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一)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一)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一)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一)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一)

关键词: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思维模式

内容提要: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包括涵摄和等置两种不尽相同的思维模式。在犯罪构成要件含义明确的案件中,凭借经验就可以判断出事实要件是否符合对应的构成要件,这是涵摄的思维模式;但在构成要件含义不明确的案件中,必须通过比较事实要件与构成要件的典型事实是否具有法律意义的同一性来判断事实要件是否符合对应的构成要件,这是等置的思维模式。

一、引言

刑事裁判可以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其中,“定罪是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的耦合过程,是对某一行为是否有罪的确认……定罪活动中的所谓确认,主要是指对某一行为与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之间进行相互一致的认定。”1]行为事实与犯罪构成之间的符合性判断是定罪活动的核心。对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方法的研究属于刑事司法方法论的范畴。目前,国内刑法学界对刑事司法判断方法的研究兴趣日隆,学者们主要是从刑法解释的路径展开研究的。但是,选择什么样的解释方法、各种解释方法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解释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行判断的思维模式。模式相当于库恩在科学哲学中引起革命的“范式”,库恩说:“一个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2]德国学者波塞尔对库恩范式的意义作了这样的阐述:“范式决定了我们的着眼点,决定着哪些问题是允许提出的,同时决定着如何回答所提出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与手段。”3]在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中,判断的思维模式也同样具有决定进行判断的着眼点、如何提出问题以及如何选择回答问题的方法的作用。

二、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思维模式之一:涵摄

在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中,判断者一边面对的是规定犯罪构成的抽象的刑法规范,另一边面对的是具体的案件事实,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就是要寻找这种当为与实在之间是否具有对应关系,判定具体的案件事实能否被置于一定的犯罪构成之下。在法学方法论中,一般称这样的思维过程为涵摄(Subsumption)①。“涵摄”原本是一个逻辑学概念,是指将一个外延比较窄的下位概念归于外延比较广的上位概念之下的推演。“从事这种推论首先必须定义这两个概念,然后确定上位概念的全部要素在下位概念中全部重现。”4]比如,“鸽子”这个概念可以涵摄于“鸟”这个概念之下,因为所有定义“鸟”的必要且充分的要素,在“鸽子”的概念中一一重现。在制定国家法律的过程中,人们一直梦想着法律裁判过程能和逻辑涵摄一样,通过纯粹形式的概念计算和比对就可以实现规范对事实的涵摄。这样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们的预测可能性,保障其自由与权利。我国台湾学者黄茂荣根据逻辑涵摄的思维模式,把法律涵摄的思维过程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被涵摄之构成要件或其延伸,即其构成要件要素,或所内涵的特征,必须被完全地列举;

(2)拟被涵摄之法律事实必须具备系争构成要件及其要素之一切特征;(3)当(1)和(2)皆成立时,始能通过涵摄认定该法律实为该构成要件所指称的法律事实。”5]可以表示如下:

T(构成要件)的全部要素ml、m2、m3被完全地列举,S(行为事实)具有ml、m2、m3等要素,因此,S是T所指称的法律事实,即S符合T。

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大致也都会遵循上述的思维步骤。首先,判断者需要分解具体罪名的犯罪构成,列举其具体的构成要件。在刑法中,具体的犯罪构成是由诸多要件所组成的,比如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就由杀人的主体、杀人的行为、杀人的故意等要件组成。在进行涵摄时,这些要件也体现为具体的法律概念,如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至少可以分解成“故意”和“杀人”两个概念;其次,要提取案件事实中和犯罪构成要件相对应的要件,例如,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开枪”等具体行为就是和故意杀人罪中的“杀人”要件相对应的要件;最后,判断被提取的案件事实要件是否分别和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相吻合,比如,在抢劫案件中,要判断

具体的“殴打”、“捆绑”等行为特征是否符合“暴力”的含义。如果案件事实的各个要件分别符合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那么案件事实就可以归类于犯罪构成之下,涵摄即告结束。

可见,涵摄模式揭示了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基本思维步骤,提供了判断者在规范与事实之间寻找对应关系的基本思维方法。但是,深入分析会发现,涵摄模式实际上仅仅是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基本思维结构,在此思维结构内还可能会运行着其他更加复杂的判断过程。如上所述,涵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其中的第三个步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为案件事实能够被涵摄于犯罪构成之下最终要以案件事实的个别要件符合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为前提,“法律适用的重心,并不在于最终将具体案件涵摄于特定法条之下,而在于就案件事实的个别部分是否符合法定构成要件中的各种要素所作的判断。”6]当构成要件的含义相对事实要件而言明确时,判断要件之间是否符合相对容易。比如,当某人用枪射击他人脑袋时,我们很容易就判断出那是杀人罪中的“杀人”行为;当某人将他人打倒并夺走其财物时,我们也很容易判断出那是抢劫罪中的“抢劫”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构成要件与事实要件相互对应,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经过了无数次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提炼,人们对它们之间的归属关系具有广泛的共识,判断者凭借经验即可直接完成构成要件对事实要件的涵摄。然而,刑法规范的含义并不总是明确的。罪刑法定原则基于法安全之考虑而要求刑法在内容上具有明确性,但刑法的明确性却不可能是绝对的。哈特曾经说过,任何选择用来传递行为标准的工具——判例或立法,无论它们怎样顺利地适用于大多数普通案件,都会在某一点发生适用上的问题而表现出不确定,即具有所谓的“空缺结构”(opentexture)的特征。边界上的不明确是在有关事实问题的任何传递形式中使用一般分类词语都需付出的代价7]。法的不明确是由语言本身的“空缺结构”所必然导致。在刑法中,除了像“暴力”、“威胁”、“猥亵”、“淫秽”、“情节严重”、“情节恶劣”、“其他方法”等明显的模糊性、抽象性概念之外,即使是表面看上去明确的概念,当和具体案件相结合时,也可能会变得不再那么明确。刑法概念的含义相对于事实要件而言不够明确,意味着事实与规范之间不对称,缺乏经验、共识基础上的关联性,判断者就不能再只凭借经验而容易地实现涵摄,而是需要借助其他更加有效的判断方法。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在大致思维步骤上是一个涵摄过程,涵摄模式揭示了犯罪构成符合性判断的总体思维结构。在此思维结构之下,事实要件与构成要件之间相互符合是涵摄顺利完成的关键。当刑法概念含义明确时,要件之间的符合性判断很容易,那是一种基于经验的逻辑涵摄过程;但当刑法概念含义不明确时,判断者就难以依靠经验进行涵摄,而是注定要诉诸其他的思维方法。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判断题(含答案)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判断题 1.“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是大学毕业的。”是简单句。(×) 2.“不该走的是走了的”这句话不能换质。(×) 3.“什么是逻辑?”与“逻辑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没区别是一样的。(×) 4.“张三不是小偷”是简单句。(√) 5.《皇帝的新装》案例中不称职的都看不见这件新装,可变换成能看见的都是称职的,其中“能看见”和“称职”一定是等同关系。(×) 6.1977年英国的的《英国大百科全书》将逻辑列为五大学科的第二位。(×) 7.SIP能换质位。(×) 8.哺乳动物是不会灭绝的。(√) 9.充分条件的逆否推理就是当否定一个充分条件的后件之后,也一定要否定它的前件。(√) 10.聪明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逻辑能力强的人。(×) 11.从属关系要么全是肯定句,要么全是否定句。(√) 12.反对关系是矛盾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3.负命题就是否定命题。(×) 14.改变主项叫换位。(×) 15.概念的偷换肯定就是整体和类的偷换。(×) 16.国际大趋势下,逻辑思维能力考察已经不再受到人们关注。(×) 17.换位推理就是通过改变前提中直言命题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从而推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18.换质和换位不可以结合起来运用。(×) 19.基本复合命题里包括联言命题。(√) 20.课上老师讲的请吃饭例子中第三个客人因为主人公的那句“我说的不是他们”而离开,是因为此客人做了一个排除性推理。(√) 21.联项否定,谓项周延;联项肯定,谓项不周延。(√) 22.联项和亮项是非逻辑概念。(×) 23.两个特称前提推不出结论。(√) 24.逻辑是关于思维规律和规则的学问。(√) 25.逻辑学是基础性学科。(√) 26.逻辑研究的命题必须要有真假。(√) 27.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这门课既是一个思维学科同时是一门能力学科。(√) 28.逻辑这个名词是在章士钊之后才在中国推广普及的。(√) 29.矛盾、反对和下反对,必然一个判断是肯定的,另一个是否定的。(√)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设计 国培班第四组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高级中学魏玲侠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辨性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习用思辨的态度阅读文本,使学生逐渐养成 “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 2.让学生了解高考中如何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会理性、规范答题。 3.联系现实,使学生对社会上诸多现象能进行独立的思考,让他们成为真正的 现代公民。 4.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辨地写作。 教学重点: 1.思辨性阅读训练。 2.学会理性、规范答题。 3.能对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独立的看法。 4.学会思辨地写作。 教学难点: 1.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养成。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成为对社会上诸多现象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公 民。 3.把我们的语文教学变成公民教育,实现公民写作。 教学思路: 立足课本——延伸课外——链接高考——应用生活——公民写作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同学们,咱们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你们健全的人格,使大家成为对社会上诸多现象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你们觉得自己是这样的公民吗?那你们认为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公民呢?我觉得呀要成为这样的公民,首先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我们平时的训练。怎么训练呢?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怎么培养?靠语文学习,也靠大家的努力!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专题训练,希望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训练,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独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习惯,关注社会人生,国家大事,具有民族责任心,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让自己做一个真正的现代公民。 二.立足课本:学习《鸿门宴》,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训练。 1.学生自主学习 (1).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感,读懂意思。 (2.)参考注解和练习册,疏通文意,准确翻译。 (3.)提要钩玄,概括故事情节。 (4)结合情节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注意思辨分析。 2.结合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辨阅读。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反驳一个论证最重要是() A、反驳论点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方式 D、反驳论证结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不同假,可同真”是什么关系? A、矛盾关系 B、反对关系 C、下反对关系 D、从属关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论证方式是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就是证明过程中所使用的什么? A、逻辑规律 B、命题结构 C、假设 D、推理形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下列哪个不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A、只有p,才有q B、不p,不q C、如果p,那么q D、除非p,否则不q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排序法的题干中元素一般()类 A、三 B、四 C、一 D、两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假言命题表达的是 A、结果与结果的关系 B、条件与条件的关系 C、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D、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不该走的走了”换质位: A、所有不走的都该走 B、有些不走的该走 C、所有走的都该走 D、有些走的该走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充分条件: A、否前能否后 B、否前能肯后 C、否前能肯前 D、否前不能否后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房价上涨0.5%是根据()得出的 A、一线城市 B、东部地区 C、南部地区 D、西部中小城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0使“有些导演留大胡子,因此有些留大胡子的人是大嗓门”成立的前提是哪个? A、所有的导演都是大嗓门 B、有些导演是大嗓门 C、所有大嗓门的人都是导演

D、有些大嗓门不是导演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只有p,才Q,非p单Q”是什么条件的矛盾? A、否定条件 B、充要条件 C、充分条件 D、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2所有的S是P换质: A、所有S是非P B、所有S不是P C、所有S不是非P D、有些S是P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3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什么情况下是真的? A、前件真后件假或者前后都真 B、前件真后件假或者前件假后件真 C、前件真后件假或者前后件都假 D、前后件都真,或都假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4若“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这句话真,那么下列那句话假? A、赛场情场皆得意 B、赛场情场皆失意 C、只有赛场失意,才会情场得意 D、只有情场失意,才会赛场得意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15只有P才Q,和非P但Q是()矛盾? A、充分条件矛盾 B、并且矛盾

7.第六章-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学习目标? 掌握:1.临床护理决策、循证护理的概念 2. 评判性思维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 3.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 熟悉:1. 评判性思维的构成和特点。 2. 临床护理决策的步骤和影响因素。 3. 循证护理的基本要素和实施程序。 了解:1. 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和模式。 第六章 评判性思维与临床护理决策 第一节 评判性思维 护理实践过程中护士需要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护理问题。由于护理对象各异,护理环境复杂,因此,护士必须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复杂临床现象进行合理质疑、独立思考,对临床问题进行评判性地评估、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才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正确、有效地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此过程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一、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后,评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新 的思维方式被逐渐引入护理领域,受到了 世纪护 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护理学家认为评判性思 维能力是高等护理教育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1989年美国护理联盟在护理本科的认证指南中将 评判性思维能力作为衡量护理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护理界也从上世纪末开始逐渐加强了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评判性思维也译为批判性思维,由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提出。评判性思维的概念

主要来自哲学和教育学领域,目前尚不统一。学者们主要从认知过程、思维判断过程、思维能力等不同角度对评判性思维的概念进行阐述。 Chaffee将评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认知过程,他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有组织的认知过程,用以审视自己及他人的思维。Kataoko-Yahiro等提出护理学科的评判性思维是关于护理问题不同解决方法的思考及反思过程,侧重于决定相关信息的可信度及采取何种措施。Adamas在对护理专业前期的评判性思维概念进行归纳的基础上认为,评判性思维是收集资料,创造性地提出护理诊断和干预措施,使护理计划个体化、精确化的逻辑思维过程。美国哲学协会将评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思维判断过程,认为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这种判断建立在对特定情景运用一定标准,采用循证、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之上。Acfaro-lefevre 将评判性思维定义为一种思维能力,认为护理中的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和指向目标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以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作为基础,依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综上所述,评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能够正确进行取舍。从护理的角度来看,评判性思维是对临床复杂护理问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调控性的判断、反思、推理及决策过程。 二、评判性思维的意义 1.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工作环境多变且要面 对病人的健康、治疗、用药等都处于变化的过程 中,护士考虑问题要要全面而不单一,能独立处 理各种问题。紧急情况下,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护 士应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护。评判性思维使护士在 面对不同的病人时,能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灵活

作文的思辨性讲解

作文的思辨性思考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从本质上来看,思辨是 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 等哲学关系,是达成文章思辨性的逻辑基础。具有思辨色彩的文章往往涌动着 上下左右、古今中外、人生自然的包容之气。因此说作文的思辨是带有哲学的 逻辑倾向的立体的而非平面的多维的而非单一的较高的思维能力。亚里士多德 把思辨称为一种“理智的幸福”,可见思辨不仅仅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而且给思 辨者以心灵的欢跃。对于学生来说,培养思辨能力要把握其以下特点: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实现思 辨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在写作中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叙述事物,往往犯绝对化的 错误。比如在分析韩剧《大长今》时,不少同学仅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分析此剧 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显然是比较绝对的。因为“诚信有礼、尊重老人、长幼有 序、重视家庭”这些优秀的东西,不仅儒家文化提倡,基督教及其它文化也提倡。 而仅仅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显然是狭隘的,这样的分析只能是问题的一 个方面、一个角度。比如从关注平民百姓关心自己的生活境遇而产生共鸣又是一 个角度。倡导自尊、奋斗精神同样是一个角度等等。有的同学会说,一篇文章我 只能从一个角度分析呀!是的,一篇文章对某个问题、某种现象只要从一个角度 分析就可以了,但是从一个角度分析你不能绝对。假如你从一个角度分析之前, 就有了全面的观念,联系的意识,多角度的认知,那你在行文的过程中就会自然 地呈现出思辨来,你就不会绝对化、单一化,你对问题叙述的整体感、则重感就 会自然地呈现,思辨的味道也会很浓烈。因此如果文章缺少思辨的色彩、味道, 就要从能不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一方面找原因了。 其次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不少同学对余秋雨散文 《苏东坡突围》中有一段话印象深刻。“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 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 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 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急湍的细流汇成了湖。”这样的文字,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便是它的思辨性。这种 思辨来自对事物本质或相反、或相对性的一种揭示,“明亮而不刺眼”,“圆润而 不腻耳”;来自对事物准确而富有分寸的把握,“偏激的淡漠”,“无声的厚实”。 这种表述个别处虽然没有明显的两相对举的词语出现,但它隐含着相对、相反的 因素。再者这种思辨性表达给人印象深刻的原因,除以上因素外,在文意的表达 中作者为了追求一种多元的丰富,在精练的句子中,力求凝缩生活的细节和独特 的体悟,引发人们对生活场景、人生情态的联想,同样增加了思辫的厚度。比如 “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哄闹的微笑”,这些都给我们以更多的想象。它和 “坚持而不固执”,“圆通而不油滑”,“平凡而不平庸”“安静的丰富”等抽象的 概括更令人回味。 再次思辨的前提是占有丰富的材料和一种表达上追求精粹的意识。思辨作为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思考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思考 摘要:思辨性阅读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形成,侧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呼唤思辨性阅读,需要对思辨性阅读有明确的定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阅读素养;思维导图 “思辨”一词出自《礼记》的“学问思辨行”,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思辨性阅读涉及思维方式,知识有可能被忘记,理解也可能被修正,但思维方式却是相对稳定的。“思辨性阅读”强调“阅读”是关键,“思辨性”是方式方法,是要在阅读活动中关注思维方式的培养与形成,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而非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或某个观点的接受。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意义 所谓思辨,即思考与分辨。一个人思辨能力的具备与否也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精准地、全方位地对问题进行思考辨析,也正说明思辨能力是对知识的分析与综合判断,进而能够得出新结论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当中,学生要想对文章语义有所理解,对其言外之意有所把握,能够从含蓄内敛的文字中提炼出作者的本意与态度,若缺乏一定的思辨能力,单纯凭借对语言的感觉是难以透过文章的表层意思去准确掌握其实质与规律的。

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以此去强化学生的逻辑性思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更为深刻的理性解读,进而精确地掌握文章的表达特点与规律,促进其思考与分辨能力的深刻、灵活、敏捷与独创,刺激并提高学生的思维潜能。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的相关策略 (一)教学呼唤思辨性阅读 1. 课堂教学需要思辨性阅读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重视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每一学期的课文 阅读内容一般不超过30篇。文本的数量少、容量小、思想浅。同时,教学内容的确定还常常陷入“模模糊糊”的处境,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不高。思辨性阅读就是要改变低水平简单重复的阅读现状,增加课堂思维流量,引领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来主动阅读,要求学生动脑筋而非暧昧地动感情,有思考而非简单地有感觉。 2. 数字时代需要批判性思维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给阅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很多人逐渐失去了静心阅读的耐力,不自觉地滑入了读图时代,积累与内化的能力正慢慢消失。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如果没有思辨性阅读的方法,缺乏批判性思维,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这样

逻辑推理用思维导图学数学

逻辑推理用思维导图学 数学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逻辑推理例1.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这6个数字,从3个不同角度看正方体如下图所示,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练习1.下图是面上标有1、2、3、4、5、6的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 问这个正方体每个数字的对面各是什么数字? 例2. 甲、乙、丙分别在南京、西安、苏州工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己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苏州工作,③在苏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⑤乙不是农民。三人各在什么地方工作各是什么职业 练习2. 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跳伞、游泳和田径运动员。又知: ①乙从未上过天 ②跳伞运动员己得过两块金牌 ③丙还没得过第一名,他比田径运动员的年龄小一点。 请判断甲、乙、丙各是什么运动员? 练习3.张、王、李三个人在甲、乙、丙三个工厂里,分别当车工、钳工、电工。已知:A 、张不在甲厂; B、王不在乙厂; C、在甲厂的不是钳工; D 、在乙厂的是车工;E 、王不是电工。这三个人分别在哪个工厂干什么工种

练习4. 甲、乙、丙三人在一起谈话。他们当中一位是校长,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学生家长。现在只知道:①丙比家长年龄大,②甲和教师不同岁,③老师比乙年龄小。 你能确定谁是校长,谁是老师,谁是家长吗? 例3. 李老师、王老师、张老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和图画六门课中,每人分别都教两门。已知:(1)思想品德老师与数学老师是好朋友; (2)王老师最年轻; (3)科学老师比语文老师年纪大; (4)李老师常向科学老师和数学老师说起他的学生; (5)王老师、音乐老师和语文老师常在一起下棋。 请分析一下,三位都是各教哪两门功课? 练习5. 一次羽毛球邀请赛中,来自湖北、广东、福建、北京和上海的五名运动员相遇在一起。据了解: ①李兵和两名运动员比赛过。②上海运动员和三名运动员比赛过。 ③陈强没有和广东运动员比赛过④福建运动员和李明比赛过。 ⑤广东、福建、北京三名运动员相互比赛过。⑥田超仅和一名运动员比赛过。 ⑦李兵来自广东。问:李兵、陈强、李明、田超、张强各是哪个省的运动员? 例4. 某校数学竞赛,A、B、C、D、E这五位同学取得了前五名,老师对他们说:“祝贺你们取得了好成绩,你们猜一下名次结果。” 第1人说:“A是第二,B是第三。”第2人说:“C是第三,D是第五。” 第3人说:“D是第一,C是第二。”第4人说:“A是第二,E是第四。”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笔记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笔记 一、绪论 1.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是目前最现实的能力考察方式。 目前国内开考的思维能力的考试有:MPA、MPACC、MBA 3.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这门课既是一个思维学科同时是一门能力学科。 4.国际大趋势下,人们更关注逻辑思维能力考察。 5.要进行推理,首先要做出判断。 6.逻辑推理能力是建立在观察能力之上的? 7.生活中的逻辑包括侦探中的逻辑推理,谈判辩论中的逻辑斗智,文章写作中的逻辑艺术等等。 8.聪明的人一定是有智慧的人,逻辑能力强的人 9.对于“什么是逻辑?”与“逻辑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什么是逻辑」可以归纳出「逻辑是什么」, 「逻辑是什么」可以演绎得到「什么是逻辑」。 10.强盗逻辑中逻辑的含义是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 11.逻辑的的含义中最根本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古代逻辑的发源在印度是因明学学说。 13.古代中国将逻辑这门学问称为名辩之学。 14.在辩论比赛中,能够把握核心概念的人容易取胜。 15.弗雷格和罗素创立了数理逻辑。

16.莱布尼茨最初提出数理逻辑。 17.逻辑学家冯·诺依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18.布尔的重要贡献是发现了一加一不等于二,而是等于一的逻辑代数。 19.逻辑是关于推理的学问。 20.人们的思维活动主要是控制活动。 21.有些等于仅仅有些 22.充分条件的逆否推理就是当否定一个充分条件的后件之后,也一定要否定它的前件。 23.逻辑学是论证思想的必要工具。 24.面对美国记者: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周恩来总理回答因为我们中国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这使用的是(归谬反驳法)。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是(列宁)提出的。 二、直言命题推理 1.一个直言命题有六种形式是由它的常项来决定的。 2.从“量”上看所有的判断句可以分为3种类型. 3.张建军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最终离不开简单句逻辑和复合句逻辑两个逻辑。 4.直言命题也叫性质命题,是判断事物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5.不健康的人都不美”等同于美的人都健。

思维导图法之构建逻辑思维 - 课后测试

思维导图法之构建逻辑思维- 课后测试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能够连续思考,产生意念想法是属于五力中的哪一力?(10 分) A 独创力 B 敏觉力 C 精进力 流畅力 正确答案:D ?2、在老师喝茶的案例中,是运用了思维导图的哪种呈现形式?(10 分) A 全图式 B 全文字式 图文并茂式 D 逻辑式 正确答案:C ?3、什么叫做A型陈述?(10 分) A 以上统下 B 归类分组 结论先行 D 逻辑递进 正确答案:C

?1、快速构建思维逻辑框架时,一一共有哪几个非常关键的路径?(10 分) A 获取信息的关键词 B 将信息进行分类归组 C 归纳出信息之间的关系以及层级 D 图解呈现构架 正确答案:A B C D ?2、如何进行快速的要点捕捉与构建,需要以下哪几步?(10 分) A 捕捉关键词而非句子 B 分类捕捉而非逐句 C 分析或归纳信息而非线性罗列 D 对信息进行A型构建 正确答案:A B C D ?3、图文并茂式的思维导图,包括下面哪种形式?(10 分) A 重点的强调 B 色彩的分类 C 空间方位的布局 D 文字 正确答案:A B C D ?1、当我看到会议这个字,我大脑当中跳出来了一个睡觉,又跳出来一个疲劳,跳出来一个做梦等等。那么这种情况下,它与我们的工作场景的情景脉络是不一致的,所以它其实是非逻辑的?(10 分)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当思维构建的训练之后,一堆冗杂的信息摆在了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学会了构架感。首先是中心主题,然后再去思考一下整个信息讲了几个层面?(10 分)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3、创新思维的五力分别是流畅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和敏觉力?(10 分)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4、在逻辑力当中,自下而上的推演过程是一种归纳法?(10分)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考试含答案超星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充足理由律的作用是什么(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2 若“如果赛场失意,那么情场得意。”这句话真,那么下列那句话假(分)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3

复合句推理的重点是()的推理(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4 对“只有整体素质高的大学生,才能考上公务员”推理正确的是哪个(分)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5 一个句子是真还是假要看其是否与()相符合(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我的答案:B 6 “一涨一退山溪水,一反一复小人心”包含着()推理(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7 张华是甲班学生,对围棋感兴趣。该班学生或者对国际象棋感兴趣,或者对军棋感兴趣; 如果对围棋感兴趣,则对军棋不感兴趣。因此,张华对中国象棋感兴趣。以下哪项最可能 是上述论证的假设(分) 分 A、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8 式为AEE式,该式在第()格为有效式。(分)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9 《逻辑体系》是()的着作(分) 分 A、 B、

D、 正确答案: D我的答案:D 10 矛盾判断与反对判断如果都真就会()(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B我的答案:B 11 对还没有得到证明的判断做证明,这种证明叫什么(分)分 A、 B、 C、

正确答案: C我的答案:C 12 关于某个案件的叙述中只有一个是真的:1、如果甲做案,那么乙是同案犯;2、作案者是 丙;3、作案者是甲;4、作案者是甲或丁,那么哪一句是真的(分) 分 A、 B、 C、 D、 正确答案: A我的答案:A 13 假设实际上就是一个论证背后隐含的(分) 分 A、 B、 C、 D、

思辨性阅读能力养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01335876.html, 思辨性阅读能力养成 作者:张芳徐玉宇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2019年第17期 摘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章从目标设定凸显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多元解读磨砺多角度思辨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辨析文本深层意蕴等方面入手,探究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思辨性阅读世界,养成良好的思辨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目标设定;多元解读;比较阅读 “思辨”最早见于《礼记》之《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慎思,是辩证思考、探求真知、把握规律的知识内化的过程;明辨,是辨别是非、判定真伪、懂得取舍的独立判断的过程。可见,“慎思”与“明辨”强调的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思维品质。 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只关注“文本里有什么”,更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思辨性阅读,提升理性思维水平,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下面以苏教版课文《九色鹿》为例,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思辨性阅读世界,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一、目标设定,凸显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九色鹿》是一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的民间故事,学生们很容易读明白其中蕴含的做人道理。一般的解读,赞扬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优秀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可耻行径。 在设置教学目标时,紧扣“利、恩、信”,抓住关键词句,在思辨阅读中感悟、想象、对比、辨析、体会九色鹿、调达、国王这三个文学形象的意义。三个角色在故事中思想行为是有变化的。九色鹿救人不图回报反而差点被救助过的调达加害;国王准备猎杀九色鹿,最后下令保护九色鹿;调达本应该受到国王奖赏,最后却受到处罚。学生在思辨阅读中仔细品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思辨之后,看看九色鹿、调达、国王在心目中的形象有何变化。这些目标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说、想”,感受出“巨利、大恩、重誓”,从而深刻领悟文本的内涵。这样的目标设置,实现了文本语言的“浅”和内涵的“深”的有机相融,不仅培养了学生评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二、多元解读,磨砺多角度思辨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带着学生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解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站在“文化视角”的层面去多元解读文本。

6.全文逻辑梳理+思维导图(必看)

Global warming In the line of fire The world is losing the war against climate change 红色标题指向“全球变暖”。 导语部分The world is losing the war against climate change. 表明人类现在面对全球变暖正走在失败的路上,概述了抗击全球变暖情况不乐观,人类依然“很作”。这样写一来表明现实;二是引导读者继续阅读;三是引发思考→如何有效应对才能扭转乾坤。 1.Earth is smouldering. From Seattle to Siberia this summer, flames have consumed swathe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One of 18 wildfires sweeping through California, amo ng the worst in the state’s history, is generating such heat that it created its own weather. Fires that raged through a coastal area near Athens in late July killed 91 (see Science section). Elsewhere people are suffocating in the heat. Roughly 125 have died in Japan as the result of a heatwave that pushed temperatures in Tokyo above 40°C for the first time. 第一段是典型的现象描写,从火灾和高温两方面来写,并列举数字,表明死亡人数之多,灾害之大。 本段为下文展开写全球变暖做了铺垫。 写作建议:以生动例子开头,列举数据。 2.①Such calamities, once considered freakish, are now commonplace. ②Scientists have long cautioned that, as the planet warms—it is roughly 1°C hotter today than before the industrial age’s first furnaces were lit—weather patterns will go berserk. ③An early analysis has found that this sweltering European summer would have been less than half as likely were it not for human-induced global warming. 过渡段。①②句总结了第一段;第③句表明第一段现象产生的原因→人为导致全球变暖,并引出了第三段。

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网课答案

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将逻辑与智慧联系起来考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对中国大学生而言,目前最现实的一种能力的考察考试是 A、MBA B、MPA C、MPCC D、国家公务员考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日常生活中充满逻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目前思维能力的考试,在国际上主要有哪些? A、GMAT ,LAST ,GCT B、GRE , MPCC ,GCT C、GRE , GMAT ,LSAT D、MBA , GMAT ,GCT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参加什么考试是最现实的能力考察方式? A、GRE B、国家公务员考试 C、LAST D、MBA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 辩证逻辑的开创者是 A、培根 B、柏拉图 C、黑格尔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2 逻辑推理是一种理性分析。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数理逻辑最初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A、牛顿 B、笛卡尔 C、莱布尼茨 D、卡特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近代逻辑包括哪两方面的逻辑? A、归纳逻辑和辩证逻辑 B、因明学和论理学 C、名辩学和归纳逻辑 D、逻辑学和辩证逻辑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古代逻辑的发源地中在印度的是什么学说? A、名辩学 B、因明学 C、逻辑学 D、论理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了解逻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 数理逻辑是由布尔提出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发明第一台计算机的人是 A、弗雷格 B、哥德尔 C、希尔伯特 D、冯·诺依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现代逻辑的特点是使用人工语言即符号语言,具有严格性和精确性。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创立了数理逻辑的是谁? A、布尔 B、莱布尼茨 C、牛顿 D、弗雷格和罗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逻辑学,伦理学分别研究什么? A、真、善 B、真、美 C、智、美 D、智、善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B

什么是逻辑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理性思辨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理性思辨能力 发布:柴佳丽时间:2014-6-19 16:32:56 来源:银川市第二十一中学林万青点击:78 什么是逻辑思维方式科学方法和理性思辨能力 银川二十一中林万青 逻辑思维是建立在逻辑学理论之上的思维方式。逻辑学是指研究确定思维形式的规律、方法、规则、定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论证思想,正确表达思想,防止思维、语言混乱,准确认知世界必须的基本的认识论工具和方法、手段、技能,是人类运用语言符号,使用概念、判断、推理、归纳、论证和数字符号等形式对语言和思维进行规范,使语言和思维的形式系统化、公理化,以提高人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推动促进人类进行有效思维,避免产生思维混乱,语言失范,从而保证人们做出正确行动,逻辑学理论是人类进行认知活动所必须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学问,是现代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逻辑思维也就是理性思维的认知方式方法,它借助语言思考,使用概念、判断、推理、归纳、论证和数学符号进行思维活动,从而认知世界获得知识,逻辑思维不同于形象思维,不能仅仅凭借灵感见而知之,只靠感觉、知觉、表象、经验、信仰等感性认识,形象思维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 逻辑思维这种人类认知世界获得知识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活动、认知世界的方式、方法中具有系统理论体系的,高级精确的认知方式、方法,是科学产生、发展的基础、前提条件,现代科学技术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我们进行科学技术研究,搞创新、发现、发明、创造是在思想自由的前提条件下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方法做支撑来进行的,逻辑思维是科学产生、存在、发展壮大的母体,任何创新都需要思想自由,逻辑思维,掌握运用科学方法,否则,不可能实现。 科学方法具体来讲就是用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实验验证的方法进行认知活动,使其面对问题进行思维活动所得到的认知结果必须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的特点。 科学方法是一个寻求真实,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求真过程,也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理性思辨、证明或证伪的过程和方法。它要求对问题、观点、假设进行认真严谨地分析、研究、论证、证明,能经得起推敲、质疑,具有专业精神、较真意识,所分析研究问题形成的结论、观点,认知世界获得的知识应该是客观的精确的,可重复的,可验证的。不允许仅凭感觉、经验、信仰、情感、大概、差不多、“中庸”调和地得出结论,观点,或者不了了之,信口开河,不负责任。 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证据、材料,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验证、假设的真伪,用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实验验证的方法,使其面对问题所得到的认知结果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的特点。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验证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是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为什么错了?

思维导图张图了解种主义

思维导图:48张图了解48种主义 伦敦设计师Genis Carreras 用最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块对它们进行了诠释。 哲学家建立了事物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讨论中遵循它,有时误用它,有时颠覆它。以下48 个基本概念常常出现在公共讨论里,伦敦设计师Genis Carreras 用最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块对它们进行了诠释。 1. absolutism 绝对主义/ 色盲 绝对主义认为在任何一种学说里,某种观点必定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 2. absurdism 荒诞主义/ 恶搞 “荒诞主义”是对人生的极端反叛,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存在,所以可以活得很无厘头都无所谓。 3. aestheticism 唯美主义/ 外貌协会

唯美主义者的人生目的就是去创造和享受一切美的东西。 4. altruism 利他主义/ 雷锋精神 利他主义者是一种随时都在无私地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认为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利他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美德。 5. anarchism 无政府主义/ 互联网精神 “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庄子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 6. anthropocentrism 人类中心主义/ “以人为本” 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物种,评价现实的真实与否依靠人类的视角。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的主要概念,被认为是人类为何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但这种理念已经根植在大多数人类的心中。

7. atheism 无神论/ "上帝已死" 无神论并没有统一的哲学思想,一些无神论者可能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但另一些无神论者可能相信诸如占星术等伪科学。无神论经常同不可知论、反神论或反有神论相混淆。无神论者是认为没有神,不可知论者是认为神的存在是不可知,而反神论者是直接明确反对有神论。(“有神论”的设计参见第46 条) 8. capitalism 资本主义/ 大富翁 资本主义的特色是私人拥有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模式包括了自由的资本和雇佣流动、市场竞争以及价格机制的运行。 9. collectivism 集体主义/ 蜜蜂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10.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 乐高积木

评判性思维量表

评判性思维量表 亲爱的同学:你好~这是一项有关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调查,希望得到你的配 合与支持。我们会对你的资料严格保密,希望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谢谢你的参与~ 年龄: 婚姻状况:口已婚口未婚 学历:口中专口大专口本科口硕士口博士性别:口男口女年级 : 一、以下每条问题均有一行分为六级的格子,请将您选择的方框用“?”标识 出来: 条目非常赞同非常不赞同 1.当面对困难时,要考虑事件所有的可能性,这 对我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口口口口口口1 2.研究新事物能使我的人生更丰 富口口口口口口2 3.最好的论点,往往来自于对某个问题的瞬间感觉口 口口口口口3 4.我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口口口口口口4 5.面对有争议的论题,要从不同的见解中选择其一,是极不容易的口口口口口口5 6.当他人只用浅薄的论据去为好的构思护航,我会感到着急口口口口口口6 7.所谓真相,不外乎个人的看法口口口口口口7 8.我总会先分析问题的重点所在,然后才解答它口口口口口口8 9.我欣赏自己拥有精确的思维 能力口口口口口口9 10.对某件事如果有四个理由赞同,而只有一个理由反对,我会选择赞同这件口口口口口口10 事 11.付出高的代价(例如金钱、时间、精力),便一定能换取更好的意见口口 口口口口11 12.学校里大部分的课程是枯燥无味的,不值得去选修口口口 口口口12 13.需要思考而非全凭记忆作答的测验较适合我口口口口口口 13 14.我可以不断谈论某一问题,但不在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口口口口口口 14 15. 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受到别人欣赏口口口口口口15 16. 即使有证

据与我的想法不符,我都会坚持我的想法口口口口口口16 17.在小组讨论时,若某人的见解被其他人认为是错误的,他便没有权利去表口口口口口口 17 达意见 18.我并不是一个很有逻辑的人,但却常常装作有逻辑口口口口口口18 19.我很容易整理自己的思维口口口口口口19 20.当面对一个重要抉择前,我会先尽力搜集一切有关的资料口口口口口口20 21.面对问题时,因为我 能做出客观的分析,所以我的同辈会找我作决定口口口口口口21 22.当我 持开放的态度,便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口口口口口口22 23.当我看 见新产品的说明书复杂难懂时,我便放弃继续阅读下去口口口口口口23 24.了解别人对事物的想法,对我来说是重要的口口口口口口24 25.我的信念 都必须有依据支持口口口口口口25 26.如果可能的话,我会尽量避免阅读 口口口口口口26 27.人们说我做决定时过于冲动口口口口口口27 28.学校里的必修科目是浪费时间的口口口口口口28 29.处理复杂的问题时, 我感到惊慌失措口口口口口口29 30.外国人应该学习我们的文化,而不是 我们去了解他们的文化口口口口口口30 31.人们认为我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口口口口口口31 32.要反对别人的意见,就要提出理由口口口口口口32 33.当我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要保持客观是不可能的口口口口口口33 34.对自己能够想出有创意的选择,我很满足口口口口口口34 35.我正尝试少 做主观的判断口口口口口口35 36.我发现自己常评估别人的论点口口口口口口36 37.对我自己所相信的事,我是坚信不疑的口口口口口口37 38.主动尝试去解决各样的难题,并非那么重要口口口口口口38 39.他 人不应该强逼我去为自己的意见作辩护口口口口口口39 40.做决定时,其 他人期待我去制定适当的准则作指引口口口口口口40 41.我期待去面对富 有挑战性的事物口口口口口口41 42.研究外国人的想法是很有意义的口

医学上的评判性思维的三种类型答案

医学上的评判性思维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答案:评判-分析性思维(critical-analyticthinking)、创造-综合性思维(creative-syntheticthinking)和实用-情景性思维(practical-contextualthinking)。 理由:“评判性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是关于能力型考试也是关于GCT-ME逻辑考试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能力型考试的设计是基于“批判性思维”的理念之上的。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评判性思维简介:评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评判性(critical) ”一词,源自字根s k e r i和希腊文k r i t i k o s。s k e r i意指切割、分离或分析。k r i t i k o s意是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引申义有敏锐、精明的意思。而“kritikos”又源自“krinein”,意指做出决断【3 4】。此为评判性思维的原始概念,关于评判性思维在护理学界的概念,我们使用权威机构给出的解释。1990年Delphi小组报告中给出了一个各专业一致同意的基本定义:评判性思维是一种有目的、自我调整的判断过程,包括阐述、分析、评价、推理及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的解释说明,或对判断所依据的全部情景的考虑【5】。因此评判性思维是一个综合的分析判断与决策过程③,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选择、识别假设,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推理,做出合理判断和正确取舍的高级思维方法及形式。 三个基本误解 但是,对批判性思维存在三个基本误解。有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否定性的,即本质上是发现缺陷。然而,一个批判性思维者不仅仅是悬疑判断。质疑、批判是为了寻求理由或确保正当性,为我们的信念和行为进行理性奠基。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建设性的。批判性思维使人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中的价值、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人们还以为,批判性思维作为一个控制的手段起作用,是有害的、应避免的东西。可是,批判性思维是个人自治的基础。一个自主的人是自我管理的(控制的)或自我指示的。自治使一个人较少依赖并因此较少受他人的规定、指示和影响。还有一个误解是,批判性思维并不包括或鼓励创造性。这源于一个错误观念:创造性本质上是打破规则。相反,创造性常常包括着大量对规则的遵循。一个原创的洞察力恰恰需要知道如何在给定的情景中解释和应用规则。智力是分析的、创造的和实用的信息加工过程三者的平衡。三种主要思维模式是:批 判-分析性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