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的引入尤其重要,新课的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该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把学生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求知识欲望。那么,什么是新课的引入呢?新课的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该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把学生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求知识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下面就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的认识。

一、直接导入法

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如:在教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的内容时,可这样引入:“二次根式的乘除计算,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计算方法,那么两个二次根式相加或相减,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二次根式的加减计算(板书课题)”,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中。

二、类比导入法

即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引入所要讲述的内容。如: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从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例类比。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零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那么分式怎么样呢?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操作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地去探索数学知识,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边边边)时,开始就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分别等于4厘米、3厘米、2厘米,然后用剪刀剪下,和其他同学的图形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所得到的三角形能互相重合。很容易的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判定条件。操作导入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气氛热烈轻松,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了最佳状态。

四、设疑导入法

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例如,在讲圆的概念时,我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便笑着回答:“圆形!”我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学生一下子被逗乐了,有的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有的回答:“不行,车子前进时会忽高忽低。”这样引起学生议论,进而引入所学课题”圆”。这种悬念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从而及时打开思维闸门。

五、情境导入法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而每一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不知不觉进入到数学问题中去。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叫什么?叫“中国”,你们谁能又快又好在剪出这个“中”字?这个“中”字有什么特征?先让学生动手剪一剪,试一试,想一想,谈一谈。然后再出示:“北京古宫图”、“飞机”、“中国结”、“脸谱”等图形,让他们找找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点?从而引入课题——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引入,从学生身边的事和物入手,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很自然、亲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道理,带着这样的疑问进行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显数学的应用价值。

总之,我们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才是我们教学过程的主体,我们的任务是为了他们的发展而教育,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让他们学会接受世界,探索世界,开创世界的技能,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也是我们数学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