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县村志编纂的工作方案(最新)

全县村志编纂的工作方案(最新)

全县村志编纂的工作方案(最新)

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166号)精神,为保存和弘扬优秀村落文化,留住乡村历史记忆,X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决定在全县开展村(社区)志(以下简称村志)编纂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X—X年)的通知》为根本,以总结地域发展历史经验,彰显区域最大特色,保存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和乡音、乡思、乡愁、乡风为重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着力推进全县村志编纂工作,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为增强县域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文化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智力支持。

二、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农村经济和社

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不少经济强村、小康建设示范村、特色精品村、文化名村等,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代表。同时,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村落正在逐步消失,村落文化也随之大量流失而面临消亡。及时启动村志编纂,可以全面翔实记录新型城镇化进程,调查记载基本村情,总结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经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现实借鉴;可以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延续传统文脉提供历史依据;可以为社会各界和在外乡人,了解家乡、寻根问祖、再续乡情提供指引帮助;可以为延伸地方志工作触角,充分发挥志书的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提供借鉴模式等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村志编纂是全县第二轮修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县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精神,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点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目标任务

根据上级关于村志编纂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全县村志编纂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自报推荐、统一部署的办法进行。全县104个村、14个农村社区,计划分两批进行,从X年启动,到X 年基本结束。

根据村(社区)历史文化底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新农村建设及征地拆迁等情况,经各镇(街道)推荐,确定26个村(社区)为第一批村志编纂单位,编纂时间3-4年,到X年基本完成第一批村志编纂工作。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特别是正在开展或已经完成拆迁、撤并的村(社区),同步开展历史资料搜集工作或村志编纂工作,以更好地记载和抢救历史文化,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在第一批基本完成后开始第二批92个村(社区)的村志编纂。

四、内容要求

村志为通志,志书上限尽量追溯至事物发端,下限一般断至志书启动编纂年份,个别重大事项可适当下延。村志作为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最基层的地方志,贴近基层,贴近农村,内容上既要考虑志书的体例规范,又要结合农村实际,贴近群众需求;既要记述事物、事件,又要记载人物。

村志内容主要包括村域变化、自然地理、人口、农村土地制度和经济体制、农业水利、工业、商业、道路交通、集镇和村庄建设、邮政电信广电、税费金融村财务、党组织、村机构、社会团体、军事治安司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居民生活、习俗、宗教、方言、人物、附录等。

村志编纂质量要求,要努力达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所颁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