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选修课)

2.课程名称:教育名著选读

3.开课专业:教育管理专业

4.开课时间:2009年2月——2009年7月

5.主持教师:马开剑

6.教学方式:

在教师推荐的教育名著范围内,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自己进行泛读和精读。撰写读书笔记。

学习小组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活动。

7.总学时和学分:36学时,2学分;

8.课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撷取在世界教育史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中外教育名人名著。在课程导师导读基础上,自主阅读,网上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参观学习,在泛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外教育名人名篇的概况,有重点地精读相关篇章,写出读书报告。培养学员的读阅学习能力、分析、批判和创新能力(通常要求一个学分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9.推荐名著

经典专著: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年版。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

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8.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9.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柏拉图《理想国》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5.卢梭《爱弥尔》

1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7.斯宾塞《教育论》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18.《被压迫者教育学》

19.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纲领》

20.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里学》

21.布鲁纳《教育过程》

22.凯洛夫《教育学》评述

23.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25.保尔·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26.孔丘《论语》节选“学而”27.礼记中《学记》

28.董仲舒《对贤良策》

29.王充《实知》

30.韩愈《师说》

31.朱熹《语录》

32.王夫之《知性论》

33.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34.张謇《通州师范学校议》

35.陶行知《什么是生活教育》36.陈鹤琴《家庭教育、儿童的心理》37.杨贤江《教育是什么》

推荐论文:

1.钟启泉,知识隐喻与教学转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2.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2006年第7期。

3.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2期。

4.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10期。

4’.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第1期。

5.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6.佐藤学; 钟启泉,教与学:寻求意义与关系的再构,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2期。

7.钟启泉,“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教育研究,2000年第11期。

8.德博拉夫; 钟启泉,学科课程改革的问题,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第5期。

9.钟启泉,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全球教育展望,1996年第2期。

10.穆尔; 钟启泉,知识与课程,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第6期。

11.王策三,教学论学科发展三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5期。

12.王策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1期。

13.裴娣娜,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新视域,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期。

14.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生成发展之思——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方法论启示,教育学报,2005年第3期。

15.吕型伟,我们究竟在探求什么?——建国后基础教育的回顾,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第3期。

16.吕型伟,要学点教育史——关于教育创新的一次谈,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

17.吕型伟,一个总目标两个基础──展望21世纪教育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6期。

18.顾泠沅,吕达等,建设一个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3期。

19.陈侠,新中国第一部教育学课本出版的前后. 课程.教材.教法1991年第2期。

20.陈侠,课程论的学科位置和它同教学论的关系,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第3期。

21.陈侠,西方学校课程的源与流,课程.教材.教法19.85年第1-2期。

22.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23.黄甫全,新中国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24.黄甫全,课程研制过程刍论,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25.黄甫全,论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5期。

26.黄甫全,美国多元课程观的认识论基础探析,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27.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人民教育,2007年第2期。

28.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29.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30.熊和平,课程与生活——来自思想考古学的启示,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

31.熊和平,课程、知识与认识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13期。

32.熊和平,课程·文本·语言——兼谈课程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教育科学,2005年第3期。

33.熊和平,课程:从"圈养"到"游牧"再到"传记",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34.熊和平,课程与身体:微观权力观的视角,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第11期。

35.徐湘荷,道德教育中的悖论,现代教育论丛,2006年第2期。

36.马开剑,杜威重建经验概念的课程价值,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1期。

37.赵长林,知识论发展与课程知识观的嬗变,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第4期。

《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报刊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30614003 学分:2 总学时:36 说明 【课程性质】 英语报刊阅读是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的一门专业任意选修课,开设时间为第五学期。 【教学目的】 1. 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英美报刊阅读,使学生了解国际重大时事,获得最新信息,增加国际知识,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世界主流英文报刊,了解英文报刊阅读常识,提高对信息分析、判断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后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报刊文章并进行摘要写作的能力。 【教学任务】 此课程教学旨在使学生大致了解英美等英语国家报刊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阅读英语报刊的技能,学会运用各种工具书和各方面的知识,了解英语报刊的内容和实质,进而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 【教学内容】 英语报刊阅读主要包括英语国家报刊简介、英语报刊中的术语、新闻的写作等报刊知识以及报刊文章选读,所选的文章主要来源于国内的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以及美国《读者文摘》、《今日美国》、《时代周刊》及《新闻周刊》等报刊以及部分互联网文章。选材注重思想性和代表性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在《英美报刊阅读》课程当中,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有意识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要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态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辅以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探究式学习。 【先修课程要求】 可以在第一、二、三、四学期开设了基础英语,以及第二,三学期的英语阅读课的基础上开设此课程。

培训课总结范文3篇

培训课总结范文3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培训课总结范文篇一:首先,我很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我们的公司,是一个优秀的公司。我们的团队,更是一个在冯总正确领导下的出色团队。能够参加汇聚国际教育集团《真正的执行》课程的培训,我深感荣幸,同时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在潘老师的培训课堂上,我不仅从老师的讲课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很多先进的思想,同时海尔的砸冰箱故事也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有意义的课。通过这简短的视频,使我更加相信质量就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我们的产品最终为人类服务,质量高于一切,也更加坚定了加入远东纸业这个团队的决心。 说句心里话,在培训之前,我对公司、对冯总还存有怀疑。一个中国最早的卫生巾品牌创办者,一个在国内抢先进入市场的公司,一个在业界奋斗了25年的企业,为什么走了这么久的路却还只是一个小企业,她究竟还能走多远,她还有没有发展前途,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熟悉经济学原理的我深知企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那远东纸业这家又走到哪一步了呢?我的所学所累在这里又能发挥什么的效用呢?我很迷茫。 然而听完课之后,我忽然一下子顿悟了。我决定要和远东一起成长、一起发展。我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所以我更敬重爱学习的老板,

尤其是一位已年过五十的民营企业家。就像课堂上老师所说,冯总的这些年的积蓄已远远超过他和家人下半生的生活所需了,那他为什么还苦苦在寻找着企业的强大之路呢,如果说当初创办企业是为了挣钱,让生活过得好一些,那这个愿望已经实现了。而现如今的冯总,比起他的收获,付出已经远远超过。说个最简单的比方,我们每天来上班,只是完成一个人的工作,一周还可以休息一天,都已感觉很累,天天盼着周日,那作为老板呢,不仅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质量,还要开拓市场、开发客户,维持经营,最重要的还要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等等,每天的累可想而知。说到这相信一定会有人反驳“谁让他是老板的,拿的钱不一样嘛。”那追问一句,“如果你觉得做企业这么容易,还能挣很多,为什么不回家自己创一个企业去,何必来上班”。说实在的,冯总的这种不断求知的学习理念,让我很佩服,也让我决定要用我所学为远东尽一份力。 没有一生下来就特有能力的人,同样也没有一发展就可以成功的企业。企业的发展之路,那是经历挫折、承受辛酸的曲折之路。古语有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企业想要成长为行业老大、领域龙头,那也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所以要理解企业,接受企业的现状,一起立志去发展企业。 潘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很大的撼动。回忆这几年走过的路,自毕业后,工作、生活一切都挺顺利,让我不断被生活的琐碎给湮灭了,老师在课上讲的那些道理我都听过,曾经也参加过无数次类似的培训,听的时候很好,但日子一长就淡忘了。还是孔夫子说的对,“学而时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xtensive Reading 课程编号:71120205~71120208 学时数:192 学分数:12 适用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泛读”是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使用的基础课程,泛读课的特征体现在“泛”与“读”两个方面,就“泛”而言,泛读课所选的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包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同时语言材料的文体呈多样性,既有文学作品,又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广告等语言风格不同的各类文章;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 “英语泛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因此,培养阅读习惯、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在阅读课程教学中同等重要。 教学要求:Section A 要求在课堂上处理,学生不要预习。 Section B供课外阅读,课堂上进行检查。 Section C 主要用于快速阅读训练,要求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按要求在不预习前提下完成Section A(20---25分钟)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通过对Section A中词汇练习及阅读思考题的讲解,教授有关阅读方法。如: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词义,熟悉英语句子结构,了解内容题材与中心思想的区别;把握文本中心思想;阅读速度和逻辑推导;对文本的批评鉴赏能力等。 课外要求学生熟练领会教材出现过的词汇,掌握所学阅读方法,并能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自觉熟练运用。课外通过大量阅读(建议至少课内阅读量的5---10倍以上),巩固所学阅读方法,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 第一册 本册目的与要求: 第一册首先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词义,熟悉英语句子结构,了解内容题材与中心思想的区别。 Section 1:Unit1—Unit 4 重点和难点: Context Clue to Word Meaning I (以讲解为主,附以阅读练习) 内容: 1. Unit 1 University Student Life:Text On being a Student 2. Unit 2 Culture Shock:Text Making a Culture Change 3. Unit 3 Movies:Text How Do the Movies Do It 4. Unit 4 Food:Text A Food Tour of the United States

课程的哲学基础——《课程论》

2020.05.18 《课程论》施良方著学习笔记 第三章课程与哲学 每种学校课程都隐含着课程设计者的某些哲学思想与观念。无论怎样看待课程,总是与知识的性质、知识的价值、知识的组织与传递方式有关。 第一节哲学与课程的历史考察 人物1:柏拉图 柏拉图被称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第一人。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将知识分为由低到高四个阶段:相信、想象、知性、理性; ?柏拉图特别重视数学,因为数学上的命题都是确定不变的;而数学科学属于知性;辩证法属于理性。 人物2:亚里士多德 提出了与柏拉图不同的观点,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不能说说明事物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形式(物体的普遍属性)和质料(物体的特殊内容)的统一体。柏拉图的理念论错误在于将理念看作是离开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 ?将知识分为四类:逻辑学、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制作科学。形式比质料更加实在,理论性知识高于技术性知识。 ?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世界的事物,感觉是认识的起源,但只能告诉人们是什么,而理性是关于一般概念的知识,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因此理性知识比感性知识高贵。

【总结】二者开了课程研究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先河。 人物3:奥古斯丁 ?接受柏拉图的理念现实二分法,并用来指天城与地城。认为人不可能创造知识,知识是上帝创造的。 ?学习课程要帮助学生在自己的灵魂内寻找业已存在的真正的知识。为经院哲学打下理论基础。 人物4:托马斯·阿奎那 ?将经院哲学发展到顶峰。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作为基督教哲学的基础。?托马斯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感觉和理智两部分。感性以单个事物为对象,理智以共相为对象。真正的知识是认识一般的东西,凭借理智才能获得。 ?不赞同奥古斯丁给光照观点,认为只有通过感觉才能获得,通过质料的研究进入形式的研究。 人物5:培根 ?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生产率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反对经院哲学的观点,提出人的认识只能来自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觉。 ?主张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人一旦掌握科学知识就能发现从未被发现过的从未想到的东西。点燃科学教育的火把。 ?在总结以往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分类。力图使知识摆脱神学和经院哲学的羁绊。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Personal summary report on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教师继续教育个人总结报告 本人在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的五年时间里,参加了贵州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培训期间我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积极参加考试。通过培训,使我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一、思想认识的提高:在培训中,我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坚定了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 二、具体收获: 1、学习了《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与修养》、《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和“八荣八耻”,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教师的要求,结合本人师德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参与培训、自主学习、专项活动、专题讨论、师德论坛、案例分析、自我反省、对照检查、撰写心得等形式,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从而使自己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学生。 2、学习了《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及《校本研修面对面》,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和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并将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了个人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五年中,曾在《人民教育》、《贵州教育》、《时代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教育教学论文。 3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新课程推进中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修辞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 教师姓名职称办公室电话电子信箱徐桦副教授 本教师教授过的本科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写作、英语语言风格、英语修辞学、英语词汇学等。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获得2014年度学院“精彩课堂”奖;所教授的英语写作、英语词汇学、英语修辞学等课程获得学生评教高分。 本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论和英语写作教学。参加编写过多种英语词典、英语专业课本、和英语教辅书籍,其中参与编写的《英语语言学与教学丛书·写作教程系列》获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撰写和发表重要专业论文十余篇。担任2006-2008年度上海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中级英语写作”项目以及2009-2011年度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英语写作基础”系列课程项目负责人。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英语修辞学 课程名称(英文):English Rhetoric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 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 课程代码: 周学时:2总学时:32 *2 学分: 4 先修课程:英语写作,英语语法 授课对象:英语(师范)专业本科三年级(5+6学期) 三、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向具备英语写作基础的学生介绍现代英语修辞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主要修辞手段的运用;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

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语言交际效果。 本课程对于高年级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领域及环节,它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身,具备较高的实用价值,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重要帮助。 四、课程目标 英语修辞学的教学内容涉及词法、句法和段篇的修辞特色、组织安排及表达手段;通过修辞中的美学和非美学两套标准,系统传授英语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及实践技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较深层次的表达特点和规律,辨别英汉文化及修辞技巧的异同,能够利用修辞知识分析英语读物,提高欣赏水平和语言修养,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段,提高笔头及口头的语言表达效果。总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针对不同目的、场景、对象,使用相应风格的英语交际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英语语言有效表达的学术素养。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满足对应课程标准的第2条) 本课程内容分三个大方面,第一方面为现代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英语修辞活动的层次;第二方面为不同句法的修辞特色,短篇组织安排,文章写作和修改;第三方面为一些专题研究内容以及常用修辞格。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

《教育名著选读》课程说明 1.课程编号:(选修课) 2.课程名称:教育名著选读 3.开课专业:教育管理专业 4.开课时间:2009年2月——2009年7月 5.主持教师:马开剑 6.教学方式: 在教师推荐的教育名著范围内,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和网上学习,自己进行泛读和精读。撰写读书笔记。 学习小组组织读书心得交流、学习活动。 7.总学时和学分:36学时,2学分; 8.课程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撷取在世界教育史有重大影响和学习价值的中外教育名人名著。在课程导师导读基础上,自主阅读,网上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参观学习,在泛读的基础上了解中外教育名人名篇的概况,有重点地精读相关篇章,写出读书报告。培养学员的读阅学习能力、分析、批判和创新能力(通常要求一个学分撰写一篇读书报告)。 9.推荐名著 经典专著: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年版。 2.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修订版),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泰勒著,施良方译,瞿葆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0年。 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8.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9.中央教科所,《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人的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重印)。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96年。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3.柏拉图《理想国》 1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5.卢梭《爱弥尔》 1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7.斯宾塞《教育论》中《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18.《被压迫者教育学》 19.巴格莱《要素主义者的纲领》 20.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里学》

《课程与教学哲学》,心得体会(共9篇)

《课程与教学哲学》,心得体会(共9篇)《课程与教学哲学》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哲学》是我最近很欣赏的一本书,它在研究教学会不会走向哲学。学生在寝室里呆久了,会生出寝室文化。喝茶的人会生出茶文化,那么教学的人会产出教学文化—教学哲学是一样的道理。恩格斯说:“一个名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在说此话的时候,他的祖国已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可是,恩格斯看得更深更远。德国不仅拥有众多的世界级的科学家,而且拥有众多世界级的哲学家。这两者之间绝非偶然的联系。有人说,教学论如果只做抽象的,思辨性的研究,就会走入死胡同。其实,也可以说,教学论如果只做工艺性的,技术性的工作,亦不会有宽阔的前途。教学是教育的一个特定的领域,也是一个特殊重要的领域,如果说还有许多宝藏待开发的话,那么最丰富多彩的待开发项目应当就在这里。 张楚延先生在前言中曾这么总结自己: “前一个二十年,我操练着、欣赏着教学, 后一个二十年, 我琢磨着、探索着教学。近年来, 则情不自禁地走到了教学哲学。”这一表达, 正体现了他对教学美好的追求。操练, 是一种具体实践, 而欣赏则是一种对教学美好的体验, 带欣赏地操练着教学, 这正是一种美好教学实践状态的描绘。一个真正的学者, 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 当然不会止于操作层面的追求, 也不会止于己身对教学美好的体验, 必然会在方法、原则、规律上为教学寻找普遍价值, 进而上升到对教学观念、价值、思想等教学真谛的

追寻, 这就是先生会深入到对教学的琢磨、探索, 直到走到教学哲学的必然。先生的教育思想, 不仅用其深厚、宽广的学术理论来阐述表达,也往往体现在这样一些对自己教育教学生活的朴素描绘。他开创的教学哲学, 则是在理论上对教学美好的深刻回答。我们看到, 先生对教学的哲学观照, 实在不是一种对普通教学的观照, 而总是在内心中设置了一个前提: “人”的生命成长, “人”的美好发展。这个前提, 总让他的思想走得更远、更深、更高, 那就是“好教学”、“美好教学”的真谛, 这也正是教学哲学的根本价值所在。不论怎样的教学, 好的, 不好的, 现代的, 后现代的, 以社本观指导的, 以科学观指导的, 以人本观指导的, 都是一种教学存在, 重要的是, 这种存在, 对于“人”的生命成长有多少合理性。我们说教学具有意向性、双边性、中介性和伦理性, 怎样的意向、怎样的双边、怎样的中介、怎样的伦理下的教学才合于“人”的生命成长和美好发展之理, 只有所有教学特征都体现出美好, 才能达到教学的美好。这也正是先生教学哲学思想所居的高度。致 力于思考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好教学, 这种走到哲学的“情不自禁”实际上就是他对美好教学追求的一种“情不自禁”。“主义”就是主张, 没有主张,走近不了哲学, 先生用一个“人文引领主义”来表达自己课程哲学观的特征, 也就表达了人文引领主义的教学乃至教育观, 因为人文引领的和谐课程观必然引领着与之相一的教学观, 必然引领教学的人文与和谐,亦即引领教学的美好。 事实上,如若我们举目四望今日之世界,便可看到,当产业越来

培训学习报告范例6篇

培训学习报告6篇 转眼间培训班的课程已经接近结束,经过十一天的学习,我想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有不同的但很大的收获。对于我个人,我认为这次培训班举办的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因为它不仅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更让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打动了内心。无论是从党校到复旦,从听课到交谈,还是从所听到所闻,每时每刻、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感动和收获,许多不可言语表达的收获。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不同工作岗位的同学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些天的几点体会: 一、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既不够系统也不够丰富。通过老师深入浅出的讲授,感觉豁然开朗,许多问题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对原来在工作实践中觉得不好解决的棘手问题找到了切入点,感觉收获很大。通过系统地学习十七大精神,让我强化了服务大局的意识,同时让我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了加快乡镇政府职能有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意义。 总的来说,各位老师们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授课解

惑,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书本知识与具体工作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二、不同地域的学习,开阔了视野 这一次培训给了我们接受高端教育的机会,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打开了思路,不仅对本地本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开放先进的城市、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复旦、同济大学教授的五堂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台阶上重新地认识、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我们的工作,看待我们的缺点和不足。 昆山一天的考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一个地方的发展如此惊人。当我们感叹她现在的发展成果时,我们更应想到当初为了现在的成果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我们不认同“人有多大胆,有多大产”,但一味的甘于落后、甘于现状是绝不能有现在全新的现代化的昆山。对宝钢的参观,让我们感受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生命力和自身文化。更认识到一个企业并非一开始就是大企业、强企业,而都是要从小从弱做起来的,坚强的毅力、创新的思维和团结的合作是每个企业做强作大的前提。通过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的了解,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不能一直梦想着晋升、提拔,而是要在精神上更高。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或布满荆棘的,所以我们要一颗健康、乐观的心来看待人生路上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ENGLISH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二、课程简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第一学期修读《大学英语1》,第二学期修读《大学英语2》,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第四学期修读《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学时,3学分,两学期合计96学时,6学分,四学期合计192学时,12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

际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书面和口语表达具备一定的语篇组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近或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水平,少数学生超过8级以上水平。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用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及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学习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为此,在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和外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语言能力和个人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注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期末复习资料解析

1、“洞喻”是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三大比喻之一,是紧接着“日喻”、“线喻”之后,为了说明受过教育者与非受过教育者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种文学性叙述。没受过教育的人像洞穴中的“被囚禁者”,他们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缚,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看着洞穴后壁并把上面的各种“影像”当成实物。洞穴之中的世界相当于可感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则比作可知世界。柏拉图说囚徒代表人类的状态;而囚徒被拉出洞穴的过程则类似于通过教育而获得启蒙的过程。我们可以把上升之途和对上面事物的观照解释成是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过程。对于“洞喻”的具体理解有以下几种: (1)“洞穴”喻代表了教育艰辛的历程。柏拉图理解的教育是使灵魂转向的技巧,是要求激情和欲望听从理性的指导。教育解除了囚徒的束缚,想法设法地努力促使灵魂转向。人的灵魂如何才能实现转向,由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柏拉图用“洞穴”隐喻来描述这个过程。教育的过程是艰辛的,灵魂具有获得知识的内在潜力,并具有转向的技巧,但这并不能保证它会自动呈现出来,由可见世界转向可知世界,这个过程必须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2)“洞穴”喻阐述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哲学王”思想。理念论:柏拉图相信真正实在的不是我们日常所见、所闻的感觉和表象,这些感觉是不牢靠的;真正实在的是理念。理念先于一切感性认识而存在,现实中的事物只不过是理念的摹本。在“洞穴”喻中,太阳象征“理念”,而洞壁上的影像喻为感性经验。柏拉图由此提出了理念论。哲学王思想:柏拉图认为独自占有知识,而让自己的同伴处于无知状态也是一种犯罪。所以在“洞穴”喻中,那个跑出来看到太阳的囚徒怀着拯救洞穴里的愚昧人们的理想又回到了洞穴中去。在他看来,只有哲学家才能看到永恒事物,也只有哲学家才能拯救无知的人类,他为了公众的利益和永恒的真理不顾自己的幸福。 (3)“洞穴”喻体现了政治、哲学与政治哲学三层关系。“洞穴”首先是一种政治秩序的象征。洞穴用火光安排不同层次的意见(舆论)来满足民众的欲望诉求,从而促成洞穴内的秩序平稳运转。哲人被解除了桎梏,从洞穴上升到外面的世界,认识了世界的真相,知道太阳是一切光之源,是可见世界的原因,并最终领悟到理念是一切实在事物的原因。善成了人检审城邦生活的最高指引,拥有哲学使人有能力检审自己的行为,哲学是人把握善之理念的唯一技艺,这是哲学的理念。哲人重返洞穴,帮助洞内的同胞们提高认识能力来认识世界真相,进而使城邦的品质变得高贵,让城邦遵循正义的原则行事,而不是被欲望牵着走——这是政治哲学的功能。政治哲学不仅检审城邦中的欲望,还帮助城邦选择正义的秩序,让城邦整体向善。如果说是哲学让人认识到了灵魂转向的必要性,那么正是政治哲学帮助城邦完成了转向过程。 积极意义:(1)显示了教育的重大作用。教育使灵魂得到提升,唤醒人性中的理性能力,培养人类具有高尚的品德。教育必须做到使人的心灵之眼远离洞穴中的阴影,达致对阳光下真正事物本质的透彻了解。现代教育忘却了教育促使人类灵魂转向的这一本质特征,仅仅着眼于物质的需要和感官的满足,在世俗的物欲中迷失了方向。所以教育应停下脚步,进行返身之思,直面遇到的困境和带来的诟病,如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物欲横流等。(2)现代教育应既注重形而下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注重形而上的理性和善的获得,使成才与成人相结合,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是与人的灵魂相契合的,应超越其功利性。现代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生存功能与实用功能,忽视教育对人的心性、精神和灵魂的引领功能,导致学校只重视培养片面的应试技能,从而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3)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引导人类摆脱物质束缚的重任,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就像哲学王一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既要维护师道的尊严,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又要有不断超越当前教育实践的勇气,最终促进人类灵魂的转向。 2、关系:自由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滥觞,通识教育是从自由教育逐渐演变而来。 (1)自由教育又译为“博雅教育”、“文雅教育”,是西方国家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其含义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有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认为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理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发展,为享用德行善美的自由、闲暇生活,进行理智活动——观察和沉思做准备,而为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 (2)通识教育又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是近代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教育思想以及据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常分属若干学科领域,提供内容宽泛的教育,与专业教育有别。通识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它关注培养学生

个人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个人学习培训工作总结 篇一: 带着几丝憧憬,我参加了新课程。此次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 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经过紧凑而充实的十多天网上学习,教 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特别是一些同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更让我们学员的眼睛为之一亮。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持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 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 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 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持续地暴露,这时候更 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次培训无疑是一 场“即时雨”,不但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协助,而且对突破 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当今的语文教育为什么拒绝文学,其原因有:1、社会实用主 义风气的影响;2、应试教育的导向;3、工具论观点的影响。以及面 对这种现状,语文老师应有什么作为,赖老师以自己为现身说法,认 为语文教师一定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一点人物传记,以获得人格的 力量与人生的启迪;多读点历史、哲学、宗教,有利于培养自己的人 生观、世界观。这些观点与提法无疑对很多处于迷惑中的老师是一种 警醒。又如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大重大问题:1、历史背景:政府的选 择与推动;2、核心思想:专家策划与引领;3、教学方式:教师的习 得与创新;4、课堂变化:学生的体验与发展;5、三级课程:学生的 开放与转型等。张教授站在新课改的前沿,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

施现状给老师们一个全面的梳理,让老师们能够以一个新的高度全面 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 总之,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 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 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 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 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来说,不但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 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如江西师大熊大治教授讲的《语文教学艺术》专题报告。熊老师 用幽默生动语言,借很多实在的教学实例形象生动地简述了教学过程 中常用的一些方法与技巧。熊老师长期从事教学法研究,长期扎根一 线研究,也常客串中学讲坛,有理论有实践。很多提法值得学习。熊 老师讲语文教学要讲究艺术,语文教师不但要有高尚的情操,更要有 高雅的格调与健康的思想。实在是太有道理了,我举双手赞同,因为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持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 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但聆听了专家的 解读,而且观摩了名师的课堂艺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学 观摩的学习点是做中学,而不是坐而论道。不但对提升学员的课堂教 学艺术有协助,而且对知识的巧妙解读有启示,收益匪浅。

英语阅读 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2004 课程名称:英语阅读 大纲执笔人:郭淑丽贾存爱 大纲审核人:陶伟 一、课程简介 《英语阅读教程》是为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的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使学生大量接触英语读物和培养阅读能力的一门实践基础课。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并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加强对文章内涵的深层理解;最终达到自如地阅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篇章的目的。 教学要求:阅读教学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剖析、挖掘主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阅读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 2. 教师应对所讲述的文章做概括的论述,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学会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每课结束后给学生留篇幅相当的课后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的正确理解率不低于70%。 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经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1)能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新闻电迅、特写、传记、科普文章和文学原著,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课程观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其人其事】 泰勒(Ralph Tyler,1902年生),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1902年生于芝加哥,1921年获得学士学位。 ?毕业后在一所中学任教。1923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康茨、贾德和查特斯。 ?后来在多所大学任教,时间最长的是芝加哥大学。 ?1953年在斯坦福大学成立“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1967年退休。 ?泰勒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塔巴、施瓦布、比彻姆、古德莱得、布卢姆和克龙巴赫等。 ?泰勒作为一名行政人员,待人诚恳,深得人们仰慕。 ?“一个人的美好生活,就是不断地试图使自己变得更富有人情、更善于学习、更有助于他人,以及与别人一起形成一种尊重每个人的潜力、不贪图他人为自 己服务的社会”。——泰勒 ?“我只不过是把大家正在做的事情组合在一起罢了”。——泰勒 ?泰勒作为一名学者,成就非凡,被誉为“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 【背景介绍】 1、社会背景 1929年经济大萧条给美国经济以沉重打击,生产力水平急剧下降,工人失业率剧增,劳动力市场上难有中学生的一席之地。据统计,1930年,成年人中有25%失业,而青少年几乎100%无法找到工作。这样,大批青少年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又回到学校注册。据统计,在1910年美国14-17岁年龄组中只有不到17%的人读高中,而到了1930年,这个年龄组中则有51%升入高中。许多学生进入高中,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社会上闯荡,他们并不打算将来升大学。而在事实上,当时美国几乎所有高中的课程都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的,尽管实际上只有1/6的高中毕业生能够进大学深造。 2、理论背景 泰勒从本世纪上半叶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桑戴克、贾德和波特等人的学说中寻找理论依据;从现代课程理论先驱博比特《课程》、《怎样编制课程》和查特斯《课程编制》的研究成果中继承有用部分;接受了系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并创造性地将行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课程理论,具有心理学基础。 3、实践背景 1930年,进步教育协会在年会上决定,要从根本上对美国中学课程进行尝试性的改革研究,1931年成立“学校与学院关系协调委员会”,300所大学和学院愿意参加此项研究。1933年,进步教育协会选取30所高中参加实验研究,这些高中级有机会自由编制课程,又同时不影响部分学生升入大学。300所大学和学院对参加实验研究中学的毕业生不进行入学考试,而是根据校长推荐和学校成绩记录。1934-1942年对30所实验中学进行的实验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 课程学时: 开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 适用对象:非英语专业大专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应用技能为先,融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国际化、大众化、人本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特别是国际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教学模式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为主转变为以听懂为主、以实用为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使教学对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水平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较高的听、说、写、译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专业信息、发挥专业特长的有力工具,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英语作为工具直接开展工作。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除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的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2.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 习资料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复习资料 一.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中国古代私学创始人。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材料。《论语》共二十篇,三百六十章,论其总字数不出一万六千四百多字。 1.教育对象(教育方针)---有教无类。 2.教育的作用:(1)教育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立国治国三大要素之一(三要素:劳动力,发展生产,进行教化和发展教育事业.)(2)孔子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论教师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考试哦) 五经:《诗书》、《礼记》、《尚书》《周易》、《春秋》(考试哦)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二.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邑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雄辩家。儒家代表之一,其弟子将孟子言行记录成一书。该书反映孟子的主要教育主张,是后人研究其教育思想主要文献。 孟子持“性善论”,在他看来,人性中自然包含着符合“仁,义,礼,智”的善端,为此,他积极的游说诸侯国君,施行“仁政王道”以消去战争,使百姓归顺,致天下太平。 思想概况 (1)人性方面:“性善论”---仁,义,礼,智。 (2)政治方面:提出“仁政”: 亲民?用贤良?尊人权 4.同情心 5.杀无道之者。 1.道德规范:“四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2.教育作用:凡有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使然,泉之使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教育的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用心思考:“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6.学问之道:求其放心。 7.因材施教。 三.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荀,孙同音。汉人也尊称为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 《荀子》一书,经东汉刘向校订为32篇,其中6篇为弟子撰录,是研究和了解荀子教育思想主要文献。 思想 1.天道观:认为天是客观存在于大自然,否定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 2.认识论:虚壹而静 3.人性论:提出“性恶论”。 4.礼论:认为社会政治思想观念,要以“礼”。为核心。 5.教育观: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劝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