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光亮剂的成份及应用

初级光亮剂的成份及应用

初级光亮剂的成份及应用

初级光亮剂的成份及应用初级光亮剂也称柔软剂,主要成分是糖精(BSI),如果用于滚镀镍,宜选用BBI,综合性能较好,使镀层面洁白。其他配方选用PS、ALS、VS,它们的组合作用主要是使镀层形成细致的结晶,脆性降低,晶粒细化,平衡次级光亮剂的张应力,使低区光亮;加入少量ATPN可加强走位,提高低区深镀能力,消除异金属杂质的不良影响。滚镀、空气搅拌等镀镍工艺宜加入低泡润湿剂TC2EHS或MA280,降低界面表面张力,防止针孔产生。使用润湿剂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减少镀液的带出量。润湿剂以前也称为辅助光亮剂,也可一起复配到柔软剂中,使工艺管理简单化。由以上几种中间体组成的柔软剂,其效果已相当不错。

对临床输血的认识与体会

对临床输血的认识与体会 提及“输血”一词,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或许,曾经,你为了帮助他人,替他人输过血;抑或,在你危难之际,别人为你输血。总而言之,无论对象是谁,输血在临床上可谓是时时上演着。重要的是,在学习有关于临床输血的知识之后,每个人一定会有不同的认识与体会。 世界卫生组织就输血方面,提出了三个主要原则:血里缺什么成分补什么成分;能不输尽量不输;能少输绝不多输。这意味着对血液使用的慎重。自从1900年发现ABO血型,1916年创立血液抗凝保存液以来,输血成为现代医学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在外伤、分娩、各种手术、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的准备等各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近30年来,由于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使得输血医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输血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在许多情况下,输血并不一定是最恰当、最经济、最安全的治疗措施,在此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要尽量减少不恰当的输血次数。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现如今,国家提倡人们输成分血,而非输全血。因为输血以安全有效为最基本的要求,传统的输血方法是不论患者需要何种血液成分都输注全血。 通过学习相关的知识,我明白了输全血事实上存在许多弊端和安全隐患。一、输全血会使使循环负荷加重。在1u全血中血浆所占的容量大,按有效成分治疗量折合成全血后输入全血量多,对老年人和儿童患者输入大量全血会引起循环超负荷使病情加重,如引起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二、易引起输血反应。由于全血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使全血含免疫原增多,会有各种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增加了输血同种免疫机会,如引起发热反应、急性溶血反应等;三、不能做到一血多用,浪费血液资源。全血的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的,而全血中其他成分如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颗粒白细胞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全部丧失。如Ⅷ因子在4℃保存24h活性即损失一半,血小板在24h后活性全部丧失;四、会增大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病毒在全血各成分中含量不同,如有的病毒在血浆中含量较多,如患者只需红细胞时如输注全血则增加了感染病毒的机会,如感染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五、增加经济负担。如50ml的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至少需要400ml左右的全血制备;六、稳定性差。保存1周后的全血具有功能的成分仅有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其他成分如血小板等功能则全部丧失。 由此可见,成分输血更具有优越性。成分输血是通过科学方法把血液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针对患者病情需要而有选择性地输注。首先,成分输血纯度高,疗效好。血液中的有关成分通过提纯得到高浓度、高效价的成分血使其比全血疗效更高。另外成分血比全血中含钾、乳酸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其次,可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当病毒污染血液时,病毒是不均匀分布在各种血液成分中,有的成分如白细胞和血浆中病毒分布较多,危险性相对其他有效成分就大。而有的成分如红细胞中病毒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危险性也就相对较小。当病人只需某种血液成分时,特别是只需某种病毒危险性相对较小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时,就应该只给病人输注这种成分,如输全血则会增加病人感染病毒的危险,而这完全可以通过成分输血来避免。实际上,临床大部分输血病人都仅需输红细胞。另外,通过成分输血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为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创造了条件。

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探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5-23T15:34:26.2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5期作者:管永哲 [导读] 研究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管永哲 伊春市中心血站 15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输注血液不同将其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组(A组)和输注红细胞悬液组(B组),每组25例。研究50例患者交叉配血结果,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血象变化及输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主侧无凝集42例,主侧++~++++凝集8例,次侧++~++++凝集50例;两组患者输血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均高明显高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Hb、RBC、Hc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输血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4.0%,B组患者输血后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成分输血;应用;护理对策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nursing experience of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7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on the basis of infusion of blood will be divided into the infusion of washed red blood cell group (group A)and infusion of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 group(B group),25 cases each group. The results of cross matching of blood in 50 patients were studied,and the changes of blood image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side agglutination in 42 cases,the main side + + ~ + + + + + + agglutination in 8 cases,secondary side ~ + + + + agglutination in 50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ansfusion hemoglobin(Hb),red blood cell(RBC),hematocrit(Hct)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Hb,RBC,Hct group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compared(P>0.05).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 in group A was 4% after transfusion.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reaction in group B was 8% after transfus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onent transfusion in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is good.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component transfusion;application;nursing countermeasures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属于一种溶血性贫血和难治性贫血疾病,在临床极为常见。本研究探讨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成分输血的应用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血液诊断及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诊断标准[1],就诊时均有一定程度的头晕、乏力等症状。依据输注血液不同将其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组(A组)和输注红细胞悬液组(B组),每组25例。A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2.3±10.4)岁;原发15例,继发10例,其中继发淋巴瘤1例,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继发性感染2例。B组中男8例,女17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5.1±10.2)岁;原发13例,继发12例,其中继发淋巴瘤2例,继发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继发性感染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室检查 ①外周血象检查:50例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分别为(1.80~2.57)×1012/L、(4.40~13.02)×109/L、(110~298)×109/L、0.80%~5.60%。在白细胞方面,3例患者白细胞增多;在Hb方面,32例患者为38~50 g/L,17例患者为51~60 g/L,1例患者>62 g/L。②骨髓细胞学检查:接受骨髓检查的患者共32例,其中呈红系增生或显著增生髓象的30例,和溶血性贫血诊断相符。③Coombs试验:从西班牙Diagnostic Grifols 公司购买微柱凝胶卡,运用戴安娜卡式凝胶法对患者的抗人球蛋白进行检测。50例患者中,40例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达到了80%的阳性率。22例患者合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阳性,18例患者直抗阳性、间抗阴性,10例患者直抗、间抗均阴性。1例患者经自身红细胞抗体血型抗原特异性鉴定检出抗K、Jka抗原。④交叉配血方法:进行交叉配血时运用戴安娜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和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运用EDTA-K2对所有配血样本抗凝。严格依据厂商推荐标准执行加样、离心时间和速度,然后进行判定,阴性:微柱底部沉积有红细胞;阳性:凝胶上方或中间滞留有红细胞[2]。 1.2.2 输血治疗 ①成分输血:给予A组患者输注159 U的洗涤红细胞,A、B、O、AB型分别为47、44、52、16 U;给予B组患者输注271U的红细胞悬液,A、B、O、AB型分别为98、66、83、24 U。②血浆置换:A组患者中DAT阳性且抗核抗体在1∶160及以上的8例,给予其输注洗涤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通过专用密闭式管道,运用CS-3000连续式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手术之前让患者服用5 mg的地塞米松,以对过敏进行有效的预防;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10 ml 10%的葡萄糖酸钙,以对枸橼酸钠中毒进行有效的预防。在对血浆进行置换时,20~30 ml/(kg·次),每2天1次,3~4次为1个疗程。然后对患者应用小剂量的泼尼松,以对患者的平稳病情进行有效的维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浅谈镀镍光亮剂

浅谈镀镍光亮剂 1 镀镍光亮剂的发展 电镀镍光亮剂发展至今,一般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采用无机光亮剂,如镉盐等;第二阶段为丁炔二醇与糖精;第三阶段为丁炔二醇与环氧化合物的缩合物与糖精;第四阶段为中间体复配的次级光亮剂与作为初级光亮剂的柔软剂,即所谓第四代镀镍光亮剂。 丁炔二醇与糖精配合,能得到白亮镀层,但整平性差,镀层无“肉头”。丁炔二醇的还原产物1,4-丁二醇和丁烷等残留在镀液中,使性能恶化且很难用活性炭除去::于是开发出将丁炔二醇与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进行催化缩合的BEO、BMP等产品,它们的整平性比丁炔二醇好得多,大处理周期延长。但其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起光速度慢、整平性不理想、低电流密度区光亮性差或造成漏镀、高电流密度区易发雾。一般要求不高的简单工件可以用,复杂件则难达要求——起光速度慢带来生产效率低、镍耗较大等不利情况。 第四代镀镍次级光亮剂一般由4-9种中间体复配而成,其中有些组分完全摆脱了炔属体系。即使采用炔属类也不大用丁炔二醇而是用丙炔醇的加成物。直接用丙炔醇代替丁炔二醇,光亮整平性好得多,但镀层脆性很大,都不主张直接加入。第四代镀镍次级光亮剂称之为柔软剂,实际上也为几种中间体复配而成,产品差异很大。 2第四代镀镍光亮剂的缺点 第四代镀镍光亮剂的主要优点为快起光、高整平,有的产品光亮范围很宽。一般镀3-5min即能达到较满意的光亮整平性。有的产品加有杂质掩蔽剂,对铜、铅等杂质不太敏感,容忍量高。 由于售品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有的产品顾及成本,却未体现出第四代镀镍光亮剂的长处:目前第四代镀镍光亮剂总的说来,反映出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中间体多为含硫化合物,因此镀层活性高,;优点是与半光亮镍组成双层镍时易达到120mv以上电位差的要求,缺点是镀层本身耐蚀性不大好。笔者曾经作过试验,在不锈钢试片上镀亮镍,然后在1:1盐酸中浸泡,用BE类加糖精获得的镀层,浸泡很久不会变色,而用含吡啶衍生物之类的第四代镀镍光亮剂加糖精获得的镀层,浸泡一段时间,镀层开始发暗,进而发黑并有小气泡产生,镍层发生溶解,最后镀层可完全溶于盐酸中。 第二,光亮剂的消耗量大于第二代产品,加之售价普遍较高,因此在镀镍总成本中添加剂的相对成本比例增加。但因起光快、高整平、宽光亮范围,因而可以缩短镀镍时间。这样,一是减少了昂贵镍的消耗,二是提高了生产效率,总的成本下降不少,仍受到普遍欢迎。但应当说,最适于外观要求高而抗蚀性要求不高的装饰产品,特别是采用厚铜薄镍工艺的产品,要兼顾抗蚀性,则至少应采用双层镍,a半光亮镍层应有足够的厚度和相当低的孔隙率:高整平与快消耗是共生的,因为整平作用本身就得靠光亮剂在阴极的还原来产生,因此这是难以克服的问题。 第三,市售的—些产品存在的问题。不少产品的组分配比是根据单组分的安培小时消耗量折算而成的比例,并未经大生产长期考验,因而比例不当。由于协同效应要求的比例不等于其比例,大生产的情况远比实验室复杂,因此使用两三个月后比例失调,效果变差,用户不知其组成及作用,无法调整,甚至添加剂生产厂家也无经验调好,只好叫用户大处理后重新添加,但大处理未必就能完全去除所有组分,残存的某些组分又会造成比例失调。其二、有的厂家出于成本考虑,或者光亮剂中水分太重,或者尽量选用价格低的中间体原材料配制,因而消耗量太大,实际消耗量远远大于说明书上标称的千安小时消耗量(包括某些 (一) 进口光亮剂),要想按安培小时数自动加料,就有困难。其三、有的配伍和配比并不好,加多了高区发雾,低区发暗,有的实际上为第四代与第三代光亮剂的混合物。这些,并非第四代光亮剂的固有问题,而是光亮剂研制配比和生产中的问题。 3中间体及其功能

酸性镀铜光亮剂配方浅谈

酸性镀铜光亮剂配方浅谈 广东科斯琳酸性镀铜光亮剂配方: 此工艺用作装饰性酸性镀铜,适用广泛,不仅可用于钢铁件、锌合金工件上电镀,得到极佳的光亮度、整平性。在塑料等工件上使用也能达到同样优良的效果。 特点 1.在广阔的电流密度范围内,可获得快速镜面光亮及特高整平性。并且不容 易产生针孔及麻点。 2.镀层延展性能良好,内应力低,对镍层的结合力好,是理想的电镀层。 3.温度较高时,在低电流区不会明显降低光亮度,并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光亮镀层。 4.工作温度范围广,18-38℃都可得到较好的效果。 5.操作简便,光剂消耗量少。 6.光亮剂稳定性较高。 光亮剂加入染料,研究者对十几种染料进行了筛选,最终确认甲基紫和藏花红对扩展低DK区光亮性有效,但同时指出,加入染料后使用一些时间后,镀层易起麻点。 下述是酸铜M N型的配方 配方1:(替代M N) H1 0.2mg/l~1mg/l; SP 10mg/l~20mg/l P 5mg/l~50mg/l; GISS 10mg/l~20mg/l PN 20~40mg/l. 配方2:(替代M SP) TFS 30~60mg/l; N 0.3~0.6mg/l; P 50~80mg/l; GISS 10~20mg/l PN 20~40mg/l 配方3:(替代M SP) H1 0.2~1mg/l; BSP 10~30mg/l; P 50~100mg/l GISS 10~20mg/l; PN 20~40mg/l; H1(四氢噻唑硫铜)GISS(聚乙烯亚胺烷基化合物) PN(聚乙烯亚胺烷基盐)BSP(苯基聚二硫丙烷磺酸钠)

氯离子 过多过少的氯离子都会影响镀层的光泽和整平性。最佳浓度范围为60-90毫克/升。请先分析当地水质中的氯离子含量,再调整到最佳范围内。必要时要用纯水配制。当氯离子过少会出现树枝状条纹,过多时影响低电流区光亮度及整平性。 本人从事研究电镀添加剂配方,寻有市场者合作,转让酸铜市场成熟配方 酸铜添加剂配方只供参考更多资料登"广东科斯琳博客"

镀银光亮剂配方与无氰镀银工艺

镀银添加剂配方与无氰镀银工艺 周生电镀导师 目前氰化镀银依旧拥有大量应用,主要是工艺成熟可靠,操作简单,缺点是氰化物有剧毒。无氰镀银目前已经开始量产,但是稳定性有待提高,适合批量大、结构简单的工件。(@ @):(3)(8)(0)(6)(8)(5)(5)(0)(9) 氰化镀银工艺特性1:高光亮性 2:镀层有极好的添平能力 3:适用于装饰性电镀 4:适用于挂镀或滚镀 (W)(X): 镀层特性 密度 10.5克/立方厘米 硬度 120Vickers 光亮度高光亮度及极洁白之镀层 (我们*声*明):(建*群的都是假冒)(二手转卖我们配方的不完整)(请*认*准文中@Q和W*X)。 每公升溶液配制

溶液配制程序 1.先加70%纯水至镀槽 2.再加适量氰化钾,碳酸钾和氰化银(80%) 3.在摄氏25~30℃条件下用碳处理1至2小时 4.再过滤然后加适量的SILVER GLEAM 360添加剂A和添加剂B 5.最后加纯水至刻度,混合均匀 设备材料 镀缸: PP镀缸材料 加热器: PVDF发热器附设恒温设备 过滤:以5微米之棉芯作连续性过滤(速度为每小时约3个镀槽容量) 电流供应:滚镀12伏特,挂镀6伏特,应配合及控制安培分钟计 药品补充 每1000安培/小时补充0.5~1公升SILVER GLEAM 360添加剂A和0.25~0.5公升SILVER GLEAM 360 添加剂B 注意事宜 1.若想电镀经济原则,银的浓度可控制在20克/公升 2.此工艺流程不宜使用氰化纳 3.可以用赫尔槽试验控制SILVER GLEAM 360添加剂A及添加剂B之比例 及浓度 4.建议使用欲镀银以改善镀层之附着力,建议配方可参考如下: 氰化银(80%)1.5~5克/公升 游离氰化钾90~125克/公升 阴极电流密度应大约为0.5安培/平方分米,欲镀时间为30秒至1分钟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摘要】为指导合理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对我院2004—2007年成分血使用率及成分输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成分血使用率分别为94. 11%、94. 56%、92。39%和99%。冷沉淀使用不理想。成分输血不但能减少不良反应,而且能节约有限的血资源,所以合理应用成分血十分必要。 【关键词】成分输血;成分血使用率;临床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已成分输血现代化的标志,其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1]。本文总结2004-2007年我院临床用血情况,为进一步推广成分输血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 1 资料来源 主要来源于我区中心血站发往我院输血科的原始记录。 1. 2 血液成分

所有成分血及全血均由中心血站按标准提供,用血量以单位(U)计算,全血200mL为1U,成分血以200mL全血分离制备后成为1U,1U冷沉淀为200ml血浆制备。我区成分血主要包括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单采血小板、浓缩血小板、冰冻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新鲜液体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等。 1. 3 成分血使用率 按卫生部规定的公式计算:成分输血率(%)=成分血数(U)/{全血数(U)+成分血数(U)}×100%。 2 结果 成分输血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全血使用率明显下降(表1)。表1 年度各种血液成分应用情况(略) 3 讨论 3. 1 所谓成分输血就是把人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纯度的制品,然后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既能提高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又能节约用血,使一人献血,多人受益,体现出成分输血的优越性和独特性。2004年至2007年我院临床用血总量逐步增加(与临床床位增加有关),但全血输注比例逐年

新版上光剂上光油的生产配方流程等专利技术模板

更多信息技术尽在信息技术网: 网址: 1.[ 10039543 ]一种金属饰品清洁光亮剂及其制备方法 2.[ 10109079 ]测定光亮镀镍镀液中多种光亮剂的方法 3.[ 10133162 ]人造革用环境友好型耐磨耐候光亮剂的制备方法 4.[ 10077193 ]环保型化学镀镍光亮剂及其应用 5.[ 10143124 ]一种新型化学镀镍光亮剂及其使用方法 6.[ 10065899 ]一种锌及锌铁合金电镀光亮剂 7.[ 10065897 ]一种锌及锌铁合金电镀光亮剂的制备工艺 8.[ 10050086 ]电脑表面无水清洗上光剂 9.[ 10057621 ]一种用于地板保养上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0.[ 10 63 ]用于镀铝膜复合纸印前上光的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11.[ 10179680 ]易于除去的表面清洁上光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12.[ 10190817 ]防水雾UV上光油配方 13.[ 10113894 ]医疗器械上光养护油及其制备方法 14.[ 10030215 ]一种上光蜡及其制备方法 15.[ 10023561 ]水性环保型纸品上光油及其制造方法 16.[ 10069004 ]一种水性上光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17、防霉防锈上光保护剂及制造工艺 18、高效去污上光剂及其制作方法

19、工艺纸草上光保护剂 20、光饰光亮液及其制作方法 21、胶印联线水性滚涂上光油及其制备方法 22、金属光亮清洁剂 23、抗静电去污上光剂 24、可留下抗洗涤膜的汽车清洁上光布 25、蜡乳型皮革润饰保养光亮剂 26、灵芝的上光及盆景制作方法 27、木质油精地板、家俱上光保护剂及其制造工艺 28、耐冲洗型上光剂 29、喷雾式皮革护理上光剂 30、皮革防霉上色光亮剂 31、皮革磨花上光油 32、皮革清洁光亮剂 33、汽车除污上光装置 34、汽车清洁打蜡上光剂 35、汽车上光增亮浴液 36、清洁上光擦及其制造方法 37、清洁上光粉 38、去污除垢上光剂及其制作方法 39、去污抗静电上光喷雾剂 40、去污上光保新增亮抗静电多用途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成分输血应用论文

淤血的不良反应,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阎逸生.肝素钙新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操作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7):328. [2]江花,董小芳,李蔚等.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两种进针法对皮下瘀斑的比较[J].江西医药,2007,42(11):1081-1082.[3]赵慧,杨静.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8,16(7):240-241.[4]李成剑,许辉,高玉湘,等.低分子肝素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5,2(6):32-33.[5]张竹青,贾晓燕.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2009,23(12):3322-3323. [6]雷渊秀,蔡雪美.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的改进[J].当代护士,2005,12:77-78. [7]杨静,关艳霞,范文静.按压对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52-53. 甲状腺术后并发窒息的预防措施 罗锦* 关键词:甲状腺;术后;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032-01 近年来,甲状腺手术增多主要以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瘤为主,也有部份甲亢患者。手术后常有并发症发生,较为严重的是窒息发生,往往会危及病人生命,应充分重视,高度防范。 1甲状腺术后发生窒息原因分析 1.1总体原因是甲状腺及其周围组织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并与呼吸、吞咽、发音器官比邻。因此甲状腺切除术后可因出血、血肿、神经损伤、局部组织麻痹或水肿等并发症导致窒息死亡。 1.2出血:①出血是甲状腺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因甲状腺周围血管丰富,手术分离中易损伤发生出血。②出血常于术后24—48小时发生,尤其是术后6小时内,其原因多为甲状腺中含有较丰富的纤溶蛋白酶原组织激活物,手术创伤和刺激会促使组织激活物释放,使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而致伤口出血或渗血。③手术中止血不完善或结扎不牢,线头滑脱,也可发生出血。④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碘剂量用药不足时间不够或自身组织吸收功能不良,使腺体组织硬度不够会导致出血。⑤手术后引流不通畅、积血、积液压迫气管导致窒息。 1.3气管软化与塌陷:巨大腺体压迫或颈部软组织肿胀压迫致窒息。颈丛麻醉时发生气管塌陷,当拔管时发生窒息。 1.4喉头水肿:常见甲亢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需气管插管,由于操作不顺,反复刺激喉头发生刺激性水肿导致呼吸窒息。 1.5甲状旁腺损伤:手术中刺激或损伤甲状旁腺,引起甲状旁腺出血,导致水肿甲状旁腺功能降低,甚至损伤误切造成低血钙发生,术后进食不当,又抑制钙的吸收。低血钙使神经肌肉兴奋升高,产生抽搐致窒息。 1.6喉反神经损伤:支配声带的喉反神经在手术中受损,使声带内收而致窒息,如喉上神经内侧支配喉黏膜,损伤时致发生误咽易发生窒息。 1.7误吸:术前未禁食或禁食时间过短,手术中呕吐反吸入导致。患者片面理解禁食,只禁止三餐,未避免水果、零食的摄入而致胃不排空、呕吐而致。手术中如损伤喉上神经内侧支引起误吸。1.8痰阻塞:肺部感染造成痰多,因惧痛或乏力痰不易咳出或因支气管痉挛均可发生窒息。 2窒息的防止措施 2.1术前应为患者作好思想减压及手术中、后的指导,包括防止受凉,学会咳嗽排痰,强调服药的重要,碘剂要按时、按量、准确服用。甲亢患者要防止因情绪原故而诱发出血,并在术前作好应急措施,特别是出血、窒息抢救措施的准备,护理防范预案制定均会减少因窒息造成的死亡。 2.2严格把握禁食要求,指导病人正确掌握禁食方法。 2.3术中严密观察病人,插管应迅速准确防止动作粗暴,反复刺激,避免喉头水肿发生。吸痰动作应轻并防止呕吐及反吸。 2.4准确记录病人手术中出血及呕吐反射情况,以供术后护理参考。 3术后护理 3.1术后严密观察记录病情,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及抢救用品。 3.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同时重点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通畅,防止管子受压、扭曲、折叠,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流速及引流量。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并详细记录。 3.3鼓励患者有效咳痰,排出呼吸道痰液及分泌物,亦可作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管有效排出痰液。 3.4发现切口血肿压迫呼吸道时,应立即拆除局部缝线清除血块及积血,防止窒息发生。 3.5观察患者吞咽情况,如有咳呛应延长进食时间,并以流汁从健侧缓缓吞入。 3.6与患者对语,如有声调低频者,可能有喉上神经外侧支损伤而致环甲肌麻痹所致,若有失声或声音嘶哑,应考虑喉上神经内侧支损伤,立即报告医生作紧急处理,并作好抢救准备工作。如上O2吸痰,气管切开术前准备等。 3.7注意观察低钙反应,应抽血钙监测并观察临床表现,如压迫上臂神经有无手指抽搐。用手指轻弹患者面部是否出现局部肌肉抽搐,如有以上症状应考虑低钙发生,应纠正低血钙。术后出现痉挛者,应考虑有甲状旁腺受损或误切,应作及时处理。 总之,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窒息的因素较多,应作好预防措施,以免造成不应有的后果。 *贵州省大方县中医院手术室(551600)2012年1月8日收稿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041000)2012年1月12日收稿成分输血的应用探讨 任丽英* 关键词:成分输血;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7-0032-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向输血领域渗透,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仅推动现代输血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而且使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临床输血从输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替补输血发展到治疗性输血,人的血源性制品发展到生物技术制品,异体输血发展到自体输血。成分输血(blood components transfusion)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并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根据病情的需要输给患者。[1]而成分输血较全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我科 23内蒙古中医药

上光剂上光油的生产配方流程等专利技术

更多信息技术尽在信息技术网: 网址:1.[9543 ]一种金属饰品清洁光亮剂及其制备方法 2.[9079 ]测定光亮镀镍镀液中多种光亮剂的方法 3.[3162 ]人造革用环境友好型耐磨耐候光亮剂的制备方法 4.[7193 ]环保型化学镀镍光亮剂及其应用 5.[3124 ]一种新型化学镀镍光亮剂及其使用方法 6.[5899 ]一种锌及锌铁合金电镀光亮剂 7.[5897 ]一种锌及锌铁合金电镀光亮剂的制备工艺 8.[0086 ]电脑表面无水清洗上光剂 9.[7621 ]一种用于地板保养上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0.[0763 ] 用于镀铝膜复合纸印前上光的水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11.[9680 ] 易于除去的表面清洁上光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12.[0817 ]防水雾UV 上光油配方 13.[3894 ] 医疗器械上光养护油及其制备方法 14.[0215 ] 一种上光蜡及其制备方法 15.[3561 ] 水性环保型纸品上光油及其制造方法 16.[9004 ] 一种水性上光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17、防霉防锈上光保护剂及制造工艺 18、高效去污上光剂及其制作方法 19、工艺纸草上光保护剂 20、光饰光亮液及其制作方法 21、胶印联线水性滚涂上光油及其制备方法 22、金属光亮清洁剂 23、抗静电去污上光剂 24、可留下抗洗涤膜的汽车清洁上光布 25、蜡乳型皮革润饰保养光亮剂 26、灵芝的上光及盆景制作方法 27、木质油精地板、家俱上光保护剂及其制造工艺 28、耐冲洗型上光剂 29、喷雾式皮革护理上光剂 30、皮革防霉上色光亮剂 31、皮革磨花上光油 32、皮革清洁光亮剂 33、汽车除污上光装置 34、汽车清洁打蜡上光剂 35、汽车上光增亮浴液 36、清洁上光擦及其制造方法 37、清洁上光粉 38、去污除垢上光剂及其制作方法 39、去污抗静电上光喷雾剂 40、去污上光保新增亮抗静电多用途护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41、去污上光擦车纸 42、去污上光粉的制备方法

Modern2000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在供血库管理的应用体会

Modern2000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在供血库管理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11-11-25T10:30:09.4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李光闫超李娜[导读] 硬件;计算机2台,要求P4 800Hz以上,256Mb内存以上,40GB硬盘以上 李光闫超李娜(河南省淇县人民医院供血库 456750)【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271-02 【摘要】为了加强县供血库的输血管理,落实全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实现安全科学有效输血,更规范更高效地对县供血库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操作,我们供血库引进了modern2000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V5.0软件,并应用在供血库的血液管理当中,实现了供血库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加强了患者输血安全的保障。【关键词】moderb2000管理系统县供血库输血效率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应用的日益普及,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CT、MR、心电监护等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服务。近年来,临床输血在医学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迫切要求临床输血也实现信息化管理,输血安全关键在于加强输血管理[1],特别是我们县级供血库,不仅担负着全县各医疗单位临床输血需要和输血安全保障工作,还需要与市血站实现血液信息快速的互换共享。为此,我们县供血库自2005年引进了由唐山现代工程技术公司提供的Modern2000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V5.0,并与市血站实现了计算机联网,使我们县供血库与市血站可以准确及时地利用互联网进行血液信息的传递,使供血库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确保了临床输血的安全可靠。其应用体会如下: 1 供血库计算机管理所需平台 1.1硬件;计算机2台,要求P4 800Hz以上,256Mb内存以上,40GB硬盘以上。打印机2台,条形扫描仪2台,Internet连接,要求ADSL。 1.2软件; WindowXP操作系统。安装Modern2000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V5.0。 2 Modern2000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的重要功能 2.1血液信息接收入库;供血库通过互联网向市血站预约订血计划,然后接收血站对订单的确认结果,在血站将血液发给供血库的同时,将血液数据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供血库的输血管理系统,然后供血库将血液制品自动化接收或条形码扫描后,核对入数据库。 2.2临床患者信息录入;除了急诊病人以外,临床一般提前24小时将患者的输血申请单以及输血标本送到供血库,供血库在收到申请标本后,核对并提前录入患者的姓名、性别、血型、住院号、医院名称、科别、床号、诊断、申请用血的类型、血量等资料。提前录入患者资料,有助于临床用血时能够及时发血,打印单据,节约了宝贵的诊疗时间。对于县级供血库,该系统还可设置不同的医院名称,方便了向全县各医疗单位提供供血服务。 2.3发血信息数据处理;输入患者住院号后即可调出患者的资料信息,用条码扫描仪读取所发血袋上的条形码,发出经交叉配合试验后与患者相合的血液,打印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并自动生成患者的用血信息。条码扫描仪的使用使血液信息的录入准确便捷,避免了出现错发、笔误等现象,保障了临床输血安全。 2.4血液信息的查询功能;入库全血/成分血信息:可查询任一时间段内全血/成分血的入库总量、规格、袋数,便于与市血站核对。 库存全血/成分血信息:可查询当前供血库冰箱内全血/成分血的规格、血量、袋数,以便安排制定用血计划。出库全血/成分血信息:可查询任一时间段发出全血/成分血的总量,也可查询任一时间内各用血单位、科室的用血情况和任一病人的用血情况,方便县供血库分析各用血单位、科室及患者的用血特点,为临床县乡各用血单位提供用血指导。 废血与退血信息:可查询任一时间段废血、退血的数量及报废原因、退血原因,便于合理安排用血计划,避免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 2.5血液管理信息的统计打印功能 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统计功能,可以实时统计出供血库每日每月的出入库量及各县乡用血单位、科室的用血量,成分输血的比例,使之一目了然快捷准确,大大降低了手工统计的繁琐程度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系统可就查询统计的信息情况进行实时打印,节省了人工制表填表的时间,避免了人工操作容易产生的错误,使各类报表统一规范、清晰明了。 2.6系统安全备份功能 该系统对各级操作人员设置了一定的工作权限,主要参数的修改必须由超级用户才能进行,提高了系统安全性。系统还具有数据备份功能,保证了数据的连贯、完整、准确、安全,防止了数据的丢失。 3 讨论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实践和应用,感到Modern2000现代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对于县级供血库的血液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查询方便,统计快捷,操作简单,管理规范,打印清晰,大大提高了我们供血库的工作效率,简化了供血库工作人员的操作,避免了许多人为差错的产生,减少了责任事故的发生,有效的保障了临床输血安全,显示了明显的优越性。参考文献 [1]徐健,输血科计算机管理,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8.11.

光亮剂的基本介绍

宏其纺织助剂:光亮剂的基本介绍 光亮剂也成为亮光剂或表面处理剂,也是一道处理产品的工序,很多产品在加工的工艺完成以后表面会有油渍或者是在加工中有稍微的损伤导致产品外表面很难看,也有些产品在加工后光洁度达不到市场要求,这时候就要用亮光剂来进行修复。按照市场的需求光亮剂可以分为:塑料光亮剂、轮胎光亮剂、镀镍光亮剂、不锈钢光亮剂、电镀光亮剂、酸铜光亮剂、镀锌光亮剂、皮革光亮剂、金属光亮剂等等。 光亮剂具有良好的内外润滑性、表面光亮性、互熔性、防粘性;对颜料和填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等一系列的性能;同时光亮剂具有加工质量高、速度快、效果明显,被加工后的零件表面光亮照人,可解决人工抛光不能解决的问题。光亮剂在塑料中又可以起到润滑剂、增量剂、脱模剂等,也可以用作玻璃纸的抗静电剂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光亮剂也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应用开来。除了工业、食品、装饰等行业,光亮剂也用在了农业生产中。比如研制肥料光亮剂,用惰性物质包裹在肥料表面,不仅增加了肥料的亮度和硬度,还起到了缓释养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功效。而适用于有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复混肥及各种复合肥的着色和表面光亮处理。只需在肥料造粒后,在滚筒冷却过程中加入即可,方便快捷,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肥料生产的便捷性。

光亮剂产品剖析一般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 NMR)、质谱(MS)、X衍射分析(XRD)、ICP-MS、X荧光光谱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手段。通过这些测试手段可以很好的解析光亮剂的配方,对光亮剂中的成分作用有详细的了解,更方便各个企业进行研发,把握市场动态。哲博检测依靠浙大学科优势和分析人才,拥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积累了深厚的化工产品剖析经验,通过专业、可靠、综合性的分离和检测手段对未知物进行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为科研及生产中调整配方、新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后期跟踪技术性指导。

PM-616镀金光亮剂配方工艺

PM-616镀金添加剂 (周生电镀导师) 一、特点 镀金光亮剂用量不大但是在五金纯金电镀和PCB镀金中作用重要。镀金工艺有含氰和无氰镀金两种选择,目前主流依旧是氰化金钾镀金。业界对氰化物比较忌惮,但是镀金因为金盐价格昂贵,一般都有回收工艺,其实对环境污染极小。而无氰镀金的效果还有待提高。本文的镀金光亮剂是用于氰化物工艺的。镀金光亮剂所镀之镀层光亮、硬度高、内应力低、耐磨损,具有极佳的可焊性且不易变色。镀液能容忍较多的金属杂质,镀液稳定,操作简便,沉积速度快。 镀金光亮剂配方经过调整可以有水金工艺、硬金工艺以及化学镀金工艺。 用途不同,水金金面柔软、可焊性好,但是不耐磨。硬金硬度高适合电子产品的插头镀金,而化学镀金主要与化学镀镍配合用于PCB的化学镍金工艺。 二、操作条件【周生导师之@(Q):(3)(8)(0)(6)(8)(5)(5)(0)(9)】 ?($声$明):(建&群的都是假冒)(二手转卖我们配方的不完整)(请#认#准#文#中Q和WX)(广-告-长*期*有*效) 二、镀液的配制 三、我们的配方平台帮助了很多中小企业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也有不少个人因此创业成 功,帮助国内企业抢占国外知名企业市场,提升国产占有率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 目前已有An美特系列,乐思系列配方,罗门哈斯,上村,麦德美,国内知名公司药水配方。请仔细阅读关于我们。 四、镀液配制(周生导师之(W)(X):(1)(3)(6)(5)(7)(2)(0)(1)(4)(7 (0) 五、配制方法 1、充分清洗镀槽,注入1/4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加热至50℃,边搅拌边加入导电盐和PH调整盐; 3、将预先溶于热蒸馏水中的含金量为1g/L的氰化金钾浓溶液缓慢倒入槽中, 同时强烈搅拌; 4、加入PM-616镀金添加剂,补蒸馏水至需配体积; 5、调整溶液的pH值,调高用导电盐,调低用PH调整盐。 四、镀液的维护 1.定期补充氰化金钾溶液,使溶液的含金量维持在配方范围内,金的沉积速 度为100g/1250Amin,可根据分析数据和安培分钟计的积累数字,经常进行补充,每补加一百克金盐的同时补加PM-616添加剂200毫升; 2.注意经常调整溶液的pH值,提高pH值可用导电盐,降低pH值可用pH 调整盐; 3.调整溶液的比重可用导电盐和pH调整盐; 4. 如果溶液受到有机物污染时,可用活性炭处理。 注:本说明书是根据本公司的实验及资料为准,仅供参考

成分输血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成分输血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成分输血在临床用血中的使用趋势。方法:收集1999-2008年全部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临床用血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临床用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成分用血从2002年开始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倡成分输血。 【关键词】临床用血;成分输血;回顾性分析 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指用多种方法从血液中分离出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输血技术,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1]。自从1997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及成分输血的推广使用,全国各地的临床用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解我院临床用血中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对我院近10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1999-2008年全部门诊及住院病人的临床用血统计。 1.2 成分血液的制备与供应

所有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均由包头市中心血站按标准制备提供;品种有:全血、红细胞悬液(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手工浓缩血小板(表格中简称“手工”)、机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等 1.3 血液制剂的单位 200 mL全血为1个单位(U),并由此制备的各种成分分别为1个成分血单位;单采血小板:以单采一个健康人的血小板1个单位(1袋)为1个治疗量,所含血小板2.5×1011。成分输血率的计算方法:按卫生部规定的方式算,以红细胞使用率为标准,成分输血率(%)=红细胞悬液(U)/〔全血(U)+红细胞悬液(U)〕×100%。 2 结果 我院的临床用血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2年开始全院全血用量逐年下降,成分用血率逐年上升。在1999-2000年,全血用量却呈增加趋势,成分输血率几乎是停滞不前。后来在院领导的重视下,狠抓落实,把科学合理用血及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列入每年的全院职工的继续教育范围,成分输血率也纳入各用血科室的业绩考核指标。从2001年开始用血情况基本改善,至2005年以后,基本上是以血液成分应用为主,全血的使用也主要集中于一些RHD阴性的患者和一些特殊的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成分输血率已到较高的水平。 在用血科室中,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用血虽然用血总量无大的差别,但在血液成分的选择应用方面非手术科室要强于手术科室,如血小板和血浆的使用,这就说明非手术科室是以治疗性用血为主,手术科室大多是应急性用血。详见表1。表1 全院1999-2008年临床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