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92 KB
- 文档页数:1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何谓“追问”?顾名思义,就是追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难,持续提问。
“追问”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文本的手段。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有敏锐的辨析能力,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模糊处和肤浅处进行追问,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思维的缜密性、深刻性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可培养学生勤思、善思的好习惯,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ﻭ(一)追问,引路入境ﻭ“境”,指美好的情境,怎样“入"?强调一个“引”字,也就是点拨,而引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追问. ﻭ我教《槐乡的孩子》这一课时,发现课文描写时间的词语很有特点,应该引导学生品出字里行间的精妙,品出字词背后的西。
课堂上我让学生交流文中有哪些描写时间的词句,学生说有“月落柳梢"“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孩子们满载而归……”我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学生说这样写,读者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时候,具体生动。
ﻭ我紧接着再追问,如果就把“黎明、傍晚夜深了”替换到原来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能把文中的描写在头脑中画面吗?学生在我刨根究底的追问中逐渐进入意境,此时的追问就如同架起的一座引桥,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学生就能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对“为什么这样写”的认识又往前走一步.这种追问的方法是笔者屡试不爽的成功经验,也是教师教学机智、教学能力的一种表现。
(二)追问,拨乱反正新课程标准倡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是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动思考难免有肤浅疏漏之处,这就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而追问正是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指导策略。
ﻭ(三)追问,情感升华新课程的阅读讲求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其中最难达成的便是情感目标的实现。
情感不可能通过教师的单向传授来,只能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与学习中去体验、去感受。
课堂有效理答郭巧萍课堂理答是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与思考。
有效的理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探索、求知创造的人文化的课堂氛围。
有效的课堂理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激励性理答(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表扬和鼓励),发展性理答(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诊断性理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再组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重新组织、概括)。
(1)激励性理答策略通常情况下,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往往会给予积极反应。
积极反应的形式有多种。
如口头表扬、表示接受学生观点、或运用奖励等。
表扬是对学生回答的充分肯定,接受学生的观点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下一步教学,具体表现为:认可学生的观点,或对它进一步修改、比较或概括等.这会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回答。
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动作理答和神情理答.教师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佩服的大拇指、一次温柔的摸摸头、一次亲切的拉拉手、一次肯定的点点头,有时这些都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发展性理答策略(引导式理答)发展性理答主要包括探问、追问、转问、反问等方式,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得到学生更有深度与宽度的回答。
探问就是课堂上当学生由于知识欠缺、问题本身模糊或有一定难度等原因无法回答时.教师变换角度,让学生换一个路径接近问题的答案。
探问的方式主要有:就同一问题改变提问角度.把原来的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提供回答线索,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等。
有时.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也可再提一个问题,就正确答案进行追问。
当探问无效时,或为了使问题得到更多学生的讨论。
就会出现转问,它是就同一问题向另一学生发问,目的是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探问和转问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学习活动、改善思考方式,是课堂理答中使用频率最高的。
从教师的理答方式看课堂教学
新的实验教材《科学》把教学的侧重点从原来的传授科学常识知识,转移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兴趣上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成问题、回答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课堂上提问将显得更加突出,也更充满了更多的未知性。
因为在这样的一个探索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给老师的答案很可能不是老师所想,甚至是老师根本没有想到的,这将更加考验一个教师的水平。
而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理答方式上。
教师处理答案的方式、方法,并不是单纯的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而是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个综合素质包括教学经验、知识积累、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认识等等。
而处理学生答案方式恰当与否将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情绪,课堂连续性、科学性,甚至整堂课的成败。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理答的途径作者:陈娟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2年第12期【关键词】教师课堂理答【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A-0015-01课堂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的即时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推进教学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对话方式,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传输与反馈。
对于课堂理答,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程序和僵化的模式,应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情境中随机应变。
智慧的理答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课堂理答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突出趣味性语文教学应当充满快乐和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理答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与其对话,僵硬、呆板、严肃的理答只能让学生思维闭塞。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方式更易让人接受。
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能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寓庄于谐,融学于乐,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打破课堂枯燥沉闷的气氛,使学生精神放松,增强师生间的亲密感。
二、彰显启发性课堂理答不是对学生回答的简单肯定或否定,也不是教师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师生情感交融的过程。
直来直去的理答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课堂理答要做到化“直”为“曲”,循循善诱,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的思考和体验过程,彰显理答的启发性。
在学生对词语意思理解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不直接给出定性的评价,而是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比较、揣摩和品味,感悟词语的内涵,逐渐进入学习的佳境。
这样的理答没有了生硬的评价,而是思想的碰撞和精神的交流,能引领学生自我思考。
三、凸显艺术性在传统的课堂上,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百科全书”,学生只能仰视教师,小心翼翼地配合着教师的教学过程。
其实,在理答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浓郁的生活情境,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凸显理答的艺术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理答艺术作者:郑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3年第09期语文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生命共振的课堂,教师、学生及文本之间的智慧的碰撞、灵魂的对话从显性的层面来说都是通过语言呈现的,可以这样说,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就是充盈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的语言流动的艺术课堂。
在精彩的语文课堂上,对学生语言训练的点和时机是非常多的,作为一名有心的语文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捕捉那转瞬即逝的语言训练机会,那么语文课堂对学生语文思维和素养提升的力量将是十分惊人的。
在诸多的语言训练的点当中,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性理答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什么叫理答?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认为,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发问(教师提问)、侯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时教师的等待)、叫答(教师指名某位学生或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连接的。
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理答可以分为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
非语言性理答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的非语言(动作、神情等),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我们更应关注语言性理答艺术。
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的理答,应从语文学科的角度,从学生心理的角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
学生们平时课上的发言往往比较简单,不够规范和精致,这需要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渗透。
对学生发言的理答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下面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柳咏梅老师《乡愁》教学的部分课堂实录,从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语言性理答艺术对学生语言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引导。
师:刚刚我们寻找出了《乡愁》这首诗的不少规律,从字面的到手法的到内在的情感的。
下面我们来小结这首诗歌的美点。
每人说一点就行了。
生1:这首诗美在使用的文字都很简单,但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师:你的语言能否精致一点,语文味浓一点呢?试试看,把这一句重新表达一下。
浅析课堂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引言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更是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提问技巧、提问方法以及提问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1.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自主的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供帮助,教师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距,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问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回答问题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用言语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3. 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更加深入的思维来进行思考,使学生分析问题、评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提问技巧1. 提问要具有启发性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去探求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鼓舞作用。
启发性提问不只是为了强调问题的好奇性,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要具有挑战性,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断超越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会有一种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
提问要具有适度性,不能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
适度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感到有压力,但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无法承受。
适度性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提问方法1. 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自由表达。
浅谈课堂理答评价的重要性作者:郭静楠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4期理答是指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价反馈。
因为笔者参与了课堂理答的课题研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较之以往更注重理答这部分。
笔者发现课堂理答中的评价,虽然是一个细节问题,但却忽视不得。
特就本学期笔者执教的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一些体悟:一、多样化鼓励式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正确或很精彩时,老师毫不吝啬地送上恰如其分的表扬,既是对学生的肯定,更能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若在教学时、鼓励学生时常常给予简单地“很好”“答对了”等简单评价,教师长期使用一种方法,就会失去其作用。
所以笔者在评价时就不断研究、不断推陈出新,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感到新奇,乐于接受,在这样的气氛中心理没有任何负担,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你的回答看来是经过深刻思考的,很有自己的想法。
”“太棒了,经过你这么解释,我们立刻就明白了。
谢谢你!”“你那饱满的富有感情的语调仿佛把我们也带入了北大荒那画一般的广袤天地里了。
”等等。
实践表明,教师的理答恰当,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习更有兴趣、师生关系更融洽;而理答不当,则可能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西湖》一课时,揭题后,有的学生不由得在下面兴奋地叫:“瘦西湖!”以往遇到这种情况,笔者一般都会冷处理,置之不理或者用眼光瞪一瞪“乱开腔”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
研究理答后,深觉课堂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一味让学生够规矩,不敢轻易发言,反而会拉开了与老师的距离。
疏远老师,就会疏远语文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于是因势利导,表扬了发言的学生:“你说的对!杭州有个西湖,咱们扬州有个瘦西湖。
她可是咱们扬州人的骄傲!瘦西湖美在哪里?”学生自然地回答:“五亭桥、二十四桥、白塔。
中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研究
在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中,理答可能是很细小的一个环节,但它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环。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理答理论的梳理、对课堂理答实录的分析,形成了对中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较全面的认识,并提出了提高理答水平的建议,希望能对改善课堂教学有所裨益。
文章首先对中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从概念、类型、功能、实施原则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的梳理。
然后根据现有条件,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理答做了实录研究:有对一堂典型课的描述性研究,有对男教师和女教师的不同理答风格的定性比较,有对三位老师同上一篇课文的横向比较。
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策略:(1)教师应该做到对学生发展目标的多视点关注,努力挖掘学生答案中的闪光点,强化学生学习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讲演表达的能力;(2)就学生的答问的内容和状态来看,文章接着从“切中要点”、“偏颇有误”和“情思受阻”三个维度进行了阐述,简单说来,当学生的答案切中要点时,不能光用“好”、“很好”这类词简单敷衍;当学生的回答偏颇或是有误时,不要急着否定,可以通过探问、转问等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当学生回答沉默或者支吾,教师应该巧妙地化解尴尬,打开学生情思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