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源于日语的汉语新词“王道”

源于日语的汉语新词“王道”

源于日语的汉语新词“王道”
源于日语的汉语新词“王道”

源于日语的汉语新词“王道”

[摘要]“王道”一词在中国的古代汉语中早已存在,但本文所论述的汉语新词“王道”与古代汉语之“王道”并无关联。本文通过对比汉日词典的释义,以及分析中日两国的新闻报纸中出现的用例,得出了现代汉语中较多使用的“王道”一词来源于日语词汇「王道」的结论。尽管来源于日语,但“王道”一词在使用范围上比其日语来源词要广,另外意义侧重点及使用人群也有所不同。另外,本文主张,该词为汉语新词汇,使用的频率很高,应该收录入汉语新词词典中。

[关键词]新意;新词;王道;词典;意义

近几年,在中文网站上突然大量地出现“王道”一词。如:

(1)省油是王道,几款畅销的1.0L车型推荐。

(2)换季过敏了,有效果才是王道。

(3)王道论坛,专注于计算机考研的点点滴滴!

以上例句中的“王道”为一个网络流行语,笔者猜测其应该是表示“正确的”,“标准的”,“最好的”“王牌的”之意,然而似乎换任何一个其他的词都不能很好的概括其含义。另外,也很难确定该词的词性。

一、中文字典里“王道”的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2012年第6版)中对“王道”一词有如下解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词汇

浑身发麻:不讲“日本汉语”就不能说话? [1108] (2009-02-09) 说起“日货”,通常是指日产的汽车、家电等。而当代汉语中也存在着“日货”,占到了当代中国汉语的70%以上(社会和文科学方面)。 属于外来语的日本汉语,对中国当代文化起着巨大的作用。 我们用老祖宗造的字,组成日本独创的词,普遍应用在日常生活里,说明一个事实:“汉语”已经成为汉文化圈共享的历史文明。 这些外来词汇只是现代化的骨架,并不是现代化的灵魂。有了现代化的骨架,却还没有足够的现代化的血肉,骨骼够大,但是营养不良,当代文化的窘境大概就在于此。解决窘境之路,不在于更换“骨架”,而在于锲而不舍地为当下的文化重建,补充现代人文的“营养”。 无处不在的日本汉语 我们看娱乐新闻,有一条说,小沈阳参加春晚之后,人气大涨;还有一条说,田亮拍了南非性感狂野写真。“人气”和“写真”这两个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司空见惯,可是,很少人知道,这两个词是不折不扣的外来词,是源自日本汉语的两个词。 我们再看看下面来自日本汉语的几个词: 1.解读,分析解说某项政策、观点、理论。比如,解读政策,解读谜团,解读**** 2.新锐,在某一领域新出现的有影响力的人、产品,比如,新锐人物,新锐导演,新锐汽车…… 3.职场,工作的场所,比如,职场人生,职场技巧,职场人物……

4.新人类,新人,新出现的人物,比如,常常形容90后的孩子是新人类。 5.视点,评论人的立场和观点,比如,专家视点 6.亲子,父母的孩子,比如,亲子课堂 7.达人,艺术、手艺、学术方面的大师。 8.放送,播放。比如,影视金曲大放送,新歌大放送 9.完败,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输给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败于上海申花队。 10.完胜,以大比分,或者以明显劣势而取胜对手。比如,北京国安队完胜于上海申花队。 11.上位,成熟,上路的意思,比如,他已经上位了。 12.点滴,输液的意思。 13.量贩,大量销售商品。比如,量贩式KTV,量贩式超市。 还有一些常用词汇,都来源于日本汉语,比如: 健康、卫生、衬衣、宠儿、乘客、储蓄、反感、化妆品、接吻、紧张、批评、企业、气氛、人格、肉弹、升华、生产、体育、通货膨胀、通货收缩、同情、统计、文化、文明、文学、时间、劳动、服务、白血病、鼻翼、剥离、大气污染、关节炎、抗体、麻醉药、牵引、弱视、色盲、糖尿病、听力、血压、…… 除了词汇之外,还有一些用法,也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表达,比如 1.超……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王彬彬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发贴人:王彬彬 发贴时间: 2003年08月25日 22点45分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仍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仍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仍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 一、唐代的日本学中国与近代的中国学日本 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 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 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先生学生与学生先生 从时序上说,中国接触西方文化远比日本早。早在7世纪的时候,就有基督教僧侣来中国传教。此后,13世纪的马可·波罗,16世纪的利玛窦,是广为人知的西方文化在古代的使者。在利玛窦的时候,西方汉译的工作已开始。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这是人所共知的。1870年,新教传教士莫里逊来到中国。他把《新约》译成汉语,全版《新约》于1814年出版。更重要的是,他还编了一本汉英词典,词典第一卷于1817年印行,整部词典四开本,共六卷,4595页,于1823年出齐。1898年秋,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梁启超,潜入日本军舰大岛号,亡命东瀛。这个时候,大量的西方名词、术语已进入日语中,被称作“政治小说”的《佳人之奇遇》和《经国美谈》中,自然也不乏这类译语。他很轻易地就把诸如民主、科学、政治、经济、自由、法律、哲学、美学一类词汇介绍给了中国读者。梁启超向国内译介日本政治小说的同时,也就开始了雷颐先生《“黄金十年”》一文中所说的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黄金十年”,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已被译成日文的西方著作,也在这时期被转译成汉语,甚至日本的中级教科书都被翻译过来,用作教材。 这也就意味着,日语“外来语”被引进中国,是在一种不得已的情形下开始的。 三、求真求易与一手二手 本来,洋务运动是要向西方学习,懂得西方,翻译西方著作便显得很必要。但一转向以日本为师,人们学习西文的势头也就顿减。向日本学习,无非是希望通过学习日本间接地学习西方。那时朝野普遍认为,这样做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但对这股向日本学习的热潮,中国近代第一译家严复却持坚决的反对态度。在发表于《外交报》上的《与(外交报)主人书》中,他写道: 吾闻学术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自奋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两间之见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则乞灵于简策之所流传,师友之所授业。然是二者,必资之其本用之文字无疑也。最下乃求之翻译,其隔尘弥多,其去真滋远。今夫科学术艺,吾国之所尝译者,至寥寥已。即日本之所勤苦而仅得者,亦非其所故有,此不必为吾邻讳也。彼之去故就新,为时仅三十年耳。今求泰西二三千年孳乳演迤之学术,于三十年勤苦仅得之日本,虽其盛有译著,其名义可决其未安也,其考订可卜其未密也。乃徒以近我之故,沛然率天下学者群而趋之,世有无志而不好学如此者乎?侏儒问径天高于修人,以其愈己而遂信之。分之所为,何以异此。 严复强调要深切了解西方思想学术,须直接读原著。借助翻译已是万不得已,借助翻译的翻译,就隔尘更多,去真更远他认为日本对西方概念的翻译,多不准确,因此也不能无条件地借用。例如,他反对“经济”这个日本译语,而代之以“计学”,并在《原富》卷首的“译事例言”中说明了理由:“计学,西名叶科诺密,本希腊语。叶科,此言家。诺密,为聂摩之转,此言治。言计,则其义始于治家。引而申之,为凡料量经纪撙节出纳之事,扩而充之,为邦国天下生食为用之经。盖其训之所苞至众,放日本译之以经济,中国译之以理财。顾求必吻合,则经济既嫌太廓,而理财又为过惬,自我作故,乃以计学当之。” 他认为“经济”一语,原意比西文“economy”宽泛,因此不宜作译语。再例如,他拒绝借用日文译语“社会”,而坚持把西文的“society”译作“群”,将“社会学”译作“群学”。此外,“capital”日译“资本”,严译“母财”;“evolution”日译“进化” ,严译“天演”;“philosophy”日译“哲学”,严译“理学”;“metaphysics”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

中日同形词.

摘要: 在汉语和日语中存在很多意思相近、用法相同的同形词, 给语言相互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但不留意的话就会掉入同形词的陷阱, 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各种误解, 严重的甚至引起摩擦。因此, 中日同形词的对照研究对排除文化障碍也有意义。以中日同形词“先生”为例, 对其在两种语言中的词义、用法、色彩等进行了对照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1) 汉语的“先生”具有不稳定性, 词义一再萎缩;2) 历史地看在感情色彩方面汉语的“先生”含褒义、贬义、中性, 日语的「先生」基本上为褒义;3) 语体色彩方面汉语和日语的“先生”相同, 都可用于口语和书面;4) 汉语的“先生”只是一个称呼词, 而日语的「先生」既是称谓又是职业;5) 日语“先生”一词增加了“对他人亲密的 或带有玩笑的称呼”这一义项。 关键词: 同形词;先生;称谓;汉语;日语; 日语中有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 研究者把这些字形相同的词汇称作同形词。随着两国语言的各自发展, 即便相同的汉字, 其意思、用法也各不相同, 这给两种语言的学习带来障碍, 交流上也会产生误解。如“先生”一词,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对这两个字都不陌生。但由于用法上存在着不同,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交流中常常为此引起不快。有很多学日语的人因受汉语“先生”语义的影响, 遇到日本人统统以「先生」来称呼, 不管对方从事什么职业, 结果使对方很尴尬。同样, 当日本人称中国老师为「さん」而不是称「先生」时, 中国老师心里也会不愉快, 会觉得对方不尊重自己。原因在于双方都按照本国的语义来理解“先生”这个同形词。有位日本人曾写过对“先生”一词的感受: “日常的に「先生」と呼ばれるような仕事をしていると、なんだか肩甲骨の下辺りがむずむずするような感覚になる。思い浮かべる「先生」なる人はもっと色んなことを教えてくれるし、尊敬すべき人物だ。未熟の塊みたいなわたしが「先生」だなんておこがましい。”

日语教学中的汉日词汇比较研究_以汉语_加以_和日语_加_为例_黄燕青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 日语教学中的汉日词汇比较研究 ———以汉语“加以”和日语“加える”为例 ● 黄燕青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自从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后,福建的经济发展态势迅猛,而作为龙头城市的厦门更是日新月异。文章主要从厦门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着手,结合高校日语人才就业现状,探讨目前如何培养商务日语人才,以适应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商务日语;就业;教育 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53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134-02 一、引言 厦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一直呈增长态势,但对此要求也不断提高。过去那种单一的以语言技能为主的日语人才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既有较强日语能力,又了解日本人思维习惯,理解日本企业文化且熟悉国际商务惯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在此情况下,高校面临着如何改变传统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厦门地区的实际状况入手,结合高校外语人才就业现状,探讨目前如何培养商务日语人才,以适应厦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厦门地区日语人才的供需状况 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导游的需求量是与日俱增。随着厦门知名度的提高,到厦门旅游的海内外旅客越来越多。2010年,动车开通后不到8个月时间,厦门全年共接待境内游客就有3026.09万人次,比增19.85%;实现旅游总收入383.89亿元,比增16.89%。面对火暴的客源,厦门却患上“导游荒”的重症。厦门有持证导游员3300余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兼职,还有老一代持证导游人员也已不在一线带团,实际在一线从业导游的不足1500人,远不能满足日益升温的旅游市场需求。[1]入境游客市场方面,2011年1至5月,厦门接待境外过夜外国人总量占接待入境游客总量的48%。,其中日本游客最多。[2]但是,据厦门旅游培训中心统计,厦门目前考取国家资格导游证的日语导游不过80人左右。 厦门目前有五星级酒店11家,四星级酒店23家①。此外,还有多家在建四、五星级酒店,但目前仍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节假日、旅游旺季、会展期间一房难求的现象时有发生。除了旅游带来的需求外,会展业的发展也给厦门的旅游酒店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厦门从事旅游业,酒店业,会展业的日语人才却一直处于“精才难求”“专才难觅”的状况。 就以上对厦门的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状况所做的简单介绍,可以窥视到对日语人才有着相当数量的需求,而下面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也从另一方面对此进行了验证。 据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厦门市人才市场)提供的《2011年第二季度厦门市人才市场供求分析》的统计,2011年第二季度,厦门需求量居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前四位为:第一位市场营销类,第二位信息计算机类,第三位生产管理类,第四位旅游/酒店/餐饮类。[3]在近两年的调查中,市场营销类人才的需求一直位列首位,有趣的是生产管理类和旅游/酒店/餐饮类也一直处于前五位之内,但经常互换位置。需求量居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没有外语人才的一席之地,而人才求职量前十位的人才类型中,外语类则一直在第六、第七位徘徊,反映了人才供求的匹配程度仍然不高,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营销类人才最为受欢迎正是厦门贸易业发展强盛的体现,既懂管理又懂语言的生产管理类人才也正是日资企业中所缺乏的,而旅游/酒店/餐饮类对人才需求量大则反映了厦门目前经济发展的热点。虽然高校设置的专业中都有这三类专业,但外语人才凭借其外语优势,仍然在招聘中相当受欢迎。以外语为工具从事其它相关工作,这正是目前外语人才,特别是日语人才就业的主要特点。 综上所述,厦门对日贸易及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要提升发展空间,那就需要大批懂外语、善于与人沟通的人才。鉴于外语人才近年 收稿日期:2012-03-27 基金项目:集美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课题编号:1013。 作者简介:黄燕青(1966-),女,福建闽清县人,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日语言对比及日语教学。 ①行业管理/企业名录/宾馆饭店:数据来自厦门市旅游局网站:www.xmtravel.gov.cn

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

最近看了NHK的一个学英语节目,其中提到福泽谕吉(一万日圆纸币上的那个人,「脱亚入欧」论提出者)翻译的几个著名单词:「竞争」、「版权」、「独立」、「演说」等。看完后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下面这篇有关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文章。(「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一文附在本文末尾) 还有一篇日语文章,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生保1996年写的,指出「共产党、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句话完全是日语外来语组成的。 现代汉语里的许多常用词汇其实是日语外来语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Tue Sep 30 08:50:18 2003), 本站(https://www.doczj.com/doc/0015469846.html,) ·文雨· 最近看了NHK的一个学英语节目,其中提到福泽谕吉(一万日圆纸币上的那个人,「脱亚入欧」论提出者)翻译的几个著名单词:「竞争」、「版权」、「独立」、「演说」等。看完后上网查了一下,找到下面这篇有关汉语中日语外来语的文章。(「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一文附在本文末尾) 还有一篇日语文章,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生保1996年写的,指出「共产党、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句话完全是日语外来语组成的。文章中将日语外来语分为以下几类: 一、修饰词+被修饰词 (1) 形容词+名词 例:人权、金库、特权、哲学、表象、美学、背景、化石、战线、环境、艺术、医学、入场券、下水道、公证人、分类表、低能儿 (2) 副词+动词 例:互惠、独占、交流、高压、特许、否定、肯定、表决、欢送、仲裁、妄想、见习、假释、假死、假设 二、同义词复合 例: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主义、阶级、公开、共和、希望、法律、活动、命令、知识、综合、说教、教授、解剖、斗争 三、动词+宾语 例:断交、脱党、动员、失踪、投票、休战、作战、投资、投机、抗议、规范、动议、处刑 四、由上述单词组成的复合词

日语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如“ぁ”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 但我觉得,从我在新天空学习日语的经历来说,事实上,要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从深层次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拿“を”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而“に”的用法就更复杂了,这里就不赘述了。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 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同时,我要说的是,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且很容易忘。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比如掌握了一个动词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记”了。比如待つ的て形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断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这是动1的词的用法,而动2的词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个假名去掉加上一个て或一个た就可以了。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 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词形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句型当中。仅以て形为例,它就有很多与之有关的用法或句型。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礼貌地请求;てぃる有表达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有一种就表示状态的持续;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来自日语的汉语词汇 考一考你:下面的中文词语里哪一个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 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后勤、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共和、美学、美术、抽象、逻辑、证券、总理、储蓄、创作、刺激、代表、动力、对照、发明、法人、概念、规则、反对、会谈、机关、细胞、系统、印象、原则、参观、劳动、目的、卫生、综合、克服、马铃薯。 答案:统统都是,全部来自日语。 没想到吧,其实,来自日语的中文还远远不止这些,数不胜数。虽然日语的文字源于中文,但上面这些词语可都是日本人的创作。 随便举例,“经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是“经世济民”,和现代汉语的“经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日语对Economy的翻译。“社会”在古汉语中是“集会结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来翻译英语的Society。“劳动”在中国的古义是“劳驾”的意思,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Labour。“知识”在古汉语里指的是“相知相识的人”,日语拿它来译英语的Knowledge。而我们又统统把它们变成了中文。 (附参考资料:《几十年来如何看待日本:100个理由》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胡平) 第16节:全是來自日语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賦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並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語、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來。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政党、方针、政策、申请、解決、理论、哲学、原則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來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來自日语。 "经济学"和"哲学",在中国以前叫"资生学"、"智学",--听起来后者倒是像日文,它们却是地地道道的中文。与此相似的还有"政治"、"经济"两词,汉语中过去的"经济"原意为治理国家;如今连小学生都知道不能用"经济"来治理国家,必须用"政治"了,而且还得是"无产阶级政治",而这"无产阶级"一词,也是从日文里引进的。当年大量新名词涌进中国,曾引起一些人惶恐不安,犹如自家的祖坟就要给人刨了。即使维新派的一员大将张之洞也有点担心,他曾在一份公文上批道:不要使用新名词。他的幕僚辜鸿铭即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就是一个新名词,亦来自日本。 试想想,如果能够像"抵制日货"一样,中国人大义凛然地彻底地扫荡去这些来自日本的词语,现代汉语将会陷于怎样尴尬乃至无助的境地?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 取缔、取消、引渡、样、手续、的、积极的、消极的、具体的、抽象的、目的、宗旨、权力、义务、当事者、所为、意思表示、强制执行、第三者、场合、又、若、打消、动员令、无某某之必要、律、律师、代价、亲属、继承、债权人、债务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损害赔偿、法人、重婚罪、条件、契约、从而、如何如何、卫生、文凭、盲从、同化、代表、压力、排外、野蛮、公敌、发起、旨趣、什么什么族、派出所、警察、宪兵、检察官、写真…… 真可谓俯拾皆是,或者说天网恢恢,无可逃匿。

日本汉字与音读汉语词之间的意义日语毕业论文(中日)汉字拼音的组成规则

日本汉字与音读汉语词之间的意义日语毕业论文(中日)汉字拼音的组成规则 毕业论文中文题目日本汉字与音读汉语词之间的意义日文题目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についての考察系别: 年级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についての考察【要旨】日本語の中で漢字の使用は不可欠で、漢字の意味は漢語の意味と直接な関係がある と思われる。漢字を組合わせた漢語の意味は、それを構成する漢字の意味の 組み合わせになる。字訓を通して、意味を覚えることが容易である。しかし、日本語の中には同音語が増えていて、音声表現の立場から考えて、比較的に 複雑だと考える。漢字の意味と漢語の意味との関係を研究して、漢語の習得 とその漢語が表す事柄の意味を理解することにも役立って、すごく探究に値 すの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キーワード】漢字、漢語、字訓、同音語目次はじめに---------------------------------------------------------------------------------- --------------------1 一、漢字の意味とその組み合わせ---------------------------------------------------------------------1 (一)漢字の字 訓------------------------------------------------------------------------------------------1 1.字訓を用い漢字---------------------------------------------------------------------------------------1 2.字訓を用いない漢字--------------------------------------------------------- ------------------------2 3.同字多義------------------------------------------------------------------------------------------------2 (二)漢字の組み合わせ----------------------------------------------------- ----------------------------2 1.並び方と同じ場合------------------------------------------------------------------------------------2 2.並び方と逆の場合------------------------------------------------------- -----------------------------3 二、漢語理解の実情---------------------------------------------------------------------------------------3 (一)類推させる行き方---------------------------------------------------------------------------------3 (二)名づける実情による行き方---------------------------------------------------------------------3 三、漢語と和語の優劣-------------------------------------------------

浅析日语与汉语主要不同点 之一 语序不同

浅析日语与汉语主要不同点之一语序不同 语序是指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也叫词序.汉语没有词形变化,主要是靠语序来确定每个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比如,"我喜欢她."这句话主语是"我",谓语是"喜欢",宾语是"她".如果改为:"她喜欢我."主语就变成"她",宾语就成了"我".,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汉语语序的基本型为"主----谓----宾." ,语序变化,或导致整个句子意思变化,或使句子根本不通. 比如:"我吃鸡蛋." 这句话不能说成"鸡蛋吃我.".或者是我鸡蛋吃. 日语语序和汉语不同,它的基本型为:主-----宾-----谓,即主语位于句子前面,谓语位于句子末尾,如:「私はご飯を食べる」。同汉语相比,日语的语序是比较是比较自由的,一些成分的位置允许一定的变动,但是,以下几点被认为是固定了的。 1:谓语句节位于句子最后。 日语句子是由句节组成,从意义上来划分,句节是句子的最小组成单位。 如:* 田中先生は|東京から|私たちに|お手紙を|下さいました。 这个句子就是由五个句节组成的。上面已经讲过,日语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谓语句节(包括判断助动词「です」)位于句子末尾。 ①A.私は新聞を読んでいる。 ----------- B.新聞を読んでいる私は。 ----------- C.読んでいる私は新聞を。 ---------- ②D.これは新聞です。 --- E.これはです新聞。 --- F.ですこれは新聞。 ---- ①中的A句,②中的D句合乎语法规则,是日语中的常用句;①中的B,C句,除非在特殊情况下,是不能作为独立的,完整的句子使用的;②中的E.F句子违反了基本语法规则,是任何情况下也不能用的。 2.修饰语在被修饰语的前面。 A.私の三冊の新しい本。 ----------------- == B.黒い猫が鼠を食った。 ---- == C.桜が美しく咲いている。 ------ ======= 上面例句中的单线表示修饰语,双线表示被修饰语,A.B两句是连体修饰。修饰语?黒い」一定要在被修饰语?猫?的前面,而不能在其后面,成为「猫黒いが」。C句的连用修饰语「美しく」一定要在被修饰语「咲いている」前面,否则就不通。日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的顺序同汉语是一样的。同汉语相比,日语的修饰语显得很长,有时用很多个句节修饰一个词,但是,不论修饰句节有多长,也一定集中在被修饰句节前面。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教学文案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 进的词汇

现代汉语从日语中引进的词汇 近现代,在对西方科技和文化学习的速度方面,日本比中国快。再加上中国以前的书面语都是文言文,因此很多中日两国没有、从欧美引进的生活用品或事物的叫法是日本首先把这些事物的英文名称翻译成汉字(实际上是日文),于是中国便从日文中借用、拿来了这些翻译语。以下列举一些从日语中引进的汉语词汇(按首字母排序): [B] 白夜、百日咳、版画、半径、半旗、饱和、保险、保障、备品、背景、必要、编制、变压器、辩护士标本、标高、表决、表象、病虫害、舶来品、博士、博物、不动产、不景气; [C] 财阀、采光、参观、参看、参照、策动、插话、茶道、长波、常备兵、常识、场合、场所、衬衣、成分、成员、承认、乘客、乘务员、宠儿、抽象、出版、出版物、出超、出发点出口、出庭、初夜权、处女地、处女作、储藏、储蓄、触媒、传染病、创作、催眠、催眠术、错觉; [D] 大本营、大局、大气、代表、代言人、代议士、贷方、单纯、单利、单位、单行本、但书、蛋白质、导火线、德育、登记、登载、等外、低调、低能、低能儿、低压、敌视、抵抗、地上水、地下水、地质、动态、动议、动员独裁、独占、读本、短波; [E] 二重奏; [F] 发明、法律、法人、法庭、法则、番号、反动、反对、反感、反射、反响、反应、泛神论、泛心论、范畴、方案、方程式、方程、方针、放射、分解、分配、分析、分子、风琴、封建、封锁、否定、否决、否认、服务、服用、辐射、复式、复员、复制、副食、副官、副手; [G] 改编、改订、概括、概略、概念、概算、感性、干部、干事、干线、纲领、高潮、高利贷、高炉、高射炮、高周波、歌剧、工业、攻守同盟、公报、公立、公民、公判、公仆、公认公诉、公营、公债、共产主义、共和、共鸣、古柯、固定、固体、故障、关系、观测、观点、观度、观念观照、光年、光线、广丄场、广告、广义、归纳、规范、规则、国际、国教、国库、国立、国税、国体、过渡; [H] 海拔、寒带、寒流、航空母舰、和服、黑死病、弧光、化石、化学、化妆品、画廊、环境、幻灯、幻想曲、回收、会谈、会社、会谈、混凝土、活跃、火成岩;

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汉语新词语和对外汉语教学 汤志祥 提要 自20世纪80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发生了并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突出表现是:1.汉语的“新词”和“新义”在不断地急速涌现出来;2.大陆汉语吸收了大量流行于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词语;3.普通话吸收了不少“强势方言”———北方话、粤语和吴方言的词语;4.某些原来废弃不用的“老词语”又恢复使用。对于当代汉语这些方面的明显而迅速的变化,现今的汉语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还是在教科书编撰、语言测试等方面,都反映甚慢或者甚少。为了使语言教学具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现在是关注这类问题的时候了。 关键词 新词语;汉语教学 在2020年间,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改革开放使全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诸方面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反映在语言文化生活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汉语普通话中新词语和新词义大量地涌现出来并被广泛地使用。对此,整个汉语研究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表、出版了不少研究汉语新词语和新词义的学术论文和辞书。但遗憾的是,汉语教学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反应相对冷淡以致严重滞后,这在教育大纲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教科书的编写和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都有所体现。 诚然,任何语言研究都应该也必须比语言教学领先一步。而且从保持其延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说,教学上的滞后又有其合理合情的一面。但从教育必须赶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及教材、教学的改革理应适当和社会保持同步的要求来看,对一些业已被社会肯定并且使用情况相对稳定的语言发展新变化,汉语教学界适时地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一 汉语新词语 一般说,对新词语和新词义的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尤其吕叔湘先生1984年提出“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①的呼吁以来,日益增多的汉语新词语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各种汉语新词辞典达三十多部,论文也有几十篇之多。可以说,“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探讨新词语现象,成就十分显著”②。无疑,汉语新词语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1.1新词语的范畴 本文所谓的“新词语”③主要指:(1)70年代末(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至90年代末的20年间④,在中国大陆地区涌现出来的,具有“词形新、语义新、书面成型、使用广泛”特点的那部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王彬彬 一、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有着许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从大的方面说,有两个时期的情形特别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国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贪婪地向中国学习,甚至是在与中国文化接触后,大和民族才首次与文字遭遇,从此才学会了书写。日语的?假名?(字母)不过是汉字的变体。而在近代,则是中国拼命地向日本学习。别的方面且不论,仅就语言文字方面说,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汉语的输出国。日本?汉语?,冲击着东亚各国的语言系统,当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中,成为中国人日常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由日本输入的汉语词,被称作日语?外来语?,这里也借用这种称谓。在?外来语?上加上引号,是为了与直接来自西方的外来语(如沙发、咖啡、逻辑等)相区别。因为这二者毕竟有些不同。 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数量是很惊人的。据统计,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这些都是日本人对西方相应语词的翻译,传入中国后,便在汉语中牢牢扎根。我们每天用以高谈阔论、冥思苦想和说?东?道?西?时所用的概念,竟大都是日本人弄出来的,——想到这一层,我的头皮就有些发麻。 实际上,离开了日语?外来语?,我们今天几乎就无法说话。就在我写这篇谈论日语?外来语?的文章时,也必须大量使用日语?外来语?,否则就根本无法成文。这个问题近几年也不时被人以不同的方式道及。例如,雷颐先生在介绍美国学者任达的《新政革命与日本》一书的《?黄金十年?》一文中,便写道: 通过大量的翻译引介,一大批日语词汇融入到现代汉语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词汇甚至迅速取代了?严译?(按:指严复的翻译)的大部分术语。这些几乎涉及各类学科的新词汇或是现代日本新创造的,或是使用旧词而赋以新意,现在又被广大中国知识分子所借用,这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并且促进了汉语多方面的变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奠定了一块非常重要的基石。现在我们常用的一些基本术语、词汇,大都是此时自日本舶来。如服务、组织、纪律、政治、革命、政府、党、方针、政策、申请、解决、理论、哲学、原则等等,实际上全是来自日语的?外来语?,还有像经济、科学、商业、干部、健康、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法律、封建、共和、美学、文学、美术、抽象……数不胜数,全是来自日语。 雷颐先生是以肯定的口气谈到日语对汉语的侵入的。而李兆忠先生的《汉字的圈套》一文,则在与雷颐先生做了相同的介绍后,不无遗憾地写道:这真是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同样一个西方科学术语,到了中国和日本,就被译成两种味道相去甚远的词,最后却是以中译失败,日译胜利而告终,这是为什么或者换一种不太合理的问法:严复、梁启超们为什么没有想到采用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那种比较自由和通俗的意译法?同样,明治初期的日本学者为什么没有像二十年之后的大陆学者那样,采用那种引经据典式的译法这里把梁启超与严复相提并论有些不妥,但提出的问题确实是值得思索的。汪丁丁先生的《?经济?原考》一文,是对?经济?二字的汉语原意进行追溯,实际上也同样涉及到日语?外来语?问题,因为?经济?也是众多日语?外来语?中的一个。而考古学家陈星灿先生的《考古学就在我们身边》一文,倡议中国的考古学?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因为?所谓的国家、文明。私有制等等概念都是从国外输入的?,它们

源于日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_熊文华

[收稿日期]2006-08-28 [作者简介]熊文华(1953-),男,湖北黄陂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宋小梅(1969-),女,四川盐亭人,柳州职业技 术学院讲师。 源于日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 熊文华,宋小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从语言文字上说,早期汉语传入日本,从语音、文字、词汇等各方面对日语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日式汉语回归中国,与本国语言相互融合。中日语言上的相互影响,是语言接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模式。语言的相互影响反映了以社会经济为背景的文化的相互交流。其动因和起点是文化上的需要,过程则充满着渗透、交融和互动。 关键词:日源外来词;汉语;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H1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84(2006)04-0071-06 一、日语借词的特殊性 数千年前,人类社会就已不再是老子所怀念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封闭系统了。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彼此在交换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不断吸收自己所无且于己有用的文化。而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的语言,负载着各文化因素,成为人们互相了解的桥梁。文化的吸收和交流,首先就反映在语言成分的吸取上。这就形成了一种语言中的外来词。 外来词是语言融合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吸取。在现代汉语词汇里,有不少词是从别的民族语言中吸收来的。这些吸收来的词,积累成了汉民族语言词汇中的外来语词汇。仅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词词典》就收录了一万余条,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外语词更是大量涌入,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进入汉语词汇系统,构成了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是—个不容忽视的子集合。 汉语外来词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借词,即将别种语言的词直接引入。意义和书写形式基本不变,仅在语音上加以改造纳入汉语的词;二是译词,即只是吸取外来概念,即词义,而使用汉语的造词材料和造词方法形成的词。无论何种情况,它们都服从汉语词的内部结构规律,是取得了汉语词的资格的,从而成为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 像下面这种情形,则不能算是汉语外来词: 对于寻求old girl (大女孩)的绝对数,我已经绝望了,更不消说她们的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地理分布。再说,OG 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人口学的问题。 这段文字中的old girl 和OG 都没有取得汉语资格,尽管它们出现在汉语书面语中,却仍然只是英语词。现代汉语借词又有两种情形:一是从书写形式上借取的,二是从语音形式上借取的。外来词中不少来源于日语,我们称之为日源外来词,其大部分是源自日语中的汉字词,可称为日源汉字词。日语借词是用现代汉语语音直读其汉字,其它外语借词则用现代汉语语音来对音的。不过,这两种借词有一个共同点,即音节上都汉语化了。 中国人和日本人,由于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关系,有过极其频繁的交往和接触。早在隋唐时期(日本飞鸟、奈良时代),中国文化大量流入日本,日语几乎整个地借用汉语词汇和它的书写符号———汉字。这就使日语在语素、构词法乃至词的结构上往往符合汉语的造词规律,为我国清朝末叶从日语大量借入新的名词术语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又由于日本人使用汉字,尽管日本人在公元794~1192年间(平安时代)发明了他们自己的文字———假名,但汉字的使用仍是大量的。日语中法定使用的就有1954个汉字。而汉字是表 第6卷 第4期 2006年12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L I U ZHOU VOC ATI O NAL &TECHN I CA l COLLEGE Vol .6No .4Dec .2006

日语与汉语的比较

1.日语与汉语的比较 从语言学上来讲,日语和汉语都应该属于汉藏语系的,好多日语单词就是从汉语里来的,被语言学家称为sino-Japanese.两者应该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日语中平假名和片假名甚至就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如“ぁ”来自汉字的“安”的草体。 但我觉得,事实上,要学好日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上面所述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从深层次上来讲,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都知道,grammar是一个语言的骨架,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语言,但我们认为很相似的日汉语的文法根本不一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日语的谓语动词往往放在句末,这是最特别的一点。比如说“我去学校”,在日语里面说成わたしは学校へ行きます,把“去”这个动词放在最后。其次,日语是以其格助词为关键的,如 “に”、“を”等,每一个就有很多种用法。拿“を”来说吧,它就有表示对象的用法,如本をよむ;还有表示起点的,如家を出る;还有表 示在某一范围内移动的,如海を泳ぐ。而“に”的用法就更复杂了,这里就不赘述了。而汉语里则简单得多,没有这么多的格助词。 另外,日语里有许多时态,而这些时态是通过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如て形,た形等等。但汉语里则没有这么多词形变化,只是通过加上一些如“了”、“曾”、“过”等副词来表示。同时,我要说的是,日语中的这些形相当难记,而且很容易忘。但是如果掌握了规律,就很容易记了,而且可以举一反三。比如掌握了一个动词的て形,那它的其它形就可以迎刃而“记”了。比如待つ的て形为待って,由此可以推断出它的た形,就是待った。这是动1的词的用法,而动2的词就更加相似了,直接把最后的一个假名去掉加上一个て或一个た就可以了。而其它的形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记忆。 当然,仅仅掌握了这些词形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它们应用于一些句型当中。仅以て形为例,它就有很多与之有关的用法或句型。如てくたさぃ表示礼貌地请求;てぃる有表达两个含义,一方面表示动作的进行,还有一种就表示状态的持续;てもぃぃです表示可以干某事了。 日语中有如此多的词形变化,而汉语中很少,那为什么一些西方人会觉得汉语比日语更难学呢?让我们来看看日语和英语的比较吧。 2.日语和英语的比较 我认为,和汉语相比,日语和英语的相似处更多,它们都属于形合的语种,注重形式;而汉语则属于意合,西方人对此很难理解。 而且日语和英语都有很多相对应复杂的句型,时态,及与之相关的词型变化比如与て形相对应的英语时态就是现在时-ing形式,与た形相对应的则为过去时-ed形式,与なぃ形相对应的则是英语中的否定。而且,现在随着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日语中外来语增加的速度更是快得惊人,好多词汇都摒弃了原来的和语或汉语读法,采用了英语的发音,叫人背不胜背,这通常都要用片假名来表示。因此,好多日语词都可以用英语来发音,日本人不但不会嘲笑,反而认为你才是up to date。这样一来,西方人当然觉得日语更好学了。什么东西说不出来,仍然可以用英语来表示。但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