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章--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学总结

第2章--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学总结

第2章--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学总结
第2章--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教学总结

第二章教育评价方案的设计

问题、为什么要学会设计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活动必须预先进行周密的计划与设计,才能确保教育评

价活动的方向性、计划性与系统性,才能收集到可靠、有效的评价资料,从而对教育活动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育评价方案——根据评价目的、遵循教育活动及评价活动的规

律、对评价的目标、范围、方法、手段、过程以及组织管理工作加以规定与规范的文件。

◆本章基本内容

●第一节教育评价方案的基本构成与制定步骤

●第二节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

●第三节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

第一节教育评价方案的基本构成与制定步骤

◆教学评价方案的制订实例(教学测评方案的制订实例.doc)

问题一、教育评价方案由哪些基本内容构成?

◆1、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它们规定了评价的目的、对象、功能、原则,为评价活动规定了基本方向与规范。

◆2、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评价的内容——规定了评价对象的具体属性,为评价信息资料的收集指明了具体方向。

?例如,要评价学校办学条件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评价目标),就要说明办学条件涵盖哪些具体内容(评价

内容),诸如资金投入、师资队伍、基本设施等等,这样,评

价信息资料的收集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了。

评价标准——规定了评价内容的程度或水平,为获得评价结果、做出价值判断提供了标准。

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融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评价目标——规定了评价对象在特定的评价内容上达到的程度或水平,为评价活动提供了评价资料收集的依据与价值判断的标准或尺度。因此,评价目标实际上涵盖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两个部分。

◆3、评价方法与工具手段

即说明收集评价资料的具体方法、工具手段,体现了对评价活动的技术要求。

例如,文献查阅线索与范围、考试试卷或调查问卷的编制、访谈提纲与程序规定等等。

◆4、评价的实施程序与组织工作

◆5、附录部分(评价使用的工具、量表等等)

问题二、如何制订一份教育评价方案呢?基本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的目的、用途(功能)

评价的目的、功能决定了评价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例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目的与功能不同,方案就不同。

◆2、设计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既可以评价指标系统的方式呈现,还可以基本问题的方式呈现,这取决于评价的目的、用途。

评价标准既可以评语式、行为式的方式呈现,也可以数量式、量尺式的方式呈现。

◆3、设计评价方法、资料收集工具、资料处理方法、结果解释方法。

◆4、确定评价实施的具体程序、步骤与实施的组织管理要求。

例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实施程序与标准化管理。

问题三、教育评价方案的制订需要遵循哪些质量要求?

◆1、目的性(评价方案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例如,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目的不同,必须加以明确。

◆2、可行性(评价方案要具有操作的便利性)

为此,必须做到评价过程容易实施、评价指标要切合实际、评价条件(人、财、物、时间等)与技术要求要切合实际。

◆3、规范性(实施过程要具有统一性、规范性)

为此,必须确保按照评价方案的统一规定展开评价活动。

◆4、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即评价的效度要高)

有效性是对评价方案最主要的质量要求。

为此,必须确保评价内容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评价方法与评价工具的有效性。

◆5、可靠性(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即评价的信度要高)

为此,必须确保评价过程的客观性、评价方法与工具的精确性。

第二节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

问题:为什么要对教育评价内容进行设计?

◆因为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为评价信息资料的收集指明具体方向。

◆教育评价内容有两种基本呈现方式:具体评价指标、概括性问题。

一、教育评价内容的呈现方式之一:评价指标系统

1、何谓“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一个评价目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要素,是直接的、具体的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是对评价目标所包含的内容要素进行分析、分解、还原的结果,从而把具有抽象特点的评价目标内容变成了可操

作、可测量的内容。

?因此,评价指标具有具体化、行为化、可测量的特点,正是通过把评价目标的内容指标化,评价信息资料的收集才变得方便

可行。

2、何谓“评价指标系统”?

?评价指标系统是指把评价目标所包含的内容项目逐级进行分解后所得到的一系列具有层级顺序和相互联系的“指标群”。

?通过层级关系和内容关系,可以揭示指标系统的内在结构:

?层级关系:以“中小学教育工作评价指标系统”为例:

一级指标:教师素质、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设施;

二级指标:教师素质: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

三级指标:专业素质:专业知识、课程教学知识、科研能力等。

?内容关系:按照指标系统内容,指标系统可分为条件指标、过

程指标、成果指标。上例中教师素质、教学设施属于条件指标。

3、如何设计“指标系统”?

?指标系统的建立是将评价目标内容层层分解、越来越具体化的过程,待指标具有可测性而无需再分解时,指标系统即建成。

?第一步,用内涵分析的办法揭示评价目标内容关键要素,并用同样的方法对内容关键要素进一步分解,直至具有可操作性为

止,从而获得初拟目标;

?第二步,对初拟目标进行归类与筛选。

?筛选原则:同系统、同层次、内涵相同的指标合并;有因果关

系的指标留因去果;从相互矛盾的指标中选择合理指标;操作

性差的目标寻找替代目标。

?筛选方法:专家经验法、调查统计法、相关分析法

?第三步,请专家进行论证,回避相同专家。

4、设计“指标系统”应坚持哪些原则?

?“导向性原则”:注重指标内容与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统一;

?“整体性原则”:指标的完备性与全面性,避免遗漏重要指标。

?“科学性原则”:与目标的一致性、同一系统指标的相容性与代表性(避免重复)、注重指标的可比性

?“可测性原则”:可以测量与操作

?“可行性原则”:信息易得,简便易行

二、教育评价内容的呈现方式之二:概括性问题

用较为抽象的方式呈现评价内容,类似平时的调查提纲。

为提高信息收集的针对性,可附加具体调查内容与范围。(P87)三、教育评价内容指标的权重确定

问题一、为什么还要确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

◆因为不同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不同,通过

权重可以描述不同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

◆用以描述不同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程度或

所占比重大小的数字,称为权重系数(简称“权重”)。

◆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集合,称为“权集合”

(简称“权集”),反映了不同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问题二、确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根据评价目标要求与实际需要确定权重。

◆2、客观性原则:避免主观专断,失之偏颇。

◆3、可测性原则:考虑评价指标可测程度。为确保评价结果精确性,

适当降低可测性差的指标权重;但重要指标需做补充评价。

问题三、确定教育评价指标的权重通常有哪些具体方法?(P96-107)◆1、简单调查统计法(注意“归一化”处理方法)(P97)

◆2、德尔斐法

◆3、专家排序统计法

◆4、层次分析法

◆5、矩阵对偶比较法

作业:教材107页五道题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