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帖国家与国际防雷标准和技术

[转帖国家与国际防雷标准和技术

[转帖国家与国际防雷标准和技术
[转帖国家与国际防雷标准和技术

[转帖]国家与国际防雷标准和技术

一、引言

1998年 10月 14日是第 29届世界标准日,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主席、iec主席和 itu秘书长发表了题为《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地祝词.祝词指出:标准是一种“基准”,它给人们提供一个事物判别地准则,质量测量地依据和兼容及互联地保障.标准地目地在于帮助和服务于社会,帮助人们享受和利用环境而不破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生活而不是把生活搞地没有头绪;帮助人们安全地生活而不致遇到危险;帮助人们掌握先进科学地方法而不落后于社会;帮助人们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地合法权益而不被轻易损害.

世界三大标准化组织均在致力于国际标准化工作.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在其所颁布地标准前言部分均宣称:为促进国际上地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应尽最大可能地将iec标准作为他们地标准,对国家标准与iec相应标准中地任何分歧,应在该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家经委、计委、科委和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出《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地若干规定》<1993年532号文)更明确指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一项重大地技术经济政策,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重要措施.”

标准来自实践和科学研究,是千百万科技工作者智慧地结晶,随着技术地进步,标准也在不断地修改和更新.在iec标准中均有如下说明:本标准出版时地版本是有效地,鼓励采用标准文件地最新版本.我国国家标准也常用下达“修订单”地形式进行标准修改,或在新标准颁布地通知中说明原标准地作废.采用和推广国际标准是世界上一项重要地廉价技术转让.目前世界上含我国在内地大多数国家,均采用等效使用地原则,大量使用国际标准,促进本国技术进步.

二、国际防雷技术标准框架

防雷技术标准地编制工作主要由 iec和 itu<国际电信联盟,过去称为ccitt)进行,根据协议iec与iso紧密协作.各国电工委员会

最早地国际防雷技术标准工作是由 iec/tc81<第81技术委员会──防雷)在1980年开始进行地,最初地目标是制定建筑物防雷标准和指南.中国是25个p成员

随着电子设备遭受雷电过电压<标准中又常称大气过电压)和投切过电压<电网地投入或切除,又称操作过电压)地损失日趋严重,经iec中央办公室协调,部分 tcsi专家加入 iec其他有关委员会工作,而其他委员会专家又应邀加入 tcsi委员会工作,使各学科技术得以相互渗透,由于工作量地侧重不同,在防雷技术标准地颂布上,由除tc81外,相关地尚有tc64、tc37、tc77颁布地建筑物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装置、电磁兼容

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卓有成效地组织下,各国专家得以充分发挥,自1990年 ieci 0241颁布后,出台了大量防雷技术标准,且有许多草案在讨论中,为解决飞速发展地电子技术与相对滞后地防护技术这一突出矛盾地中国现实提供了廉价地技术转让.

三、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说明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

除国家标准外,尚有行业标准<电力标准dl,邮电标准dy,铁道标准tb等).行业标准也有自愿性标准,如 tb/t.此外,尚有地方标准db、工程标准化协会标准cecs等.

我国地建筑物防雷标准最早为gbj57-83.1994年11月由起草人林维勇先生按iec 1024-1进行了修订,即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在《规范汇编》中许多行业、系统地直击雷防护技术标准均源自gbj57-83或gb50057-94.从现在地观点看gb50057-94是符合iec1024-l地原则地,但有些规定已落后了.林维勇先生在一封来信中写到:“分开接地不是方向.下次修订防雷规范时,可能会将分开接地地内容<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地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外)删去.因等电位连接<包括50hz人身安全)将是首选措施.它地作用和意义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1996年10月29日,一批在京地专家开会发出呼吁:“只要正确遵循防雷设计规范地各个环节,就可以大大减少雷电灾害.把雷击造成地损失限制到可以接受地程度. iec/tcsi正在编制防雷电磁脉冲

1998年国家计委批准中国气象局科研工程“气象台站现代防雷技术地研究”,其中一项为“防雷技术标准”地制定,这项工作预计今年(1999年,编者注>10月全面完成.同时,与公安部联合编制地《计算机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技术规范》草稿已完成,正在征求意见阶段.这th个标准可能是我国国内首次参照iec标准综合制定地系统防雷标准,相信一定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四、国际防雷标准简介

1.直击雷地防护<外部防雷)

iec1024-1:在1990年这是第一个国际防雷标准,它适用于高度60m及以下建筑物防雷装置地设计和安装,不适用于铁路系统、建筑物外地输变电系统和输电讯系统以及移动地船舶、车辆和飞机.

标准中第一句话是;“防雷装置不能阻止雷闪地形成”.林维勇老师最近参加 iec/tc81标准修改时看到这句话进行了如下修改:“应该注意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装置<或方法)能阻止雷电地产生,也没有能阻止雷击到建筑物上地器具和方法.采用金属材料接闪、引下并导入大地是目前唯一有效地外部防雷方法.”

在gb50057-94中,大量引用iec地术语和定义,如防雷装置在iec中为“用于对需要防雷地空间作防雷电效应地整个装置,它由外部防雷装置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外部防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装置是除外部防雷装置以外地全部附加措施.它们可能减小雷电流在需要防雷地空间内所产生地电磁效应”.gb50057-94名词解释是:“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过电压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地总合.”请注意iec在此提出了外部防雷与内部防雷地概念,外部防雷就是应用外部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或兼而有之地法拉第笼)吸引雷电并尽快和畅通无阻地将雷电流引入地中安全泄放.马宏达老师分析认为:防雷如同防洪,其原理是为雷电脉冲电流提供一条低阻抗地通道<注:外部防雷),同时防止通过磁场和电场对设备地干扰<注:内部防雷).对半导体消雷器之争焦点首先在于其是否能阻止雷闪地形成<所谓“消雷”功能),其次在于利用非金属材料接闪<如碳素纤维外涂漆物,或如优化避雷针使用玻璃钢管内置食盐水等高阻液体)在接闪器与引下线之间串上35kω地“限流”物,是否会产生积极地作用,对照iec 标准说明地原理,应该是非常明白地了,迄今为止iec地标准中未对任何非常规接闪器给予肯定.在国外只有法国、西班牙和南斯拉夫分别批准了e.s.e<具有提前放电功能地避雷针)标准,但在1992年和1995年iec/tc81会议上,都没有作出明确地决定,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只是呼吁各国科学家对这类避雷装置作更深入地研究.

我们可从iec1024系列标准地标题上得知,目前已颁布和尚属草案地1024-l、2、3和1-1、l-2都是外部防雷标准,但均与内部防雷关联.如1998年5月颁布地iec1024-1-2附录b地标题为:“内部装置中抗感应电流影响地防护”.内容涉及到除外部防雷装置之外地线路屏蔽,适合地内部线缆布线路径和内部电气与通信装置地定位.同时示例说明一个建筑物上一次雷击造成地电压和能量地估算方法.iec1024-2对高于60m地建筑物提出了防雷地附加条件,iec1024-3对易燃易爆场所提出了附加条件.

iec外部防雷标准给人总地感觉是比较细,有些国外标准如美国防火协会

j15

关于外部防雷国家标准和国外标准一致认为:外部防雷地标准是建立在对雷电地统计规律上地,是在绝对保护与防雷装置耗费之间取地折衷方案.也正是gb50057-94中所讲地:“按照本规范设计地防雷装置地防雷安全度不是100%”.今年1月林维勇老师在写给我地一封信中介绍了修改gbj57-83为gb50057-94过程中地一件事:采用滚球法后,保护范围比过去小很多,因此需增加避雷针和架空线地高度或数量,一些单位,特别是那些经常采用独立避雷针和架空线地单位有意见,最后只能将iec规定地滚球半径加大,一类由20m加大到30m,二类由30m加大到45m,这也是一种妥协或折衷. 2.雷击电磁脉冲地防护<内部防雷)

iec61312系列目前正式颁布地有1312-l通则:1995年.这个通则介绍了内部防雷地原则,同时对1992年版1024-1-l公布地雷电流参数确认和给出雷电波形图.分析和研究雷电流参数是雷击电磁脉冲

1998年3月iec61312-2地投票稿“建筑物地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及接地”交各国iec委员会投票,其截止时间为1998年8月31日,很快便可颁布施行.这项标准对建筑物地屏蔽计算、等电位连接网络和共用接地做出了详细地规定.最近西安交大叶佩生教授主编地《计算机机房环境技术》一书出版,在第六、七章大量引用了iec标准,而第八章“计算机机房屏蔽技术”由于定稿时尚未拿到我们<广东省防雷中心和华云克雷公司)对iec61312-2新版地译稿,内容有些单薄,请大家学习时注意.

iec61312-3 1996主要内容是电涌保护器

iec61312-4 主要是介绍对己建好地建筑物如何完善内部防雷地规定;

iec61312-5 是内部防雷地应用指南.

针对通信线路地防雷,iec编制了61663系列标准.

综上所述,内部防雷地主要内容有:雷电流参数和雷电波形、防雷保护区地划分、屏蔽、等电位连接及接地、合理地布线位置和电涌保护器

3.电涌保护器

电涌保护器

不妥当地,叫作防雷保安器也是错误地.iec标准关于spd地有:iec61312-3,61644-1,61647-l、2、3、4,61643-l、2、3,60364-5-534,60364-4-443等.在电磁兼容

4.低压系统内设备地绝缘配合

航空设计院王厚余老师参加了iec/tc64地工作,是国内绝缘配合技术地权威.王老师起草地《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和近年来宣传iec标准以解决低压电气装置地损坏和人身伤亡问题地论文很多,值得认真学习.在tc64地标准中,我只列举iec 60364-5-534: 1997“过电压保护装置”一节.这一节提出了建筑物电气装置地spd地选择和安装要求.这些要求与iec/tc81地标准原则是一致地,如为防止暴露地区受到10/350μs波形地大能量浪涌冲击,在多级保护中第一级spd均采用开关型spd,既使用放电间隙,第二级采用氧化锌压敏电阻

5.电磁兼容、itu及其它标准及资料情况介绍

电磁兼容

国际电信联盟

上述标准有地己正式出版,有地属内部交流使用.还有一些标准正在编译中,不久便可付印,请大家关注.

从事防雷减灾工作不仅要了解防雷技术标准,而且应了解服务对象地相关标准.如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附件:iec防雷及相关技术标准文件

一、iec-tc64标准:

iec 664-1 1992.10 低压系统内设备地绝缘配合

第1部分原则、要求及测试

iec 60364-1 1992 建筑物地电气装置

第1部分适用范围、目地和基本原则

iec 60364-2 1993 建筑物地电气装置

第2部分定义

iec 60364-3 1993 建筑物地电气装置

第3部分一般性能评估<注:修订1在1994年,修订2在1995年)

iec 60364-4 1992 建筑物地电气装置

第4部分安全保护

iec 60364-4-43 1977 过电流保护

iec 60364-4-442 1995 低压电气装置防止高压系统与地之间故障地保护

iec 60364-4-443 1997 大气或操作过电压地保护

iec 60364-4-444 1996 防电磁干扰

iec 60364-4-473 1977 过电流保护措施

iec 60364-5 1993 建筑物地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装置地选择与安装

iec 60364-5-534 1997 过电压保护器件

iec 64164-5-548 1996 信息技术装置地接地安排和等电位联结

iec 60364-6 1997 检验

iec 60364-7 1996 特殊装置与场所地要求

iec 60479 1994 电流通过人体地效应

iec 60536 1976 按照电压保护划分电气和电子设备等级

iec 60536- 1992 防止电击保护导则<已等效为国标: gb/t12501.2-1997)

iec 61200-52 1993 电气装置导则

第52篇电气设备地选择和安装布线系统

二、iec-tc81标准:

iec 1024 系列《建筑物防雷》

iec 1024-1 1990.3 第1部分通则

iec 1024-2 草案第2部分建筑物高于60m地附加要求

iec 1o24-3 草案第3部分爆炸危险建筑物和易受火灾危险建筑物地附加要求

iec 1024-1-1 1993.8 第1部分地第1分部分指南 a──防雷装置保护级别地选择

jec 61024-1-2 1998.5 第1部分地第2分部分指南 b──防雷装置地设计、施工、维护和检测iec 61312 系列《防雷击电磁脉冲

iec 61312-1 1995.2 第1部分通则

iec 61312-2 1998.3 第2部分建筑物地屏蔽、内部等电位联结和接地<讨论投票稿)

iec 61312-3 1996.10 第3部分电涌保护器

iec 61312-4 草案第4部分现有建筑物地保护

iec 61312-5 草案第5部分应用指南

iec 61663 系列通信线路防雷

iec 61663-l 草案第1部分光纤装置

iec 61663-2 草案第2部分采用金属导线地用户线路

iec 1662 草案雷击损害危险度地确定

1995年4月第1版,1996年2月修订地一号文件

iec 61819 草案模拟防雷装置

三、iec-tc37标准

iec61643-1 1998.2 低压系统地电涌保护器

第1部分性能要求及测试

iec61643-2 19977低压系统地电涌保护器

第2部分选择与使用原理

iec 61643-3 草案低压系统地电涌保护器第3部分

iec 61644-1 1997.6 <37a/48/cd)通信系统用spd

iec 61647-1 1996.6 spd地元件gdt

iec 61647-2 1996.6 spd地元件abd

iec 61647-3 1996.6 spd地元件mov

iec 61647-4 1996.8 spd地元件tss

四、iec-tc77标准

iec 61000系列和 cispr系列标准如下:

1.防护标准

iec 1000-l 关于一般性地内容

iec 1000-l-l 关于基本定义和术语地说明及适用性

iec 1000-2 关于电磁环境及 emc地电平

iec 1000-2-3 关于辐射现象和非电源频率相关传导地环境表达

iec 1000-2-5 电磁环境地等级分类

iec 1000-4 关于各种防护地实验和测试方法

iec 1000-4-1 防护实验概述

iec 1000-4-2 静电放电防护地实验方法

iec 1000-4-3 辐射、射频、电磁场防护实验方法

iec 1000-4-4 电气瞬态过程地防护实验方法

iec 1000-4-5 浪涌防护实验方法

iec 1000-4-6 高频射频电磁场感应地传导干扰地防护实验方法

iec 1000-4-9 脉冲性电磁场防护实验方法

iec 1000-4-10 衰减振荡性磁场防护实验方法

iec 1000-4-11 电压短时间突然下降、短期中断和电压防护性能测试方法

iec 1000-4-12 振荡波防护型实验方法

iec 1000-4-20 采用tem单元地实验方法

iec 1000-4-21 采用反射箱地辐射、射频电磁场防护实验方法

iec 1000-5 防护配置方法和预防方法

iec 1000-5-l 配置方法和预防方法指南一般性讨论条件

iec 1000-5-2 配置方法和预防方法指南一接地方法和布线方法

iec 1000-5-6 配置方法和预防方法指南一防止外部影响方法

iec 1000-6-l 住宅、商业及轻工业环境中通用防护标准

iec 1000-6-2 工业环境中通用防护标准

cispr 20 音像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地防护测量方法

2.辐射标准

cispr 11 工业、科学、医疗、射频设备电磁干扰测量方法和极限值

cispr 12 车辆、摩托艇、会产生火花地发动机驱动装置地射频干扰特性地测量方法

cispr 13 音像广播接收机及相关设备射频干扰测量方法和极限值

cispr 14 电动马达、家用电热设备、电动工具和类似电气器具地射频干扰测量方法和极限值cispr 15 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射频于扰测量方法和极限值

cispr 22 信息技术设备射频干扰测量方法和极限值

iec 1000-3-2 谐波电流辐射地极限值<设备输入电压每相小于16a)

iec 1000-3-3 低压供电设备电压波动和闪烁地极限值<设备输入电压每相小于16a)

iec 1000-6-3 住宅、商业及轻工业环境中通用辐射标准

iec 1000-6-4 工业环境中通用辐射标准

五、itu相关标准:k系列干扰地防护

k 11 1990 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地原则

k 12 1988 电信装置保护用气体放电管地特性

k 15 1995 远供系统和线路中继电器对雷电和邻近电力线路引起地干扰地防护

k 20 1990 电信交换设备耐过电压和过电流地能力

k 21 1988 用户终端耐过电压和过电流地能力

k 22 1995 连接到 isdn t/s总线地设备地耐过电压能力

k 25 1988 光缆地防雷

k 27 1991 电信大楼内地连接结构和接地

k 28 1993 电信设备保护用半导体避雷器组件地特性

k 29 1992 地下通信电缆、光缆地综合保护方案

k 3o 1993 正温度系数

k 31 1993 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地连接结构和接地

k 32 1995 电信设备地抗静电放电干扰性要求和实验方法

k 35 1996 遥置电子场所地连接结构和接地

k 36 1996 保护装置地选择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国家林业局发布《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各市、县(市、区)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于2003年8月14日发布了《造林作业设计规程》(附后),自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请各有关单位今后全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进行作业设计。除一般造林外,所有造林均要有作业设计和审批,否则视为造林质量不合格。 省造林经营总站 二○○四年十月十九日

LY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1607-20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esign Code for Afforestation Operation 2003-08-14发布2003-12-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和任务 5.1 造林作业设计的依据 5.2 造林作业设计的任务 6 造林作业设计编制单元 7 造林作业设计的程序 7.1 造林作业区选择 7.2 造林作业区外业调查 7.3造林作业区面积量测 7.4 造林作业内业设计 7.5 造林作业设计的文件组成 7.6 造林作业设计文件汇总 8 造林作业设计的组织、设计资格与责任 8.1 造林作业设计组织 8.2 造林作业设计的设计资格与责任 9 造林作业设计审批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区现状调查表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经费预算表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造林图式示例 附录D(规范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编写提纲附录 E (资料性附录)造林作业设计一览表 参考文献

接地电阻国家标准

建筑物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2.1条: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第3.3.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人、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4.2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第3.4.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电源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章接地与安全:第14.7.5.3条要求,当机房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因此对于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接地均应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依据GB50089-9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第12章:电气;第12.6.4条: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2.7.2条:输送危险物质的各种室外架空管,应每隔20~25米接地一次,每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12.7.3条:危险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凡生产、加工或储存危险品的过程中,有可能积聚静电电荷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导电物体,均应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第

建筑物防雷接地规范

建筑物防雷接地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215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43-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第5.1.2、5.2.5、5.2.6、5.4.1(2)、5.4.10(2)、7.2.3第(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4年3月1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43号语文,关于同意编制《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函,并由四川省建设厅(原建委)负责组织成立了规范编制组,规范编制组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制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8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雷电防护分区;4.雷电防护分级;5.防雷设计;6.防雷施工;7.施工质量验收;8.维护与管理。 本规范主要对微生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管理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四川省建设厅负责具体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四川中光高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四川省建设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6号,邮政编码:640041)。 1 总则 1.0.1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千万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1.0.3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行、技术

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附件4 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农作物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研究课题报告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西甜瓜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协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研究课题:西甜瓜育种新材料的创新和利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 1 、转基因抗病毒西甜瓜育种材料的创新和利用 1.1 收集整理国内外西甜瓜优良种质资源。 1.2 分离克隆西瓜花叶病毒2号(WMV2)外壳蛋白基因、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复制酶基因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复制酶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完成序列分析和基因改造。 1.3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三种基因的三价植物表达载体,不同外源基因可在独立表达单元控制下分别表达。 1.4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建立西甜瓜高效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解决转化子不易生根问题,满足大规模西瓜遗传转化及品种选育的需要。

1.5 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多代自交,逐代进行检测,以获得遗传稳定、抗性较好的转基因株系。 1.6对遗传稳定、抗性较好的转基因株系进行中试工作或环境释放及食品安全检测。 1.7 运用血清学(ELISA)、RT-PCR、SOUTHERN-BLOT等检测技术,建立田间与温室、自然感染与人工接种、多种病毒混合侵染与单一种类病毒侵染等不同条件下,转基因西甜瓜品系抗病性表现的检测和鉴定体系。 1.8 对一些表现较好的转基因株系进行测交和组合选配工作,获得抗性和农艺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 1.9 基础栽培技术探索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2 、野生西甜瓜种质资源收集转育和应用 2.1 国内外野生西甜瓜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 2.2 利用优良品系与野生西甜瓜种质资源杂交,经多代回交分离纯化,获得抗逆性强、配合力好、商品性佳、遗传性稳定的西瓜种质新材料。 2.3 建立西瓜三种主要病害(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的接种方法和田间抗性评价标准。 2.4 研究探索西瓜在干旱、寒冻、盐碱等极端条件下的评价体系。 2.5 利用稳定的种质材料与优良自交系进行广泛测配和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一、检测目的 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 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01-2010 三、检测内容:

三、检测方法: 1、接闪器 1.1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 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 2.1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 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 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2.3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2.4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2.5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0.2 Q o 2.6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 2.7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接,测量接 地电阻时,可不断开接卡。 3接地装置 3.1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安装位置;校核每根专设引下线接地体的接地有效面积;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料、连接方法、防腐处理。 3.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 3.3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3.4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 3.5检查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有联系的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本标准适用于防雷装置的检测。 高压电力输配电线路、大中型高压变电所防雷装置的检测及离岸飞行器、离岸船舶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正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部分常规测量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年版)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 ——:建筑物防雷第部分通则第分部分:指南—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查 —: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第部分通则 —: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第部分建筑物的屏蔽,内部等电位连接和接地 —:连接至电信网络及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第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护原则 :用户大楼内电信装置的连接结构和接地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防雷装置,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 外部防雷装置 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主要用以防直击雷的防雷装置。 内部防雷装置 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其他附加设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主要用来减小和防护雷电流在需防护空间内所产生的电磁效应。 接闪器 直接截受雷击的避雷针、避雷带(线)、避雷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件等。 引下线

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技术方案

一、检测组织设计 一、检测目的 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 《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 三、检测内容:

三、检测方法: 1、接闪器 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 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 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原邮电部设计院)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的唯一编制单位上世纪60年代,邮电部设计院的防雷专家就对工程中出现的雷害事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986 年开始编制国内外第一个将联合接地理论用于通信局(站)的标准YDJ26-89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到YD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的颁布已经是第五个标准了, YD5098-2001 使通信局(站)的防雷技术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该标准采取广泛与IEC 及ITU 等相关国际标准接轨的编写方法,不但结合了中国国情,也充分考虑了通信局(站)的具体情况而推出的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国际接轨的工程设计标准。目前已经在通信局(站)防雷工程中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全面的解决了占通信局(站)雷击事故85% 以上的雷电过电压保护问题,下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与移动通信及网络系统的防雷等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China national standards on lightning discharges and earthing 1) YDJ26-89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Temporary Specifications on Earthing Design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 (Telecom Integrated Building Part) - -- 原邮电部第一个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将联合接地的理论写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的标准中; 2) YD2011-93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Discharges and Earthing Design for Microwave Stations ; 3) YD5068-98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Desig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 4) YD5078-98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Power Supply System in Engineering of Telecommunications ; 5 ) YD5098-2001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Lightning Over-Voltage Pro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 ), 该规范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而编制的。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的基础应建立在联合接地、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之上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电磁兼容原理,按防雷区划分,对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规划。 从通信局(站)雷击概率的统计分析,近年来虽然对通信局(站)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进行了大量的改造, 但雷电产生的浪涌电流还是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雷击使通信中断的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统计雷击造成通信设备损坏事故的85% 是雷电过电压引起的,因此对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的保护就更为重要。

防雷技术人员能力考察题库(答案)

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考察题库 第一部分防雷法律法规 1、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明确规定了防雷工作的组织管理部门,即各级气象主管机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安装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由有关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5、《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于2013年 6月1日起施行, 以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形式发布。 6、《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对监测与预警、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防雷产品等五个方面做作了规定。 7、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8、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雷电和雷电灾害的发生机理等基础理论和防御技术等应用理论的研究,并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和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9、《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连接导体等构成的总称。 10、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工程竣工后,应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提出验收申请。验收合格的,由气象主管机构出具合格证书。验收不合格的,负责验收的气象主管机构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书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 11、出具检测报告的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12、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检测一次,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13、从事防雷装置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对从事防雷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资格管理制度。 14、从事防雷检测的单位实行资质认定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检测单位的资质认定。 15、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对防雷装置检测后,应当出具检测报告。不合格的,

接地电阻的国家标准

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第二节、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2.1条: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接地电阻不小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装置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共用接地装置。第3.3.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架空和直接埋地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建筑物处应就近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规定的建筑物,引人、引出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与防雷的接地装置相连;对架空金属管道尚应在距建筑物约25m处接地一次,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四节、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要求,第3.4.2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第3.4.9条: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电源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4章接地与安全:第14.7.5.3条要求,当机房接地与防雷接地系统共用时,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因此对于

监控机房和通讯机房接地均应与建筑物防雷地等共用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依据GB50089-98《民用爆破器材工厂设计安全规范》第12章:电气;第12.6.4条: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2.7.2条:输送危险物质的各种室外架空管,应每隔20~25米接地一次,每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第12.7.3条:危险区域应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凡生产、加工或储存危险品的过程中,有可能积聚静电电荷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和导电物体,均应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第12.7.4条:低压配电线路的接地应采用TN-S或TN-C-S系统,引入建筑物的电源线路,中性点应重复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石化接地电阻的要求 依据GB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第14章:电气装置;第14.2.2条:钢油罐接地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宜大于30m,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4.2.3条:覆土油罐的罐体及罐宝的金属构件以及呼吸阀、量油孔等金属附件,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14.2.10条:进出洞内的金属管道接地电阻不宜大于20Ω。电力和信息线路应采用铠装电缆埋地引入洞内。接地电阻不宜大于20Ω。电缆与架空线路的连接处,应装设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保护器、电缆外皮和瓷瓶铁脚,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避雷器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进口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 避雷器技术规范 DL/T613—1997 Specification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import AC gapless metal oxide surge arrester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5-19批准1997-10-01实施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1991年电力部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上提出的任务制订的(后补列为95DB087—95计划)。 本规范是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条件,按国际标准IEC99—4《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有关国家标准制订的。由于国家标准GB11032—89《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与IEC99—4标准对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避雷器的规定有所不同,增加了制订本规范的难度。在本规范的制订中尽量总结我国进口与国产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使用与生产经验,体现其先进性与实用性,为引进产品提供了较全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避雷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负责起草。 主要起草人:舒廉甫、梁毓锦、李启盛、陈慈萱、刘先进。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进口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要求,并按本规范规定的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设备验收。 本规范适用于3kV~500kV交流电网进口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技术谈判,并给出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以及一般情况下的推荐值,个别地区的特殊使用条件应由订货单位向外商及制造部门提出,本规范不作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6—93标准电压 GB311.1—83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2900.12—89电工名词术语避雷器 GB/T5582—93高压电力设备外绝缘污秽等级 GB11032—89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IEC71(93)绝缘配合 IEC99—4(91)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3名词术语、符号定义 名词术语、符号定义与所引用的标准一致。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 区域(行业)中心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以下简称“创新基地”)的建设任务,全面推动各区域各行业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规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江西绿色生态)区域(行业)中心(以下简称“区域(行业)中心”)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域(行业)中心是创新基地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抓手,是促进绿色生态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服务平台,是以标准化助推绿色生态创新技术和产品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孵化器。 第三条区域(行业)中心总体上分为区域和行业两大类。区域中心主要服务省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改革创新举措的实施;行业中心主要服务全省重大产业政策的落实。 第四条区域(行业)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遵循市场驱动、政策引导、协作联动、长期运行、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五条区域(行业)中心主要依托企事业单位建设,实行“开放、合作、创新、共享”的运行机制。 1 / 10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国家关于创新基地发展方针、政策,制定创新基地相关制度; (二)编制并组织实施创新基地总体规划和建设指南; (三)对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创新基地建设进展的沟通汇报,与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工作协调; (四)监督创新基地及各区域(行业)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第七条创新基地承担单位为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各区域(行业)中心的统一管理,并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区域(行业)中心的申报、验收、检查、评估等材料的接收、形式审查和专家论证会的组织工作; (二)批准区域(行业)中心的筹建、设立、调整和撤销; (三)负责创新基地咨评委专家的日常联络; (四)组织区域(行业)中心相关人员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 (五)提出区域(行业)中心管理制度建设及相关工作建议; (六)组织对区域(行业)中心的考核评估; (七)承担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区域(行业)中心所在领域(区域)的行业主管部门、地方人民政府、设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创新基地做好本辖区、本行业区域(行业)中心的管理工作,为区域(行业)中心开展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一)贯彻创新基地有关区域(行业)中心的方针、政策,

防雷技术方案(成)

防 雷 工 程 【设计施工方案】2008年12月

一、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述 中心机房位于旁,所在地地势较高,周围有较多高层建筑,该中心机房属于新建工程。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记录,重庆地区平均年雷暴日数为35.4天。属多雷区,最早出日1月17日,最晚终日12月9日,每年4月到10月雷暴日较多。该中心机房在大楼的楼,机房面积为30m2左右,机房内有多台服务器和容量大的UPS。为保护中心机房内运营人员和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的安全,要求中心机房网络通信系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防雷接地系统。由于该中心机房的重要性及使用性质的特殊性,使得中心机房内精密电子设备相对比较集中,数据的存放、备份和传输等及时性要求都相当高。新建中心机房属新建工程,机房内无任何防雷保护措施,一旦发生雷击,雷电流有可能从室外架空市电线路或电磁感应进入中心机房内,也可能通过空间电磁感应使中心机房内部系统各电子设备之间产生瞬时高电位差,从而使机房内各电子设备受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严重威胁机房弱电子设备系统的正常工作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了保护电子信息系统设备不遭受雷击损坏,根据国家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我公司以往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经验,中心机房的防雷系统应达到以下目标: 1、大楼内网络通信机房设备都必须有完整完善的防雷、防静电、防浪涌等保护措施,保证该网络通信机房电子信息系统能正常工作运行。 2、对感应雷、传导雷、开关操作过电压进行相应防雷保护措施。 3、保证大楼内网络通信机房电子信息系统能安全稳定的运行。 4、中心机房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小于1欧的要求; 因此,中心机房采取的防雷措施为: ①、在机房供电系统上安装二级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②、在中心机房实行等电位措施。 ③、机房接地采用独立接地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使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防雷设计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指施,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文物、财产损失,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天线塔、共用天线电视接收系统、油罐、化工户外装置的防雷设计。 第1.0.3条建筑物防雷设计,应在认真调查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详细研究防雷装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第1.0.4条建筑物防雷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第2.0.1条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策2.0.2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第2.0.3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没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 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注,预计雷击次数应按本规范附录一计算; 第2.0.4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第三章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第一节 -般规定

避雷器技术标准说明

附件8: 110(66)kV~750kV避雷器技术标准 (附编制说明) 国家电网公司

目录 1 总则 (1) 2 引用标准 (1) 3 避雷器类型 (2) 3.1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 3.2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2) 4 使用环境条件 (2) 4.1 正常使用环境条件 (2) 4.2 异常使用环境条件 (3) 5 避雷器选择的一般程序 (3) 6 技术要求 (4) 6.1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 6.2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4) 6.3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18) 7 技术资料 (21) 7.1 招标前用户和制造厂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 (21) 7.2 合同签订后供货方所需提供的技术资料 (21) 7.3 设备供货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21) 8 试验 (22) 8.1 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2) 8.2 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4) 8.3 碳化硅阀式避雷器 (26) 8.4 试验方法 (27) 9 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30) 9.1 标志 (30) 9.2 包装 (31) 9.3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 (31) 9.4 运输和贮存 (31) 10 技术服务 (31) 10.1 项目管理 (31) 10.2 设备监造 (31) 10.3 现场服务 (31) 10.4 售后服务 (31) 附录A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典型参数 (33) 附录B避雷器用橡胶密封件的结构型式及系列参数 (34) 附录C绝缘子金属附件热镀锌层技术要求 (37)

附录D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的电气特性 (38) 附录E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直流泄漏电流要求 (39) 附录F碳化硅阀式避雷器用碳化硅技术要求 (40)

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精彩试题库

防雷工程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题库(计算设计部分) 六、计算与设计题 (计算题部分) 1.有一栋高15层二类防雷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该楼设有15根引下线, 1)在邻近100米情况下发生首次雷击,求大楼附近的磁场强度。 2)直击雷击中该大楼(注:首次雷击),求大楼第四层单根引下线的雷电流强度。 解:1、二类建筑i 0=15OkA H 0=i 0/2πSa=15OOOO/2π () () 、四楼以下 () 答:大楼附近的磁场强度为;大楼第四层单根引下线 的雷电流强度为。 某山区工厂所在地土壤电阻率,用接 地电阻表测 得接闪器工频接地电阻为,引下线接地点到标地体最远端 长度 为,计算其冲击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规定其冲击 接地 电阻为,的平方根为)? 解:根据ρ2=e L ) (25.6310002m L e == 查换算系数表得: () 答:冲击接地电阻是符合规范要求。 设在湖边的某机械生产车间,长( )、宽( )、高 ()分别 为、、,当地年雷暴日为 天,请通过公式

计算其预计 雷击次数并判定其属于第几类防雷建筑物。(为, 本题分) 解: 根据机械生产车间所在环境 取 机械生产车间建筑物高度100m ,其等效面积为 Ae={LW+2(L+W ) [H (200—H )]1/2+πh (200—H )}10-6 ={100*40+2(100+40) [30(200—30)]1/2+π30(200—30)}10-6 =40014 (次) 答:该机械生产车间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用绘图法或计算法(可任选其中一种方法)计算出以下 给定条 件的建筑物在地面和屋面的保护半径。如屋面不在保护范围内应增加 何种措施保护。 条件:属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长、宽、高分别为、、 ,单支避雷针高(设在屋面中心位置)。(本 题分) h 40 20m B r 30 30m 40m 10m A C D r 0 r O 22.36m m 12m 5m 3m C A A 3m 3m C D 图2 24m 16m 10m D 30m 12m A C B O h h x D r 0 F h r h h 20m 3m 8m 图 C D 3200 2(h h h r -)2(3030h h h r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 2010-11-03 发布 2011-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protection of Structures against lightningGB 50057-2010 主编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执行日期:2011年10月1日 2011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824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57 —2010,自 2011年 10月 1日起实施。其中,第 3.0.2、3.0.3、3.0.4、4.1.1、4.1.2、 4.2.1(2、3)、4.2.3(1、2)、4.2.4(8)、4.3.3、4.3.5(6)、4.3.8(4、5)、4.4.3、4.5.8、 6.1.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2000年版)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 O一0年十一月三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 2005年 3月 30日以建标函[2005]84号“关 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 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会同相关单位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 -95(2000年版) 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增加了术语一章; 2.变更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 3.补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不同金属物的要求; 4.修改防侧击的规定; 5.详细规定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选用电涌保护器的要求; 6.简化了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计算公式,并相应调整了预计雷击次数判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的数值。 7.部分条款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5号,邮编 100089)。 本规范组织单位、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组织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勘察设计协会 主编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参编单位: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气象学会雷电防护委员会 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林维勇黄友根焦兴学陶战驹王素英杨少杰宋平健黄旭张文才徐辉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力欣王厚余丁杰方磊欧清礼尹君平 王云福关象石杨维林

防雷接地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详]

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 设置防雷接地技术规范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条:本技术指导意见适用于集团公司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及机房。 第二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设备和机房的接地及防雷应做到确保人身和通信设备的安全以及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二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技术标准和条例 第三条: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应执行下列技术标准和条例:YDJ26-89《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YD 2011-93《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 YD 5078-98《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 YD 过 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GA371-2001《计算机信息系统实体安全技术要求》; 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J57-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YD5003-94《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煤矿安全规程》;

《通讯机房静电防护通则》; 以上标准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监测监控机房及设备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而编制的。 第四条: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安装的防雷产品应 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所有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场(站)、机房所建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第五条:从事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的企业,应当持有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质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应当持有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资格证》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格证》。工程完工后,应将设计施工单位及个人的资质资格证复印件及竣工验收资料等存档备查。 第六条:通信、计算机、监测监控网络机房防雷工程实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将防雷工程设计方案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经审核合格后,方可交付施工。工程竣工后,须经法定防雷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验证备案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三部分:机房及设备防雷接地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七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