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中国沿海众多港口正迎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此间召开的第24届世界港口大会上,中国交通部部长张春贤预测,到2010年,中国港口吞吐量将达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4亿吨。“中国港

口发展形势看好,”张春贤说。

目前,中国港口总体规模和完成量都居世界前列,有8个港口已跻身世界亿吨大港的行列。截至2004年,中国大陆共拥有港口1430个,生产泊位3.4万个,集装箱吞吐量6168万标准箱,港口吞吐量41.7亿吨,其中上海港已超越鹿特丹港,成为仅次于新加坡港的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

国际航运专家分析认为,当前,正在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航运中心正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则是当前亚洲航运业繁荣兴旺的新引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说。据他介绍,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推动集装箱运输加快发展,最近10年,全球集装箱贸易年均增长约9.6%,而中国的增长速度则达到30%,居世界首位;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为世界最高,约占全球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的1/4。“最近5年,全球GDP每增长1%,全球的集装箱贸易量相应增长约2.8%;中国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速较之GDP 增长比率更高,已达到3.5%,”魏家福说。

中国在2004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出口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萍判断,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贸易量将在目前1.15万亿美元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资本、人才、资源以及产品在中国与国际间的加速流动,为港口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输需求。为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将加快港口建设的力度,港口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罗萍表示,虽然近年来中国港口业发展迅速,但仍然无法满足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航运行业的需求,“而这,将成为促进中国港口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她说。世界著名船公司A.P.穆勒马士基集团

合伙人汤米·汤姆森先生也表示,全球采购在中国没有显现出任何停滞的迹象。据他透露,10年前,马士基·海陆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的东行航线上,原产地为中国的货物仅占42%,今天这个数字上升到了68%。

“对我们来说,中国的业务至关重要。2000年3月,我们成立了日本油船集团物流(中国)公司,总部就在上海,”日本邮船株式会社海港部董事总经理青山正裕介绍其对中国航运市场看法时说:“中国大陆港口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

在全球化为中国港口发展提供空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港口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泊位的静态场所,产业链本身还要求港口和航运业能提供现代化的高水平物流服务,”一位出席世界港口大会的业内人士说。有国际航运专家认为,中国在增加港口数量的同时,也应注重提升港口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准,以满足现代国际贸易的需求。

此外,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岸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平衡,也是快速发展的中国港口业直接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烦恼”,香港招商局集团公司总裁傅育宁说,“新船越造越大,这将对港口和码头带来巨大压力。” A.P.穆勒马士基集团合伙人汤米·汤姆森也表示:“我们需要的是更大、更高效的港口和码头,我们相信中国有能力接纳这些接踵而至的大型船舶。但是,如果船舶在美国和欧洲无法卸货,中国的出口将受影响,并且最终被拖慢。”

这种担忧已经显现出来,罗萍认为,欧美等国在港口设施建设上的滞后,“肯定会影响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如果中国慢下来,一切都将慢下来,”汤米·汤姆森说。

中国港口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背景下,港口企业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趋势更是来势汹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化国家,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古老的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和全球经济融为一体,对外贸易对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已高达30%。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0年GDP已超过100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4000亿美元,并在未来5一10年继续保持8%左右的增幅。我国已经连续5年位居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成为全球第七大贸易国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企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为高速发展的我国港口。海运业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加入WTO后,我国将在100多个缔约国和地区享有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外贸出口量。同时,中国的关税将大幅度削减,并逐步减少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为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外贸进出口约有90%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可以预见,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国际环境的改善,国际贸易运输量将大幅度提高,港口将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后,港口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国外先进的运输技术和管理手段会被大量引进,这将有利于港口行业尽快与国际惯例,与先进港口生产经营方式接轨,加快现代化、国际化港口的建设步伐。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港口,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在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实力雄厚的大船公司、码头公司将获准经营海上航线。港口业和仓储物流业,并凭借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效率的运作系统,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其次是人才的直乏和竞争,使入世后的中国港口更加需要通晓国际航运制度和规则的复合性人才。二、在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国际化形势下,港口企业实施的新战略、新对策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并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港口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青岛港是以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区为腹地的重要枢纽港,在国家外贸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03亿吨,是由集装箱、煤炭、原油、矿石等货种构成的综合性大港。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讯速发展,我们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以新战略、新对策积极应对。200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8636万吨,集装箱达到212万TFU。今年预计吞吐量将超越亿吨,集装箱将达到260万TFU,在日益激烈的航运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战略,构造四大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今天,要保持企业的长盛不衰,就必须在不断创新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就港口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生产经营中体现为腹地企业服务,形成并保持特有的发展优势。这些年来,青岛港腹地内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的市场发展都呈现出新特点。煤炭由"北煤南运"的内贸运输发展为外贸出口。矿石从自给自足发展为大量进口。原油从出口逐步发展到大量进口。外贸进出口适箱货生成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对港口的集装箱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际航运市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船舶大型化、码头专业化、泊位深水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论证,我们感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发展,使港口与船东、国内工业企业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因此,煤炭、原油、矿石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必将成为港口

未来竞争的焦点。

为此,我们在青岛港所经营的上百个货种中,优先把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四大货种确立为支柱货种,集中力量,优先进行培育,逐步形成了青岛港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四大发展优势。在集装箱发展方面,我们建设了一16.5米的大型集装范专用码头,使研8000-10000标准箱船舶可以直靠码头,配套建设了大规模的EDI中心,成为大陆第一个进行国际集装箱中转作业的港口。为满足冶金企业大量进口矿石的需要,我们及时建设了20万吨级的矿石专用码头,矿石年通过能力2300万吨,仅此就可为各冶金企业每年节省了1.2亿美元,成为了华北众多钢铁企业的进口矿石接卸中转港和粗钢出口港。为支持煤炭企业的出口需求,我们投资建设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煤炭码头和高度自动化的卸车装船系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输出港。为适应我国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我们依托可停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的油码头,建设了总容量180万立方米的钢质浮项式油罐群,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目前,这四大货种的吞吐量分别全都超过了1300万吨,在全港吞吐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使青岛港在为腹地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快捷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是创新技术战略,提升港口的服务等级和效率。当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港口作为传统的基础产业,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不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带动作用,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更大的发展。技术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现代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兴港的发展战略,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老码头、建设新码头,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港口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我们创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强港口发展战略、市场开发、企业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使之成为青岛港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中枢。我们根据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创建了港口信息中心,积极加快信息技术在港口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与国内外80多家船公司、海关、代理、场站实现了EDI联网,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了集装箱信息无纸化快速传递。建立了局域网,在全港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调度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系统。广泛采用国内、国际先进的装卸设备和装卸工艺,煤炭、原油、矿石等主要货种均实现了流程化、系统化装卸作业,港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煤炭单机装船效率为每小时4500吨,矿石单机卸率为每小时5000吨,集装箱桥吊台时效率最高达30个自然箱,原油接卸效率为每小时1万立方米。同时,还配置了世界先进的引航艇。5000马力大型拖轮、雷达通信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保证了大型船舶的安全及时靠离。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提高了港口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实现了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服务,满足了船东、货主的需要。

三是创新开放战略,加速港口国际化步伐。过去的几年中,青岛港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创新力度,积极寻求多领域、高层次的合资与合作,把港口的资源优势与船东、货主的货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港口的发展获取了资金支持,而且也为港口吸引了长期稳定的货源支持。目前,我们已经与三井物产(MLTSUIBUSSAN)中远(COSCO)铁行(P&O)东方海外(OOCL)、长荣(EVERGREEN)等世界知名航运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港口的码头、货场等,使港口的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该港口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在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等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合作项目储备。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形式,更加宽松的政

策,更加灵活的机制,真诚地欢迎世界各国朋友,到青岛港寻求合资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机遇中,增进彼此的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来源:证券之星)

中国港口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化国家,二十年的改革开放让古老的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和全球经济融为一体,使我国企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结合青岛港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着重探讨中国港口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措施。关键词中国港口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对策

一、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背景下,港口企业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

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趋势更是来势汹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化国家,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古老的中国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和全球经济融为一体,对外贸易对国民生产总值(GDP )的贡献率已高达30%。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00年GDP已超过100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4000亿美元,并在未来5一10年继续保持8%左右的增幅。我国已经连续5年位居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并成为全球第七大贸易国家。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我国企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为高速发展的我国港口。海运业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加入WTO后,我国将在100多个缔约国和地区享有多边的、稳定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外贸出口量。同时,中国的关税将大幅度削减,并逐步减少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壁垒,为外国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目前,我国外贸进出口约有90%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可以预见,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国际环境的改善,国际贸易运输量将大幅度提高,港口将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其次,加入世贸组织后,港口要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国外先进的运输

技术和管理手段会被大量引进,这将有利于港口行业尽快与国际惯例,与先进港口生产经营方式接轨,加快现代化、国际化港口的建设步伐。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港口,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将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是在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实力雄厚的大船公司、码头公司将获准经营海上航线。港口业和仓储物流业,并凭借其成熟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效率的运作系统,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其次是人才的直乏和竞争,使入世后的中国港口更加需要通晓国际航运制度和规则的复合性人才。二、在应对市场竞争和经济国际化形势下,港口企业实施的新战略、新对策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并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港口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青岛港是以华北、西北十多个省区为腹地的重要枢纽港,在国家外贸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港口通过能力达到1.03亿吨,是由集装箱、煤炭、原油、矿石等货种构成的综合性大港。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讯速发展,我们抢抓机遇,直面挑战,以新战略、新对策积极应对。200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8636万吨,集装箱达到212万TFU。今年预计吞吐量将超越亿吨,集装箱将达到260万TFU,在日益激烈的航运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战略,构造四大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今天,要保持企业的长盛不衰,就必须在不断创新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就港口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就是生产经营中体现为腹地企业服务,形成并保持特有的发展优势。这些年来,青岛港腹地内煤炭、原油、矿石、集装箱的市场发展都呈现出新特点。煤炭由"北煤南运"的内贸运输发展为外贸出口。矿石从自给自足发展为大量进口。原油从出口逐步发展到大量进口。外贸进出口适箱货生成量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对港口的集装箱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国际航运市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船舶大型化、码头专业化、泊位深水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通过分析论证,我们感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发展,使港口与船东、国内工业企业间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因此,煤炭、原油、矿石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必将成为港口未来竞争的焦点。

为此,我们在青岛港所经营的上百个货种中,优先把集装箱、原油、矿石、煤炭四大货种确立为支柱货种,集中力量,优先进行培育,逐步形成了青岛港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四大发展优势。在集装箱发展方面,我们建设了一16.5米的大型集装范专用码头,使研

8000-10000标准箱船舶可以直靠码头,配套建设了大规模的EDI中心,成为大陆第一个进行国际集装箱中转作业的港口。为满足冶金企业大量进口矿石的需要,我们及时建设了20万吨级的矿石专用码头,矿石年通过能力2300万吨,仅此就可为各冶金企业每年节省了1.2亿美元,成为了华北众多钢铁企业的进口矿石接卸中转港和粗钢出口港。为支持煤炭企业的出口需求,我们投资建设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煤炭码头和高度自动化的卸车装船系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输出港。为适应我国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的实际,我们依托可停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的油码头,建设了总容量180万立方米的钢质浮项式油罐群,年通过能力3000万吨,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目前,这四大货种的吞吐量分别全都超过了1300万吨,在全港吞吐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使青岛港在为腹地企业提供更加优质、快捷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是创新技术战略,提升港口的服务等级和效率。当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港口作为传统的基础产业,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不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带动作用,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更大的发展。技术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现代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兴港的发展战略,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老码头、建设新码头,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港口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我们创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强港口发展战略、市场开发、企业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使之成为青岛港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中枢。我们根据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创建了港口信息中心,积极加快信息技术在港口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与国内外80多家船公司、海关、代理、场站实现了EDI联网,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了集装箱信息无纸化快速传递。建立了局域网,在全港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调度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系统。广泛采用国内、国际先进的装卸设备和装卸工艺,煤炭、原油、矿石等主要货种均实现了流程化、系统化装卸作业,港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煤炭单机装船效率为每小时4500吨,矿石单机卸率为每小时5000吨,集装箱桥吊台时效率最高达30个自然箱,原油接卸效率为每小时1万立方米。同时,还配置了世界先进的引航艇。5000马力大型拖轮、雷达通信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保证了大型船舶的安全及时靠离。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提高了港口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实现了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服务,满足了船东、货主的需要。

三是创新开放战略,加速港口国际化步伐。过去的几年中,青岛港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创新力度,积极寻求多领域、高层次的合资与合作,把港口的资源优势与船东、货主的货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使港口的发展获取了资金支持,而且也为港口吸引了长期稳定的货源支持。目前,我们已经与三井物产(MLTSUI BUSSAN)中远(COSCO)铁行(P&O)东方海外(OOCL)、长荣(EVERGREEN)等世界知名航运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港口的码头、货场等,使港口的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该港口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在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等方面,我们还有大量的合作项目储备。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形式,更加宽松的政策,更加灵活的机制,真诚地欢迎世界各国朋友,到青岛港寻求合资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新机遇中,增进彼此的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四是创新环保战略,建设绿色港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列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特别是环境保护工作尤为重要。港口作为联通世界、促进交流的一个窗口,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同时,港口特有的作业性质,也为我们做好环保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在多年的港口建设发展中,我们始终把保护环境作为青岛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创新环保战略,牢固树立大环境的意识,不惜重金,加强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实现了港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内在统一。在青岛港的骨干货种中,煤炭、原油、矿石等都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为此,我们先后筹资2.5亿多元人民币,建成了配套的煤炭装卸系统防污设施、污水处理场;建成了专用的矿石码头喷水除尘装置;购置了污油回收船。垃圾回收船等清污船舶;油码头实现了围油栏作业。做到了装油不见油,装煤不撒漏,装矿不扬尘。我们还注重港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十几年来投入1000多万元人民币,将整个港区全部进行了绿化,使青岛港成为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式港口。促进了港口经济发展、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在面向新世纪未来五年发展中,青岛港制定的新目标、新形象

"十五"计划时期,我国将在更大程度上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对外开放步伐,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发展趋势,青岛港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远景,即把青岛港建成中国北方区域性的航运中心,发展成为以广阔腹地为依托,以物流中心、信

息中心、航运交易中心为支撑的,具备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作用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国际亿吨大港。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便利化、国际运输集装箱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使港口的功能也面临着由最初纯粹的货物装卸和集散,向装卸、工业、商业、物流、信息等功能不断扩大,对所在地区或所在城市发展成为物流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等发挥着重要影响。为此,在今后的五年中,港口吞吐量初步确定为年均递增8%,集装箱年均递增30%,初步建成中国北方区域性的航运中心。在港口建设上,青岛港将按照加快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前湾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建设,巩固青岛港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地位;开工建设液体化工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巩固我国最大的进口原油及石化产品中转和储备基地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老港区成为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货种基地,形成可持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大规模的储运基地,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加快港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成华北港口中规模最大的航运信息港。届时,青岛港的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备,辅射作用将更加突出,不仅对发展山东省、青岛市的临港产业、对内对外贸易、仓储物流业等派生产业将发挥更大的带动作用,而且必将为华北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 【摘要】如今全球化己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在文化全球化的洪流中,中国应保持其自身的文化特色,即在充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以其文化大国的身份对世界文化做出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中国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经济日益向文化渗透,文化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力量介入到政治和经济生活。全球化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另一方面又带来了冲突和矛盾。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互动与交流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因此,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与世界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充分地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文化全球化也给中国文化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文化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单一走向多样。 1.由封闭走向开放 从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开始,中国文化仅限于总结先前文化,文化发展基本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但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不可能永远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时代。对内,随着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接触不断增多,国际上的一些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念等也随之不断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动力;对外,汉语逐渐为世界人民所青睐,中国的孔子学院遍布全球,目前全球有10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进而逐渐呈现出了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以及技术全球化等一系列效应。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在抓住这一全新发展机遇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应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给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已成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事业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因此,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展开研究,能够为明确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而为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规避、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概述 无论人们怎样描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恐怕都很难回避“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字眼。如波音公司飞机零部件由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包括中国西安飞机制造厂为其生产机翼。美国波音飞机由近450万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就是由1600家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生产和供应的。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这些都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 从经济角度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日益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日益加深的状况和进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或过程,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巴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说:“全球化是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市场供求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品供应由普遍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经济发展水平由低收入国家变为中下收入国家;人们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两个阶段的历史性跨越。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正面效应 1、吸引外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能够提供优势劳动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安全的衍进与重构 【摘要】: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安全问题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和特点,“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强调当代国家安全问题具有综合性,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影响力上升,人们开始关注当前除军事以外的诸如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其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安全理论关注的焦点。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世界大战和外国直接军事入侵的威胁基本消除,但文化安全问题变得突出。党的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始终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把“文化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说明“文化安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也为我们研究和制定国家文化安全理论和政策指明了方向。据此,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和阐析。(一)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实践的平台,文化是全球化的一个维度,两者是相互联动的关系。全球化对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全球化导致了文化的商品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冲击了民族认同,同时全球化也冲击了文化的封闭性,促使不同区域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增强。同样,文化也对全球化至关重要。(二)全球化与文化安全。全球化加速了国家安全由传统安全向非传统安全演变,国家文化安全亦浮出水面。全球化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突出

表现在对文化主权的挑战方面。面对西方强国的文化霸权战略,不仅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即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都不得不强调自己的文化主权,把文化主权的维护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三)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观的变迁。全球化促使了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增生和文化安全观的演变。全球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全球化与每一阶段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具有同构性。鸦片战争后,中国全球化进程艰难启动,中国文化安全危机开始凸现,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文化安全的主题;五四运动揭开了现代中国文化安全的序幕,启蒙与救亡构成国家文化安全的双重构建;冷战时期,文化安全分为两大阵营,中国采用苏联式的社会主义文化安全模式,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观开始由传统文化安全观向非传统文化安全观嬗变。(四)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安全问题。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总体态势不容乐观,文化安全问题日趋复杂多样。中国文化安全问题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压力。在内部文化安全问题上存在着意识形态淡化、社会思潮多样化、社会认同危机等问题。在外部文化安全问题上存在着西方“话语霸权”的威胁、消费主义文化的侵蚀、西方文化产业的挑战等问题。(五)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文化安全战略选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谋划国家文化安全战略、作出科学的战略选择是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当务之急。论文提出了和谐文化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根本战略以及文化创新战略、文化崛起战略和“软实力”战略。全球化不仅是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背景,而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如何爱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如何爱国 我们,当而代大学生,祖国母亲活力四射的孩子,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应正确的认识毛阿敏在《绿叶对根的情意》里唱到绿叶总是深深依恋着根,唱出了游子对祖国的爱恋,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做到精神上爱国,行为上爱国,给我们的祖国带来活力和希望。那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我们如何爱国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而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挑战,这挑战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此外,正如课本上所说,我们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树立一些重要观念:1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的,当我们怀着一颗平等公正的心去报效祖国时,其渠道更多,空间更广了。而科学是人类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与祖国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责任。世界是多彩的,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利用其带给我们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其次,坚定自己的信仰,做到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有理想有行动亦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只有着单一的一股爱国热情,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和条件,我们又能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什么呢?如果说,革命年代战争年代对我

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调研报告 题目:中国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13年5月2号 中国港口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正>通过去广州港实训后,了解到的中国港口。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港口特别是大型集装箱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1》 港口规模加速扩容,我国港口经过60年的发展,成绩显著,港口基础设施规模扩大,生产能力增强,港口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国港口发展对外开放在逐步扩大,先后实施了区港联动、启动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发展速度和建设脚步加快,港口密度骤然增大,未来中国港口将会进一步扩大开放。 【作者单位】:广州航海学院 【关键词】:港口含义与格局港口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挑战应对措施市场竞争中国港口行业格局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的一

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特点。《4》 目前,我国沿海已形成五大港口群,分别是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港口群的形成及港口资源的整合,使港口群内部和港口群之间实现了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增强了为腹地经济服务的能力。一些大型港口已经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成为在港口群中起重要作用的综合性主体地位的枢纽港。《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港口业以锐不可挡之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路飙升,成为世界上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港口行业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日趋发展成熟。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及航运市场低迷的环境下,国际贸易大幅下降,我国港口行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港际竞争日趋白热化。 港口作为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的行业,受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影响,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012年4月9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港口协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上,专家指出,可以预见,中国大部分港口不但要承受货运量减少导致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而且会因人工、燃物料价格上涨引起成本大幅上升,还将受到来自船公司、货主要求降低港口作业费用的双重挤压,港口业为吸引货源而引发的价格竞争态势也将逐步显现。未来,中国港口业将何去何从? 港口发展现状 (一)中国港口发展快,吞吐量大,承担了中国大宗物资装卸和中转,但是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技术水平低。 (二)港口物流中心地位未形成。由于我国港口布局网络不够合理,枢纽港,喂给港体系还未确立,信息化水平较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 (三)港口物流的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不高,大部分处于封闭状态。经过多年努力,尽管我国沿海港口和内陆大型港口的信息化投入较大,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港口物流信息化系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还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导致一些单一和部分之间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不能相互沟通,形成信息“孤岛”。 (四)港口大发展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任有限。我国港口物流量大多处于利润理念阶段,服务意识薄弱,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意。我国港口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港口协会副秘书长杜麒栋指出,“总体上我国港口处于‘后危机’时代,与本世纪初期我国港口的高速发展时期有着很大差别”。我国的人口红利和产能红利已经利用得差不多,给港口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从港口发展的角度来说,正是处于“无边界”时代,受到无边界浪潮的冲击。 港口区域的范围正被打破,港口的''围墙''已容纳不下港口发展。传统港口企业正在走出去,非港口企业正在走进来;同时,港口功能的''樊篱''被冲破,已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挑战及其策略》

《浅谈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挑战及 其策略》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主要的表现是: 其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优势获得较大的利益,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有效的全球性经济协调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环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因此,如何使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影响尤为突出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发展的挑战是严峻的。应对挑战的策略可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宏观调控、制度健全完善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外,还对国家经济主权、金融市场、产业结构、市场占有份额、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经济安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或者潜在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利用社会主义特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优势,深化改革,健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和我国国情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加快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社会设施、基础经济宏观调控。 具体说来,第一,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适度比例防线,股本资金中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的适度比例防线。 第二,我国要抓住机遇,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中国沿海众多港口正迎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此间召开的第24届世界港口大会上,中国交通部部长张春贤预测,到2010年,中国港口吞吐量将达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1.4亿吨。“中国港 口发展形势看好,”张春贤说。 目前,中国港口总体规模和完成量都居世界前列,有8个港口已跻身世界亿吨大港的行列。截至2004年,中国大陆共拥有港口1430个,生产泊位3.4万个,集装箱吞吐量6168万标准箱,港口吞吐量41.7亿吨,其中上海港已超越鹿特丹港,成为仅次于新加坡港的世界第二大货运港口。 国际航运专家分析认为,当前,正在不断加速的全球化进程,导致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世界航运中心正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则是当前亚洲航运业繁荣兴旺的新引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裁魏家福说。据他介绍,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推动集装箱运输加快发展,最近10年,全球集装箱贸易年均增长约9.6%,而中国的增长速度则达到30%,居世界首位;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也为世界最高,约占全球集装箱码头吞吐量的1/4。“最近5年,全球GDP每增长1%,全球的集装箱贸易量相应增长约2.8%;中国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速较之GDP 增长比率更高,已达到3.5%,”魏家福说。 中国在2004年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出口国。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罗萍判断,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贸易量将在目前1.15万亿美元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资本、人才、资源以及产品在中国与国际间的加速流动,为港口和航运业带来了巨大的运输需求。为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将加快港口建设的力度,港口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罗萍表示,虽然近年来中国港口业发展迅速,但仍然无法满足国际经济贸易对中国航运行业的需求,“而这,将成为促进中国港口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她说。世界著名船公司A.P.穆勒马士基集团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Key words..........................................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引言 (1) 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 (一)全球化的内涵与特征 (1) 1、全球化的内涵 (1) 2、全球化的特征 (2) (二) 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2、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4) 3、西方文化的特点 (4)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影响的二重性 (4) (一)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积极作用 (4) 1、全球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4) 2、全球化促进了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5) 3、全球化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改造 (5) (二)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消极作用 (6) 1、全球化促使了文化的大众化 (6) 2、全球化深刻影响青年的文化消费 (6) 四、在全球化进程中传承、弘扬、发展中国文化 (7) (一)寻找不同文化的相同之处 (7) (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8) (三)创新传统文化 (8) 五、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10)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摘要:20世纪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立与国际潮流密切相连的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使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要经历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最终还要实现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事实和必然发展趋势,不仅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变化,而且极大影响并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及社会心理等。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学习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文化;影响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ese culture Abstract: 20th centur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China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to establish a market economy, globalization process will enable China and the outside world in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life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Globaliza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t is not only experiencing a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olitical globalization, cultural globalization will eventually be realized. Cultural globalization as an objective fact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not only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greatly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people's lifestyle, thought patterns, cultural practices and social psychology. Global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our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同时也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大环境。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将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一些认识和观念。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时间越来越近,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深入。中国企业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外国企业以更大规模涌入中国,国内竞争将更加激烈、更加残酷,对中国的企业形成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中国企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把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国内,无疑是坐以待毙,在同国际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如果他们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生存能力,必将丧夫越来越多的生存空间。中国企业必须摈弃旧有的观念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从长计议,制定竞争战略,走出国门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扬长避短,寻求比较利益,创造比较优势,把握机会,大胆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壮大自己的实力。 进入国际市场可以使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跨国经营中,在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由小到大逐步成长为中国自己的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总之,我认为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生存发展下去。 在“走出去”的要求下,我国企业具有以下优势: 1、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企业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规则和

政策支持,来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发展选择目标。 2、区位优势 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我国的企业总体上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 4、海外华人众多的优势 上百年来分散在全球各地的华人和由他们编织的已有相当规模的海外华人网络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充分利用这一资产对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5、我国良好的国际关系和信誉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广泛开展了多项经济技术合作。在此过程中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和信誉,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如此形势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做到以下战略目标与要求:1、企业应有国际化发展的战略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应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体系、信息网络、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等。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方伟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美国,几乎各大超市卖场都充斥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美国人没有了中国商品似乎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那我们中国应该从中得益良多吧!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未从中获益多少。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 发布时间: 2007-10-4 19:20:38 被阅览数: 1420 次作者:王东梅 文字〖大中小〗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 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基础性作用的扩展,极大地改变了政府的运作基础和环境,原来在一国范围内构建的传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已经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为更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2001年中国主动做出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战略选择,这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中国经济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国际 竞争与考验。这种竞争,从表面上看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但其背后是政府管理方式、机制、职能与效率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调整政府职能,从而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轨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转变职能同时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经济欠发达三重挑战,这就使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为艰巨。 1.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就没有生产要素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了。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中国要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尽快完成本国的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制环境,以吸引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汇聚,借以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 2.要求政府在开放市场过程中必须合理把握进程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必须开放其国内市场,这是发展中国家最终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但伴随着市场开放而来的,往往是发展中国家国内产业受到冲击,其弱小的国内经济容易被强大的外部经济冲垮,对开放与改革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推进市场开放中要循序渐进, 在扩大开放前要加快国内改革,提高国内企业和市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能力,同时合理把握市场开放进程,采取得力措施化解开放市场可能引起的矛盾,使负面效应尽可能降低。 3.要求政府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运行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既要防止内部经济的过冷与过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全球化中的中国港口业 土木09三班淦士奇 09041020203 论文摘要:通过我国港口发展形势,提出其中的几点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宏观调控竞争发展 引言:港口岸线资源作为中国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环境和生态的基本要素,也是中国赖以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支撑。码头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涉港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保障防台与港域安全,促进港域环境的改善,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我国港口发展形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在经历了贸易全球化后,正在进入生产要素全球化的阶段,必将推动全球航运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动着世界海运与港口业的空前发展。海运联盟化、干线化、集装箱化和船舶超大型化趋势的不可逆转,直接推动着新的国际深水枢纽港的整合崛起。韩国釜山、日本阪神及我国台湾高雄,与我国抢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竞争愈演愈烈。 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增进以及国际竞争的加剧,对我国港口在“量”和“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将实现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传统的运输组织、经营手段和服务方式等必须迅速拓展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向现代化和商贸化发展。国际航运中的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航线经营联盟化,已成为竞争取胜的重要手段,货流和航线结构的变化将更加突出主枢纽港口的地位。全球性的资源配置,原油、粮食、矿产等主要大宗物资的价格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国家资源储备战略的实施将在近期使大宗货源的大幅度增长成为现实。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本上建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合理、内外开放的港口体系。沿海集装箱港口已基本形成了干线港和支线港、喂给港层次分明的格局,依港口经济腹地形成了以上海、宁波两港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以深圳、广州为主体的珠三角港口群,以大连、天津、青岛三港为主体的环渤海港口群。见 2004年,中国港口的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数据显示,除厦门港外,我国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全球化时代 (一)全球化 1.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多重变奏 全球化的起点:1500年,全球化开始;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以后;苏东巨变。 全球化的表征:例如蝴蝶效应,美国经济对各国及对世界的影响。 2.全球化是什么? ①注重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等全球化) ②政治多极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性 ③网络 ④文化现象 ⑤没有全球化的概念,是历史,应用帝国主义发展的过程的概念。 3.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纵向发展: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 横向发展:全球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表现。 4.全球化的本质:①西化、资本主义化、美国化 全球化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例如,野猪的幸福:自由、主宰自己的命运的幸福。 家猪的幸福:生活水平高。 ②社会主义化 当下两种制度不断拼搏的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终于社会主义。 5.全球化意味什么? 乐观主义:产业结构调整,生活水平提高。 悲观主义:资本流向全世界,利润流向母国。 (二)反全球化 1.反全球化思潮 事件:1999年西雅图风暴,2001年意大利热那亚八国首脑会议,2003年世界经济论坛。反全球化的形式:①抗议游行 ②论坛(世界社会论坛) ③反全球化网络 ④马路秀 2.反全球化是什么人? ①发达国家的人:弱势群体 由于产业结构的空心化,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有的学者认为,发达国家出现第三世界。 ②发展中国家:成功故事,例如中国和印度 失败故事,例如东南亚和古巴 3.反全球化是什么? ①依附论批判性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②跨国公司 ③世界利益的分化贫富差距大 ④数字鸿沟 4.世界范围下如何看反全球化? ①反全球化是全球化,是逆动现象,全球化仍是大的趋势。 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性是趋势。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确保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发展,特别是在这这次金融危机中,虽然中国也遭受了损失,但仍然以的增长率实现了保八的目标,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了一道强心剂。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年的一篇经济发展报告指出,通过激进的贸易和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经济融合的鼎盛时期。这一股新的全球化浪潮对所有的收入阶层以及各地区居民的经济福祉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备受争议。 如今各国之间交流日益加深,合作也越来越密切,中国应该准确的自我定位,做好自己的角色,不仅要展示自己的大国形象,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的交流中。然而正当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时,却屡屡受到西方国家的阻难。面对这样的重重阻挠,中国经济又该如何发展呢?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楼市 一说起中国的楼市,大家都是有说不完的话,中国的房价自从年开始就是一路飙升,现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很难找到万元一平米以下的房子,深圳的高档楼盘的房价只用半年时间就涨了倍,从均价的万元涨到了万元,这样的增长速度显然是非常的不合理,也是非常的不正常的,这不仅有大量的国际游资的涌入,也就是海外的热钱冲入到中国的楼市中,引起房价的不正常上涨。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的操控造成了中国楼市当前的局面,政府批地卖地,再加上政策上不允许老百姓自己建房,所以造成房地产行业一场火爆,但是很危险的是,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泡沫,如果这个泡沫一旦破裂的话,那对中国的经济将是灾难性打击。 根据郎教授的观点,中国房价暴涨的真正原因就来自于制造业的资金,也就是说制造业在它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恶化的情况之下,他除了炒股之外,就只有炒楼那么年开始到年,为什么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会开始恶化,简单的讲就是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国际通货膨胀所引发的成本上升,《劳动合同法》的推出以及宏观调控误判等问题,使得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投资经营环境急速恶化。而这个恶化的结果,使得大量资金从制造业流出,然后冲击楼市,造成房价飞涨。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认为中国政府首先应该予以正确的政策引导,将那些大量的本该投入到制造业的资金从楼市里面给引导出来,消除一部分的楼市泡沫,另外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楼市的监管,土地的买卖,以及首付,银行利率的调控,这样慢慢把楼市的温度降下来。楼市,这个最坚硬的泡沫,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的楼市仍然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但是楼市的泡沫已经很严重了,如果国家不加以正确的宏观调控,一旦这个泡沫破裂,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收到人民的褒奖和敬仰。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中华民族的爱国注意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式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成借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含公家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处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连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过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和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国家,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