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心理学的三大测验技术

问卷测验、投射测验及情境测验是心理学中齐名的三大测验技术。

问卷技术虽然被普遍使用,但在西方早就遭到批评:“系统歪曲假设”的观点认为它得到的结果是行为的语义相关,并非真实行为本身;“好恶度倾向”观点认为在问卷测验中被试往往不是按主试的要求和真实情况回答。问卷测验无法解决“装好”、“装病”倾向、随机作答等问题,它普遍适合于西方文化,是否普遍适合于中国文化是个问题。投射技术因对心理诊断相对不重视而衰退。情境测验所设计的特定情境只能……

在心理学中,问卷测验技术对我们来说最为常见,因为从人格测验到临床心理测验,大都采用问卷技术。投射测验技术虽然在国外曾经盛极一时,但在国内却仍属鲜见。情境测验技术是继问卷测验、投射测验之后,伴随着评价中心技术而兴盛起来的新技术,国内现在亦有引进与探索。如此三大技术,孰优孰劣?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三大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是何种现状与局面?本文试作一番评论与探讨。

一、引进西方心理测验的困惑

在大陆、香港和台湾,主要的着名的心理测验量表几乎都是从西方引进、修订的。这种情形在大陆尤甚。我们的人格评定、智力测验、心理卫生评估等方面的量表几乎全是国外引进修订的。“量表热”从20世纪80年代直到今日,并未“冷却”多少;研究者修订国外量表的热情高涨;培训班曾经遍及全国;像《韦氏智力测验》这样一些需要保密的重要测验工具甚至出现了盗版。杨中芳等人曾对社会心理学方面使用量表的情况做过一些调查,发现大陆几家心理学杂志的编辑部都曾提及、呈交的社会心理学论文中,几乎全都是使用问卷调查法来收集资料,其中大多数是使用西方引进的量表;并对台湾出版的《中华心理学刊》1976-1986年间发表的30篇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报告作过统计,发现其中29篇使用问卷测验作为工具。平均每个研究使用了个量表;所使用的量表中,25%未经任何修订直接翻译于西方量表;42%经过修订;4%是根据西方理论编制的量表;三者共计71%。()

这种大量地引进、修订国外量表,过分地依赖于国外量表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批评与反省。概括有关研究,以下几点是值得深思的:

1.西方心理测验的文化背景难以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其量表的编制,是对西方人的心理研究的结果。也就是说,当西方人编制量表时,对变量的选择、

解释,是基于西方人的特点。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人格等心理特质上有很大不同,所以,西方的心理测验很难完全适合于中国人。譬如人格测验,如果完全是基于对中国人的研究,可以断定,所选择的人格变量肯定不会是卡特尔的16种因素(16PF),也不会是高夫的23种因素(CPI)。

2.中国人不适合于做西方人编制的心理测验:杨国枢提出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在做心理测验时,有着不可忽视的与西方人不同的反应心向或方式。其一,社会赞许心向;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而是按照社会的期望作答;其二,默认心向: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答“是”或“赞成”的倾向比答“否”或“不赞成”的倾向要强;其三,“中庸”心向:中国人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往往倾向于选择折衷的、中间的答案;其四,避免反应:能不回答则尽量不回答。所以,西方的量表用于中国人时,肯定存在不少问题。中国被试在做测验时,所面临的是一种矛盾困境。此外,中国人习惯于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而不习惯于对陌生人、外界、公众披露、评价自己;不真实回答的倾向较大。中国人有较强的“社会取向”,从众性很强,在问卷中倾向于选择多数人可能回答的答案而不是真正自己的答案。所有这些,无疑会严重影响到测验结果,难以真正解释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

3.中国被试在接受心理测验时的“外国线索”效应。杨国枢和彭迈克发现,香港中英文双语训练的学生,在做英文问卷时,比做中文问卷更能与中国文化认同。他们称此为“民族自我肯定心向”。但在后来的研究中,又发现中国被试有时显示“民族自我肯定心向”,有时

又出现相反的“民族自我妥协心向”,即指在用英文回答问卷时,有时也有向西方价值观靠拢的现象。在另一个研究中,Bond发现被试在做同一份问卷时,会视题目所牵涉两个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标准回答。表明被试对原量表所属国家的文化愈了解,回答时造成的偏差愈大。也就是说,中国被试对量表的“外国线索”颇为敏感,并会因此而改变其反应。所以,一味照搬外国量表,其弊病很多。

4.中国被试接受外国量表的测验,其结果不乏莫名其妙之“谜”。例如,不少研究业已发现,中国人在测谎题上的得分特别高,有时比西方样本高一倍之多。难道说中国人要比西方人更会说谎?两大着名人格测验MMPI和EPQ用于中国人样本,都出现这种奇怪结果。路君约使用MMPI测量台湾样本,发现中国人的测谎分比西方人高很多;而MMPI全国协作组在大陆的测验结果也出现相同现象。()陈永昌使用EPQ问卷测验香港成人样本,发现测谎分数很高。龚耀先在全国取样的结果也出现同样情况。一开始研究者认为,或许中国人社会赞许倾向高,

有可能为了获得社会赞许而说谎。但后来的研究发现,测谎题与其它人格及临床指标的相关也非常高,所以研究者认为,很可能对中国人来说测谎题并不能测到真正的测谎程度,而是另一项人格的或临床的指标。有意思的是,林邦杰以及林一真与杜淑芬在对台湾的小学生测验时,竟然发现测谎题得分愈高者,自我概念愈好,焦虑程度愈低,老师的评价愈高。在对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中,也曾出现同样的现象。Bond的研究就发现,中国人自我概念得分总是比西方人要低。

White & Chan也发现:中国人自我概念的总分低于美国人,即使在中国人文化价值上较受重视的一些特点上,仍然还是没有西方人高。[11]难道中国人的自我真的如此低吗?这只能说用西方人编制出的自我量表难以测出真正的中国人的自我,因为中国人的自我本身就与西方人迥异。

以上从四个方面对移植外国量表进行了反省并提出批评。既然外国的量表是为其本国人所编制,其变量是研究其本国人的结果,而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量表从内容上说是不能适合于中国人的;我们对这些量表仅作一些语言形式上的修订,用以评估中国人,所得到的结果充其量不过是与西方人作了一个比较而已,很难说可以透彻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既然外国的量表从回答的形式上来说也不适合于中国人,使用它所得到的结果,必然大有问题,且有诸多奇怪而难以解释的现象出现。引进外国的量表会有如此多的麻烦与困扰,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二、系统歪曲假设诸说:对问卷测验的批评

不独移植西方量表在中国遭到非议,就连问卷测验技术本身,在西方也遭到批评。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曾经有个着名的假设:“人是科学家”。因此他说:你要想知道人的心理吗?你可以直接去问他。凯利的论断道出了西方普遍流行的问卷测验的主要思路。无疑,问卷测验在欧美是心理评估的主要技术手段。问卷测验技术具有多种优势:(1)可以不受局限地用以评估人的各方面的心理现象与特质;(2)节约时间、人力、经费,可以在集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人的资料;(3)可以通过建立常模来进行比较,获取客观化、标准化的推论;等等。

但是,问卷技术仍有不少局限与缺点。对问卷技术比较尖锐的批评。他们提出“系统歪曲假设”,认为在人格自陈问卷测验中,对人的行为的评价是基于记忆的,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各种行为类别的语义的相关,并非真实行为本身。也就是说,所测到是一种观念而不是一种真实行为,认为人格问卷测到的特质只能作为人与人相互知觉评判的标准,而知觉评判的准确性是值得怀疑的,很可能这种知觉评判只是一个观念的东西,不是实际的东西。他们研究了人格问卷评价、观念联想评价与现场实际观察结果三者之间的一致性,发现人格问卷评价与

观念联想评价之间普遍有.的高相关,二者与现场实际观察数据间的一致性均低。结果证实了他们的假设。[12]此说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自然也引起异议。我们虽然不认为所有的人格问卷测到的全是一种基于记忆的语义,而不是真实的行为本身;但是还是觉得Shweder的批评不无道理:基于记忆的语义评价毕竟不是真实行为本身。很可能有时或有的人格问卷基于记忆的语义评价与真实行为本身是一致的,而有时或有的人格问卷基于记忆的语义评价与真实行为本身是不一致的。这至少提醒我们在使用问卷技术时必须小心谨慎。另一种批评是“好恶度倾向

”说。在关于人物感知的研究中,Lamiell等发现被试在评定人是否具有某些形容词所含的性格特性时,往往就形容词所含的特性的“社会赞许”程度来评定,而不是按主试的要求,就所评价的人本身是否具有这些特性来评定。[13]显然,这是又一种令人头痛的现象。杨中芳(1996)认为,这是一种被试最不需要花心思费功夫,即可及时反应出来的回答准则;是被试常用的可以取代伤脑筋的“照实回答”的“挡箭牌”。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它关于人格问卷的因素分析的研究中,亦发现同样的倾向,往往因素分析抽出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好恶度”的人格维度。在人格评估中,被试使用这样一种策略,即以一种最不需要花心思费功夫,即可及时反应出来的回答来搪塞,而并不是按主试的要求、按真实情况回答,如此“好恶度倾向”多么伤脑筋?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的确发现问卷技术还有其它不少局限。例如,笔者在80年代开展心理咨询时曾碰到这样一个例子:心理咨询中心第一天第一个来咨询的一位工人,在看到我们给他做的人格问卷时,大为惊讶道:“你这样问我就叫个性测验?这不等于是我告诉了你吗?”甩手而去。此事令我反省了多年。的确,问卷技术所获得的心理资料,完全是建构在被试“告诉”的基础上。如果被试不愿、不能、不好、不便、不好意思“告诉”,那可怎么办?可见:

1.问卷测验前提条件是被试能够真实地回答。在以下情境中它束手无策:无法真实、客观地回答问题的非“科学家”的病人,如精神病人等等;不想真实客观地回答问题的人:如“装好”倾向、“装病”倾向、随机作答等等。在一些着名的问卷测验中,如EPQ,其L量表无法区分说谎与老于世故;而CPI辨别作伪的变量有时居然将真实回答者也错判,形成“冤案”;笔者曾比较正常场合与应聘场合中使用人格问卷的情况,发现前者废卷率约6%,后者则高达13%左右。

2.普遍适合于西方文化,是否普遍适合于中国文化,这是个问题。如前所述,中国人倾向于选择折衷的、中间的、不明确的答案:中国人不习惯于对陌生人、对公众、对外界随便坦露自己的心理。又有,中国人受易经的影响极深,

全息、整体、神机妙算的观念根深蒂固。在中医中,舌头、脉搏的变化能探测到全身的变化。中国人往往不太相信问卷直接发问得出的结果。中国人崇尚洞察秋毫、断于未萌之中、决于不言之时、甚至是神秘主义的神机妙算。所以算命、八卦预测等等,颇有市场。

3.无法评估敏感性的、被试不愿回答的问题。等等。

直接从国外引进或移植测验量表遭到种种批评。而问卷技术在中国文化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不能不深思的。

三、投射技术的盛衰

投射(projection)这一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在弗洛伊德看来,自我(ego)会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像那些不能宽恕自己内心敌意的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病人,就常常以迫害妄想的方式将自己的敌意转嫁于别人。可见这种投射作用是一种防御机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投射的基本特征:一个人真正的动机、欲望、以及其它心理活动,可以通过此人的其它心理过程或心理活动产品间接地表现、反映、亦即投射出来。荣格在他的自由联想测验中发展了这一概念,他认为词的联想中可以激活、投射出情结。发展了着名的投射技术“主题统觉测验(TAT)”,其投射概念亦是从弗洛伊德的概念衍化而来,但不仅仅是一种防御机制。Murray认为人们在认知和解释模糊性刺激时的知觉整合受到需要、兴趣以及总的心理组织的影响。则是最早提出“投射方法”的人。他认为投射方法可以用以研究人格,这种方法就是使用一些刺激情境,使被试作出反应。使用这些刺激情境是要获得被试本身独特的人格组织投射在刺激情境的信息。

以罗夏墨迹测验为代表的投射技术在20世纪40-60年代盛极一时,达到鼎盛时期。罗夏墨迹测验几乎成了临床心理学的同义语,成了临床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到了精神病学家不懂罗夏墨迹测验,就不像精神病学家的地步。当时投射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罗夏墨迹测验,被列为临床心理学训练中的重要课程,并有必须具备某种资历方可使用罗夏墨迹测验的不成文规定。心理学者亦以善用罗夏墨迹测验为傲,如此蔚为风气

。罗夏基金会曾调查了1970年以前的有关罗夏墨迹测验文献,就有4000篇,专着29本。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行为主义的兴起,使投射技术的风势大减。另外还有一个使投射技术风势大减的原因,这就是整个临床心理学及精神医学界对疾病诊断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重视诊断的模式转向重视治疗的模

式。原来将诊断当作治疗的基本依据,十分重视诊断;但后来发现各种疾病的过程并不稳定,症状也常发生变化,且彼此的分别又并不很明显,所以费神诊断却又难以把握正确性,倒不如在有大致印象后,就进行治疗。所以,对诊断的重视降低,也大大地影响到对投射技术的重视。但是必须看到,虽然不如以前那么重视,投射技术的应用仍然占有较高比例。例如,美国心理年鉴第9版(1985)收集了

1978-1985以内的有关罗夏墨迹测验的文献79篇,在50个文献最多的测验中,罗夏墨迹测验仍名列第10。其它的投射技术也仍在应用与发展之中。Mahmood在英国关于“使用投射技术的频率、用的是何种投射技术、投射技术的复兴与未来”的调查表明,虽然多数人认为投射技术在近10-25年衰退了,但认为这项技术加以现代化,仍然会大有前途。所以说,投射技术70年代后处于“隐退”期,但仍有复兴的希望。[14]

投射技术的种类繁多,最有名的有:罗夏墨迹测验

(Rorschach Inkblot Test)。由瑞士的精神病学家罗夏

(Hermann Rorschach,1884-1922)最早编制。使用10张墨迹图,5张墨白图片,3张彩色图片,2张黑白加上红色。图片呈现给被试,问被试看到了什么?其记分解释程序十分复杂。经历了从罗夏、beck、Klopfer、Piotrowski、Rapaport-Schafer、到Exner综合记分系统的演变。主题统觉测验。由Murray与Morgan于1935编制。共有30张图片,外加空白图片1张。要求被试根据图片讲故事。班达完形测验(Bender Gestalt Test)。测验包括9个图形,分别印在卡片上,主试分别呈现,要求被试在一张白纸上将它们描绘下来。其评分也特别复杂,有多种评分系统。语句完成测验(Sentence Completion Test)。最早由Payne与Tendler 发端,到后来有多种变式。如Sacks的

Sacks Sentence Completion Test(SSCT),有60题,分家庭、性、人际关系、自我概念4类。主试按异常程度记分,评价被试的适应状况。Rotter的Inplete Sentence Blank,共40题,主试分7个等级计分。绘人测验(Draw A Person)。要求被试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个人。按照人物画的大小、在纸中的位置、线条的精细轻重、各部分的比例、缺失程度等评分,评估被试的智力与人格。房—树—人测验()。是另一形式的绘人测验。其构思是,认为房屋作为人居住的地方,可以引起对于家庭及亲人的联想;树的图画则可反映被试无意识;人则反映被试的自我形象以及与人相处的情形。画树测验

(Draw A Tree)。要求被试画树。最不愉快概念测验

(The Most Unpleasant Concept Test)。要求被试画出其所能想到的最不愉快的事情。职业统觉测验。使用18个图版,评价与职业相关的个性结构。等等。

四、心理学三大测验技术之比较

投射技术是与问卷测验、情境测验技术齐名的三大技术之一。但关于投射技术的特征与性质的问题,曾经争论不休。仅仅将投射技术看作“主观的”评估,而将其它技术看作“客观的”评估,这种观点现在看来是过于简单了。其一,其它的客观测验中,有时也包含投射技术。比奈很早就在智力测验中使用了墨迹测题,虽然后来因为不便于团体测验而取消。着名的韦氏智力测验中的领悟力测验、词汇测验就被认为属于投射性质。其二,罗夏测验等投射测验也遵循测量学的原则,致力于建立客观化的评分标准,并有大量的信度、效度的研究报告。我认为,投射技术区别于其它几种评估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两点:

> 1.间接性。问卷技术直接通过被试对问卷的反应评估其态度、个性等,情境测验也是直接通过对被试的客观观察评估其态度、行为、个性等。问卷测验中,被试的态度、个性等是直接与问卷内容有关的;在情境测验中,被试的态度、行为、个性也是直接可观察到的。投射技术却并非如此,它是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绘画、故事、手工拼贴、笔迹、甚至梦、笑话、短文等),间接地评估其中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

2.推论性。投射技术评估的知觉、情绪、个性等,是隐含的、间接显现的,是分析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实证所作的推论。推论应当是有风险的。它或者可以经受实证的检验,或者可能是一种主观臆测。

因此,投射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区别于问卷技术、情境测验技术的评估技术,它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绘画、故事、手工拼贴、笔迹、甚至梦、笑话、短文等),根据临床经验、实证进行推论,间接地评估其中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被试的知觉、情绪、个性特征等。

投射技术与问卷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

1.可弥补问卷测验的局限,不依赖于被试是否真实回答,因为它是

通过被试的活动产品的分析,揭示其中投射出来的心理反应。

2.不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在跨文化研究中被广泛采用。

3.可以洞察被试的潜意识,了解其并非主动、有意表达的内心深处的变化。

但其局限在于:像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绘人测验,通过被试对图画的反应或图画中的表现,揭示被试的心理活动,其所能揭示的心理活动是有

限的。如罗夏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所能评估到的人格特质,是很有限的;而绘人测验,对14岁以上的人的智力,便难以评估,对人格特质,更难以评估。

情境测验技术则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评估技术。诸如无人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公文包测验等,这些技术实际上已成为近些年来流行的评价中心技术的核心成份。评价中心起源于二次大战期间。当时德、英、美先后采用了模拟测验来选拔军事人员和特工人员。1956年,美国长途电报公司首次应用模拟测验大规模进行管理发展和职业培训方面的工作,其公司有100,000多人接受这种评价。随后,此种技术得到推广。美国现已有大量的组织使用了这种技术,像着名的通用电器公司、西尔斯公司、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福特公司、柯达公司等等,都先后应用了这一技术。如今各国都已普及。情境测验由于在人员选拔中的效度较高而颇受关注,但是它并不是没有任何局限,例如:

(1)所设计的特定情境只能评价到特定的心理特质。也就是说,情境测验所能测到的心理特质是有限的。比如说,无人领导小组讨论能评估到被试作为领导的心理特质,却很难评估到被试作为学者的心理特质。组织心理学的一种理论认为,不同的工作情境对领导特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根据这种理论,很难从一种特定的情境评估到普遍的一般的领导特质。而要想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情境,是非常困难的。

(2)所设计的特定情境的代表性是值得注意的。设计的特定情境与真实的情境是不是一致,能不能作为真实情境的代表,直接关系到评估的效度。无人领导小组讨论涉及什么话题,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情境变量;管理游戏中的情境与实际工作情境有多大的相关,所评估到的特质能作多大的推论,都是应该谨慎对待的。

(3)情境测验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这一点可以说是情境测验最大的局限。从情境测验的设计,到道具、场地、助手、时间的安排;从评分者的培训,到组织评分者经过讨论得出统一的评估结论,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比问卷技术、投射技术均要大得多。这一局限与以上两点局限联合发生作用,会使人不得不考虑,如果不是选拔一个重要的公司经理,而只是对一个平凡的人作出人格的或临床的诊断,是否值得使用该技术。

投射技术与情境测验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不囿于特定的具体的情境,并且不必耗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问

卷技术与情境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大规模取样,但是它的效度却没有情境测验高。总的说来,三大技术是各有千秋,亦各有局限。

五、心理学三大测验技术发展之瞻望

瞻望心理学三大测验技术的发展,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其一,综合应用趋势。在实际应用中,对各种技术的综合运用是一种趋势。国外如今流行的评价中心技术就说明这一点。评价中心是一种多个评价者采用多种评价技术(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工作情境模拟技术)进行的选拔人才、培训人员的过程。评价中心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公文处理法(使用频度95%);无领导小组讨论(使用频度85%);模拟面谈(使用频度75%);时间安排(使用频度45%);案例分析(使用频度40%);管理游戏(使用频度35%);背景面谈(使用频度10%);纸笔测验(使用频度5%);智力测验(使用频度2%);阅读测验(使用频度1%);计算测验(使用频度1%);人格测验(使用频度1%);投射测验(使用频度1%)。其中纸笔测验包括:学校能力测验(SCAT);临界思维测验(Critical Thinking);当代事态测验(Contemporary Affairs Test);爱德华爱好测验;等等。管理游戏有诸如小溪练习、建筑练习等。对不同的心理素质,有相应适合的最佳评价技术。例如,经营管理技巧:公文处理法;人际关系技巧:无领导小组讨论、商业游戏法;智力状况:纸笔测验;工作恒心:公文处理法、无领导小组讲座、商业游戏法;工作动机:投射测验、面试、模拟法;职业发展方向:投射测验、面试、人格测验;依赖他人程度:投射测验。所以说,既然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一大趋势,那么各种技术都应予以很好的开发与发展。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心理学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1假设 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 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 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 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 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 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 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 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 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 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 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 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 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 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 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 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 二、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 2. 被试 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 单因素被试间设计 3. 实验材料 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 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 4. 实验程序 (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 (2)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行一项文字输入的测试。在屏幕中央将会出现一篇文字,请您以最快的速度输入文字。在我说开始后,大家可以开始了。 (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 (4)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者要探讨灯光强度与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试设计一个2×2实验研究范式。(要求说明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是组间设计还是组内设计,被试如何分组,实验结果如何整理等) 参考答案: 实验设计:采用2×2多因素实验设计。 该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有两个:灯光强度:分为强、弱两个水平,灯光的颜色:可分为红、绿两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这样,共有四种实验处理:红色的强光、红色的弱光、绿色的强光、绿色的弱光。 因变量:记录每个被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反应时间。 控制变量:所有被试的练习次数、准备状态、额外动机、年龄以及其他个别差异应保持相等。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 情感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 B 情境性 C 两极性 D 移情性 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 B 态度 C 需要 D 感觉 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以上几个都不是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绪 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 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C、热情 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 B、美感 C、激情 D、道德感 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 热情 B. 心境 C. 激情 D.应激 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 B、情感对认知 C、需要对情感 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 B、情绪 C、情绪和情感 D、情感 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 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 B、社会性需要 C、生理性需要 D、需要 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 B、需要 C、情绪 D、情感 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 B、情感 C、态度 D、需要 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 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认知 18、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C )。

2019幸福心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1.0分)正确答案:C A、生理需要 B、尊重 C、自我实现 D、爱与归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待人待物往往缺乏赞扬 ?B、一个人积极情感体验多,那么他的幸福感一定也高 ?C、中国的80、90后青年对物质幸福的体验更少,因为物质要求太容易满足 ?D、在保罗·萨缪尔森看来,幸福就是效用与欲望的比值 3尼采是()哲学家。(1.0分)正确答案:A ?A、德国B、法国C、美国D、英国 4下列不属于主观幸福感基本特点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主观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相对性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分)正确答案:D ?A、幸福需要自我暗示B、幸福可能来自比较 ?C、有目标的生活使人幸福D、幸福可以来自于对别人的依靠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A ?A、对自己的信念一定要非常执着 ?B、好的想法要用,但它仍然是个故事 ?C、对幸福的迷思源于文化的偏见和性别的差异

?D、关注确实在发生的事情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1.0分)正确答案:C ?A、某些电影由于满足了人们的希望感而受到欢迎 ?B、人们开心的时候,生理也会有变化 ?C、行为取样来测量一个人是否幸福,只需要一个取样即可 ?D、在幸福的指标中,中国人比较看重外界评价 8丹尼尔·吉尔伯特研究发现,人类对未来情绪的预知能力()。正确答案:B ?A、非常强大B、非常有限C、不存在D、比较强大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层次的需求是()。(1.0分)正确答案:B ?A、安全需求B、生理需求C、尊重需要D、爱和归属需要 10以下属于培养乐观心态的方法是()。(1.0分)正确答案:C ?A、积极幻想B、想象现在自己是最好的C、写出大小目标D、及时倾述 11西方幸福观里关注理性思考的是()。(1.0分)正确答案:B ?A、快乐论B、现实论C、宗教论D、经验论 12在北美的研究表明,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无信仰的更幸福,原因不包括()。(1.0分)正确答案:B ?A、宗教信仰让人发现生活的意义 ?B、宗教仪式会带人进入一种神秘超越的状态 ?C、定期参加宗教活动能让人获得社会支持

心理学试题答案资料

湖北经济学院课程考试试题纸 课程名称:心理学(卷) 考试时间:. 印刷份数: 系:公选专业年级: 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论述题(每题分)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什么是错觉?错觉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艾宾浩斯对心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什么?根据其原理为自己设计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减少遗忘,并说明理由。 、根据卡特尔种个性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谈谈在未来的职场中如何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健康心态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有: 一、构造主义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学”。 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其学生铁钦纳(~)。冯特及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实验内省法。铁钦纳一方面继承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发展了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冯特认为内省法只能用来研究简单的心理过程,而铁钦纳则把内省法用来研究思维、想象等高级的心理过程;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总之,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二、行为主义 行为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行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变化的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行为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以便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华生的主要观点:()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趣味心理学效应

趣味心理学效应 首因效应:不可忽视的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又称作“第一印象效应”,指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初次印象。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能够对今后的相互交往产生难以磨灭的影响吗? 为了揭秘首因效应的奥秘,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例较为典型的心理实验:心理学家让两组被试者同看一张照片。他对甲组说,这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他让两组被试者看完后分别描述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结果,甲组的人异口同声地描述道,照片上的人眼睛深陷,隐藏着罪恶;额头高耸,表明他是一个死不悔改的惯犯。乙组的人则赞美道,他目光深沉,表明他聪慧睿智;高耸的额头,正是科学家拥有坚毅性格的体现。 这个实验表明,若第一印象形成了肯定的心理定势,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相反,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会使人在后续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品质。 生活中人们总是根据经验、通过第一印象把人归类:他是这一类人,她是那一类人。我们在和同陌生人接触时,第一次能否让对方产生认同感,往往会影响到我们后来和对方的关系。 为了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现代人在找工作时总是衣冠楚楚、伶牙俐齿地向各家公司、单位“推销”自己。还比如,初次约会的男女青年总是穿着最漂亮的服装,表现得彬彬有礼;我们还听说过“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谚语……这都是因为人们懂得“第一印象”是不可替代的。 心灵感悟: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既要重视第一印象,将自己最光彩的一面展现给陌生朋友,也要规避第一印象带来的错觉,不能仅凭一时的印象就对他人轻下结论。 近因效应:重视最近的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导致对该知觉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影响的一种知觉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因为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从而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这是因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对原来的印象逐渐淡忘,而当新信息进人视野时,容易对人们的感官产生新的刺激,从而形成最新的印象,直接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判断。 与首因效应相比,容易发生近因效应的情景和人群也有所不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彼此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首因效应起着较强的作用;而在交往的后期,在彼此已经相当熟悉时,近因效应的影响相对更大。 我们知道,“压轴戏”是舞台演出安排在后面的最精彩的节目,整个舞台的演出都会因这最一刻的精彩而变得辉煌起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人际交往也是如此。在和老朋友、老熟人告别时,如果表现出足够的热情和让对方满意的举动,就会给让对方比较好的印象,从而更好地保持彼此的友谊。 心灵感悟: 罗兰曾说过:“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专挑选那些十全十美的人,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最近的印象往往是最清晰、最深刻的,这就告诉我们,人际交往中要留意最近的表现。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幸福心理学期末完整版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 1观察者对他人行为易做()。(1.0分)1.0分 ?A、内归因 ?B、外归因 ?C、自我贬损 ?D、防御归因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2有些人既不为现在生活考虑也不考虑未来生活,这属于本·沙哈尔提出的幸福模型中哪种类型的人?()(1.0分)1.0分 ?A、幸福型 ?B、忙碌奔波型 ?C、享乐主义型 ?D、虚无主义型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3《梦的解析》的作者是()。(1.0分)1.0分 ?A、塞利格曼 ?B、弗洛姆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4关于国外幸福感研究处于描述性阶段的是()。(1.0分)1.0分

?A、20世纪90年代至今 ?B、20世纪60年代-9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5当一个人以()和自主追求的方式来追求目标的时候,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1.0分)1.0分 ?A、内在价值 ?B、外在价值 ?C、社会价值 ?D、他人价值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6在大脑中,放大恐惧性情绪主要是()工作的结果。(1.0分)1.0分 ?A、下丘脑 ?B、海马体 ?C、杏仁核 ?D、视丘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7以下哪位心理学家发现了很多遗传性的特征。()(1.0分)1.0分 ?A、戴维·吕肯 ?B、塞利格曼 ?C、米哈里 ?D、狄纳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8以下哪本书可以了解罗素的幸福观。()(1.0分)1.0分

?A、《幸福心理学》 ?B、《被遗忘的幸福密码》 ?C、《幸福之路》 ?D、《积极心理学》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9认知的改变从()开始。(1.0分)1.0分 ?A、发现 ?B、行动 ?C、接收 ?D、学习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0人面对问题的策略包括控制策略和()。(1.0分)1.0分 ?A、战斗策略 ?B、逃避策略 ?C、麻痹策略 ?D、转移策略 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 11关于解构神话爱情故事,不正确的描述是()。(1.0分)1.0分 ?A、这些故事中的男主角往往很软弱 ?B、这些故事带有男权主义色彩 ?C、这些故事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因为今天的社会已是男女平权 ?D、这些故事的女主角大多符合了男性的幻想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12在很多群体性事件中,民众情绪没有得到疏解,而派去的警察引发群众更大的恐惧感,造成暴力引起暴力,从心理学上看这属于()。(1.0分)1.0分

实验心理学实验讲义

3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一、实验介绍 本实验目的是学习对偶比较法和顺序量表的概念,制作颜色爱好的顺序量表。 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 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因此,若有n个 刺激,则一共可配成 n( n-1)/2 对。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 n( n-1)次。 二、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 橙(Orange)、黄(Yellow )、绿(Green)、蓝(Blue )、青(Cyan)和白(White )。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 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刺激红橙黄绿蓝青白 红—— 橙 1 —— 黄 2 3 —— 绿12 4 5 —— 蓝13 14 6 7 —— 青19 15 16 8 9 —— 白20 21 17 18 10 11 ——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三、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 C/(2*( n-1))=C/12 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65-82页 4信号检测论-有无法 、实验介绍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作者:————————————————————————————————日期:

作业 1.第4题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 )。 A.性格 B.意志 C.需要 D.兴趣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5题 人脑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 A.注意 B.思维 C.表象 D.知觉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6题 “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被注意到是利用刺激物的()。 A.强度 B.对比 C.变化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7题 一般来说,焦虑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呈()关系。 A.“倒U型” B.“U型” C.直线 D.不确定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8题 某学生智商为87,其智力水平属于()。 A.中上水平 B.中下水平 C.中等水平 D.优秀水平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9题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的属于哪种气质?() A.多血质 B.胆汁质

D.抑郁质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7题 根据材料的内部联系,运用领会理解的方式进行的识记叫 (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8.第28题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 B.表象 C.记忆 D.知觉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9.第31题 创设并控制一定条件,从而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2019年积极心理学-模拟考试1答案

一、单选题(共30.00分) 1. A的上个月收入为5000元,这个月变为5500元;B的的上个月收入为10000元,这个月变为8000元。有人认为A的幸福感更高,他可能是从()的角度进行解释的。 A. 易得性启发式 B. 框架效应 C. 参照点效应 D. 再认启发式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2. 《大学》是《礼记》的一篇,相传为()所作,为儒家经典。 A.

B. 曾参 C. 颜回 D. 仲由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3. 佛教遁世观念在汉文化中相当普遍,原因很多,但当今这种观念的泛滥,与( )的著名与普及不无关系。 A. 《西游记》 B. 《红楼梦》 C. 《三国演义》

《水浒传》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B 正确答案: B 教师评语: -- 4. 在心理学中,描述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关系的是()。 A.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B. 韦伯定律 C. 首因效应 D. 马太效应 满分:1.00 分 得分: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A

教师评语: -- 5. ()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A. 社会幸福观 B. 心理幸福感 C. 主观幸福感 D. 道德幸福感 满分:1.00 分 得分:1.00分 你的答案: C 正确答案: C 教师评语: -- 6. 个体认为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更高,而坏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的概率更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A. 风险的悲观偏差

二十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0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是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研究小组,在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的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 囚犯和看守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过了预设的界限,通向危险和造成心理伤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这个课题中日益泛滥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经常被拿来与米尔格拉姆实验进行比较,米尔格拉姆实验是于1961年在耶鲁大学,由津巴多中学时代的好友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津巴多作为监狱长。 死亡实验是一套故事基于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的电影。 津巴多模拟监狱实验 斯坦福大学(Stanford)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如“罪犯”说,禁止使用暴力)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心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心理学》备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心理学把感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称为:()A.认知过程B.能力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2.心理活动产生的方式为:()A.投射B.反射C.映射D.折射 3.从众与服从相比:()A.二者都是自愿的B.二者都不是自愿 C.从众更出于自愿D.服从更出于自愿 4.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在:()A.1859年B.1869年C.1879年D.1889年 5.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从而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这一时期被称为:()A.关键期B. 危机期C. 好动期D.危险期 6.看到水稻长得不错,断定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这属于:()A.感知觉B.记忆C.想象D.思维 7.下列不属于心理学派别的是:()A.机能主义B. 联想主义C. 行为主义D.人本主义 8.当地震、火灾发生时,人会做出适应性的生理心理改变,这种情绪状态称为:()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9.以语词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 A. 经典条件反射 B. 操作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10.人在知觉过程中,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意义,这反映了知觉的什么特性?() A. 理解性 B. 选择性 C.整体性 D. 恒常性 11.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得不到强化,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是:()A.习得B.延迟C.分化D.消退 12.成语“望梅止渴”描述的是何种条件反射:()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观察学习D.认知学习 13.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1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双重趋避冲突 15.足球比赛时,若己方的球队失利,有时球迷们一哄而上作出扔东西、闹事等不理智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去个性化现象B.群体极化效应C.社会促进作用D.模仿作用 16.心理学中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婴儿具有:()A.方位知觉B.深度知觉C.时间知觉D.爬行知觉 17.具有反应快、有开拓精神,好冲动等特征的人属于:()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18.某10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2岁,其比率智商(IQ)为:()A.125 B.120 C.110 D.100 19.下列何种事例不属于学习现象:()A.入乡随俗B.熟能生巧C.察言观色D.喜极而泣 20.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是个常数,这个定律叫:()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格拉斯曼定律 D. 韦伯-费希纳定律 2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对被试进行面对面的提问,随时记录被试的回答和反应,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测验法 C. 实验法 D.访谈法 22.林黛玉式的“见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C.应激D.挫折 23.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血型B.体型C.体液D.社会生活条件 2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的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功能固着B.迁移C.强化D.模仿 25.用猫打开迷箱的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 B. 桑代克 C.斯金纳 D. 班杜拉 26.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中的什么现象?()

心理学实验范式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variable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趣味心理学第一课走进趣味心理学

走进趣味心理学 【活动过程】

附件1 小儿辩日 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前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吗?” 后一个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那么谁对呢?其实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

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以北京为例,12月15日到1月22日,中午的太阳比早晚的都近;1月22日到6月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远,比晚上的近,6月5日到8月1日,中午的太阳又比早晚的都近;8月1日到12月15日,中午的太阳比早上的近,比晚上的远。其中1月22日和6月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早、午相等;8月1日和12月15日两天,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午、晚相等。这是1954年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可以适用100年,100年以后,会相差一天。 附件2 心理图片 附件3 坎度罗维耶系列心理测试

心理学实验软件PsychoPy方法

心理学实验软件- PsychoPy 作者 : 孙雨生 花一个下午加晚上重新鼓捣了下PsychoPy这款心理学实验软件,之前刚接触Python的时候也试着学过,只是当时还年轻,看了半天没弄懂就弃之不用了。如今要毕设了,总不能一个简单的行为实验都要一行一行代码往上砌,于是就想找一个像VB那样可以拖拖拽拽的傻瓜软件来用用,“业界”流传的心理学实验软件大概也就Presentation、E-Prime,当然牛逼点用C/C++/C++++、Matlab、Java甚至汇编、二进制码来写也可以,不过为了写个小实验程序还要去学一门语言隐隐会让人有点DT的感觉。用PsychoPy当然不只是因为“Life is short, use Python”,既然是用Python写的软件,open-source、跨平台就足够吸引人,从官网看版本到v1.7,似乎维护得不错,挺值得推广。 言归正传,大概啃了一下Documentation,稍加总结,想用的人就没必要再去啃一遍了。 1.安装 windows下面应该是.exe一路回车; mac也是.dmg直接拖进应用文件夹; 甚至linux(大便系)都可以 apt-get install psychopy. 2. Builder模式 PsychoPy编写实验程序有Builder View跟Coder View两种,Builder就是“拖拖拽拽”,手痒了想写代码可以用Coder模式,当然有更高级的API可以为这个开源项目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个另议。 最简单的Builder模式界面如下:

界面下方是实验的流程图;界面主要部分由三个标签页组成,标签页代表实验的几个阶段(如指导语、trials、感谢语等)分别与流程图对应;右侧为程序的components,如图片、文字、对应的按键、影片、声音以及鼠标等。 上图是软件中自带的stroop效应的demo,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实验,只要点击工具栏上绿色的小人儿就可以运行实验,可以说比照这个demo,然后用鼠标点点试试,很快就可以完成一个一般模式的行为实验程序了。 这个简单的stroop效应实验的主体在于一个循环体trails上: 通过设定trails循环中的conditionFile来绑定实验条件,这里的conditionFile可以是.xlsx(Excel2007)文件也可以是纯文本的.csv文件,至于如何设定,看一下demo里面的例子就很清楚了。 3. 实验环境设定 为了让PsychoPy看起来更简单所以把这一步放到最后。 PsychoPy会检测显示器设备然后自动完成下面的Monitor Center,一般也不需要更改;

大学生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学是什么、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主要流派 一、判断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 答案:错 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答案:对 观察法是在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条件下,通过被试的外部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答案:错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答案:对 1879年,德国人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答案:错 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对 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答案:错 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答案:错 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答案:对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答案:对 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错 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答案:对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答案:错 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答案:错 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答案:对 二、填空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及其___的一门科学。 答案:心理现象、规律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过程和()过程,有机体的一切反射活动都由这两种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生活中的趣味心理学 没有那么多人注意你——探照灯效应实验 心理实验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请一名学生穿上一件T恤,胸前印着过气歌星的头像,坐在另5名新来的学生中间。 然后,研究人员问这位穿T恤的学生,觉得多少人注意到他身上这件令人难堪的T恤?同时询问另外6名学生,是否注意到那名学生穿着什么样的T恤? 结果显示,穿着T恤的学生自己认为,有50%的人注意到了他的T恤。而对另外5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20%的人看清了他的T恤。 心理规律 这个心理学实验体现的是心理学上的“探照灯效应”,即人们容易高估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外表的关注程度。 生活中许多人都会高估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度,有人甚至认为,别人注意到了他今天的发型不好看,他说话有些不适当等,从而在别人面前感到紧张和不自然。实际上,别人并没有他们所认为的那样,注意到他们的表现和变化。 生活启示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下面的想法:“我在公共场合很不自然,行为举止很紧张,好像没有什么动作是自己自然做出的。因为我总担心有人在看自己,怕自己出丑。特别是在异性在场的情况下,更担心自己会给对方留下差劲的印象。”如果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受到了“探照灯效应”的影响。 高估他人对自己的注意度,会使我们感到紧张、难以放松,还导致我们为了确保“一丝不苟”躲在化妆间迟迟不肯出来。那么我们为什么容易夸大自己被注意到的程度呢? 探照灯效应与我们害怕被群体拒绝的恐惧感有关。 但是,那盏“社会探照灯”照到我们的概率,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没人会整天关注你,纠缠你的一点点瑕疵。那么别人每天都在做什么呢?如心理学家所说,他们跟你一样,也在担心自己,他们没有多少多余的心思来挑你的毛病。 而且即使我们真的犯了一些尴尬的小错误,别人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对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