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

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

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
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

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

网络新词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条件的制约,二是主观心理使然。

一、客观因素

(一)输入法的不完善而形成的网络新词

网民早期使用汉字输入法中的全拼、智能拼音、五笔等打字时,最先出现的往往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字词,而是同音字词。如:网民想输入“版主”这个词时,词条中首先出现的却是“斑竹”这个词,网民出于省时省事的考虑,在对方领会大概意思的情况下就“将错就错”,把“版主”写成“斑竹”了。时间久了,很多人就接受并运用了这种“错误”的词语,网络新词便逐渐形成了。类似的词语还有: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用“驴友”代替“旅友”,用“点心局”代替“电信局”,用“主页”代替“竹叶”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同音替代”现象。当这种现象广泛传播时,就加快了网络新词的普及。

(二)网络沟通的时效性而形成的网络新词

在早期的网络论坛(BBS)和用QQ聊天时,如果文字输入太慢,就会跟不上别人交流的节奏,别人就没有耐心等待你。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络最初在中国流行时,一小时的费用是几元甚至是十几元),网民们不得不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此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一批网络新词。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音造字”。如: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孔(窟窿)等词语。这很类似于古汉语中的兼词现象。“网络兼词”由于两个字的快读而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二是“单字独用”。如汗、倒、晕等词,单独使用时表示尴尬、无奈、无语之意,简洁至极。三是“缩略语”现象。(l)缩写汉语拼音。如:JJ (姐姐)、DD(弟弟)、PF-PF(佩服佩服)、LG(老公)、PLMM(漂亮美眉)、BXCM(冰雪聪明)、LP(老婆,有时也指个人的心爱之物)。(2)简写英语单词。如:BBL - Be back later (稍后回来)、CUL -See you later(下次再会)、BF- Boy Friend(男朋友)、BTW- 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CU- see you (再见)、IC- I see (我明白了或我知道了)。

(三)为了弥补网络交际的自身缺陷而形成的网络符号语言

网络交际有着自身的不足,姿势、表情、声音等非交际手段的缺失,影响了传播信息的准确性。为了弥补这种交流的缺陷,网友们就用键盘上的简单符号来模拟人们的基本表情,把体态语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来模拟现实交际,形成了一批网络符号语言。如:“:P”(吐舌头),“:D”(开口大笑),“T _T”(流泪),“:-)”(笑脸),“>:-<”(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快要气炸了),“^_^”(眯着眼睛笑),“ :一> ”(邪恶戏谑的嘴脸),“ 、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由于汉字的表意性而形成的网络新词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具有见字知意的特点,视觉效果特别好。网民根据汉字的这一优势,创造了一批网络新词。例如:用“美眉”指代漂亮女生,就特别形象。古人称“女子美在眉”,用“眉”来代指美女。现在网络中用“美

眉”指代年轻漂亮的女孩,表现力非常强。再如:“囧”字原意为谷仓,由于字体与哭脸相似,汉字的表意性使他具有了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网络意思。

二、主观因素

网民中年轻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他们中的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水平较高,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把自己的各种想法都运用到了网络中,从而创造了一批网络新词。

(一)追逐时尚的心理形成的网络新词

1.英汉并用

有一批外语基础比较好的网民,为了追逐语言时尚,常常英汉合用,创造出了两种语言共存的表达形式。如:“我服了你”改写为“I服了U”;“一往情深”改写为“ E网情深”;用“郁闷ing”表示现在心情不好。

2.词类活用

网络中名词活用做动词的现象最为常见。如:记得“伊妹儿”我,你“雅虎”了吗,“视频一下”。“伊妹儿”、“雅虎”、“视频”都是名词,却做了句子的谓语。也有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如:澳大利亚政府网站被“黑”。这句话中的“黑”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是袭击的意思。

3.借用方言词语

借用方言形成的网络新词有两类情况:一类是为了和方言区的人拉近距离,表示关系亲近而形成的(这一类方言以东南沿海为主)。如:“雷人”一词,原出于江浙一带,“雷人”本指由于打雷、放电而使人受到惊吓或震动,网络中用“雷人”表示说话、做事出乎意料,不同一般的人。另一类是认为方言词语比较有意思,故意模仿而形成的。如:“忽悠”一词源于东北,本义指“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但是与“诈骗”一词比较起来,它好像更温和一些,具有一些调侃玩笑的含义。在网络中人们对诈骗犯的态度很是痛恨,但对忽悠者的态度往往是一笑了之。类似的词语还有摔锅(帅哥)、铜子(同志)、素(是)、稀饭(喜欢)等。

(二)隐匿自我的心理形成的网络新词

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能够把平常生活中不好说、不便说、不愿说、不敢说的话,在网络的平台里尽情地挥洒出来,从而创造出又一批网络词语。如:1414(意思意思)、7758(亲亲我吧)、7456(气死我了)、BT(变态)、CM (臭美)、WBD(王八蛋)、LM (流氓)、RPWT(人品问题)、JJWW(唧唧歪歪,指人说话的样子)。飞机场(网民借“飞机场”的平坦来戏称“女性的胸小”)、特困生(本义指家庭条件特别差的学生,网友借此词语指那些一上课就睡觉的学生)。

(三)凸显个性心理形成的网络新词

1.另造新词

我不叫我,叫“偶”;吃不叫吃,叫“撮”;蟑螂不叫蟑螂,叫“小强”;非常不叫非常,叫“灰常”;羡慕不叫羡慕,叫“流口水”。这种追求个性的心理也促进了网络语言的形成。

2.旧词新意

“沙发”原指我们坐着比较舒服的椅子。但在网络论坛中的“沙发”,则是指第一个回帖子的人,表示尊敬、佩服之意,理应享受最高待遇;板凳就

是指第二个回帖的人,表示很不爽,俗语讲坐“冷板凳”;地板指第三个乃至最后一个回帖的人,表示心情拔凉拔凉的了。类似的词语还有:恐龙、青蛙、冲浪等。恐龙、青蛙分别是指长相难看的女生和男生,但长相难看的女生更令人恐怖,更让人敬而远之,所以叫恐龙。“冲浪”是水上运动的一种,由于充满惊险和刺激,被很多年轻人所热捧;网络娱乐也具有类似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冲浪”。这种“旧词新意”而形成的网络词语十分传神。

(四)减压、自嘲的心理形成的网络新词

为了减轻社会竞争给自己带来的压力,网民中流行的“童语”而形成的新词。例如:他们把“东西”称为“东东”,把“漂亮”称为“漂漂”,把“屁股”称为“pp”。这类运用叠音造出的新词,表现了在当今这个高压力的社会里,年轻人对于快乐童年的向往。再如:“骨灰级”,指游戏中的最高级别,网友用这个词来自嘲除非玩到死才能达到游戏中的顶级高手。“腐败”,通常指个别领导干部铺张浪费花大钱去吃喝玩乐,网络中则指自己或朋友辛苦了好长时间了,要好好地犒劳一下自己。“抓狂”则形容工作、做事没有头绪而像动物一样行为失常的囧态。即使人们喜欢的“偶像”也被调侃成了“呕吐的对象”。可见,减压、自嘲的心理也加快了网络词语的形成。

综上所述,网络语言的形成既有客观的外在原因,也有主观的内在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网民为了追求新异、独特的产物,而实质上却是网民自我意识与主体精神的追寻。本文来自乐博论文发表网,更多信息可点击进入乐博论文进行查看。

网络暴力的产生原因

网络暴力的产生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原因 1.网络的匿名、虚拟性等特征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无形中充当了“网络暴力”的“保护伞”,为网络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在网络传播中,人们所处的传播情景是虚拟的,网民是以匿名的身份发表言论,他们是“无名的大多数”,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在网络传播中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网民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风险趋近于零。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而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时,很多网民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对当事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显示出不满与愤怒,当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网络暴力事件便由此产生。 2.“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形成的内在原因 “人肉搜索”在发挥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侵犯隐私权、影响当事人正常学习生活的弊病,它利用人问人、人寻人的人际传播模式,不断地更新当事人的信息,为网络舆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鲜材料,促使网络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使得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最终导致网络暴力的形成。 (二)网民的原因 1.网民的年轻化及从众心理使得网络言论带有更多的情绪化和盲目性的特点,容易失去理性。 我国网民中1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66.7%,且网民中初、高中学历者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7.4%。网民的年轻化使得他们容易冲动、激怒,而且年龄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从众心理又使大多数网民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判断,多数网民对网络上的言论采取盲从的态度,这样一来,很快就形成一种滚雪球效应,当某些“意见领袖”的声音成为主流意见并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时,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2.网民的自我表达及狂欢心理使其易于宣泄恶搞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舆论表达的崭新渠道,在网络传播中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普通民众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话语权、表达权,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尽情地宣泄排解,很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言论,从而形成网络暴力。另一方面,网络传媒又具有强大的消费娱乐导向,网民极易从大量的信息中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深刻思考,网络逐渐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秀场,大众以娱乐的逻辑解读生活,以玩笑的方式进行社会互动,他们追求“突破尺度”的开放,由于缺乏自我节制,容易忽视当事人的感受而一味追求娱乐的快感,极易挑战道德底线,冲破法律禁区。 (三)外界管理的原因 1.网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网络的参与主体“网络人”在现实和虚拟社会都存在,其具有的现实和虚拟的双重身份使得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而网络传播中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法律在制定和实施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助长了某些网民“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致使互联网信息发布者滥用自由表达权。截至目前,我国颁行的网络法规共有数十部,但这些法规无论是从效力等级还是可操作性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网络“把关人”的相对缺失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从传统的单向、被动的线性传播中解脱出来,对“把关人”的特权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随着传播权利的广泛分布,原有的信息→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的分层传播关系正在改变,昔日的“把关人”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失去了其存

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观察与批评 7 青年记者·2011年1月中 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 王欢 胡宝荣 网 络暴力已成为当前网络传播中的重要现象之一,它不可避免地给 当事人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出现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只有认真分析其成因,主动防范、积极疏导,才能逐步减少直至杜绝“网络暴力”,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 (一)网络媒体的原因 1.网络的匿名、虚拟性等特征为网络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在网络传播中,人们所处的传播情景是虚拟的,网民是以匿名的身份发表言论,他们是“无名的大多数”,现实生活中本该遵守的规范和约束在网络传播中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网民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风险趋近于零。①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而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时,很多网民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对当事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显示出不满与愤怒,当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网络暴力事件便由此产生。 2.“人肉搜索”是网络暴力形成的内在原因 “人肉搜索”在发挥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侵犯隐私权、影响当事人正常学习生活的弊病,它利用人问人、人寻人的人际传播模式,不断地更新当事人的信息,为网络舆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鲜材料,促使网络舆论一浪高过一浪,使得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最终导致网络暴力的形成。② (二)网民的原因 1.网民的年轻化及从众心理使其容 易失去理性 我国网民中10~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为66.7%,且网民中初、高中学历者所占的比重达到了67.4%。③网民的年轻化使得他们容易冲动、激怒,而且年龄也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及对事物认识的深度。从众心理又使大多数网民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判断, 多数网民对网络上的言论采取盲从的态度,这样一来,很快就形成一种滚雪球效应,当某些“意见领袖”的声音成为主流意见并形成强大的舆论合力时,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就在所难免了。 2.网民的自我表达及狂欢心理使其易于宣泄恶搞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舆论表达的崭新渠道,在网络传播中没有身份、等级的差别,普通民众获得了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拥有的话语权、表达权,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尽情地宣泄排解,很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言论,从而形成网络暴力。另一方面,网络传媒又具有强大的消费娱乐导向,网民极易从大量的信息中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深刻思考,网络逐渐成为 了一个巨大的秀场,大众以娱乐的逻辑解读生活,以玩笑的方式进行社会互动,他们追求“突破尺度”的开放,由于缺乏自我节制,容易忽视当事人的感受而一味追求娱乐的快感,极易挑战道德底线,冲破法律禁区。④ (三)外界管理的原因1.网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由于网络的参与主体“网络人”在现实和虚拟社会都存在,其具有的现实和虚拟的双重身份使得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而网络传播中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网络法律在制定和实施上都存在一定的困 难,也助长了某些网民“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致使互联网信息发布者滥用自由表达权。截至目前,我国颁行的网络法规共有数十部,但这些法规无论是从效力等级还是可操作性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网络“把关人”的相对缺失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从传统的单向、被动的线性传播中解脱出来,对“把关人”的特权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随着传播权利的广泛分布,原有的信息→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的分层传播关系正在改变,昔日的“把关人”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失去了其存在的技术基础、受众基础,把关的任务便落到了网络中形形色色的传播媒介身上,原有“职业把关人”的把关难度进一步加大。 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 (一)加快网络立法建设,加强网络技术管理 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明显还不够完善,亟需制定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网络开放性的法律

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

浅析网络新词的成因 网络新词是一种新出现的语言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条件的制约,二是主观心理使然。 一、客观因素 (一)输入法的不完善而形成的网络新词 网民早期使用汉字输入法中的全拼、智能拼音、五笔等打字时,最先出现的往往不是自己所需要的字词,而是同音字词。如:网民想输入“版主”这个词时,词条中首先出现的却是“斑竹”这个词,网民出于省时省事的考虑,在对方领会大概意思的情况下就“将错就错”,把“版主”写成“斑竹”了。时间久了,很多人就接受并运用了这种“错误”的词语,网络新词便逐渐形成了。类似的词语还有:用“幽香”代替“邮箱”,用“青筋”代替“请进”,用“驴友”代替“旅友”,用“点心局”代替“电信局”,用“主页”代替“竹叶”等。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同音替代”现象。当这种现象广泛传播时,就加快了网络新词的普及。 (二)网络沟通的时效性而形成的网络新词 在早期的网络论坛(BBS)和用QQ聊天时,如果文字输入太慢,就会跟不上别人交流的节奏,别人就没有耐心等待你。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络最初在中国流行时,一小时的费用是几元甚至是十几元),网民们不得不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此时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一批网络新词。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音造字”。如:酱紫(这样子)、酿紫(那样子)、孔(窟窿)等词语。这很类似于古汉语中的兼词现象。“网络兼词”由于两个字的快读而达到了省时省力的目的。二是“单字独用”。如汗、倒、晕等词,单独使用时表示尴尬、无奈、无语之意,简洁至极。三是“缩略语”现象。(l)缩写汉语拼音。如:JJ (姐姐)、DD(弟弟)、PF-PF(佩服佩服)、LG(老公)、PLMM(漂亮美眉)、BXCM(冰雪聪明)、LP(老婆,有时也指个人的心爱之物)。(2)简写英语单词。如:BBL - Be back later (稍后回来)、CUL -See you later(下次再会)、BF- Boy Friend(男朋友)、BTW- by the way(顺便说一句)、CU- see you (再见)、IC- I see (我明白了或我知道了)。 (三)为了弥补网络交际的自身缺陷而形成的网络符号语言 网络交际有着自身的不足,姿势、表情、声音等非交际手段的缺失,影响了传播信息的准确性。为了弥补这种交流的缺陷,网友们就用键盘上的简单符号来模拟人们的基本表情,把体态语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来模拟现实交际,形成了一批网络符号语言。如:“:P”(吐舌头),“:D”(开口大笑),“T _T”(流泪),“:-)”(笑脸),“>:-<”(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快要气炸了),“^_^”(眯着眼睛笑),“ :一> ”(邪恶戏谑的嘴脸),“ 、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由于汉字的表意性而形成的网络新词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具有见字知意的特点,视觉效果特别好。网民根据汉字的这一优势,创造了一批网络新词。例如:用“美眉”指代漂亮女生,就特别形象。古人称“女子美在眉”,用“眉”来代指美女。现在网络中用“美

思想论文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 【摘要】在信息技术越发普及的当下,也出现了许多“键盘侠”,他们凭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匿名性对他人进行随意地攻击诽谤,给他人的心理精神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引发了许多严重的后果,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如何去预防或者面对它,成为了重中之重。 【关键词】:网络暴力预防影响心态监管 一.网络暴力的定义 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 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恶语相向的言论、图片、视频的发表者,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都具有恶毒、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基本特点,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伤害行为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网络暴力的表现形式 (一)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二)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三)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等。三.网络暴力的危害 (一)对他人 网络暴力现在屡见不鲜,著名的乔任梁事件,2016年9月16日18时21分,艺人乔任梁在上海桃浦地区祁顺路某住宅楼内自杀身亡。9月17日,其经纪人左女士通过媒体表示,乔任梁之前就患有严重抑郁症,长期的失眠一直困扰着他,尤其是去年有几个阶段,有些传言和诽谤,对他造成很大的困扰,加重了病情。 乔任梁的离世虽然不能说是网络暴力直接导致的,但是网络暴力无疑是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乔任梁尸骨未寒之时,网络上就对其好友陈乔恩以及其合作过的明星徐璐进行道德谴责,只因为她们未在乔任梁去世的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上追悼。网络的普及,原本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但是总是有那么多脑残网友以自己的善恶评判打着道德至上的旗帜胡乱评论一些原本自己不知情的人和事,从而使部分人陷入舆论漩涡,难以自拔。除了乔任梁,娱乐圈还有已故明星张国荣和英国世纪平民王妃戴安娜,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因网络暴力而离世。打开娱乐方面的新闻,许多对明星的不实报道真是让人啼笑皆非,明星也是人,网络暴力的恶意中伤对他们何尝不是一种无声的伤害?

大学生挂科自我检讨书

大学生挂科自我检讨书 大学生挂科自我检讨书【一】 尊敬的xx老师: 您好! 针对这次挂科,我经过深刻反思,对自己做出全面的检讨。 并在这里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绝不再出现挂 科情况。经过这次的检讨,我相信我一定会找出自身学习上的缺点,并且努力克服这些缺点,踏实学习的脚步,一点一滴的进步。也请老师相信我,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能够证明自己,其实我 能做的更好。 如果能够早点认清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早点改掉自己在学 习上的坏毛病。也许现在就不会出现学习上挂科的情况了。可是 既然现在挂科了,就使我更加清醒得意识到,以前那种学习中的 不足和不合理之处。我仔细回想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回想考试时 的情景,渐渐清楚的知道,我学习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我总 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应。大学和高中是完全不同的阶段,其中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我老是按着高中 里的思维模式来过大学生活,肯定要遇到很多困难。大学里的学 习更多倡导的是自学,以个人为中心,以学习为目的,以自习室 和图书馆为根据地的自学模式。明显,这跟高中时候老师做好计

划,同学按部就班跟着学习的学习模式有很大区别。而且从本质 上讲,这两者的区别更大的体现在我作为学生,在学习面前扮演 的角色。前者,我是一个主动者,对学习有很积极的情绪,在学 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有很大的热情来解决。 学习对我来讲,就是一件乐事,一件很具意义的事,也能更 大程度的调动我学习的兴趣。而后者,我则充当着被动者的角色。内心的深处是不愿接受学习,或者是不愿主动去接受学习的。那 时的我需要有个类似老师的人在旁边督促我学习。带着这样的心境,在严厉的看管下,或许会有个好成绩,但一旦失去看管,后 果就很遭。而大一的生活,就是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我带着 高中的学习习惯,失去了高中时的看管,便放松了学习。这也是 这次挂科的主要原因。 二、没有集中精力在学习上,课余生活的无序影响了学习。 上大一的时候,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我经常抽时间去校外做兼职。我本打算利用做兼职的机会,可以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锻炼自 己的与人交际交流的能力。那时候,我认为,做兼职能够及早的 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开阔自己的眼界,同时也能为自己以后的 工作学习打下基础。可是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太过幼稚了。兼职 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做,也的确可以锻炼自己,但不能以牺牲学习 为代价。我现在明白了,作为学生,目前的阶段,学习永远都是 第一位的。大学不同于其他任何学习阶段,因为只有在大学里我 们才能学习那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学习那些真正有实用价值的东

“网络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017195565.html, “网络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其应对策略 作者:吴永芝陈朝领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9期 该文分析了“网络暴力”的现状及其成因,认为网络的匿名性、自由度高、群功能是产生网络暴力的温床;网络媒体追求点击率是产生网络暴力的推手;网络法制不健全和监管缺失是产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原因;社会转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网络暴力的现实动因。对此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管理制度;适当地实行网络实名制;网络媒体和网民都应加强自律,改善网络整体环境等对策。 近几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有关“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的讨论也逐年升级。从残忍的“虐猫事件”到妻子出轨的“铜须门”事件,从“史上最恶毒后妈”事件到背叛妻子致使妻子跳楼的“王菲事件”,从“艳照门”事件到最近“舒淇退出微博”中,我们可以领教到“网络暴力”的巨大能量。“网络暴力”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还给当事人造成了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必须引起网民,乃至全社会,尤其是网络监管部门的重视。“网络暴力”是一些网民在表达自我言论时,因忽视自身社会责任而伤及他人,是一种网络表达自由化的表现。据此,有学者将“网络暴力”作如下界定:一定规模的有组织或者临时组合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的、非理性的、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害的行为。可见,关于“网络暴力”的概念还需要继续探究。 “网络暴力”的现状 在网络时代,上网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知识爆炸、语言创新、思想互动、观念更新,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信息传播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们的公共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从近几年来发生的“史上最毒后妈”事件、“铜须门”事件、“艳照门”事件、“房叔”事件等,可以看出在网络上赤裸裸地揭露他人隐私成风,导致了一场场激烈的“口水战”、“人肉搜索战”。网络正在成为一种难以限制的发表舆论的手段,其盲目性、偏激性、非理性等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已经昭然若揭。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网络的公信力和舆论监管受到严峻的考验,对我国的道德底线、法律权威也形成了猛烈的冲击。 “网络暴力”的成因 网络的复合传播方式为其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互动性、平台性特点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编辑、记者,也就意味着大众也可以利用网络发布不良信息、进行暴力侵害。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让网民能更加轻而易举的了解网络信息,如今的网络已不紧紧是文字信息了,更多的图片和视频进入网络世界。“舒淇艳照”如果没有赤裸

浅谈网络新词的文化现象

浅谈网络新词的文化现象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出现了很多以往没有的,但能深刻反映现实的词语。再加上网络的广泛使用,使这些新词传播速度加快,也烙上了新时代的网络印记。久而久之,网络新词的出现与传播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并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至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或火星文。而且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语言。

在中国,网络语言并不止于中文,西方文化的渗入使得网络新词更加多元化。所以我将从英语网络新词和中文网络新词探究它们的应用状况、产生的原因、构词规律、、社会意义以及利弊。 英语网络新词可以用构词法分为以下几类: 一、首字母缩写词 这类词主要沿用传统的电报电传缩略语, 通常是取出词组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构成一个新词。这些词汇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含义,并且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NZ: New Zealand(新西兰)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行政长官) BTW: by the way (顺便说一下)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公告牌系统) IE: Internet Explorer (网络搜索器) 二、复合词 复合词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网络构词手段,而合成构词的系列化是网络英语构词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中与elect ronic ( 简称为e) , cyber , hyper ,web 等词构成的合成新词的数量为最多。如: hypermedia (超媒体) hyperlink (超级链) cyberculture (网络文化) cybercrime (网络犯罪) 网上商务(e - business) biotech = biology + technology (生物技术) 其中,复合词中派生词得到大量使用,如: 1. re - : reboot 重新起动retry 重试, recyclebin 回收站, refresh 刷新, replay 回放。 2. pre - : preview 预览, preset 预置, prescan预扫描, preprocessor 预处理程序。 3. inter - : internet 因特网, interactive 交互式的, interface 界面, interlace 隔行。 4. digit - “数字的,数据的”: digitcam 数码相机digerait 网络专家; 5. - naut“操作者”: internaut 网上漫游者; 6. - ware“件, 软件”: freeware 免费软件; shareware 共享软件; groupware 群件。 三、旧词引申新义的使用 许多普通词汇在网络英语中被赋予了新意,利用原来词义的本体转换成喻体来表达。这样出现的引申和扩展过来的新词生动形象,让人心领神。 如:window 本来为“窗户”之意,在计算机语言中,意为“电脑视窗”。 mouse“老鼠”,则指计算机设备的“鼠标”。 memory“记忆”,具有了“内存”的色彩。 library 意为“图书馆”,在科技信息术语中,专指“信息库”。 menu 原指饭店菜单,引申为屏幕上以另框显示程序中具体内容的选项或指令的清单。surfing 由冲浪手在水面滑行而得的比喻,指在因特网上浏览访问众多信息。 以上是英语网络新词的一些发现,我们再看中文网络新词,会发现有很多新词也与英语网络新词相互影响。

挂科原因分析[精.选]

挂科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因素 A.学习态度 学生在高中时期,由于为准备高考,十分努力学习,而且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认真地进行题海练习,终于高考结束,同学们经历了长达2个月的假期休息后,满满的斗志几乎全泄掉了。而且有些高中老师在鼓励学生坚持奋斗时,会传输一种“到了大学就轻松了,不需要太认真学习了”的错误引导,使同学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比较轻佻,不是很重视,最终导致出现挂科现象出现。 B.学习目标 同学来到大学后,没能正确设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在大学和在高中的区别很是不同,每一个科目有它的重点和只需理解的地方,不需要所有的内容都100%掌握,所以某些同学的学习目标没有正确设立,最终导致挂科现象出现。 C.学习方法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它适合的方法。在大学也是如此,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学习与生活。不过,由于同学们在高中期间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到了大学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办法,但是高中的办法在大学不是完全行得通的,最终导致同学们得学习效果不佳,效率低,最终导致出现挂科现象。. D.心理因素

由于部分高中老师的善意谎言,所以在同学心目中形成大学学习不努力的心理现象,所以懈怠努力学习,到了考试前期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很少,不过已经时间来不及了,只能突发复习,最终匆匆考试,往往考试的结果不理想。而且,有时某些同学很幸运没有出现挂科,所以内心存在侥幸心理,但这样最为危险,在平常不知努力,最终导致挂科现象出现。 E.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 大学和高中的区别很大,不仅仅是生活的更加独立,还有独立地学习、独立地思考问题,老师更多的是带你走进知识的大门,剩下的路还需要自己来走下去。正因为如此,来到大学的同学们有时候很难去适应大学的生活,甚至有些同学在大四期间仍然不习惯大学生活,正因为如此,同学们很难把精力都投放在学习上,最终导致挂科现象出现。 F.合理安排学习与兼职,学生工作 到了大学,不仅仅是眼前的学习,还有远方的兼职和忙碌的学生工作。某些同学在大学期间更多的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兼职课外实践的能力,而且占用大量的时间,最终导致学习时间的大大减少,而且还会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缺课的现象出现,最终导致挂科现象出现。 G.专业与兴趣 有些同学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有的因为回家里人的原因、有些因为调剂的原因,所以不得不学习本专业,不过由于对自己

从社会学的角度浅谈网络暴力的成因

从社会学的角度浅谈网络暴力的成因 所谓网络暴力,指的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络暴力不同于现实生活中拳脚相加血肉相搏的暴力行为,而是借助网络的虚拟空间用语言文字对人进行伤害与诬蔑。这些恶语相向的言论、图片、视频的发表者,往往是一定规模数量的网民们,因网络上发布的一些违背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以及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事件所发的言论。这些语言、文字、图片、视频都具有恶毒、尖酸刻薄、残忍凶暴等基本特点,已经超出了对于这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不但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伤害行为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对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肉搜索",将其真实身份、姓名、照片、生活细节等个人隐私公布于众。这些评论与做法,不但严重地影响了事件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更破坏了当事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网络暴力的形成,除了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带来的的舆论可超越时间与空间而自由发展,更有社会机制自身的特殊性和社会运行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故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浅谈网络暴力的成因。 一、虚拟社区的形成 当前,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以不可逆转之势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到2.53亿人,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位。 由于互联网实现了跨时空的人机互动,人们在互联网上通过交流形成了具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归属感的群体,因此,强调具有“精神共同体”属性的“虚拟社区”便逐渐凸显出来。而由于虚拟社区的交往具有超时空性,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以及人际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使得虚拟社区内的言论无法得到细致的监管。由于互联网是“意见自由市场”,所以当虚拟社区内的言论超出对一些事件正常的评论范围时,整体价值观就会发生扭曲,在群体的作用下愈演愈烈,便会造成大范围的舆论重压,对当事人的精神状态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互动论的影响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互动类型主要有合作、竞争、冲突、强制、顺从。目前,我国还处于一个相对复杂的转型期,经济上的贫富悬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失调,文化上的互相碰撞,全球化带来的剧烈震荡,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竞争、冲突和顺应都使得舆论变得多元。而社会转型又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的社会互动来实现,故而网络暴力的出现是社会转型下利益冲突带来的的社会互动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网民在发表言论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利益冲突的影响,从而变得尖锐刻薄。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也容易因为舆论的多元、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加剧冲突。当这种冲突愈演愈烈时,整个网络的舆论环境就会变得乌烟瘴气,但社会也在完成一步一步的悄悄的转型。 三、越轨行为的发生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

_网络暴力_现象地成因及对策.

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姜岩死亡博客”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再到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这种在网络世界中由众多网民的言论所形成的所谓的“道德审判”以及无节制的、恶意的谩骂与人身攻击我们称之为“网络暴力”,这不仅对当事人的精神与心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而且紧接其后的“人肉搜索”更是把这种影响由网络世界带到了现实社会,严重扰乱了当事人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由此带来的道德与法律层面上的矛盾与问题已经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不能否认,网络已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渠道,越来越多的民众习惯选择在网络上获取新闻信息,并通过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诉求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去,网络舆论也由此产生。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步的重要体现,也确实对许多现实事件回归真相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网络暴力”现象,对其所触及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应高度重视,并深入剖析其成因,探寻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避免“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净化网络舆论环境,有效地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作用。 “网络暴力”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一,网络媒体的虚拟化、匿名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无形中充当了“网络暴力”的“保护伞”。 网络媒体具有虚拟化、匿名性的特点,这一方面使得网民可以更为自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但另一方面,网民对自己所发表的言论几乎无须负责,这就大大降低了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 下,尤其是在一些煽动性言语的误导 下,很多网民往往会处于一种非理性状 态,继而盲目地对事件作出是非判断和 道德评价,并以过激的言论和侮辱性的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词语的特点和成因探析 网络是无国界的,中外文化可以打破时空在这里碰撞交流,各种语言都可以在这里接触,网络词汇可以说就是这种大碰撞大接触的产物,因此一产生就以其独特性展示在世人面前。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性,因此网络词语创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个性张力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了体现。从上面网络词语的构成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特点: 第一,构成材料的多样性。网络词语的构成材料,除了传统的汉字,还有英文字母、汉语拼音字母、标点符号、键盘符号甚至图片,开创了语言表达的新天地,只要能体现我的意图、思想,网民们就把这些材料顺手拈来,为我所用,所以网络词语的构造多语码夹杂现象十分突出。这些材料经创造者标新立异地自由发挥、随意组合拼接镶嵌,就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网络词语。例如“:-×”由标点符号、数学符号、键盘符号构成,其中数学符号×表示口部贴了封条,引申为表示“抱歉,这是秘密”的意思。 第二,构成形式的创新性。由于网络词语材料使用的多样性,因此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网络词语形式和现实语言词汇的差别,例如“f2f”(面对面)、“BT”(变态)、“88”(再见)、“:-D”(哈哈大笑)。网络词语的内部结构关系已经超越了现实语言,创造者根本就没有去想有关语言规则、规范问题。网民们要的是创造、宣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出语总是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突破了常规语文,常常是夸张见义,“语不惊人死不休”。虽然有些词语的构成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很多网络词语充满了活力,体现了创造者的睿智,使得你领悟后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不能不佩服其想象力的大胆、惊人与丰富。 第三,意义表达的形象性。网络词语的一大特点是追求生动、新奇,以引人注目,因此网民在创造网络词语时特别注意词语表达意义的形象性。一方面,通过比喻的方式给旧词增添新义,如不同级别的网民,就有“网虫、爬虫、小虫、大虫、飞虫”之分,又如用“菌男、霉女”指称丑男丑女,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谐音方式以另一具有形象色彩的事物指称相关事物,例如用“猫”代指调制解调器,用“板猪”指代论坛版主,以“赛羊”指代赛扬(一种CPU品牌),以“温酒吧”指代windows98;再一方面,直接以键盘符号组合创造表情语,生动形象地表示发话人的体态、表情、态度、动作。 第四,追求结构的简洁性。由于上网是按时计费的,为节省费用,同时也为满足即时交互的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最多的信息,因此网民在交际过程中尽量使用简短的词形,很少长句、复句,不但把词组省改节缩成词的形式,甚至把句子也省改节缩成词的形式,例如英文hand原义是手,但是网络词语表示have a nice day。网络语言中的“数字化”词语大行其道,与其说是一种创新,不如说是为了节约时间,使得信息交换更加快捷简便,比如用5203344587表示“我爱你生生世世不变心”,比起输入汉字,速度要快得多。 网络词语既是社会发展变化促进语言变化的自然反映,也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是与其环境分不开的。和社会现实环境相比较,网络交际环境有着特殊性。 第一,交际时间的紧迫性。网络交际是要付出代价的:登录网络按时计费,时间非常紧迫。为了节省费用,求得高效率,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的信息,于是网民就采用了种种超乎常规语言的手段,例如“687”表示对不起,“TY”表示thank you(谢谢你)。这些语言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十分正常,谁也不以为怪。因

大学生挂科检讨书

大学生挂科检讨书 大学生挂科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迟到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迟到的决心。早在我踏进校门,老师就已三申五令,一再强调校规校纪,提醒学生不要违反校规,可我却没有把学校和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没有重视老师说的话,没有重视学校颁布的重要事项,当成了耳旁风,这些都是不应该的。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应该把老师说的话紧记在心,把学校颁布的校规校纪紧急在心。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而且也是应该向老师做出这份书面检讨,让我自己深深的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对不起,老师!我犯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的问题。我知道,老师对于我的无故旷课也非常的生气。我也知道,对于学生,保证每堂课按时上课,不早退,不旷课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渐渐的认识到自己将要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代价了。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如今,大错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检讨,认为在本人的思想中已深藏了致命的错误:思想觉悟不高,本人对他人的尊重不够,以后我将对老师有更多的尊重.对重要事项重视严重不足。平时生活作风懒散,如果不是因为过于懒散也不至于如此。为了更好的认识错误,也是为了让老师你能够相信学生我能够真正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保证不再重犯,我将自己所犯的错误归结如下:思想上的错误:是对专业课程的重视不够。对于这一点,我开始反省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但是,经过深刻的反省,我终于认识到了,这个错误才是导致我迟到的重要原因。试问:如果我很注重这门课程,我自己会无故随意迟到这门课吗?这个错误也反映到了我平时没有注重专业课,虽然没有乱同学和老师的教与学,但是这对于自己来说,却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对于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有学校的理由,我们作为学生就更应该去认真学习。检讨人:大学生挂科的检讨书2016-12-05 21:23 | #2楼在大学相信不少同学挂科,针对这次挂科,我经过深刻反思,对自己做出全面的检讨。下面是大学挂科反思检讨书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尊敬的老师:针对这次挂科,我经过深刻反思,对自己做出全面的检讨。并在这里写下保证书,保证

有关网络暴力成因的文献综述

有关网络暴力成因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 142 张钟权 摘要:自中国引入网络之后,中国民众进入到了网络时代,而网络暴力也随之而来,前有铜须门事件让人们认识到网络暴力的行为方式,后有乔任梁的去世让人唏嘘不已,网络暴力已经对我们的网络环境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而我们希望通过对其的研究,找出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并从中寻找出解决方案,为网络环境的改善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网络暴力;社会学视角;心理学视角;传播学视角 自1987 年互联网被引入中国之后,就意味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但是新的时代也会面临着新的问题,网络暴力就是诸多问题中的一个,从2006 年“虐猫女”、“铜须门”等典型网络事件的发生再到现在的网络互骂、网络水军和各种网络民粹主义事件等网络新现象的出现,中国的网络社会正在处于一个极其混乱的境地当中,网络暴力已经对我们的网络环境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目前学者们对于这一现象的研究大多从三个方面:社会学方面、心理学方面和传播学方面,但由于各个观点过于分散,所以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网络暴力的基本概念 由于目前对于网络暴力还没有一个学界权威的定义,所以把几种的概括较为全面的定义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有学者认为网络只不过是通过虚拟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一种媒介,“网络空间”的本质就是“现实空间”,而网络暴力是人们在网络空间表达的过程中没有自己应该遵守的责任,造成的一种网络表达自由的异化,于是这些学者将网络暴力的定义为有一定规模的有组织或者临时组合的网民,在“道德、正义”等“正当性”的支撑下,利用网络平台向特定对象发起的群体性的、非理性的、大规模的、持续性的舆论攻击,以造成对被攻击对象人身、名誉、财产等权益损

网络新词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

网络新词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高洁茹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词层出不穷 它们的主要来源包括谐音方言和旧词等作为网络 新词的主要创造者,年轻人使用词汇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了网络新词的发展趋势: 音节单音化表达讽刺化运用经 济化# [关键词]网络新词; 来源; 发展趋势 一网络新词的来源 ( 一) 由谐音转化而来 这一来源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 英文谐音#国人喜欢在网络交流中使用英语词,并在 这个过程中,对英语词进行合理的改造,使之成为汉语词汇 家族新成员#以!谐音或意译的方式,用汉语的语素或结构 造词展示原词的意义,创造出许多新鲜$生动$简洁$生命力 极强的网络英文谐音词语! #) 酷( 6==?) : 在英语中的本意是凉爽,亦有新潮$有个性 之义#借入汉语后,意思逐渐宽泛,还包括好$帅$有力度$冷 峻等含义#例如: ( #) 范冰冰在戛纳电影节上的仙鹤造型引来大批网民非 议,但其造型师却认为这个造型很酷# ( !) "那小子真酷(这本网络小说,已被韩国导演改编成 电影# !) 晒( 27830) : 本意为分享,引申义等同于27=/$27C<0,在 汉语中则表示将个人见闻$收获$财物以及生活片段拿出来 炫耀( 晒太阳) ,如晒幸福$晒名牌等# ( #)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爱在网络上!晒幸福"了# ( !) 一些网友经常将自己的名牌服饰,名车,名表晒在网 络上# !% 汉字谐音#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语代替旧词形中的本 字而产生谐音词的方式称之为汉字谐音# 汉字谐音词,一方面是网民追求新奇$幽默的表达效果 而有意创造的,如!大虾"是指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网络 高手",利用!大虾"是!大侠"的谐音形式,同时由于这些电 脑爱好者长期沉溺网络而导致弯腰驼背,形似!大虾",这样 称呼这些人显得生动有趣; [!] 另一方面是在网络交际过程 中,网民追求高效的信息传递,放弃使用一些原有的旧词形, 有意创造谐音形式# #) 神马( 什么) : 对名词的提问用语,通常表示对事物的 提问!#神马"是!什么啊"( 后来指什么) 之省称# ( #) 金钱$美女这些东西,神马都是浮云# 神马都是浮云,网络流行语,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 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

大学生挂科原因分析

例如某大这种做法往往会引起严重后果。一般强制降级或开除。至11门课程,高等学校对学生“挂科”6被开除而突发心脏病,因医治无效去世。另有一名大学生,上学前”学:当一名大学生母亲闻讯儿子“挂科母亲因病去世,上大二时父亲又重病去世,这名大学生不堪债务压身和失去双亲的精神痛苦,要求休学一而”年,调整一下情绪。但其辅导员做其思想工作,让他坚持学业不要休学,结果大三因为多门功课“挂科为”被开除。我被以上两个大学生被开除的事件深深触动,心情也异常沉重。我们高校在以多门功课“挂科由即强制将学生开除、严惩其荒废学业的同时,也应该反省:当大学生的家长欣喜地把孩子送到大学,当而被开除,作为家长,当有”“挂科一名大学生以合格的成绩步入大

学,然而一年或者二三年后因多门功课何感?再说这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客观原因外,难道与我们高校思想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没有直接关系吗? 的原因挂科”一、从大学生一方寻找功课“1. 升入大学后失去奋斗目标 苦读实现大学之梦视为成功的坐标。经过激烈的高考拼搏,每个大学生都胸怀理十年寒窗”莘莘学子总把“想、满怀信心地进入大学殿堂。然而许多学生没能一下子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很多学生在升入大学后突然失去了奋斗目标,现实形成的巨大反差使不少人产生了心理障碍。有学者认为,问题之一是可能接触到了社会的阴暗面而对现实感到困惑,感觉生活突然间失去了意义,这种失落感很容易引起情绪的困扰。感情问题是大学生常常不能正确把握的另一个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相对简单而真诚,但由于缺乏对爱的理解及对婚姻生活的正确认识,往往在饱受失恋之苦时难以自我调适,这使不少人因恋应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就大学生一面而言,心里苦闷,精神失常甚至自杀。对此,爱失败而造成心理受挫,在因恋爱受挫而情感困惑时应设法自我排解;但就辅导员一面而言,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其消极情绪得以合理宣泄,以保证正常的学习生活,维护心理健康。迷恋网络2. 进入大学,许多同学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他们远离父母、亲人和朋友,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和关照,就像小鸟离开熟悉的巢穴,一切都得靠自己。旧有目标已不复存在,原有的外在压力也陡然失去或大大减轻。大学的教学安排比较松懈,由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老师的管理少了,班主任、辅导员不再像中学的老师那样,一刻不停地督促他们学习,也没有做不完的作业。少了家长、老师的严加看管,自制力差的大学生,一旦没有得到高校老师、辅导员的及时引导就会迷恋网络。例如有个大学生说:到大学最初几天,怀着对新环境的好奇,还感到挺新鲜,没有显示出太大的不适。随着军训的开始,发现自己周围全是陌生的面孔,没有了惜日的朋友。衣服需要自己洗,饭要自己去食堂买,外加饭菜又不合胃口,产生了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他开始想家,不过他想正式上课后就会好了。等到开始上课后,他又发现教室不固定,老师一次课讲很多内容,课后便找不到老师的踪影,更不可忍受的是一天的课时不多,有很多课余时间不知该如何打发。原来对大学的美好憧憬已轰然倒塌,在万分苦闷的情况下,他沉迷于上网,且一发带来了一种,网络异化'疏离了人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不可收拾。正如有人所说:“‘]1,无常感、迷失感加深了人的自我分裂。”[记者刘新宇报道: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方便快捷,从网上下载已日渐成为大学生看A片的主要途径。据了解,片。河南师范大学一名社会学老师说,由于各A在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学院等高校,很多大学生都很爱看

“人艰不拆”类网络语言的成因探析

“人艰不拆”类网络语言的成因探析 作为人类语言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国人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近年来,“人艰不拆”“十动然拒”“我伙呆”“何弃疗”等网络流行语风靡一时,推动人们关注信息化时代全新的构词方式。本文拟以近年的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观照此类看似缩略词,实则以“成语”形式呈现的新兴词组的构成方式。 标签:网络流行语缩略词构词方式。一、引言 依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互联网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说明网络交流业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用语是随因特网普及而出现的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新型语言形式,看似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却形成了一种网络文化的惯例性制度。语言本来就具有极强的演化意味,而网络用语所具有的特性更适合用来探析语言的成因。网络用语作为一个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话语类别(discourse variety)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对于网络用语的研究层出不穷,主流研究涵盖以下两个方面:网络用语的规范性与合理性;网络用语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和冲击。其中关注较多的是网络用语的构词方式及其解析。学界对网络用语关注角度的演化亦体现社会对网络用语不断规范和接纳的过程。 随着网络用语的日益增多,在经历了个例的、不规律的生成方式之后,其衍生方式也逐渐和常用词语一样呈现一定规律性。以“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跻身2013年网络流行语排行榜的新兴词汇为例,这些词汇貌似晦涩难懂,但在当年引用频率却极高。本文拟以网络流行语“人艰不拆”类构词方式为切入点,在前人关于网络用语生成方式探讨的基础上,归纳分析此类用语衍生的方式及其原因。 二、“人艰不拆”类网络语言现象产生的背景 和往年主打典故、谐音、象形的热词不同,近年来,一批披着“成语”马甲的缩略语悄然流行,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累觉不爱”等等。其实这些四字或三字“成语”大都出自于一些表达个人感情的长句,如“人艰不拆”来自“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不明觉厉”来源于“虽然不明白,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累觉不爱”来自“好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检索资料显示,以上这些“成语”的源语均出自于偶然的事件或故事,后被网友用来诙谐地表示某种特殊感情。如“人艰不拆”的源语出自林宥嘉歌曲《说谎》中的歌词:“别说我说谎,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后被网友用于某人直接说出了一个让人感同身受,只是让人一时无法直接面对的真相时的自嘲。如:有人戏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事实是,你就是起跑线,你的孩子已经输了……瞧,郭晶晶的孩子还没出生已经身价千亿了,人艰不拆。这些新潮的用语也被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