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7

2017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时事评论7

又一学子因"校园贷"寻短,如何让悲剧不再上演?

4月11日,在福建泉州某高校学生街宾馆,女学生小雨(化名),因卷入校园贷,在催债电话、裸照的骚扰下,不堪还债压力,选择自杀。其父亲称,女儿1997年出生,是厦门华厦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

美好人生刚刚绽放,便戛然画上句号,令人不胜唏嘘。伴随“校园贷”而出现的罪恶,可谓多矣。据不完全统计,3月16日至4月9日期间,有4则校园贷相关的悲剧被媒体报道。这或是冰山一角,因借贷而被套,举步维艰,甚至走上不归路的大学生究竟有多少,不得而知。

这类校园贷有三大特点。其一,借贷人基本上都是在校大学生,无论人生经验还是金融常识都较为匮乏;其二,一开始借贷金额都不高,但没过多久便翻几番,让借贷人不堪重负;其三,在放贷方非正常手段催逼下,借贷人不堪压力往往寻短。

说到校园贷,不能不提近年来兴起的高校贷款业务。有统计显示,2016年面向大学生的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已突破800亿元。近一年多,频频出现了黑代理、裸贷等“校园贷”陷阱,一些大学生因此成了受害者或是犯罪嫌疑人。2016年,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的一份“裸条”压缩包在网上流传,其中包含了167名女大学生的裸照及视频,把非法“校园贷”等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正当合法的校园贷确有必要存在,它们满足了市场所需,急大学生之所急。但是,有的所谓“校园贷”,顶着校园贷的名义,设置陷阱,充满凶险,暗藏“杀机”,把一个个单纯的大学生当成砧板上的鱼肉。诱使有借贷需求的大学生上钩,然后利用各种暗黑手段围猎欠款的大学生,这已涉嫌违法犯罪,对这样的“校园贷”应该依法打击,并清理其存在的黑色土壤。

值得一提的是,银监会此前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重点做好校园贷的清理整顿,禁止向未满十八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有关部门应积极行动,别等非法“校园贷”制造了悲剧才出手,更不能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打击之余更应该深思的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一方面应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的受调查大学生完全不知道校园贷的相关金融和法律风险。另一方面要想办法满足大学生正常举债的合理诉求。另据调查显示,仅有不到四成的大学生创业者利用了外部资金,其中有24.7%的创业者利用了贷款。大学生创业如何赢得安全可靠的贷款,值得监管部门思考。

多策并举,协同发力,让校园贷在法律范畴内回归其本义,让菁菁校园承担起应有的防范责任,让莘莘学子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并能合理举债,非法“校园贷”带来的悲剧才会减少。

华北污水渗坑,治理不能再拖了!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及天津静海区存在多处“超级”工业污水渗坑,面积最大一处达17万平方米。4月19日,环保部分别与天津市政府、河北省政府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现场调查。环保部表示将对相关渗坑污染问题挂牌督办。

这些污水渗坑达到如此惊人的规模,并非一朝一夕,大都为废酸倾倒或偷排所致。据大城县政府向调查组反映,近期曝光的两处土坑均为多年挖土形成,2013年曾发生废酸违法倾倒事件,导致坑内存水及土壤受到污染。天津静海区的渗坑形成原因也大致相同。

近年来,违法倾倒和偷排工业废水屡屡发生,已经成为破坏生态肌体的“毒瘤”。一些生产企业因为不愿意承担相应的环保成本,在污染处理上动起了歪脑筋、坏心眼,要么直接偷排,要么伙同部分不法分子把废水一卖了之,任其倾倒,戕害环境。

在这次事件中,对能够查实的违规企业或个人,必须加以严惩,对其没有支付的治污欠账,一定要加倍补上。但更为重要的是,即使一时间不能明确“坑主”,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也应该担负起责任,尽快展开深度治理,把污染造成的环境伤害降到最低。

其实,两地政府并未对污染情形完全听之任之,相关的治理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大城县的废酸倾倒事件发生后,政府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治理,但工作一直未完成,还多次发生污染反弹。天津静海区政府也从2014年起开展渗坑废水重点整治工作,已治理完成14个渗坑。2016年底,该地政府又完成采购招标,对剩余4个渗坑进行深度治理,目前已治理完成1个。

主动治污,本为好事,体现了进步和改善。然而,污染久治不愈,治而不灭,又让人遗憾不已。现在我们有些地方面对污染问题,一面表态要积极作为,一面动作却拖拖拉拉,治理的速度提不起来,措施跟不上趟,就只能使污染持续存在、继续为害,甚至或许已经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治污不力,信息没有及时公开是重要原因。治理过程中涉及的监测数据、修复方案、修复结果、监测达标、污水处置等情况,并没有向社会交代清楚,公众对治理情况基本处在盲区中。信息公开不到位,造成监督缺了位,没有外在压力和督促,政府自然可以从容不迫,按部就班,可动作一慢,污染就蔓,治理效果就会打折扣、有反复,一旦错过最佳时机,贻害必然无穷。

此次华北地区出现的渗坑污染,治理已是刻不容缓。当地政府必须改变过去的治污“慢动作”,按照环保部的要求,按下“快进键”,立即对渗坑水体、土壤及周边地下水开展监测,抓紧制定整治方案,加快治理进度;同时,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测及治理信息,给自己上紧弦、加重压,尽快把这些危害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的“余毒”排干净、治彻底,还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为人民服务的“跪式窗口”还有多少?

《人民的名义》剧中“光明区信访办”的桥段完全是现实的拷贝,道出了办事群众的心里话,击中了不少人焦虑不满的愁绪。

据媒体披露,河南郑州社会保险办事大厅、湖南株洲铁路派出所制证点、江西吉安房管局房产交易中心等地窗口均与“光明区信访办”相似,尽管相继进行了解释、整改,但业已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无可挽回。网友更是发起了“晒晒你身边哪些奇葩办事窗口”的话题,一时间,众说纷纭。不禁让人萌生这样的疑惑: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误打误撞”,这样令群众“卑躬屈膝”的窗口到底还有多少、还能存在多久?

电视剧里,将“跪式窗口”的出现,归结于官员的拍脑袋决策,认为逼仄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这样的剧情演绎,显然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场景。冰冷的玻璃隔断,隔开了办事群众与职能部门的距离;低平的窗口设计,矮化了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部门解释,这样的高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但可想而知,这些窗口背后的服务思维,却不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应该是什么样子?相信窗口后面的很多人,都无法给出个像样的答案。联想到不久前四川某地的“长颈鹿”站牌,郑州社保窗口上贴着的硕大字样“明天再来”,这种“高高在上”的“冷漠”面目,折射出不少地方的“衙门意识”。先来几下杀威棒、喊几句威武,让上门群众莫不敢从的治理思维,早就应当被时代所摈弃。相反,让老百姓有个“平起平坐”的高度,多一些引导,甚至多一些利用网络预约、现场叫号的手段,真的有那么难吗?比起一味地要求顺从,让群众感受到顺利、顺畅、顺心,至少应当成为一个起码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官员,要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增强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解决好接地气的问题。“跪式窗口”后面的一些人却无视人民群众的需求,坐视人民群众的疾苦,如此不接地气的官员如何能获得群众的支持?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生动的当下,吸取“跪式窗口”这样的教训为时不晚。但最重要的是,“跪式窗口”不只是一个窗口问题,要透过它去提高整个公共服务的意识,才能让教训不在历史中延续和重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