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优秀退役军人个人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以下是分享的优秀退役军人个人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优秀退役军人个人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XX,1964年生,河北省唐县罗庄乡北罗庄村人,1989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度过了3年军旅生涯。1992年退伍回到家乡,从此开始了自主创业的人生旅程,目前他是北罗庄村村主任,是当地有名致富带头人,其名下开设一家200平方米的饭店,资产上百万元,创办了京唐绿德有机肥公司,资产也达到上百万元。记着见到XX时,虽然退伍已20多年,但给人的印象仍是兵味十足,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XX兴致勃勃,言语间充满了朴实和自信。在部队里,他是标兵,先后多次受到嘉奖,并在执行重大艰险任务时火线入党。

刚退伍回到家乡时,XX面对贫困的家庭和落后的乡村,他感慨万千,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立志大干一场,绝不愧对家人、愧对军人这个称号,经过多方思量、考察,他发现,地处京赞线附近的北罗庄村,来往车辆、人流大,自己在部队又是炊事兵,有一定的厨师功底,他便四处借钱,在京赞线马路边开了一家小饭馆,起初规模小,为了节约成本,饭馆的员工就两人,他当厨师,老婆当服务员,就这样,XX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创业,由于们的小饭馆卫生、干净,服务热情,价格实惠,来此吃饭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一天天火了起来,如今,当初的夫妻店,已经发展成面积200多平米,员工10多名,资产上百万元。面对今天的成就,XX没有满足和骄傲,始终倡导和坚持诚信经营,每天都坚持早部署,晚讲评,把饭店的卫生,饭菜质量当成自己的至高无上经营宗旨,多年如一日,常抓不懈。

在经营饭店的同时,XX用自己敏锐的眼光不断捕捉商机,近年来,罗庄乡养殖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牲畜粪便,不但污染环境,也成为当地政府治理的难题,经过外出考察学习,XX出资百多万元成立了京唐立德有机肥公司,雇佣工人、购买设备,大量收购牲畜粪便,经过加工处理,变成有机肥料,销往北京等地,正真做到了变粪为宝。使自己的事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吃水不忘挖井人,XX深知自己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家乡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回报家乡、回报乡邻成为他多年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20XX年,XX被选举为北罗庄村主任,他深知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担当,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和重托,上任以来,XX积极配合支部书记抓班子队伍健设,了解村情民意,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始终做到群众无小事,并充分发挥自己坦荡无私的的军人作风和胸怀,处理各种邻里矛盾和信访事件。如今的北罗庄村展现在大家眼中的是干净整洁街道,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崭新民房,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关系融洽和谐。

无论在军营、家中还是致富路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XX都尽职尽责,敢为人先,永立潮头,处处展现军人本色,时时争当人之楷模。XX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军人的称号是他一生的荣耀,当兵的生涯锻炼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他表示,将继续保持军人这以良好作风,干出更大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人民。

优秀退役军人个人先进典型事迹材料

在津市有这样一个人,他无房、无车、无存款。他住在廉租房里,不是没钱买房,他除了生活必须用的以外,而是把钱全部用在支持帮助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上,他就是退伍老兵朱德文。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民做好事,一做就是17年。据不完全统计加班加点约2万余小时,帮助弱势群体千余人次,累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和伤残金中拿出共计十多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对象。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更是一名退役军人,为了搞好志愿服务工作他舍小家顾大家,更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退伍老兵的大爱人生。近年来,他共获得了国家、省、市给予的各种荣誉称号二十多个。

朱德文同志1966年7月出生于原津市市棠华乡。1984年10月,他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入伍。1985年至1989年三次上前线参加对越旱季作战,且在战斗中英勇抗敌,光荣负伤,八级伤残,先后荣立二、三等功各一次。现任津市市十二届政协委员,津市市襄阳街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

1989年3月,退伍后他被分配到了津市油泵电机总工作,并担任保卫科厂,1998因企业改制下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受部队培养教育多年的退伍军人,朱德文同志弘扬坚韧不拔、能吃苦、不服输的军人精神很快振作起来,不等不靠,走上了一条自救之路。他摆过水果摊,开过小餐馆,终于克服了困难渡过了难关。

2006年,朱德文同志根据再就业援助政策,他被分配到了津市市襄阳街社区工作。在工作中他自费印制了“社区真情联系卡”,在真情联系卡上,他对居民群众承诺我是社区工作人员,如有困难请打我电话,复员退役军人从不食言,记得保管,等您呼唤。卡上他留下了自己的电话联系方式。把真情卡发给社区的居民,当群众需要他帮助时,他随喊随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全力帮助,给很多群众解决了急需的困难。襄阳街社区重度烧伤儿童李自豪,因一场意外烧伤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原本本就不宽裕的家庭经济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更是让活泼可爱的孩子心理上和身体身体上受到了无法抹平的伤痕、伤痛。走投无路的李自豪父亲找到朱德文进行求助,朱德文同志二话不说带领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四处募捐,为他募得了十多万元的爱心善款,他自己更是把身上刚发的一个月工资全部捐献给了他。

社区低保户向多发,身患重病,又孤身一人,无人照顾,生活困难,向社区反映后,朱德文同志主动请缨,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跑前跑后,带着向多发看病买药,朱德文同志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向多发的邻居,请他们帮忙看护,如果有什么事情直接打电话给他,向多发有什么不舒服和病痛,只要一个电话,朱德文同志半夜三更都会开车来到他的身边嘘寒问暖。向多发患病期间,感慨的说“我的身边现在没有一个亲人,朱主任就象我的亲生儿子一样照顾我,我深受感动,我真想认朱主任为我的义子。”当向多发被确诊为癌症后,他将自己的一些身后事宜都像交代儿子一样交代给了朱德文同志。在向多发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朱德文同志守护在他身边耐心开导他照顾他,向多发逝世后朱德文更像一个儿子一样给向多发办理了身后事。并按照老人的遗属在墓碑上刻下了“孝子朱德文”的字样。在襄阳街街道许多孤寡老人都把朱德文同志认做干儿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朱德文同志对工作的认真热情,对困难群众的关心体贴的助人为乐良好品德,在社区居民中广为传颂。

2013年,在襄阳街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由他牵头成立了襄阳街街道志愿者协会。这让朱德文同志从一个人零散的搭班子号召做好事,到现在得到社会和政府的认可成为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