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防治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污染防治管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服务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和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条污染防治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原则,并注重加强监管、宣传教育,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协调。

第四条国家对污染防治管理实施分类监管,根据污染物的性质、规模和危害程度,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

第五条污染防治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污染源监管,建立并完善污染源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发布监管信息和行政处罚结果。

第六条污染防治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环境质量状况和排污企业排放情况的公告。

第七条污染物排放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缴纳排污费,并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污染物治理。

第八条对违反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追究。

第九条本制度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二章:排污许可制度

第十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境内进行生产、经营、服务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排放,必须依法申请并取得相应的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由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必须遵守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十二条申请排污许可证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提供真实、完整的申请材料,并承诺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定,按照排放标准和要求进行污染物治理和监管。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审批决定。

第十四条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不得超过五年,到期后必须重新申请并经审批。

第十五条排污许可证持有单位应当按照许可证的要求定期提交污染物排放数据和治理情况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六条国家应当根据国情和科技进步情况,制定和修订大气、水、土壤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对不同行业和不同污染物分别制定不同的标准。

第十七条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根据科学依据和实际情况确定,确保能够有效地预防污染物的排放和传输,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要求。

第十八条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污染源,应当责令限期整改,限期内仍未整改的,将依法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包括停产停业、罚款等。

第十九条重点污染源和敏感区域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严于一般区域,对严重污染源和高风险行业应当实施特殊排放标准。

第四章:污染物治理技术

第二十条污染防治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污染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动科技进步,推广应用创新的治理技术、装备和产品。

第二十一条污染物治理技术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可行、经济、有效,并符合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可承受能力。

第二十二条污染物治理技术应当根据行业和污染源的特点,分别制定不同的治理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治理效果和种类。

第二十三条污染物治理技术的推广应当注重宣传教育,提高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

第五章:环境监测和评估

第二十四条环境保护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并进行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排放监测、生态系统监测等工作。

第二十五条环境监测应当涵盖大气、水、土壤和其他环境要素,对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进行实时、定量的监测和评估。

第二十六条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地区和污染源,应当采取相应的整治措施,并督促整改,直到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要求。

第二十七条环境监测和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决策制定、规划编制和政策调整的参考依据。

第六章: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

第二十八条对于因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损害,应当依法实施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包括污染物清理、生态系统恢复和生态修复等。

第二十九条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和科学方法进行,确保修复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条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应当由责任单位承担,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十一条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的资金应当由责任单位负责,也可以通过政府、社会资本和其他渠道筹集。

第七章:监督执法和责任追究

第三十二条污染防治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执法,发现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污染防治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执法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第三十四条对于违反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和刑事追究。

第三十五条对于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追究其监管部门的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对于未尽事宜,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第三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并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