电机、发电厂、输电、变电、配电以及负荷组成的系统。 电力网: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的设备组成的部分。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动力部分的总和。 2.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和地理接线图有何区别?(p4-5) 答:电力系统的地理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电力线路的路径以及它们相互间的连接。但难以表示各主要电机电器间的联系。 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图主要显示该系统中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电力线路等主要电机电器、线路之间的电气结线。但难以反映各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的相对位置。 3.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p5) 答:特点:(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密切。(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要求:(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电网互联的优缺点是什么?(p7) 答:可大大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为防止设备事故引起供电中断而设置的备用容量;可更合理的调配用电,降低联合系统的最大负荷,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联合系统中发电设备的总容量;可更合理的利用系统中各类发电厂提高运行经济性。同时,由于个别负荷在系统中所占比重减小,其波动对系统电能质量影响也减小。联合电力系统容量很大,个别机组的开停甚至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将减小,从而可采用大容高效率的机组。 5.我国电力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与之对应的平均额定电压是多少?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 (p8-9) 答:额定电压等级有(kv):3、6、10、35、110、220、330、500 平均额定电压有(kv):3.15、6.3、10.5、37、115、230、345、525 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如何确定:发电机母线比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接电源侧为额定电压,接负荷侧比额定电压高10%,变压器如果直接接负荷,则这一侧比额定电压高5%。 6.电力系统为什么不采用一个统一的电压等级,而要设置多级电压?(p8) S 。当功率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小,导线答:三相功率S和线电压U、线电流I之间的固定关系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