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中的摄影技巧 高中作文指导”技巧篇“

作文中的摄影技巧 高中作文指导”技巧篇“

作文中的摄影技巧 高中作文指导”技巧篇“
作文中的摄影技巧 高中作文指导”技巧篇“

谈如何在高考作文中运用摄影技巧

——高中作文指导“技巧篇”

在作文备考中,老师们通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并不是孩子们没有积累无话可说,而是缺乏有效的语言技巧,生搬硬套、堆砌成文。其实写作文归根结蒂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的驾驭很多时候与电影中的拍摄手法如出一辙。

电影的拍摄技巧就镜头而言通常可以概括为:推、拉、摇、移。“推”又称推镜头,是一种在被摄体位置固定、摄影机借助于运动摄像工具或人体,由远而近渐渐向被摄体靠近,实现整体到局部的转移,形成视觉前移的拍摄效果。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体和细节。这种“推镜头”的手法体现在作文中可以理解为:抓住被描写事物的特点,进行具体而微的细节刻画。

例1:总能看到江畔那个人: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披发行吟,时而悲叹,时而沉吟。他亦如他的文,散发出点点馨香,遍染层林。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犹忆书香》解析:在这段文字中,考生巧妙借助“推镜头”的手法,由远而近为读者呈现出屈原独步汨罗江畔,“峨冠香服悲歌而吟”的情景,形象鲜明、特点突出。

例2:不经意间,目光落到了靠近院门的那棵老槐树上。高大粗壮的身躯已经开裂,挺直的枝干却像张开的臂膀,撑开一树浓密的枝叶,向外,它一直伸到门外的那条小路上,向内,已经几乎要遮盖了我们的房顶。暴雨泼向它的每一片叶子,而那些叶子却更加精神地挺立枝头;雨水冲刷过它的躯干,从它的裂缝中流过,而它岿然不动。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Ⅲ《心怀天地》解析:这篇文章考生为了表现门前老槐树顺应环境变化,心怀天地、笑傲风雨的精神,恰当地运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细腻地刻画了它“开裂的身躯”、“挺立的枝干”,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

“拉”又称拉镜头,是被摄体位置固定,摄影机借助于工具和人体,由近而远的移动,从而实现局部到整体的转移,形成视觉后移的拍摄效果。“拉镜头”主要突出的宏观与远景,它运用到作文中则可以理解为:借助丰富的联想思维,将目光投向广袤的宇宙时空和自然风景,寓情于景、借景言情。

例3:时维六月,序属仲夏。榴花绽红,清荷吐绿,轻舟晚楫香风细;鸳鸯戏水,白鹤亮翅,柳枝摇曳湖水平。乘假日,风吹衣袂,花迎树阴;望繁星,夏解人意,月又明空。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大同世界,焉能忘本?》解析:这段文字可谓俊雅清籁、自然天成,考生汲取《滕王阁序》的精华,运用“拉镜头”的手法,为读者描摹出“榴花绽红,清荷吐绿”的大同世界。

例4:天空深邃悠远,是因为它有飘逸的云儿和飞翔的小鸟;大海广阔无边,是因为它有跳动的浪花和畅游的鱼儿;草原葱绿美丽,是因为它有茁壮的小草和驰骋的骏马;我快乐穿梭于天地,是因为我有“悦读”的行囊。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背上“悦读”的行囊》解析:本段文字中,考生借助“拉镜头”的手法将自己“悦读”的体验寄托于对自然万物的描摹,寓情于景、具体生动。

“摇”也称摇摄、摇镜头,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因此它可以突破电

视画面框架的局限,利用摄影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放大视野,包容了更多的视觉信息。“摇镜头”运用于作文可以理解为:以某一人物为中心,围绕其展开联想,从不同角度加以呈现。

例5:她也爱,爱那粉饰的百花洲;她也伤,伤那香残的燕子楼;她也恨,恨那有时似傻如狂的贾宝玉。她没有“好风凭借力”的气魄,有的只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轻柔!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犹忆书香》解析: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去全景呈现黛玉的喜乐忧思?本文的作者为我们找到了一个最佳答案。那就是巧妙借助“摇镜头”的手法,围绕与黛玉有关的人、事、物,表现她的“爱、伤、恨”。

例6:在那些逝去的高三日子里,我曾是那样沉溺于和同学畅谈理想而将书本丢弃一旁;我曾是那样只顾设想美好假期而将复习抛之脑后;我曾是那样一直告诉自己要劳逸结合而总是不能坚持到最后……那样多的“我曾是”,让我尝到了只会仰望星空的苦果。

2010年高考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解析:在这段文字中,考生通过“摇镜头”的手法为我们全景呈现了高三的一年里,“那样多的‘我曾是’”,以及我对于“仰望星空”的体会。

“移”又称作移动镜头、移动摄影,是摄影机借助于任何运载工具或人体,作左右、斜线、曲线、半圆或是360°等各种形式的运动而达到的拍摄效果。它所突出的是动态的视觉效果,这种摄影技巧运用在作文中可以理解为:选取一组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借助类比的形式将其呈现给读者。

例7: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主人公保尔的坚强毅力;走进《简爱》,我被简爱那种真挚、顽强不屈所激励;走进《名人传》,我们会被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那苦难和坎坷的一生所叹息,为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所折服。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慢尝书香》解析:本文的小作者深谙语言之道,无论是保尔、简爱、贝多芬还是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他都没有做过多赘述,而是借助类比的形式整齐排列,这其中所体现的正是“移镜头”的手法。

例8: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见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2010年高考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解析:本文为了突出表现墨子践行理想、兼爱天下的高尚人格,先列举了老庄等先秦诸子作为衬托,这段文字简略得体、以略衬详,其中运用的“移镜头”手法堪称典范。

好的文章不是靠辞藻的堆砌而成,而是需要心灵的淘洗,也许在这个意义上作文与摄影是一脉同工的,“推、拉、摇、移”的运用不单纯是技巧,更是心灵的外化、情感的升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