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区污水的特点是可生化性好,适合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CAST有很多的优点,例如CAST 工艺运行稳定,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泥量小,不发生污泥膨胀,反应推动力大,能在低温环境中长期运行,并保持高的处理效率。与其他二级处理相比CAST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

根据设计任务,本设计选用CAST做为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噪音小的特点,并且处理水质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本设计说明书重点说明了CAST工艺在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时所采用的运行参数、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过程,以及一些常用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小区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法 CAST 负荷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of the wastewater of biotope is subjected to value more and more in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iotope wastewater is good for bio-chemical.Adoption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such as: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ing, the slime process etc. The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example: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can work steadily and removal organic matter effectly,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has excellent ability of bearing high impact loads, the amount of sludge is small, no sludge swell, the reaction impulses is larger,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also can work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keep high rate to removal. Comparing with the secondary treatment process, the costs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is much lower,operation is simply.

According to design mission ,this design chooses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to treatment the wastewater of biotope, low investment, low expenses of operation, automate degree high, noise small, and the quality of effluent can attain the nation standard. The emphasis of this design is explained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s the operation parameter, calculation method and process of design while treat the wastewater of biotope, and som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esign of construct in common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ing, the design of the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can attain expectation of processing result.

KEYWORDS

Biotope wastewate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ing,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load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前言 (1)

1. 文献综述 (2)

1.1.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状况 (2)

1.2. 小区生活污水的定义来源及特征 (2)

1.2.1. 定义 (2)

1.2.2. 来源 (2)

1.2.3. 特征 (2)

1.3. 现阶段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3)

1.3.1. A/O工艺 (3)

1.3.2. A/B工艺 (3)

1.3.3. SBR工艺 (4)

1.3.4. 氧化沟工艺 (9)

1.3.5. 生物膜 (11)

1.3.6. 厌氧工艺 (13)

2. 小区生活处理工艺方案 (14)

2.1. 处理要求 (14)

2.1.1. 水质情况 (14)

2.1.2. 处理程度计算 (14)

2.2.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原则 (15)

2.3.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5)

2.4. 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 (15)

2.5. 确定方案 (16)

2.5.1. 确定工艺流程 (16)

2.5.2. 提出方案 (18)

2.5.3. 方案比较 (19)

2.5.4. 工艺比较结果 (21)

3. 工艺设计计算 (22)

3.1. 泵前粗格栅 (22)

3.1.1. 设计参数 (22)

3.1.2. 计算 (22)

3.2. 污水提升泵房设计计算 (23)

3.2.1. 集水间的设计 (24)

3.2.2. 泵房机器间设计计算 (25)

3.3. 集配水井设计计算 (28)

3.4. 初沉设计计算 (29)

3.5. CAST主反应池的设计计算 (34)

3.5.1. 采用间断进水设计的原因 (34)

3.5.2. 采用泥龄法设计的原因 (34)

3.5.3. CAST计算 (35)

3.6. 浓缩池的设计计算 (46)

3.6.1. 浓缩污泥量的计算 (46)

3.6.2. 间歇式浓缩池设计计算 (48)

3.7. 高程计算 (51)

3.7.1. 污水部分水头损失计算 (51)

3.7.2. 污泥部分水头损失计算 (51)

4. 概预算 (52)

4.1. 编制依据 (52)

4.2. 工程投资概算 (52)

4.2.1. 直接费用 (52)

4.2.2. 间接费用 (54)

4.3. 直接运营费用 (54)

总结 (55)

致谢 (56)

参考文献 (57)

附录 (58)

前言

近年来由于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境内的大部分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各大湖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大部分污染源来自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居住小区由于其独特的特点,小区内居民的生活污水经常不经处理就排放到水体,污染相当严重。

针对小区所排放的生活污水,要求在了解进水水质和所要求处理后达到的排放水质的条件下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培养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锻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文献检索能力和专业外语的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文献综述

1.1.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28000多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目前在我国660个城市中,尚有61.5%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保总局有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并在1999年首次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占到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51.9%。2003年,全国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为460亿吨,排放化学需氧量(COD)1342.7万吨,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247.6亿吨,占总量的53.8%;COD排放量为821.7万吨,占总量的61.6%。[1]

1.2.小区生活污水的定义来源及特征

1.2.1.定义

医院、港口、公园、商业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区、高级住宅区、疗养区、学校、农场、渔场、狩猎场等均可称为小区,我们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区、疗养院、商业中心、机关学校等一种功能或多种功能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其排水系统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网覆盖范围之内。根据当地的环保标准,必须设置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小区污水处理。

小区污水系统的处理能力,各国并无统一的限定。前苏联曾建议单个构筑物的处理能力不宜超过1400m3/d,美国则把小厂的处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围内。根据我国情况,建议把等于或小于4000m3/d的处理厂定义为小区污水处理厂。

1.2.2.来源

厨房,卫生间,粪便冲洗水,淋浴水等。烹饪、饮用的水约占5% ;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生活杂用水如冲厕用水约占20%~30%;小区绿化浇灌用水、空调冷却水、地面冲洗水以及车辆清洗等用水。[2]

1.2.3.特征

水质、水量小时变化系数较大,污染物浓度通常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好,处理难度较小。其特点有三:一是冲洗厕所的水中含有粪便,是多种疾病的传染源;二是生活污水浓度低,其中干物质浓度为1% ~3%,COD浓度仅为500~1000mg/L;三是生活污水可降解性较好,COD/BOD为0.5~0.6。[3]

小区污水量变化规律如下图1-1

1.3.现阶段国内外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1.3.1.A/O工艺

A/O法生物脱氮废水处理技术是90年代初期先后开发出来的废水处理技术,它能有效的将化工废水中的COD组分和氨氮污染物氧化降解掉,使废水中的各项污染物指标达标排放。但近十年来,这种性能良好的废水处理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A/O法生物脱氮废水处理技术只在吉化公司和九江大化肥厂等为数很少的大企业中

使用。

1.3.1.1.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

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自的。

硝化反应:NH

4++2O

2

→NO

3

-+2H++H

2

O

反硝化反应:6NO

3-+5CH

3

OH(有机物)→5CO

2

↑+7H

2

O+6OH-+3N

2

1.3.1.

2.A/O法生物去除磷原理

微生物在厌氧段水解磷酸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好氧阶段分解有机物质获得能量,过量吸收污水中的磷。

1.3.

2.A/B工艺

A/B法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新型两段生物处理工艺,是吸附生物降解法的简称。该工艺将高负荷法和两段活性污泥法充分结合起来,不设初沉池,A、B两段严格分开,形成各自的特征菌群,这样既充分利用了上述两种工艺的优点,同时也克服了两者的缺点。所以A/B法工艺具有较传统活性污泥法高的BOD、COD、SS、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但A/B法工艺不具备深度脱氮除磷的条件,对氮、磷的去除量有限,出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容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4]

原理:

A/B法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A段的吸附絮凝作用。A段直接与污水排水管网相接,污水中悬浮物与细菌混杂在一起成为结构较稳定的共存体,也为A段提供了大量的接种微生物。A段中的短世代周期的微生物在高负荷条件下处于对数增殖期,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粘性物质,使其与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以及游离的细菌等产生吸附絮凝,形成较密实的絮凝体,然后通过沉淀去除;通过生物氧化去除的比例较小。B 段对有机物的去除机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似。

AB法工艺的特点:

(1)不设初沉池,污水经排水系统直接进入A段曝气池,使整个排水系统起到一个生物选择器的作用;为A段生物反应池提供了与原污水相适应的微生物种群。

(2)A段吸附曝气池在高负荷、短泥龄条件下运行,微生物处于对数增殖期,

繁殖较快,活性高。B段曝气池以中低负荷运行,整体有利于避免污泥膨胀现象的发生。

(3)A段和B段串联运行,各自设沉淀池,单独回流,将A段和B段污泥严格分开,形成各自的特征生物菌群。

(4)A段主要是利用以物理化学作用为主导的吸附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因此,对负荷、pH值、温度及毒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3.3.SBR工艺

SBR( )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英文缩写的简称。

早在1914年,英国Alden与Lockett等人发明的活性污泥法即系间歇运行处理污水。但由于曝气器和自控设备的问题,运行管理极不方便,后来改为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工艺。80年代前后,由于自动化、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污水处理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电动阀、气动阀、溶解氧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此项技术获得重大进展。使得间歇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1979年,美国R.L.Irvine等人根据试验结果首先提出SBR工艺,系间歇进水,间歇排水。同年Goronsay在以往工艺基础上提出了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系统。1984年又研究出利用不同负荷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污水生物除磷脱氮工艺。DAT-IAT是SBR工艺中,继ICEAS、CASS、IDEA法之后完善发展的又一种新方法。

澳大利亚以SBR工艺所著称。近十几年来,建成SBR工艺污水处理厂600余座,其中在中型和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并且开始兴建日处理量21万吨大型SBR工艺污水处理厂。由于处理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好的独特优点,逐渐引起世界污水处理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建设部属市政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市政设计研究院,开始了SBR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但大部分处于试验研究和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应用阶段。目前,只有几座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SBR法工艺处理城市混合污水,其处理效果较好,如:昆明市日处理污水量15万吨的第三污水处理厂,其工艺为SBR法ICEAS技术,自投产以来,运行正常,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设计标准。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DAT-IAT工艺是一种SBR法的变形工艺和中国目前最大的SBR法城市污水处理厂。该工艺为方案的确定是根据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和开发区、以及国内有关污水处理专家共同完成的,经过对国内外污水厂的考察并充分论证,认为SBR法DAT-IAT工艺能够克服天津开发区工业废水比重大、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的水质特征,其处理后的水质能够满足国家的排放标准。

1.3.3.1.传统SBR工艺

SBR为间断进水,间断排水,而污水排放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所以,实际使用时,SBR通常设计为两个或多个池子并联运行。SBR反应池通常按进水、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五个阶段根据时间依次进行。每个工作周期内排水结束时,SBR池内液位

最低,而进水停止时液位最高,液位的变化幅度取决于处理废水的浓度、排放标准及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反应池内基质浓度变化也是从高到底,至反应结束时(严格意义上指沉淀结束时)上清液中的基质浓度最低。所以,SBR运行过程中混合液体积和基质浓度均是变化的,基质降解是非稳态的。SBR在反应阶段是曝气的,微生物通常处于好氧状态,在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不曝气,微生物处于缺氧状态,而进水阶段根据具体处理要求及原水指标可曝气或不曝气。因此,反应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变化的。

优点:

1.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

2.曝气阶段生化反应推动力大;

3.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4.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可实现不同的处理目标;

5.应用于间歇排水,且水量较小的场合更显简单和节省投资优势;

6.运行稳定性好;

7.较高的基质去除率;

8.剩余污泥量小,性质稳定,降低了污泥处理费用。

应注意的问题:

1.水量平衡:SBR反应池的进水和出水均为间断的,而处理的污水无论是间断还是连续进入污水处理厂,两者之间都存在水量的匹配问题,影响SBR反应池的设计参数,也会影响调节池的取设及调节池容积的大小。

2.控制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SBR采用自动控制方式兼具手动操作功能。后者便于手动调试和自控系统故障时使用,前者便于日常工作使用。但当处理小水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时,由于反应周期长,往往一天只排一次水,采用手动操作工作量不大,只设计手动操作比较经济可靠。

3.曝气方式的选择:间断曝气的运行方式,容易使水渗入曝气头内部,进入供气支管中,再次曝气时增大了管道阻力,也会造成污泥堵塞微孔。所以,在选择曝气头时要尽量采用不堵塞的曝气形式,如穿孔管、水下曝气机、伞式曝气器、螺旋曝气器等。当采用微孔曝气时应采用强度高的橡胶曝气盘或管,当停止曝气时,微孔闭合,曝气时开启,不易造成微孔堵塞。

4.排水方式的选择:SBR沉淀结束需及时将上清液排出,排水时应尽可能均匀排出,不干扰沉淀在池底的污泥层。同时,还应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随水流排出。目前,常见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的,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设置出水管,从上到下依次开启,优点是排水设备简单、投资少,缺点是开启阀门多、排水管中会积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质差。浮动式排水装置和旋转式排水装置虽然价格高,但排水均匀、排水量可调节、对底部污泥干扰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随出水排出,因此,这两种排水装置目前应用较多,尤其旋转式排水装置,又称滗水器,以操作灵活、运行稳定性高等优点受到设计人员和用户的青睐。

5.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1) 浮渣和沉渣的排除方法;(2) 排水比的确定;(3) 雨季对池内水位的影响及控制;(4) 排泥时机及泥龄控制;(5) 反应池的长宽比;(6) SBR间断进水、间断排水与前处理及后续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问题;(7) SBR 处理工业废水时,曝气时间最好通过试验确定,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业废水,SBR最好与厌氧或物化工艺结合使用,此时,一定要注意相互间的匹配问题。

1.3.3.

2.ICEAS工艺

ICEAS工艺的基本单元是两个矩形池为一组的反应器。每个池子分为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两部分,预反应区一般处于缺氧状态,主反应区是曝气反应的主体。

ICEAS的优点是采用连续进水系统,减少了运行操作的复杂性,故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污水处理,但其在工艺改进的同时也丧失了表1列出的5种优点,仅仅保留了SBR反应器的结构特征。

与经典SBR工艺相比,ICEAS工艺具以下特点:

a.沉淀特性不同

ICEAS的沉淀会受到进水扰动,破坏了其成为理想沉淀的条件。为了减少进水带来的扰动,一般将池子设计成长方形,使出水近似于平流沉淀池。

b.理想推流性能和污泥膨胀的控制

由于连续进水,ICEAS丧失了经典SBR的理想推流和对难降解物质去除率高的优点,而且不能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所以需要设置选择区。

c.因连续进水而适用于较大型污水处理厂

连续进水不用进水阀门之间切换,控制简单,从而可应用于较大型的污水厂。1.3.3.3.CAST工艺

CAST工艺集曝气与沉淀于同一池内,取硝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一沉池和二沉池,其工作过程分为曝气、沉淀和排水三个阶段,运行中可根据进水水质和排放标准控制运行参数,如有机负荷、工作周期、水力停留时间等。该方法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草原市污水处理厂、俄亥俄州托莱多废水处理厂、密执安州地区废水处理厂、纽约长岛赛尔顿废水处理厂、新墨西哥州造纸厂废水处理站得到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为将该工艺引进、硝化,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污水处理新工艺,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环保中心于1994年在实验室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参数。

CAST工艺的主要技术特征

1.间断进水,间断排水:污水排放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的,CAST工艺比较适合这样的排水特点。CAST工艺设计时可采用一个或两个以上池子并联运行。

2.运行上的时序性: CAST反应池通常按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四个阶段根据时间依次进行。

3.运行过程的非稳态性:每个工作周期内排水开始时CAST池内液位最高,排水结束时,液位最低,液位的变化幅度取决于排水比,而排水比与处理废水的浓度、排放标准及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等有关。反应池内混合液体积和基质浓度均是变化的,基质降解是非稳态的。

4.溶解氧周期性变化:CAST在反应阶段是曝气的,在沉淀阶段和排水阶段不曝气,因此,反应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变化的。

CAST工艺的优点

1.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CAST的核心构筑物为反应池,没有二沉池,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处理设施布置紧凑,占地省和投资低。

2.曝气阶段生化反应推动力大:这有利于减少曝气池容积,降低工程投资。

3.沉淀效果好:CAST工艺在沉淀阶段几乎整个反应池均起沉淀作用池,沉淀阶段的表面负荷比沉淀池小得多,没有进水的干扰,沉淀效果较好。实践证明,当冬季温度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时,或在处理一些特种工业废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时,均不

高达96%的情况,只要将沉会影响CAST工艺的正常运行。实验和工程中曾遇到SV

30

淀阶段的时间稍作延长,系统运行不受影响。CAST反应池中存在较大的基质浓度梯度,而且处于缺氧、好氧交替变化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不利于丝状微生物的优势生长,可有效防止污泥丝状膨胀。

4.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 CAST工艺是按时间顺序运行的,各阶段的长短均可根据进水、出水水质及污水量的变化灵活调整,可以在满足排放标准的条件下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CAST工艺集曝气、沉淀等功能于一体,池容相对较大,抗水质、水量冲击能力较大。当进行脱氮除磷时,可通过间断曝气控制反应池的溶解水平,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

5.CAST工艺可应用于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比SBR工艺适用范围更广泛。

6.运行稳定性好。

7.基质去除率较高。

8.剩余污泥量小,性质稳定。

CAST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水量平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常是不均匀的,如何充分发挥CAST

反应池的作用,与选择的设计流量关系很大,如果设计流量不合适,进水高峰时水位会超过上限,进水量小时反应池不能充分利用。当水量波动较大时,应考虑设置调节池。

2.控制方式的选择:一般情况下,CAST工艺采用自动控制和手动操作两种方式。后者便于手动调试和自控系统故障时使用,前者日常工作使用。

3.曝气方式的选择:间断曝气容易造成污泥堵塞微孔。所以,在选择曝气头时要尽量采用不堵塞的曝气形式,这一点与SBR工艺相同。

4.排水方式的选择: CAST工艺的排水要求与SBR相同,目前,常用的设备为旋转式撇水机,其优点是排水均匀、排水量可调节、对底部污泥干扰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随水排出。

5.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1)浮渣和沉渣的排除方法;(2)排水比的确定;(3)雨季对池内水位的影响及控制;(4)排泥时机及泥龄控制;(5)反应池的长宽比;(6)间断排水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问题。

1.3.3.4.DAT-IAT工艺

DAT-IAT工艺主体构筑物是由两个串联的反应池组成,即需氧池(Demand Aeration Tank)和间歇曝气池(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一般情况下DAT 池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其出水进入IAT池,在IAT地完成曝气、沉淀、滗水和排除剩余活性污泥[5]。

基本操作运行程序如下:

1.进水:污水连续进入DAT池经连续曝气后,通过DAT池与IAT池之间导流设施进入IAT池。DAT不直接排放处理水,因此不像连续进连续出水的活性污泥法容易受负荷变化的影响。

2.反应:反应工艺分两部分进行。首先发在DAT池。该池在连续进水的同时连续曝气。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和操作与连续流活性污泥法相同。反应工序的第二部分发生在IAT池,经DAT池初步生物处理的污水连续进入IAT。按工艺设置进行一定时间的曝气以达到好氧的目的。

3.沉淀:沉淀工序仅发生在IAT池。当IAT池停止曝气以后,活性污泥絮体开始重力沉淀和泥水分离。IAT池的沉淀工序相当于连续流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次沉淀池功能。

4.排水:排水工序只发生在IAT池。池池水位达到最高水位,并经过沉淀工艺以后,上清液由设置在IAT地末端的滗水器缓慢排出地外。当池水位达到处理周期开始时的最低水位时,停止滗水。

5.闲置:在IAT地沉淀后到下个周期开始期间可视污水的性质设置一闲置期,在该时段内可根据需要进行搅拌或曝气。在厌氧条件下搅拌比好氧条件下的曝气要省能量,同时对保持污泥的活性也是有利的。在以脱磷为目的的装置中,剩余污泥的排放一般是在闲置工序之初和沉淀工序的最后进行。

工艺特点:

1.运行稳定,处理效率高,出水质量好;

2.处理构筑物少,处理流程简化;

3.建设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运行简单,调度灵活。

4.节省占地面积。

5.可达到脱磷脱氮的目的。

1.3.3.5.UNITANK工艺

UNITANK的通用形式是采用三个池子的标准系统,这三个池子通过共壁上的开孔实现水力连接,无需用泵输送

每个池中都装有曝气系统(可以是表曝也可以是鼓风曝气),同时外面的两个池子都装有溢流堰用于排水,既可以用作反应区也可以用作沉淀池。每个池子都可以进水,剩余污泥也是从边缘两个作沉淀池的池子排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一样,UNITANK系

统是连续运行的,但是其单个池子是按一定周期运行的。

UNITANK系统可在恒定水位下连续运行,此时从整个系统来看它已经不属于SBR 了,与交替运转的三沟式氧化沟非常相似,更接近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这是该工艺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UNITANK也可在恒水位下交替运行,出水采用固定堰而不是滗水器,在任一时刻总有一个池子作为沉淀池,这个沉淀池相当于平流式沉淀池,所以在设计上需要满足平流沉淀池的功能,

这是UNITANK的第二个特点;标准的UNITANK系统是由三个正方形池所组成,弥补了单个反应器完全混合的不足,这是其第三个特点。

1.3.4.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Continuous loop reacto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研制成功的。自从1954年在荷兰的首次投入使用以来。由于其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技术特点,已经在国内外广泛的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治理[6]。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氧化沟类型包括:帕斯韦尔(Pasveer)氧化沟、卡鲁塞尔、奥尔伯(Orbal)氧化沟、T型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DE型氧化沟和一体化氧化沟。这些氧化沟由于在结构和运行上存在差异,因此各具特点[7]。

从90年代至今是我国氧化沟技术大发展的阶段,预计已有上百座氧化沟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氧化沟技术仍然是当前污水处理的热点。从应用和研究情况来看,我国氧化沟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究其原因是我国没有系统地研究过氧化沟技术与设备,目前我国已引进数种氧化沟技术,有条件来分析比较和吸收硝化。因此,认真分析和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显得十分必要。

1.3.4.1.Carrousel氧化沟

Carrousel氧化沟是1967年由荷兰的DHV公司开发研制。在原Carrousel氧化沟的基础上DHV公司和其在美国的专利特许公司EIMCO又发明了Carrousel 2000系统图,实现了更高要求的生物脱氮和除磷功能。至今世界上已有850多座Carrousel 氧化沟和Carrousel 2000系统正在运行。

Carrousel氧化沟使用定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混合液传递水平速度,从而使被搅动的混合液在氧化沟闭合渠道内循环流动。因此氧化沟具有特殊的水力学流态,既有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的特点,又有推流式反应器的特点,沟内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

普通Carrousel氧化沟的工艺中污水直接与回流污泥一起进入氧化沟系统。表面曝气机使混合液中溶解氧DO的浓度增加到大约2~3mg/L。在这种充分掺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得到足够的溶解氧来去除BOD;同时,氨也被氧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此时,混合液处于有氧状态。在曝气机下游,水流由曝气区的湍流状态变成之后的平流状态,水流维持在最小流速,保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平均流速>0.3m/s)。微生物的氧化过程硝耗了水中溶解氧,直到DO值降为零,混合液呈缺氧状态。经过缺氧区的

反硝化作用,混合液进入有氧区,完成一次循环。该系统中,BOD降解是一个连续过程,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发生在同一池中。由于结构的限制,这种氧化沟虽然可以有效的去处BOD,但除磷脱氮的能力有限[8]。

1.3.4.

2.奥贝尔(Orbal)

奥贝尔(Orbal)氧化沟一般由三个同心椭圆形沟道组成,污水由外沟道进入,与回流污泥混合后,由外沟道进入中间沟道再进入内沟道,在各沟道循环达数百到数十次。最后经中心岛的可调堰门流出,至二次沉淀池。在各沟道横跨安装有不同数量水平转碟曝气机,进行供氧兼有较强的推流搅伴作用。外沟道体积占整个氧化沟体积的50%-55%,溶解氧控制趋于0.0mg/L,高效地完成主要氧化作用;中间沟道容积一般为25%-30%,溶解氧控制在1.0mg/L左右,作为“摆动沟道”,可发挥外沟道或内沟道的强化作用;内沟道的容积约为总容积的15%-20%,需要较高的溶解氧值(2.0mg/L 左右),以保证有机物和氨氮有较高的去除率。[9]

特点:

1.外沟道的供氧量通常为总供氧量的50%左右,但80%以上的BOD可以在外沟道中去除;

2.奥贝尔氧化沟具有较好的脱氮功能;

3.奥贝尔氧化沟具有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两种流态的优点;

4.奥贝尔氧化沟采用的曝气转碟,其表面密布凸起的三解形齿结,使其在与水体接触时将污水打碎成细密水花,具有较高的充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1.3.4.3.一体化氧化沟

一体化氧化沟是一种采用曝气与沉淀合建的形式,是美国于80年代初至今一直开发研究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即将船形二沉池设置于氧化沟内。一体化氧化沟设计的关键在于沉淀船的设计,其形式应该能够充分利用水力学原理及沟内的水流作用,保证船内压力大于船外压力,积泥斗的水流方向应自上而下,这样才能使进入沉淀船中的活性污泥沉淀后从船底集泥斗顺利流回沟内被带走。

优点:

1、一体化氧化沟保留了氧化沟抗冲击能力强的特点;

2、由于一体化氧化沟的沉淀池建在沟内,不用另建沉淀池,而且污泥回流及时,

可大大缩小沉淀池容积,节省1/3左右的占地;

3、污泥回流依靠自身重力及沟内水力条件,不须另建污泥回流系统,可大大节

省投资;

4、由于配套设施减少,同时减少运行操作人员,运行管理更为方便。

缺点:

1一体化氧化沟沉淀船的沉淀效果不理想;

2一体化氧化沟进水口位置不合理;

3沉淀船增加了一体化氧化沟的水力阻力,设备能耗大;

4一体化氧化沟系统控制难度大。

1.3.4.4.三沟式氧化沟

三沟式氧化沟是氧化沟的一种典型构造型式,目前采用的三沟式氧化沟工艺,是丹麦在间歇式运行的氧化沟基础上开创的,它实际上仍是一种连续流活性污泥法,只是将曝气、沉淀工序集于一体,并具有按时间顺序交替轮换运行的特点,其运转周期可根据处理水质的不同进行调整,从而使其运行操作更趋于灵活方便。这种工艺流程简单,无需另设一次、二次沉淀池和污泥回流装置,使氧化沟工艺的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大为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氧化沟占地面积大的缺点,我国邯郸市东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就是这种工艺。

1.3.5.生物膜

生物膜法是一种通过附着在某种物体上的生物膜来处理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生物膜法的主要优点是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生物膜法从本质来说和土地处理的过程类似,是污水灌溉和土地处理的人工化和高效化。生物膜法的主要处理设施有生物转盘、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流化床等。

1.3.5.1.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处理有机污水的设备。它集中了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转盘安装在氧化槽上,其45%的面积浸没在污水中,在动力驱动下,转盘慢速旋转,盘片上生长的生物膜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当盘片离开液面时,微生物得到空气中的氧气。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最终把有机物分解成水、无害的无机物和气体。

特点是:

(1) 维护管理简便、动力硝耗小、运行费用低。

(2) 转盘运行时卫生条件好,产生的噪音低。

(3) 运行灵活,可通过调节转盘转速控制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和曝气强度。

(4) 能承受水质、水量的冲击负荷,工作稳定。

(5) 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快,成熟时间短,一周即可完成。

(6) 污泥量少,含水率低P=95%~96%,沉淀性能好,易于分离脱水。

(7) 易受水温、气温影响,温度低时处理效果亦低,因此北方宜建在室内。

1.3.5.

2.曝气生物滤池

曝气生物滤池是 90 年代初兴起的污水处理新工艺,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为流行。该工艺具有去除 SS 、 COD 、 BOD 、硝化、脱氮、除磷、去除 AOX (有害物质)的作用 ,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 二沉池 ) ,其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省。BAF按水流方向分上向流和下向流,下向流生物曝气滤池在进水的同时,采用水气逆向的工艺路线,使介质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流过滤床时,污染物首先被过滤和吸附,作为“倍加清”专性降解菌的营养基质,加速降解菌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又进一步“俘获”基质,将其同化、代谢、降解。所以生物滤池可以在降解有机物的同时,具有生物絮凝和吸附过滤的作用。而且由于生物膜附着在滤料上,活性很高,生物膜不受泥龄限制,对于污染物的降解十分有利。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在滤料缝隙间的悬浮状活性污泥在滤料缝隙间形成了污泥滤层,在氧化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同时,起到了进一步吸附过滤作用,从而能使有机物及悬浮物均能得到比较彻底的清除。在反应器的上部,异养型微生物为优势菌,碳污染物(CODcr、BOD5和SS)主要在这里被去除,而在反应器下部,自养型细菌,如硝化菌占优势,氨氮被硝化。在生物膜内部,以及部分填料之间的缝隙,蓄积的大量活性污泥中存在着兼性微生物,因此在BAF中可发生碳污染物的去除,同时有硝化和反硝化的功能。在滤池运行过程中,随着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及滤料上截留的杂质不断增加,滤料中水头损失增大,水位上升,到一定时期,需对滤料进行反冲洗。BAF生物曝气滤池以其贮存在加氯硝毒池中清澈的出水作为反冲用水,不另设反冲水池,反冲洗废水通过排水管回流到一级处理设施。

特点:

1. BAF粗糙多孔的粒状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因此生物量大。高浓度的微生物使BAF的容积负荷增大,不仅减少了池的容积和占地(容积仅为活性污泥法1/3—1/5),而且停留时间缩短至1—2小时。池容积占地为常规二级处理的1/5—1/10,基建投资省20%—30%。

2.填料床中的粒状填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其上生长着各种碳化菌、氨化菌和硝化菌组成的高活性生物膜,具有优良的氧化降解和吸附过滤水中污染物的功能,不必设二沉池即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COD、BOD、SS、NH3-N、P等)。

3 .气水相对运动,气泡接触面积增大,氧的利用率提高15%—20%,增加气水与生物膜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果,降低了运行费用。

4 .硝化效率高,脱氮效果好。这是常规二级处理达不到的。

5. 高质量的出水。出水水质达到砂滤三级处理的出水水质,不但可以满足环保排放标准,而且可达到回用水标准,可用于生活杂用水或冷却水等。BAF对低浓度的有机废水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如洗澡水。

6 .运行过程中不产生臭味,无二次污染。

7.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无污泥膨胀问题。微生物生长在粗糙多孔的填料表面,属固定化微生物,不会流失,因此运行管理方便简单。

8 .生物曝气滤池可和其它传统工艺组合使用,可对一些老厂进行技术改造,减少了二次投资费用。

1.3.6.厌氧工艺

1.3.6.1.水解好氧

该工艺中的水解池是一种新型厌氧反应器,避免了厌氧反应中时间长,控制条件要求高的甲烷发酵阶段,而是利用水解、产酸菌可以迅速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特点,形成以水解产酸菌为主要的厌氧上流式污泥床,由于水解池集生物降解、物理沉降和吸附为一体,在与初沉池停留时间相近的情况下,有机物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初沉池。并且能将污水中的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了污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使得后续的好氧处理所需的停留时间缩短,能耗降低。与此同时悬浮固体物质(包括进水悬浮物和后续好氧处理中的剩余污泥)被水解为可溶性物质,使污泥得到处理,从而取消了传统工艺中的污泥消化池,实现了污水和污泥的一次性处理。

1.3.6.

2.UASB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 Anae robi G SIudBo Bl aMk6t,简称UASB)是荷兰学者于1970年代研制成功,在国外,目前己广泛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UASB的型式较多,池形有圆形或方形,池内下部为反应区,项部为分离区。反应区户污泥浓度较大的下部分区域称污泥床,容积约占UASB的30%,有机物主要在污泥床里被微生物分解,反应区中污泥浓度较小的上部分称为污泥悬浮层。反应产生的甲烷形成气泡后上升,使体系受到搅动,在顶部出现气、液、固三相,通过分离器,分离出气体、已处理水和污泥。

UASB中无填料,其中有高浓度的颗粒状高活性污泥,一般在运行过程中形成。厌氧过程的机理与好氧过程有很大不同,常有多种微生物参与。

2. 小区生活处理工艺方案

2.1. 处理要求 2.1.1. 水质情况 水质指标 COD BOD SS

NH ——N 进水 480 270 250

35 出水 60 20 20

8(15)

处理水量:20003m /d

总变化系数:K 总=1.9 2.1.2. 处理程度计算 1.COD 的去除率: η=48060100%87.5%480-?= 2.5BOD 的去除率: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5BOD 值是由残存的溶解性5BOD (se)和非溶解性5BOD 二者组成的, 非溶解性5BOD 主要以生物污泥的残屑为主体,活性污泥的净化功能是去除溶解性的5BOD ,非溶解性5BOD 将污泥一起经沉淀而去除。

进入CAST 反应池的5BOD 浓度0S =270 mg/l 。

出水中非溶解性5BOD 值为:

5BOD =7.1a e bX C

式中:e C --出水悬浮固体浓度(SS ),mg/l ,取20 mg/l ;

b —微生物自身氧化率,一般介于0.05:0.1之间,取0.09; a X --活性微生物在出水中所占的比例,取0.4。

代入各值,得

5BOD =7.1?0.09?0.4?20=5.1(mg/l )

因此出水溶解性5BOD 值为:

20-5.1=14.9(mg/l )

则5BOD 去除率为:

η=27014.9100%94.48%270

-?=

3.3NH N -的去除率 η=358100%77.14%35

-?= 4.SS 的去除率

η=sina

0.044sin60 6.390.020.40.8

ehv ==?? 2.2.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原则

1. 处理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 一般来说,不同小区对出水的要求差异较大。应根据我国《地面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有关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如果出水采用土地处理法处理,则按土地处理法的要求计算;

2.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3. 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以方便管理;

4. 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

5. 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与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 适合分期建设;

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8.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的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9.小区内的人口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厂应按可预期的发展规划作为流量设计的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可考虑采用20年的设计周期。

2.3.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噪音问题:由于小区是人们生活和休息的地方,是一个安静的场所,因此须特别注意周围的噪音,要将噪音降到最低点,在设计时要采用噪音较小的方案和设备。对处理构筑物采用防噪音的隔离设施。

2.除臭问题:在众多的水处理工艺中几乎没有一种能做到没有臭味,都有一定

的臭味释放出来,因此设计小区污水处理工艺时要特别注意除臭,必要时处理构筑物可采用全封闭的结构,将臭味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2.4. 生活污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如下图2-1所示[10]

图2-1

2.5.确定方案

2.5.1.确定工艺流程

小区生活污水由于水量较少(Q=2000t/d),属于典型的小型水处理设施,这类小型水处理设施的一般工艺流程如下图2-2[11]:

图2-2

生活小区污水处理毕业设计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污水处理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有数百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预计到2010年,我国要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000余座,污水厂的投资将达1800亿元.在这一进程中,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将是工程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决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很重要因素是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目前,在城市污水处理领域,南方城市普遍存在着追求“新工艺”的倾向,而且在工艺选择上似乎还有“一窝蜂”的现象。例如80年代,南方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多选择氧化沟;到了90年代末,SBR工艺几乎要“一统天下”了。一座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虽然应由污水水质、水量、排放标准来确定,但是,忽略污水处理厂投资和运行成本,过分强调污水处理工艺的先进是不足取的。实际上,有些南方城市采取的高投资、高运行费的“新工艺”,由于水质浓度低等缘故,并未收到理想的处理效果。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目前,国内仅用于中水(杂用水)处理以及解决地表水源微污染的治理上,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却鲜有报道。事实上,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发达的美国,在70年代主要采取生物膜法处理城市污水,7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造价低、运行费用省的高负荷生物滤池。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污水治理的基本原则是要以有限的财力,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活性污泥法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的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它一些物质.它既适用于大流量的污水处理,也适用于小流量的污水处理.运行方式灵活,日常运行费用较低。 一.设计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的综合训练阶段;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毕业设计对于提高毕业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任务的概况 1.项目概况 我国南方某城市居民生活小区位于该市市郊,污水排放量为10000吨/日,主要来源于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放的卫生间粪便冲洗水、淋浴水、厨房废水以及日常清洗废水。 2.污水水质、水量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参数: 3.出水水质要求 处理后出水要求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二级标准: BOD5≤30mg/L SS≤30mg/L 三.处理工艺选择 1.设计原则 (1).本设计方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废水处理后必须确保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城市废水排放要求。 (2).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用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和设备,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性与先进性兼顾,以实用可靠为主。

毕设任务书_车间设计

2014届应用化学制药方向《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人: 设计题目: 设计目的:设计的目的是把选定的实验室的的小试工艺放大到规模化大生产的相应条件,在选择中设计出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工艺流程,做出物料和能量衡算;根据产品的档次,筛选出合适的设备;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估算生产成本,最终使该制药企业得以按预定的设计期望顺利投入生产。 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等。 设计内容: 1.处方设计 (1)查阅文献,详细列出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天然药物罗列指标性成分的生物学特性)等信息(天然药物提取物还需列药物浸膏的性状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对选择剂型的指导意义。 药物的理化性质信息至少包括:溶解度和pKa、粒径(天然药物浸膏的过筛目数)、晶型、吸湿性、脂水分配系数(天然药物浸膏列指标性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pH-稳定性关系。 稳定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对光、湿、热的稳定性。 生物学特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2)处方的筛选与优化 列出选定处方的处方全部组成及各原辅料的用量。处方组成应包括: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 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应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固定的供应商。 说明处方筛选过程,并结合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辅料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等信息,说明所选定处方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说明处方优化的过程及理由。 处方的筛选与优化的原则:根据临床用途及给药途径慎重选择,尽量优化处方,做到处方与生产工艺为最佳匹配、有利于设备选型与生产工艺验证。

60吨每天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项目内容: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程 设计单位: 编制日期: 2011 年 5 月

目录 1 项目概述 (3) 2 基本概况 (3) 2.1 项目名称 (3) 2.2 建设地点 (3) 2.3 建设规模 (3) 2.4 主要处理工艺 (3) 3 进水水质 (3) 4 设计依据 (4) 5 工艺流程 (4) 5.1 总体工艺流程 (4) 5.2 工艺流程图 (5) 5.3 详细工艺描述 (5) 6 工艺特点 (6) 7 主要处理单元及设备描述 (6) 7.1 格栅渠 (6) 7.2 调节池 (6) 7.3 水解酸化池 (7) 7.4 接触氧化池 (7) 7.5 沉淀池 (8) 7.6 设备间 (8) 8 平面图如下 (9) 9 构筑物和设备价格明细 (9) 9.1 构筑物 (9) 9.2 设备明细 (10) 10 运行费用 (10) 10.1 劳动定员 (10) 10.2 电费 (10) 10.3 处理成本 (11)

1 项目概述 小区居民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有洗漱水、做饭洗菜水、冲厕所水等。 2 基本概况 小区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并被生活废料所污染的水。其水质、水量随季节而变化,一般夏季用水相对较多,浓度低;冬季相应量少,浓度高。 2.1 项目名称 2.2 建设地点 2.3 建设规模 日处理水量60立方米 2.4 主要处理工艺 → → → → → →出水 3 进水水质 主要是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 、BOD 、SS 等污染物 综合考虑建设小区的污水排放体制、建设小区提供的排水水质现状和发展预 生活污水→ 化粪池 格栅 调节池生物接触氧化池 沉淀池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研究

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研究 摘要:以某小区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解酸 化-生物接触氧化-过滤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出水CODCr、 B0D5、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9.3%、88.2%、66.7%、75%。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符合《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 综合排放标准》 ( DB61/224-2011 )的一级排放标准。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沉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 [1] 、人口的递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2,3],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河道[4,5], 使城市的河道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使得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迫在眉睫。 文章根据国外成熟技术的借鉴和国内的研究实践,确定 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过滤的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构筑 物和设计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废水水质及来源某生活小区位于该市市郊,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500m3/d , 污水主要来源于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排放水,设计进水水质及出水标准见表1。

2废水工艺流程根据生活污水水量、水质及处理要求,采用水解酸化 生物接触氧化-过滤法为主体工艺进行处理,工艺流程图见图 1。化粪池出来的污水经格栅拦截大颗粒杂质后,由泵提升 至调节池。调节池出水进入水解酸化处理池和生物接触氧化 池,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大部分降解为CO2和H20,少部分转 化为活性污泥。出水流入沉淀池,沉淀池上清液溢流进入中 间水池,沉淀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压滤处理。中间水池出水 经泵提升进入多介质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消毒池消毒,出水直接回用。 3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 该污水处理站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设计参数见表2。 3.1格栅 污水自流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的格栅,经格栅截流大块杂 物,去除较大漂浮物和悬浮物。 3.2水解酸化池 污水进入水解酸化池后,利用水中和填料上的兼氧菌, 将不融于水的、大分子的有机物变为可溶性,小分子的可生化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创造条件。 3.3生物接触氧化池 污水进入生化接触氧化池进行生物氧化反应,有机污染 物作为养料被微生物吸收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 3.4沉淀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出水进入沉淀池,在此进行混合液的 泥水分离,清水自流进入消毒池,沉淀污泥通过污泥泵进入污泥浓缩池浓缩消毒处置。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工程背景 (1) 1.2、工程概况 (2) 1.3、编制原则 (2) 1.4、编制依据 (2) 1.5、编制范围 (3) 1.6、采用的主要规范和工程设计标准 (3) 第二章建设规模及水质的确定 (4) 2.1、处理规模的确定 (4) 2.2、设计水质 (5) 2.3、出水水质指标 (5) 2.4、水质分析 (6) 第三章方案论证 (7) 3.1、中水处理工程选址论证 (7) 3.2、中水处理工艺比选 (7) 3.3、消毒方案选择及论证 (15) 3.4、污泥处置方案选择及论证 (16) 第四章工艺设计 (17) 4.1、工艺流程图 (17) 4.2、工艺流程说明 (17) 4.3、污泥处理 (19) 4.4、噪声处理 (19) 4.5、辅助构筑物系统 (19) 4.6、其他系统 (19) 4.7、设计计算 (20) 第五章建筑、结构设计 (26) 5.1、建筑设计 (26) 5.2、结构设计 (27) 第六章电气设计 (29) 6.1、负荷设计 (29) 6.2、保护 (29) 6.3、防雷及电压保护设计 (29) 6.4、照明及弱电设计 (29) 第七章自控设计 (30)

第八章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 (31) 8.1、环境保护 (31) 8.2、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防护专篇 (32) 8.3、节能措施 (34) 第九章总体布置 (35) 9.1、总平面布置 (35) 9.2、高程布置 (35) 第十章投资估算、运行成本及效益分析 (36) 10.1、编制依据 (36) 10.2、投资估算表 (36) 10.3、运行成本核算 (39) 10.4、效益分析 (40) 第十一章质量、售后服务承诺 (41) 11.1、质量保证措施 (41) 11.2、售后服务保证措施及承诺 (41)

年产40000吨苯酐的车间工艺设计_毕业设计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苯酐简述 苯酐,全称为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苯酐能引起人们呼吸器官的过敏性症状,苯酐的粉尘或蒸汽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对潮湿的组织刺激更大。苯酐主要用于生产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涂料、农药、医药和仪器添加剂、食用糖精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PVC 生产中,增塑剂最大用量已超过50%,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苯酐的需求随之增长,推动了国内外苯酐生产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苯酐生产始于1872 年,当时德国BASF 公司以萘为原料,铬酸氧化生产苯酐,后又改用发烟硫酸氧化生产苯酐,但收率极低,仅有15%。自1917 年世界开始以氧化钒为催化剂,用萘生产苯酐后,苯酐的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并先后形成了萘法、邻法两种比较成熟的工艺[1]。 1.2苯酐的性质[2] 苯酐,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分子式C8H4O3,相对密度1.527(4.0℃),熔点131.6℃,沸点295℃(升华),闪点(开杯)151.7℃,燃点584℃。 微溶于热水和乙醚,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1.3苯酐的合成方法比较及选取 1.3.1合成苯酐的主要工艺路线 1.3.1.1 萘法[1] 1.3.1.1.1反应原理 萘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O O O 2 V 2O 5 CO 2O H 29/2++2 2 1.3.1.1.2 工艺流程 空气经净化、压缩预热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喷入液体萘,萘汽化后与空气混合,通过流化状态的催化剂层,发生放热反应生成苯酐。反应器内装有列管冷却器,用水为热载体移出反应热。反应气体经三级旋风分离器,把气体携带的催化剂分离下来后,进入液体冷凝器,有40%-60%的粗苯酐以液态冷凝下来,气体再进入切换冷凝器( 又称热融箱)进一步分离粗苯酐,粗苯酐经预分解后进行精馏得到苯酐成品。尾气经洗涤后排放,洗涤液用水稀释后排放或送去进行催化焚烧。 1.3.1.2邻法 1.3.1.2.1 反应原理[1] 邻二甲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CH 3 CH 3 +3O 2 3O O O H 225 + 1.3.1. 2.2 工艺流程 过滤、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压缩,预热后与汽化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反应管外用循环的熔盐移出反应热并维持反应温度,熔盐所

住宅区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住宅区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1总论 1.1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1.1.1编制依据 (1)相关标准和规 (2)基础资料 1)其他同类生活小区中水回用处理工程的实际监测数据; 2)现场实际取样水质的具体监测数据; 2)公司提供的废水水量、排放特点与排放规律和中水规划去向。 1.1.2编制原则 (1)采用先进合理的处理工艺,确保污水经处理后满足中水回用水质标准的要求;应能改善和保持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不存在诸如异味、噪声等方面的二次污染问题; (2)积极稳妥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在比较和选择工程方案时,优先考虑工艺先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及扩容性强的方案; (3)本方案充分利用我院在构筑物和设备组合设计的传统优势,使污水处理布局合理,尽量少占地或不占绿地。同时应加强大环境美化、小环境绿化,保证与小区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4)节省投资、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工艺技术路线的设计需考虑无动力或少动力运行,亦可经综合处理后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使运行费用得以降低; (5)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6)污水处理站维修方便、施工方便、操作管理便捷、运转安全等因素,统筹兼顾,自控程度达到国先进水平; (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8)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该小区下风向,与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设计方案与工程容 1.2.1设计围 本方案设计规为起始点自生活小区废水集中收集排出口始,经过各级处理单元,至废水达标排放至中水回用系统或市政管网为止。 1.2.2设计容 本方案技术设计容包括生活小区中水回用处理工程的污水处理工艺设计、设备选型、配套构筑物结构、电气设计等;包括配套废水处理车间的建筑结构设计等。 2水质与水量 2.1设计水量 本生活小区总占地面积55195m2,建筑面积约为10万m2。该小区为出租性外来务工人员职工公寓组成,全部建成后预计居住人口总数为16000人。按平均每天每人产生污水量60L计,该小区的排水量为每天960m3,设计处理能力综合考虑为40m3/h,全天24h连续运行。根据规划小区所排放的生活经收集后集中进行处理,排放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甲方将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达标排放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后满足回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该部分水量预计为450.0m3/d。 2.2 进水水质 本污水处理工程的来水为小区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设计进水水质标准见表1。

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区污水的特点是可生化性好,适合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CAST有很多的优点,例如CAST 工艺运行稳定,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泥量小,不发生污泥膨胀,反应推动力大,能在低温环境中长期运行,并保持高的处理效率。与其他二级处理相比CAST工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 根据设计任务,本设计选用CAST做为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噪音小的特点,并且处理水质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本设计说明书重点说明了CAST工艺在处理小区生活污水时所采用的运行参数、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过程,以及一些常用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设计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小区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法 CAST 负荷

ABSTRACT The processing of the wastewater of biotope is subjected to value more and more in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iotope wastewater is good for bio-chemical.Adoption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such as: the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ing, the slime process etc. The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has many advantages, for example: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can work steadily and removal organic matter effectly,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has excellent ability of bearing high impact loads, the amount of sludge is small, no sludge swell, the reaction impulses is larger,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also can work at low temperatures, and keep high rate to removal. Comparing with the secondary treatment process, the costs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is much lower,operation is simply. According to design mission ,this design chooses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to treatment the wastewater of biotope, low investment, low expenses of operation, automate degree high, noise small, and the quality of effluent can attain the nation standard. The emphasis of this design is explained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s the operation parameter, calculation method and process of design while treat the wastewater of biotope, and some calculation method of design of construct in common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ing, the design of the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can attain expectation of processing result. KEYWORDS Biotope wastewate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ing, Cyclic activated sludge technology, load

年产2000吨环氧树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8) 1.1产品介绍 (8) 1.2、生产工艺 (8) 1.2.1一步法工艺 (11) 1.2.2二步法工艺 (11) 1.3、主要原材料 (12) 第2章初步工艺流程设计 (12) 2.1 工艺流程框图: (13) 2.2工艺流程: (14) 第3章物料衡算 (14) 3.1 计算条件与数据理: (15) 3.2 原料用量计算: (15) 3.3 缩合工段物料衡算: (16) 3.3.1 一次反应: (16) 3.3.3回收过量环氧氯丙烷: (18) 4.3.4 环氧树脂收集: (19) 第4章热量衡算 (19) 4.1对溶解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对反应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冷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反应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回流脱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对蒸发器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脱苯所需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脱苯用冷凝器冷却水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其它设备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溶解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计算封头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校核筒体和封头的水压试验强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夹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搅拌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反应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方案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设计方案 1 概述 生活中的废物、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水体缺氧、发臭、藻类大量滋生、鱼类死亡等,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对该种污水进行治理。 本设计方案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由于小城镇过去“重建设,轻环保”的旧观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城镇建设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无序乱流,不仅直接污染了小城镇自身生态环境,而且造成了河湖水体的严重污染,已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根据有关报导,预计今后我国70%以上的生活污水将来自城镇及小区。可见小城镇的污染治理关系到我国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前途和极具生命力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综合考虑确定:①满足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②按城镇自然地理地形地貌特征划定汇水区;③避免远距离输水,就近再生处理、就近排放、就近利用;⑤城镇近期投资能力;污水收集系统与污水处理设施配套。本设计方案在项目构成、工艺与装备、配套工程、劳动组织与劳动定员等方面,根据所选的工艺技术特点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均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置,并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 本设计方案拟采用的处理工艺为生物接触氧化,出水可达到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三级标准要求。 表1 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单位:mg/L) 2 设计依据、原则及范围 2.1 设计依据 (1) 建设单位提供的污水水质、水量等基础资料 (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3)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4)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5)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6) 《给排水工程概预算与经济评价手册》

学校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学校3500吨/天生活污水处理 项目 技 术 方 案 河南中蓝水处理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3-4

目录 1.总论 (1) 2. 设计边界条件 (1) 3. 废水工艺的选择 (2) 3.1生化处理技术 (2) 3.2物化处理技术 (3) 3.3膜分离处理技术 (3) 3.4本方案采用A/O法工艺 (3) 3.5工艺流程图 (4) 4. 工艺介绍 (4) 4.1格栅 (4) 4.2调节池 (5) 4.3水解酸化池 (6) 4.4好氧池 (7) 4.5沉淀池 (7) 4.6污泥浓缩池 (7) 4.7压滤系统 (7) 4.8工艺特点 (9) 5.电气自控 (10) 6.主要设备明细表 (11) 7. 运行费用估算 (11) 7.1用电费 (11) 7.2人工费 (12) 7.3运行费 (12) 8. 工艺流程图 (11) 9. 运行费用估算 (11)

1.总论 1.1项目名称 **学校3500t/d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2设计依据 1) 用户提供的相关数据、参数 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 《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案例》 4) 《给排水设计手册》 5)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1.3设计原则 1)依据施工地点整体设计进行局部深化设计。 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确保经处理后水质达到有关标准。 3)采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操作管理简单的工艺,使先进性和可靠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采用目前国内成熟先进技术,尽量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 5)平面布置和工程设计时,布局力求合理通畅,尽量节省占地。 6)废水处理站应尽量操作运行与维护管理简单方便。 2. 设计边界条件 2.1设计处理规模 根据用户所提供数据,日处理水量为3500t/d,系统按每天24小时运行,则每小时处理量为146 t,设计水量为150t/h. 2.2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用户所提供的数据可知,原水为生活污水,其主要水质指标为(数据引自类似工程实例):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1设计依据及设计围 1.1设计依据 1.1.1设计任务 课题名称:布洛芬剂车间工艺设计 生产规模:年产片剂(奥美沙坦酯)6.5亿片 1.1.2设计规和标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实施指南(2010年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3.医药工业厂房洁净设计规,GB50457-2008 4.洁净厂房设计规,GB 50073-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6.设计规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1992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1.2设计围 本设计参照《医药建筑项目初步设计容及深度的规定》、《车间装置设计》;及校本科生毕业小设计总体要求。 此次设计的围限于片剂车间围的工艺设计及对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提出设计条件,包括相关的生产设备、车间布置设计、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设计,同时对空调通风、

照明、洁净设施、生产制度、生产方式、土建、环保等在的一些非工艺工程提出要求。

2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1设计原则 2.1.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 1.工艺布局应按生产流程的要求,做到布置合理,紧凑,有利生产操作,并能保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2.工艺布局要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出生产区的通道,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如部分原辅料,生产中废弃物等),必要时可设置专用入口,洁净厂房的物料传递路线尽量要短。 b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生产区应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施。净化用室的设置要求与生产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c生产操作区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施。用于生产、贮存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工作人员的通道。 3.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净化效果,节约能源,有空气洁净度要求按下列要求布置: a空气洁净度高的房间或区域宜布置在人员最少达到的地方,并宜靠近空调机房。 b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房间或区域宜按空气洁净度级别高低有及外布置。 c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或区域宜相对集中。 d不同空气洁净度房间之间相互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如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等。 4.洁净厂房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且尽可能靠近与其相联系的生产区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混杂与污染。存放区域应安排试验区,

生活污水处理方案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污水处理站为镇区处理生活污水。 2项目设计依据、原则和范围 2.1设计依据 (1)《城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1918-2002); (2)《给排水设计手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98);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细则》(1989); (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97);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管理规定》(1994); (10)《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1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2.2设计原则 (1)污水处理工艺应因地制宜并力求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高效节能、易于维护管理。 (2)积极稳妥地采用新技术,在合理利用资金的同时,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与效率。 (3)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小区污水的特点,处理设施能适应较大的水量变化。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方面,要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备的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4)设计应适当注意美观和绿化,其美化的方式和周围地区的环境相协调。 2.3设计范围 (1)污水处理站内工程的工艺及方案设计,不包括化粪池和场外污水管线工程。 (2)与工艺相配套的电器、仪表控制系统设计。 3 水质要求 3.1设计进水水质

3.2设计出水水质 本设计中污水经过格栅、调节池、生物集成处理设备后,最终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 4.1水质特性分析 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废水具有以下特征: 污水中可滤残渣含量较高,这些残渣若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生化处理系统,会在生化系统中积累而占据大量池容,使池容不断减少最终导致系统完全失效。同时,去除对生物处理过程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减小生物反应的负荷,改善生物反应的条件,对处理系统正常运行,降低运行 费用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4.2废水的预处理 4.2.1 去除部分不可生化降解的物质,均和水质和水量 此处的预处理主要有格栅,预曝气调节池。通过这一过程,可有效去除废水中不可生物降解或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均和水质和水量保 证后续处理的正常进行。 4.2.2 预处理后的废水水质特性 预处理后废水水质如下表 预处理后的废水水质单位:mg/L 预处理后废水水质各污染物配比如下表所示 预处理后各污染物配比

国内住宅小区通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国内住宅小区通用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目前在国内出于技术成本以及运营的便利性等相关考虑主要采用最多的生活污水处理办法是: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方案。 住宅小区污水包含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而A/O接触氧化法是目前处理这些污水的最经济划算的办法。 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就其处理技术而言,可以采用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的成熟技术和工艺,但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应予考虑 首先,住宅小区污水流量小,可生化性好,宣悠闲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具有生物相丰富、微生物浓度高、食物链长、不会发生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能好等优点,适用与小量的污水处理。过去担心的堵塞问题,在采用新型填料后已基本解决。 其次,住宅小区用地紧张,应优先考虑占地省的污水处理工艺,并在设计中采取一定措施。现在,一般设计成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形成地下为污水处理站,地面为绿地或花坛的格局,可以美化环境。但这样设计时,应注意埋深、提升设备、通风要求和臭气处理等问题。

第三,由于受小区管理人员人数和专业素质的限制,应优先选用运行维护管理较方便的工艺,并努力提高运行管理自动化程度。 第四,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工期要求紧,污水处理设施由构筑物向设备的转化,似是一种必然趋势。采用装配式污水处理设备,安装简捷,工期短,便维护。 A/O生物接触氧化法简介: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10吨每天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AO工艺)

10t/d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设 计方案 污水宝 二零一五年五月 目录 1、方案编制依据及工程实施原则 (1)

1. 2工程实施原则 (1) 1. 3设计范围 (1) 1. 4供货范围 (2) 2、工程概况的确定 (2) 2 . 1工程概况 (2) 2.2 设计水质水量及处理标准 (3) 3、工艺原理及方案 (4) 3.1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原理及特点 (4) 4、工艺流程及说明 (5) 4 . 1工艺流程的确定 (5) 4.2工艺流程说明 (6) 4.3工艺与控制系统的联系 (6) 5、工艺设施 (6) 5 . 1格栅井 (6) 5.2调节池 (6) 5.3以下(1-6 )为JQ-SHJ10 —体化设备 (7) 5.4电器控制系统说明 (8) 6、二次污染防治 (8) 6.1臭气防治 (8) 6.2噪声控制 (9) 6.3污泥处理 (9) 6.4、防腐 (9) 7、电气控制和生产管理 (9) 7.1工程范围 (9) 7.2控制水平 (10) 7.3电气控制 (10) 7.4污水泵 (10) 7.5风机 (10) 7.6污泥泵 (10) 7.7其他 (10)

8、工程构筑物、设备分析 (11) 8 . 1污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 (11) 8.2主要设备分项一览表 (12) 8.3工程造价估算 (12) 8.4工程平面图 (13) 9、环境经济效益指标 (13) 9 . 1运行成本 (13) 10、安全防护、节能、消防 (13) 10 .1安全防护 (13) 10.2 节能 (14) 10.3 消防 (14) 11、售后服务 (14) 11.1 质量保证和检验、验收 (14) 11. 2技术服务 (15) 11. 3销售服务承诺 (15)

上海市某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_毕业设计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上海市某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09107***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09107***** 指导教师:***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3年5月30日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上海市某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 设计总说明:生活污水是指城市机关、学校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家庭排水以及商业、医院和游乐场所的排水等。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尤其是粪便和洗涤污水。城市每人每日排出的生活污水量为150~400L,其量与生活水平有密切关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含硫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人们应该保护水资源。 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区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城市污水通常包括部分工业废水,而小区污水则属于生活污水范畴。其特点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偏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处理难度小,适合采用生物处理的方法。 该设计要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B标准和相应的工程设计规范,包括《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正式版,《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小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出水要求和处理程度。一般来说,不同小区对出水要求的差异较大,应根据我国《地面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如果出水采用土地处理法处理,则应符合土地处理法的要求。2)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小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小区建筑环境相协调,力求美观。3)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以方便管理。4)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5)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小区下风向,与其他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处理装置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适合分期建设。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8)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9)由于小区内的人口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小区污水处理厂应将可预期的发展规划作为流量设计的基础。根据我国情况,可考虑采用20年的设计周期。 本设计的计算部分主要参考了《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其中CASS(循环式活性污泥法)主反应池的计算参考了《活性污泥工艺简明原理及设计计算》。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可编辑)

日产2500吨白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 2500t/d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原料粉磨车间工艺设计 摘要:拟设计一条日产2500t干法白水泥生产线,设计部分重点是生料粉磨配套系统工艺设计。在设计中参考了很多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大型水泥厂,用了很多理论上的经验数据。其中主要设计内容有:1.配料计算、物料平衡计算、储库计算;2.全厂主机及辅机的选型;3.全厂工艺布置;4.窑磨配套系统工艺布置;5.计算机CAD绘图;6.撰写设计说明书。 白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白水泥中铁含量只有普通水泥的十分之一左右。设计采用石灰石与叶腊石两种原料。物料平衡计算时考虑到需控制铁含量,按照经验公式(石灰石饱和系数、硅酸率、铝氧率)计算并参考其他白水泥厂,得出恰当的率值为:KH0.9、IM3.85、SM18。全厂布局由水泥生产的流程决定。设计中采用立磨粉磨系统。立磨设备工艺性能优越,单机产量大,操作简便,能粉磨料粒度大、水分高的原料,对成品质量控制快捷,可实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等优点。设计采用窑尾废气烘干物料,节约能源。总之原则上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热耗,符合环保要求,做到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合理。 关键词:白水泥;干法生产线;回转窑;立磨 2500t / d special cement clinker production line and supporting system for kiln grinding process design

Abstract: Designing a 2500 t/d white cement production line, which was focused on the design part of the raw material grinding design supporting system. In the design, many more advanced large-scale cement home and abroad are referenced.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 were: 1. burden calculation, the material balance calculation, calculation of reservoir; 2. The whole plant selection of main and auxiliary machinery; 3. the entire plant process layout; 4. the system grinding process kiln Arrangement; 5. computer CAD drawing; 6.writ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main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 of white cement and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is the content of white cement in the iron was only one-tenth of the ordinary cement. Controlling the iron content was considered when calculated material balanc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formula KH, IM, SM and refer to other white cement plant, drawn the appropriate ratio value: KH 0.9, IM 3.85, SM 18. The layout of the entire plant was up to the cement production process.Vertical roller mill grinding system was used in key plant design. Vertical grinding process equipment performance was superiority, single output, easy to operate, grinding people particle size, moisture and high raw materials, finishe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fast and it can take advantages of intelligent and automated control.In principle, the aim of the design is increas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reduce heat consumption, be accord wit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so,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shoul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