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一物理暑期衔接课程2014

新高一物理暑期衔接课程2014

新高一物理暑期衔接课程2014
新高一物理暑期衔接课程2014

一、课程说明 (7)

(一)课程目标 (7)

(二)课程特色 (7)

(三)课程编排体例 (7)

(四)课程结构 (7)

(五)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共12讲,每讲2小时,共24课时) (8)

二、课程内容 (8)

第一讲与高一新生谈如何学习物理(1h) (8)

(一)物理学的重要性 (8)

(二)物理学习的一般问题 (8)

(三)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的区别 (9)

(四)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9)

(五)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1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共13h) (12)

第一讲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1h) (12)

(一)学习目标 (12)

(二)课程内容 (12)

(三)问题与例题 (13)

(四)课堂练习 (16)

(五)课堂练习答案 (17)

(六)课堂总结 (17)

第二讲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1h) (17)

(一)学习目标 (17)

(二)课程内容 (17)

(三)问题与例题 (18)

(四)课堂练习 (20)

(五)课堂练习答案 (21)

(六)课堂总结 (21)

第三讲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2h) (21)

(一)学习目标 (21)

(二)课程内容 (21)

(三)问题与例题 (22)

(四)课堂练习 (24)

(五)课堂练习答案 (25)

(六)课堂总结 (26)

第四讲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h) (26)

(一)学习目标 (26)

(二)课程内容 (26)

(三)问题与例题 (26)

(四)课堂练习 (28)

(五)课堂练习答案 (29)

(六)课堂总结 (29)

(一)学习目标 (29)

(二)课程内容 (30)

(三)问题与例题 (30)

(四)课堂练习 (32)

(五)课堂练习答案 (33)

(六)课堂总结 (34)

第六讲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h) (34)

(一)学习目标 (34)

(二)课程内容 (34)

(三)问题与例题 (35)

(四)课堂练习 (36)

(五)课堂练习答案 (38)

(六)课堂总结 (38)

第七讲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h) (39)

(一)学习目标 (39)

(二)课程内容 (39)

(三)例题 (40)

(四)课堂练习 (42)

(五)课堂练习答案 (42)

(六)课堂总结 (43)

(一)学习目标 (43)

(二)课程内容 (43)

(三)问题与例题 (44)

(四)课堂练习 (46)

(五)课堂练习答案 (47)

(六)课堂总结 (47)

第二章力(共8h) (47)

(七)学习目标 (47)

第一讲力(1h) (48)

(一)学习目标 (48)

(二)课程内容 (48)

(三)例题 (48)

(四)课堂练习 (49)

(五)课堂练习答案 (51)

(六)课堂总结 (51)

第二讲重力(1h) (51)

(一)学习目标 (51)

(二)课程内容 (52)

(三)问题与例题 (52)

(四)课堂练习 (53)

(六)课堂总结 (54)

第三讲弹力(2h) (55)

(一)学习目标 (55)

(二)课程内容 (55)

(三)问题与例题 (55)

(四)课堂练习 (56)

(五)课堂练习答案 (57)

(六)课堂总结 (57)

第四讲摩擦力(2h) (58)

(一)学习目标 (58)

(二)课程内容 (58)

(三)问题与例题 (59)

(四)课堂练习 (60)

(五)课堂练习答案 (61)

(六)课堂总结 (61)

第五讲力的合成(1h) (62)

(一)学习目标 (62)

(二)课程内容 (62)

(三)问题与例题 (62)

(四)课堂练习 (64)

(六)课堂总结 (65)

第六讲力的分解(1h) (66)

(一)学习目标 (66)

(二)课程内容 (66)

(三)问题与例题 (66)

(四)课堂练习 (67)

(五)课堂练习答案 (69)

(六)课堂总结 (69)

综合测评(满分100分时间1h) (70)

(一) 选择题(每题6分) (70)

(二) 填空题(每空3分) (71)

(三) 计算题 (71)

综合测评答案 (72)

课程说明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其一,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其二是教学要求的差距,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从定性思维到定量思维的飞跃;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因此,暑期初高中物理衔接课程是学生必学课程。

(一)课程目标

初三和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的设置,是利用学生在2013年暑假的空闲时间,为已经初三毕业即将升入高一的学生精心准备的课程。其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减少学生在高一学习物理时的困难,防止高一物理成绩下滑;二是避免在2013年暑假学生出现学习过程上没有人来管理的真空阶段,造成知识的遗忘。

(二)课程特色

高一物理力学内容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高一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打好学习习惯的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尽快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成功的养成教育是学生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高一力学相对较难,暑期衔接课程的难度要做比较简单的,联系实际的,渐进的,课程内容不要追求“难度”和“进度”,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剖析和应用,思维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只有基础牢固,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效。以新高一必修内容为基础,对初高中物理思维不同之处予以点拨,在思维方式上予以衔接,避免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感觉高中知识太难而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使课程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循序渐进,轻松入门是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的重要特色。

(三)课程编排体例

暑期初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在学习内容选用高中物理力学基础知识部分,不同之处在于,高一物理与之前的初中物知识相比思维难度悬殊,高中物理知识更加抽象而不易被理解。高一学习生活中,往往学生在没有很好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时候老师给加上大量难题,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思维方式还没有适应的情况下接触大量难以理解的题目而信心大失,衔接课程可以解决这一困扰,用大量贴近生活的实例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方式,为新高一的学习做好铺垫,避免突然接触较难抽象思维学习带来的痛苦和挫折。补上初三和高中物理之间的知识、技能、能力的一个空白。这是历年来都有的而至今学校(因教材、课时限制)仍无法解决的,严重影响学生高一物理学习成绩的问题。

(四)课程结构

1.学习目标

2.课程内容

3.问题与例题

4.课堂练习

5.课堂总结

(五)课程结构与课时安排(共12讲,每讲2小时,共24课时)教学内容是高一物理力学基础知识。高中力学有别于初中力学,内容是新的,新的视角,新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讲与高一新生谈如何学习物理(1h)

(一)物理学的重要性

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物理学的发展驱动两次工业革命,开创了机械化、电气化时代,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个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的基础,使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子能时代、半导体时代、激光时代、纳米时代、数字时代和信息时代等巨大变化,不系统地学习物理学就不能理解现代社会为什么会有如此迅速的变化。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更是当今众多新技术的源泉,发展的基石。学校里的物理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未来的每位公民,物理课的重要性是无可否认的。

(二)物理学习的一般问题

世界上任何地方总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惧怕物理课,厌恶物理课,甚至痛恨物理课。他们认为物理枯燥、难懂,没有趣味,没有人性。还有另一部分学生喜欢物理学,他们感到物理虽难,但充满了挑战,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是人的天资差异,或秉性不同,造成这种对物理课截然相反的态度呢,还是我们教学出了问题?也许两个因素兼而有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有的学生对物理格格不入?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一开始就没有真正学懂,以后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只好死记硬背去应付习题和考试,苦不堪言,兴趣就更无从谈起了。

物理是一门精密的科学,其中包含许多概念,它们从实际中抽象而来,界定比较严格。物理学中许多概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形成的直觉或潜意识(所谓“前概念”)相左,这对初学物理学的人是不能绕过的障碍。要克服这一障碍,必须让学生头脑里的“前概念”与物理学里的科学概念着实地交锋,虚掩过去将后患无穷。我们相信,开始时学生能认真渡过这一关,以后也经常注意排除“前概念”干扰,将科学的物理概念与物理实际挂上钩,而不是停留在字面上或公式里,他们学习物理

的阻力就会变得小得多。在自己的头脑里不含糊地确立科学概念;并能自觉地运用它们,是科学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之一。

(三)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以必修1为例如下:

第一章,着重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运动学概念

第二章,从力是怎么产生的,怎么样去描述力,力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方面让学生较为深刻的去认识力。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从知识点的联系上看,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章节,因为这一章把前两章的知识全部联系起来了,把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呈现了出来。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规律,是运动和力之间的特殊关系。

从必修1中,我们能感受到物理学在逻辑上是非常的严密和完美的。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减速和运动方向改变之分。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

初中物理定性分析注重于描述,数学知识应用较少;高中物理定量分析注重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基本概念用数学公式给以描述,公式应用时将牵涉到公式的变形,公式间的转换,物理单位的换算等问题,所以数学的知识应用的较多。

4.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理念

过去初、高中物理之间台阶确实较大,高中物理教材一开始理论性就比较强,较为抽象,解题练习多,实验动手少,缺乏物理情景,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距离较大,有些难以适应。所以,“高一物理分化比较严重!

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强调从高一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关注初、高中物理衔接,具有起步低、坡度小的特点,使每一位同学都能走上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根据现代教育理论,提出了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标准。

过去的教学大纲主要是强调科学知识,而现在的课程标准则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以学生为本,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经历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过程,不但学习知识,还学习科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四)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梯度

1.概念性阶梯

(1) 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 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 从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

2.规律上的阶梯

概念上的阶梯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阶梯,规律上的阶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2) 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3.研究方法上的阶梯

(1) 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

(2) 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3) 引入平均值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当然,一旦跨越这个台阶就会对很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好处。

总之,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由形式到辩证逻辑……。

(五)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1.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

物理学习除了让你深刻的认识周围的世界,知道看似复杂的世界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而且物理的学习让你不断的在生活的经验与科学的结论之间来回的碰撞,在发现矛盾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培养了你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这种习惯对你而言是终身收益的。所以对待学习不要用太功利的眼光去对待,而是要从塑造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修养方面去对待,这样学习就不会是你的负担,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2.对待学习中的挫折要有正确的认识

学习就是一个在不断的否定融合与更新的过程,对测验中的失利要有正确的认识,千万不要因为考试中的失败而全盘否定自己,要善于找出问题的根结去解决问题,而不要被问题所困扰。考试是发现问题的过程,解一套卷子,丢了多少分,就意味着发现了多少分的问题,只有平时多发现问题,大考的时候才能少出现问题。但在考试完后,必需及时系统的总结。

3.重视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物理考试大纲中,加上实验总共有一百二十多个知识点。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2) 推理能力,

(3) 分析综合能力,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5) 实验与探究能力。

4.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如下六个环节: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

(1) 课前预习。就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对第二天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进行预习,通过课前的阅读了解知识重、难点和疑点,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2) 专心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重点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上课要记笔记,重点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课后还要整理笔记,对笔记作些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

(3) 及时复习。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及时完成作业,有能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4) 独立做题。学物理不能不做题,但不是越多越好。习题和实验是学生能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环节,要求尽量独立完成。审题是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原理去分析题目中所给问题物理实质的过程,学生学习怎样审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题解出来之后学生还应想出种种办法来判断自己的对错,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做题来锻炼自己,经过这样的锻炼,对物理的理解加深了,科学素质提高了,甚么样的题都能对付。

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可能不知道怎么样去把一道题目的解答完整的写下来,这个需要模仿,模仿老师的,模仿参考书上面的,归纳一下,完成作业要有如下的五点基本要求:

①书写工整;②作图规范;③表达清楚;④推理严密;⑤计算准确。

(5) 解决疑难。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要随手拿专门的本子记下,然后通过再思考琢磨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来解决。专门的本子命名为“疑难问题记录本”,疑难本的记录要经常看,经常补充,完善对概念的理解,解题方法总结。

(6) 系统总结。每学完一个板块,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做,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学基础知识为最初目标,同时学习科学思想、方法,学会学习,最终达到学好物理的最高境界。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共13h)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第一讲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1h)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点是一个抽象的物理模型;通过了解在什么情况下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从而了解物理模型的特点,并通过质点模型的建立体会物理模型在研究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参考系的选取对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作用。了解时间、时刻和空间与物体运动的关系,并了解这一关系的表示方法。

3.认识正确地选择物理模型和恰当地选择参考系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1.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简单的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被研究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可以忽略,就可把整个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3.这种保留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通常称为理想化方法,而这种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来的、被理想化了的研究对象称为理想模型。

4.在教材第3页图1-1-1(a)中,研究的问题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这时可以将地球看做质点;而图1-1-1(b)中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地区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时不能将地球看做质点。;

5.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并描述它的运动情况,就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这个被选作参考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也称为参考系。

6.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为解决问题简洁、方便,通常需要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在中学阶段,除特别说明外,一般都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7.在下图所示的时间轴t上,t1、t2是指时刻,Δt=t2-t1是指时间。当Δt→0时,时间就成为时刻了。

8.时间的计量单位有秒、分、时,它们的符号分别是s、min、h。

(三)问题与例题

1.问题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

物理学中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要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情况很难,所以需要选择一个物体作参照,即参照物。同学们经常见到行驶的汽车,行人、鸟兽等等,我们平常说她们在运动,其实就是以地面做参照物的,我们平时也观察到,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向窗外望路旁的树木,发现它们向车行驶的反方向运动。当我们站在路上观察是有是静止的,这就是我们所选参照物不同的结果造成的。如果选择行驶的汽车作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当我们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是,树木是静止不动的。

在一个没有风的雨天,如果有两个人都来研究雨点的运动轨迹,一个人站在地面没有动,他看到雨滴垂直下落的,因此他总是垂直的撑着伞。一放衣服淋湿。另一个观察者快步前进,他看到的雨滴斜向着他运动,雨滴相对他是斜着运动的,因此他总是斜撑着伞。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描述也就不同了。

高山,树木、房屋,若选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静止的,若选太阳作参照,高山,树木、房屋相对太阳,它们的位置在时时刻刻地发生改变,所以高山,树木,房屋相对太阳是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大家很熟悉,求剑者为什么没有捞到剑呢?而是那把剑一只沉没在海底呢?从物理角度来分析,可线相对船没有移动,船相对剑有移动,因此刻线也相对剑有移动,求剑者之所以找不到剑是选错了参照物。如果船在静水中不动,剑沉底后,相对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这样在船上的记号下方可以捞到剑。

通过举例分析使得同学们对运动的相对性和运动的描述有个深入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物理技巧和方法。

2.问题:物体在什么条件下能看做质点?

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并非小的物体就一定可以看成质点,大物体就不能看成质点,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无关因素时,就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1) 物体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做质点。如沿斜面下滑的物块。

(2)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以看做质点。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相对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可忽略,故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3)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看做质点,有时不能看做质点。如研究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在计算运行的时间时可忽略车长,把火车看成质点。但是同样这列火车,要计算它通过某座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做质点。

(4) 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一般情况下与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没有关系。如,研究运动员在400m比赛中的速度变化时,无论是在直道上还只在弯道上,都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3.例题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

B.所谓参考系就是我们假设为不动的物体,以它为标准来研究其他物体的运动

C.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相同

D.研究航行的轮船内的每个人的运动,取轮船为参考系最为适宜

分析与解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择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选项ABD正确。

点拨本题考查同学们对参考系概念的理解及参考系的选取对运动描述的影响。运动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例题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效应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效应

C.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需要的时间

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

分析与解:地球自转和乒乓球旋转时,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完全相同,不能当作质点。火车从南京到上海,火车的长度与行驶的距离相比小得多,可以看作质点。但在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时间时,由于大桥长度与火车的长度可相当,此时就不能把火车当作质点来处理。所以选项C 正确。

点拨:一个物体能否视为质不是绝对的。同一物体作不同运动研究时,是否可抽象为质点,必须依实际情况来确定。

5.例题下列说法中,指时间的是()

A.每天上午8点上第一节课

B.第三节课上物理

C.2s末

D.物体M运动了2s

分析与解时间是一个过程,时刻是一个状态。在时间轴上时刻是轴上的一个点,时间是一段距离。所以选项BD正确。

点拨正确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6.例题: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研究巨轮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巨轮可看做质点

B.无论什么物体,也无论什么运动,只要以地面为参考系,就能将其看成质点

C.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同时在自转,由于电子很小,故研究电子的自转时,仍可将其看做质点D.在研究物体的平动时,无论什么物体都可看做质点

解析:考查能看做质点的条件,即什么情况下可以看成质点,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看成质点。

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只要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物体上各部分的差异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答案:AD

7.例题: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经常用到类似于下面这样一些“时间”概念,如果是时刻,对应时间轴上什么位置?如果是时间,则说明是哪段时间,对应时间轴上哪段“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多少?

(1)前2s;(2)第2s;(3)第2s末;(4)第2s初。

解析:考查时间与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1)前2s,指的是时间,是物体从运动开始(计时起点)到第2s末的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是从t=0s到t=2s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s;

(2)第2s,指的是时间,是物体从第1s末开始(或第2s初)到第2s末的时间间隔,对应时间轴上是从t=1s到t=2s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s;

(3)第2s末,指的是时刻,对应时间轴上t=2s的点;

(4)第2s初,指的是时刻,它和第1s末指的是同一时刻,对应时间轴上t=1s的点

答案:(1)前2s指的是时间;时间长度为2s(2)第2s,指的是时间;时间长度为1s

(3)第2s末指的是时刻(4)第2s初指的是时刻

8.例题:一个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质点在每1s内都做单向直线运动)

(1

A.1s内B.2s内C.3s内D.4s内

(2)第几秒内位移最大()

A.第1s内B.第2s内C.第3s内D.第4s内

(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1s内B.2s内C.3s内D.4s内

(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第1s内B.第2s内C.第3s内D.第4s内

解析:考查路程与位移的区别,路程与路径有关,而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1)质点在1秒内、2s内、3s内、4s内的位移大小分别是:5m、4m、1m、7m。

(2)质点在第1秒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的位移大小分别是:5m、9m、3m、6m。

(3)路程指的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本题中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轨迹就越长。

(4)质点在第1秒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的路程分别是:5m、9m、3m、6m。

答案:(1)D (2)B (3)D (4)B

(四)课堂练习

1.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一定能看做质点

B .只要物体不转动,就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

C .自行车运动的时候,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自行车一定不能被视为质点

D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现象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看做

质点

2.分析下列运动,研究对象能当做质点的是()

A .体操运动员在做单臂大回环时,可以被视为质点

B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 .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D .细胞很小,可把它看成质点

3.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4.火车在铁路上运动,人坐在火车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人作参考系,大地是运动的,火车也是运动的

B .以大地作参考系,人是运动的,火车也是运动的

C .以火车作参考系,人是静止的,大地是运动的

D .以人作参考系,火车是静止的,大地是运动的

5.在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的是()

A .第4s 初

B .第6s 末

C .第3s

D .前3s 6.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

A .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

B .某学校8:15正式上第一节课

C .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5s 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

7.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着甲、乙两列火车,某时刻火车正好交会,甲车上一乘客从一侧车窗看到田野上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A .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B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t/s

C.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D.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了铁轨上

8.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西运动(五)课堂练习答案

1.D 2.B 3.A 4.BCD

5.D 6.BC 7.C 8.D

(六)课堂总结

1.质点:把具有一定大小、形状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看做具有质量的一个点就是质点。质点是理想化的物体模型。

物体简体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里可以忽略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例:①平动的物体一般可以看做质点;

②物体的大小与研究的问题中的距离相比很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2.运动学问题,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不要求只选惯性参考系),选取应以处理问题方便为原则。

动力学问题,参考系只能选取惯性参考系,通常选地球为参考系。

3.时刻和时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为一个点;时间指一段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为两点间的线段。

第二讲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1h)

(一)学习目标

1.会选择参考系并建立坐标系,能判断什么是位移,会在坐标系中画出位移。

2.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和物理规律,按照物理量的特征将物理量分为标量和矢量。能区分物理量中的矢量和标量。

3.数学课中原点到一个点的有向线段就可以表示矢量,点的坐标就可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

体会并使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物理意义。

(二)课程内容

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坐标系,这样物

体(质点)在任何时刻的位置就可以用它在该时刻的位置坐标表示。

2.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称为位移,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表示。为了研究物体的位移,我们可以建立坐标系进行分析,在教材第7页图1-2-8中,物体沿直线从点A 运动到B ,点A 、B 对应的坐标分别为x 1、x 2,则物体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即位移)可表示为21x x x ?=-。

3.在物理学中,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标量,如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它们的加减遵循算术法则;而像位移那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如力、速度等物理量,它们的加减遵循矢量法则。

(三)问题与例题

1.问题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2.问题 质点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把一个物体看成是质点?

尽管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大小,但如果在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只有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不起作用或起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为了研究的方便,可以把物体看做一个有质量的点。这种用来代替物体的没有大小和形状,但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可见,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在计算运行时间时,可以忽略列车的长短,可把它视为质点;但是同样这列火车,要计算它通过黄河铁路大桥所需时间时,必须考虑列车的长度,不可把列车视为质点。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不

能以大小而论。例如当我们研究自行车的气门芯运动轨迹时,就不能把自行车看作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把整个地球看作质点。

3.问题 怎么区分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是从起点A 指向终点B 的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通常用字母“s ”表示,它是一个与运动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的大小与质点运动的路径有关,但它不能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例如,质点环绕一周又回到出发点时,它的路程不为零,但其位置没有改变,因而其位移为零。很多同学都会问,位移和路程什么时候会相等?由于一个是矢量,另一个是标量,故两者绝对不可能相等。但如果一个物体是向着单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则在一段时间内,其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4.问题 什么是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有何特点?

物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用图象表示. s-t 图象即为位移—时间图象. 从s-t 图象可知不同时刻物体的位移,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是一条直线,但该直线并不是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

5.例题 关于位移和路程,正确的说法是( )

A.位移和路程是相同的物理量

B.路程是标量,即表示位移的大小

C.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分析与解 要注意路程与位移的区别。位移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即等于这段直线段的长度;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只有质点一直向着单一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所以选项D 正确。

点拨: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它们是不可能相等的,但在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说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相等。

6.例题 如图所示,某人沿半径R =50m 的圆形跑道跑步,从A 点出发逆时针跑过3/4圆周到达B 点,试求由A 到B 的过程中,此人跑步的路程和位移。

分析与解 此人运动的路程等于ACB 所对应的弧长,即路程L =

m 5.235m 5014.324

3243=???=?R π 此人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大小等于由A 指向B 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即m 7.70m 50414.12=?==R s

位移的方向由A →B ,与半径AO 的夹角为45°.

点拨 由于位移是矢量,因此在求位移时,不仅要指出其大小,而且还要指明其方向。

7.例题 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0~10s 内的s-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s 内的位移为4m

B.物体在第5s 内的位移为8m

C.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为8m

D.物体在后5s内的位移为16m

分析与解由图象可知,物体在0~2s内位移从

0均匀增加到8m,即每秒钟发生的位移是4m;从

2s到6s物体的位移都是8m,即在2s~6s内物体

是静止的;从6s~10s物体的位移从8m均匀增加到16m,即每秒钟发生的位移是2m.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是4m,A选项正确;物体在第5s内是静止的,故位移为零,B选项错;物体在前5s内的位移即为前2s内的位移,等于8m,C选项正确;物体在后5s内的位移即为6s~10s 的位移,等于8m,D选项错。

本题正确选项:AC

点拨:正确理解s-t图象的内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四)课堂练习

1.以下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C.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D.质点的位移为零,说明质点没有通过路程

2.小球从离地板5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板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A.7m,7m B.7m,3m

C.5m,2m D.5m,3m

3.如图所示,物体沿边长为x的正方形由A运动到D(见箭头所示的方向),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0 B.x,向下3x,向下

C.x,向上3x D.03x

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

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

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5.一支100m长的队伍匀速前进,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传达命令,然后立即返回,当通讯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了200m,在这个过程中,通讯兵的位移大小是()

(完整版)高一物理第二学期知识点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 ★★★平抛运动 (1)特点: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如右图). 4.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ω=φ/t(单位rad/s),φ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①如右上图情景中,小球恰能过最高点的条件是v≥v临v

新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2020071706373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一、修订背景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源于 2014 年教育部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 准》明确要求,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2.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 开发特色课程。 —— 2010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刚要中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开发特色课程,本次修订也贯彻了 该刚要的精神。 3.课改实验十余年的成果和经验积累。 4开始,宁夏等四省区率先开始新课程改革,之后全国其他省市相继进入课改, 到17 年经历了十余年的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这一轮的 课改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了新的、科学的 认识,对新课标的修订给出依据。 4.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发展 ( 学习进阶、核心概念、 STEM教育?? ) 1997 年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率先提出核心素养,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也是同样,这次修订可以说 是与世界同步。 本次修订物理课标内容和变化有哪些?→▲▲ 二、物理课标的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 一) 关于课程方案 1.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2.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1) 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2)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 ( 二) 关于学科课程标准 1.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练习一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第一分校暑期自主学习 高一物理 练习一 一.选择题(本项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当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正确的。) 1.下列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2.下列情况中的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是 ( ) A.匀速行驶着的汽车的车轮 B.正在闯线的百米赛跑运动员 C.太空中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D.正在跃过横杆的跳高运动员 3.平直公路上一汽车甲中的乘客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恰好此时看见另一汽车乙从旁边匀速向西行驶,此时公路上两边站立的人观察的结果是 ( ) A.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两车均向西运动,乙车速度大于甲车 4.下列哪个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 ) A .普通人步行的速度约是5km/h B .汽车通过交通标志牌时的速度是90km/h C .跳水运动员以12m/s 的速度入水 D .炮弹以700m/s 的速度射出炮口 5.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时 ( ) A.运动员作用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B.地面作用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作用地面的压力 C.地面作用运动员的支持力小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D.地面作用于运动员的支持力与运动员作用地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6.关于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一个是不可能的 ( ) A.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B.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 C.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 D.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 7.关于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心力的方向是不变的 B.向心加速度方向与线速度方向相同 C.向心力的方向是变化的 D.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方向一定不同 8.如图所示,细杆上固定两个小球a 和b ,杆绕O 点做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 、b 两球角速度相等 B.a 、b 两球线速度相等 C.a 球的线速度比b 球的大 D.a 球的角速度比b 球的大 9.同一遥感卫星离地面越近时,获取图象的分辨率也就越高.则当图象的分辨率越高时,卫星的 ( ) A.向心加速度越小 B.角速度越小 C.线速度越小 D.周期越小 10.在地球表面沿水平方向发射一个飞行器,不计空气阻力,如果初速度为7.9km/s (第一宇宙速度),则此飞行器 ( ) x x v v t t O O A B C D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练习题.doc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下列各选项中,都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的是 A.m、kg、N B. m、kg、s C. cm、g、s D. m、N、s 2.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B.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影响 C.把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D.正在进行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3. 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以下实验中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A.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B.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 C. 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加速度 D.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反应时间 4.将一根原长为40cm,劲度系数是200N/m的弹簧拉长到60cm,则弹簧的弹力大小是 A.80N B.40N C.0N D.240N 5.以下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物体的速度越大,其惯性就越大 D.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消失后,物体的速度就消失

6.两人拔河甲胜乙败,甲对乙的力是300N,则乙对甲的拉力(绳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 A.大于300N B.等于300N C.小于300N D.不能确定 7.一辆农用"小四轮"在平直的公路上沿直线向前行驶,由于出现故障每隔1s滴下一滴机油,一同学根据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对"小四轮"的运动进行了如下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A.若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则可将车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 B.若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则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则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若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则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8.一个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是因为 A. 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 它们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它们既是平衡力又是相互作用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一根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G,现把一重力为G的物体拴在绳的中点,两手靠拢分别握绳的两端,然后慢慢地向左右两边分开,当绳断时两段绳间夹角应稍大于 A.30° B.60° C.90° D.0° 二。多项选择题 10.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0N 和50N,则两力的合力大小不可能是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含答案

初升高暑假数学衔接教材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着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

高一数学暑假作业

高一数学暑假作业A 1.某商人如果将进货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时,每天可销售100件,现在他采用提高售价,减少进货量的办法增加利润。已知这种商品每件销售价提高1元,销售量就要减少10件,如果使得每天所赚的利润最大,那么他将销售价每件定为( ) A .11元 B .12元 C .13元 D .14元 2.如果二次函数2 (3)y x mx m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6) B .[-2,6] C .{-2,6} D .(-∞,-2)∪(6,+∞) 3.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 俯视图是半径为1的圆,那么这个几何体的全面积..为( ) A .π B .3π C .2π D .π+3 4.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直角三2 A .1 B .2 1 C . 6 1 D . 3 1 正视图 侧视图 俯视图 5.已知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正视图或称主视图,侧视图或称左视图)如右图,根据图中标出的尺寸(单位:cm )可得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 } 33 33 40008000. .33.2000.4000A cm B cm C cm D cm

a = b b =a c =b b =a a =c b =a a =b a =c c = b b =a 6.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 ) A . (1)(2) B . (1)(3) C . (1)(4) D . (2)(4) 7.如果正三棱锥的所有棱长都为a ,那么它的体积为( ) 33332323.. . 12 4 A a B C a D 8.如果棱长为2cm 的正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那么球的表面积是( ) 2 222 .8.12.16.20A cm B cm C cm D cm ππππ 9.将两个数17,8a b ==,则下面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 C D 10.以下给出对流程图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①任何一个流程图都必须有起止框 ②输入框只能放在开始框后,输出框只能放在结束框之前 ③判断框是唯一一个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符号 A . 0 B . 1 C . 2 D . 3 11.流程图中表示判断框的是( ) A .矩形框 B .菱形框 C .圆形框 D .椭圆形框 12.下列函数求值算法中需要条件语句的函数为( ) A .2 ()1f x x =- B .3 ()1f x x =- C .221( 2.5)()1( 2.5) x x f x x x ?+≤=?->?. D .()2x f x = 13.右图是某算法流程图的一部分,其算法的逻辑结构为 ( ) A . 顺序结构 B . 判断结构 C . 条件结构 D . 循环结构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自由落体运动 [设计思想]本节课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得到自由落体的概念与规律,在阻力可忽略不计 时,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学生由于受日常生活的影响,对“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印象很深,故做好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实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地理解自由落体的定义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本节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避免学生死记公式。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是在理想条件下的 运动。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3、能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 学方法。 2、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练习使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处理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会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处理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再次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在处事中要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的模型思想。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论总结,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激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所有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与重量无关。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理想化方法的应用及“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这个规律的得出 [教学内容及变化] 原教材是将本节内容放在第一册第二章第八节进行教授的,直接引入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新教材将本节内容放在第三章第六节教授,利用学生在生活上已有的对物体的下落运动认识,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实验和科学的辨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重力公式把自由落体运动和前面知识结合,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通过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教学手段与方法]

安徽省六安市2020年高一物理暑假作业第9天Word版含答案

第九天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1.一座大楼中有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的乘客站在电梯里,电梯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F.根据图 2 可以判断,力F大小不变,且F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暑假巩固专题3 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一物理暑假巩固专题3 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回顾】 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1.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 2.运算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用表示F 1、F 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1甲所示. (2)三角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把表示F 1、F 2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地画出,把F 1、F 2的另外两端连接起来,则此连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乙所示. 图1 3.重要结论 (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考点二 力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 1.力的效果分解法: (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 (1)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 轴和y 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标轴上的力分解到x 轴和y 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3)分别求出x 轴、y 轴上各分力的矢量和,即:F x =F 1x +F 2x +…,F y =F 1y +F 2y +…. (4)求共点力的合力:合力大小F =F x 2+F y 2,设合力的方向与x 轴的夹角为α,则tan α=F y F x . 考点三 整体与隔离法的应用 1.受力分析的定义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他力. 【巩固练习】 1.一套有细环的粗糙杆水平放置,小球通过细线系在细环上,对小球施加水平力F 的作用,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现在将F 稍加大一些,使小球再次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高一物理新课程教学反思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能力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能力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3、与新生的适应能力有关: 首先是他们进了重点高中后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高一新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初中,面对崭新而又陌生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集体,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和适应的过程。他们迫切需要与新老师、新同学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关系。可是对旧有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的回忆和依恋,又制约和延缓了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及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另外,由于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有良 好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计划性,自觉做好预习和复习。然而,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少高一新生都沿袭初中时的学习方法来对付 高中学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原来初中的学 习方法一定很好,否则不会考上高中,此方法在高中也一定适合。 可实际上是事与愿违,考试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总之,高一新生物理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从外因来讲,教材的梯度增大,对学生的要求上了一个台阶,教师的授课方式等都会 对高一新生造成影响,但由于大多数的教师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降 低了对新生的要求,因而,主观方面,学生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 障碍,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解决办法——————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①切实学懂每个知识点 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 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 物理问题。 为了学懂,同学们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本知识是前人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准确精练,不是随便看一遍就可弄懂的,必须反复阅读和揣摩,通过课前的阅 读了解知识重、难和疑点熞员闵峡问庇心康奶讲,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 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注意 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此外, 重视实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是 因为物理知识都是从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 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不仅能提高 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鹿泉一中高一物理暑假生活答案

第1课时 平抛运动(A 卷)答案 典型题点击 1. 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 2. A 3.(1)vcos α;(2)vsin α/g ;(3)v 2sin 2 α/2g ;(4)αα22sin 4 31sin -g v 4. AC 新活题网站 1. AD 2. BCD 3. A 4. D 5. B 6. B 7. 3:2:1 6:3:2 8. 加速,0.1g 9. α20tan 41+=v v ,g tg v α02 10.(15+ 53)m/s (10+53)/2m [提示]速度方向可以用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来表示,而速度方向的变化是由于竖直方向加速引起的。[全解]设物体落地的时间为t ,则在落地前1s 时,速度方向为v 0/g(t-1)=tan600 。在落地时,速度方向为v 0/gt=tan450 。由上两式解得,物体落地时间为t=(3+3)/2s ,抛出时的速度为v 0=(15+53)m/s ,所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h =gt 2 /2=(10+53)/2m 。 11.甲做平抛运动,有h =gt 2 /2,所以t =g h 2 乙做匀加速运动,有s =2h =v 0t+g t 2sin450 /2,所以v 0=gh /2 平抛运动(B 卷)答案 纠错训练 1. B 2. 3. 10J 检测提高 1. C 2. C 3. BC 4. B 5. ABC 6. A 7. gl 2 0.70m/s 8. (1)小球的运动可分解为两个分运动,水平方向的初速为v 0, 加速度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物理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______、最一般的______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______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______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从知识与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4、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评价上强调______,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______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______的改进。 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______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______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6、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______能力,养成良好的______,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7、物理学是一门以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____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8、选修课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______和共同要求。 9、______、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0、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_____。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______、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力学实验无答案

暑假作业(十六)力学实验创新设计 1.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 完成下列填空: (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 该示数为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 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m(kg) 1.80 1.75 1.85 1.75 1.90 (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在水平固定的长木板上 ,小明用物体A、B分别探究了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纸带未画出).实验过程中小明用不同的重物P分别挂在光滑的轻质动滑轮上,使平行于长木板的细线分别拉动长木板上的物体A、B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阻力及空气阻力可忽略),实验后进行数据处理,小明得到了物体A、B的加速 度a与轻质弹簧秤弹力F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乙中的①、②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不水平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物体 C.实验中重物P的质量应远小于物体的质量 D.弹簧秤的读数始终为重物P的重力的一半 (2)小明仔细分析了图乙中两条线不重合的原因,得出结论:两个物体的质量不等,且m A m 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两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Aμ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气垫导轨是中学物理实验室中必备的实验器材之一,我们可以使用气垫导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研究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某次实验使用的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放置的气垫导轨上,质量为M的滑块A通过绕过滑轮C的细线与质量

2021-2022年高一暑假作业(四)物理 含答案

2021年高一暑假作业(四)物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如图所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有 A.重力、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下滑力、摩擦力 D.重力、压力、下滑力、摩擦力 2.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 D.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 3.如图所示,由F1、F2、F3为边长组成四个三角形,且F1<F2<F3.根据力的合成,在四个图中三个力F1、F2、F3的合力最大的是 4.皮带运输机把物体匀速送经高处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A.摩擦力为零;B.与物体速度反向; C.与物体速度同向; D.因不知相对运动趋势,故不能判定。 5.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图乙中的()

C D E 6.水平桌面上一重200牛的物体,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0.2,当依次用15N ,30N ,80N 的水平拉力拉此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依次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15N ,30N ,40N ; B .0N ,15N ,15N ; C .0N ,20N ,40N ; D .15N ,40N ,40N 。 7.南方某地发生泥石流灾害,一辆挖掘机在抗险救灾过程中,刚好将一大石块抵在竖直崖壁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则有 A.此时石块受的力可能是三个也可能是四个 B.挖掘机斜向上支撑力越大,崖壁对石块的摩擦力越大 C.挖掘机支撑力适当减小方向不变,可将石块缓缓放下来 D.挖掘机支撑力逐渐增大方向不变,一定可使石块沿崖壁向上运动 8.竖直放置一块大胶合板,在它右上方A 点钉上第1枚钉子。在钉子上挂一个直径约为20厘米左右的圆环。如图那样,用手把圆环挪向左边,并在圆环内侧钉上第2枚钉子。如果松开手要使圆环保持这时的位置不再移动,则第2枚钉子应钉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适 A .A-B 之间 B .A-D 之间 C .B-D 之间 D .D-E 之 9.如图所示,一个处于伸长状态的弹簧,上端固定,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弹簧拉引着质量为m 的物块保持静止.若将斜面倾角逐渐变大的过程中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则物块受到各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斜面的弹力变大 B.受斜面的摩擦力变大 C.受弹簧的弹力变大 D.受到的重力的下滑分力变大 10.半圆形支架BAD 上悬着两细绳OA 和OB ,结于圆心O ,下悬重为 G 的物体。 使OA 绳固定不动,将OB 绳的B 端沿半圆支架从水平 位置缓慢移至竖直的位置C 的过程中 (如图) ,OB 绳所受的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二、填空、实验题,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不要求写解答过程。 B

新高一数学暑假衔接课程

新高一数学衔接课程说明 课程目标 初高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的广度和难度上,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刚升入新高 一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中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因此我们编写了这套《初高 中数学衔接课程》,旨在解决以上问题. 1.补充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需要加深的初中数学知识等,为高中学习铺路搭桥. 2.学习集合与函数等知识,使新高一的学生了解高中数学的基本特点、要求、学法及教学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自信心. 适用对象 新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 授课时间:7-8月,共计10-15次课,20小时(一对一)或30小时(班组课). 课程特色 以初中所学知识为起点,逐步过渡到高一知识,注重在初高中知识之间搭台阶,平稳起步;对于高中 新知识,注重对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在知识衔接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的衔接.课程结构 第1讲数与式 第2讲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 第3讲一元二次函数与二次不等式 第4讲集合的基本概念 第5讲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6讲集合的综合复习 第7讲函数的概念与定义域

第8讲 求函数的值域 第9讲 函数的解析式 第10讲 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值域综合复习 第11讲 函数的单调性(1) 第12讲 函数的单调性(2) 第13讲 函数的奇偶性 第14讲 指数运算 第15讲 对数运算 第1讲 数与式 知识点一: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 222 ()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 2233()()a b a ab b a b -++=-; (3)三数和平方公式 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 ()33a b a a b a b b -=-+-. 【典型例题】: (1)计算: 22)31 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222(42)a b a ab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2232(964)x y x xy y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23(469)x x x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利用公式计算 (1))916141(312 1 2++??? ??-m m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222()()a b a ab b a b a ab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識考點 考點一:時刻與時間間隔の關系 能夠正確理解。如: 第4s末、4s時、第5s初……均為時刻;4s內、第4s、第2s至第4s內……均為時間間隔。 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考點二:路程與位移の關系 ,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の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の大小 ..。 ..等於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の大小

考點五: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 由於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の關系,所以在解題の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の有x-t圖象和v —t 圖象。 1. 理解圖象の含義: (1)x -t 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v —t 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の變化規律 2. 明確圖象斜率の含義: (1) x-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圖象中,圖線の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點一:勻變速直線運動の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時間關系式:at v v +=0 (2) 位移—時間關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關系式:ax v v 22 02=- 三個公式中の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餘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 、v 、a 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の是方向の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の規定。 2. 常用推論: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時間中間時刻の瞬時速度等於這段時間內の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の中間位置の瞬時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兩個連續相等の時間間隔(T)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點二:對運動圖象の理解及應用 1. 研究運動圖象: (1) 從圖象識別物體の運動性質 (2) 能認識圖象の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の交點坐標)の意義 (3) 能認識圖象の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の正切值)の意義 (4) 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の物理意義 (5) 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の物理意義

2019年高一物理暑假作业(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对相互作用力做功之和一定为零 B 、作用力做正功,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C 、一对平衡力做功之和一定为零 D 、一对摩擦力做功之和一定为负值 2、如图所示,一块木板可绕过O 点的光滑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木板上放有一木块, 木板右端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 ,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转动到虚线位置,木块相对木板不发生滑动.则在此过程中( ) 】 A .木板对木块的支持力不做功 B .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做负功 C .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不做功 D .F 对木板所做的功等于木板重力势能的增加 3、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v 0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进行竖直上抛、沿光滑斜面上滑 和斜上抛.若不计空气阻力,它们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分别用H 1、H 2和H 3表示,则( ) A .H 1=H 2=H 3 B .H 1=H 2>H 3 C .H 1>H 2>H 3 D .H 1>H 2=H 3 4、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为某个值F 时,转动半径为R ,当拉力逐渐减小到F 4时,物体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半径为2R ,则外力对物体所做功的绝对值是( ) | D .0 5、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出发以g /2的加速度竖直下降h ,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①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 21mg h ②物体的动能增加了21 mg h ③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2 1 mg h ④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mg h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如图所示,重10 N 的滑块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从a 点由静止下滑,到b 点接触到一个轻弹簧。滑块压缩弹簧到c 点开始弹回,返回b 点离开弹簧,最后又回到a 点,已知ab =,bc =,那么在整个过程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滑块动能的最大值是6 J B .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6 J C .从c 到b 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的功是6 J D .滑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7、如图所示,物体从A 处开始沿光滑斜面AO 下滑, 又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最终停在B 处。已知 A 距水平面O B 的高度为h ,物体的质量为m ,现将物体m 从B 点沿原路送回至AO 的中点 C 处,需外力做的功至少应为( ) A .1 2 mgh B .mgh ~ C .3 2mgh D .2mgh 8、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置于固定斜面体的两个斜面的相同高度,处于静止状态,两斜面的倾角分别是53°和37°,若不计摩擦,剪断细绳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着地时的速度相同 B .两物体着地时的动能相同 C .两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相同 D .两物体着地时所受重力的功率相同 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 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 ,牵引力为F 0,t 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 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能正确表示这一过程中汽车牵引力F 和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是( ) ' 10、一质量为1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 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 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 的外力作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2s 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 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 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 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4:5 11、汽车的额定功率为90KW ,当水平路面的阻力为f 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则( ) ^ A .如果阻力为2f ,汽车最大速度为v/2。 B .如果汽车牵引力为原来的二倍,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v C .如果汽车的牵引力变为原来的1/2,汽车的额定功率就变为45KW 。 D .如果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90KW 。 12、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是( ) A .一直增大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二、实验题(本大题有2小题,总共16分)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2)

高一物理暑假作业一

暑假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动能一定大 C.速度方向变化,动能一定变化 D.物体的质量不变,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动能将变为原来的四倍 2.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功有正负,因此功是矢量 B.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C.能量的单位是焦耳,功的单位是瓦特 D.物体发生1 m位移的过程中,作用在物体上大小为1 N的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1 J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系一小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拉力为F,在小球经过 4 1圆周的时间内,F所做的功为( ) A.0 B. 2 1RF C.RF D.2RF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运动,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B.物体所受合力的功为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不等于零,它的机械能可能守恒 D.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零,它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5.质量为m的小球,从桌面上竖直向上抛出,桌面离地高为h,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若以桌面作为重力势能为零的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地时的机械能为( ) A.mgH B.mgh C.mg(H+h) D.mg(H-h) 6.开普勒分别于1609年和1619年发表了他发现的行星运动规律,后人称之为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 B.对任何一颗行星来说,离太阳越近,运行速率就越大 C.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开普勒才发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D.开普勒独立完成了观测行星的运行数据、整理观测数据、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等全部工作 7.一木块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飞来射入木块中。当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达到最大值2.0 cm时,木块沿水平面恰好移动距离1.0 cm。在上述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与子弹损失的动能之比为( ) A.1 : 2 B.1 : 3 C.2 : 3 D.3 : 2 8.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经过多次加速、变轨后,最终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如图所示,卫星既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近的圆轨道a上运动,也可以在离月球比较远的圆轨道b上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卫星在a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线速度 B.卫星在a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在b上运行的周期 C.卫星在a上运行的角速度小于在b上运行的角速度 D.卫星在a上运行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在b上运行时的万有引力 9.“科学真是迷人。”如果我们能测出月球表面的加速度g、月球的半径R和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就能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称量”月球的质量了。已知引力常数G,用M表示月球的质量。关于月球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 = G gR2B.M = g GR2 C.M = 2 3 2 π4 GT R D.M = G R T 2 3 2 π4 10.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