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家用血糖仪是一种通过简单的检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糖尿病病人即时血糖值的仪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使用,但你知道血糖检测原理是什么吗?血糖仪是怎样工作的?一起来了解下吧。

把血糖仪称作”血糖监测系统可能更为贴切,它是一个完整的采血、检测、分析等过程的综合反映,仪器只是一个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检测器,主要技术含量都在一张张小小的”塑料片内部,而试纸的核心就是生物酶,不同的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都各不相同。

仪器从检测方法上可分为生物电和光电比色两种,生物电方法不受环境强光影响,无需经常清洁,采血样本一般在机外,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但通电后易受血中一些代谢性酸化还原物质和残留药物的干扰。采用光电比色法的仪器因易受血样污染,需经常进行清洁保养,但不会受到血样中内源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药物浓度的影响。

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原理不尽相同,检测方法也不同,只有了解了仪器工作的原理后,在选用时,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临床药物、病人体内成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得血糖检测的数据更加精准。

现在血糖试纸常用酶主要为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脱氢酶两种,各有特点,对氧含量、药物、其他糖类物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它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血氧含量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试纸也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般应在开封后3到4个月内用完。

葡萄糖脱氢酶不受血液或空气中氧分子的干扰,试纸一般可以使用至标明的有效期,但是葡萄糖脱氢酶由于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辅酶和介质的参与,有些辅基如吡咯喹啉醌(PQQ)可能与注射用麦芽糖等其他糖类、口服木糖和半乳糖发生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升高,所以除应用含有上述糖类的患者之外,葡萄糖脱氢酶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合适的患者。血糖测试时所用的血糖试条,与各品牌血糖仪是专用配套的,在各品牌之间不能通用。市场上的血糖试条有两种采血方式滴血式和虹吸式。滴血式的血糖试条,测试时需要血样多,需要将血样滴加到试条上,血滴太多、太少或者位置不准确都会影响测试值。而采用虹吸自动吸血方式的血糖试条,需要血样少,加样量可以自动控制,试纸有能显示血液是否适量的确认点,操作简单,也可避免加血样误差,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糖是指血液中各种的总称,包括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和甘露糖等,但主要是葡萄糖。正常人清晨空腹时静脉血糖浓度为3.89-6.11 mmol/70-110美国/dL)。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很重要,全身各组织细胞都需要从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特别是脑组织、红细胞等几乎没有贮存,必须随时由血液供给葡萄糖,以取得自身生存、代谢和功能所需要的能量。由于血糖浓度具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动和正常人群对血糖的 耐受力有差异,临床上将浓度低于2.8 mmol/L(50 mg/dL)称为。低血糖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生化异常的表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过低,影响各组织细胞尤其是脑细胞的能量供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如饥饿、疲倦、乏力、精神不集中、头晕、、脸色苍白、出冷汗、手颤等.严重时出现幻觉、躁动、惊厥、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低血糖休克)、死亡。其反应程度高低与不同原因、血糖下降程度和速度、个体反应性和耐受性有关。低血糖反复发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超过6 h,则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常会遗留痴呆等症状…。对低血糖患者的处理,可给予或其他糖类如糖水或糖果等,必要时静脉输注葡萄糖液和升血糖药物,以快速提升血糖浓度.供给基本能量需要。当症状改善后应询问

病史,查明原因和诱因,进行对因治疗。引起低血糖的原因颇多,其发生机制复杂。兹概述如下。 1 饥饿性低血糖长时间饥饿或不能进食时,外源性血糖来源断绝,内源性的贮备有限,约为70-100g,10多小时即被耗尽,此时主要靠来维持血糖浓度。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当出现“供不应不求”时即发生低血糖。不吃早餐的人易发生低血糖,影响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效率。 2 运动性低血糖持续的剧烈运动或运动以后,由于能量消耗大,葡萄糖氧化分解迅速而量大,此时若未及时补充糖类食物,则可引起低血糖。 3 酒精性低血糖空腹大量饮酒后,由于酒精在肝内氧化,使NAD+过多地还原为NADH,造成乳酸转变为的反应受到抑制…,糖异生作用减弱。当有限的肝糖原被动用以后,即可发生低血糖。 4 反跳性低血糖是一种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而引起的低血糖。其机制可能是输注高渗葡萄糖液,刺激胰岛素的大量分泌,其浓度可高出正常的4-6倍。若突然停输高渗葡萄糖液,由于胰岛素的持续作用而使血糖浓度迅速下降,出现低血糖。 5 特发性低血糖多见于的中年妇女。主要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过度。所致,为非,餐后2-3 h发作,系血糖利用过度性餐后低血糖。

第四章 第五章点火器及火焰检测

第四章点火器及火焰检测 第一节点火器概述 目前,大容量锅炉的煤粉燃烧器点火均使用液体燃料或气体燃料,采用多级点火方式。由电引燃器发火,逐级点燃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煤粉;或者由电引燃器直接点燃液体燃料(轻油或重油),再点燃煤粉。点火过程可在主燃烧器上进行,也可先点燃启动(辅助)燃烧器,再由它们来点燃主燃烧器。 常规点火器的引燃器,有电火花、电弧、电阻丝等各种类型。 电阻丝点火器设备简单,结构紧凑,但电阻易氧化烧损,在直接点燃重油时烧损极为严重,目前仅在一些燃油锅炉上使用。电弧点火器可获得较大功率,但因电压低不易击穿污染层起弧,且烧蚀严重,设备体积大而笨重,逐渐为电火花装置所取代。 电火花引燃装置中以高压电火花(由5000—8000V的电压通过两极间的间隙放电)的使用为最广。进而还有高频高压电火花和高能电火花引燃装置,其性能更为优异。 除了专供点火的点火(燃烧)器之外,尚有兼点火和稳燃或带低负荷功能的辅助燃烧器。 在常规的点火燃烧器中,专供点火的点火燃烧器和辅助燃烧器有时并不能区分得很清楚。但一般前者只用于启动时点燃燃料,容量很小,在点燃主火焰并稳定燃烧后很快就停掉,而不用它来维持整个点火和启动过程。但对于现代的大容量锅炉而言,为了保证运行的安全,有的点火燃烧器除了在点火时投入外,在不利工况或事故工况下(如煤质差、负荷低或给煤不正常等等)也需要利用它来维持着火稳定;在有的锅炉上,主燃烧器熄火前也先要投入点火器以保证安全。这后一种点火器则属于点火和辅助燃烧器之列,或按有的习惯称之为维持点火的点火燃烧器。 另一种辅助燃烧器则是启动燃烧器,其用途是在锅炉启动过程中用来升压带负荷。 点火燃烧器的功用不同,其容量或点火能量也不相同。 点火能量系指单只点火器点燃与之相邻的主燃料所需的能量与该主燃料喷口设计热功率之比。它与主燃料特性、燃料空气混合物浓度和流速、燃烧器和点火器型式和布置以及火焰结构等有关。一般而言,点火器的最小容量(能量)约为所点燃的主燃料喷口设计输入热功率的1%一2%。燃煤锅炉的油点火器不小于580kW(2100MJ/h)。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人如何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自我监测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病人血糖的控制情况,为指导病人合理饮食、运动及调整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是糖尿病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全貌,只根据一次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往往会出现偏差,因此,理想的自我血糖监测,应当是每天多时点测定血糖。然而,从经济学和病人依从性方面考虑,这样做并不现实。 如何确定知糖监测的时间和频率 这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对于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拉长一些,可以1周测定一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每隔2-3周安排一天测定全天7个点的血糖谱:即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可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 但对于近期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则需根据病情增加监测频率,每周需要测2-3次全天的“血糖谱”,具体适用于以下情况: 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尤其带胰岛素泵者)的患者;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 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 妊娠期的患者; 各种打乱平时常规生活的情况,如:生病、手术、外出、激动等。 另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要进行随机血糖监测。例如,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饮酒之后容易发生严重低血糖,这个时候检测血糖很有必要。再如,糖尿病人驾车外出前也应检测血糖,因为低血糖状态下驾车是非常危险的。另外,病人在感冒发烧、情绪波动、自我感觉不适时也需要加测血糖。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 血糖值是直接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功能受损情况及治疗效果极为敏感的指标。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 空腹血糖的意义 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可以反映头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它受到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的干扰; 空腹血糖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之一。 空腹高血糖有三种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方法及原理 血糖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家用血糖仪是一种通过简单的检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糖尿病病人即时血糖值的仪器。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使用,但你知道血糖检测原理是什么吗?血糖仪是怎样工作的?一起来了解下吧。 把血糖仪称作”血糖监测系统可能更为贴切,它是一个完整的采血、检测、分析等过程的综合反映,仪器只是一个光信号或电信号的检测器,主要技术含量都在一张张小小的”塑料片内部,而试纸的核心就是生物酶,不同的酶和辅酶有不同的特性,检测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抗干扰能力都各不相同。 仪器从检测方法上可分为生物电和光电比色两种,生物电方法不受环境强光影响,无需经常清洁,采血样本一般在机外,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但通电后易受血中一些代谢性酸化还原物质和残留药物的干扰。采用光电比色法的仪器因易受血样污染,需经常进行清洁保养,但不会受到血样中内源性代谢产物和外源性药物浓度的影响。 血糖仪检测血糖的原理不尽相同,检测方法也不同,只有了解了仪器工作的原理后,在选用时,才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临床药物、病人体内成分、环境等因素的干扰,使得血糖检测的数据更加精准。 现在血糖试纸常用酶主要为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脱氢酶两种,各有特点,对氧含量、药物、其他糖类物质的反应也不尽相同。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它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血氧含量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试纸也容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一般应在开封后3到4个月内用完。

葡萄糖脱氢酶不受血液或空气中氧分子的干扰,试纸一般可以使用至标明的有效期,但是葡萄糖脱氢酶由于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辅酶和介质的参与,有些辅基如吡咯喹啉醌(PQQ)可能与注射用麦芽糖等其他糖类、口服木糖和半乳糖发生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升高,所以除应用含有上述糖类的患者之外,葡萄糖脱氢酶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合适的患者。血糖测试时所用的血糖试条,与各品牌血糖仪是专用配套的,在各品牌之间不能通用。市场上的血糖试条有两种采血方式滴血式和虹吸式。滴血式的血糖试条,测试时需要血样多,需要将血样滴加到试条上,血滴太多、太少或者位置不准确都会影响测试值。而采用虹吸自动吸血方式的血糖试条,需要血样少,加样量可以自动控制,试纸有能显示血液是否适量的确认点,操作简单,也可避免加血样误差,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糖尿病自我监测

为什么要进行糖尿病自我监测 大家都知道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如果血糖过高,一方面会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高渗昏迷等,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慢性高血糖状态,会使全身的组织和器官发生损伤,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导致失明,糖尿病肾脏病变导致尿毒症,糖尿病足导致截肢等,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的研究证明: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下降,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就是严格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就是要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即空腹血糖水平为 6.1mmol /L,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为7.8mmol /L。为了达到糖尿病的控制目标,除了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也是治疗手段之一。 对血糖的自我监测,是减缓和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是糖尿病良好控制的保证。自我血糖监测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进展之一,通过简单、便携的医疗仪器(毛细血糖仪)对自身血糖水平进行的估计。这种方法快捷,比较准确、可靠,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帮助患者随时了解血糖水平的好方法。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有哪些好处 (一)有益于治疗方案的调整 由于糖尿病人自身调节糖代谢的能力丧失,内外环境的微小改变都会导致血糖的波动,(诸如气候变化、饮食不当、紧张劳累、情绪波动等),为使病情控制在满意的水平,就需要经常对糖尿病的一些指标进行监测或自我监测,获取血糖及有关代谢异常的信息,以此作为调整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的可靠依据,判断现行的治疗是否正确,是否达标。这样做,除能严格控制高血糖外,还能防止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二)有益于糖尿病知识的传授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而糖尿病的自我监测是施行糖尿病教育的最佳途径。对每个自我监测的糖尿病人事先都要进行有关监测意义、监测技术、结果分析及用药方法的培训,可使病人较全面的掌握糖尿病知识。同时,在以后不断的随访中自然地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合作,共同对病情控制的好坏进行评价。 (三)有益于自我保健的开展: 糖尿病自我监测的开始就意味着糖尿病人加入了自我保健队伍,是该队伍的成员之一。在保健系统的统一关怀下,病人义不容辞地配合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剂师、运动生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共同控制病情的发展,获得成功的管理。 糖尿病自我监测日记记什么 每位病人都应有自己的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并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血糖自我监测的日记内容包括: 测血糖的日期、时间,血糖的结果。 注射胰岛素或服口服降糖药的时间和种类、剂量。 任何影响血糖的因素,如食物种类及数量、运动量、睡眠情况、生病情况等。 低血糖症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进食及运动的关系,症状的体验等。

-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

7点血糖和5点血糖都是指的血糖监测的时间点,俗称血糖监测7点法和5点法7点血糖(7点法)是指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7个血糖监测时间点(也有就直接说是8个点的)。这里所说的早餐前血糖一般我们把它等同于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5点血糖(5点法)一般是指空腹、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和睡前或夜间的血糖,总共5个血糖监测时间点。另外,就2种方法而言,5点法是早前的提法,现在用的不多了,现在一般都是以7点法为主,这样用于监测的血糖图谱会比较全面。此外,对于血糖监测而言,在发生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及运动前后、妊娠阶段也是要加强血糖监测的频次。那么具体到各个时间点监测的意义则主要如下:1.空腹/早餐前血糖:反映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的水平,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此时血糖值可能正常。建议在静息状态(宜禁食/禁药,不宜过度消耗体力)下检测。空腹血糖间接反映在没有应激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机体自身的

基础胰岛素分泌水平;空腹血糖还可体现降糖药的远期疗效,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有重要意义。 2.午餐/晚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要摄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的量。 3.餐后血糖:反映人体餐后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增加糖负荷后机体追加胰岛素分泌的水平,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饮食控制期间等尤其需要观察是较重要的指标之一。代表进食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以及药物与饮食治疗的情况。对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时比监测空腹血糖更重要,因为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可能并不高,但由于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已经受损,受高糖刺激后反应较差,而出现餐后高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还可以反映控制饮食和服药后的综合治疗效果,便于指导饮食和药物治疗。应注意,测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到满2小时为止,有些人吃完饭后才开始计时,其结果就有了明显的差别。 4.睡前血糖:防止出现夜间低血糖或清晨空腹高血糖。 5.凌晨(3点)血糖由于夜间3点左右血糖可能出现过高(黎明现象)或过低(苏木杰

实验 传感器之火焰篇

物质为主体的高温固体微粒构成的。火焰的热辐射具有离散光谱的气体辐射和连续光谱的固体辐射。不同燃烧物的火焰辐射强度、波长分布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其对应火焰温度的 1 ~ 2 μm 近红外波长域具有最大的辐射强度。例如汽油燃烧时的火焰辐射强度的波长。 火焰传感器是机器人专门用来搜寻火源的传感器,当然火焰传感器也可以用来检测光线的亮度,只是本传感器对火焰特别灵敏。火焰传感器利用红外线对对火焰非常敏感的特点,使用特制的红外线接受管来检测火焰,然后把火焰的亮度转化为高低变化的电平信号,输入到中央处理器中,中央处理器根据信号的变化做出相应的程序处理。 火焰传感器是探测在物质燃烧时,产生烟雾和放出热量的同时,也产生可见的或大气中没有的不可见的光辐射。 火焰传感器又称感光式火灾传感器,它是用于响应火灾的光特性,即探测火焰燃烧的光照强度和火焰的闪烁频率的一种火灾传感器。 理; 2、通过该实验项目,学生能够学会编写火焰传感器的程序。

1、编写一个读取火焰传感器输出电平信号的程序; 2、将火焰检测状态做简单的处理显示,正常无火焰状态为0,检测到火焰状态为1; 3、用按键KEY1控制ZIGBEEN是否发送数据。 6.4.1硬件部分 1、ZIGBEE调试底板一个; 图6-1 ZIGBEE调试底板 2、20PIN转接线一条和带USB的J-Link仿真器一个; 图6-2 J-Link仿真器 3、转接板一个; 实验内容 6.3 实验设备 6.4 电 源 开 关 电 源 传感器C端口 指示灯 2 J-LINK接 ZigBee_DEBUG 复位键 节点按键 拨码开关 ZigBe按键 红 外 发 射 指 示 灯 1 ZigBee复位键 可 调 电 阻传 感 器 A 端 口 传感器B端口 方口USB线,另一端连接电上电指示灯 20PIN转接线,另一端接转接板 20PIN转接线接口 10PIN转接线接口 串口接口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2013年2月第20卷第2期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February2013,Vol.20,No.2 血糖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353000)范丽芳牛晓健张昌红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客观依据,检测糖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于糖尿病的检测手段多种多样,但只有血糖是糖尿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指标,也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1]。 1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性 葡萄糖是脑细胞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但脑内糖原内储极少,每克脑组织约2.5~3.0mol/L,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钟[2],要靠源源不断地从血中摄取,故对低血糖极为敏感,一旦发生低血糖,即可有脑功能障碍,严重或持久的低血糖将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一般认为>6h),甚至导致死亡。 高血糖与低血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维持血糖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基础研究证实:组织细胞对于稳定的高血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当处于反复波动的高血糖环境时,这种适应能力欠缺,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凋亡,促进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临床研究证实:血糖反复波动容易导致治疗过程中频繁 发生低血糖,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2]。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患者自身胰岛功能衰竭,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对血糖调节能力很差,此类患者对药物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的影响,血糖就会大起大落,临床常见于1型糖尿患者和晚期重症2型糖尿患者;外因是饮食和运动不规律、用药方案不合理、治疗依从性差、情绪激动、失眠、酗酒、感染发热等疾病状态,这些因素均可以引起血糖显著波动。 2防治血糖波动的方法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波动性。①降低空腹血糖的波动性,使用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能够较好地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使得没有明显的血药浓度高峰,作用平稳而持久,对于降低空腹血糖波动性效果较好;②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性:使用的药物有: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超 指数均不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号试剂的敏感指数亦有差别,因而会直接影响到PT的检测结果。故临床检验中心统计各家医院质量控制数据时,不但要按仪器分组,还要统计使用试剂的情况。所以尽量选用配套试剂,避免因小失大[6]。另外试剂配制过程中,水的质量也极为重要。有些试剂对水的pH值、离子浓度要求较为苛刻,所以配制试剂时应尽量使用去离子水。 5药物的影响 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作用。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血浆青霉素浓度达5000U/mL 时,PT、APTT明显延长,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时间延长;头孢哌酮具有甲硫甲唑环的侧链与前凝血酶原相仿,羧酶可错误地与抗生素结合而导致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干扰肝脏中维生素K的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7]。同时由于新药的不断问世,而这些药物对凝血试验影响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 6其他因素的影响 标本发生溶血后对凝血试验的结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溶血标本中含有成熟红细胞膜破裂而释放出的磷脂,在凝血过程中磷脂是促凝物质,使得APTT和PT比非溶血标本的测定值偏低,因此实验室不应使用溶血标本[3]。我们在日常检测中经常遇到脂血标本,这类标本对于光学法的血凝仪影响很大,使得检测结果变异较大。对于这类标本,我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在检验报告单上作出说明。对于一些特别异常的结果,首先要确定仪器、试剂等是否无误,质量控制是否在控。待确定无误后,才能将报告发出。笔者曾检测到一患者的APTT>120s,经确认仪器、试剂等均无误,质量控制在控,与临床医生联系发现此患者为一血友病患者,此结果符合血友病的特征。 综上所述,影响凝血试验的因素较多,它涉及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而且许多问题也不是实验室一个部门能解决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工作人员除了要做好自身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外,还应与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凝血检验的质量,为广大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郭笑如,黄浩南,肖婷.对凝血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血栓与 止血学,2011,17(4):186-187. [2]杨继明,张爱华,肖中华,等.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 果的影响.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1):75. [3]王瑾.影响凝血试验测定结果的因素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5(16):1025. [4]程育春,赵燕霞,侯临平,等.血凝的影响因素分析.实用医 技杂志,2011,18(7):712-713. [5]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版.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0-211. [6]陈晓燕.临床血栓与止血检验分析的质量保证探讨.实用医技 杂志,2011,18(5):527. [7]卢本亮,梁冰.影响凝血实验的几个因素.实用医技杂志, 2004,11(5):720-721. (收稿日期:2012-11-11) 163 ··

简易血糖监测法

简易血糖监测法 一、基本知识 二、监测血糖的目的 三、监测血糖的原则 四、评估要点五、物品准备六、监测流程七、注意事项

一、基本知识 (一)血糖监测是对于血糖值的定期检查,实施血糖监测可以更好的掌握糖尿病老人的血糖变化,对生活规律、活动、运动、饮食以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血糖值单位:毫摩尔/ 升(mmol/L)。 (三)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3.9 —6.1mmol/L 、餐后两小时血糖 4.4 —7.8mol/L 。 (四)监测血糖的时间:空腹:8-10 小时没有饮食;餐后2 小时:从第一口饭开始计算时间2 小时后;睡前:一般为晚上21:00 左右。 (五)不同时段监测血糖的意义: 1、空腹血糖:最后一次进食后负荷时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的 重要依据。 2、餐后2 小时血糖:较好的反应进食与使用降糖药是否合适。 3、睡前血糖:指导夜间用药或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4、随机血糖:了解机体在特殊情况下血糖的情况,如进餐的多少、 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等。 (六)低血糖症状:饥饿感、眩晕、出汗、心慌等症状,因人而异。当血糖过低或持续时间长,会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意识障碍、昏睡、昏迷而危及生命。 (七)6、高血糖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

减轻

二、监测血糖的目的:观察血糖变化,反映饮食情况,评价控制 血糖的治疗效果并指导调整治疗方案 三、监测血糖的原则:排除其他影响血糖值因素 四、评估要点: (一)环境:安全性; (二)时间:合理性; (三)老人:进餐、服药、情绪等情况;配合程度;采血部位皮肤是否清洁、完整。 五、物品准备:所有物品均须检查是否在效期范围内、是否完整, 性状是否正常。 (一)血糖仪:备用状态; (二)血糖试纸:编码与血糖仪匹配; (三)采血笔(新针头); (四)治疗盘:75%酒精、无菌棉签、污物杯; (五)快速手消液; (六)血糖登记表。 六、监测流程 向老人解释,告知老人血糖监测目的、方法,得到老人的同意,评估 老人情况及采血部位皮肤。

火焰检测报警器 课程设计

广州学院 嵌入式技术应用项目说明书 (火焰检测报警器)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 12机电2班 学生姓名利齐帅徐杰龙林辉梁庆堂指导老师王蕊 成绩 2015年 10 月 10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兹发给12机电 2 班学生利齐帅、徐杰龙、林辉、梁庆堂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如下: 1.设计题目:火焰检测报警器 2.应完成的项目: (1)设计说明书计算准确、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3000字;图纸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2)分组实现原理图设计及相关元器件的设计,按要求完成总体电路。 (3)基于相关电路完成电路设计、程序设计与实物。 (4)完成总体内容,实现具体功能。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 (1)《电子线路CAD与实训》(电子工艺出版社) (2)《电子工艺技术与实践》(机械工程出版社) (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4)集成电路数据手册查询网:https://www.doczj.com/doc/0013461235.html,/ (5)《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电子工业出版社) 4.本设计任务书于2015年11月16日发出,应于2015年11月27日前完成,然后进行答辩。 指导教师签发2015 年11 月16 日

评语: 总评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第一章绪论 (5) 第二章总体内容及设计 (6) 2.1 总体内容设计及目标 (6) 2.2 组员及任务 (6) 第三章电路设计及元器件选型 (7) 3.1 AT89C52单片机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 (7) 3.2晶振起振模块电路与功能 (8) 3.3 1602液晶屏显示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 (9) 3.4声音报警模块电路原理图设计 (11) 3.5红外火焰传感器功能及电路 (11) 第四章程序设计 (13) 4.1输入部分程序 (13) 4.2输出部分程序 (14) 4.3定时应用与功能 (16) 第五章电路设计及结果 (17) 第六章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血糖监测表

糖尿病管理系统监测表 Roche Diagnostics 年龄性别病志号床号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 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 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5.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BS)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糖是指血中的葡萄糖,血糖是临床上的习惯简称。血糖测定对糖尿病的诊断,疗效观察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测定方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已糖激酶法、葡萄糖脱氢酶法等。 —、正常参考值:3.88?5.99mmol/L。 二、临床意义 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1.生理性血糖升高 饭后1?2 小时,摄入高糖食物、紧张训练、剧烈运动和情绪紧张,肾上腺分泌增 加。 2.血糖升高 (1)糖尿病,一般分两型,一是I 型,即胰岛素依赖型,可能与遗传因素或自身免疫有 关,多发生于青年时期。另一型为n型,即非胰岛素依赖型。胰岛素细胞功能低下, 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可能与遗传因素亦有一定关系。此型多见于40 岁以上成人,多数见于肥胖患者,胰岛素分泌相对减少,或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应性低下,或胰岛素受体减少。此型临床症状较前者轻。 (2)慢性胰腺炎,由于炎症胰岛组织被破坏,使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而致血糖升高。 (3)内分泌腺疾病,例如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由于生长激素分泌亢进,拮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 糖升高。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如柯兴综合征,因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并可对抗胰岛素作用而使血糖升高。又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肝糖原转变成葡萄

糖,并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血糖增高。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亦可使血糖升高,甚至发生

“药物性”糖尿病。 3.血糖降低 (1)内分泌腺病变血糖降低见于胰岛素瘤(胰岛3细胞瘤),因胰岛素分泌过量,使血糖分解加 强。亦见于拮抗胰岛素类激素分泌不足,如阿迪生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席汉综 (2)肝脏病变,急性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功能损害,使肝糖原分解障碍亦可有发生低糖血症的 可能。低血糖亦见于糖原累积症。 (3)某些肿瘤,如巨大纤维瘤或纤维肉瘤,可能分泌量胰岛素样物质,而致血糖降低。 (4)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如单纯性肥胖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发生胰岛素分泌过多,而 致血糖降低。 (5)血糖降低亦见于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胰岛素受体异常症(B 型)等,这可能由 于胰岛素抗体、受体结合的胰岛素急骤解离,致使血糖分解加强。 (6)暂时性低血糖亦可见于胃次全切除后所发生的颠倒综合征,这是由于进食后糖迅速 吸收,促进胰岛素急速分泌,引起暂时性低血糖。 (7)营养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或重症肾性糖尿病等都可出现血糖降低趋势。 (8)药物,如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由于用量不当可引起低血糖。三、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1.标本置室温中,全血中葡萄糖将会分解代谢,大约每小时降低5%。因此采血后应立即分离血浆或血清,置2?8摄氏度冰箱保存,可至少稳定3天。分离血清或血浆的时间,最好不晚于血液标本采集后的1 小时.

血糖浓度测定

血糖浓度测定(3学时) 1目的 掌握血糖浓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原理 动物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其含量较恒定。健康家兔的血糖水平为80~120mg/dL。用硫酸锌和氢氧化钠除去被检血中的蛋白质制成无蛋白血滤液。当将血滤液与标准铁氰化钾溶液共热时,—部分铁氰化钾还原成亚铁氰化钾,并与锌离子生成不溶性化合物。 向混合液中加入碘化物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所释放的碘。即可知剩余的铁氰化钾量。血糖越多,剩余的铁氰化钾越少,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也越少 ...........................。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与血糖浓度的关系可以由经验确定下来的数字表查出。此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1)还原反应: K3Fe(CN)6十糖→K4Fe(CN)6+糖的氧化产物。 2K4Fe(CN)6+3ZnSO4→K2Zn3Fe(CN)6]2十3K2SO4 由于产生不溶性化合物,糖的还原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 (2)用碘量法测定剩余的标准K3Fe(CN)6溶液。 2K3Fe(CN)6十2KI十8CH3COOH→2H4Fe(CN)6十I2十8CH3COOK 2Na2S2O3十I2→2NaI十Na2S4O6 3器材 (1)微量滴定管 (2)电炉 (3)50×90毫米大试管 (4)小试管 (5)100ul移液枪 (6)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 4试剂 (1)%硫酸锌溶液(新鲜配制) (2)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新鲜配制) (3)摩尔/升铁氰化钾碱性溶液 用分析天平称化学纯铁氰化钾1.65克、溶解后加入预先准备好的锻制无水碳酸钠10.6克,定容到1升。将溶液放在棕色瓶内,于阴暗处保存。 (4)氯—锌—碘溶液 取硫酸锌50克及纯氯化钠250克,定容到1升,作为母液。临用前根据所需用的试剂量加入碘化钾,使它在混合液中的浓度为25克/升。 (5)标准摩尔/升硫代硫酸钠溶液 临用时由标准摩尔/升硫代硫酸钠溶液稀释。 (5)3%醋酸溶液(不应含铁) (5)1%可溶性淀粉溶液 1克可溶性淀粉溶于10毫升沸水中,然后加入到90毫升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此溶液可作为大多数碘量法滴定的指示剂,可长期保存。 (6)新鲜兔血 5操作步骤 (1)取二个试管,各加入%硫酸锌5毫升及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1毫升,此时产生氢氧化锌胶状沉淀。 (2)用微量移液枪地吸取新鲜兔血毫升,加入一个装有氢氧化锌的试管中。另一试管

火焰检测技术

火焰检测 火焰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他的颜色、温度、形状以及跳动的形式都可以作为识别的依据。下面,我们将从火焰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方面入手进行火焰识别。 静态特征(颜色与形状) 首先,火焰有着与众不同的颜色特征。描述其颜色的模型有很多,图7就是其中一种,它可以由RGB空间经过简单比较计算得到。 图7 火焰颜色分布图 由上图,任何RGB图像中只要满足R>=G且G>B的颜色都可以看作是火焰。图8中显示了由该模型对各种火焰的检测结果。虽然这种模型的误报会很多,但可以作为最初始的筛选手段排除掉最不可能是火焰的物体。 图8 火焰图片(上行)及相应颜色检测结果(下行) 火焰的外形也是用来识别的重要特征。一种模型是采用嵌套式轮廓模型。它

默认火焰存在一个或几个燃烧点,火焰从这些燃烧点一层层的向外扩散。越到外层的地方其形状的可边度越大,而且是连续的。图9展示了一个燃烧点的火焰模型,它由三层火焰轮廓组成,对于其右侧图10中的火焰经过该模型捕捉得到图11结果。 图9 火焰模型 图10 火焰图片 图11 符合模型的火焰 动态特征(频率) 火焰是跳跃着的,或者说是移动变化着的。初看起来没有什么规律,其实,经研究发现,火焰的外焰部分的运动存在一定频率。从图12中红色标出的火焰外焰部分来看,这些像素点在经历着有火焰和无火焰两种状态的切换,这个切换的频率经过计算是10HZ 。这样,我们通过捕捉这个10赫兹的特征可以进一步确认是否有火焰的存在。 图12 火焰外焰部分 图13 外焰运动存在一定频率 除此之外,火焰的运动是有能量变化的。燃烧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造成了火焰能量的不均衡分布。这点可以作为区分火焰与其他颜色相似运动物体的特征。图14中红色衣服上被黑色边框划出的区域能量变化在其右侧显示,可见衣服的能量分布是均匀的(显示为均一灰色,没有亮暗变化)。与之对比,火焰的能量变化就显得非常不均匀,在能量分布图上看得到明显的亮暗变化。

光谱分析培训资料解析

光谱分析培训资料 2006年9月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培训资料 说明:以下内容仅是该类检测人员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知识,还涉及到的理论知识需用业余时间学习,实际经验需在操作中去积累。有关实验室认可内容将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依据进行专题培训。 理论知识 一、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原理: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从光源发出的被测元素特征辐射通过元素的原子蒸气时被其基态原子吸收,由辐射的减弱程度测定元素含量的一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2.分类:通常分为2类 a).火焰原子吸收分析:由火焰将试样分解成自由原子。 b).石墨炉无火焰原子吸收分析:依靠电加热的石墨管将试样气化及分解。 3.优点: a).检出限低。可达ng.ml-1级。 b).选择性好,原子吸收光谱是元素的固有特征。 c).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达到1%没有困难,最好可以达到0.3%或更好。 d).抗干扰能力强,一般不存在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干扰主要来自化学干扰。 e).分析速度快,使用自动进样器,每小时测定几十个样品没有任何困难。 f).应用范围广,可分析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g).进样量小,一般进样量3~6ml.min-1 h).仪器设备相对简单,操作简便。 4.不足: 主要用于单元素的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动态范围通常小于2个数量级。 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定量方法 吸光度与试样中被测元素含量成正比

A=Kc(A—吸光度;c—被测元素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方法: 有标准曲线法——最基本的定量方法 标准加入法 浓度直读法。 1.标准曲线法: 用标准物质配制标准系列溶液,在标准条件下,测定各标准样品的吸光度值Ai,对被测元素的含量ci。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值Ax,根据被测元素的吸光度值Ax,从校正曲线求得其含量ci。 2.标准加入法: 分取几份等量的被测试样,在其中分析加入不等量的被测元素标准溶液,依次在标准条 件下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制作吸光度值对加入量的校正曲线,用外推法求得样品溶液的浓度3.浓度直读法: 在标准曲线为直线的浓度范围内,先用一个标样定标,通过标尺扩展,将测定吸光度值 调整为浓度值,以后测定试样时直接得到它的浓度值。 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组成 光源 原子化器、氢化物发生器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 1.光源——空心阴极灯:由待测元素本身或其合金制成,内充惰性气体。 2.火焰原子化器:由雾化器、雾化室及燃烧器三部分组成 a). 雾化器:通过毛细管由气流的负压吸入溶液,并将溶液分散成非常细的雾滴。 b). 雾化室:预混室,燃气、助燃气、分散雾滴在此充分地混合均匀。 c). 燃烧器:用于混合气燃烧之用。一般是单缝燃烧器。我们所使用的是空气乙炔火焰燃烧器 与氧化亚氮乙炔燃烧器。 3.氢化物发生器:用于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测定,As、Se、Sb、Hg元素 4.光学系统:单色器,分单光束与双光束。 5.检测系统:接收被火焰吸收后信号输入到光电倍增管,变成电讯号,最后经过转换由记记录仪

火焰检测装置

谈谈火焰检测装置的应用 1.引言 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是防止因易燃物积聚和误操作而造成锅炉事故,保证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火焰检测装置是FSSS的关键设备,FSSS 能否投运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焰检测装置动作的正确与可靠。火焰检测装置一般由探头、信号电缆、运算放大处理器组成。目前,国内火电厂火焰检测装置的应用有常规火焰检测装置和图像火焰检测装置。 2.常规火焰检测装置 常规火焰检测装置大多是基于对光能强度的检测,主要是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火焰的强度和脉动频率来判断炉膛火焰的存在与否,这类装置存在着“偷看”和火焰特征区瞄准的问题,对探头的安装要求比较严格,不同煤种、不同负荷、不同风粉比对燃料的着火点造成影响。 2.1可见光火焰检测装置 该装置利用炉膛燃料(煤粉、油、天然气)燃烧时辐射出具有一定强度和脉动性的可见光(400---700nm波长)来判断火焰是否存在。不同的火焰检测装置,探头输出信号形式不同:一种是直接输出不经处理的毫伏级信号;另一种是输出4---20mA标准信号,在探头可调整火焰增益放大系数,4---20mA 标准信号传输方式能提高带负载和传输过程中抗干扰的能力。火焰检测装置提供4---20mA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输出,用以火焰显示和控制保护。 可见光火焰检测装置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应用于电站锅炉,国内火电厂目前普遍采用。 2.2红外火焰检测装置 该装置利用炉膛燃料燃烧时辐射出的近红外线(700---3200nm波长)对燃烧器火焰进行检测,适用于燃油、燃气燃烧的火焰检测,而在燃煤锅炉燃烧器火焰检测的应用则较少。 红外火焰检测装置七十年代未期开始应用于电站锅炉。。

试验八血糖的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实验十 血糖的测定 血液中的葡萄糖称血糖。正常人血糖浓度较恒定,维持在3.9mmol /L ~6.1mmol /L 之间。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有着双重实际意义:其一,维持稳定的能源供给,满足机体在各种生理状态下对能量的需求。其二,保证机体不因进食致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糖的丢失。 因此,血糖的测定是临床生化检验实验室的常规检测项目。血糖测定按其发展过程及反应原理的不同,大致分三类:氧化还原法 ,缩合法(主要有邻甲苯胺法),酶法(主要有己糖激酶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下边介绍两种方法供选择。 一、葡萄糖氧化酶法 【目的】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能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2.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 (glucose oxidase ,GOD) 能将葡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 (peroxidase ,POD)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的同时将无色的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的醌类化合物,即 Trinder 反应。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范围内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在505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管比较可计算出血糖的浓度。反应式如下: 2H 2O 2+4-氨基安替比林+酚 红色醌类化合物 POD 2H 2O 2H 2O 2 O 2葡萄糖+葡萄糖酸+ GOD + 【器材】 试管、吸管、试管架、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 【试剂】 1. 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7.0) 称取无水磷酸氢二钠8.67g 及无水磷酸二氢钾5.3g 溶于800ml 蒸馏水中,用1mol/L 氢氧化钠(或1mol/L 盐酸)调节pH 至7.0,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L 。 2. 酶试剂 称取过氧化物酶1200U ,葡萄糖氧化酶1200U ,4-氨基安替比林10mg ,叠氮钠100mg ,溶于上述磷酸盐缓冲液80ml 中,用1mol/L NaOH 调pH 至7.0,加磷酸缓冲液至100ml 。

血糖测定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选手班级: 选手姓名: 选手学号: 标本号: 血糖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法) 竞赛时间:15分钟 一、说明 1.本题满分100分,完成时间15分钟。 2.要求独立完成,不得相互询问或讨论。 3.考核成绩为操作过程评分、操作结果评分和考核时间评分之和。 4.全部操作过程时间和操作后处理时间计入时间限额。 二、实验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GOD )催化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D-葡萄糖酸δ内酯),并产生过氧化氢: 葡萄糖+2H 2O+O 2 葡萄糖酸+2H 2O 2 在色原性氧受体(如联大茴香胺、4-氨基安替比林偶氮酚)的存在下,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色原物质,生成有色化合物。其颜色深浅与血清葡萄糖含量成正比。 三、实验器材 721分光光度计、小号试管≤7支、试管架1个、手动可调式移液器5~50μl 、1ml 和10ml 刻度吸管各两支、记号笔1支、水浴箱、擦镜纸,废物容器等。 四、实验试剂 葡萄糖标准液、生理盐水、0.1mol/L 磷酸盐缓冲液、酶试剂、酚试剂等组成的试剂盒。 五、实验标本 新鲜血清。 六、操作步骤 取3支小试管,按表进行操作。先配制10ml 酶酚混合试剂(试剂比例R1:R2=9:1)。 加入物(ml )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血清 0.03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 0.03 生理盐水 0.03 酶酚混合试剂 3.0 3.0 3.0 混匀,置37℃水浴中,保温10min ,分光光度计波长500nm ,比色杯光径1.0cm ,以空白管调零,分别读取标准管和测定管的吸光度。

七、数据记录与计算 1.数据记录 标准管吸光度 测定管吸光度 裁判签名确认2.计算血清葡萄糖浓度(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裁判签名确认八、报告 (如:血清葡萄糖:△.△△ mmol/L)。 裁判签名确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