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测量平均速度集体备课(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测量平均速度集体备课(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教案:1.4测量平均速度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

A.水在0℃﹣4℃之间

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

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

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

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

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

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

4.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6.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7.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8.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玫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9.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材料的密度

A.比实物密度大 B.比实物密度小 C.与实物密度相等 D.与实物密度相近

10.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游动,有时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D.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

二、填空题

1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_____(选填“甲”或“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_____。

12.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使物距_____,从而改变像的大小,使取景范围_____,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3.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4.小明学习物理以后,发现生活处处是物理,他发现:

(1)乘公交车上学时,他发现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滴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开着空调的公交车,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一、二空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冬天开着空调的公交车,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这两种现象均属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乘公交车上学时他还发现公交车前面有两个很大的镜子,从镜子中小明可以看到车后的情景,这是光的

_____现象;早上,车行驶过程中突然会有很强的光线进入小明的眼镜,他觉很刺眼,这其实是高楼上的玻璃将光线反射到某一区域,车经过时刚好光线照到他的眼镜,这是光的_____反射,这种反射现象被称为城市中的

_____。

(3)某日早晨,小明坐公交上学的过程中,发现环卫工人正在往下雪的路面上撒盐请你用物理知识解释环卫工人为什么要这样做_______?

15.巧妙利用物质的属性可改善我们生活质量,如玻璃窗利用玻璃具有良好的_____性,增加室内的亮度。双层玻璃窗有很好的隔音效果,这是在声音的_____减弱噪声。密封在玻璃瓶内的水凝固成冰时,质量_____。16.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 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如图中的图象描述的是________ 球的运动.

三、计算题

17.一只容积为450mL某品牌矿泉水空瓶,如图所示,将其装满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等全部凝固时,发现矿泉水瓶胀得鼓鼓得,变粗了,请完成下列问题:

(1)450mL水的质量是多少?

(2)450mL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为多少?(ρ冰=0.9×103kg/m3)

(3)分析矿泉水瓶变粗的原因。

18.用激光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2.7秒后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信号,(光速c=3×108m/s)问:

(1)月球距离地球多远?

(2)如果一辆赛车以500km/h的速度不停地跑,它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跑完这段路程?

(3)若夜晚时月亮在平静的湖水中成像,已知湖水深20米,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英想测量一只小瓷杯的密度。已准备的实验器材有:量筒一只,足量的水,待测小瓷杯(小瓷杯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如图所示。小英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请你帮她补充实验方案、并写出该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

(1)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并记录。

(2)将小瓷杯口朝上放入水中,使其_______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2,并记录。

(3)将小瓷杯口朝上放入水中,使其_______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3,并记录。

(4)请你利用测量量和ρ水写出该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的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大致同一______上。

(2)图乙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了______。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移至5cm刻度线处,则应该将光屏适当向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些,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将一副眼镜的一个镜片放在图乙的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变短,此时烛焰的像会出现在光屏上偏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的位置。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和小丽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分度值1mm)、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

(1)选择相同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

(3)为了检验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在B棋子处放置一光屏,发现光屏上无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实/虚)像.

(4)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理由:____.

(5)小丽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小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一定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小丽的结论对吗?____,理由:_______.

22.如图是给某种晶体加热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由图象可以看出:此晶体的熔点是_____℃;在2﹣5min 这段时间内晶体处于_____状态。

23.实验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①轻敲256Hz

_____产生的;

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和停表。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电子表的读数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甲 1∶4 12.凸 增大 增大 13.80° 向右

14.外表面 内表面 液化 反射 反射 光污染 往下雪的路面上撒盐,雪中杂质越多,凝固点越低,不易结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15.透光 传播过程中 不变 16.乙 甲 三、计算题

17.(1)450g ;(2)500cm 3

;(3)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使得矿泉水瓶变粗。 18.(1)4.05×108

m ;(2)810h ;(3)4.05×108

m . 四、实验题

19.漂浮 浸没

21

31V V V V ρ--水

20.高度 放大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靠近凸透镜 近视 上

21.便于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确定像的位置 虚 不合理 一组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 不对 测量估读产生的误差 22.固液共存

23.振动 振幅 频率

24.v=s/ t 刻度尺小车运行缓慢,便于记录时间 0.18 0.225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B.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2.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

A.水在0℃﹣4℃之间

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

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

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

3.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4.利用透镜可以制成不同功能的眼镜。在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利用透镜成功矫正远视眼的是

A.B.

C.D.

5.如图所示,暑假期间,小刚和爷爷到湖里去叉鱼。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当他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它,却叉不到。在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原因的是()

A.B.

C.D.

6.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8.梁老师和梁越群同学合唱歌曲《苔》的谱(部分简谱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唱谱时,声音主要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B.唱“苔”和“花”的音调时,振动的频率相同

C.与其它相比,唱“牡”的音调时,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最多

D.根据音色,能分辨两人不同的声音

9.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100℃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BC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AB段物质为固态,B时刻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温度无关

B.“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二、填空题

11.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________镜.

12.据新闻报道:成品汽油降价幅度为每吨油降200元,落实到加油站每升汽油降价0.15元。据此信息请你计算汽油的密度约为_____kg/m3。

13.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电热水器下面连接的热水管和冷水管,冬天,小明洗热水澡时经常发现左面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侧的水管外壁上却没有水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判断一下左侧的水管应该是_________水管(填“热”或“冷”),这些小水珠是由室内的水蒸气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14.百米赛跑时,如果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他所记录的时间比真实的跑步时间________(多/少)________秒(保留两位小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15.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图案上发生了_____(填“反射”或“折射”);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镜,二维码图案通过手机镜头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如图所示是时下流行用自拍杆拍照的情景,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使用自拍杆增大了______(填“物距”或“像距”)。

16.一个人的身高是1.76×109_________(填合适的单位)。

三、计算题

17.一空容器的质量为m0,容积为V0,该容器内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m1,若在容器内放一质量为m的小金属块A后再加满这种液体,总质量为m2。求:

(1)这种液体的密度?

(2)小金属块A 的体积?

18.百米赛跑时,发令员在起点处使用发令枪发出起跑指令,终点计时员看到“白烟”时开始计时。发令员与计时员相距100米,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计时员所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的实际用时要少多少秒?(保留两位小数) 四、实验题

19.在分组“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小石块的密度,步骤如下:

.a 调平时,小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

平平衡;

.b 测质量时,小明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直到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g ;

.c 在图乙所示的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面所对应的示数1V ,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所对

应的示数2V ,则小石块的体积21:V V V =-

①将小石块没入水中时一部分水溅在容器内壁,这样测得的石块的密度要比真实值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②小明改进了测量方法后,重新测得了小石块的体积为320cm ,则小石块的密度ρ=____3kg /.m

(2)小华那一组的同学已经测出了小石块的质量为m ,由于同组同学不小心将量筒损坏了,于是他们在没有量筒的情况下设计了如下的方案测量小石块的体积:

①在烧杯中装满水,用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为1m ;

②将烧杯取下,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并将其放入烧杯的水中,等烧杯内的水不再溢出时,将小石块留在烧杯中,用抹布将烧杯外的水擦干;

③用天平测出此时烧杯的总质量为2m ;

④则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用12m m m 、、和ρ水表示).

20.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

(1)他们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距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cm。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写出一个即可)。

(3)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4)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

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透镜矫正。

21.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竖直纸板A和竖直纸板B均可绕竖直线ON前后转动,O点为平面镜与纸板A右侧边缘的交点,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

(1)纸板A和纸板B在同上平面内,当入射光线EO出现在纸板A上时,反射光线OF出现在纸板B上;将纸板B向后转过30°角,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要在这个位置的纸板B上观察到反射光线,你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跟入射角的关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_____。

22.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中某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为_____℃.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由图可知本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

(3)实验中发现温度计上部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_____形成的。

(4)撒去酒精灯后,水仍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____。

23.太阳光在通过透镜时会被会聚或发散,那么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不会像光一样也被会聚或发散呢?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用音叉、三个相同的气球(内部充有不同气体)、示波器、麦克风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1)调整音叉和麦克风之间的距离,让音叉发出的声音只通过空气传播,用麦克风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此时的波形如图甲所示。

(2)分别将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空气和氢气的气球,依次放在音叉和麦克风之间,保持音叉和气球之间的距离不变,让音叉发出声音,记录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如图乙、丙、丁所示,分析以上实验过程和现象可知:

①实验过程中,敲击音叉,使其发声,且应控制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比较乙与甲,发现声波在通过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后,麦克风接收到的声音响度变大,此时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气球对声波具有某种作用,相当于_____透镜对光的作用,比较丁与甲,发现充有氢气的气球对声波具有_____作用,由此可见,声音与光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③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生物体组织在激光照射下,会因升温膨胀而产生频率高于20000H的_____声波,生物医学上通过特殊介质和装置使这种声波集中并成像,克服纯光学成像的不足,更加有效地进行病情诊断、跟踪和治疗。

24.根据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_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同一部位,这套装置还可以探究:_____。

(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图,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便于确定_____的位置:蜡烛远离玻璃板的过程中,蜡烛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把光屏放在玻璃后蜡烛成像的位置,像_____(选填“会”或“不会”)呈在光屏上。

(3)如图丙,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cm ,测得时问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cm/s ,V BC _____V AB (选填“>”“<”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1.望远 显微 12.75×103 13.冷 液化 14.少0.29

15.反 凸透 实 物距 16.nm 三、计算题

17.(1)100

m m V -;(2)

12

010m m m V m m +-- 18.29s 。 四、实验题

19.右 取出最小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58.4 偏大 3

3

2.9210kg /m ⨯

12

m m m ρρ+-水水

20.放大 投影仪/幻灯机 太大/超出光具座长度范围 小 小于 大 后 凸 21.把纸板A

向前转动30度角 22.自下而上9289水蒸气液化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会继续吸热 23.相同 凸 发散 超

2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响度和振幅的关系像不变不会40.0 25.0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4测量平均速度集体备课(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教案:1.4测量平均速度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中密度不发生变化的是() A.水在0℃﹣4℃之间 B.正在形成风的空气 C.一直在沸水中的铁块 D.把铁板放到夏季烈日下暴晒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哪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其相同 A.投影仪B.照相机C.放大镜D.近视眼镜 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则平面镜中视力表上的E开口朝纸里 B.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4.6m C.若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相对人以1m/s速度远离平面镜 D.人向平面镜走近一段距离,则更容易看清视力表 4.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5.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会很快变干 B.北方的冬天水面结冰 C.北方冬夜窗子玻璃上出现冰花 D.夏天从冰箱拿出的冰冻饮料一会儿瓶身会出现水珠 6.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7.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A.频率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速度快 8.在2018年《歌手2》的总决赛中,来自美国的歌手Jessie·J获得了冠军,当她在台上与帮唱嘉宾李玫一起高歌时,她们两人声音最大的不同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9.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的镜头,这些重物材料的密度 A.比实物密度大 B.比实物密度小 C.与实物密度相等 D.与实物密度相近 10.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游动,有时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D.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 二、填空题 1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取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则_____(选填“甲”或“乙”)的质量大,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体积之比是_____。 12.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利用手机拍照,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透镜。图中的自拍杆是最近风靡的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使物距_____,从而改变像的大小,使取景范围_____,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3.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 根据公式t s v 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0.1s ,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 读到0.001S 了,甚至1.0×10-6 S 或更小。

观察停表,各指针在转动时,每个刻度代表多少分钟?多少秒?设想一下,测量你正常行走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只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t s v =计算出即可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 的路程,每隔 10m 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三)小结 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式了t s v =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 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记时,绘制表格。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刘翔当年展雄姿的视频。通过下面的数据我们来了解下他的速度。 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12.61,下面我们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 V=S/t=110m/12.61s= 8.72(m/s)=31.4公里/小时。 刘翔每秒都能跑8.7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些实验来测量平均速度,通过例题巩固结论。 新知介绍 一、停表 【师】 要测量平均速度,必须得求出这段路程的距离s,还要求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先复习下之前提过的停表的使用。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实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或60分钟,也有

30分钟的,特此补充)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或60s),并将它们相加,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机械停表的使用。 【机械停表】 停表的读数: 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精确度为0.1s的原因。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注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如果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31-60s。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几个机械停表的读法。 【例题】如图所示,机械停表显示的时间为_____min______s。 【分析】 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1min一侧,分针示数为1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秒针示数为10.8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10.8s. 故答案为:1;10.8. 二、设计实验 【师】下面我们通过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板,来设计实验,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教学重点】 测量斜面小车在不同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归纳、补充讲解、巩固提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从房檐下落的水滴,从斜坡自动滑下的自行车的图片等。 【提问】这些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否变化?怎样知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12.61,下面我们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 V=S/t=110m/12.61s= 8.72(m/s)=31.4公里/小时。刘翔每秒都能跑8.7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些实验来测量平均速度,通过例题巩固结论。 二、新课学习 (一)实验原理 【过渡】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那么我们知道,在今天的实验当中,我们所依据的也就是这个速度公式。 【总结】实验原理: 【分组交流】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公式,并结合课本图1.4—1来讨论一下在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实验器材 【总结】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三)设计实验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板,来设计实验,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我们采用上图作为实验图,老师有这样两个问题: (1)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2)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总结】(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四)进行实验 【分组探究】实验步骤按照课本P23页进行,争取每个同学都能动手操作一次,将实验结果记录入表格。 【过渡】请同学们交换一下所得数据,然后想一想以下的三个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后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 m所用的时间为0.5 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3 m/s B.6 m/s C.6.3 m/s D.0 2.神舟十一号的运载火箭长约58 m,下图是从视频中截取火箭发射前和发射后第10 s的位置图像。则火箭发射后10 s内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 A.3 m/s B.9 m/s C.12 m/s D.15 m/s 3. 右图是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均为0.1 s。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C位置运动的距离是 cm,则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 m/s。该水滴下落过程是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运动。 4.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敏的新铅笔上,小敏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c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5.五一期间,小明跟爸爸一起驾车到大梅沙游玩。途经一个隧道时,小明对长长的隧道产生了兴趣,心想:“我怎样才能知道隧道的长度呢?”当他返回时,在到达隧道之前终于想出了几种不用下车就可以得出隧道长度的方法。请你简明扼要地写出小明得出隧道长度的两种合理方法: 方法一: 。 方法二: 。 6.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停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 差。 (2)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m/s。 (3)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 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7.(2018·广东广州中考)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越快滑到底端。对此他猜想:“物体离 地高度一定时,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其猜想。 (1)实验所需的公式: 。 (2)实验器材: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你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 探究创新 ★8.甲同学用脉搏跳动次数作记录时间的工具,测定乙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1)甲先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结果见下表: 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出脉搏每跳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2)甲站在乙同学起跑位置附近指挥起跑,在下达口令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并注意观察乙 同学到达终点时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甲看到终点同学发出的信号时,共数得脉搏跳动22次,请计算乙同 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测量平均速度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铜密度为8.9×103kg/m3,酒精密度为0.8×103kg/m3,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A.20g B.10g C.16g D.8g 2.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 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 3.天地万物,五光十色,关于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B.可通过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C.光是一种电磁波 D.白光是单色光 4.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如果将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8cm处,所成像的特点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放大的实像 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 6.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升华B.汽化C.液化D.熔化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C.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B.超声波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1.4测量平均速度》公开课(教案)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答复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答复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答复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答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下面是出 guo 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欢送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 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根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 (3) 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 4×100 m 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 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那么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 *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 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答复。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入 小明放学回家骑车行驶在斜坡上,感觉车越往下运动速度越快。小明想: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呢?能否设计一个类似实验来研究呢? 推进新课 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原理:v=s/t 2.实验器材:小车、带金属档片的斜面、停表、刻度尺 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

4.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5.处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6.评估与交流 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①是受工具精度所限; ②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读数误差;③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2)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c.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疑问?(让学生主动发言,交流,共同解决) 三、巩固练习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提优训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题组探究速度的变化 1.(2021丹东)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AB段距离s AB=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 AC=m/s。 (3)若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中图象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5)小明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用字母v1和v2表示)。 2.如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处和C处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距离s AB=cm,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 cm/s。 (2)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3)v BC(选填“>”“<”或“=”)v AC。 (4)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到达C处时没有立即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运动时间偏。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将小车从B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处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理由是 。 3.小明同学用如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处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 s;再次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 处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选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初中物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同步学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学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要 点 讲 解 要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 原理:v =s t 。 2. 实验仪器:刻度尺,停表,小车,长木板,木块,金属片等。 3. 实验步骤:用刻度尺测出小车经过的路程s ,用停表测量小车经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则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 =s t 。 4. 实验结论:通过分析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下半段以及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可以看出小车沿斜坡滑下的速度是变化的,小车在滑下的过程中越来越快。 5. 实验注意事项: (1)斜面坡度应该小一些。斜面坡度越大,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短,越不容易计时,其时间误差就会越大,所以为了尽量减小时间误差,应该减小斜面坡度。 (2)该实验中,测量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和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把这两次实验的平均速度进行对比,得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经典例题1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________。 (2)小车从位置甲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丙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cm 。 (3)小车从位置甲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乙时,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小车从甲到乙所用时间是________s 。 (4)小车由甲至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乙至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小车由甲至丙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 解析:(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v =s t 。(2)由图中刻度尺可以看出:小车从甲位置到丙位置通过的距 离是90.0cm 。(3)小车在位置甲时的时间为00:05:04,到位置乙时的时间为00:05:06,因此所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课题测量平均速度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 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 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 细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难点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时间的测量,表格设计与平均速度的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器材一组. 学生每组需要:带刻度尺的长木板、机械停表、小车、金属片、小木块各一个.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激流勇进(如图1-4-1) 图1-4-1 同学们,你知道当人从轨道顶端下滑到底端时的速 度是如何变化的吗?要比较速度的变化,就要先会 测量平均速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测量平均速 度. 从生活中的 游乐活动出 发,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 趣.

活动一: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实验的目的、原理和器材 【自学辅导】教师让学生阅读P23内容,对照实验 器材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问题1:本节课我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测量小车在全程和上半段的平均速度,判断小 车速度的变化情况. 问题2: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答:实验的原理是v= s t ,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 和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通过这一公式计算物体在这 段路程(时间)的平均速度. 问题3:实验中是如何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的?图1-4-2中小车从A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是多 少(不估读)? 图1-4-2 答:利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利用停表测 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小车从A运动到B 通过的路程是80 cm-40 cm=40 cm. 问题4:实验中金属片和木块的作用各是什么? 答:金属片是为了确定小车通过的路程,同时也便 于测量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木块的作用是使木 板形成斜面. 问题5:实验中斜面不能太陡,这是为什么? 答: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实验中如果斜面太陡,小 车运动时间太短,时间测量的相对误差就太大,所 以实验中使斜面缓一点可以增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 通过自学明 确实验的目 的、原理和 器材. 提前提示路 程测量应该 注意的问 题:两次读 数都要看车 头对应的刻 度,以避免 实验出错.

8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测量平均速度 感知目标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1 、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能力目标 1、掌握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 记录数据的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重 点 难 点 1、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根据数据求出平均速度。 3、计时,绘制表格。 4、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器材秒表、小车、长尺、木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课前 感悟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__运动过程中的 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 是指乌龟的____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 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 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 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 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在学生自学本 章的基础上理 解本章学习内 容 大部分学生 在课前已经 预习了本章 内容,对本章 有所了解,在 此基础上,让 学生回忆本 章知识点 引入 新课 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描述一些比赛 时计时的情况。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 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 们? 根据公式V=S/t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 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 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停 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 2.会算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平均速度 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 s v t = 要点诠释: 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要点二、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4)根据公式: s v t =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 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 果。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均速度 1.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D.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 【解析】AB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选项C错误;D、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它们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的时间相同,但兔子通过的路程大,由速度公式可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乌龟。选项D错误。故选A。 【总结升华】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路程)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课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一、选择题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图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 2.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 h,前20 min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的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 h内的平均速度是()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3.运动会上男子100 m决赛中,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 m、80 m、100 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运动员20 m 80 m 100 m 小明2.5 s 8.4 s 12.2 s 小华2.4 s 8.3 s 11.8 s 小刚2.4 s 8.4 s 11.4 s 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B.在20~80 m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C.在每段距离内,小刚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 D.此次决赛的第一、二、三名分别是小刚、小华、小明 二、填空题 4.[2020·大庆]如图图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m/s。

5.小明乘客车从井冈山前往吉安,客车途经碧溪、禾市。从井冈山到碧溪的路程为10 km,用时0.2 h,从碧溪到禾市的路程为30 km,用时0.5 h,在禾市站停车5 min后,用时48 min走完了剩余60 km的路程,抵达吉安。则客车从碧溪到吉安的平均速度是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km/h。(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图示的实验装置,停表每小格表示 1 s(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 (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停表和。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其目的是。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 AC= 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B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图图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5)由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说明小车在做(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1-4 测量平均速度(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精讲精练(人教版)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前预习 1.平均速度是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测量物体平均速度使用的物理仪器有停表和刻度尺。使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公式V=s/t求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4.做物理实验时,要有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要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要养成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知识点解读与典例突破 1.测量平均速度: (1)原理:V=s/t; (2)测量工具:刻度尺和秒表。 2.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 (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 (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 (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 (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例题1】(2019贵州铜仁)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导学目标知识点: 1. 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 2.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导学方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 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二、思考讨论 1. 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挑战自我 1、实验目的:练习用和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用公式表示) 3、了解实验仪器:(1)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2)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4、实验器材: 、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 5、数据记录 6、实验结果讨论: 通过实验求得的v 1、v 2是否相等? ,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 ,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 这段路程或在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米/秒,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米/秒,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 7、 请同学们计算出实验中下半段路程:S 3= 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 3= 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3= 8、计算2 32v v = ,将结果与v 1对比,二者是否相等? (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四、当堂达标练习 1、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 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表明在比赛全过程中:( ) A .琼斯用的时间最短 B .琼斯跑的路程最长 C .琼斯平均速度最大 D .琼斯始终一马当先 2.某同学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 ,跑完100m 用了12s ,该同学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 ) A 、6m/s ; B 、8. 3m/s ; C 、7. 15m/s ; D 、7.75m/s. 3、小明同学想利用图4-1中的器材探究: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图 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