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019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广水一中2018—2019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广水一中 丁勇 2018年9月2日星期日

本课内容在高考中设题较多,而且考查方式灵活多样。从试题选材看,多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热点相联系,且注意知识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全面理解。试题主要涉及的考点有:市场调节及其弊端、规范市场秩序、市场配置资源、宏观调控。

二、考点梳理

1.基础知识(教材P78-79)

⑴资源: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人的要素(劳动者)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技术、信息等)

⑵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如何使用、分配的问题。

①必要性: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必须合理配置) ②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⑶市场 : 商品交换的场所,它是一种有形市场(狭义)。 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有

形市场,也包括无形市场(广义)

⑷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作用的经济。★★★

2市场调节(市场配置资源)(教材P79)★★★★★

⑴含义:在市场经济中, 、 和 (微观经济), 是 通过 、 、 (三大市场机制)的变化和相互作用由 (“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产量和生产要素的投入)的,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着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⑵积极作用(优点):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涨落比较 、 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 。

②面对 (外在压力),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内在动力)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促进 和 。

注意:①市场调节的第一个优点,是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作用的结果;第二个优点,是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这三个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配置资源,价值规律引导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见16页,11-14页结合理解)

②正因为市场配置资源有优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所以我国选择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并不是只要实行市场经济,就必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市场才能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

⑶市场失灵(教材

P81)★★★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不能调节的领域)

有些领域市场解决不了问题,如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公共物品:是指在消费

上具有 、 的物品。教材P81页名词点击)

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如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

3.市场秩序(教材P79-80)★★★★

(1)原因: 的 , 的 (消

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 (2)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 来维持。

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内容:实行 (凡不符合,均不允许); (清理和废除,反对,反对); 市场交易必须遵循 (禁止)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P80页专家点评)

⑵要切实加强,建立健全。

必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诚信经营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要求:①国家: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是规范市场秩序的。为

的氛围。

系建设)

②经济活动参与者:法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新教材变动顺序),符合法律规范,依法维权

道德: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4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材P83-84)★★★★★

(1)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新教材变动处)。宏观调控是的和之一。★★

(2)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宏观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主要目标:促进,增加,稳定,保持。★★

【特别提示】

1.区分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1)经济手段一般是间接调节,具有温和性、引导性、间接性的特点,侧重于解决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2)行政手段一般是直接调节,具有强制性、直接性、效果迅速的特点,主要侧重于解决市场秩序问题。

(3)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常见的关键词有税收、税率、财政支出、国债等;货币政策常见的关键词有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行政手段常见的关键词有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政策、规定等。2

3.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材P82-83)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又有自己。2:共性: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⑵公平、公正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⑶市场失灵⑷国家的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鼓励通过起来,逐步消灭贫穷,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步、同等富裕)

适当的贫富差距是允许的,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但国家必须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尽可能实现

社会公平。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特别提示】

1.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相区别的不是有无问题,而是调控的效果差别问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现实运用:

1.以“为什么‘两只手’优于‘一只手’”为议题,探究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道理,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可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或调研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引用典到案例,说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可调研某市场,分析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提出建议。运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农产品(尤其是食品)价格的变化及其原因、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调整、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分析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的必要性,评价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2.以“怎样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议题,探究正确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可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生产总值(教材86页)的构成,讨论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宏观经济统计指标存在的价值与不足,并利用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解析宏观调控的意义。可邀请专家成银行、财政部门的管理者举办一场关于宏观经济调控的讲座;或搜集实例,探究如何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合理运用调控手段;如运用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等有关知识,了解分析各级政府全面深化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改革、惠民生等所采取的政策举措及其必然性和重要性。

3.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过具体事例用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知识分析解读;了解企业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措施,剖析企业诚信经营的价值(对企业、消费者、市场秩序、国家等角度)。

时政素材:

1.十九大: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2.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价格法是规范政府和经营者价格行为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价格法实施20年来,对深化价格改革,规范价格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效。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价格改革四十年。199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颁布实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价格改革的方向,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价格法旗帜鲜明地确立的这个基本价格制度,破除了旧的计划价格体制,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竞争,让这种内在的通过市场竞争让价格趋向合理的自动调节机制,及时反映供求关系,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有效地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市场调节价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3%上升到97%以上)

价格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加快价格立法步伐,构建了以价格法为核心的完善价格法律体系框架。其中,政府制定价格方面,先后制定、修订了中央定价目录和各省的地方定价目录,明确了政府制定价格的权限和范围,并在程序方面建立了定价行为规则、定价成本监审、价格听证、专家论证、价格(收费)公示等制度,政府制定价格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透明度大大提升。价格总水平调控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以及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的价格总水平综合调控体系,包括重要商品储备、价格干预和紧急措施、价格调节基金等制度。当发生价格异常波动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扶持生产、畅通物流、储备吞吐、基地建设、进出口调节、指导价格自律,以及在非常时期必要的临时干预等综合性政策措施。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和覆盖城乡的价格监测网络,增强了政府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同时,为更好地适应价格改革全面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的新形势,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放管结合,优化法制环境,先后多次清理1978年以来发布的价格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既进一步夯实了价格管理的法制基础,还实现了政策法规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①国务院: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通过清单方式明确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和业务,一方面可以明确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营商环境,提升引进、利用外资的质量。

②违法软文广告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地下产业链。要根除这一乱象,网络媒体需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加强自查自纠;网络监管部门要持续加大问责、曝光力度,将相关规定真正落到实处。(18年初《老倪祖三贴效果骗局大揭秘!你看后还敢用吗?》的文章出现在新闻资讯网站,以骗局大揭秘为噱头吸引读者关注,随后话锋一转变为广告宣传)。

③疫苗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吉林长春长生公司问题疫苗案件是一起疫苗生产者逐利枉法、违反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编造虚假生产检验记录、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失职失察、个别工作人员渎职的严重违规违法生产疫苗的重大案件。既暴露出监管不到位等诸多漏洞,也反映出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要加快完善疫苗药品监管长效机制,坚决守住公共安全底线,坚决维护最广大人民身体健康。

④针对近期媒体关于个别住房租赁企业哄抬租金抢占房源的报道,北京市住建委联合相关部门于8月17日集中约谈自如、相寓、蛋壳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约谈会明确要求住房租赁企业:不得利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获取的资金恶性竞争抢占房源;不得以高于市场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抢占房源;不得通过提高租金诱导房东提前解除租赁合同等方式抢占房源。同步对住房租赁企业启动了

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一经查实,各部门将从严处罚、联合惩戒。

4.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难行,国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略)

①实名制:除了手机实名制外,最近几年逐渐推进的如社交账号实名制、移动支付实名制、共享单车实名制等等,一同构筑起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也让失信行为的空间越来越小。

②信用“红黑名单”:将依据名单实施联合奖惩,并鼓励社会力量协同参与。鼓励各类社会机构查询使用红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主体实施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对列入“红名单”的主体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服务便利,优化诚信企业行政监管安排,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大力推介诚信市场主体。

③查询企业的“信用身份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8位):一户一码,终身不变。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不仅便利了企业,也成为企业信用记录的载体。在“信用中国”网站,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政府部门、社会公众能查询到相应的企业信息、信用记录。

④“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备忘录(见②):

其他:2018年1月4日,央行发布公示,宣布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5月23日在深圳百行征信作为第一家挂牌的个人征信机构宣告成立。百行征信个人信用信息以个人负债信息为主,与负债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为辅。主要服务对象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以及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成立了信联,可以把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些断简残篇的信用信息,统一起来,给老百姓的信用画像,会画得更真切;可以让国家更好掌握和分享掌握在各家公司手里的征信信息,打破“数据寡头”的可能垄断局面;还可以借助国家力量,更好地保护私人信息和隐私。(河南“家长质疑答题卡被调包”事件)

4.①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但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供给主体相对单一、基层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制度体系仍需不断完善。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快建立符合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责任,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发挥市场活力,加强规范引导,满足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健康需求。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优化供给侧治理能力和要素配置,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对需求侧进行科学引导,合理划分政府、社会、个人责任,促进社会共治。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重点难点问题,勇于突破政策障碍和利益藩篱,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抓落实、见成效,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十三五”期间,要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运行机制。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在于政府把人财物的权利真正下放给医院)、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同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

②针对药价虚高的问题。我国酝酿将以省为单位,开展抗癌药专项集中采购。意在通过集中带量采购,优化临床用药结构,在国家对抗癌药降税、加快审批、纳入医保等“降价保供”的基础上,实现抗癌药终端销售价格明显下降。

药品保障制度是制度安排,降药价还应“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以创新求进步”,进一步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国产原研药和仿制药。同时,医疗行业也期待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只有如此,降低虚高的药价才能落到实处。

高考链接:

1(18北京)近年来,北京打响蓝天保卫战,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清洁空气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干预②政府干预提高了排放者所承担的成本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和自然界自净能力增强④空气产权难以界定清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8江苏)证监会针对内幕交易,利用大数据筛查异常交易线索,本着“零容忍” “全覆盖”“无死角”的原则从严监管,2017年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市场禁入44人。上述举措旨在

①提高资本市场交易效率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④消除资本市场投资风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6北京). “跑步热”的兴起,使一些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吸引了众多的爱好着,赛事组织者常常面临报名者众多而参赛名额有限的困难。在解决参赛名额这一稀缺资源配置的难题时

①先到先得的排队法能缓解供求矛盾②随机分配的抽签法能实现资源的优质配置

③价高者得的拍卖法违背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④优先本地报名者的做法是采用计划手段配置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16课标Ⅲ)过去,国外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必须通过品牌汽车厂商授权的专卖店进行。2015年1月,中国实行“平行进口车”制度,允许贸易商直接在国外购买汽车,进口到国内销售。中国推行“平行进口车”制度意在

A.拓宽国外品牌汽车销售渠道,打破价格垄断

B.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善汽车产业结构

C.降低进口汽车价格,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D.增加国外品牌汽车进口数量,提高关税收入

5.(16课标Ⅱ)2012年,某国司法部起诉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指控其涉嫌合谋操纵电子书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令消费者遭受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2015年,法院裁定罪名成立,开出了4.5亿美元的罚单。该案例说明

①市场调节存在滞后性②企业和社会组织均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③法律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有效手段④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16海南)2015年,中央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定价种类由13种(类)减少到7种(类),减少约46%;具体定价项目由100项减少到20项,减少80%。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①完善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②扩大市场对价格的影响

③消除政府对价格的干预④稳定市场价格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5课标I)2014年,我国废弃实施多年的企业年检验照制度,实行《企业信息公开暂行条例》。条例确立了包括企业年度报告和即时信息公示、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及信用约束机制在内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实施该条例意在:

①强化社会监督,维护市场竞争秩序②转变政府行为方式,降低行政管理费用

③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市场监管效能④规范企业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竞争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15课标II)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停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作用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15江苏)我国央行白2015年2月5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该政策对经济影响机制的是

A.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B.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降低—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D.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10(15江苏). 2014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水泥、软件、汽车等行业开展反垄断调查。此举旨在

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③保护消费者的利益④消除市场自发性的弊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14广东] 假定某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在下图中的X点,如果实行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来说,该点短期内可能趋向

A.X1 B.X2 C.X3 D.X4

12.[14山东]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推出了对电、水、气等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实行阶梯价格制度的改革方案,将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量划分为不同档次,各档用量价格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政府推行阶梯价格制度的主要意义在于

A.发挥价格杠杆功能,引导资源合理利用B.降低居民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坚持市场定价机制,发挥市场自发作用D.稳定市场物价水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13.[14·课标Ⅱ] 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下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14.[14山东] 2004-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1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坚持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这些补贴政策的实行有助于

A.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B.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D.增加种粮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15. (12安徽)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且表述正确的是

A. 运用经济手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为7.5%

B. 运用行政手段——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C.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规范并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D. 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16.(11广东)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17.(09广东)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并向路人收取电费却遭遇多数人拒绝,张三因收费不能弥补成本只好拆掉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①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②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调节人、财、物的配置③路灯是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④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10山东)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

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10北京)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上涨较快,稳定物价和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但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图9所示的关系。.进行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状况从B点向A点变化的经济手段是

A.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B.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

C.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

D.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品实施限价

20(16上海)

注:原油及成品油(指原油经加工而成的汽油和柴油等)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我国国内成品油价格由政府定价,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作相应调整。

(1)根据图1,运用经济常识,分别从企业经营、居民生活的角度,指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走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2)2016年1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决定,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设置调控下限,即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汽、柴油价格不再跟随下调。

结合图2,推断国家发改委出台该项政策的意图并加以说明。(4分)

15.【答案】(1)对企业经营的有利影响:增加企业赢利、提高效益、提高产品竞争力等;对居民生活的有利影响:提升消费能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等。

(2)示例1:减少我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减少低油价对国内原油生产企业的冲击,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示例2:利用价格杠杆,抑制国内原油需求量增加,减缓原油对外依存度的上升趋势,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21(17江苏)美国一直深受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强烈影响,国家主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私人企业独立性强.但企业的过分投机,加上政府监管不力,最终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日本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政府还通过经济计划、产业政策、私人关系等方式影响企业行为,导致政府与大企业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这也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企业的过度扶持和频发的钱权交易丑闻也引发了人们的反思。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美日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各有什么特点?(6分)

(2)两国市场经济模式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启示?(6分)

答案:(1)美国属于市场主导型经济模式,国家干预程度低,市场作用较大。日本属于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政府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直接干预企业经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大。

(2)美国经济模式能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激发企业活力。但企业逐利本性导致过度投机,引发经济不稳定。日本经济模式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提高国际竞争力。但易形成商官勾结和加剧社会不公。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22.(17天津)习近平指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材料一

(1)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信息。(5分)

材料二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2016年,国务院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文件,在财政支特、市场准入等方面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托,使老年消费需求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市场空间逐渐显露。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刺激下,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将迎来爆发期。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阐明政府和市场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8分)(3)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模式的重要内容。请指出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要模式,并说明较高水平社会保障的利弊。(9分)

答案:(1)(5分)①2011~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老年人口占人口比重呈持续增长态势。②老年人在家政服务等领域的消费需求会促使养老服务业的产生。③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口会产生巨大的老年消费需求,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2)(8分)①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供求关系变化可以引导企业调整生产,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巨大的老年服务市场空间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②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为养老服务提供支持,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3)(9分)①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②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会削弱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

23.[14课标Ⅰ]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是新一届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材料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明确了放宽市场准入规则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放松市场主体准入管制,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革年检制度和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等。

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国标答案]

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提高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和速度,使市场上企业的数量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增加和竞争加大;供给增加意味着商品种类的丰富和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竞争加大有利于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湖北省高考阅卷评分细则:

1、逻辑起点:放宽市场准入规则,可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成本(2分)。如果是“降低生产成本”或“调动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给1分。

2、市场机制的三大机制(6分)。其中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各2分。

3、消费者三大收益(6分)。其中:

(1)“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2分;如果是“满足需求”或“消费方式多元化”或“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给1分。

(2)“有利于提高商品的质量”2分;如果是“注重商品质量”给1分。

(3)“有利于降低商品的价格”2分,如果是“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也给2分。

24.(13北京)《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划定了水资源利用管理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⑴描述图13所反映的我国用水总量、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3分)

答:用水总量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先缓慢上升,后有所下降。生活污水排放总量持续较快增长。

⑵实现“三条红线”的控制目标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11分)

答:①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②降低企业购买节水设备的融资成本,以鼓励企业使用节水设备,提高用水效率。③对企业排污征收排污税或对违反排污规定的企业进行罚款。

⑶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什么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7分)

答:市场调节有利于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但市场也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局限。水资源完全由“看不见的手”调节,会造成过度开发、分配不公、污水排放量多等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利用。政府参与水资源管理能够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5[14四川]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材料2007-2013年我国GDP增长速度、消费贡献率与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动情况

注:消费贡献率指最终消费需求增量与GDP增量之比;第三产业贡献率指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 增量之比。

解读材料的经济信息。

[答案] ①我国GDP增速总体放缓,消费贡献率和第三产业贡献率总体趋于提高。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在改善,产业结构趋好,但还不稳定。

材料二2013年以来,我国改变过去经济减速时立即刺激经济回归高增长的思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将调结构和促改革的举措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主要的政策措施有:简政放权,取消和减少行政审批,放宽户籍管理、土地产权流转、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制度限制;实施指向更为明确的差别化结构性财政金融政策,财政信贷向“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对有利于就业创业的部门实行减税和融资优惠。

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意义。

[答案] 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促进就业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广水一中2018—2019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

第十讲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考情考向分析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的新征程,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序言)

以“为什么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为议题,探究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他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可展望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讨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分两步走的机遇与挑战,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讲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意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时期付出各种代价,经过接力探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入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可讨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评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以“为什么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为议题,探究坚持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可针对每个发展理念,为社区或学校制作数字化宣传资料。可就某个发展理念进行专题调研,如组织参观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制作“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展板。可结合当地实际,举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征文比赛;或对当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某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以“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议题,探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意义和途径。可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专家,了解当前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基本特征,思考为什么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可搜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关资料,探讨发展经济的着力点为什么要放在实体经济上。可针对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某个问题,组织调研或参观,撰写报告,提出对策建议。可就“如何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并要求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学习计划。

二、考点梳理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历史性变革

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原因: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表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⑵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原因: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表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⑶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原因: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表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⑵含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⑶两方面理解:

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还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角度提出更多需要)

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发展不平衡:如城乡、区域、发展各领域生产力水平差异、产能过剩与不足并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明星“短板”、发展成果共享方面存在群体差异如收入分配差距、贫富差距等

发展不充分: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

⑷如何适应新时期主要矛盾的变化

①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从两个方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

通过识别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来界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是否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判断是否属于高质量发展。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三)开启新征程

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两个阶段安排: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1)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教材补充材料)党的十九大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2)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坚持新发展理念

(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只有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五大发展理念①创新发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本课重点讲解)、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联系实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国家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创新活力。但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项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现象仍较突出,科技投入的产出效益不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创造市场价值的能力不足,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还很不适应。(紧迫感和危机感)

理论依据:

经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本课);政常→中国共产党领导角度分析;国家角度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等;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哲学角度分析→科学理论、科学技术属正确的意识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巨大作用。

经济意义:

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分: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或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是国之重器,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证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建设,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①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品结构;②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获得额外利润等)

对策(此处国家;企业、劳动者略)

总: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①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解答“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等基本问题)。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完善创新投入机制和财税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②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③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

④要坚持开放合作创新,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要把自主创新核心技术与

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结合起来(消化吸收创新);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提高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⑤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强化责任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坚定自信,潜心研究,努力做出更多有价值的原创性成果;要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形成推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强大合力;要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

注意:微观角度答题要针对材料提供的信息

②协调发展

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名词点击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料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的“新”★★

新的核心: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重点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新的理念:破除城乡的二元体制、城市内部的新二元,做到机会平等、权利平等

新的路径:这是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并举

新的方式:把生态文明和城镇化捆在一起,走集约、高效、绿色、低碳之路

新的格局:大城市群、大中小城市群和小城镇的布局要科学,遵循国家大规划

新的动力:释放改革红利,依靠改革、制度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

总之,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核心是改革

经济生活角度

①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新发展理念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核心是改革。这一角度务必联系教材“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考点(对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具体作用、具体经济学举措等考察角度具有总纲性的指导作用)

②经济学知识的核心是解决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从经济学角度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一次资源优化配置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相关部分串讲和联系。

政治生活:

①以国家性质作抓手,从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政府的性质和责任、人民地位(公民权益)等角度解读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基本服务均等化等具体角度考查。

②新型城镇化的高起点规划和国家决策的出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整合教材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通过的一般程序的系列考点知识(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展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③从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政府的责任和职能、公民的政治参与等不同行为主体角度,协力建设新型城镇化。

文化生活:①从文化的作用这个大角度,关注文化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②从新型城镇化关注文化建设,打造宜居城市和美丽乡村角度,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生活与哲学:

①从方法论角度(辩证唯物主义三部分为重点),理解党和政府出台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决策规划和各地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具体举措。

②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理解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改革,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难点问题。

③绿色发展

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时政聚焦: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事实必要)

重要性: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总)

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③坚持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可展开),也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④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⑤利于主动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指导思想和政策举措:

①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六项原则”是根本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以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国担当。这些重要论断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②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是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

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③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是治本之策。要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等重点,培育壮大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个重中之重;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完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对策性研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④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重点任务(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终身追责,为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守护好生态文明的绿色长城。

⑵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提出六方面任务措施。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二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有效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三是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四是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实施防风固沙绿化工程,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五是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六是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经济学)

《行动计划》要求,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强化科技基础支撑,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深入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各方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加强环境信息公开,构建全民行动格局。(政治学)

⑷开放发展。

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要求: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⑸共享发展

解决问题: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重要性: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⑴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地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②科学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七个方面)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

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见一轮第四课笔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明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内涵: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

“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性服务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培育壮大新经济、发展新动能,不仅是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促进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引号来自李克强语)

地位: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举措: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注意90页名词点击:战略性新兴产业含义和表现)

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重点支持相关产业发展等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核心转变。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内核;坚持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突出重点;坚持人才为本,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参考第三课笔记了解经济学角度举措展开)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措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原因: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措施: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教材P88-90)

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略)

⑵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________。

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_______和________上来(转变发展的立足点),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________(需求结构调整:消费、投资、出口;内外协调),更多依靠_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驱动(要素结构调整)。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路(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调整、四化同步)。继续实施________总体战略,优先推进________,全面振兴________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________崛起,积极支持________率先发展(区域结构调整)。

(3)推动________________。解决好________________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三农”问题的___ _____。要坚持走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道路。要坚持______、_____ 和_____ ___方针,形成_________、_______ 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协调)

(4)全面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增强________能力。

从三个主体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①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②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③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思考换成新教材语句如何修改)

高考链接:

1.(18全国1)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推断出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长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8天津)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①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万

③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④

C. ③→②→①

D. ④→①→③

注: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2017)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①劳动者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②制造业的增加值呈现下滑趋势

③科技投入转化率明显提高

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得到贯彻落实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17全国1)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5.(16上海)造成右图中两个变量走势相异的最可能的原因是,2007-2015年我国

A.农业现代化、专业化进程加快

B.高科技战略性新兴工业发展

C.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D.出口总量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

6.(15天津).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15四川)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4%,低于7.5%的目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额完成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这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结构更加趋于优化②服务业成为我国经济的主导

③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强④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15山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生产经营逐步进人高成本时代,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能源资源短缺约束加剐,生态环境成本与日剧增,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应当:

A.缩减生产经营规模,减少产品的生产数量

B.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

C.缩减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

D.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

9. [14安徽] 安徽省“积极探索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新路径,确立了以强化产业支撑保障就业、以完善公共服务保障安居、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这说明政府

①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理念②扩大城市规模,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③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城乡发展④坚持速度优先,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14海南] 经济学常用“倒U形”曲线(如下图所示)来描述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作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A→B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②B→C表示工业化后期阶段

③美丽中国应该在B点出现④美丽中国应该在C点出现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1.(13安徽)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13广东)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13上海)高一学生晓峰想写一份研究报告,比较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他应收集的统计数据有

①人均道路面积②人均绿地面积③食品抽检合格率④每万人病床数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⑥单位GDP能耗

A. ①④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②⑤⑥

D. ①②③

14. (08年全国Ⅰ)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本地位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 (10福建)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型、技术型、知识产权化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据统计,服务业每万元增加值的用电量、占有资本分别约为工业的15%和60%。这表明

①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②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③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④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10四川)2010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向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颁发了我国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用户只用一条线路就可享受到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三网”融合有利于①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信息化取代工业化,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③满足人民日益多样的服务需求,不断改善生活质量④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5海南)2014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增加值的比重由46.9%提高到48.2%,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这表明在我国:

①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积极转型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③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力④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 (18年北京)“湖平两岸闲,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读如图,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些“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2)①保持国民经济中低速增长,高质量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质量的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②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下降,规模以下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持续增长,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③高耗能行业增速持续下降,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建设,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进步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9(17北京)材料二(四图形略)

材料三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要“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体化网络”,其中要求重点加强城际铁路建设,强化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衔接,加快构建内外疏密有别、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网络。

材料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河北省累计签约引进北京市商户23140户,吸引1350多家京津冀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一些商业批发、制药行业的企业进行了整体搬迁,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把他们的物流基地和生产基地外迁到河北。2016年,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4100个,资金3825亿元。

(2)中心城市的人才、产业的技术等优势和周边辐射和输出,能够带动周边区域以济发展,产生“外溢效应”。在“破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理解北京的“外溢效应”。(10分)

(2)①北京具有经济发展水平、人才、产业和技术等发面的优势(材料二四图形体现),具有产生“外溢效应”的条件和基础。

②铁路是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发达、便利的铁路网可以促进区域间的劳动力流动和企业间交流合作,降低物流成本,便于北京各种优势的外溢。

③企业外迁不仅直接给周边区域输送人、财、物以及相关产业,增加当地的就业与税收,也产生示范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北京的“外溢效应”。

(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0.(15山东)发展高科技产业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2010-2013年A 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图

材料二下表是2013年AB两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部分相关数据表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促进A省高技术产业发展提出建议(13分)(1)2010年至2013年,B省逐年降低,A省先升后降,A省增长率超赶B省;从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角度看,2013年A省仍低于B省;总体上看,A省的高科技术产业发展仍与B省存在差距。(2)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培育高技术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交易市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搞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培育以技术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扩大高技术产品出口。

(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2015福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同心逐梦的中国,正在以博大宽广的胸怀、心系天下的情怀,奏响“一带一路”交响曲,谱写自贸区战略新华章。

材料一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福建被国家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福建自贸区)正式建立,实施范围涵盖平潭、厦门和福州三个片区。

材料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健全法制,国务院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协同实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福建自贸区筹建工作依法有序推进。目前,福建省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确立了自贸区重点实验项目186项,涉及体制创新、对台开放、投资管理、法制保障、市场监管等方面,自贸区建设全面铺开。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概述“福建自由区”和“海丝核心区”的建设,对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产生的积极影响。(12 )

①有利于实施自主创新驱动,增强创新能力,为福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②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③有利于抓住机遇,扩大和深化闽台合作。④有利于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努力。⑤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对4点即可。考生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2013山东)(22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8分)

(1)2008—2012年我国R&D 经费支出不断增加,

GDP 持续幸长,R&D 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

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咱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

23.(2013浙江)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31分)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材料二: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 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答案: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 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 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但是,我国每万元GDP 能耗与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12分)

答案: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和节能降耗方面的科研投入,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加强生产发展过程中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需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家庭。

24.(2013全国新课标Ⅱ)(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畜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问上泉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2004年,某县在R 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因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 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

答:(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4分)

(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第十一讲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广水一中 丁勇 2018年9月21日星期四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教材P91-94)

1含义:

、 、 、 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

2主要表现(注意区分)★★

⑴ 全球化(生产领域) 依托科技发展,虽然品牌是某国的,但通过多国国际分工与协作完成;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教材P92事例和问题理解比较优势) ⑵ 全球化(交换领域) 也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对于我国要继续发挥劳动密集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的比较优势,尤其要创造国际知名品牌

⑶ 全球化(投资领域) 知道经济全球化除了涉及商品生产和交换,也涉及资金、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教材P93漫画理解资本全球化)

3载体:跨国公司(主要动力)★(教材P93事例问题理解)

⑴含义:在本国或本地区拥有一个 ,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 的__________。 (2)目的:获得______________。

(3)意义: 促进了 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 的提高。

4影响(“双刃剑”)★★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

,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 构成极大的威胁。 ——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全球化意味风险全球化

(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

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国入世为标志)(教材P95-96)

⑴世界贸易组织

①世界三大经济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世贸组织成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世贸组织的作用:它积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际贸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成员国提供_______________场所。(多边≠双边) (成员≠成员国) ★

④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外外平等”≠“内外平等”) ★

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新高一教材删除本段第二句和最后一句)

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________ __ _______,促进了____________ ,推动了____________ 的提高,带动了 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 ,提高了人民群众的 。

新冲击和挑战:按世贸规则办事是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包括政府);对一些落后行业带来冲击;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深入的与国内市场竞争结合在一起,面临的经济风险会明显增加。

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新高一教材新增加一段)

⑵我国目前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全方位就是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对所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开放;

宽领域就是对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对外开放;

多层次就是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沿海、沿江、沿边、内陆中心城市、自贸区等多种形式对外开放。

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一、为什么(教材91页课序言整合)★★★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需要。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放型和竞争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人民生

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第二、怎么样★★★★

①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新高一教材删掉97页第一段,增加这一段)

②要加快,推动开放朝着、、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发展新优势。形成以、、、为核心的。(新高一教材删掉97页第二段其他内容)

③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④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新高一教材删掉97页第三、四段,改为③④两条)

补充知识:★★★★

⑴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变中国制作为中国创造,形成以技术、

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力。(----应对缺乏创新见书97页)

⑵企业要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遵守、利用世贸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规则意识);国家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加大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坚持

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降低对外需和出口的过分依赖。(----应对倾销和反倾销等贸易

保护主义见书100页)

⑶提高产品质量,发展绿色产品,按国际标准生产,坚持以质取胜。(---应对绿色壁垒书100页)

⑷应积极参与并加强区域经济组织的合作。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跨国公司。(---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

⑸努力发展对外贸易,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要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实现贸易平衡。(----关于对外贸易的举措。对外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顺差、逆差)、贸易平衡;对外贸易≠引进来)

⑹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可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的举措见书100页)(7)要重视信息化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见书100页)◇现实运用:(◆内容为新课程标准要求)

◆以“合作共赢是最大公约数”为题,组织辩论赛、主题征文、新闻素材搜集等活动。可就“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撰写调研报告。

◆调研我国当前的比较优势,提出符合我国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建议;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和兴趣、特长,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比较优势,制定人生职业规划。

◆搜集材料,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过程及影响,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或结合实际,为当地政府撰写一份促进出口或吸引外资的建议书;或针对我国出口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探讨我国企业如何打破贸易壁垒。

◆搜集了解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发挥的作用;探讨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治理作出新贡献。

◆搜集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不同观点,理解各国相互联系的程度空前加深,全球越来越成为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阐释经济全球化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探讨如何在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同时维护好国家经济安全;或与身边的人交流经济全球化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时事热点素材:

1.国务院2018年6月15日印发《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利用外资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内容。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决策部署,实行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保持我国全球外商投资主要目的地地位,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实现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知》从六个方面提出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一是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投资自由化水平。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三是加强投资促进,提升引资质量和水平。优化外商投资导向,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鼓励外资并购投资。四是提升投资保护水平,打造高标准投资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五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六是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强化利用外资重要平台作用。

2.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7月2日转发《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为贯

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决策部署,更好发挥进口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稳定出口的同时主动扩大进口,促进国内供给体系质量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实现优进优

产品进口。(四)积极发展服务贸易。(五)增加有助于转型发展的技术装备进口。(六)增加农产品、资源性产品进口。三、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七)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八)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九)落实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货物及服务优惠安排。四、积极发挥多渠道促进作用(十)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努力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打造成

为世界各国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公共产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工程。(十一)持续发挥外资对扩大进口的推动作用。(十二)推动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有效互动。(十三)创新进口贸易方式。五、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略)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6月28日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全文(节选):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

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为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国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增进了全球福祉,促进了共同繁荣。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与各国构建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

为全面介绍中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实践,阐释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阐明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愿景与行动,中国政府特发表本白皮书。

一、中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加强同多边贸易规则的对接,切实履行货物和服务开放承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外开放政策的稳定性、透明度、可预见性显著提高,为多边贸易体制有效运转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中国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

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为推动全球贸易发展、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始终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各项工作,推动世贸组织更加重视发展中成员的关切,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与各成员共同推动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二)有效维护争端解决机制法律地位

(三)深度参与贸易政策审议(四)全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融入多边贸易体制

(五)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与世贸组织基本原则背道而驰。多边贸易体制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世贸组织倡导以规则为基础,秉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等基本原则,其解决全球贸易问题主渠道的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搞单边主义不符合市场规律,不符合国际规则,最终必然损人害己。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只有坚持平等协商、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多赢。

利用多边合作平台倡导自由贸易。中国倡导通过加强合作、平等对话和协商谈判来解决国际贸易中的问题。中国主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期间,加强与各方协调,推动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写入会议成果文件。中国领导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等多边会议期间,多次阐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立场。在世贸组织内中国积极倡议,与多数成员发出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共同声音。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遵循世贸组织自由贸易理念,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开放胸襟、拥抱世界,为促进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增加全球民众福祉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形成巨大的消费和投资空间,为全球创造了更多就业;改革开放40年来,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中国的快速发展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国人民。双向投资造福世界各国,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四、中国积极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止步于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面对汹涌澎湃但又充满曲折的经济全球化,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平衡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规范引导企业对外投资、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

结束语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与多边贸易体制休戚与共。中国将继续践行承诺、遵守规则,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坚定支持世贸组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中国将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继续加强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使技术发展和创新不仅造福中国而且惠及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

中国主张各国共担时代责任、共享发展机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愿继续与各国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加强沟通、携手合作,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中国愿与全球贸易伙伴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4.世界贸易组织2018年9月11日向成员提供的文件显示,由于美方没有采取实质行动纠正其对华产品实施的多项违规反倾销措施,中方已向世贸组织申请授权对美实施每年约70亿美元的贸易报复。该诉讼案始于2013年12月,中方对美方采取针对中国商品的40项反倾销措施提出了异议(略)。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针对争端解决案件败诉方不执行争端解决案件裁决,提出贸易报复授权请求。

5.中美贸易问题(战?)

美方指责中方反制行动没有国际法律依据,其实恰恰是美方单方面发起贸易战没有任何国际法律依据。2017年8月,美方不顾中方和国际社会反对,单边对华发起301调查。2018年4月,美国炮制出所谓301调查报告,不顾征求意见中高达91%的反对声音,于7月6日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7月11日,美国变本加厉,公布拟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关税的清单。美国301调查既在国内法项下违反其总统向国会作出的行政声明,又在国际法项下违反其在1988年欧盟诉美世贸争端案中作出的承诺。美国的征税措施公然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基本原则和约束关税义务,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贸易霸凌主义,是对国际法基本精神和原则的公然践踏,严重动摇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根基,使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空前险境。贸易战不利于中方利益,如中美贸易战全面升级,对中国高端制造发展及经济增长将产生不利影响,但也保护不了美国工人的利益,还会损害美国普通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将势必增加美国民众生活成本,推升美国通胀,制约消费;更会损害全球各经济体共同发展的利益,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阴影。特朗普此次挑起中美贸易战深层次目的在于试图重演1980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本轮“301调查”重点在中国企业是否“涉嫌侵犯美国知识产权和强制美国企业作技术转让,以及美国企业是否被迫与中方合作伙伴分享先进技术”等议题。对中国加征税的领域不是中国更具比较优势的中低端制造,而是《中国制造2025》中计划主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涉及信息和通信技术、航空航天、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试图封杀中国制造业向高端领域进军的道路,此外,还试图通过征税来削减贸易逆差)

美方污蔑中方在经贸往来中实行不公平做法,占了便宜,是歪曲事实、站不住脚的。美方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和打压中国发展的目的,编造了一整套歪曲中美经贸关系真相的政策逻辑。事实上,美国社会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完全是美国国内结构性问题造成的,中国经济的成功从来不是对外推行"重商主义"的成功,从来不是实行所谓"国家资本主义"的成功,而是坚定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成功。第一,关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美方称对华存在大量贸易逆差,其数字是被高估的,且主要原因不在中国,而在于美国国内储蓄率过低以及美元发挥着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职能,在于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差异,也在于美方出于冷战思维,对自身享有比较优势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实施人为限制。第二,关于所谓"盗窃知识产权"问题。中国政府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不断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推进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和专门审判机构。2017年,中国对外支付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达到286亿美元,比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时增长了15倍之多。第三,关于所谓"强制技术转让"问题。中国政府没有对外资企业提出过此类要求,中外企业的技术合作和其他经贸合作完全是基于自愿原则实施的契约行为,多年来双方企业都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第四,关于"中国制造2025"等产业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实施这些政策主要是指导性、引领性的,并且对所有外资企业都是开放的。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美国自身在农业和制造业都存在大量补贴。

美方指责中方漠视中美经贸分歧、没有进行积极应对,是不符合事实的。美方声称"一直耐心地"对中方做工作,而中方置之不理。事实上,美方一面高喊接触对话,一面挥舞制裁大棒,一面发出磋商邀请,一面进行极限施压。(事实略)

中国对美实施反制措施是运用WTO规则合理反击,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必然选择,是完全正当、合理合法的。中国政府反复申明"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原则立场。中方坚持不打第一枪,但在美方率先打响贸易战的情况下,被迫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中方这么做,完全是为了捍卫国家尊严和人民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捍卫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已经将美国单边主义行为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被迫采取相应的双边和多边应对措施,包括数量型工具和质量型工具,坚决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完全符合国际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有分歧,不可怕。在平等、诚信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对话磋商是解决中美经贸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过去4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靠的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开放通过不断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政府治理和法治建设,为中国企业和所有在华的外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制度条件,这也是中国成为多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目的地之一的根本原因),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美方的威胁、恫吓、讹诈,对中方不起作用。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将继续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国政府都将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创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不移地维护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欢迎全世界投资者来华投资,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同时继续坚决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中国应对:坚定不移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以(精准反制)打促和,联合并争取国际力量支持)

附:上世纪80年代初美元持续走强,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经济陷入衰退是《广场协议》诞生的历史大背景。为此,美国当时的里根政府开始对主要贸易伙伴施压,以解决美元被高估和美国贸易逆差不断扩大问题。这最终促成美国在1985年9月22日和主要贸易伙伴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和英国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酒店签署《广场协议》,在协议中,虽然法国、联邦德国、英国均有所让步,但日本做出的妥协最大,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进一步对外国商品和服务开放本国市场;二、执行强有力的监管松绑措施以充分发挥私营部门活力;三、就日元汇率执行灵活的货币政策;四、大力实施金融市场和日元汇率自由化;五、在财政政策方面继续聚焦两大目标,即减少中央政府赤字和为私营部门提供有利增长环境;六、在刺激内需方面聚焦扩大消费和抵押信贷市场,以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在这六条中,实现日元对美元升值是核心内容。

事后的形势发展证明,对汇率的干预未能解决美国逆差问题,汇率只是“替罪羊”。从短期看,《广场协议》迅速解决了美元高估问题,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也大幅好转,到1991年甚至恢复到顺差状态。不过好景不长,随着1995年经济全球化加速,美国外贸形势又加速恶化。而从长期看,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经济结构性问题,即投资率高于储蓄率。但出于政治原因,美国国内产业和政治势力总要为贸易失衡寻找“替罪羊”。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农业、工业出口商开始积极游说国会,强大的国内保护主义压力,是白宫和主要经济伙伴协商并达成《广场协议》的直接推动力。可见,汇率和国际贸易不仅是国际经济问题,也是国内政治问题。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贸易失衡,但美国政府总会周而复始地寻找“替罪羊”。

同时,日本政府在形势变化下应对失当,给本国经济带来严重后果的教训值得汲取;而日本企业为应对挑战积极调整的经验也值得借鉴。《广场协议》的签署国有5个,但为何签约后只有日本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广场协议》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但在同时,由于担心日元过度升值有损经济竞争力,日本政府通过放松信贷维持经济扩张势头,日本股市、楼市泡沫因此越吹越大。到1989年,日本当局意识到经济过热转向加息,但步骤很激进。银根急剧收紧刺破经济泡沫,日本经济随后陷入“失落的十年”。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日本已基本完成战后经济复兴目标,已跻身一流发达国家行列。同时,在压力之下日本私营部门开始积极寻求出路。首先,日本企业利用日元升值大幅增加海外投资,将大量产能转移到海外,以化解来自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其次,日元升值和贸易摩擦倒逼日本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日本制造”加速从一般加工制造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制造业转型;同时日本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精益生产”也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楷模。因此,虽然日本经济陷入零增长陷阱,但私营部门的全球竞争力却不降反升,日本商品依然风靡全球。

高考链接:

1.(18课标3) 某国2013~2017年对外贸易差额变化如图6所示。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该国平衡总体贸易收支的是

①降低进口关税,扩大成套设备进口②制定配套政策,引进国外高新技术

③完善产业体系,减少关键零部件进口④优化旅游环境,大力吸引海外游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8天津).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高

B.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C. 我国对外开放中“走出去”的规模不断扩大

D.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1804浙江)2017年底,中国通过竞争获得的中泰高铁一期工程开工。该工程连接泰国首都曼谷与东北部的呵叻府,其设备和技术由中方提供,资金由泰方承担,工程完成后将给两国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这从一个方面体现了我国

①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初见成效②利用外资综合优势显著上升

③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1711浙江)2016年,浙江省货物出口比上年增长3.0%,其中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1.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6.5%;服务贸易出口比上年增长17.0%,其中文化服务出口增长高达140%。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浙江省

A.对外投资结构正在优化

B.出口贸易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

C.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正在提升

D.企业“走出去”的能力正在提高

5(17全国3)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人民币元,居世界第二位,近10年平均增幅超过25%。中国对外投资蓬勃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于①减少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降低汇率风险②促进投资对象国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③推进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一体化发展④实现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17全国2)图4a和图4b分别反映1995年和2014年亚太区主要国家的贸易依存网络。箭头“甲→乙”表示乙国为甲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图4a到图4b的变化说明

①中国逐步成为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心②亚洲区域内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③日本与亚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增强④国际贸易从多边贸易为主向双边贸易为主转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17天津).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眼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一带一路”建设

①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②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总体效益

③拓宽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空间④推动了跨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16海南)在首次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的15年间,中国对非洲投资额从5亿美元跃升至300亿美元,有效推动了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带动中国消费品、技术和设备的出口。双边贸易额由原来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2200亿美元。这说明

①国际投资有利于拉动国际贸易的增长②全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赖于国际投资

③优势互补能有效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④资本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6北京)在封闭经济条件下,某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为每千克5元,国际市场土豆价格为每千克4元(按该国货币计价)。该国政府决定放开土豆的进出口贸易。假定不考虑国际贸易的成本,以及该国国内土豆供求变化对国际市场土豆价格的影响。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为每千克4元,该国为土豆出口国

B.当该国政府大力宣传土豆营养价值时,该国土豆产量将会增加

C.当该国土豆种植技术有大幅改进时,该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D.当国际市场土豆价格上涨50%时,该国国内市场土豆价格将为每千克5元

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截至2015年,我国已签署并实施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遍布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回答10~11题。

10(16课标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参与国经济带来的益处是

①消费者可以购买到丰富且价格实惠的外国商品②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变小,企业的经营风险下降

③生产要素流动变快,参与国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④企业对区内投资增加,投资收益率随之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16课标Ⅲ)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意义主要在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