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的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 47%。

一、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是腰背部疼痛,也会有四肢关节痛、足跟部疼痛以及一些肢体的放射痛、麻木感、刺痛感、腿抽筋等,还有身高缩短或驼背,轻微的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等。

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比较多见。主要是绝经期及绝经早期(1~10年)的老年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缺乏是此阶段骨量丢失最主要的原因。骨量年丢失率为1.5%~2. 5%,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很容易诱发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随着骨丢失的加重,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①疼痛,常以腰背

痛多见。②身长变短、驼背。③骨折,常见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④呼吸功能下降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什么样的人容易患骨质疏松病

1、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男性。

2、绝经后妇女。

3、双亲患骨质疏松症,并有骨折病史的子女。

4、低体重,性激素水平低下者。

5、常年大量吸烟、过度饮酒者。

6、常年喝咖啡和碳酸饮料者。

7、不参加体育运动,很少接受日光照射的脑力劳动者。

8、偏食或为减肥限制饮食的年轻人。

9、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

10、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

11、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营养不良的患者、肾透析患者。

12、胃肠疾病、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分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以及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

13、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14、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肌强直综合征等患者。

15、器官移植术后患者。

16、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肝素、抗惊厥药、化疗药、含铝抗酸剂、甲状腺激素、慢性氟中毒、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的患者。

骨质疏松概述

1.骨质疏松症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头“变脆”,容易发生骨折。 2.人一生中的骨量如何变化? 人一生中的骨量是不恒定的,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在30~40岁时,人体内骨数量达到一生中的高峰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数量开始减少,皮质骨变薄,骨小梁减少。女性40岁,男性40 ~ 50岁骨髓腔开始逐渐扩大。 3.骨质疏松性骨折是怎样的一种病?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由于骨强度下降,轻微创伤甚至日常活动也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由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在治疗骨折的同时,还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4.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骨吸收增加;2 )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 )老年人纳差,进食少,往往存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4 )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 5.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一回事吗? 中年以后,人体往往是负钙平衡状态。每当钙摄入不足时,人体的血钙自稳系统即增加甲状旁腺素的分泌,溶解骨钙,以补充血钙,使血钙维持原来的水平。如果人体长期缺钙而得不到纠正,

会使血钙的稳定系统出现偏差。甲状旁腺长期受缺钙刺激,持续过量的分泌甲状旁腺素,致使甲状旁腺进入亢进状态,造成骨钙减少,血钙和软组织钙含量增加的反常现象。高血钙刺激降钙素分泌增加,促进成骨,这就是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并存的激素基础。骨质增生只是机体对骨质疏松的一种代偿而已人体用这种代偿作用形成的新骨远不能补足大量丢失的旧骨,本应进入骨骼内部的钙却沉积修补在某些受力最大的骨面上,如颈椎、腰椎、足跟骨等,这就是骨质增生。经常同时折磨中老年朋友的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是因为机体缺钙引起的一对挛生骨病。 6.骨质疏松症就是缺钙吗? 很多人认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脚痛是因为“缺钙”而造成的,甚至认为这种疼痛不用治疗,挺一挺就能熬过去。一般来说,骨质疏松症一旦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时,骨骼中的骨量已经丢失30%-50%以上了。此时骨破坏大于新骨的生成,骨骼中的矿物质减少,骨骼中的骨小梁变细、变脆或发生断裂从而导致上述症状。此时单纯的服用钙剂效果往往不太理想需要综合的治疗骨代谢失衡的问题,不仅要促进骨生成,同时也要阻止骨流失,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骨质疏松。 7.骨质疏松分为哪几类? 骨质疏松症(简称为骨质疏松)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如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2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亢性骨质疏松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等;3 )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8.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1)疼痛: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多见。 2)身高缩短、驼背:它是由于骨质疏松造成椎体变形而引起的,是临床上的重要体征之一。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是骨折。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桡骨远端、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骨质疏松诊治指南(2011年)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2011年3月 一、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 该病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3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增加。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年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重要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 2003-2006年一次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按调查估算全国2006年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6944万人患骨质疏松症,约2亿1千万人存在低骨量。 估计未来几十年,中国人髋部骨折率还会明显增长。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危险性(40%)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总和。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柱、髋部、前臂远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性很大,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如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者达20%,而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骨质疏松及其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昂贵,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 值得强调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可防、可治的。尽早预防可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因此,普及骨质疏松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取规范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二、临床表现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许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骨折发生后经X线或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有骨质疏松。 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胸椎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腰椎骨折可能会改变腹部解剖结构,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和过早饱胀感等。 骨折 脆性骨折是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和风险评估 (一)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 固有因素:人种(白种人和黄种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人)、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

骨质疏松的治疗指南

骨质疏松的治疗指南 1.背景知识 1.1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本指南所称的骨质疏松骨折(脆性骨折)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1.2 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 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 (1)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2)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3)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 (4)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5)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6)多见于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 (7)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2.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人群,多有轻微外伤(指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1)骨折的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一、疾病的介绍 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和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甲亢、糖尿病、骨髓瘤、白血病、胃肠道疾病等)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肝素等药源性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青少年,多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就像水土流失一样,临床前期通常是缓慢、没有症状的;只有当骨量丢失达到正常值12%以上时,才出现疼痛等临床症状;骨量丢失达到正常值的30%左右时,影像学检查才有确诊的把握。骨密度检查能较准确地反映出骨量变化,但是目前尚没有有效可行的骨强度的测定方法。 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折风险增加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的初期,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和身高变矮。后期当发生脊椎压缩性骨折,乃至躯干和四肢的脆性骨折时,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导致老年人残疾,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饮食和营养保健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式,但对于多数中、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是积极的治疗手段。 首先,各种形式的钙剂作为营养补充剂是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

基础用药。其次,降钙素、双膦酸盐、维生素D、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雷奈酸锶等均已应用于临床治疗。如降钙素在治疗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作用,部分患者通常1个疗程(4周)即可缓解疼痛症状。另外,还有一些复方药物,如阿仑膦酸钠与维生素D的复方制剂也已经应用于临床;不久的将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可能是一类新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抗骨质疏松药物中,除了部分钙剂是非处方药(OTC),即患者不需要凭医生处方便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使用之外,其他药物都须经医生开具处方后才能购买使用。 三、骨质疏松症治疗中注意的问题 (一)、科学、长期用药是关键 无论哪种药物都好比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当,它是治疗疾病的武器;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期间,提示患者对以下用药问题给予重视:1.坚持长期用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骨的代谢比较缓慢,骨量的变化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显现出来的,因此抗骨质疏松药物的治疗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药物的疗程通常要维持数月乃至数年,因此患者不能急于求成,应做好长期用药的准备。 2.钙剂联合维生素D治疗是必要的。有些钙剂产品中含有少量维生素D,如钙尔奇D。但是如果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普通维生素D在体内转化成活性维生素D有障碍,那就需要同时补充一些活性的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等。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骨组织的显微组织退化, 导致骨质的脆性增高,并容易导致骨折。骨质疏松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更年 期妇女。根据数据,全世界大约有两亿人患有骨质疏松,这是一个越来越严重的 公众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甚 至有可能出现骨折,所以要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和预防骨质 疏松。 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病,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骨密度、骨质 量的降低、骨微结构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有两种类型: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类:绝经后骨质疏松(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 (Ⅱ型)、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更年期后骨质疏松通常出现于女 性绝经后5~10年;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人70岁以后出现的骨质疏松症;而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青少年,原因不明。 2、治疗 单纯的补钙还不足以治疗骨质疏松症。 (1)抗骨吸收药物1)一种可供选择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是阿仑膦酸盐、唑来 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2)对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病人,降钙制剂更适宜。长 期服用是不可取的。三文鱼降钙素,按情况一周2-5次皮下或肌肉内注射;三文 鱼降钙素鼻喷雾;鳗鱼降钙素,肌肉注射。3)对妇女病人应用选择性雌激素受体 调节剂,可减少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侵袭性乳腺癌,而不会使子宫内膜增 生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雷诺昔芬,因静脉栓塞或有血栓的患者,如长期卧 床或久坐时,均应慎用。4)雌激素类药物仅适用于女性。应该综合评价优缺点,并遵守下列原则:①对有绝经期症状(潮热、出汗等)、/或骨质疏松症和/或骨 质疏松症的女性,特别是在绝经前期使用,获益较大,风险较低。②禁忌症:禁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前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老年人特有疾病的骨质疏松症,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医学上还未有安全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帮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复原状,因此,正确认识、早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作为中老年多发的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健康问题而备受老年病学者的关注,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值此10月20日“国际骨质疏松日”来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此专题,希望人们能够重视日常保健,关爱身体健康,远离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悄然而至 人体的骨骼主要是承担人的体重和保证人的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结构,因此必须要足够的坚强。骨本身是由很多很密的网状组织构成的,包含蛋白质、矿物质(钙)等。如果某些原因导致骨含有的矿物质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这样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就没有足够力量去承担身体活动产生的力量,骨头也就比一般人更容易折断。 钙的流失往往是静悄悄的,往往很难被发现 骨头和人体整个状态有相似之处,每天都在生长的同时也在丢失,这个过程是无声无息的,自己是感觉不到的,等到骨质丢失到一定程度发生了骨折的时候往往才被发现。 骨质疏松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危害是怎样的? 骨质疏松到了一定程度骨头就会变得很软弱,最大的问题就是会折断。骨头一旦折断那么正常的生活规律没有了,只能躺在床上,另外还有疼痛,这样其他器官的功能就会出现破绽。 骨质疏松症有男女差异吗?

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所谓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应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这是由于女性激素的特殊性决定的,女性激素在体内是预防骨丢失的,有保护作用,但是绝经后女性激素减少会导致骨头快速丢失,所以老年妇女往往比老年男性出现骨质疏松更多一些。另外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一些疾病引起的,比如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还有一些人是吃了激素如皮质激素后得了骨质疏松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主要的应该是关注原发性的骨质疏松。 另外还有遗传因素,这是先天决定的。另外种族上也有区别,比如黑人不太容易得骨质疏松,白人就相对更容易得骨质疏松。另外还有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营养、运动。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比如接受阳光的多少,钙的吸收和接受阳光的多少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从食物中获取钙质来应对骨质疏松是一种好的方式吗? 营养学会推荐我们中国人每天钙的摄入量(成人)是800-1000毫克,我们平时吃饭能够得到的钙是400毫克左右,是不够的,需要补充。含改最好的食物是牛奶,每人一天一杯奶是有助于骨质健康的。另外补充一些钙剂(正规的、国家批准的)也是可以的。 缺钙和骨质疏松是一回事儿吗? 不完全是一回事儿。缺钙可以是骨软化也可以是骨质疏松,如果小孩儿缺钙更主要会导致软骨病,由于骨头强度不够会导致罗圈腿等骨头变形。老年以后往往是导致骨头变脆,抗骨折能力下降,这样就是骨质疏松。 喝酸奶能够达到牛奶一样的补钙的目的吗? 补钙最主要还是要通过食补,奶制品含钙量高,牛奶和酸奶都可以,特别是很多人喝牛奶不习惯的可以改成喝酸奶或者其他奶制品。 运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章建华简介骨质疏松是指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为特征的骨骼疾患。 其主要表现为骨质的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 目前有不少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的定义应包括骨量的减少与骨强度的降低两个方面单纯的骨量减少应称为骨减少症(osteopenia)而把骨量减少所导致的骨强度降低称为骨质疏松症。 患者:女岁骨质疏松症分类根据骨质疏松的病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大类。 原发骨质疏松分为绝经后(Ⅰ型骨质疏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骨质疏松)两大类。 此外还包括青年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但相对少见。 继发性骨质疏松包括任何可明确病因的骨质疏松。 Ⅰ型与Ⅱ型骨质疏松的区别Ⅰ型Ⅱ型年龄岁岁性别(男女)::骨丢失部位骨松质为主骨松质与骨皮质骨丢失速度加快正常骨折部位脊柱和桡骨远端脊柱和髋部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增强钙吸收减少减少(OH)D转化为,(OH)D继发性减少原发性减少主要原因与绝经有关与老化有关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分类内分泌异常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Cushing综合征糖尿病消化系统疾患胃切除吸收不良血液系统疾患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全身性肥大细胞症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痉挛药物肝素先天性疾患骨发育不良症胱氨酸尿症

EhlerDanlos综合征Marfan综合征Wilson病Menke病乳糖不耐受症制动、宇宙飞行其他酒精中毒金属中毒维生素C缺乏病老年性脊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在脊椎骨的表现,是老年人腰背痛的一个重要病因,尤其是绝经后妇女更为常见。 原发性骨质疏松常以脊椎的胸腰段受累最早、最明显,这可能与椎体骨松质丰富和所受压力相对较大有关。 致病因素、内分泌因素()、钙调节激素:某些参与钙代谢调节的激素水平异常起到重要作用。 ①甲状旁腺激素甲状旁腺激素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加速骨的吸收过程②维生素D③降钙素降钙素是骨吸收强有力的抑制剂。 ()、生长调节激素类:①生长激素②糖皮质激素③胸腺素④胰岛素()、性激素:()、其他:包括一部分在全身和(或)局部对骨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IFGⅠ、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前列腺素、骨钙素等。 、免疫因素: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细胞免疫的功能异常有关。 、营养因素:钙摄入不足是导致骨质疏松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女性对钙的摄入量一般要低于男性而随年龄增长肠道的钙吸收能力又明显减低。 、废用因素:运动显然对骨代谢具有明确的影响。 老年人的运动量明显减少肌肉逐渐萎缩骨的形成与重建也因此而失去了所必需的应力刺激而明显减弱。 长期卧床者因制动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定义和分类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将其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依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股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本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更新要点1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治疗难度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简述: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由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而在受到低能量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低能量外力”相当于人体从站立高度或低于 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于普通创伤性骨折,

具有以下特点: 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急性、进行性骨丢失,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 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 内外固定物稳定性差,固定物或植入物易松动,易发生植骨吸收多见于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系统基础疾病,全身状况差, 麻醉风险大,手术并发症多 诊断 更新要点1 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首选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CT、MRE E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并行鉴别诊断(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简述: 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也可以判断骨质疏松的情况,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更新要点2 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根据骨折的临床症状、专有体征和影像学等检查,对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建议行骨密度检查(推荐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个亚型,即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节主要介绍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以上。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或全身性疾病(如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神经性厌食、慢性肾衰竭、SLE等)引起。 2. 发病机制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在多种因素的调节下,骨吸收和骨形成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凡能引起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质量降低(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变薄),骨脆性增加,甚至发生骨折。 (1) 骨吸收增加①骨吸收由破骨细胞介导,使骨基质中的矿物质被游离。雌激素缺乏可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②活性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均可导致骨吸收加速,引起骨钙减少;妊娠和哺乳期,母体钙

的需求增加,若饮食钙含量不足,也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 骨形成减少骨形成由成骨细胞介导,向骨基质分泌胶原蛋 白和其他基质物质,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纤维网架,类骨质被矿化为正常骨组织。遗传、食物中钙的摄入量,都可影响骨形成的速度。此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运动较少,吸烟,酗酒,高蛋白质、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浓茶,光照不足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二、护理评估 (一) 健康史 评估患者的年龄、饮食种类及习惯,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询问女性患者妊娠、哺乳和月经情况,了解有无引起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以及运动情况等。 (二) 临床表现 1. 骨痛和肌无力①轻者,常无明显不适;较重者,有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骨痛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久坐、久立、劳累或活动后疼痛加重;负重能力明显下降,检查无明确的压痛区或压痛点。 ②四肢骨折或髋部骨折时,肢体活动明显受限,局部疼痛加重,有畸形或骨折的阳性体征。 2. 骨折和身材缩短骨折常因轻微活动或创伤而诱发,如在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好发于脊柱、髋部和前臂;椎体压缩性骨

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点

尊敬的各位答辩专家: 大家好!我是12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的史世华,导师是马天洪副主任医师。我的论文题目是《XXXXXX》。 一、骨质疏松症(OP)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二、OP的风险因素 高龄、绝经后女性、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咖啡及碳酸饮料、少动和制动、膳食中钙和(或)VD缺乏、光照少(户外活动少)、吸烟、酗酒(>2次/d)和药物等。 可引起或加重OP的药物有:锂盐、抗癫痫药、糖皮质激素、肝素、苯妥英、质子泵拮抗剂(≥1年)、甲状腺素(过度替代或抑制的剂量)、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三、骨质疏松症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种: 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②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OP;

③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四、骨质疏松症典型的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部位包括胸、背。 2、脊柱变形:0P 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下肢肌肉痉挛(“夜间睡眠中柚筋”),指(趾)甲变软、变脆和易裂。 3、脆性骨折 五、诊断 病史和体检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确诊依赖于X线检查或骨密度测定。 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公认的骨密度检查。与正常年轻人相比,骨密度下降2.5个标准差诊断OP,即: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1.0为正常。 六、药物治疗 (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1、钙剂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成人每日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量)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400mg,故每日应补充的元素钙量为500~600mg。 2、维生素D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 (2019年) 一、概述 (一)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 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1]。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二)分类 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 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 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 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1]。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 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本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三)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 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我国50岁 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

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2]。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指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国内基于影像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约为15%,80岁以上女性椎体骨折患病率可高达36.6%[3]。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显示,1990—1992年,50岁以上髋部骨折发生率男性为83人/10万人,女性为80人/10万人[2];2002—2006年,此发生率增长为男性129人/10万人,女性229人/10万人,分别增加了1.61倍和2.76倍[4,5]。据估计,2015年我国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腕部、椎体和髋部)次数约为269万例次,2035年预计约为483万例次,到2050年预计约达599万例次[6]。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必须强调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凡可使骨吸收增加和/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丢失和骨质量下降,促进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发生、发展[7]。 (一)骨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骨吸收主要由破骨细胞介导,破骨细胞在接触骨基质时被激活,分泌某些酶和细胞因子以溶解骨基质,矿物质被游离(骨吸收)[7]。

骨质疏松症

之老阳三干创作 1.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 发性骨质疏松症(又称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 2.什么原因引起骨质疏松症?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是十分庞杂的,近年来研究认为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中、老年人性激素排泄减少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骨吸收增加已是公认的事实.(2)随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的排泄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3)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效降低,多有营养缺乏,致使蛋白质,钙, 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缺乏.(4)随着年龄的增长,户外运动减少也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5)近年来份子生

物学的研究标明骨疏松症与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 3.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罕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罕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效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骨质疏松症需要做哪些检查?退行性骨质疏松症诊断需依靠临床表示、骨量测定、X线片及骨转换生物化学的指标等综合阐发判断.1.生化检查:测定血、尿的矿物质及某些生化指标有助于判断骨代谢状态及骨更新率的快慢,对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1)骨形成指标;(2)骨吸收指标:1)尿羟脯氨 酸.2)尿羟赖氨酸糖甙.3)血浆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4)尿中胶原吡啶交联(PYr)或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3)血、尿骨矿成分的检测:1)血清总钙.2)血清无机磷.3)血清镁.4)尿钙、磷、镁的测定. 2.X线检查:,X线仍不失为一种较易普及的检查骨质疏松症的办

骨质疏松-课程思政课件

骨质疏松症-良好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课程名称及章节、内容:《骨科学》,第十四章骨科疾病第一节骨质疏松症 课程思政的类型:良好生活习惯与人文关怀 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专题嵌入 理论知识点: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而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病因 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常见疾病有: 1.内分泌疾病 糖尿病(1型、2型)、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性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泌乳素瘤、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 2.结缔组织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3.慢性肾脏疾病 多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 4.胃肠疾病和营养性疾病 吸收不良综合征、胃肠大部切除术后、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患、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等。 5.血液系统疾病 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和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等。 6.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所致的偏瘫、截瘫、运动功能障碍、肌营养不良症、僵人综合征和肌强直综合征等。 7.长期制动

骨痿(骨质疏松症)

骨痿(骨质疏松症) 骨萎相当于现代医学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一、疾病名称 1、中医:骨萎 2、西医:骨质疏松症 二、临床症状 临床常见腰背疼痛、时有骨痛,或关节酸痛,重者出现身高缩短或驼背,骨折等现象。 三、临证施护 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1)、脾气亏虚型 1).临床证候: 起病缓慢,腰背疼痛,骨折等,四肢酸痛无力,浮肿不适,纳少,便溏,患者多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细缓等。 2)、施护: ①.病室宜温暖向阳,湿度适宜。外出活动时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高龄老年外出要有人照顾,着装、行动方便。严重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②.艾灸:天枢、中脘、下脘等穴。 ③.院内制剂金黄散外敷+TDP照射腰背部。 (2)、肝肾亏虚型 1)、临床证候: 起病缓慢,腰背疼痛,精血不足,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舌质淡,苔白,脉沉。 2)、施护: ①.病室宜通风良好。 ②.针灸疗法效果显著,常用穴位有:太阳、风池、百会、阳陵泉、足 三里、委中、肩髃、曲池、合谷等。亦可用维生素B12进行穴位注射。 ③.给予中药熏洗。(科室经验方)(腰部应用熏蒸床;下肢应用腿浴治 疗仪)。

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1)、肝肾亏虚 1)、临床证候: 冲任不调型:时有骨痛或腰酸背痛下肢无力,急躁欲怒,眩晕,心悸,颜面潮红,月经不调,为女子绝经期,肾虚,阴液亏少,阴虚火旺,冲任不调。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数。 2)、施护: ①.加强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观察测定,以预防为主。 ②.疼痛剧烈时候给予耳针、针灸止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③.加强饮食调理,补给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尤其注意钙的摄入, 多食植物蛋白质,如豆类制品;辛辣炙煿之品可以助热,当慎用。 ④.指导绝经期妇女正确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2)、脾气亏虚型 1)、临床证候: 起病缓慢,腰背疼痛,四肢酸痛无力,浮肿不适,腹胀或痛,纳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缓等。 2)、施护: ①.加强绝经后老年女性的骨密度观察测定,以预防为主。 ②.疼痛剧烈时候给予耳针、针灸止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③.给予中药熏洗。(科室经验方)(腰部应用熏蒸床;下肢应用腿浴治 疗仪)。 ④.指导绝经期妇女正确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四、饮食护理 (1)、脾气亏虚型:患饮食宜以益气健脾为主,例如山药莲子粥、山楂茯苓饼党参枸杞煲汤等;饮食宜细软、易消化,营养丰富,多食用鸡蛋、瘦猪肉、牛奶、羊肉、狗肉、红枣、桂圆等食品。肥甘及生冷瓜果易引起腹泻,当慎用。姜、椒性温热,可用以调味,有助于温运脾阳。 (2)、肝肾亏虚型:饮食宜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为主,例如大枣枸杞茶、黄芪当归煨鸡、当归羊肉汤、蹄盘、芝麻、银耳、淡菜、甲鱼、牛奶、鸡蛋等。辛辣炙煿之品可以助热,当慎用。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宜供应充足的钙质,如多食排骨、脆骨、虾皮、海带、木耳、核桃仁等;宜供给足够的蛋白质,可选用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豆制品等;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D及C,因其在骨骼代

骨质疏松症用药指导

骨质疏松症 一、疾病概述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病缓慢,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OP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残率和死亡率。骨质疏松症分类如下。 (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90%以上,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的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一般指老年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许多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慢性肾衰竭、白血病等均可造成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如肝素、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苯妥英钠、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等也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之一。 (3)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不明。 二、临床症状 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但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1)疼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患者常感觉腰背痛或周身酸痛,在晚上和清晨醒来时、运动或者用力稍大时疼痛加剧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脏功能等。 (3)骨折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发生骨折为脆性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骨及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骨折。发生过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三、诊断标准 病史和体检是临床诊断的基本依据,确诊依赖于X线检查或骨密度测定。发生过脆性骨折者常表现为骨密度低下。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是目前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与正常年轻人相比,骨密度值(T值)下降2.5个标准差,即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 四、治疗药物 (一)抑制骨吸收药 1.双膦酸盐 第一代药物有依替酸二钠(羟乙膦酸钠),小剂量抑制骨吸收,大剂量抑制骨形成。对体内磷酸钙有较强的亲和力,能抑制人体异常钙化和过量骨吸收,减轻骨痛。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腹泻、咽喉灼热感等胃肠道反应和肾损害等,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第二代药物有替鲁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抗骨吸收作用较第一代强10倍左右,其最大特点是作用更为持久和抑制新骨形成的作用极低。肠道反应仍较明显。 第三代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作用较第二代强50~100倍,无骨矿化抑制作用,胃肠道反应明显减轻。 2.降钙素 降钙素是甲状旁腺分泌的、参与钙和骨质代谢的多肽激素。降钙素能迅速抑制破骨细胞,明显降低血钙浓度,适当骨骼发育的需要,对骨代谢疾病引起的骨痛效果显著。主要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症状明显,偶见过敏现象。 3.雌激素抑制和雌激素受体调节药 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首要病因,故补充雌激素的替代治疗曾长期被认为是

骨质疏松症

您了解骨质疏松症吗? 一、骨质疏松是怎么回事?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 人类生命活动进程中,骨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一般在20~35岁,骨量达到高峰,以后每10年骨量减少10%~15%,平均每年骨丢失率为1.2%,从而造成骨质疏松。老年和绝经后的妇女,骨量减少加速,骨质疏松更加明显。骨质疏松除生理因素外,还可由于成骨细胞和骨细胞活性减退、早期卵巢切除等内分泌激素不平衡,钙磷代谢紊乱等病理因素所致。长期缺少运动,如长期卧床和手术后的病人,也可因骨骼停止活动造成废用性骨质疏松,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使骨合成减少,造成骨质疏松。吸烟和酗酒也会引起骨质疏松。 二、骨质疏松都有哪些类型? 骨质疏松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 2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所致的骨质疏松症。 三、骨质疏松可能有哪些不适?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 酸性体质与骨质疏松和钙流失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骨质疏松是怎么形成的 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钙的缺乏是被大家公认的因素。降钙素以及维生素D的不足也很重要。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正常环境是弱碱性,即体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时,就是健康的。可是因为饮食、生活习惯、周围环境、情绪等的影响,人的体液很多时候都会趋于酸性,尤其是在人体摄入大量高蛋白、高糖分等时,出于本能,为了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动用体内的碱性物质来中和这些酸性物质。而体内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就是钙质,它们大量的存在于骨骼中那么,在大量进食酸性食物的时候,身体就会自然地消耗骨骼中的钙质来中和血液的酸碱性,以维持酸碱平衡。因此说,酸性体质是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通过改善酸性体质的途径,预防骨质疏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食用碱性食品是防止体液酸化,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钙流失的最有效方法!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症状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引起中老年人骨质丢失的因素 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有的人补了几年钙,还是骨质疏松,这就是酸性体质在作怪。酸性体质把人的血钙中和,沉淀了,不管用了。血钙低了,骨头里的钙就会跑出来补充血钙,结果又被酸性物质中和了,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酸性体质要想补钙,必须先纠酸,改善酸性体质,补钙才能成功。 酸性体质除了造成以上疾病外,还容易失眠、多梦、疲劳、腰酸背痛、四肢麻木、怕冷、便秘、腹泻、急躁、身体肥胖、痛风等。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恰玛古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 (2)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都有利于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