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

第一章习题解答

题1.1 电路如题图1.1所示,试判断图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求出AO两端的电压

UAO。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是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正偏时硅管的导通压降为0.6~0.8V 。锗管的导通压降为0.2~0.3V 。理想情况分析时正向导通压降为零,相当于短路;反偏时由于反向电流很小,理想情况下认为截止电阻无穷大,相当于开路。

分析二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的基本方法为“开路法”,即:先假设二极管所在支路断开,然后计算二极管的阳极(P 端)与阴极(N 端)的电位差。若该电位差大于二极管的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正偏而导通,其二端的电压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如果该电位差小于导通压降,该二极管处于反偏而截止。如果电路中存在两个以上的二极管,由于每个二极管的开路时的电位差不等,以正向电压较大者优先导通,其二端电压为二极管导通压降,然后再用上述“开路法”法判断其余二极管的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对于电路中有多个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判断为:对于阴极(N 端)连在一起的电路,只有阳极(P 端)电位最高的处于导通状态;对于阳极(P 端)连在一起的二极管,只有阴极(N 端)电位最低的可能导通。

图(a )中,当假设二极管的VD 开路时,其阳极(P 端)电位P U 为-6V ,阴极(N 端)电位

N U 为-12V 。VD 处于正偏而导通,实际压降为二极管的导通压降。理想情况为零,相当

于短路。所以

V U AO 6-=;

图(b )中,断开VD 时,阳极电位V U P 15-=,阴极的电位V U N

12-=,

∵ N P

U

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 V

U AO 12-=; 图(c ),断开VD1,VD2时

∵ V U P 01= V U N 121

-= 11N P U U > V U P 152-= V U N 122-= 22N P U U

<

∴ VD1处于正偏导通,VD2处于反偏而截止

V U AO 0=;

或,∵ VD1,VD2的阴极连在一起

∴ 阳极电位高的VD1就先导通,则A 点的电位

V U AO 0=,

而 A N P U U

V U =<-=22

15

∴ VD2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d ),断开VD1、VD2,

∵ V U P 121-= V U N 01

= 11N P U U < V U P 122-= V

U N 62-= 22N P U U <;

∴ VD1、VD2均处于反偏而截止。

题1.2 试判断题图1.2中的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为什么?

解:

分析:在本题的分析中应注意二个问题:

(1) 电位都是对固定的参考点之间的压差,参考点就是通常所称的接地点; (2) 求电位时注意各电压的方向。 图(a ),设图中电阻25K 与5K 的连接点为C , 则,当假设VD 开路时,

V

U A 1151014010

=?+=

V

U U U BC C B 5.315.2102182

152555=+=?++?+=+= ∵ A P U U = B N

U U =

N P U 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b ),同样设图中电阻25K 与5K 的连接点为C ,

假设VD 断开,

则: V

U A 1151014010

=?+=

V

U U U BC C B 5.115.2102182

152555=-=?+-?+=-=

∵ B A U U <

∴ VD 处于反偏而截止; 图(c ),设图中25K 与5K 的连接点为C ,假设VD 断开,

则:

V

U A 1151014010

=?+=

V U U U BC C B 5.025.2202

182

152555=-=?+-?+=

+=

∵ B A U U >

∴ VD 处于正偏导通状态

题1.3 己知在题图1.3中,)(sin 10V t u I ω=,Ω=k R L 1,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

电压以及输出电压的波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电流可以忽略。

解:

分析:二极管在外加正偏电压时导通,外加反偏电压时截止。如果忽略二极管正向导通

压降及反向漏电流,则二极管相当于一个理想的开关。即:正偏时相当于开关“闭合”,截止时相当于开关“断开”。

t u i ωsin 10=

(1). 在u i 正半周,二极管正偏而导通,

u D =0

u O =t u i ωsin 10=(V)

i D =t

R u L O

ωsin 10=(mA)

(2). 在u i 负半周,二极管反偏而截止,

i D =0 u O =0

u D =t u i ωsin 10-=-(V)

题 1.4 电路如题图 1.4所示,稳压管DZ的稳定电压UZ=8V ,限流电阻R=Ωk 3,设

)(sin 15V t u I ω=,试画出o u 的波形。

解:

分析:稳压管的工作是利用二极管在反偏电压较高使二极管击穿时,在一定的工作电流限制下,二极管两端的的电压几乎不变。其电压值即为稳压管的稳定电压Uz 。而稳压管如果外加正向偏压时,仍处于导通状态。

设稳压管具有理想特性,即反偏电压只有达到稳压电压时,稳压管击穿。

正偏时导通压降为零,则t u i ωsin 15=(V)

Uz=8V

当≥i u Uz 时,稳压管击穿而处于稳定状态,u O =Uz ;

而0

题1.5 在题图1.5中,已知电源电压V V 10=,Ω=200R ,Ω=k R L 1,稳压管的V U Z 6=,

试求∶

①稳压管中的电流=Z I ?

②当电源电压V升高到12V时,Z I 将变为多少? ③当V仍为10V,但L R 改为Ωk 2时,Z I 将变为多少?

解:

分析:由稳压管的特性可知,在稳压管处于反向击穿时,流过的电流可以有较大的变化,而其两端电压几乎不变。

(1). ∵

V U U Z O 6==

∴ 6mA 16

===

L R R R U I L

∵ V U U U Z R 4610=-=-=

∴ mA

k R U I R R 200.24=== ∴

mA

I I I L R R Z 14620=-=-=

(2). 当U 升高至12V 时, ∵

V U U Z O 6==不变,

∴ 6mA

16

===L R R R U I L

V U U U Z R 6612=-=-=

∴ mA k R U I R R 300.26

===

mA

I I I L

R R Z 24630=-=-=

(3). 当Ω=K R L 2时,

3mA 26

===

L R R R U I L

∵ V U 10=

∴ mA k R U U I Z R 202.06

10=-=-=

∴mA

I I I L

R R Z 17320=-=-=

题1.6 测得工作在放大电路中几个半导体三极管三个电极电位1U 、2U 、3U 分别为下列

各组数值,试判断它们是NPN型还是PNP型?是硅管还是锗管?并确定e 、b 、c 。

① V U 5.31=,V U 8.22=,V U 123=; ② V U 31=,V U 8.22=,V U 123=; ③ V U 61=,V U 3.112=,V U 123=; ④ V U 61=,V U 8.112=,V U 123=

解:

分析:工作在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应满足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的条件。且有PN 节正偏特性可知,其正偏结电压不会太大。硅管的5.0=BE U ~V 0.7,锗管的1.0=BE U ~

V 0.3。所以首先找出电位差在0.1~0.3V 或0.5~0.7V 的两个电极,则其中必定一个为发

射极,一个为基极,另一个电位相差较大的必定为集电极。由PN 结反偏特性可知,若集电极电位最高,则该管必定为NPN 型三极管;若集电极电位最低,则该管必定为PNP 型三极管。若为NPN 型三极管,则发射极电位必定为最低电位;若为PNP 型三极管,则发射极电位必定为最高电位。由此即可确定发射极。电位值处于中间的一个电极必定为基极。由此可知:

(1). ,5.31V U = V U 8.22=, V U 123

=,

结论:硅NPN 型三极管(V U U U 7.08.25.32112=-=-=)

b U →1, e U →2,

c U →3

(2).

,

3

1

V

U=V

U8.2

2

=, V

U12

3

=

结论:锗NPN型三极管(

V

U

U

U2.0

8.2

3

2

1

12

=

-

=

-

=)

b U→

1,

e

U→

2,

c

U→

3

(3).

,

6

1

V

U=V

U3.

11

2

=,V

U12

3

=

结论:硅PNP型三极管(

V

U

U

U7.0

12

3.

11

3

2

23

-

=

-

=

-

=

c U→

1,

b

U→

2,

e

U→

3

(4).

,

6

1

V

U=V

U8.

11

2

=,V

U12

3

=

结论:锗PNP型三极管(

V

U

U

U2.0

12

8.

11

3

2

23

-

=

-

=

-

=

c U→

1,

b

U→

2,

e

U→

3

题1.7 测得某电路中几个三极管的各极电位如题图1.7所示,试判断各三极管分别工作在放大区、截止区还是饱和区。

解:

分析:根据不同的偏置特征,三机管将工作在不同的区域: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饱和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或

者零偏;

截止区:发射结反偏或偏压小于开启电压,

集电结反偏。

如以NPN型三极管为例,其偏压方式

与工作状态的关系如图所示:

对图(a),NPN型三极管

7.0>

=V

U

BE,

3.4

5

7.0<

-

=

-

=

BC

U

∴工作在放大区;

图(b),NPN管,

10

12

2<

-

=

-

=V

U

BE,

01212=-=BC U ,

∴ 工作在截止区

图(c ),NPN 管,07.0)6(3.5>=---=V U BE , 03.503.5<-=--=BC U

∴ 工作在放大区;

图(d ),NPN 管,075.01075.10>=-=V U BE ,

045.03.1075.10>=-=BC U

∴ 工作在饱和区;

图(e ),PNP 管,03.003.0>=-=V U BE , 03.5)5(3.0>=--=BC U

∴ 工作在截止区

图(f ),PNP 管,,03.057.4<-=-=V U BE 07.47.4=-=BC U

∴ 工作在饱和区

图(g ),PNP 管,03.0)1(3.1<-=---=V U BE ,

07.8)10(3.1>=---=BC U

∴ 工作在放大区;

图(h ),PNP 管, 03.0127.11<-=-=V U BE

07.387.11>=-=BC U

∴ 工作在放大区;

题1.8 已知题图1.8 (a)—(f)中各三极管的β均为50,V U BE 7.0=,试分别估算各电路中三极管的C I 和CE U ,判断它们各自工作在哪个区(放大区,截止区或饱和区),并将各管子的工作点分别画在题图1.8(g)的输出特性曲线上。

解:

分析:三极管在发射结正偏时,管子可能工作在放大区或者饱和区,取决于其基极电流

是否超过基极临界饱和电流

BS I ,若BS B I I >,则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若BS B I I <,则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且B C

I I β=。

若三极管发射结反偏或者零偏,则该三极管一定工作在截止区。 对图(a ),发射结正偏,且

A mA K I

B μ65065.0207

.02==-=

A

mA K U I CEB BS μβ1001.025010210==?≈?-= ∵ BS B I I < ∴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且 mA I I B C 3.3065.050=?==β

V K I U C CE 4.323.310210=?-=?-=

图(b ),∵ A

mA U I CES BS μβ1001.025010210==?≈?-=

A mA I

B μ5.460465.02007

.010==-=

∵ BS B I I <

∴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且:mA I I B C 3.20465.050≈?==β

V U CE 4.523.210=?-=

图(c ),∵ A

mA U I CES BS μβ1001.025010210==?≈?-=

A mA I

B μ465465.0207

.010==-=

∵ BS B I I > ∴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mA I I I BS CS C 5===β V U U CES CE 0≈=

图(d ),∵发射结反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V V U I CC CE C 100

===

图(e ),∵三极管发射结零偏,0=B I ∴ 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V V U I CC CE C 100

===

图(f ),∵∞

→BS I , A mA I B μ5.460465.02007

.010==-=

∴ 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且 V V U mA

I I CC CE B C 103.2====β

题1.9 一个JFET的转移特性曲线如题图1.9所示,试问∶

① 它是N沟道还是P沟道的FET?

② 它的夹断电压

)

(off GS U 和饱和漏极电流

DSS I 各是多少?

分析:JFET 是一种耗尽型器件,在栅源之间没有外加电压时,其沟道已经存在,且此时加上一特定的外加漏源电源时,新形成的电流即为I DSS ,饱和漏极电流。当栅源加反偏电压时,沟道变窄,使同样的漏源电压而漏极电流变小。而当栅源反偏电压大到一特定值 U GS (off )时,沟道夹断,漏源电流为零。

(1) 有图可以看出,转移特性曲线在U GS <0区域,而u GS 又处于反偏,所以栅极

一定为P 型材料,即该特性曲线描述的是N 沟道JFET 。

(2) U GS (off )=-4V ,I DSS =3mA

题1.10 已知一个N沟道增强型M0S场效应管的漏极特性曲线如题图1.10所示,试作出

V U DS 15=时的转移特性曲线,并由特性曲线求出该场效应管的开启电压)(th GS U 和DO I 值,

以及当时的跨导m g 。

分析:转移特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U DS 下,u GS 与i D 的关系,只要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以U DS =15V 作一条垂线,与各条不同的u GS 值下的i D 曲线相交,对应的画在u GS 与i D 的坐标中。 由转移特性曲线可以看出,其开启电压U GS (off )约为2V ,而I DO 表示U GS =2 U GS (off )时的I D 值,即当U GS =4V 时的。所以I DO =2.5mA 。

由MOS 特性曲线

()2

1GS

D DO GS th u i I U ??

?

=- ??? 跨导

th th 22 2.51222.512DS DO GS D m u GS GS GS GS GS I u di

g du U U u u =??==??

??

???

=

-????

??=- ?

??常数()()

()

()GS

GS th u

U ≥

不同的u GS 对应不同的g m 值。

题1.11 试根据题图1.11所示的转移特性曲线,分别判断各相应的场效应管的类型〔结型

或绝缘栅型,P沟道或N道沟,增强型或耗尽型〕。如为耗尽型,在特性上标注出

其夹断电压

)

(off GS U 和饱和漏极电流DSS I ;如为增强型,标注出其开启电压

)

(th GS U 。

分析:根据场效应管的结构可总结出一些相关的特性 (a )、因为u GS >0,i D >0,所以N-MOS 增强型

存在开启电压U GS (th ),I DO 为U GS =2 U GS (th )时的i D 值

(b )、因为u GS >0,i D <0,u GS =0时有i D ,一定为耗尽型器件P-JFET 存在夹断电压U GS (off ),I DSS 为U GS =0时的i D 。

(c )、u GS 可正可负,且i D >0,所以该器件为N-MOS 耗尽型 存在夹断电压U GS (off ),且在U GS =0时的i D 即为I DSS

(d )、u GS <0,i D <0,且U GS =0时i D =0无沟道,所以该器件为P-MOS 增强型 存在开启电压U GS (th ),当U GS =2U GS (off )时的i D 即为I DO 。

题1.12 已知一个N沟道增强型M0S场效应管的开启电压V

U th GS 3)(=,

mA I DO 4=,

请示意画出其转移特性曲线。 解

分析:N-MOS 管的特性曲线为一个平方率关系

u GS u DS i D 开启 夹断 N-JFET <0 >0 >0 √ P-JFET >0 <0 <0 √ N-MOS 增强型

>0 >0 >0 √ N-MOS 耗尽型

任意

>0 >0

√ P-MOS 增强型 <0 <0 <0 √ P-MOS 耗尽型 任意

<0

<0

即()

2 1

GS

D DO

GS

th

u

i I

U

??

?

=-

?

??

当已知U GS(th)=3V,I DO=4mA

2

41

3

GS

D

u

i

??

=-

?

??

其示意曲线

题1.13 已知一个P沟道耗尽型M0S场效应管的饱和漏极电流

mA

I

DSS

5.2-

=,夹断电压

V

U

off

GS

4

)

(

=

,请示意画出其转移特性曲线。

分析:P-MOS耗尽型特性曲线表达式为

()

2

1GS

D DSS

GS off

u

i I

U

??

?

=-

?

??

已知I DSS=-2.5mA,U GS(off)=4V

所以

2

2.51

4

GS

D

u

i

??

=--

?

??

其示意曲线为

机械原理题库第一章

1 绪论 填空部分 1.组成机构的要素是和;构件是机构中的单元体。 2.具有、、等三个特征的构件组合体 称为机器。 3.机组是由、、所组成的。 4.机器和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 5.从机构结构观点来看,任何机构是由三部分组成。 6.运动副元素是指。 7.构件的自由度是指; 机构的自由度是指。 8.两构件之间以线接触所组成的平面运动副,称为副, 它产生个约束,而保留了个自由度。 9.机构中的运动副是指。 10.机构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条件是原动件数机构的自由度。 11.在平面机构中若引入一个高副将引入______ 个约束,而引入一个低 副将引入_____ 个约束,构件数、约束数与机构自由度的关系 是。 12.平面运动副的最大约束数为,最小约束数为。 13.当两构件构成运动副后,仍需保证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故在平 面机构中,每个运动副引入的约束至多为,至少为。 15.计算机构自由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平面机构中,具有两个约束的运动副是副,具有一个约束的 运动副是副。 17.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公式为F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判断:(A) 铰链,(B) 自由度,(C) 约束。 18.机构中的复合铰链是指;局部自由度是指;虚 约束是指。 19.划分机构的杆组时应先按的杆组级别考虑,机构的级别 按杆组中的级别确定。 20.机构运动简图是 的简单图形。 21.在图示平面运动链中,若构件1 为机架,构件5 为原动件, 则成为级机构;若以构件2为机架,3为原动件,则成为级机构;若以构件4为机架,5 为原动件,则成为级机构。

管理学第一章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 B ) A.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B.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C.韦伯理想行政组织理论 D.梅奥的霍桑试验理论 2、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B ) A.亚当·斯密 B.泰罗 C.韦伯 D.法约尔 3、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D ) A.提高工资 B.使用标准化工具 C.实行职能工长制 D.提高劳动生产率 4、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这是泰罗所提倡的( C ) A.职能工长制 B.工作定额原理 C.例外原则 D.心理革命 5、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实行了( B ) A.平均奖金制 B.差别计件工资制 C.平均工资制 D.计件工资制 6、管理的本质是( C ) A.是一种手段 B.是一项职能 C.是活动或过程 D.是一种资源 7、管理的核心是( B )

A.协调人力物力 B.处理好人际关系 C.建立组织机构 D.尽量减少支出 8、提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职能的管理学家是( B)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9、广泛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众多学科的成果属于管理学的( B ) A.一般性特点 B.多样性特点 C.历史性特点 D.实践性特点 10、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 C.复杂人 D.社会人 11、行为科学理论认为,人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12、( C )提出了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 A.铁锹实验 B.金属切制实验 C.霍桑试验 D.搬运生铁试验 1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人们对“管理”一词本身也有不同的理解。这里有两种不甚规范但耐人寻味的解释;一种是“管理就是你不管,下属就不理你”;另一种解释是“管理就是先理(梳理)然后才能管”。对这两种解释,你的看法是:( B )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①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②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③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如图,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 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AD)2=BD·DC,(2)(AB)2=BD·BC , (3)(AC)2=CD·BC 。 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即(AB)2+(AC)2=(BC)2。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 F ,求证:BE2=EF·EG 证明:如图,连结EC ,∵AB =AC ,AD ⊥BC , ∴∠ABC =∠ACB ,AD 垂直平分BC ∴BE =EC ,∠1=∠2,∴∠ABC-∠1=∠ACB-∠2, 即∠3=∠4,又CG ∥AB ,∴∠G =∠3,∴∠4=∠G 又∵∠CEG =∠CEF ,∴△CEF ∽△GEC ,∴EG CE =CE EF ∴EC 2 =EG· EF,故EB 2 =EF·EG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必须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来得到证明.而其中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EC ,把原来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E ,EF ,EC 转换到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中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例2 已知:如图,AD 是Rt △ABC 斜BC 上的高,E 是AC 的中点,ED 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BA FB =AC FD 证法一:如图,在Rt △ABC 中,∵∠BAC =Rt ∠,AD ⊥BC , ∴∠3=∠C ,又E 是Rt △ADC 的斜边AC 上的中点, ∴ED=21 AC =EC ,∴∠2=∠C ,又∠1=∠2,∴∠1=∠3, ∴∠DFB =∠AFD ,∴△DFB ∽△AFD ,∴FD FB =AD BD (1) 又AD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Rt △ABD ∽Rt △CAD ,∴AD BD =AC BA (2) 由(1)(2)两式得FD FB =AC BA ,故BA FB =AC FD 证法二:过点A 作AG ∥EF 交CB 延长线于点G ,则BA FB =AG FD (1) ∵E 是AC 的中点,ED ∥AC ,∴D 是GC 的中点,又AD ⊥GC ,∴AD 是线段GC 的垂直平分线,∴AG =AC (2) 由(1)(2)两式得:BA FB =AC FD ,证毕。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证法中,通过连续两次证明三角形相似,得到相应的比例式,然后通过中间比“AD BD ”过渡,使问题得证,证法 二中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使问题得证.

第一章题库2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A选项 正确。 2.【答案】C【解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 侵略。伴随军事侵略而来的是经济掠夺、文化和宗教渗透。C选项正确。 3.【答案】A【解析】《南京条约》规定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马关条约》规定割 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对岸九龙 《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驻守。A选项正确。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4.【答案】D【解析】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通过《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割 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 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D选项正确。 5.【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 州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辛 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驻守。 B选项正确。 6.【答案】C【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和焚烧了清朝皇帝的离 宫圆明园。C选项正确。 7.【答案】C【解析】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更扩大领事裁判权的范围;《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没有涉及 这一内容。C选项正确。 8.【答案】C【解析】《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南 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并开放五口通商;《黄埔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的权利;《北京条约》 规定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C选项正确。 9.【答案】C【解析】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 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A、B、D时 间较晚,C选项正确。 10.'【答案】A【解析】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 主要矛盾有两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A选项正确。 11.【答案】B【解析】本题要抓住“最根本原因”这一关键词。ABC三个选项均是 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但“最根本原因”是选项B。D显然是干扰项。 12.【答案】A【解析】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四洲 志》一书,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A选项正确。 13.【答案】C【解析】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 14.【答案】C .【解析】孙中山1894年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喊出了“振兴 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C选项正确。 15.【答案】D【解析】四个选项都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原因之一。但 是,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近代以来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社会制度的腐败则是根本的原因。D选 项正确。

计算机一级考试试题第一章

第二章 单选题 1、Windows7操作系统共包含__C___个版本。 A.4 B.5 C.6 D.7 2、在Windows7中,按压键盘上的键将__D___。 A.打开选定文件 B.关闭当前运行程序 C.显示“系统”属性 D.显示“开始”菜单 3、在Windows7中右键单击某对象时,会弹出__B___菜单。 A.控制 B.快捷 C.应用程序 D.窗口 4、在Windows7中,要关闭当前应用程序,可按__A___键。 A.+ B. C. D. 5、___A__是Windows7推出的第一大特色,它就是最近使用的项目列表,能够帮助用户迅速地访问历史记录。 A.跳转列表 B.Aero特效 C.Flip 3D D.Windows家庭组 6、在Windows系统中,“回收站”的内容___C__。 A.将被永久保留 B.不占用磁盘空间 C.可以被永久删除 D.只能在桌面上找到 7、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若要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需按__D___键+单击。 A. B. C. D. 8、在Windows7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以下方法中不能新建文件夹的是__C___。 A.执行“文件/新建/文件夹”命令 B.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文件夹”命令 C.执行“组织/布局/新建”命令 D.点击“新建文件夹”命令按钮 9、在Windows7中,选择全部文件夹或文件的快捷键是___B__。 A.+A B.+A C.+S D.+S 10、Windows7的资源管理器窗口,如果希望显示经典风格的“文件”菜单,可按_C____键。 A. B. C. D. 11、在Windows7的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利用导航窗格可以快捷的在不同的位置之间进行浏览,但该创个一般不包括___D__部分。 A.收藏夹 B.库 C.计算机 D.网上邻居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资金运动:是指企业实物商品运动和金融商品运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 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为() A 风险收益对等关系 B 债券与债务关系 C 资金结算关系 D 强制和无偿的分配关系 2.财务关系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过程中与有关个各方面所发生的() A经济协作关系 B 经济利益关系 C 经济往来关系 D 经济责任关系 3.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有() A 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B 没有考虑投资的风险价值 C 企业的价值难以判定 D 容易引起企业的短期行为 4.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均衡点利率是() A 企业债券利率 B 市场利率 C 无风险报酬率 D 纯利率 5.在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实现程度的最佳指标是() A 总资产报酬率 B 每股利润 C 净资产收益率 D 每股市价 6.股东与经营者发生冲突的原因可归结为() A 信息不对称 B 权益不同 C 地位不同 D 行为目标不同 7.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强调的是企业的() A 预期获利能力 B 实际获利能力 C 现有生产能力 D 潜在销售能力 8.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每股利润最大化目标较之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在于() A 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B 考虑了投资风险价值 C 反映了创造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 D 能够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9.财务管理的目标可用股东财富最大化来表示,能衡量股东财富的指标是() A 利润总额 B 每股利润 C 资本利润率 D 每股股价 10.甲、乙两个企业均投入1000万元的资本,本年获利均为60万元,但甲企业的获利已经全部转化为现金,而乙企业则全部是应收账款。如果在分析时得出两个企业收益水平相同的结论,得出结论的原因是() A 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B 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的关系 C 没有考虑利润获得所承担风险的大小 D 没有考虑剩余产品的创造能力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财务活动主要包括()。

解三角形典型例题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在△ABC 中,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则 2.S △ABC =2ab sin C =2bc sin A =2ac sin B =4R =2(a +b +c )·r (r 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1.在△ABC 中,A >B ?a >b ?sin A >sin B ?cos A c; a-b

第一章题库练习(客观题)

第一章题库练习(客观题) 学生:冬与夏的反差测验总分96分 单选适中2分 1. 从建筑施工的角度,可将土石方分为八类,其中根据( ),可将土石分为八类.() A. 粒径大小 B. 承载能力 C. 坚硬程度和开挖方法 D. 孔隙率 正确答案:C 解析:具体解析 单选适中2分 2. 下列( )不属于建筑节能措施。 A. 围护结构保温措施; B. 围护结构隔热措施; C. 结构内侧采用重质材料; D. 围护结构防潮措施。 正确答案:C 解析:具体解析

单选适中2分 3. 外墙外保温技术应用范围,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用于既有建筑; B. 仅能用于新建建筑; C. 可用于低层、中层和高层; D. 适用于钢结构建筑。 正确答案:B 解析:具体解析 单选适中2分 4. 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墙体粘结层主要承受( ) 荷载。 A. 拉(或压)荷载和剪切荷载; B. 拉(或压)荷载; C. 剪切荷载; D. 剪切荷载和集中荷载。 正确答案:A 解析:具体解析 单选适中2分 5. 采用面砖作为饰面层时,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应( )。 A.

采用双层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B. 搭接处局部加强; C. 采用机械锚固; D. 改为镀锌钢丝网,并采用锚固件固定。 正确答案:D 解析:具体解析 单选适中2分 6. 聚苯板外墙外保温工程中,在墙面和墙体拐角处,聚苯板应交错互锁,转角部位( )。 A. 板宽不能小于200mm ; B. 采用机械锚固辅助连接; C. 耐碱玻璃网格布加强; D. 板宽不宜小于200mm,并采用机械锚固辅助连接。 正确答案:D 解析:具体解析 单选适中2分 7. 聚苯颗粒保温浆料抹灰施工,是采用( ) A. 一次抹灰; B. 二次抹灰;

解剖第一章测试题

解剖学第一章测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一、名词解释(4分一题,共20分) 1、解剖学姿势: 2、器官: 3、系统: 4、突触: 5、肌节: 二、填空题(1分一空,共40分) 1、人体有、、、和构成。 2、细胞是人体和的基本单位。 3、肌组织可分为、和。 4、神经组织主要由和组成。 5、股密质的骨板排列有、和 3种。 6、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和。 7、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参与细胞消化活动的细胞器是。 8、上皮组织按分布和功能可分为、、和。 9、血液由和组成。 10、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1、皮肤的附属器包括、、、和。 12、成熟的红细胞胞质内充满,它具有结合与运输、的功能。 13、根据软骨组织内所含纤维的不同,可将软骨分为、、和 3种。 14、突起可分为和两种。 三、选择题(2分一题,共30分) 1、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有() A.水和无机盐 B.蛋白质与核酸 C.糖类和脂质 D.脂脂、蛋白质和糖类 E、酶与维生素 2、不属于细胞器的结构是() A.溶酶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分泌颗粒 E.内质网 3、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 A.上 B.下 C.近侧 D.远侧 E.内侧 4、四肢近躯干者称为() A.内侧 B.外侧 C.近侧 D.远侧 E.上 5、下列不属于内脏的是() A.心 B.肾 C.肺 D.子宫 E.胃

6、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 A.食管 B.器官 C.阴道 D.胃 E.尿道 7、内皮分布在() A.食管腔面 B.气管腔面 C.阴道内面 D.胃腔面 E.心脏腔面 8、食管上皮为() A.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B.单层柱状上皮 C.单层扁平上皮 D.复层扁平上皮 E.变移上皮 9、组织内无血管的是() A.上皮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肌组织 D.骨组织 E.神经组织 10、下列属于纤维软骨的是() A.气管软骨 B.支气管软骨 C.椎间盘 D.肋软骨 E.关节软骨11、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碱性粒细胞 12、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中性粒细胞 13、离开血管可变成巨噬细胞的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14、微绒毛和纤毛共同的特点是() A.均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 B.其内有微丝 C.其内有微管 D.均由吸收功能 E.均有分泌功能 15、汗腺遍布全身,以何处最多() A.腋窝 B.面部 C.手掌和足底 D.会阴 E.背部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有哪些?答: 2.腰椎穿刺经过哪些层次? 答:

三角形经典习题(必看)

三角形复习卷 一、选择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cm 和9cm ,第三边的长是一个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cm B 、7cm C 、9cm D 、11cm 2. 1.在下列条件中:①∠A+∠B=∠C ,②∠A∶∠B∶∠C=2∶3∶4,③∠A=90°-∠B ,④∠A=∠B= 2 1 ∠C 中,能确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对于三角形的内角,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至少有两个锐角 B.最多有一个直角 C.必有一个角大于600 D.至少有一个角不小600 4. 如图,∠BAC=90°,AD⊥BC,则图中互余的角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5对;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B.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C. 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D.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都是线段 6、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为55°和65°,这个三角形的外角不可能是( ) A 、115° B、120° C、125° D、130° 7、如图,在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且CD 、BE 相交于一点P ,若∠A=50°,则∠BPC=( ) A 、150° B、130° C、120° D、100° 8、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5 B.6 C.7 D.8 9如图,在△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E 是高,已知∠BAC=2∠B,∠B=2∠DAE,那么∠ACB 为( )A. 80° B. 72° C. 48° D. 36° 10.在△ABC 中,∠A=2∠B=4∠C ,则△ABC 为(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 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 A 、125° B 、135° C 、145° D 、150° 12.等腰△ABC 的底边为5cm ,一腰上的中线把周长分为差为3cm 的两部分,则△ABC 的腰长是( )cm 。 A B C D E P 第7题 第9题

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B ) A.物质现象B.精神现象C.文化现象D.经济现象 2.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A )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生奋斗目标上的体现。 A.现实可能性 B.必定实现性 C.超越客观性 D.历史必然性 3、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这体现了信念的(C )。 A.阶级性B.稳定性C.多样性D.科学性 4、“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战争的年代,理想是和平……”体现了理想具有(A )的特征。A.时代性 B.阶级性 C.超前性 D.实现的可能性 5、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赞扬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人民英雄、发明家 “所有这些人都是具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他和科学家的时候指出: 们为了自己的伟大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有些人官可以不做,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可见,崇高理想是(D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不需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C.不必通过艰苦努力就能展现出来的现实 D.激励人们战胜邪恶和腐朽,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力量源泉 6、信念作为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信念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信念是人们(C)。 A.对真理的追求 B.评判事物的标准 C.追求理想的强大动力 D.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7、理想与空想的区别在于(C )。 A.是否具有主观能动性B.是否是自然形成的 C.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性D.是否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8.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社会理想的是(D )。

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 1. 若使用命令行: java Add 88 66 33 运行带有main方法的Java程序Add.,则开始运行时,args[1]中存放的内容为((1)),args[2]中存放的内容为((2))。 2.用Java虚拟机执行类名为Hello的应用程序的正确命令是: A. java Hello.class B. Hello.class C. java Hello.java D. java Hello 3.编译一个Java程序Hello.java的正确命令形式是: A. javac Hello B. Javac Hello C. javac Hello.java D. javac hello 4. 设Hello.html文件嵌入一个Applet类Hello,运行或查看这个Applet的命令是: A. appletviewer Hello.html B. 点击Hello.class C. appletviewer Hello.class D. 点击Hello.java 5. 填空 1、接口interface之间的继承采用方式。 2、所有自定义类的祖先类是________________。 3、系统System类位于_________包中。 4、标准输出流对象System.out属于________________类。 5、常量Math.PI在Math类中的定义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接口Runnable中定义了一个抽象方法,方法声明为__________________。 7、Java语言中符号常量SIZE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Java类数据成员的访问权限,包括public、protected、_______和包权限。 9、int整型对应的包装器类是________________。 10、long型数据占用________________字节。

解三角形典型例题答案

1. 解:cos 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a A b B c C A A B B C C +=+= sin 2sin 2sin 2,2sin()cos()2sin cos A B C A B A B C C +=+-= cos()cos(),2cos cos 0A B A B A B -=-+= cos 0A =或cos 0B =,得2A π=或2B π= 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证明:将ac b c a B 2cos 222-+=,bc a c b A 2cos 2 22-+=代入右边 得右边22222222 22()222a c b b c a a b c abc abc ab +-+--=-= 22a b a b ab b a -==-=左边, ∴)cos cos (a A b B c a b b a -=- 3.证明:∵△AB C 是锐角三角形,∴,2A B π+>即022A B ππ>>-> ∴sin sin()2 A B π >-,即sin cos A B >;同理sin cos B C >;sin cos C A > ∴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4.解:∵2,a c b +=∴sin sin 2sin A C B +=,即2sin cos 4sin cos 2222 A C A C B B +-=, ∴1sin cos 222B A C -==0,22 B π<<∴cos 2B = ∴sin 2sin cos 22244B B B ==?=839 5解:22222222sin()sin cos sin ,sin()cos sin sin a b A B a A B A a b A B b A B B ++===-- cos sin ,sin 2sin 2,222cos sin B A A B A B A B A B π===+=或2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6解:2sin sin 2sin sin )sin ,R A A R C C b B ?-?=- 222sin sin )sin ,,a A c C b B a c b -=--=-

纲要2018版题库 第一章

上篇综述及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两次鸦片战争后,按当时清朝的行政区划,开放口岸最多的行省是( B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江苏省 2.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实行野蛮大屠杀的地点是( C )。 A.九连城 B.花园口 C.旅顺 D.大连 3.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成立的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的机构是( C )。 A. 联军司令部 B. 占领委员会 C.都统衙门 D.联军委员会 4.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主要是利用了( D )。A.边疆地区民族分裂势力猖獗 B.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进行卖国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D.中国政局动荡,中央集权削弱 5.“西学东渐”逐步向前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D )。 A.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被打破 B.西方思想的传人 C.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 1900年春,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实际目的是( B )。 A.招安诱降 B.控制利用 C.镇压剿灭 D.任其发展 7.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B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9.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C )。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0.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D )。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11.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 B )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洋务运动 D.中华民国建立 12.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 A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3.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B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 C )。 A.列强之间的矛盾 B.中国的实力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义和团运动 15.以下哪个人物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 )。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16.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C )。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17.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D )。

经典初中数学三角形专题训练及例题解析

知 识点梳理 考点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 ????)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重要线段 ①三角形的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三条中线交点叫重心 ②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内角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三个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 ③三角形的高: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三条高的交点叫垂心(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交点的位置不同)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6、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性质 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补。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多边形的外角和恒为360° 8、多边形及多边形的对角线 ①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②凸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若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若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称这样的多边形为凹多边形。 ③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 A.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三角形 (按角分) 三角形 (按边分)

边形共有 2)3 ( n n 条对角线。 9、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外角和 ①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0、平面镶嵌及平面镶嵌的条件。 ①平面镶嵌:用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形封闭平面,把平面的一部分既无缝隙,又不重叠地全部覆盖。 ②平面镶嵌的条件:有公共顶点、公共边;在一个顶点处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3、全等变换 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试题

第一章华北地区 第一节北京市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标注“A”,错误的标注“B”) 1.在地理上,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山西省环绕。( ) 2.北京地形西北高,东南低。( ) 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北京人口当中,高中文化程度人数所占比例高 于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例。( ) 4.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场,几乎所有北京的国内国际航班均在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停靠和起飞,其旅客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 ) 5.北京远古的历史可追溯到50多万年前的“蓝谋人”时期。(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北京有着( )余年的建城史。 A. 6000 B.5000 C.4000 D.3000 2.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 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 )。 A.大亚湾B.浅水湾C.北京弯D.北京岙 3.“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这段话 是在描绘我国的哪座城市?( ) A.天津B.北京C.重庆D.上海 4.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叫( )。 A.蓟B.燕京C.幽州D.大都 5.北京有国家级高速公路( )条。 A.12 B.10 C,8 D.6 6.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 性民俗,最具特色的是( )、胡同和市肆庙会。 A.弄堂B.四合院C.徽派建筑D.干栏式建筑 7.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门头沟区清水河畔的( )墓葬。A.东胡林人B.门头沟人C.契丹人D.清水畔人 8.北京的快板书由( )演变而成。 A.相声B.数来宝C.绕口令D.京剧 9.北京是“博物馆之都”,注册博物馆多达151座,( )为世界最大博物馆。 A.故宫博物B.中国军事博物馆C.中国革命博物馆D.国家博物馆 10.北京是世界第( )大“美食之城”,居内地之首。 A.八B.一C.三D.五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1.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 )和海子水库。 A.清水潭水库B.密云水库C.十三陵水库D.官厅水库E.怀柔水库2.北京的评剧,习称( )。 A.京剧B.蹦蹦戏C.落子戏D.北京梆子E.京韵大鼓 3.有北京琴书,前身是清代流行于河北安次县一带及北京郊区农村中的五音大鼓,以( )等乐器伴奏。 A.三弦B.四胡C.扬琴D.大鼓E.笙 4.有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

初中三角形总复习专题典型例题经典测试题2套

三角形资料 一、三角形相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 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 (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 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四)三角形的内角 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 (1)构造平角 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 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 (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 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

《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

《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 例1 在Rt △ABC 中,∠C=90°,∠B=60°,a=4,解这个三角形. 分析 本题实际上是要求∠A 、b 、c 的值.可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解决. 解 (1) ; (2)由a b B = tan ,知 ; (3)由c a B = cos ,知860cos 4 cos =? == B a c . 说明 此题还可用其他方法求b 和c . 例 2在Rt △ABC 中, ∠C=90°,∠A=30°,3=b ,解这个三角形. 解法一 ∵ ∴ 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 ∴ . 解法二 13 3 330tan =? =?=b a 说明 本题考查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它可以用目前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也可以用以前学的性质解题. 例 3 设 中, 于D ,若 ,解三 角形ABC .

分析“解三角形ABC”就是求出的全部未知元素.本题CD不是 的边,所以应先从Rt入手. 解在Rt中,有: 在Rt中,有 说明(1)应熟练使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变形,如: (2)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定理也可以结合使用,本例中 “”就是利用“对30°角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定理.事实上,还可以用面积公式求出AB的值: 所以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开阔思路,运用多种工具. 例4在中,,求. 分析(1)求三角形的面积一方面可以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底和底上的高的长,也可以根据其中规则面积的和或差; (2)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解如图所示,作交CB的延长线于H,于是在Rt△ACH中,有 ,且有 ; 在中,,且 , ∴; 于是,有 , 则有 说明还可以这样求:

数据结构第一章考试题库(含答案)

第1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算法的计算量的大小称为计算的()。【北京邮电大学2000 二、3 (20/8分)】 A.效率 B. 复杂性 C. 现实性 D. 难度 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中科院计算所1998 二、1 (2分)】 A.问题的规模 B. 待处理数据的初态 C. A和B 3.计算机算法指的是(1),它必须具备(2)这三个特性。 (1) A.计算方法 B. 排序方法 C. 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 D. 调度方法 (2) A.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南京理工大学1999 一、1(2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6 一、1(4分)】4.一个算法应该是()。【中山大学1998 二、1(2分)】 A.程序B.问题求解步骤的描述C.要满足五个基本特性D.A和C. 5. 下面关于算法说法错误的是()【南京理工大学2000 一、1(1.5分)】 A.算法最终必须由计算机程序实现 B. 为解决某问题的算法同为该问题编写的程序含义是相同的 C. 算法的可行性是指指令不能有二义性 D. 以上几个都是错误的 6.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南京理工大学2000 一、2 (1.5分)】 (1)算法原地工作的含义是指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辅助空间 (2)在相同的规模n下,复杂度O(n)的算法在时间上总是优于复杂度O(2n)的算法(3)所谓时间复杂度是指最坏情况下,估算算法执行时间的一个上界 (4)同一个算法,实现语言的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 A.(1) B.(1),(2) C.(1),(4) D.(3) 7.从逻辑上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武汉交通科技大学1996 一、4(2分)】 A.动态结构、静态结构B.顺序结构、链式结构 C.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D.初等结构、构造型结构 8.以下与数据的存储结构无关的术语是()。【北方交通大学2000 二、1(2分)】 A.循环队列 B. 链表 C. 哈希表 D. 栈 9.以下数据结构中,哪一个是线性结构()?【北方交通大学2001 一、1(2分)】 A.广义表 B. 二叉树 C. 稀疏矩阵 D. 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